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直发刘海 » 刘海粟与傅雷
扩展阅读
流行发型图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脸直发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发型图片 2020-08-28 03:41:15

刘海粟与傅雷

发布时间: 2021-03-13 07:15:37

1、为什么说傅雷是渣男

古代是男权社会,因此女子一直处于卑微地位,到了民国时期,这一情况虽然有了好转,但旧思想依旧存在,而且民国时期妻妾成群的大有人在,比如说郭沫若、康有为等人。今天的这位虽然没有妻妾成群,但也足以备受诟病,他身为丈夫却公然在外沾花惹草,她还将情敌请进门,30年的冷漠婚姻,妻子最后却表示:理解,无怨无悔。


她是朱梅馥,原名叫朱梅福,1913年出生上海,家中本是书香门第,那时包办婚姻仍旧存在,而她也是14岁的时候与表哥傅雷被定下了婚约,虽然二人之前并没有过多的熟悉与交流,但最后仍旧在1932年正式结婚。在外人的眼中,他们郎才女貌,不论是家世还是个人都十分登对。


朱梅福长相清秀,家庭原因自幼也读书,婚后的她安心于家中,细心体贴的照料丈夫的生活,性格温柔善良,是众人眼中的贤妻良母。他们的婚姻看似美满,但实则傅雷并不是一个好丈夫,甚至可以说是“渣男”,他不仅公然到处沾花惹草,甚至还对妻子动粗。


1927年,当时已经订婚的傅雷前往法国留学,在那个浪漫的国家他遇到了一个漂亮的女子,他对这个法国女子十分迷恋,为此他还写信回家说要与表妹解除婚约。信件让同在法国的刘海粟带回去,但信件给了同学之后,他才发现这位法国女子行为十分豪放,甚至与多名男子来往密切。知道这一切之后,他便对她没有了心意,此时也不想与表妹解除婚约了,但信件早已被带回家,他十分恼怒。


刘海粟见此便说,自己回家见到表妹不忍心,于是信件他也没有交出去,傅雷心中一下子松快了,于是高高兴兴回家迎娶表妹了。婚后朱梅福没多久便怀孕了,但在在他怀胎3月的时候,傅雷却又与一个演员有了暧昧关系,情到深处时他还给那位演员写情书,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在妻子面前也毫无遮拦。不过最后这二人也不了了之了,因为傅雷觉得二人相隔甚远,路途太辛苦了。


婚后7年,傅雷又看上了歌唱家陈家鎏,这次他更为放肆,直接公开追求,朱梅馥得知表现也十分大度,甚至在丈夫生病期间,她还将陈家鎏请到家中,这都震惊了陈家鎏,最后她主动离开了傅雷。傅雷在外沾花惹草,却从未提过离婚,因为他觉得只有朱梅馥是最爱他的,最能包容他的。


傅雷的儿子曾说,父亲有对家人动粗的行为,还说这是因为傅雷小的时候,父亲含冤被带走,使得他内心受到打击,因此他的脾气变得不好,控制不住就会打骂家人。但尽管如此,朱梅馥却一直陪在他的身边,走过了30年冷漠如冰的婚姻,因为在她的认知中,她是正室,理应如此,还让儿子也理解。


1966年,两个人从容赴死,虽然他们的婚姻没让人感到美满,最后却实现了“虽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美好夙愿,只是这一说法放在他们的身上,让人唏嘘不已。

2、刘海粟的劣迹谁知道?

1、模特儿事件

刘海粟1914年,在自己创办的上海美专破天荒地开设了人体写生课,最初只聘到男孩为模特儿。1917年,上海美专成绩展览会,陈列人体习作,某女校校长看后谩骂:“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教育界之蟊贼!”一时舆论界纷纷扬扬,群起而攻,刘海粟则干脆以“艺术叛徒”自号自励,一如西方“野兽派”之先例。

2、人体写生

一天夜里,美专的画室被流氓捣毁了。孙传芳对刘海粟也甚为恼怒,当即下了通缉刘海粟的密令,又电告上海交涉员许秋风和领事团,交涉封闭地处法租界的美专,缉拿刘海粟。急得刘海粟之师康有为一天三次去找他,劝他离开上海,他坚守美专不离寸步。

法国总领事认为刘海粟无罪,尽管许秋风一再交涉,并不逮捕刘海粟,领事馆为了让孙传芳下台阶,只好在报上登了一条消息,说孙传芳严令各地禁止模特儿,前次刘海粟强辩,有犯尊严,业已自动停止模特儿。这个叫刘海粟的画家,因为这一事件从此名扬天下。

3、结识贵人

蔡元培在刘海粟的人生艺术道路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刘海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一代艺术宗师,中国新兴美术的奠基人,与蔡元培对他的支持和提携是分不开的,在刘海粟的人生关键时刻,他给予了坚定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他帮助海粟到欧洲考察艺术和促成了柏林中国画展。

这两件事对刘海粟的艺术人生非常重要,可谓转折和升华。蔡还是刘海粟的艺术知音。在刘海粟的藏画中,有很多他的题跋。海粟终生感激他,蔡去世后,为了纪念蔡元培,刘海粟在美专设立了蔡孓民先生纪念奖学金,建立了蔡孓民美术图书馆。

4、艺术叛逆

1925年1月10月,画家刘海粟大力向国人推荐生前潦倒,死后荣耀无限的荷兰大画家梵·高,称他为“艺术叛徒”。文章中说:“非性格伟大,决无伟大人物,也无伟大的艺术家。”

5、争议

2005年,近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人物周湘的孙儿周传写了万言长文,揭露“洋场恶少”刘海粟的劣迹:刘本纨袴子弟,1909年在光绪帝内廷画师周湘创办的上海布景画传习所中学画两个多月,因调戏周宅一名丫头而被开除。

刘怀恨在心,买通文化稽查部门诬指画院没有注册,继而怂恿税务稽查部门胥吏以偷漏税收罪名强行封闭学校,又指周湘教学生画模特儿为“藏污纳垢”兴讼。刘唆使黑社会流氓砸烂画院门窗课桌,把学生赶出校门。

最令人发指的是把周湘打成重伤,七孔流血,肋骨折断。在讼事审理过程中,刘海粟奸占周湘的丫头孙姝,且一再迷奸周夫人孙静安。

3、画家刘海粟,一生历经四任妻子,辜负三个,遇到真爱白头到老,人不如画吗?

刘海粟,原名刘槃,字季芳,江苏常州青云坊人士,是一代绘画宗师、教育大家,油画与国画皆长,其后期更是以他独特恢宏的泼墨、泼彩技法而登峰造极。

没有人能够否认他的才华,可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在他的时代也有人因他在教学中使用裸模而对他憎恶得称其为“艺术叛徒”、“教育界之蟊贼”。刘海粟本人对此不以为意,甚至接下了“艺术叛徒”这个称号并以之自勉。

可后来江苏省教育会想要禁止人体模特写生,世人也对这难以被理解的艺术形式疯狂地攻击、谩骂,这些都让他伤心不已,甚至发出了“愿为艺术而死”的声音。

另一方面,刘海粟有着极其开阔的心胸,他以黄山为师、为友,对黄山之奇、之趣侃侃而谈,吸引了一众志同道合的好友。

这样极富魅力的一位艺术家,在情感方面也有着比常人更加传奇浪漫的经历。

四段婚姻

毁誉参半的刘海粟,对待感情也是直白热烈、爱恨分明。他一生中有四段婚姻,每一段都是他人眼中的良缘,可刘海粟从不为他人所动,坚定地追随着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爱上了对方,就去与之相知相爱;爱上了别人,就潇洒地挥手告别。

第一段婚姻

1911年年底,刘海粟因为第一段失败的婚姻离开了家。

彼时的刘海粟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16岁少年,如同那个时代无数刚刚接触到西方新思想的青年一样,渴望着自由与先进之风,但这渴望却被“包办婚姻”无情打碎了。

在父亲强硬的要求下,刘海粟因为“八字不合”这样可笑的理由,被迫与心爱的青梅竹马——表妹杨守玉分开,心不甘情不愿地与祖上曾有人做过知府的大家小姐林佳完婚。

这婚姻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刘海粟在婚后也拒绝与林佳圆房,以行动表达着自己对封建愚昧的抗拒。在刘海粟坚定的决心下,父亲终于妥协了,与林佳的父亲交流后,放任刘海粟与林佳离了婚。

在这段悲哀的婚姻里,林佳是无辜的,但谁又能说是刘海粟的错呢?只能说是那个时代封建守旧思想与先进新潮思想的强烈冲突下产生的一场悲剧罢了。

第二段婚姻

1912年11月,刘海粟与他的朋友们在上海乍浦路创建了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院校——上海国画美术院,后更为上海美专,即是现在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

本来,包办婚姻与母亲的去世造成了双重打击,再加上天性聪慧的刘海粟在国内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年轻的他想要像当时国内的大批有志青年一样,去日本留学,学习更加先进的绘画技法与知识。

只是,刘海粟的父亲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刘海粟只身漂洋过海,去遥远的异国,将家业都抛下。最终刘海粟与父亲达成协议,就留在国内的上海办美术学校。

刘海粟年轻而热忱的心坚信着,“艺术能救济现在中国民众的烦苦,能够惊觉一般人的睡梦”,一腔热血,要融合东西方美术文化的精髓,以艺术家的觉悟来救国。

在蔡元培等有志之士的帮助下,上海国画美术院办得红红火火,教授阵容中不乏关良、张大千、黄宾虹、傅雷、梁宗岱等到了现在名声依旧如雷贯耳的大家。

志得意满之际,刘海粟决定,将西方绘画中的人体模特写生也加入课堂。没想到,就是这个决定引起了国内学界的轩然大波。

最初的人体模特只招男性。或者说,只能招到男性。在学生所画的男性裸体画像于一场成绩展览会中展出时,社会各界议论纷纷,城东女校的校长更是怒斥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教育界的蟊贼”。

民间甚至流传着“上海出了三大文妖,一是提倡性知识的张竞生,二是唱毛毛雨的黎锦晖,三是提倡一丝不挂的刘海粟”的说法。只不过当时的江苏省教育厅并没有对此做出什么反应。

官方不予置评,那么学校课程还能办下去。这么想着,刘海粟并没有取消写生课程,甚至在1920年招到了中国第一个女性人体模特。流言蜚语尘嚣日上,刘海粟依旧不在乎,尽情追求着人体之美。

不过,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刘海粟因为人体模特一事遭受了许多流言蜚语的攻击,却也同样因为人体模特一事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婚姻。

虽然1920年学校才第一次招到女性人体模特,但早在1915年,他就邂逅了心目中能够完全展现人之“美”的缪斯——画模张韵士。张韵士当时是一个青春洋溢17岁的美女学生,在去上海美专找朋友玩时与校长刘海粟偶遇了。

一见钟情的浪漫故事在现在看来也许像是俗套的小说情节,但在那个中国人渐渐觉醒了自由思想、对爱与美极尽赞美之意的年代,简直就是一场歌颂着爱情的华丽剧场。

两个人就这样迅速相知、相爱了。他们在当年的深秋成婚,婚后过着蜜里调油的日子,刘海粟更是以妻子为模特,创造出饱含爱意的画作。

张韵士也一心一意爱着刘海粟,为他生下了刘龙、刘虎、刘豹三个孩子。除了长子刘龙夭折,刘虎与刘豹都是人中龙凤。刘虎曾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特别助理,刘豹成了天津大学的教授。

如果刘海粟与张韵士的相爱是一个爱情故事的话,到这里就可以完美收场了。只可惜,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第三段婚姻

1929年,刘海粟与张韵士共赴法国,沉浸于艺术殿堂,艺术造诣更上一层楼。1931年,夫妻俩回国了。可是,作为一个妻子,张韵士敏感地发现,刘海粟的心已经不在自己身上了。

此时,上海美专依旧是艺术与自由的迸发之地。由于上海美专大胆采用了男女共校的制度,校内不乏美丽优秀的年轻女孩

成家和,上海美专的学生会主席,青春靓丽、才华横溢,这样的她迅速吸引了刘海粟的目光。作为一个始终追随着美、追随着自己本心的艺术家,刘海粟对这个女孩动心了。

刘海粟曾这样评价成家和:“较之一般的女孩子,她是很美的,不仅她的容颜和体型,风度、神韵皆美”。

艺术家总是追逐着缪斯,可当这一个缪斯渐渐失去最灵动时的风采,他们又会迅速将目光转向更美的另一位缪斯。他们是多情的,也是无情的。

教学时,他会忍不住更多关注成家和;学生临摹时,他也忍不住想要指导她、关心她。成家和也打心底仰慕着自己的老师,感动于他的爱和温柔。就这样,两人互许终生。

刘海粟将这件事直白地告诉了他现在的妻子张韵士。张韵士也是一位优雅而有风度的美人,得知丈夫心意已决,再无挽回的可能,她便不争吵,不挽留,保护自己最后的尊严。两人和平分手,为刘海粟的第三段婚姻放行。

刘海粟40岁时,成家和为他生下了女儿英伦。刘海粟曾对这个宝贝女儿倾注了无限的爱,可对妻子和子女的爱加起来,也不敌他对艺术的无限追求。

抗战爆发后,刘海粟独自去了南洋深造。他沉溺于艺术世界、举办画展,却全然没有考虑过妻子与儿女的艰辛。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和鸡零狗碎中,成家和独自撑起一个家,可心却渐渐冷了。

第四段婚姻

1944年,在与第三任妻子成家和离婚后,刘海粟与第四任妻子夏伊乔结婚了。

两个人是在南洋认识的。夏伊乔是刘海粟在南洋收下的弟子,十分钦慕老师的才华。

在与刘海粟结婚之前,夏伊乔还有过一次婚姻,但前夫已经在抗战中壮烈牺牲了。后来与刘海粟相遇,夏伊乔心底又一次燃烧起了对爱情的追求。也正是夏伊乔,陪着刘海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夏伊乔是一位非常温柔善良的女士。她不但与刘海粟恩爱有加,还认真养育了刘海粟与前妻所生的子女们。更有甚者,在刘海粟的第二任妻子张韵士因病而不便行动、生活困难时,她主动将张韵士接到家中悉心照顾,直到张韵士去世。

六十年代,刘海粟再次经受了纷飞的诬陷之语。但这次,夏伊乔始终不离不弃陪在他身边,直到两人双双老去。

这时的刘海粟,才真正将自己在家庭中的身份,由一个“艺术家”转变为真正的“人”。

4、傅雷事迹

傅雷年谱
⊙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于江南望族,因出生时哭声洪亮,长辈们便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
⊙1921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天主教教会学校)读初中。
⊙ 1924年,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辞激烈,为徐汇公学开除。仍以同等学历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
⊙ 1925年,在大同大学附中参加“五卅”运动,上街游行讲演,控诉帝国主义的血腥暴行。9月习作短篇小说《梦中》,发表于次年1月《北新周刊》第13、14期。
⊙ 1926年,在北伐胜利的鼓舞下,与同学姚之训等带头参加反学阀运动,大同校董吴稚晖下令逮捕,母亲为安全起见,强行送子回乡。8月写短篇小说《回忆的一幕》,发表于次年1月《小说世界》第15卷第4期。秋后以同等学历考入上海持志大学读一年级。
⊙ 1928年,到达马赛港,次日抵巴黎,途中写《法行通信》15篇(1月2日至2月9日),陆续发表于当年《贡献旬刊》第1、2卷各期。后为文学家曹聚仁所推重,编入《名家书信集》。本年开始留法四年。为学法文,试译都德的短篇小说和梅里美的《嘉尔曼》,均未投稿。开始受罗曼·罗兰影响,热爱音乐。
⊙ 1929年,在瑞士莱芒湖畔,译《圣扬乔而夫的传说》,载于次年出版的《华胥社文艺论集》。是为最初发表的译作。 9月返回巴黎后,就投人休养中开始翻译的丹纳《艺术论》第1编第1章,并撰写《译者弁言》,载于《华胥社文艺论集》。
⊙ 1930年,撰写《塞尚》一文,载同年10月《东方杂志》第27卷,第19号。
⊙ 1931年,译屠格涅夫等散文诗四首,以“小青”、“萼子”等笔名发表于1932年10月至1933年1月的《艺术旬刊》。译《贝多芬传》,后应上海《国际译报》编者之嘱,节录精要,改称《贝多芬评传》,刊于该《译报》1934年第1期。11月与刘海粟合编《世界名画集》,并为第2集撰写题为《刘海粟》的序文。由中华书局出版。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办公室主任,兼教美术史及法文。编写美术史讲义,一部分发表于《艺术旬刊》。译法国Paul Gsell《罗丹艺术论》一书,作为美术讲义,未正式出版,仅油印数百份。
⊙ 1932年,与留法期间认识的庞薰琹和在上海美专认识的倪贻德,出于对现实的不满,意欲为改变现状有所作为结成“决澜社”,公开发表《决澜社宣言》。傅雷在《宣言》上签了名。并与倪贻德合编《艺术旬刊》,由美专出版。9月筹备并主持“决澜社”第三次画展,即庞薰琹个人画展。9月为庞薰琹个人画展写短文《薰琹的梦》,刊于同月《艺术旬刊》第1卷第3期。10月译George Lecomte文章《世纪病》,刊于同月28日《晨报》。10月至次年5月为《时事新报》“星期学灯”专栏,撰写《现代法国文艺思潮》、《研究文学史的新趋向》、《乔治·萧伯纳评传》、《从“工部局中国音乐会”说到中国音乐与戏剧底前途》和《现代青年的烦闷》等5文;并翻译《高尔基文学生涯四十周年》、《精神被威胁了》和《一个意想不到的美国》三篇。为《艺术旬刊》撰写《现代中国艺术之恐慌》、《文学对于外界现实底追求》等文章四篇;美术史讲座十一讲:世界文艺动态十八则;以“萼君”、“萼子”、“小青”等笔名译短诗五首;以“狂且”笔名译拉洛倏夫谷格言二十六则;以“疾风”笔名译斐列浦·苏卜《夏洛外传》十二章。
⊙ 1932年,傅雷与青梅竹马的表妹朱梅馥结婚,朱把一切献给了丈夫和孩子。按照他们的朋友杨绛女士的评价,朱梅馥是“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能干的主妇”,还是傅雷的“秘书”。
⊙ 1933年,所译《夏洛外传》全书付印,冠有《卷头语》及《译者序》。9月以“自己出版社”名义自费出版。9月母亲病故。坚决辞去美专职务。
⊙ 1934年,撰写所译罗曼·罗兰《米开朗琪罗传》的《译者弁言》。全书于次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又译Paul Hazard长文《今日之伦敦》,连载于《国际译报》1934年第6卷第5、6期。6月将在美专任教时编写的美术史讲义整理、补充为《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未发表),1985年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6月《罗曼·罗兰致译者书》为所译《托尔斯泰传》的代序。全书于次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秋与叶常青合办《时事汇报》周刊,任总编辑。“半夜在印刷所看拼版,是为接触印刷出版事业之始。3个月后,以经济亏损而停刊”。
⊙ 1935年,3月应滕固之请,去南京“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任编审科科长四个月。以笔名“傅汝霖”编译《各国文物保管法规汇编》一部。6月由该委员会出版。6月译《米勒》,作为序文刊于王济远选辑的《米勒素描集》(商务印书馆出版)。7月撰写所译莫罗阿《人生五大问题》的《译者弁言》。全书于次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9月写《雨果的少年时代》一文,发表于12月出版的《中法大学月刊》第8卷第2期。12月为所译莫罗阿《恋爱与牺牲》撰写《译者序》。全书于次年8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1936年,4月译毕莫罗阿《服尔德传》,写有《译者附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1937年,所译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第1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冠有《译者献词》。7月应福建省教育厅之约,去福州为“中等学校教师暑期讲习班”讲美术史大要。
⊙ 1941年,2月所译《约翰·克利斯朵夫》第2、3、4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第2卷冠有《译者弁言》。
⊙ 1942年,1月翻译英国罗素《幸福之路》,并撰写《译者并言》。该书于1947年1月由上海南国出版社出版。3月重译《贝多芬传》,并写《译者序》,以所撰《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一文作为附录。全书于1946年4月由上海骆驼书店出版。4月翻译法国杜哈曼《文明》。
⊙ 1944年,1月与裘柱常、顾飞、张菊生、叶玉甫、陈叔通、邓秋枚、高吹万、秦曼青等共同署名发起在沪举办“黄宾虹八秩诞辰书画展览会”,并刊印《黄宾虹先生山水画册》和《黄宾虹画展特刊》,特刊上以笔名“移山”,撰写介绍黄宾虹绘画之《观画答客问》。2月翻译巴尔扎克《亚尔培·萨伐龙》,1946年5月由骆驼书店出版。4月以笔名“迅雨”写《论张爱玲小说》,对张爱玲创作的发展趋向提出了精当中肯的批评。文章刊于柯灵所编《万象》5月号。12月翻译巴尔扎克《高老头》。1946年8月由骆驼书店出版。
⊙ 1945年,9月与周煦良合编《新语》半月刊,共出五期,因邮局扣发停刊。10月至次年5月分别以“疾风”、“迅雨”、“移山”、“风”、“雷”等笔名,为《新语》写文艺政治文章十六篇,翻译政论两篇;为《周报》写政论两篇;为《民主》写书评一篇;为《文汇报》写政论二篇。12月为柯灵主编的《周报》积极提供材料,出版《昆明血案实录》。
⊙ 1947年,“痛改”杜哈曼《文明》的译稿,并写《译者弁言》及《作者略传》。5月由南国出版社出版。4月翻译斯诺《美苏关系检讨》,生活书店以知识出版社名义刊印两百本。译者代序《我们对美苏关系的态度》先连载于4月24、25日《文汇报》。7月写《所谓反美亲苏》一文,刊于储安平主编的《观察》第2卷第24期。
⊙ 1948年,受英国文化协会之托,翻译牛顿《英国绘画》,由商务印书馆出版。8月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译竣于庐山枯岭。由三联书店出版。
⊙ 1951年,译毕巴尔扎克《贝姨》,写有《译者弃言》。8月由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7月重译《高老头》。9月为《高老头》撰写《重译本序》。全书于10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 1952年,2月巴尔扎克《邦斯舅舅》译毕。5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9月《约翰·克利斯朵夫》重译本第1册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 1953年,2月《约翰·克利斯朵夫》重译本第2册出版。3月《约翰·克利斯朵夫》重译本第3册出版。6月《约翰·克利斯朵夫》重译本第4册出版。全书出齐。7月译毕梅里美《嘉尔曼》(附《高龙巴》)。9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 1954年,译毕巴尔扎克《夏倍上校》(附《奥诺丽纳》、《禁治产》)。3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8月北京召开文学翻译工作会议,因放不下手头工作,未参加。所写长篇书面意见《关于整顿及改善文艺翻译工作的意见》,列为会议参考文件。8月译华服尔德《老实人》(附《天真汉》)。次年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9月20日华东美术家协会为黄宾虹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开幕式座谈会上就国画与西画问题作一发言。
⊙ 1955年,2月译波兰杰维茨基《关于表达萧邦作品的一些感想》。3月译法国Camille Bellaique《莫扎特》中之一节《莫扎特的作品不像他的生活,而像他的灵魂》。4月译毕巴尔扎克《于絮尔·弥罗埃》。次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5月译罗曼·罗兰《论莫扎特》。刊于《外国名作曲家研究》第2集。
⊙ 1956年,写《萧邦的少年时代》和《萧邦的壮年时代》。(未发表)。2月写关于知识分子文章三篇,发表于《人民日报》和《文汇报》。3月译毕服尔德《查第格》及其他七个短篇。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4月下旬参加政协视察团视察郊区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于5月执笔写《第一阶段郊区农业生产合作社视察报告》。6月去安徽参观合肥淮南煤矿、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执笔写出《政协上海市委安徽省建设事业参观团第一组总结报告》。7月为纪念莫扎特诞辰二百周年,写《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发表于同年《文艺报》第14期。 8月担任《文汇报》社外编委。11月所写《与傅聪谈音乐》一文,连载于《文汇报》。 12月写《评<春种秋收>》,载于次年《文艺月报》1月号。自本年至翌年7月撰写有关知识分子问题,整风问题,文艺界出版界问题的文章十二篇,刊于《文汇报》。
⊙ 1957年元旦《文汇报》载所写短文《闲话新年》。5月写《翻译经验点滴》,载《文艺报》第10期。
⊙ 1958年,译毕巴尔扎克《赛查·皮罗多盛衰记》。6月为所译《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撰写《译者序》。全书于 1978年9月作为遗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译丹纳《艺术哲学》,至次年5月译毕;并撰写《译者序》,精选插图104幅。全书于1963年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1959年,翻译巴尔扎克《搅水女人》。1月为《搅水女人》写《译者序》。全书于1962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月底抄录编译的《音乐笔记》,寄傅聪作学习参考。
⊙ 1961年,译毕巴尔扎克《都尔的本堂神甫》、《比哀兰德》,并撰《译者序》。全书于1963年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1963年,因《高老头》拟收入“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特在重译本基础上再次重改修订,并撰写《译者序》11页,译序于十年浩劫中失散。
⊙ 1964年,译完巴尔扎克《幻灭》三部曲,于8月改完誊清寄出,附有《译者序》,序文佚失于十年浩劫中。该书于1978年3月作为遗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1965年,第四次修改并誊写巴尔扎克《猫儿打球号》。此稿在十年浩劫中失散,迄今未找到。
⊙ 1966年9月3日,在经历了抄家和批斗的凌辱后,傅雷夫妇在卧室自缢身亡。傅聪收到父亲的最后赠言是:“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文革给中国文化史造成了又一巨大损失。
⊙ 1979年,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办,隆重举行傅雷朱梅馥追悼会,柯灵致悼词,郑重宣布:1958年划为右派分子是错误的,应予改正;十年浩劫中所受诬陷迫害,一律平反昭雪,彻底恢复政治名誉。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
《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1986年),足以证明这本小书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5、刘海粟的一生挚友

<

6、傅雷与鲁迅有交往吗?

傅雷与鲁迅应该算是同一类型的人物,都具有卓杰的人格,一样的做事认真劳苦,一样的处世疾恶如仇,一样地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但在现代文化名人中,傅雷也像钱钟书一样,很少谈到鲁迅,在厚厚一部《傅雷家书》中,没有见过鲁迅这两个字,这是很值得玩味的事。
不过如果细心探查,两人年龄虽然相差27岁,鲁迅的笔尖也曾无意中刷过傅雷一次。
一九三五年九月五日,鲁迅在《太白》半月刊发表的杂文《逃名》中有这么一段话: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有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小公园》里,已经有人在现身说法了,而上海滩上,却依然有人在“掏腰包”,造消息,或自称“言行一致”,或大呼“冤哉枉也”,或拖明朝死尸搭台,或请现存古人喝道,或自收自己的大名入词典中,定为“中国作家”,或自编自己的作品入画集里,名曰“现在杰作”——忙忙碌碌,鬼鬼祟祟,煞是好看。
这段话中,“或自编自己的作品入画集里,名曰‘现在杰作’”这句话就是针对刘海粟编者的《世界名画》(中华书局出版)收近代外国著名画家作品,每人一集,其中第二集是刘海粟自己的作品,由傅雷编辑。
虽然从文中可看出,鲁迅笔锋所指是刘海粟,傅雷只是牵涉其中而已,以傅雷平素坦荡的为人,对鲁迅的批评应该能够接受。鲁迅对刘海粟似乎较为反感,在书信中另有两次涉及,均以“刘大师”相称,以示讥刺。
傅雷对鲁迅的评价唯一的一次,是在1954年10月 10日致宋奇的信中说:“从前鲁迅译日本人某氏的《美术史潮》,鲁迅本人从没见过一件西洋美术原作而译(原作亦极偏,姑不论),比纸上谈兵更要不得。鲁迅尚且如此,余子自不足怪矣!”
从中可以看出,傅雷对鲁迅的翻译水平并不认可。
傅雷是翻译大家,他对鲁迅的批评是有根据的。从傅雷的翻译水平和平时谈翻译的文字可知,他在翻译上追求的目标是: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要相伯乐相马,“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要把原作神味与中文的流利漂亮相结合等等。无论是翻译的技术还是理念,傅雷、汝龙、王道乾这一代人已经远远超出了鲁迅开山时期的水准,这是不争的事实。
鲁迅非完人,无端污蔑胡乱批评他固然可恶,但没来由为尊者讳,触不得碰不得也非理性态度。鲁迅的翻译无论是理念还是技术都有不足,有个人能力偏向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比如现代汉语还不够成熟,还在摸索的初期)。尽管鲁迅是现代中国的文化巨人,但翻译是他的弱项(已经为时间所证明),指出这一点无损于鲁迅的伟大,也无损于傅雷的坦荡。

7、傅雷的亲朋好友有谁

傅雷的亲朋好友有~~除了家人还有楼适夷,刘海粟,刘抗,钱钟书、杨绛,施蛰存,刘再复,郑振铎,何频,陈伟丰,金梅,国画大师黄宾虹是忘年交,张韵士夫妇,陈子善,黄宗英,管筱明,施康强,刘鹏凯,沈敏特,王晓宇 沈爱群,庄裕安,陈西禾等。(在巴黎时,傅雷还有一位法国恋人玛德琳)

8、1954年5月4日傅雷的孩子叫啥正在哪国留学

傅雷生平年表(1954-1957)

1954年 四十六岁

1月17日 全家在上海火车站送傅聪去北京学习,为应邀参加“第五届萧邦钢琴比赛”和受国家派遣留学波兰作准备。7月8日傅聪离京赴波。

2月2日 收到尚家骧来信,傅聪托其带物品。

3月10日 偕夫人及牛恩德母女观看川剧折子戏《秋江》、《赠绨袍》、《五台会兄》、《归舟投江》、《翠香记》。此日正值傅聪生日,牛恩德母亲做东到新雅饭店吃饭吃面。

3月 携夫人游天台山。

4月 在家园子东南角上叠小假山,并种上松、柏、紫荆、紫藤、枫树等。

5月4日 帮林梭卿修改论歌唱技术的稿子,全部改毕。

5月初 携次子傅敏游杭州五天。

5月 庞薰琹因公去江西,回来时到上海来家一叙。

5月—8月 翻译服尔德《老实人》(附《天真汉》)。翌年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6月1日 给周巍峙回信,5月27日收到周的来信。

7月中旬 替牛恩德讲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

7月25日 傅聪的琴友与同学柯子歧、汪酉三、汪容生、李明云来家看望。

8月16日 给远在波兰的长子傅聪写家书,时傅聪刚到波兰留学,嘱咐儿子特别留意生活中的礼节。

8月 北京召开文学翻译工作会议,因故未出席。5月中旬所写《关于整顿与改善文艺翻译工作的意见》长篇书面意见,列为会议参考文件。

9月2日 周煦良来,有一万余字的译稿请阅改。

9月上旬 译完《服尔德》,感觉身心疲乏。

9月20日 出席华东美术家协会为黄宾虹举办的个人书画展览会开幕式,并在开幕式座谈会上就国画与西画问题作发言。在开幕式前的上午八点半,黄宾虹就到傅雷家。在展览会上与贺天健、刘海粟等画界老朋友相见。

9月 翻阅老舍的《四世同堂》,发觉文字等方面有许多不足。

9月—翌年4月 翻译巴尔扎克《于絮尔·弥罗埃》。1956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0月17日 上午,偕夫人与傅敏去上海博物馆参观古画,青铜器等。下午,到文化俱乐部参观华东地区参加全国美展的展品预展。在 10月19日给傅聪的信中谈及观刘海粟作品的感想。

10月18日 晚上,与夫人、傅敏、牛恩德去听德国艺术代表的音乐会。场中休息时,与上海交响乐队的首席长笛演奏家尹政修交谈。

10月21日 下午,偕夫人去上海美专学生吴尚宗家,观看他的几幅油画作品。在10月22日写给傅聪的信中谈了观吴画后的感想。

11月2日 在家接待波兰文化代表团著名钢琴家斯曼齐安卡等三位贵宾,在家中用晚餐,并互送了礼品。晚上,偕夫人及傅敏、牛恩德去“大舞台”听波兰独唱演奏会。后在锦江宾馆又与客人们谈中国京剧与音乐至十二点多。

11月3日 早上,偕夫人至锦江宾馆陪同波兰文化代表团的斯曼齐安卡等客人逛上海街市,又到黄浦江边散步,在水上饭店吃中国点心,到下午六点半回宾馆,作别。

11月9日 中午,偕夫人到杭州,同去者有牛恩德母女。下午去岳庙看菊花展览。后去栖霞岭寓所访黄宾虹,并在黄家用晚餐,饭后观看黄宾虹藏画。

11月10日 上午,游西湖。下午,上玉皇山,晚上住在山上。

11月11日 早上七时半下玉皇山,八时三刻到黄宾虹家,观看其藏画,看了五六十部册页,有管夫人的竹、沈周的细笔山水,石涛、八大山人、陈老莲等人的真迹。还有许多明清时代不知名作家的画,只觉得好。在黄宾虹处买了十余幅清代小名家的精品。

11月上旬 帮陈西禾校阅其译的一篇罗曼·罗兰写的童年回忆,他在11月17日写给傅聪的信中写道:“从头至尾花了大半日功夫,把五千字的译文用红笔划出问题,又花了三小时和他当面说明。他原来文字修养很好,但译的经验太少,根本体会不到原作的风格、节奏。毛病就是他功夫用得不够,没吃足苦头决不能有好成绩。”

11月15日 晚上,到音乐院听苏联钢琴专家的个人演奏。

11月下旬 携夫人再登天台山,并游雁荡山。

11月22日 晚上,偕夫人观看昆剧。

12月2日 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2月4日 拜访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李翠贞。

12月上旬 在上海五马路古董市场买了两幅敦煌壁画,有五六尺高,二三尺宽。两幅花了十一万元。(当时的货币面值)

12月25日 初译成巴尔扎克的《于絮尔·弥罗埃》。

12月30日 请画家唐云来家中吃夜饭,饭后共同欣赏古画,颇得收获。

12月 所译的服尔德作品《天真汉》在《译文》杂志上发表。

是年底 与周煦良对古画颇有兴趣,经常跑古董市场。当时字画价惨跌,傅雷用一百多万元(当时币值)购买了一些旧画。

1955年 四十七岁

1月17日 与周煦良因黄宾虹的一位老朋友之请到锦江饭店吃午饭,不幸摔跤,跌伤了脚,所幸未伤骨,卧床数月。

2月22日 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在波兰华沙人民音乐厅开幕,傅聪参加比赛。比赛期间,傅雷多次写信给傅聪,给予鼓励。

3月5日 译波兰杰维茨基《关于表达萧邦作品的一些感想》。

3月20日 经三轮比赛,傅聪获得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当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这一消息,亲友们向傅雷道喜。傅雷即写信与傅聪,表达内心的喜悦。

3月21日 《解放日报》刊登傅聪获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及演奏“玛茹卡舞曲”的最优奖的讯息。

3月24日 出席毛楚原在锦江饭店举办的结婚宴席,碰到了黄贻均、谭抒真、赵志华、尹政修等朋友。时,傅聪在国外获得钢琴比赛第三名,朋友们纷纷向傅雷道贺。

同日 译法国嘉密•贝莱克 (Camille Bellaique)《莫扎特》中之一节《莫扎特的作品不像他的生活,而像他的灵魂》。

同日 闻悉黄宾虹病情加剧,驰书黄宾虹夫人宋若婴询问近况。翌日凌晨,黄宾虹逝世。在病中,惦念傅雷,称他是一生“最大的知己”。

5月 出席上海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提交了《请求转请国务院考虑,尽速增加大专学生伙食费》、《请求转请本市各级人民法院对人民诉讼事件尽速处理,并积极清理积压案件;同时并请法院司法独立,不问阶级只问事实的合法与否》、《请求反映中央高等教育部,从速研究如何减轻大、专学生业务负担,积极保障青年健康》等三份提案。

5月16日 译罗曼·罗兰《论莫扎特》,刊于《外国名作曲家研究》第二集。

9月 刘英伦(刘海粟与成家和的女儿)因病在傅雷家休养,一直到10月底。期间,刘海粟每周来一次。

12月14日 填写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一九五六年创作计划调查表》,计划译《赛查·皮洛多盛衰记》。

12月20日 致信与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文艺办公室,请转呈“全国人民代表、政协委员视察代表”一份《有关翻译、出版、发行、印刷装订等方面的书面意见》。

12月22日 李翠贞到傅雷家,听傅聪从国外寄回来的唱片。

12月23日 傍晚,林俊卿夫妇及周朝桢先生到傅雷家,听傅聪从国外寄回来的唱片。

12月24日 夜,李名强、汪酉三、汪容生、柯子歧四人到傅雷家,听傅聪从国外寄回来的唱片。

12月25日 晨,牛恩德到傅雷家,听傅聪从国外寄回来的唱片。

12月26日 夜,中共上海市委有关部门领导吴强,周而复到傅雷家,听傅聪从国外寄回来的唱片《协奏曲》,并与傅雷交谈有关知识分子改造事项,傅雷写了有九千多字的书面意见。

12月29日 撰写《关于高级知识分子的几个问题的补充材料》。

12月—翌年3月 翻译服尔德《查第格》及其他七个短篇。翌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56年 四十八岁

1月2日 撰写《关于少年儿童读物的问题》一文。

1月 为纪念萧邦诞辰,撰写《萧邦的少年时代》和《萧邦的壮年时代》。1998年收录于《傅雷文集》。

2月7、8日 参加上海市政协第一届常务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在会上发言两次。

2月16日 撰写《关于文艺创作出版事业等问题》一文,并委托唐弢去北京提交全国作家协会。

2月17日 随政协代表团赴江西景德镇一带慰问参观访问。

2月 撰写关于《知识分子的绊脚石》、《知识分子与节约时间》和《知识分子与八股》,发表于《文汇报》。

春—9月 先后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送傅聪钢琴独奏撰写乐曲说明。

3月下旬 参加上海市委宣传部召开的有关出版问题的座谈会。

4月12日 出席上海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提交了《请有关部门为郊区农民迅速解决市区人粪肥料运送,劝阻农民在市区内自行运送》的提案,并作了有关知识分子等问题的书面发言。会议开了五天,会场设在中苏友好大厦友谊电影院。会议期间,傅雷观看了由大会招待的京剧和越剧。

4月下旬 参加政协视察团视察郊区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于5月4日执笔写《第一阶段郊区农业生产合作社视察报告》。

5月8日 去黄山作温泉治疗。偕夫人先到杭州,住大华饭店。

5月10 早上6点从杭州出发,坐汽车至下午五点半到屯溪,夜住屯溪。

5月11日 早上六点半,离屯溪。坐汽车至十时许抵黄山脚下汤口。步行一小时到温泉。

5月12日 乘轿登山,下午二时抵文殊院,夜住玉屏楼招待所。

5月13日 上午八时,下莲花沟。十时,登莲花峰,有浓雾。十二时,抵光明顶。下午一时,抵狮子林,又遍谷白雾。夜宿狮子林。遇见《人民画报》记者丁一先生,相互交谈许多艺术方面的问题。

5月14日 早晨七时,离狮子林,去松谷庵。天下雨。

5月15日 在黄山上,因下雨,无法游,给傅聪写一封信。

5月16日 在黄山上,雨止。上午游玩几处水潭及小型瀑布。午后又大雾,晚又雨。

5月17日 在黄山上,雨不止。遇到黄山管理处处长沙老及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广涛,相互间交谈很热烈。

5月18日、19日 在黄山上游览狮子林附近的始信峰,西海门,石笋杠等景点。

5月20日 下山,又游“云舫”。下午,下云谷寺,回汤泉,下山步行三十里。

5月21日 被黄山的朋友留住了一天。

5月22日 黄山的朋友用小包车送傅雷夫妇等回杭州,路上只花了六个小时,在杭州休息一日。

5月23日 在杭州休息一日后,坐夜车回上海。

5月30日 写《评〈三里湾〉》,发表于7月号《文艺月报》。

6月2日—12日 去安徽参观淮南煤矿、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等,担任第一组副组长,组长系邹韬奋夫人沈粹真。期间,傅雷在淮南煤矿局招待所写信与夫人朱梅馥。6月15日执笔写《政协上海市委安徽省建设事业参观团第一组总结报告》。

6月下旬 参加苏联领事馆的招待酒会一次,会后观看海军文工团的歌舞演出。时苏联一巡洋舰来上海访问。

7月4日 上海电台朱建到傅雷家,要求介绍傅聪的近期情况,拟在电台音乐专栏作介绍。傅雷未允。

7月18日 为纪念莫扎特诞辰二百周年,写《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发表于当年《文艺报》第14期。

7月23日 上书陈毅副总理,请求在全国音乐节上,给谭小麟遗作以演出机会,并附去1949年北京前燕大音乐系油印之谭氏歌曲集小册四份。

7月—翌年2月,翻译巴尔扎克《赛查·皮罗多盛衰记》, 1978年作为遗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8月16日 收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马叙伦来信,请其回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任职。17日即回信与马叙伦,在信中云:今日既无朝野之分,亦无党内党外之别,倘能竭尽愚忱,以人民身份在本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效忠,则殊途同归,与参加党派亦无异致。基于上述具体情况,万不能再参加任何党派;而以个人志愿及性格而论,亦难对任何集团有何贡献。”

8月 担任《文汇报》社外编委。

9月下旬 傅聪自波兰回国度假,偕夫人陪同傅聪杭州小住五日。10月5日,傅聪从北京赴波兰继续留学。

9月 为“傅聪独奏音乐会”及傅聪与上海乐团合作演奏的“莫扎特作品音乐会”撰写乐曲说明。

10月5日 一整天写成一篇《与傅聪谈音乐》,连载于11月18、19及21日《文汇报》。此文共分三章:一为谈技巧;二为谈学习;三为谈表达,共有七千余字。

同日 下午,沈知白到傅雷家叙谈,至晚上十时后才离去。

10月12日 在上海见到茅盾、周扬,提出有关出版社出版文学作品最低印数的额定问题。

10月 因《文明》作者杜哈曼访问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该书1947年的南国版。

11月3日 是日起,南北昆曲大家在长江大戏院作为期二十天的观摩演出,傅雷前去观看了四场。

11月19日 写就《傅聪的成长》,刊于次年《新观察》第8期。此前先后在家中接待来访的《中国青年》社的盛禹九、徐肃仪,两人嘱写报导傅聪成长经过的文稿。

11月21日 在《文汇报》上发表《自报公议及其他——艺术界二三事之一》。

11月22日 在《文汇报》上发表《艺术创造性与劳动态度——艺术界二三事之二》。

11月 写《亦庄亦谐的〈钟馗嫁妹〉》,刊于1956年11月15日《解放日报》“朝花”栏目。

12月7日 写《评〈春种秋收〉》,载于次年《文艺月报》1月号。

1957年 四十九岁

元旦 《文汇报》载所写短文《闲话新年》。

春 会同裘复生二人出资将谭氏全部作品抄谱晒印蓝图一套,并由傅雷商请上海广播电台内部演唱谭氏歌曲三首,录成胶带迳送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向隅同志,写明留交周扬同志。

3月2日 接上海市委通知,为中共中央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特邀代表。

3月4日 以特邀代表身份,赴京列席全国宣传工作会议。5日晚抵京,住新侨饭店。

3月6日 上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与会者在怀仁堂听毛泽东主席的报告录音,下午开小组会。7日和8日开两天地方小组会。后再开专业小组会。傅雷在文学组。11日,大会发言。

3月12日 下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举行大会发言。5点起,听毛泽东主席讲话,一直至6点50分。

3月13日 下午,陆定一同志作总结报告,全国宣传工作会议闭幕。在京其间,与庞薰琹、姜椿芳、陈冰姨、楼适夷、周巍峙、王昆等老朋友相见叙谈。夏衍和周扬等领导约傅雷长谈。

3月17日 中午,周巍峙请傅雷吃烤鸭,夏衍部长同座,交谈些国画界的事。夜十一时,在北京新侨饭店给傅聪写信,告知其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情况。

3月18日 应《世界文学》编辑部之请,作关于翻译问题的座谈报告。深夜,在北京给傅聪写信,谈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听了毛泽东主席讲话后的启发与感想。

3月19日 下午五时,坐火车离京回沪。

3月下旬 连日参加上海宣传工作预备会议及作协排日小组会。

3月30日 在一次座谈会上谈《关心书籍的命运,注意积累和淘汰——改变姑息新生力量,迁就老作家的现象》,刊于翌日《文汇报》。

5月初 经邵荃麟一再动员,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

5月8日 撰写的《大家砌的墙大家拆》载于《文汇报》。

5月12日 撰写《翻译经验点滴》,发表在同年第10期《文艺报》。

5月13日 楼适夷被傅雷留住于家中十天。楼适夷是从宁波、余姚、四明山一带体验生活后到沪上的。两人相叙甚乐。楼适夷也趁此写作一些文章。

5月14日 在《文汇报》上发表《为繁荣创作、提高出版物质量,提供更好的条件》。

5月17日 在《文汇报》上发表《关于经理、编辑、选题计划的三点意见》。

6月13日 上书周扬部长,请求前往北京电台听谭小麟作品的录音。

6月 写《比一比想一想》,刊于6月29日《文汇报》。

7月1日 夜,文化部寄“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手册”并附信与傅雷,拟派傅聪参加,征求傅雷意见。是日,傅雷即写信告知傅聪。

7月6日 撰写的《识别右派分子之不易》载于《文汇报》。

7月16日 撰写《傅雷自述》一文。详述生平简历、文学生涯、社会关系和整风反右斗争中的有关思想问题等。

7月17日 撰写的《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载于《解放日报》第4版。

是年 参加上海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并作《增产节约的要点在哪里?》的发言。

是年 《约翰·克利斯朵夫》重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

9、傅雷简介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其有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遭到红卫兵抄家,又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

1966年9月3日凌晨,愤而离世,在家中吞服巨量毒药,悲壮地走完了一生。夫人朱梅馥亦自缢身亡。

(9)刘海粟与傅雷扩展资料

一、主要作品:《傅雷家书》

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

家书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射,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

《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无处不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

二、傅雷的观点

1、对于八股文风,傅雷说道,“一个知识分子不善于思考,不勇于思考,感觉不灵敏,好奇心不强,就不称其为知识分子,更谈不到钻研学问。何况思想懒惰与感觉麻痹还牵涉到遇事认真负责的问题,从而牵涉到人生观与世界观。”

2、对于艺术,人生,傅雷说到,“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

3、对于孤独,傅雷对傅聪说到,“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去体会,这才是最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