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剪纸
下面是剪纸的来历和资料 还有参考资料里地址是很详细的民间艺术介绍 希望对你有用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2、门神与什么之间有关??啥关系??
门神就是秦琼和尉迟恭,和唐太宗有点关系,因为他们是唐太宗手下大将。据说李世民杀了太子建成和弟弟元吉以后,晚上梦见有鬼索命,很害怕,于是招秦琼和尉迟恭守在门口,结果果然不做恶梦了。于是就有了门神。
3、五岳以及五大淡水湖的图片。备注:资料也可以。
五大淡水湖: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鄱阳湖
简介: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东北部50km。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 3914 平方公里,容积达 300 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在九江的水面约 20 万公顷,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庐山区等六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由于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 1000 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古人描述的“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暮雪”等,都是现在东洞庭湖的写照。
滨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文庙、龙州书院等名胜古迹。在西洞庭湖与长江的接界处——城陵矶,有一块名为三江口的地方。从此处远眺洞庭,但见湘江滔滔北去,长江滚滚东逝,水鸟翱翔,百舸争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伟壮观。刘海戏金蟾、东方朔盗饮仙酒、舜帝二妃万里寻夫的民间传说正是源于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这里每天有渡轮来往航程大约一小时。游览群山需要用一天时间,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畅游洞庭湖,真是一举两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传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泪滴在竹上,变成斑竹。后来两妃死于山上,后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为了纪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了。现有古迹二妃墓 、湘妃庙、柳毅井、飞来钟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罗汉竹、方竹、实心竹、紫竹、毛竹等。这里每年都举办盛大的龙舟节、荷花节和水上运动。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其物产极为丰富。湖中的特产有河蚌、黄鳝、洞庭蟹、财鱼等珍贵的河鲜,还有君山名茶、罗汉竹、方竹、实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类产品,种类亦很繁多。
太湖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五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 里,有大小岛屿48个,峰72座。这里山水相依,层次丰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画卷。在观赏这"秀色可餐的太湖风景同时,还可游览江财名山、名园,探考历史。
太湖东、北、西沿岸和湖中诸岛,为吴越文化发源地,有大批文物古迹遗存,如春秋时期的阖闾城越城遗址、隋代大运河、唐代宝带桥、宋代紫金庵、元代天池书屋、明代扬弯一条街、宜兴三洞、无锡三山和苏州东、西洞庭山等。
太湖流域行政区划分属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其中江苏19399平方公里,占52.6%;浙江12093平方公里,占32.8%;上海5178平方公里,占14%;安徽225平方公里,占0.6%。流域内分布有特大城市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4个地级市,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3个地级市,共有30县(市)。有5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座,100~500万人口的大城市1座,50~100万人口城市3座,20~50万人口城市9座。至1997年止流域内共有人口361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9%,其中农业人口1844万人,非农业人口1767万人,城市化水平达49%。流域内有耕地2266万亩,比1985年减少384万亩,主要用于建设用地。其中水田1856万亩,旱地410万亩,复种指数200%。流域用地状况,耕地占41%,水域15%,建设用地18%,其他用地26%。
涤剂等。现第一阶段目标已初见成效。 由于有太湖水的调蓄和长江水源补充,使太湖流域整个平原河网能保持一定的通航水深。自古以来,太湖流域航运事业就十分发达。目前全区有干支航线900余条,通航里程1.2万公 里,形成了一个江河湖海直达、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航运网。据不完全统计,全流域有各类船舶4.7万艘、134万吨。1983年的货运量达1.73亿吨,相当于长江干流货运量的3.3倍 。 上海港通过内河集疏的货物约占70%,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水运量占江苏全省水运量的44% 。
太湖宽浅的水域还为各种鱼类洄游、产卵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太湖鱼虾多达30多种,其中以银鱼、白壳虾、鲚鱼为水产珍品。太湖流域是我国重点淡水渔业基地,全区淡水鱼产量约占全国的10%。90年代末在东太湖还大量发展了螃蟹养殖。
太湖范围大,景点多,人文古迹多,有极好的风景旅游资源。太湖碧波万顷,朝晖夕雨,雾霭晴光,自然景色变化万千,加上周围群山和湖中小岛,融娇艳、神秀于一体,使人心 旷神怡。目前著名风景点有无锡蠡园、鼋头渚和苏州洞庭东山、洞庭西山等。从总体上说,太湖与“人间天堂”苏州、杭州两个风景游览城市及整个锦绣江南联系在一起。近年来,随 着我国“四大名著”电视剧的拍摄,无锡相继建成了“三国城”、“水浒城”等,成了新的旅游热点。目前,苏州至洞庭西山已架起了跨湖长桥,西山不再是“孤岛”,从苏州、无 锡到湖州已开有旅游客班,穿越太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太湖的旅游效益是不可估
4、南北剪纸有什么共性与区别?
一、共同点: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
二、不同点:
1、风格特点不同:北方剪纸浑厚、粗犷、天真、质朴;;南方剪纸灵秀、秀美、严谨、纤细。。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一语道破了南北剪纸的风格特点。
2、造型不同:南方剪纸剪纸题材广泛,有人物花卉、鸟兽虫鱼、奇山异景、名胜古迹等,尤以四时花卉见长;北方剪纸多为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
3、艺术特点不同:南方剪纸以画为稿,构图简练、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线条圆滑、显得清秀而挺拔,给人以厚实完整之感,具有优美、清秀、细致、玲珑的艺术风格;北方剪纸民俗气息浓郁,率性简洁,代表地区主要是山西、陕西和山东。
5、民间艺术剪纸的简短资料
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俗传承人。 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而丰富的民俗事象,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的广阔天地。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 以岁时节令为例。正月初一家家挂春幡、贴窗花,一派喜庆气氛。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要贴剪纸,更加绚丽引人。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摆放剪纸,表达怀祖之情。五月端午,剪贴“五毒”,以之避疫。七月七日乞巧节,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样、赛智慧。九月九重阳节,剪刻重阳旗,寓示步步登高。十月一日寒农节,晋北地区用五色纸剪成寒衣,或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在门前或坟地焚烧,寄托生者对亡人的哀思。 再从红白喜事来看。结婚时,大门两边要贴上大红双喜字,晋南一带还要在陪送的嫁妆上用《鱼儿扑莲》、《麒麟送子》、《鸳鸯戏水》等大型剪纸覆盖,作为装点。枕头、手帕上的绣花,也是以剪纸为底样绣成的。送殡仪仗中的纸幡、摇钱树、金山银山,轿车大马,都是用纸剪刻糊制的。这些极普通的剪纸作品,虽不象珍珠翡翠那样华贵辉煌,却牵连着每个人的心灵,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具有牵心动魄的艺术魅力。 民间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可贵的是它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如《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满与神圣。《刘海戏金蟾》象征爱情的真挚。《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时如意、平安幸福。《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肥猪身上的装饰花纹,用一群小猪组成,以比喻“多子”。新媳妇怀里抱娃娃,表示“得子”等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民间的能工巧手尽可以凭借她们的想象描绘出理想的一切,以形传神,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
6、中国剪纸最有特色的地方有哪几个?
甘肃省的民间剪纸,幅面都不大,题材和风格均较为古拙。最常见的样式有窗花、灯花、喜花、窑顶花、绣样等。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戏曲人物、生产生活场景、动植物和器具等。平凉、庆阳等地流传的剪纸在造型上尤具特色,有的适合器物的造型,内饰以表现爱情故事或戏曲的纹样;有的在动物或果品的外形内饰以动物、植物等的纹样,以表现多方面的寓义。在兰州附近的新屯川一带,还流传着一种样式古朴的挂笺,是在春节时悬挂的,根据其幅面大小又可以分为“大门笺”、“屋门笺”和“窗笺”三种。悬挂时,无论是三幅、五幅、七幅,中间的一幅总要大出一些,并且是用黄色纸刻成的。两边的虽然可以有其他颜色,但都要求用一种颜色来制作;而在一些老年农户的大门上,有时还悬挂浅紫色制作的挂笺。
陕西省的民间剪纸流传较广,在陕北、渭河平原和陕西等地尤为丰富多彩。陕北的民间剪纸主要出自定边、靖边、吴堡、榆林、绥德、米脂、延安、安塞、志丹、甘泉、延川、延长、子长、吴旗、黄陵、洛川、宜川、富县等地,多为窗花,造型夸张,画面简洁,风格古拙厚重。早在40年代便有文艺工作者对其进行过一定规模的收集和整理。陕西中部的剪纸主要流传于渭河平原一带的凤翔、岐山、富平、三原、朝邑等地。作品的幅面不大,内容多为戏曲故事,造型多受当地流传的皮影的影响,画面结构紧凑,线条与块面的构成较为均衡。而旬邑县库淑兰老人创作的大幅彩色剪纸,则与周围地区的剪纸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陕南的汉中等地的剪纸幅面较大,样式较为丰富,其题材多为植物纹,造型以线为主,且多用曲线,因而显得细致。
山西省的民间剪纸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省内各地均有流传,以祈县、浮山、新绛、孝义、忻州、石楼、广灵、灵邱等地的剪纸最为丰富多彩。在这些地方,都有一批群众公认的剪纸能手,如祈县的畅庵贞,浮山的赵俊杰、郑洪娥,新绛县北苏村的苏兰花,孝义县杜村乡的石桂英、郭秀芬,广灵县的张民锦和石兰县东石羊乡吴家山村的张玉兰等,他们的作品普遍受到欢迎,并成为周围群众的范本,有的还被国内外专门机构收藏。山西的民间剪纸常见的样式有窗花、挂笺、团花、绣样、鞋花、帽花、礼品花、喜花、寿花等,多取材于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神话和现实生活,所用表现手法有阳刻剪纸、阴刻剪纸、折叠剪纸、染色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等。各地方的剪纸所表现的风格各有异同,有的刚健有力,有的秀丽圆润,有的古色古香,有的新颖朴实,有的憨厚纯朴,有的精细玲珑。
在河北省的诸多民间剪纸中,蔚县出品的点彩剪纸是最有特色的。在当地,原先的窗户装饰是一种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的“天皮亮”。而“点彩”式的剪纸,相传起源于清代末期,是蔚县的民间剪纸艺人在武强木版水印窗花、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本地民间刺绣的影响下创造出来的。早期的作品色彩较为简单,刀工也比较粗,有着浓厚的年画痕迹。至本世纪30年代,蔚县的点彩剪纸逐渐地成熟起来,南张庄的老艺人王老赏(1890—1951年)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戏曲人物为主,共创造了600多个人物形象和100多个戏曲片断。他创作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构图优美。蔚县的点彩剪纸取材广泛,除戏曲人物外,花鸟、虫鱼、动物、植物应有尽有,因而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其创作方法也逐渐地传播开来。40年代时,省内的张家口、怀来、涞源、龙关、延庆、涿鹿等地都有了点彩剪纸,并还流传到山西省的部分地区。在蔚县,剪纸的生产是农民的一种副业,从事窗花业者多时达五六十家之多。主要是在春节前生产和销售,销售范围很广,除河北、山西、内蒙外,还远销到河地东北。另在沧州等地流传的单色剪纸亦以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见长。
近代以来,北京民间剪纸的主要样式有窗花、绣样、挂笺、顶棚花、喜花、寿花、礼品花等。题材较为丰富,除戏曲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外,以吉祥寓意的内容最为普遍。有许多是随着满族的风俗习惯从关外传来的,经多年发展融合,已形成了富丽雅致的风格。作品的画面多为对称结构,线条刚劲挺拔,并有多种尺幅,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天津的剪纸有多种样式,以绣样最为出色。绣样的制作在当地是有传统的。清末时,西关外专门生产绣样的剪纸作坊便有10多家,其产品行销津浦线两边的村镇,然而多为大路货。进宝斋的王进福(字宝堂)为了加强其剪纸产品的竞争力,创作了一些刻工较细的新样,既有绣样,也有窗花和挂笺等,并亲自走街串户,听取意见,按客户的要求不断地进行修改,逐渐形成了疏密相间、虚实得当、工艺精细的风格,受到广大市民阶层的欢迎。他还培养了徒弟多人,以李仑、伊德元最为有名,李仑善刻人物;伊德元则以花卉草虫、飞禽走兽见长。
河南省地处中原,人口稠密,民俗发达,全省剪纸较为普遍,几乎是各县、各乡均有。其作者多为妇女。剪纸花样的好坏是妇女手之巧拙的表现。过去,姑娘出嫁时的陪嫁中,都要备上剪刀和红纸。在四时八节和婚寿喜庆的民俗活动中,剪纸是最为常见的装饰物。洛阳的民间剪纸大都是刺绣花样,以鞋花、枕头花居多。5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了些主题性的剪纸艺术作品,著名艺人有王文玉、于凤等。洛宁县的剪纸古朴纯厚,取材多富于乡情。安阳县的民间剪纸以白璧乡的崇义村较为集中,样式以窗花、门笺为多,有红纸和点彩两种,造型较为有趣。汤阴县的剪纸以道福乡、山磨湾村和小屯村的最为活跃,每年都有两次剪纸的高潮。一是入秋以后,家家户户都要更换窗户纸,二是春节前要打扫卫生,此时也要更换窗花。淮阴县除流行单色窗花外,还有点彩窗花,多用黄、绿、玫红等色,善于表现小动物。尉氏县的剪纸以鞋花、绣花样、枕头花等为多。卢氏县地处豫西,各乡各村都有剪纸能手,多用薰样法过稿,风格稚朴浑厚。灵宝县与陕、晋交界,其剪纸的风格亦受两省影响,有着较为浓郁的乡土气息。
山东省是剪纸较为普遍的省份这一,样式品类较为丰富,以窗花最为多见,又以胶东地区和鲁北惠民地区的最具特色。胶东的剪纸在整体风格上较为柔媚细致,有的有边框,有的则依其本体来造型,画面结构紧凑,线条挺拔流畅。蓬莱、长岛、黄县等地的剪纸,采用阴刻、阳刻相间的表现手法,虚实对比强烈,粗中有细;掖县周围的剪纸线条纤细,小巧玲珑;荣龙、文登等地的剪纸多用粗线条来构成,显得浑厚朴实,所表现的题材有戏曲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吉祥图案等;高密的剪纸多采用简洁的线条来造型,以表现民间故事和吉祥寓意图案见长;昌邑的剪纸造型概括朴实,有着浓厚的装饰趣味味。惠民地区的窗花风格较为粗犷,除单色的窗花外,也有拼色的。滨州的剪纸主要分布在滨州中南部和黄河、徒骇河沿岸的村庄里,样式有鞋花、枕头花、门帘花、帐沿花、肚兜花、围涎花等。另在节日和喜庆的装饰中,窗花也是必不可少的。莱阳有种窗花,在剪后用笔勾画,当地称为“窗染花”;招远有种窗花,是先木印而后再剪,均表现出不同的情趣。
过去,民间剪纸在湖北省相当普及,有喜花、礼花、灯彩花、挂笺、窗花和刺绣花样等,当地将其统称为“雕花”,多出自农村妇女和以此为副业的民间艺人之手。剪纸的幅面较大,构图均衡,造型生动,黑白对比强烈,装饰趣味浓厚。沔阳县的剪纸以刻为主,是当地农村的一种副业,雕花艺人在农闲时刻出花样,然后背着花箱,摇着小鼓,到各村去卖。鄂城的剪纸花样达千种以上,主要用于刺绣,有鞋花,肚兜花、方枕巾和围涎等。本世纪初,艺人们用钟表的发条制作刻刀,故刻工一般比较精细。至30年代,艺人们自发组织了“鄂城花样剪纸工会”,有会员150人左右,每年还举行例会研讨技艺。房县的剪纸以“带字的花样”为特色,表现内容以吉祥纹样和民间传说故事为主,风格较为纯朴。
7、太原公交车里电视播过一则关于山西剪纸的广告的详情是什么
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纯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新春之际,当你走进晋西北的村落院户,看到远处黄色的土丘,眼前灰色的窑洞,似乎觉得这里的颜色太单调了些。但是,你再看看窗户上,那色彩纷呈的窗花和各色图案,那迎风飘动的门笺,那碗橱、粮囤、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纸花,你定会由衷发出赞叹,仿佛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的,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俗传承人。
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而丰富的民俗事象,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的广阔天地。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
以岁时节令为例。正月初一家家挂春幡、贴窗花,一派喜庆气氛。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要贴剪纸,更加绚丽引人。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摆放剪纸,表达怀祖之情。五月端午,剪贴“五毒”,以之避疫。七月七日乞巧节,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样、赛智慧。九月九重阳节,剪刻重阳旗,寓示步步登高。十月一日寒农节,晋北地区用五色纸剪成寒衣,或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在门前或坟地焚烧,寄托生者对亡人的哀思。
再从红白喜事来看。结婚时,大门两边要贴上大红双喜字,晋南一带还要在陪送的嫁妆上用《鱼儿扑莲》、《麒麟送子》、《鸳鸯戏水》等大型剪纸覆盖,作为装点。枕头、手帕上的绣花,也是以剪纸为底样绣成的。送殡仪仗中的纸幡、摇钱树、金山银山,轿车大马,都是用纸剪刻糊制的。这些极普通的剪纸作品,虽不象珍珠翡翠那样华贵辉煌,却牵连着每个人的心灵,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具有牵心动魄的艺术魅力。
民间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可贵的是它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如《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满与神圣。《刘海戏金蟾》象征爱情的真挚。《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时如意、平安幸福。《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肥猪身上的装饰花纹,用一群小猪组成,以比喻“多子”。新媳妇怀里抱娃娃,表示“得子”等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民间的能工巧手尽可以凭借她们的想象描绘出理想的一切,以形传神,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
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山西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扩、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木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如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则婉约典雅、富丽堂皇,尤以“广灵窗花”为代表。晋城磁性剪纸在我国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剪纸文化中加进了科技元素,使其更为时尚,应用更广泛,体现了科技进步的价值理念。
人们把生活比作一棵常青树。那么,我们说这剪刀下的艺术便是常青树上的花和果。民间剪纸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土生土长,土香土色,永远散发着艺术的芬芳。
水中倒影牛——广灵剪纸
“广灵窗花”以造型写实、刻制精巧,色彩艳丽而著称。它的原料是一种单一的雪白宣纸,工具是几把刀刃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程序是先用刀刻出剪纸成品,再点染着色。民间巧匠非常讲究刀工刻法和着色技艺,他们以简单的工具,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办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龙飞凤舞地刻制出许多成品。着色时用上好白酒调色,调配较深的颜色可加少量白矾,这样既能使涂上的颜色鲜艳水灵,又能保证剪纸存放较长时间。广灵剪纸以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声誉,现已销行到法国、美国、日本、波兰等国,成为海外友人珍爱的艺术品。
——磁性剪纸 (MAGNETIC PAPER-CUT)北京奥运冠军杨威肖像剪纸
晋城剪纸以磁性剪纸为代表,在全国独树一帜。
磁性剪纸可以靠自身的磁性吸附到磁性相框、磁性画轴、磁性书写板上,也可吸附到冰箱、防盗门、汽车、文件柜、文具盒等铁制物体上。喷少许水或洗洁净也可贴附在玻璃或其它光滑表面上去。 磁性剪纸能够更充分地体现剪纸的透雕特点和剪纸的透空效果。
磁性剪纸是对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磁性剪纸对剪纸的贡献体现在:一、磁性剪纸扩大了剪纸的市场;二、磁性剪纸丰富了剪纸理论;三、磁性剪纸增强了剪纸的艺术表现力,艺术创作技法上有创新,艺术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
磁性剪纸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042006715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于2005年8月17日授予专利权。
磁性剪纸专利在我国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剪纸文化中加进了科技元素,使其更为时尚,应用更广泛,体现了科技进步的价值理念。
8、以前门上贴的门神是谁呀?
比干
没 错,商朝那位,不过比干是国神,正牌财神是赵公明
秦琼和尉迟敬德成为门神是因为历史一事,看下面的资料
关羽并没有把门身和财神这个称号抢走,因为秦琼和尉迟敬德仍然是正宗的传统门神,而关羽也列入门神像行列,是因为大家都喜欢把古时的忠义之士作为门神
关羽被奉为财神,因为忠义被商家供为保护神,久而久之也成为了财神
国神比干,子姓之后,沫邑人(今卫辉市北)。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29年。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淫乱不止,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比干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
后来周武王为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后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
《史记•殷本记》载:殷商末期,很多诸侯背叛了纣而归服西伯。西伯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渐渐丧失了权势。王子比干劝说纣,纣不听,更加淫乱,毫无止息。微子曾多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了殷国。比干却说:“给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争谏。”就极力劝谏。纣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
````````。。
财神文化```````````````````````````````
琉璃窗、朱漆门,堂上供着大财神;大财神、出凡尘,三聚三散越王臣;越王臣,富贵身,手里捧个聚宝盆;聚宝盆、天下闻,财源滚滚满乾坤;……
——汉代童谣
财神是道教俗神之一,是中国民间供奉的招财进宝之神。世人向往美满富贵的生活,而这种追求实现与否往往与个人占有财富的多寡有关,于是许多人虔诚敬奉财神,期望财神能够送财。财神信仰出现于宋代,其后逐步流行,在民间有广泛的信仰基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祈福纳财是人之常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了千田想万田,得了银山想金山”是俗人的做法;“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雅士的原则。虽然说法不同,但一样都反映了千百年来人们对钱财的追求和崇拜,以至于兴起了一种财富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就是“财神”,主旨是教育人要取财有道,鼓励人要乐善好施。
民间财神信仰的最大特点就是:财神并非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来源极不相同的各种神的集合,有专司人间财富之神赵公明、公正无心的纣王叔比干、生财有道的陶朱公范蠡、忠诚信义为本的关羽等。比干,是众多财神原型中年代最早的一位,因其“无心”,也是人间平等与公正的期望。
财神承载着人们招财进宝、日进斗金的美好祈盼,寄托着人们合家富贵,人财两旺的心愿,已然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信仰。正如一副财神庙上的楹联所写:“蕴玉藏珠,善贾固皆蒙乐利;心耕笔织,寒儒亦可荐馨香。”在中国道教神仙谱系中,财神无疑是最受欢迎的神灵之一。
武圣人关羽的内幕
武圣人关羽的内幕关羽活着的时候最高爵位是亭侯,死后被封王,封帝,最后被封“关圣帝”,巡查天上、人间、地府三界,统领儒、释、道三教。关羽的真实形象是怎样的呢?从《三国志》中我们知道关羽最早崭露头角的一出戏《温酒斩华雄》,其中真正斩华雄的人是孙坚。而关羽领导的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水淹七军,据史书记载,关羽的胜利不是因为他有智慧,而是有运气。由于秋雨连绵,曹操被迫从樊城退兵。至于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更是莫名其妙,当时从许昌到冀州走直线过黄河的话只有五百里。可是在《三国演义》里关羽选择了一条奇怪的曲线,竟然走了两千里才到冀州。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关羽失荆州,走麦城是“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真实的关羽只是武功盖世而已,在政治、军事方面都算不得杰出。史书称其“颇盛气,好凌人”,那他后来如何挣得圣人的名号呢?这与荆州流传多年的“端公舞”有关,人们跳这种舞祭拜亡灵,相信冤死的人不得升天,会化作厉鬼在人间报仇。关羽的死有很强的悲剧色彩,恰巧吕蒙和曹操不久后也相继去世,人们认为这是关羽的厉鬼来报仇了。于是,关羽作为厉鬼在荆州地区被人崇拜了三百年。三百年后的隋朝,有一位智者大师到这里传播佛教。由于佛教是外族的东西,佛教中的圣像又有强烈的异域特色,很难被当地人接受,这时关羽出现了。相传智者大师要在玉泉山建寺,但是山顶上有泉水,水下是无底洞,根本无法建寺。于是,智者大师每日在这里打坐修行。一日关羽从天上飞过,口中大喊:“还我头颅,还我头颅。”智者大师对他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当日被你过五关斩六将的人,又找谁要头颅呢?”关公便停下来听智者大师说法,后来顿悟,带人来玉泉山建寺,七日乃成。从此关羽一改厉鬼形象,做了佛教的护法。两百年后,到了唐朝,儒家学者认为关羽的“忠义信勇”符合儒家思想,于是在关羽的手中放了一本《春秋》。从此关羽非《春秋》不读,一介武夫变为儒将。中国的第一任武圣人是太公吕望,关羽、张飞、周瑜都是作为他的陪祭进入武圣庙的。到了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因为自己是平民做皇帝,所以坚持有皇室血统的刘备不合王权神受,而推崇曹操的正统身份。关、张、周被赵匡胤逐出武圣庙。关羽从上层社会走入民间,进入说书艺人的故事。由于刘、关、张的穷苦出身与说书艺人相同,而桃园三结义又是当时社会最理想的人际关系,于是刘备受到说书艺人的同情,被描写成理想的仁君形象,关羽、张飞都成了维护正义的英雄人物。一百年后,关羽的故乡——山西运城的盐湖不知为何不产盐了。当时盐湖的收入占宋廷税收的六分之一,宋徽宗对此忧心忡忡。徽宗信道,此时道教门派众多,各派之间相互排挤。龙虎山的张继道是徽宗器重之一,张天师主动请缨到山西为皇帝排忧解难。可是几年过去了,盐湖还是不产盐。这时张天师想到当年轩辕黄帝和蚩尤大战,蚩尤死后化作盐池,如今必是蚩尤作怪。于是奏明徽宗,要请当地的神仙关羽来战蚩尤。传说轩辕黄帝姓赵,是赵宋的先祖,因此与蚩尤之战不仅关乎财政,还与赵宋王权有关。徽宗把自己的年号封给关羽——崇宁真君,命他去战蚩尤。不久后盐湖恢复产盐,关羽正式进入道教。此后,北宋与辽、金交战,关羽又作为鼓舞士兵的战神被封——义勇武安王。根据《三国志》和唐人的诗文记载,关公的兵器应是剑,为何后来变成了青龙偃月刀呢?原来在宋朝的义勇武安王画像中,关羽身后有两名士兵,一个举着“关”自旗,一个拿着掩月刀。宋代《武经总要》中记载:掩月刀并非用于杀场,而是在仪仗中代表勇武的一种武器。元朝的关汉卿是把这把威武的大刀交到关公手中的第一人。由于元朝政府看不起汉族知识分子,禁止南人习武、祭拜,象关汉卿这样的汉族文人不能走仕途之道只好以写戏剧为生。他们希望有关羽这样的大英雄出现,拯救人民于水火,于是关羽在民间戏剧中不断被神化着。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认为民间习武,农民起义,对皇权有威胁。关羽再次被驱逐出武庙,义勇武安王的封号也被废。这次他是如何东山再起的呢?还是让我们到福建东山的关帝庙去看一看吧,那里作为仆人的周仓居然被塑的和他的主人关羽同等大小。相传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和左丞相陆秀夫逃到此地,走投无路,一同投海殉国。陆秀夫的魂魄投入关帝庙的关羽像中,而赵昺的魂则投入周仓像中。毕竟赵昺是君,陆秀夫为臣,在这里的关公与周仓之像被塑造得同等大小。正是由于陆秀夫的加入,关羽又多了反抗外族的忠臣形象。明世宗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倭寇入侵,关公再次被朝廷启用,在他的两旁还加上了岳飞和陆秀夫。到了明朝末期,关羽正式取代姜尚作了中国的第二任武圣人。经过宋元时期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的刻画与虚构,关羽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到了明朝,由于上层文人和贵族对戏剧的喜爱,关公的形象被进一步改写。在《三国志》中有三处明显指出关羽降曹,在这个大英雄身上怎能有投降的污点呢?于是罗贯中写出一段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以及后来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如此描写,不仅掩盖了关羽投降的事实,而且使他的形象更加完美。单刀会的主角本是鲁肃,他面对关羽毫不畏惧,义正词严要讨回荆州,为何到了《三国演义》中主角变成了关公呢?若刘备借荆州不还,则关羽镇守荆州成为霸占荆州,此后失荆州、走麦城就缺少了悲剧色彩。同为山西人的罗本便在这出戏里加了一个虚构的人物——周仓。周仓一句“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把整个形势逆转。刘备作为有德之君,汉室正统,霸占荆州是为恢复汉室的正义之举,则关羽也成了正义之师。元代有一出《关公斩貂婵》的戏,虽说历来大英雄都不会为女色所动,但是让关羽亲手斩了一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还是有损英雄形象。于是到了明代,这出戏有了另一个版本《关公与貂婵》这次关公与貂婵解除了误会互生爱慕之情,但最终关羽还是为事业放弃爱情,而貂蝉仍是以死告终,不同的是这次是自刎而死。通过话本、戏剧、小说,关羽的塑造已日臻完美,但作为一个反击外族的汉族忠臣形象,关羽又如何被清廷政府所接受呢?原来在满族入关之前,《三国演义》被翻译成满文作为贵族内部的政治和军事教科书。努尔哈赤自比刘备,比蒙古为孙权,所以关羽作为英雄早已被满蒙所接受,在抚顺的皇宫内就建有关帝庙。清朝入关后,历代皇帝不断为关圣帝追加封号,乾隆时加至十一个字,到光绪时已有二十六个字了。在民间许多行业都认关公为行业祖师爷。如做豆腐的、打铁的、做剪刀的、剃头的,甚至做灯烛的也因关公挑灯读《春秋》而认他做祖师爷。清朝中叶,源于遍布大江南北的晋商在生意场上的成功,被供奉在晋商会所的关羽又多了财神的形象。到了清末民初,中国大大小小的关帝庙有几万座,远远超过文圣人孔子的孔庙。
---------门神--------------------------------------------
正宗的传统门神,是唐代两位名将——秦叔宝和尉迟恭。秦琼、敬德作门神的根源出于霍州,出于隋唐霍邑之战。
隋末,炀帝无道,天下大乱。公元617年,唐公李渊由太原起兵南下,欲伐隋建唐。兵至吕州霍邑(即今山西省霍州市),被隋将宋老生所阻,无计南行。 这霍邑,地处山西南北交通要道,北藉韩信岭,南扼白壁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尧舜时便享有“中州重镇、帝都屏障”之称。双方相持月余,传说李渊在霍山神的帮助下,方克霍邑,斩宋老生,然后势如破竹,直下长安。 李渊在长安建立大唐,其立基之地山西却被号称天兴皇帝的刘武周所占。刘武周克并州,陷介休,取霍邑,占河东,势力将及关中。 619年冬,李世民率师返晋。收河东,复平阳,兵至霍邑。刘武周命元帅宋金刚死守霍邑,宋金刚命偏将尉迟恭扼守白壁关,阻止李世民北进。
李世民多次攻白壁关,损兵折将,徒劳无功。李世民转师东向,620年沿霍山西麓进入霍邑。霍邑境内东部,素有“米粮川”之称。尉迟恭探知李世民已避过白壁关天险进入霍邑,便挥师迎击,在“米粮川”与李世民行军总管秦叔宝展开一场殊死大战。二将交锋,几乎每个回合都是尉迟恭打三鞭,秦琼还两锏。因为尉迟恭的鞭重六十斤,打三鞭用力一百八十斤;秦琼的锏重九十斤,还两锏用力也是一百八十斤。“打三鞭还两锏”说明二将基本势均力敌。李世民对尉迟恭的忠勇耿直早有所闻,对其精湛的武艺又深为赞叹,今坐观二虎相斗,唯恐必有一伤,于是鸣金收兵,以图寻机收尉迟恭归唐。
李世民多次恩遇尉迟恭,多次劝其归降。尉迟恭最后答应,只要刘武周死了,他便归唐。李世民求贤心切,又不能马上擒杀刘武周,无奈便杀了一个酷似刘武周面目的人,将人头送与尉迟恭。尉迟恭未能辨出真假,便归降了李世民。 李世民平息了刘武周的战乱,帐下又添一员虎将尉迟恭,心中欢喜不尽。他决定在霍邑稍作休整,然后班师回京。
李世民夜宿霍邑衙门(即今霍州署),不料多次在梦中被两个无头的人惊醒。李世民仔细琢磨,这两人一个像617年在霍邑所斩的隋将宋老生,另一个却像那个被充作刘武周而割了头的人。这两个无头之鬼时时骚扰,使得李世民坐卧不宁。李世民召见徐茂公求计,徐茂公道:“主公屈杀这似刘武周之人,乃因急于收降尉迟将军所致,主公可派尉迟将军夜守衙门,或许得以安宁”。李世民依言,使尉迟恭守门,果然那个似刘武周的冤魂不再来扰,而那个像宋老生的冤魂仍至。李世民再次求计于徐茂功。徐茂功道:“臣闻宋老生虽系隋将,但其忠勇可嘉,窃闻宋老生平日极敬佩秦二哥为人,试增派秦二哥夜守衙门,或许得安。”李世民依言增派秦叔宝夜守衙门,果然宋老生冤魂也不再来。
正因有此在霍邑徐茂功出策,秦琼、敬德夜守衙门之前车,才有泾河龙王扰太宗,太宗宣召徐茂功、秦叔宝、尉迟恭见驾之后辙。由此可知,秦琼、敬德两位唐代名将初识在霍州,酣战在霍州,结谊在霍州,二人作门神的根源也在霍州。据说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写的门神形象,便以霍州门神为素材,天津杨柳青的门神国画,也是霍州门神的集锦。
大家都喜欢把古时的忠义之士作为门神
门神是我国民间贴在门上的神像,贴门神风俗的基本意图是渴望摆脱灾难,得到幸福。门神源于远古时期的庶物崇拜。据查考,我国周代就有门神,但那时的门神还无名无姓。门神在汉朝时有三位,一位是成庆,另二位是神荼及郁垒,至唐有了秦叔宝、尉迟恭二门神。宋元之后,民间的门神多得不可胜数。直到今天,春节贴门神画的风俗依然存在。秦叔宝、尉迟恭两位武将门神,在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关于秦琼、敬德成为门神有个传说:李世民为了争皇位,在玄武门杀死兄弟二人,住进皇宫以后,经常做恶梦,梦见他两个兄弟变成恶鬼来找他索命,终日心神不定。太宗有两位将军,一个是勇猛无比的尉迟敬德,一个是每战必胜的秦叔宝。二将军自愿戎装守门,李世民这才安心。可是,只要他俩一离开,李世民马上就会犯病。魏征叫画匠把秦琼、尉迟恭的像画下来,贴于门上,李世民从此再不做恶梦了。这事传到民间,老百姓都知秦琼和尉迟恭的厉害,也仿着画了他俩的像,过年时贴到大门上,叫做“门神”。
9、中国传统文化 剪纸的作文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却能剪出一幅构思奇妙的艺术作品,虽然表面上平平常常,但从剪纸中,却能看出一些寓意。这就是咱们中国“艺术之塔”上的一颗明珠-剪纸!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么有趣啊!一个身着民族服装的活泼小男孩,他真在用力地拉着两头小骆驼,他的神情十分认真。围绕在这幅剪纸旁的是一片绿色的草地,草的上有着美丽的蝴蝶和可爱的小鸟,他们在美丽的夕阳下快乐地嬉戏。我还给这幅剪纸编了一个小故事呢!
从前,有个可怜的小男孩,他一出世,就失去了父亲,只好和母亲相依为命!他的家里十分贫穷,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供他上学,他从小就为富人放骆驼。早晨,太阳和他一起把骆驼拉去草的上吃草;傍晚,夕阳伴随着他一起把骆驼送回家。太阳看这个小男孩太可怜了,就将充足的阳光照射在他的身上,消除了他心中的阴影;同时,因为这里的阳光十分充足,也吸引了蝴蝶和小鸟来这里嬉戏!
我是一名小学生,生活条件自然要比他好的多,我也要像他一样有一颗乐观的心,不和别人攀比。
10、剪纸艺术
中国
祁县的剪纸艺术
祁县地处山西腹地的晋中盆地,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有着文化艺术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素有“剪纸之乡”的美称。祁县民间剪纸不仅品种繁多、内容丰富,而且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人物花草、民情风俗、鸟兽鱼虫,无其不有。无论是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还是诞生、成年、婚葬、寿筵,到处都能看到五彩缤纷的剪纸,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乡土气息。
剪纸的发展
祁县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修建的汉司徒王允祠堂,隔扇、壁饰就出现了金薄片、陶片、木片镂空雕刻的类似剪纸的图案。至唐武德三年(620年),民间巧手将雕刻技艺的镂空雕发展演变为剪纸,逐步流传开来。其实剪纸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史记·晋世家》中记载有“剪桐封弟”的典故。相传周成王小时候,有一天他和弟弟叔虞玩耍时,把一片梧桐叶剪成玉圭的形状,对叔虞说:“我就用这个来分封你吧。”几天后,周公请求成王选择吉日封叔虞为诸侯,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周公道:“天子无戏言,天子说出的话,史官要如实记载它,乐工要唱诵它,士大夫要传扬它。”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了叔虞。叔虞日后被称为唐叔虞。公元前2世纪,古人发明了纸,于是开始有剪纸出现。由于有这样一段富有吉祥意义的典故,剪纸从一开始便作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逐渐流传开来。
在唐、宋时期,剪纸已作为一种吉祥喜庆的饰物在民间广为流传。清朝中期以后,祁县剪纸作为民间装饰的工艺品之一才真正繁荣起来。当时正是晋商繁盛时期,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民间工艺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剪纸作为一门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祁县剪纸像开放在山野间的小花一样默默地植根于广大农村,“芝兰生于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它作为一种装饰品、吉祥物,以其特有的魅力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剪纸的素材
作为民间工艺的剪纸,其素材多源于人们生产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象材料,有寓意吉祥的花、鸟、鱼、兽,有流传久远的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和民俗故事等。祁县剪纸题材广泛,往往与当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而且于朴实中传神,造型独特、构思巧妙,使人回味无穷。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以人们喜爱的飞禽走兽、花卉瓜果反映人们求取吉祥、祈盼幸福的美好愿望。如在祁县一带常见的十二生肖是很有特色的剪纸作品,每一幅都惟妙惟肖、玲珑剔透、各具特色。“猪”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很丑陋的动物,但经过剪纸艺人的艺术加工后,胖胖的小猪变得活灵活现、憨厚淳朴,十分可爱。“喜鹊登梅”,以鹊象征“喜”,“梅”取谐音“眉”,表达一种吉祥的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千百年来,喜鹊被我国人民称为报喜鸟,如果听到门前树上喜鹊的叫声,那么将会有亲戚到来。“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人们经常借梅之傲骨、兰之清雅、竹之有节、菊之高尚来比喻君子的高风亮节。又如在农村广为流行的“四果图”,是以石榴、桃、香元、佛手四幅为一组,以石榴象征多子,以桃象征多寿,佛手谐音“福”,比喻多福,表达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
2.以“福禄寿喜”等为主题表达人们希望富贵长寿的愿望。“福禄寿喜”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具有吉祥意义的汉字,人们认为福禄寿三星齐聚才是没有缺憾的人生,有福有禄有寿才能称之为喜。这类主题大多采用汉字艺术,同时周围以各种与之相谐音的吉祥动、植物作陪衬,如表达“寿”,人们通常以中国传统书法“寿”字为中心构图,再围绕与寿有关的吉祥物,比如松、柏、桃、鹤、鹿、灵芝、佛手、绶鸟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如“禄”以人物造型老寿星隐含汉字“禄”,同时把葫芦等象征福禄的吉祥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禧”字周围配有莲花、石榴、佛手,构思精巧、寓义深刻、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3.大多数的老百姓在剪纸过程中,往往还寄托着自己对家庭生活富裕安康的美好愿望。如民间剪纸“金玉满堂”,其实剪的就是两条鱼,“金鱼”与“金玉”读音相同,池塘的“塘”字与堂屋的“堂”字读音也相同,民间以谐音取其意,便是金玉满堂,期望家中堆金积玉,富贵荣华。又如民间剪纸“连年有余”,人们喜欢把莲花和鱼剪在一块,“莲”取谐音连,“鱼”取谐音余,象征丰衣足食、家有余粮;其它还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品。
4.以家庭和谐兴旺、子孙绵延为主题。家族兴旺是人们永恒的追求和希望,祁县剪纸艺人常常把自然界的动、植物人格化,通过其谐音,反映当地人们的民俗、信仰、生活习俗,如过去人们喜爱的“莲生贵子”,以莲花的“莲”取谐音“连”,反映人们求子的心理以及多子多福的愿望。又如过生日、满月要在门楣上贴一幅剪纸,以示祝贺,其外型为一对“葫芦”,中间剪出一些花纹,细看像一个活泼可爱的娃娃,一是祝其健康成长,二是葫芦蔓长,寓意瓜瓞延绵,子孙众多,家族兴旺发达。另外还有水仙、兰花、葡萄以及“麒麟送子”等,都是常见的题材。
5.以趋吉避邪为题材,希冀获得精神上的安慰。春天,万物复苏,毒虫一类也四处活动,为免受其害,祁县一带传统习俗要在五月端午节剪“五毒图”、神牛、老虎,并贴于门上,希望除魔避邪。
6.一些流传广泛的历史人物、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典故也是剪纸的优秀素材。如老鼠娶亲、刘海戏金蟾等。老鼠娶亲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剪纸内容,老鼠娶亲的故事据清俞越《茶室丛钞》:老鼠生了个女儿,它的父母非常喜爱它,要把它嫁给一个有权有势的女婿。它们认为太阳高高悬在空中,应该是世界上最高贵的了,就求太阳作它们的女婿。太阳说不行,后来又找到乌云、风、墙,最后找到猫,猫一听很是高兴,说好当晚娶亲。这天正是正月二十四日,当花轿抬着新娘还没来得及下轿结拜时,老猫一口先把新娘吃掉了。其实,春天正是老鼠繁殖的季节,故正月里要举行一次捕鼠的集体行动,称为填仓节,每到正月二十五日的前夜,百姓们诱鼠出洞,放猫擒拿老鼠,以保护填好粮米的仓房。剪纸老鼠娶亲巧妙地把这一传说故事、民间习俗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出来。“刘海戏金蟾”中的“刘海”是传说中的招财童子,民间流传有“刘海戏金蟾,步步撒金钱”的说法。所有这些都极为明显地体现了人们希望家庭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望。
随着剪纸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更新,一些在人们心目中具有纪念意义的人和物作为剪纸的新素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如毛主席头像、奥运福娃等。除此之外,祁县剪纸还有脸谱、八仙、男耕女织等上百个品种。它构思精巧,创意独特,风格各具特色,使人回味无穷。
剪纸的特色
祁县地处山西腹地,是汉民族聚居区,剪纸作品集中传达了汉民族的民风习俗。总体来说,祁县剪纸多为单色剪纸,且具有粗犷、简练、质朴的特点。明清时期,祁县商业发达,为晋商富庶之地,南来北往的商人汇聚于此,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民间工艺的发展和交流,所以祁县的剪纸特点又兼南北风格,集南方的婉约典雅、纤细繁密和北方的纯朴粗犷合而为一,呈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格。祁县剪纸最有代表性的是“蝈蝈戏白菜”,这副作品剪于上世纪50年代,由祁县72岁高龄的畅庵贞老人所剪,线条细腻、栩栩如生,就连蝈蝈后腿上的细毛毛都一根一根地剪了出来。而且她的剪纸有一个特点,即剪纸上用针扎有许多小眼,贴到窗户上,夜里透过灯光的照射,好像许多小珍珠。这幅作品现在祁县民俗博物馆展出。
剪纸的用途
剪纸最大的用途便是作为窗花,带给人们吉祥喜庆的气氛,但窗花只是剪纸用途的一项,剪纸的用途还有很多,如婚丧嫁娶,为长者祝寿,给小孩过满月,过生日,家家户户都要按照传统习俗进行剪纸。谁家办喜事了,脸盆上、箱柜上到处贴满漂亮的喜字剪纸装饰品,通常还有“麒麟送子”、“鸳鸯戏水”、“龙凤呈祥”、“凤戏牡丹”、“龙戏珠”、“鱼戏莲”、“如意石榴”等喜庆祝福的剪纸,简单活泼的艺术形式会给新房增添浓浓的喜庆气氛。
在民间丧葬礼仪中也会经常见到剪纸作品,老人去逝后用的岁岁纸、摇钱树、金山银山、轿车大马、幡子都是很好的剪纸艺术品。
剪纸还用于给各种刺绣作品做底样,如过去为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常常做虎头鞋,上面绣有虎头、花卉等各色各样的图案;又如枕头的两端以及荷包上的吉祥图案,往往由民间剪纸艺人先剪出底样,再由心灵手巧的媳妇精心地绣出来,甚至扎鞋垫也先用剪纸做好底样。
过大年的时候,家家在门前或院内悬挂辉纸,在辉纸腿上,人们也都会剪上形形色色的吉祥图案,这是剪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居住习俗的变化,剪纸艺术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适应现代居住环境的新型的剪纸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欢迎,他们用剪纸装点居室,增加品位。剪纸还走进专卖店,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产业。越来越多的剪纸艺人把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代艺术中,剪纸结合现代美术理念已应用于现代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动画设计等领域。
剪纸是民族文化艺术中一枝绚丽的奇葩,是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剪纸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浓郁的地方风情、纯朴的艺术形式在民族的艺术长河中不断发展着,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