当前位置:首页 » 直发刘海 » 六十年代刘海
扩展阅读
流行发型图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脸直发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发型图片 2020-08-28 03:41:15

六十年代刘海

发布时间: 2021-03-25 16:19:19

1、两边剃短,中间留着的发型叫飞机头吗?什么时候流行起来的?怎么看老照片,60年代就有这发型啊

像后梳叫,莫西干!向前头顶和刘海吹起来是飞机头!

2、刘海是什么年代

第一种:
“刘海”亦作“刘海儿”、“刘海儿发”。相传有一位唐代的仙童名叫刘海(见安徽凤阳府志)。在民间传说中,刘海前额总是覆盖(垂下)一列整齐的短发,模样童稚、可爱。为此,画家画仙童肖像,便以刘海为样,前额垂著短发,骑在蟾蜍上,手舞一串钱。而后,小孩或妇女额上留的短发,便称为“刘海”。清朝王韬的《淞滨琐话》:“面同满月,眼若明星,只髻簪花,如世间所绘刘海状。”清朝李伯元的《文明小史》第十九回:“众人举目看时,只见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剪刘海,下面散腿。”许多人未经考证,不知道“刘海”的来历,经常写成“留海”或“浏海”。是错误的。另外,“刘海”只有孩童和妇女才留。时下一些年轻男士装酷,故意让几绺头发垂于额前,那不能称作“刘海”。只能说是垂在额前的头发!
第二种:
人们把女子或儿童垂在前额整齐的短发成为“刘海”。古时候,女孩子15岁时便盘发插笄(簪子)表示成年。男孩子则于15岁时束发为髻,到20岁时在行表示成年的“冠礼”(戴冠)。在未成年之前,小孩子的头发都是自然下垂的,所以人们用“垂髫”、“髫年”代指儿童或童年。但男女幼童所留的头发又是有区别的:男孩子留的是额上左右两角的胎发,称之为“兆”;女孩子留的是垂于额头中央的胎发,叫做“髦”。这种孩童时代所留的头发,统称为“留孩发”。而女子待到成年以后,有时从打扮考虑,依旧让额头上的头发自然下垂(“时髦”之说就由此而来)。到了唐代,民间出现了“刘海戏金蟾”的传说故事。由于“刘海”与“留孩”古时发音完全相同,“留孩”又本为口语俗称,故书面文字就写作“刘海”。
第三种:
传说在武则天执政之时,某日破获了一个策划宫廷政变的集团。在这些谋杀者的名单中竟然有上官婉儿的名字。武则天不由得大怒,立即将上官婉儿召来行黥刑(一种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的刑罚)。武则天非常气愤地呵斥道:“昔日你的祖父(上官仪)结党谋反,被打入天牢,我念你才华出众才重用你为御前女官。不料你恩将仇报,竟欲谋杀于我,真是气死我了!”上官婉儿听了坦然一笑:“陛下可曾记得奴婢三次挡驾之事么?”武则天细想一下,是有几次传旨御花园摆宴,临起驾时都被上官婉儿呈奏转驾回宫,便微微颔首承认确有此事。上官婉儿道:“陛下可知那御花园已经是危机四伏?当时我参加谋反,正是为了暗中保护您呀!”一席话说的武则天哑口无言,深悔错怪了上官婉儿。怎奈皇帝是金口玉言,黥刑还要照旧执行,不过行刑时改用朱砂在额前刺梅花一朵。上官婉儿本来就颇具姿色,刚刚刺上去的那朵小巧玲珑的红梅花,恰置两道娥眉的正上方,犹如二龙戏珠,煞是好看。但这终究是个耻辱――罪犯的标记。聪明的上官婉儿就从额顶梳下一缕青丝,它刚好遮住那个朱砂记号,并称之为“刘海”。宫中妃嫔们看了,觉得竟比头发全部向后梳要秀美得多,显得楚楚动人。于是纷纷仿效,直至如今。
A、刘海的几种模样

欧化感——等齐大刘海

等齐大刘海,即发型师们称的“BOBO头”。它就像一顶帽子贴在头皮上。这种刘海头顶没有分界,刘海有的是修成了弧形,刚刚到眼睛的上头,盖住眉毛,它能突出眼神,突出双颊和鼻子等。等齐大刘海直感度很强,非得直发才能显其神韵。除了剪到眼睛边缘的长刘海外,此种刘海还可以高层次削减,显现出部分额头和眉毛、眼睛。在整个脸部的轮廓上刻意修剪出明显的外围线,让左右两边的层次稍微不对称,同样地制造出落差的美感。它特别适合那些脸比较长、身材高挑的女子。

最妩媚——斜刘海

斜刘海给人的感觉有点怀旧,整个额头呈“一九开”圆弧形的发丝覆盖,把它朝一边抚过去,展现出微风轻抚的感觉,非常妩媚。头顶后的头发最好烫成微卷,共同配合飞扬的感觉。长斜刘海配长直发,特别青春,感觉很飘逸。而短一点的斜刘海适合中长发,头发可以电,或大波浪,也可以直,短斜刘海给人感觉非常利落,因额头几乎都暴露出来,使脸形清晰,看起来特别清爽。

哈日味——超短刘海

超短刘海就比较哈日了,日本味浓浓的那种。乍一看几乎看不到刘海,额头上仿佛是头顶的发凌乱地多出的部分,其实这是特意修的。超短刘海后面的头发可以在发尾留长一点,稍整理出凌乱的感觉。这种刘海适合年轻一些的女孩子,适合圆脸,因为整个脸部轮廓几乎没有遮挡,所以五官看起来非常清晰,圆脸的小女生修这种刘海后,可以显得脸长些。让人感觉很前卫青春。

B、发型师教你剪刘海

有的东西只要一流行,就人人紧跟而上。但流行的东西不可能适合每一个人,并且也要因人而异。剪刘海不是一个小决定,一旦剪下了就不可挽回,所以还是先听听有经验造型师的专业意见吧,至少可以让自己在赶时髦的同时不会丢掉美丽和个性。

椭圆脸形:

这种脸形的刘海以不对称方式设计。头发量较多的可以高层次修剪。刘海长度可在眉毛上方或靠近发际线。这样做出来的刘海才会使头发轻盈、呈现俏丽感。

倒三角脸形:

刘海以逐步渐长方式设计,长度不宜过短。发量少的刘海可做边缘层次修剪,这样可遮盖较宽的上额,烘托年轻气息的活泼明亮。

方形脸:

刘海宜以不等或整齐方式设计。发量较多的刘海可与两侧鬓发相连接,以突出个性主张、独特风格。

圆形脸:

比较适合超短或整齐的刘海来调整脸形。这样的刘海用在短发中效果特别好,而长发则不适合这种刘海。

3、推荐一些老歌曲,六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的经典老歌。

你好,我是大大大大鱼儿01,用百度网盘分享给你,点开就可以保存,链接永久有效^_^链接:  提取码: 8bsi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4、刘海砍樵是那个朝代的事情

后梁(907~923年),五代十国之一,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
有古籍说他是后梁广陵(今河南息县)人,也有说他是后梁陕西人。据说,有一天一位自称“真阳子”的道人前来拜访,和他大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海蟾终于大彻大悟,弃官学道,遁迹终南山下。丹成后登录仙班,化鹤而去。道教南宗把他奉为祖师。正阳道人就是钟离祖师。吕祖指的是吕洞宾。吕洞宾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号“纯阳子”。吕洞宾因科举不第而浪迹江湖,遇到了“正阳子”钟离权,钟离权赠与他丹诀,并把他带到终南山修道。吕洞宾应该是刘海蟾的师兄弟。刘海戏金蟾亦称刘海戏金钱或刘海洒钱。后人把刘海蟾这个名字一分为二:刘海、金蟾。又把这两个名字敷衍为“刘海戏金蟾”。有古籍说他是后梁广陵(今河南息县)人,也有说他是后梁陕西人。据说,有一天一位自称“真阳子”的道人前来拜访,和他大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海蟾终于大彻大悟,弃官学道,遁迹终南山下。丹成后登录仙班,化鹤而去。道教南宗把他奉为祖师。正阳道人就是钟离祖师。吕祖指的是吕洞宾。吕洞宾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号“纯阳子”。吕洞宾因科举不第而浪迹江湖,遇到了“正阳子”钟离权,钟离权赠与他丹诀,并把他带到终南山修道。吕洞宾应该是刘海蟾的师兄弟。刘海戏金蟾亦称刘海戏金钱或刘海洒钱。后人把刘海蟾这个名字一分为二:刘海、金蟾。又把这两个名字敷衍为“刘海戏金蟾”。

5、发式是如何变迁的?

古人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发型是人体仪表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身上最能表现个性的地方之一. 纵观整个人类文化发展史,发式的造型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各种发式无不深受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及不同地域之间千差万别的影响。发式的历史沿革及其演变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一个民族的形象水平。
那么,中国人的发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而头发到底对人有些什么样的影响?从这些发型的变迁中,我们又可以得到哪些有关中国社会变迁的认识呢?
1. 原始社会至辛亥革命(旧石器时期至1911年)
中华民族繁衍千百万年以来,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享有“文明古国”的美誉。极为丰富且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历代发式,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闪光的一页。畅翔于我国浩瀚的史籍、文物之中,有关发式及其装饰品的记载,简直不计其数、浩如烟海。这一切为我们今天研究和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式造型及发式演变,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
远古的旧石器时代,人类还过着极为简陋原始的穴居生活,其生活的目标只是最为基本的吃饱肚子。由于当时没有发明锐利的器具所以当时的人类都是留着长发,任其自然生长,十分零乱,出于劳动和生活的方便,把长长的头发,用石头相对砸断、变短,保持自然垂落状态。到新石器时期,人类掌握了生产工具的制作和使用。至距今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人民已经趋向于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此时的人类,也许是出于劳动时较为方便的需要,将一贯的披发过渡到了挽髻。以后又出于交际和审美的意识,开始懂得了梳理头发。近年我们从山东大汉口墓葬中的象于梳等文物中所见到的梳发工具,就是历史的佐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自夏、商起至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已经基本完善了一整套的冠服制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水平的提高。由于统治阶级也愈益注重自身的仪容。而发式及其装饰则更是其中最为显著,最为重要的部分。及至春秋战国时间,诸子兴起,百家争鸣,社会思潮趋于活跃,衣冠服饰亦呈百花齐放之态。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内外交流进一步加强,各类发式及其装饰日趋讲究。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年代,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族融洽,生活充裕。此时的妇女发式及装饰可谓达到了历史上的登峰造极之势。
清朝在入关以后,就强迫百姓剃头,尤其是男士,剃头,剃头怎么剃,就是把周围剃掉,留中央,所谓的就叫剃四周,保中央,就是说,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地位。把脑袋周围的头发剃掉,前面露出脑心,把后面的头发编成辫子,这就是当时效忠大清皇帝的统一发式。在“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严厉威胁下,男子不得已改变了几千年来的发髻,开始梳起了长辫。从此,剃头便成了一个新的行当,走街串巷的买卖人中出现了担着剃头挑子的剃头匠。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风渐进,延续二千余年的封建习俗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而辫子则在辛亥革命前后,革命者首先剪掉了头上的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彻底决裂.随着辛亥革命的到来,封建统治的清王朝也即将毁灭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个朝代发型的发展是与统治阶级的统治息息相关的.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及隋唐这样的思想开放的时代,人们的发型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相反像在清朝这样一个封建保守时代,男人们都只能以留辫子来留命,可见当时的保守程度不是一般.
2. 民国初年至新中国成立前(1912年至1949年)
国初年,封建社会走向瓦解,西洋文化艺术逐步渗透,民间的发式及装饰受其影响,向着明快、简洁的方向发展。
清末民初,当时领导中国新时尚的地方上海流行的发髻式样较多,有爱司髻(∽)、盘香髻、坠马髻、风凉髻等,髻上多插珠翠花饰。年轻妇女除部分保留传统的髻式造型外,又在额前覆一绺短发,时称“前刘海”。前刘海:如追宗溯源的话,出自于古代雏发覆额发式。到清光绪庚子年后,则不论是年长年幼都时兴起此种发式了,此发式最显著的特征是前额的一绺短发,只因为这一绺短发的不同变化,还在一个不太长的流行时期中,经历了自一字式、垂钓式、燕尾式直至满天星式的演变过程。因此还被冠之为“美人髦”。当时上海妇女中就有少数效仿西人而烫发者。当时多用火钳烫发,追求时髦者需要一定的勇气。
辛亥革命以后,各种西式的东西纷纷涌入中国, 很多年轻人为了赶时髦,追求时尚,大家已经开始不留辫子了,需要剪成像这种欧洲西方社会的那种简洁明快的发式。剪发又称直发发型,常以自然直发经过修剪而成。其特点是简洁大方,梳理方便,形成格调高雅的风格. 当末代皇帝溥仪亲手剪掉自己辫子的时候,男子剪发已经相当普遍了,而女子剪发却很少见。一九二零年末,重庆有几位女学生受新思潮的影响,去男士理发店剪掉了长发,此事居然引起了轩然大波。结果,学校以伤风败俗为由开除了她们的学籍。然而,女子剪发的风潮却很快流行了起来。当时,有一款短发发型极具代表性,那便是剪着齐刷刷的发沿和刘海。民国9年,上海的一乐也理发店曾设计出刘海式剪发发型,月牙形式,文静秀丽,风靡一时。与此同时,上海租界中开始有外商以西洋电烫机为上海妇女烫发,烫一次需要银洋20元,非富家女子难以承担。其后,上海华人理发商店也掌握了电烫技术,收费下降,烫发开始推广。30年代,随着国外吹风等电器工具和盘卷、吹风做头发(又称水烫)等新技术传入,上海各种档次的理发店大批开设,使上海妇女的烫发发型有了新的发展,又受美国好莱坞电影明星发型的影响,烫发主要以波浪式为主,有长波浪、中长波浪、油条式、卷式等多种。不同阶层的上海女性对烫发有不同的要求,新颖发型不断出现。平民女子要求烫发发型整洁、大方、持久,烫一次最好能维持三至六个月。一般舞女则在理发店长期包月,天天去梳头做发。当时上海郊区妇女则仍少有烫发的。此后, 追逐发型的潮流,女性始终站在了最前沿。头顶三七分路,额前没有刘海,直发中带着卷曲的波浪,而造就这款经典发型的,便是传入中国不久的烫发。
3. 建国初(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一九四九年,伴随着五星红旗的升起,新中国诞生了。喜悦、乐观、向上的精神氛围影响了每一个人,年轻的姑娘编起了辫子,或剪成了短发,这是那时的“解放形象”。许多理发店也配上了电烫机,烫发已经不再是少部分人的时尚了,普通群众也开始用上了时髦的烫发。
1950年后, 中青年妇女流行剪发,很少梳髻,少数老年妇女主要梳圆髻,或梳简便的道士髻。此外,还流行波浪式长发盘梳的几何形花纹的风凉髻。辫子式样比较单一,以朴素为美。女孩常把头发分成两束于脑后,形似发辫。而剪发方面, 直发配人民装,成为女性"革命化"的新形象。后来剪发发型时有创新,如学生式、游泳式等。但此发型终因受传统的平直、弧形轮廓之限制,没有大的发展。男士发型开始了根本的转变是兴起了三七、四六、中分、等分缝发型,使中国的男士有了新的形象.
五六十年代发型非常单调,时尚不但没有流行起来,反而渐渐放慢了脚步.人们到了发廊里边,都是长发剪短发,以整洁为主,长了剪剪短,凌乱的头发搞搞整齐,发型师操作也是比较简单的,他没有什么其他工具,那时候都是一个手推剪,大部分是用手推剪。而到了六十年代中期, 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发型更趋简单化,连烫发都取消了.七十年代的现代京戏《杜鹃山》中女主角梳理的"柯湘式"发型,在女青年中流行一时。她的发型,有点类似这几年风行、由沙宣在上世纪60年代创立的层次修剪的直发式,长度在耳朵以下、肩膀以上;头顶二八分路,不作其他任何修饰,用电吹风吹出自然的蓬松感,头发垂直地挂下来。
4. 改革开发至今(约1980年到2007年)
80 年代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形式的展开,经济发展起来,发式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发式开始了新的追求,时尚发型由此时产生了。 影响最大的是吹发,男士吹发三七、四六、中分、老板头(沈阳勒子头),女人吹晚装、高刘海、菊花头、烫爆炸式、剪长碎发.一时间,发廊群起,人们的情绪高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的美发进入了演变、改革、繁荣、进步的时期。
发髻式样有了大的发展,有造型精美的传统式,有简便时髦的新潮式,有风格别致的西洋式,有与华丽礼服相配的晚会式等。在国外发型潮流的影响下,辫子式样有了发展和变化,一般比较松散自然,有些似传统毛辫。有时在女孩中流行将头发梳成一股分段束扎,别具风格。在西洋格式的发辫影响下,不少女孩先将头发烫好,再梳发辫,流行百脚辫、小发辫;头饰多样,发夹与束花风行。束发方面,常见的有一侧束发、两侧束发、头顶束发、脑后束发等多种流行式样;发型既有直发束扎,也有卷皮束扎,其发梢形式有马尾形、波浪形、卷形等变化。配以各式彩色头饰,增添魅力。剪发方面, 1980年以后,剪发发型轮廓突破了旧传统,创造了前短后长的角型新形式,那些精心修剪的短发型,富有青春活力与女性美感。1980年中期,剪发由长趋短,出现了超短发型,后又出现长、短发并存的现象。但短发在青年女性中仍为主流,简洁自然,无论初春仲夏,都能给人以洒脱清丽之感。随着时代发展,上海女性剪发造型新款迭出,除角形轮廓外,还有男童化而又具女性魅力的超短发式、额前呈花球形短发刘海新"五四式"、圆球形轮廓的蘑菇式、两侧发长不等的不对称型及富有动感的飘逸式等发型。还有先烫后剪的剪发发型,融合烫发与剪发的优点。烫发方面, 女权运动的兴起深刻影响女性生活的各个方面,女性更有意识地借助外在形象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烫发达到高峰,无论头发长短。化烫(冷烫)逐步普及,因其操作方便,家庭也能使用。随着烫发工具的改进和工艺的进步,烫发式样日趋多样化、个性化。较为流行的有夏季式、风菱式、花辫式、青年式、波浪式、波纹式、波卷式等。一般要求线条简洁、发丝自然、造型优美、便于梳理,并与化妆、服饰、个性结合,富有整体之美感。烫发式样既有时代性,也有循环性,一些50年代和70年代流行的发型,运用新技术,以崭新的格调再度流行.
经济好起来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慢慢提高了,于是开始有不同的追求, 关于头发,同时也引进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染发。在染发当中,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还是比较传统的染发,就是盖白发.真正的潮流颜色,当时还是不怎么流行.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许多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不再满意亘古不变的黑发了,开始追逐头顶上不断变化的流行色彩。走进发廊,你可以挑上一款时尚而富于个性的色彩,染发剂会让你的头发经历一次色彩大转换。把头发中原有的颜色漂浅,并同时补充上新的色彩,这便是染发的原理。如今,色彩已不再局限于服饰和化妆品,它已经越过了我们的衣服和脸庞,一路飙升到了头顶之上。追逐时尚永远是少女们热衷的生活内容.在最近的网络调查中显示:在被调查的2600多人中,染过发的人占到了90%以上,更有近四成的人经常染发,而且30岁以前开始染发的人占到了被调查者的半数左右。
进入二十一世纪, 发型的变化就快了也多了,各种各样的发型真是数不胜数了,每年都有流行的发型出来. 在这多元化的年代里美发时尚不再为某一种潮流所主宰,以往每个年代曾经流行过的元素,经过富有创意的排列组合,都在这个年代以新的姿态重新上演。挑染技术和定型技术的日益成熟又带来前所未有的美发新乐趣。如烫发方面,2001年-2002年离子烫开始反开整个发型潮流市场;2003年-2004年空气灵感烫也同样;2005年就是以热烫为主,另外还有SPA烫.热能烫,陶瓷烫,还有烟花烫;2006年生花烫. 如果让时间倒退,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的老祖宗们绝对不会想到,他们的后代也就是今天的我们,会把头发经常会变化各种发型,染成五颜六色,另外,弄弯弄直地来回折腾,这点是他们肯定想不到的。
据一份大学校园2007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校园内女老师头发弄过效果(包括拉直,电卷,染色)的就将近三分之一.而学生,女生超过半数头发做过效果,发型多以拉直,电卷,染色为主;男生也有五分之一做过头发效果,多以烫发为主.
正像那句话所说的,灿烂之极归于平淡,那么这种喧嚣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肯定会慢慢地平息下来,在经过了大把玩各种各样的发型和色彩之后,我们现在发现,人们对于发型的种种设计已不再像过去那种简单地追求时髦和流行的时尚了。现在,人们对于自己发型的考虑,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于自我的一种体现,另外,就是追求一种自然和健康的感受,所以在今天,虽然我们的发型还依然在千变万化,虽然我们的色彩搭配得是越来越炫,越来越酷,但是不管怎么说,人们在关注发型的同时,还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头发的健康。
一个健康人通常会有10万根头发,它们每年可长15厘米。头发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能,那首先第一点,就是缓冲外力的冲击,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那么另外还有御寒、防紫外线,加速汗液的蒸发等等很多种功能。并且头发是第二性特征. 头发护理专家Philip Kingsley说,“正是对展示生殖器的忌讳赋予了头发威力,因为它成了人体少数几个可以肆意炫耀的部分之一。”因此,一个女人对头发不自信会导致对自己的不满意,便是很自然的道理了。头发其实是关乎心理的,它总是展现着女人特有的柔美。而哈佛心理学家Nancy Etcoff也在她的著作《Survival of the Prettiest》中写道,当一个女人拨弄她的头发时,她正在发出性兴趣的信号。在一次调查中,有过半数的女性同意这样的说法:“如果我的头发看上去很美,那么无论穿着和外表如何,我都会觉得自己很有吸引力;相反,如果头发很糟,那就再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感觉良好的了。”所以就是说,当我们拥有一头秀发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给它以用心的呵护,为什么呢,一方面它是我们美丽、健康的表现,同时,它也是我们健康的需求。那么,今天人们在追求各种发型的同时,应该不忘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把时尚和健康结合在一起。

6、画家刘海粟,一生历经四任妻子,辜负三个,遇到真爱白头到老,人不如画吗?

刘海粟,原名刘槃,字季芳,江苏常州青云坊人士,是一代绘画宗师、教育大家,油画与国画皆长,其后期更是以他独特恢宏的泼墨、泼彩技法而登峰造极。

没有人能够否认他的才华,可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在他的时代也有人因他在教学中使用裸模而对他憎恶得称其为“艺术叛徒”、“教育界之蟊贼”。刘海粟本人对此不以为意,甚至接下了“艺术叛徒”这个称号并以之自勉。

可后来江苏省教育会想要禁止人体模特写生,世人也对这难以被理解的艺术形式疯狂地攻击、谩骂,这些都让他伤心不已,甚至发出了“愿为艺术而死”的声音。

另一方面,刘海粟有着极其开阔的心胸,他以黄山为师、为友,对黄山之奇、之趣侃侃而谈,吸引了一众志同道合的好友。

这样极富魅力的一位艺术家,在情感方面也有着比常人更加传奇浪漫的经历。

四段婚姻

毁誉参半的刘海粟,对待感情也是直白热烈、爱恨分明。他一生中有四段婚姻,每一段都是他人眼中的良缘,可刘海粟从不为他人所动,坚定地追随着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爱上了对方,就去与之相知相爱;爱上了别人,就潇洒地挥手告别。

第一段婚姻

1911年年底,刘海粟因为第一段失败的婚姻离开了家。

彼时的刘海粟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16岁少年,如同那个时代无数刚刚接触到西方新思想的青年一样,渴望着自由与先进之风,但这渴望却被“包办婚姻”无情打碎了。

在父亲强硬的要求下,刘海粟因为“八字不合”这样可笑的理由,被迫与心爱的青梅竹马——表妹杨守玉分开,心不甘情不愿地与祖上曾有人做过知府的大家小姐林佳完婚。

这婚姻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刘海粟在婚后也拒绝与林佳圆房,以行动表达着自己对封建愚昧的抗拒。在刘海粟坚定的决心下,父亲终于妥协了,与林佳的父亲交流后,放任刘海粟与林佳离了婚。

在这段悲哀的婚姻里,林佳是无辜的,但谁又能说是刘海粟的错呢?只能说是那个时代封建守旧思想与先进新潮思想的强烈冲突下产生的一场悲剧罢了。

第二段婚姻

1912年11月,刘海粟与他的朋友们在上海乍浦路创建了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院校——上海国画美术院,后更为上海美专,即是现在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

本来,包办婚姻与母亲的去世造成了双重打击,再加上天性聪慧的刘海粟在国内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年轻的他想要像当时国内的大批有志青年一样,去日本留学,学习更加先进的绘画技法与知识。

只是,刘海粟的父亲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刘海粟只身漂洋过海,去遥远的异国,将家业都抛下。最终刘海粟与父亲达成协议,就留在国内的上海办美术学校。

刘海粟年轻而热忱的心坚信着,“艺术能救济现在中国民众的烦苦,能够惊觉一般人的睡梦”,一腔热血,要融合东西方美术文化的精髓,以艺术家的觉悟来救国。

在蔡元培等有志之士的帮助下,上海国画美术院办得红红火火,教授阵容中不乏关良、张大千、黄宾虹、傅雷、梁宗岱等到了现在名声依旧如雷贯耳的大家。

志得意满之际,刘海粟决定,将西方绘画中的人体模特写生也加入课堂。没想到,就是这个决定引起了国内学界的轩然大波。

最初的人体模特只招男性。或者说,只能招到男性。在学生所画的男性裸体画像于一场成绩展览会中展出时,社会各界议论纷纷,城东女校的校长更是怒斥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教育界的蟊贼”。

民间甚至流传着“上海出了三大文妖,一是提倡性知识的张竞生,二是唱毛毛雨的黎锦晖,三是提倡一丝不挂的刘海粟”的说法。只不过当时的江苏省教育厅并没有对此做出什么反应。

官方不予置评,那么学校课程还能办下去。这么想着,刘海粟并没有取消写生课程,甚至在1920年招到了中国第一个女性人体模特。流言蜚语尘嚣日上,刘海粟依旧不在乎,尽情追求着人体之美。

不过,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刘海粟因为人体模特一事遭受了许多流言蜚语的攻击,却也同样因为人体模特一事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婚姻。

虽然1920年学校才第一次招到女性人体模特,但早在1915年,他就邂逅了心目中能够完全展现人之“美”的缪斯——画模张韵士。张韵士当时是一个青春洋溢17岁的美女学生,在去上海美专找朋友玩时与校长刘海粟偶遇了。

一见钟情的浪漫故事在现在看来也许像是俗套的小说情节,但在那个中国人渐渐觉醒了自由思想、对爱与美极尽赞美之意的年代,简直就是一场歌颂着爱情的华丽剧场。

两个人就这样迅速相知、相爱了。他们在当年的深秋成婚,婚后过着蜜里调油的日子,刘海粟更是以妻子为模特,创造出饱含爱意的画作。

张韵士也一心一意爱着刘海粟,为他生下了刘龙、刘虎、刘豹三个孩子。除了长子刘龙夭折,刘虎与刘豹都是人中龙凤。刘虎曾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特别助理,刘豹成了天津大学的教授。

如果刘海粟与张韵士的相爱是一个爱情故事的话,到这里就可以完美收场了。只可惜,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第三段婚姻

1929年,刘海粟与张韵士共赴法国,沉浸于艺术殿堂,艺术造诣更上一层楼。1931年,夫妻俩回国了。可是,作为一个妻子,张韵士敏感地发现,刘海粟的心已经不在自己身上了。

此时,上海美专依旧是艺术与自由的迸发之地。由于上海美专大胆采用了男女共校的制度,校内不乏美丽优秀的年轻女孩。

成家和,上海美专的学生会主席,青春靓丽、才华横溢,这样的她迅速吸引了刘海粟的目光。作为一个始终追随着美、追随着自己本心的艺术家,刘海粟对这个女孩动心了。

刘海粟曾这样评价成家和:“较之一般的女孩子,她是很美的,不仅她的容颜和体型,风度、神韵皆美”。

艺术家总是追逐着缪斯,可当这一个缪斯渐渐失去最灵动时的风采,他们又会迅速将目光转向更美的另一位缪斯。他们是多情的,也是无情的。

教学时,他会忍不住更多关注成家和;学生临摹时,他也忍不住想要指导她、关心她。成家和也打心底仰慕着自己的老师,感动于他的爱和温柔。就这样,两人互许终生。

刘海粟将这件事直白地告诉了他现在的妻子张韵士。张韵士也是一位优雅而有风度的美人,得知丈夫心意已决,再无挽回的可能,她便不争吵,不挽留,保护自己最后的尊严。两人和平分手,为刘海粟的第三段婚姻放行。

刘海粟40岁时,成家和为他生下了女儿英伦。刘海粟曾对这个宝贝女儿倾注了无限的爱,可对妻子和子女的爱加起来,也不敌他对艺术的无限追求。

抗战爆发后,刘海粟独自去了南洋深造。他沉溺于艺术世界、举办画展,却全然没有考虑过妻子与儿女的艰辛。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和鸡零狗碎中,成家和独自撑起一个家,可心却渐渐冷了。

第四段婚姻

1944年,在与第三任妻子成家和离婚后,刘海粟与第四任妻子夏伊乔结婚了。

两个人是在南洋认识的。夏伊乔是刘海粟在南洋收下的弟子,十分钦慕老师的才华。

在与刘海粟结婚之前,夏伊乔还有过一次婚姻,但前夫已经在抗战中壮烈牺牲了。后来与刘海粟相遇,夏伊乔心底又一次燃烧起了对爱情的追求。也正是夏伊乔,陪着刘海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夏伊乔是一位非常温柔善良的女士。她不但与刘海粟恩爱有加,还认真养育了刘海粟与前妻所生的子女们。更有甚者,在刘海粟的第二任妻子张韵士因病而不便行动、生活困难时,她主动将张韵士接到家中悉心照顾,直到张韵士去世。

六十年代,刘海粟再次经受了纷飞的诬陷之语。但这次,夏伊乔始终不离不弃陪在他身边,直到两人双双老去。

这时的刘海粟,才真正将自己在家庭中的身份,由一个“艺术家”转变为真正的“人”。

7、中华民间奇人刘海德

刘德海,琵琶演奏家,教育家。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是中国五十年代末期成长起来的演奏家中的优秀代表。人们称他为琵琶大师,国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中文名: 刘德海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7年08月13日
职业:著名琵琶演奏家
毕业院校: 中央音乐学院
主要成就:荣获国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代表作品:<<十面埋伏>>、《 草原小姐妹》等
人物详解
刘德海,祖籍 河北沧州,1937年8月13号出生在 中国第一大城市── 上海。刘德海酷爱民族音乐,从小就开始学习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等民族乐器,打下了坚实的功底,并表现了突出的音乐才能。1954年刘德海拜琵琶演奏家 林石城为师,得到了林先生的真传。1957年考入了 中央音乐学院,他在浦东派演奏技艺的基础上广采博纳,以后又向崇明派的曹安和先生、上海汪派的 孙德裕先生和平湖派代表人物 杨大钧先生等学习请教,采各家之长,兼收并蓄,大大发展了琵琶演奏的基本功,并具备了深厚的传统音乐修养。1960年首次演奏吕绍恩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在内容和技术技巧上,对传统乐曲有了较大突破,大大提高和丰富了琵琶的演奏技巧,对现代琵琶演奏艺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职业生涯
1970年任中央乐团琵琶独奏演员。1973年和 吴祖强、王燕樵合作创作了琵琶协奏曲《 草原小姐妹》,首开琵琶大型协奏曲之先河。之后与美国 波士顿交响乐团、 西柏林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使琵琶艺术走向国际音乐舞台。1983年起任 中国音乐 学院教授、副院长,为当代琵琶演奏的代表人物。刘德海的演奏技术娴熟、自如,表演深刻、细腻又洒脱,富于激情。近年来不断探索琵琶指发的创新,积极开拓琵琶乐曲创作的新路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改编《 浏阳河》、《倒垂帘》、《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曲目,参与创作《狼牙山五壮士》、《草原小姐妹》,创作了《天鹅》、《老童》等技巧出新的乐曲,发表有论文多篇。

8、“刘海戏金蟾”的典故始于什么年代?该典故中的刘海是什么样的人呢?

五代时期的后梁(907~923年)时期。
刘海戏金蟾,人物原型出自后梁燕山。后梁燕山有位姓刘名玄英的读书人,原名操,号海蟾,字宗成。此人好谈性命,崇拜黄老之学。传说刘海蟾两次遇到神仙,第一次遇到“正阳祖师”,第二次遇到“吕祖”。据《神仙通鉴》记载:“初遇正阳祖师,授以金液还丹之旨,遂弃官学道。后遇吕祖,乃改名玄英号海蟾子。复授以金丹之要,遁迹终南,修真成道。”有人说他是道教北宋第四祖。元代至元年间被封为“明悟弘道真君”。武宗时加封为“纯佑帝君”。有古籍说他是后梁广陵(今河南息县)人,也有说他是后梁陕西人。据说,有一天一位自称“真阳子”的道人前来拜访,和他大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海蟾终于大彻大悟,弃官学道,遁迹终南山下。丹成后登录仙班,化鹤而去。道教南宗把他奉为祖师。正阳道人就是钟离祖师。吕祖指的是吕洞宾。吕洞宾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号“纯阳子”。吕洞宾因科举不第而浪迹江湖,遇到了“正阳子”钟离权,钟离权赠与他丹诀,并把他带到终南山修道。吕洞宾应该是刘海蟾的师兄弟。刘海戏金蟾亦称刘海戏金钱或刘海洒钱。后人把刘海蟾这个名字一分为二:刘海、金蟾。又把这两个名字敷衍为“刘海戏金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