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头发胀还能复原么
不能 此过程不可逆
2、木头受热会膨胀吗
木头受热会膨胀,不用的木材材质其膨胀和收缩系数是不一样的。记得读书的时候,课本上说木材是冷胀热缩,而不是热胀冷缩。但是,关于木材冷胀热缩的治疗可谓是少之又少。论坛里面的人也没有提到木材的这个特性。
3、木头到底是热胀冷缩还是热缩冷胀
木头会热胀冷缩,物体一般都会热胀冷缩。
木头是物体,而热胀冷缩是一般物体的特性,但水(4°C以下)、锑、铋、镓和青铜等物质,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受热时收缩,遇冷时会膨胀,恰与一般物体特性相反。
对于一个给定(或特定)的物体来说,分子数量一定,那么物体体积的变化就取决与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两种可能:
1、由于分子运动剧烈的程度变化,导致了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影响物体体积的变化。
2、由于发生了物态变化,导致了分子间的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了分子间空间大小的变化而进一步影响物体的体积。
(3)木头发胀扩展资料: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
温度理论上的高极点是“普朗克温度”,而理论上的低极点则是“绝对零度”。“普朗克温度”和“绝对零度”都是无法通过有限步骤达到的。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和国际实用温标。
温度是物体内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几个分子甚至是一个分子构成的系统,由于缺乏统计的数量要求,是没有温度的意义的。
4、为什么木头也会有热胀冷缩的特征?
木头是可以热胀冷缩的 生活中我们到处应该可以看到例如路边的树 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冬天的树皮跟夏天的树皮区别是很大的
任何物体都会有热胀冷缩.因为木头也是又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不停运动的.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家中的木质家具因为热胀冷缩,该怎么办?
地板修补保养技巧一:增加湿度切忌直接“水补”
冬天室内干燥,很容易引发地板开裂,因此增加地板表面的湿度可以有效地缓解地板开裂、起翘问题,但是为地板补湿,切忌大规模直接“水补”,而应积极调节室内的湿度。
春季室内应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一般来说,温度应低于28℃,湿度保持在50%至70%之间较佳,不宜低于40%。这样的温度与湿度能让木地板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自然湿度达不到,可以使用加湿器增湿。地板保养
地板修补保养技巧二:地板打蜡次数不宜过多
气候干燥,尤其是目前室内仍有暖气,容易导致居室内空气更加干燥,所以一般居民都为了使地板更加滋润,就过多的增加地板打蜡次数以此来延长地板的寿命。其实如果打蜡次数过于频繁的话,就会对地板造成损害。因为频繁打蜡会导致蜡垢蜡层叠加,并且两次蜡层中间会有灰层,影响打蜡效果。所以适当为地板打蜡可以起到防潮、防损伤、增加表面光度以及方便清洁的作用。
现在大多数家庭铺设的是强化地板,强化地板本身不宜进行打蜡,因为强化木地板表面为耐磨纸,成分为“三氧化二铝”,这层金属层让蜡无法渗透到地板内部,只能附着在地板表面上。打蜡后,人行走时会留下脚印,影响地板美观且难以擦拭打理。铺设强化地板可以用拧干的抹布擦拭,再用护理液保养,难以擦净的地方用专用清洁剂去除。
5、木材为什么会湿胀干缩与变形
这是物理现象。木头本身是含有一定水分的,如果打湿了,它吸水,体积肯定要发生改变,就胀大了。如果变干,它本身的水分流失,体积就缩小从而变形。木材的含水率高低对变形和强度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比如对变形的影响,如果含水率过高,在木材制品过程中就会发生木材裂变现象,同时随着温度的影响木材会发生严重的弯曲变形,同时木材还会发霉,颜色看上去也不同;另外说一下强度,干木材和湿木材同时打一个钉子进去,所用力度是不同的。
6、手摸完木头经常发涨为什么呢?
是不是手坏了?
7、什么是木材的胀缩性?
生材经过干燥之后,由于大气相对湿度的改变而导致的干缩或湿胀。木材胀缩性是木材使用中的重要问题。木材干缩湿胀不仅导致木材尺寸大小和形状产生变化,尚因胀缩不均匀形成内应力,使木材发生开裂、翘曲等。
木材干缩性
可以干缩率和干缩系数表示。
式中 Sv、Sr、St分别为木材体积、径向、弦向干缩率(%);V、R、T和V1、R1、T1分别为木材湿材状态时和绝干状态时的体积(立方厘米)和径向、弦向尺寸(厘米);Kv、Kr、Kt分别为木材体积、径向和弦向干缩系数(%);Wf、s、p为木材纤维饱和点含水率(%)。利用干缩率可以求出由湿材至绝干材时的体积(立方厘米)、径向和弦向尺寸(厘米)。
利用干缩系数可以求出由生材或湿材干至纤维饱和点以下任一特定含水率(W)时的体积、径向、弦向的干缩值(%)(Sv-w、Sr-w、St-w)。
Sv-w(Sr-w、St-w)=Kv(Kr、Kt)(Wf、s、p-W)木材之所以干缩,主要由于木材干燥时水分向外蒸发而散失。首先细胞腔内自由水(见木材含水量)蒸发,尔后细胞壁中纤丝之间、微纤丝之间和微晶之间的吸着水(见木材含水量)数量减少,其间的水层减薄,纤丝、微纤丝和微晶彼此更靠拢,以致细胞壁乃至整个木材的尺寸因之缩小。
木材干缩不是发生在木材水分蒸发的整个过程中,当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自由水蒸发时,木材尺寸无变化,而只是在纤维饱和点以下,即自由水蒸发完毕,吸着水散失时才发生。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木材干缩率随着含水率的减少而逐渐增大,直至含水率减低到零和干缩率达到最大值为止,二者成一曲线变化关系。在实际使用上,为方便起见,常把木材干缩与含水率的关系视成一直线关系。在生产条件下,大尺寸的木材由于水分在整个木材体积内分布不匀,当木材平均含水率尚未低于纤维饱和点时,木材外部的含水率却已低于纤维饱和点,便会开始发生干缩,而木材内部的含水率仍在纤维饱和点以上,于是内外发生了干燥应力,产生表面硬化现象。一般正常的木材全干干缩率,纵向为0.1~0.3%,径向为3~6%,弦向为6~12%,体积干缩为9~14%。
木材纵向干缩与横向干缩的差别,主要是由于纤丝、微纤丝和微晶在初生壁、次生壁(见木材细胞壁构造)的内、外层上的排列方向与树轴近乎垂直;在次生壁的中间层(S2)则与树轴近于平行,而此中间层又占细胞壁的绝大部分,对木材干缩起主要作用。木材向外蒸发吸着水时,纤丝、微纤丝和微晶彼此间因失水而靠拢,即干缩,因中间层特别厚,所以木材横向干缩较大,纵向干缩很小。
而木材径向干缩与弦向干缩之差,原因复杂,不是某种单一原因,与木材的宏观、微观和亚微观构造都有关系。
木材湿胀性
以湿胀率和湿胀系数表示。
式中 Ev、Er、Et为木材体积、径向和弦向湿胀率(%);V、R、T和V1、R1、T1分别为木材润湿至生材状态时和烘干至绝干状态时的体积(立方厘米)和径向、弦向尺寸(厘米);Cv、Cr、Ct为木材体积、径向和弦向湿胀系数(%);Wf、s、p为木材纤维饱和点含水率。利用湿胀率可以求出木材由绝干状况润湿至达到纤维饱和点时或饱和时的体积(立方厘米)称尺寸(厘米)。
利用湿胀系数可以求出木材由绝干状况润湿至纤维饱和点以下任一特定含水率(W)时的体积、径向、弦向湿胀值(%)(Ev-w、Er-w、Et-w)。
Ev-w(Er-w、Et-w)=Cv(Cr、Ct)W木材吸取水分后,细胞壁中纤丝之间、微纤丝之间和微晶之间的水层增厚,将微晶撑开,木材的细胞壁乃至整个木材尺寸因之胀大。其特征是水分子只渗入微晶之间,而不渗入微晶之内,微晶的结构没有变化,木材的X-射线衍射图也保持原状。只有在吸取吸着水时才发生湿涨,吸取自由水并不引起湿胀。木材放置在湿空气中,吸取水分,逐渐发生湿胀,称吸湿湿胀,如空气湿度为100%,直到细胞壁充满吸着水时湿胀达到最大为止。此时若将木材转浸水中,使其继续吸取水分,含水率尽管继续增加,但湿胀却不再继续发生,因为此时所吸取的水分为存在于胞腔的自由水。若干木材浸入水中或与水相接触,吸取液态水而发生湿胀,称吸水湿胀;平均含水率达到30%以后,湿胀仍继续,因为吸取液态水时,水系同时进入细胞壁和细胞腔。实际上此时细胞壁并未充满吸着水,同时试样水分分布不均匀,所以含水率达到30%以后仍随着水分的继续吸取而继续湿胀,直到含水率远远超过30%,细胞壁方为吸着水所充满,湿胀始达最大。木材的湿胀速度,因吸取水分的形式而不同。吸水湿胀,由于水分沿着木材有效大毛细管系统的快速移动,有助于细胞壁吸取吸着水,故远较吸湿湿胀快。木材湿胀随着吸取水分数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在不同含水率区间,湿胀的增大值是不一样的。当干木材从空气中吸取水分时,含水率从0到1~2%,由于微晶的表面发生的是单分子吸附,微晶之间水层厚度不大,湿胀较小;从1~2%到3~4%,湿胀显著增大;从3~4%到10~12%,湿胀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大,此时细胞壁湿胀的数值等于所吸取的吸着水体积;当含水率从10~12%开始,到约30%这一区间,由于产生毛细管凝结现象,湿胀的增长不断下降。因而木材吸湿湿胀值与含水率的高低成一曲线关系,但实际使用上常将木材的吸湿湿胀与含水率的高低视成一直线关系。木材吸水湿胀后的体积小于木材原体积与所吸水分体积之和,产生体系缩小现象。体系缩小是由于位于微晶之间的水分,处在很大压力作用下的结果,其压力之大,可达300~400兆帕。绝干木材因润湿而发生湿胀,至纤维饱和点后重新烘干,干缩到原有状态时,湿胀曲线和干缩曲线不完全重合,只在含水率0.3%和在纤维饱和点附近才见有重合。此种湿胀与干缩之差即谓之湿胀滞后。因此木材的湿胀值和干缩值相近而不相等。
木材湿胀如同干缩一样,纵向湿胀极小,小至可略而不计,横向湿胀很大;横向中的弦向湿胀又远比径向大,一般相差2倍,具有差异湿胀性。无论吸湿湿胀或吸水湿胀,均随树种而异。一般说来,密度大者湿胀高。木材的差异湿胀,与密度成相反关系。同一横断面上,心材与边材的湿胀差异,并无一定规律。心材与边材的湿胀速度,因吸湿或吸水而异。心、边材的吸湿湿胀速度相差不多,但心材的吸水湿胀速度远较边材低。
木材的化学成分影响湿胀能力,如多缩戊糖含量高的纤维素湿胀大;木材以蒸汽蒸煮,由于多缩戊糖含量的减少,蒸煮后的木材湿胀显著降低。木材以浓度3~7.2%苛性钠溶液处理,由于木糖含量增多,处理后的木材湿胀明显增加,弦向湿胀率达45%,径向达20~27%。
木材吸取其他液体同样发生湿胀。如吸取的液体介电常数越高,湿胀越大;非极性液体或液体极性很小的,则不引起木材湿胀或湿胀甚小。但木材湿胀性与液体介电常数之间并不存在比例关系,因为除液体的极性以外,尚有其他因子影响木材湿胀性。
8、木头受潮发胀怎么办?木头的板门受潮发胀打不开怎么办
?
9、不同种类的木材的膨胀程度是多少?
木材是植物的“产品”。乔木和灌木的祖先是羊齿科植物,这种植物的历史可追溯到泥盆纪。约在二亿五千万年前的二迭纪,这种原始羊齿科植物发展为针叶树,直到一亿年前的白垩纪才形成宽叶树。
古代人们起初是不经加工就利用树木取得食物,以后,又把木棒和石头结合起来(石斧)以及把手杖和石头结合起来(矛),从而首次制造了工具。随着学会用火,木材在数千年内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能源。因此,人类应用木材起始于获取能源。约在新石器向中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约一万年前),人类学会了加工木材,人类学会用木材造船和修筑简单的住所以及制造各种家庭用具。直到最近三、四千年,木材作为原材料应用才发展到目前的状况。现在我们在技术和艺术活动中到处可见木材。
木材虽密实,但仍是一种孔隙性有机材料。木材由其细胞构成,细胞壁内的空腔中充有多种不同物质。木材的原始形式,即未经加工的形式,称为原木。木材都是指砍伐后的、长度厚度和质量不同的树木。可见木材既是原料又是材料。木材主要产在经济林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森林之外(公路、通道)。大陆的三分之一有森林覆盖,当然其中有50%的面积不易通行。约有35%的森林面积未加利用,也就是说这种森林的生长无人工影响。世界森林面积只有11%左右属于经济林。人类付出力量经营经济林,以获得木材。木材砍伐分两个阶段,其中又要区别初期利用和最终利用。按森林建设和保障质量的要求,在种植了15~30年以后要进行初次砍伐。以后每隔5~10年重复进行(使森林变稀,初期利用)。到树木完全成熟(不同树种的成熟期介于80~140年之间)为止,整个森林面积上生产的全部木材有40%到60%已经砍伐进行初期利用,其中大部分为较细的木材品种,然后才将余留的树木伐掉(较粗的木材品种)。
从物理上看,木材并不密实,含有大大小小的空腔,因此称之为孔隙体。细胞壁的空腔(毛细管)比细胞的空腔小得多。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填有水或水汽混合物。木材的这种水分对其强度影响很大。木材的体积密度为300~900公斤每立方米,软木与硬木的界限约为550公斤每立方米,如不考虑空腔,即所谓“净密度”,对木纤维是1600公斤每立方米,对木质素是1400公斤每立方米,对所有树种,可用的平均值为1500公斤/米3。木材像任何孔隙物体一样,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这就是说有吸湿性。随着空气的温度及湿度的不同,木材总是具有相应的湿度,也就是说,木材和环境空气间总是达到吸湿平衡状态。空气相对湿度为20%时,木材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湿度达到11%。木材吸水膨胀,反之则收缩。俗话说这是木材在“干活”。其轴向上的膨胀和收缩率大多降低0.5%,故可以忽略不计;而切向上的长度变化(松树为8%)几乎总是经向上的两倍,但膨胀和收缩只发生在湿度从0%到30%这个范围内,之后就达到所谓纤维饱和状态,停止了这个过程,水分继续增加而膨胀不会继续增加。木材的热延伸性意义不大。木材的磁性能也相当有利,因为用木材制作天线的塔架时,它几乎不影响天线的发射电磁场。木材的声学特性与其他材料有明显区别,因此在制作乐器方面优先得到采用。最典型的例子是声阻力和隔声能力比金属高十倍左右。木材也具有良好的弹性。如果木梁的负荷处于虎克定律范围而距离破断负荷足够远,那么在当负荷解除时,变形几乎完全消失,这是典型的弹性材料性质。当然,木材也像其他材料那样具有屈服现象,即在一定负荷下,变形与时间有关。
木材的强度(在毛密度条件下测出)是突出的,然而,木材允许负荷仅为破断力的10%左右,所有强度特性与木材的水分相关,水分增加,强度下降。例如,水分为50%时,强度为初始值的50%以下。
木材缺点中最甚者,是容易受到寄生的菌类及寄生虫的侵蚀,但可以用某些药剂和其它方法保护木材。
木材的质量和品种的不同,每立方米的价格也不同,我们决不能忽视。森林除了有生产木材的功能以外,还有其它功能。它们对国家文化、环保、水土保护和人类休养的重要性是难以用数字表达的。
目前,我们的地球上有24亿公亩的有用森林(全部森林面积为38亿公亩),可供利用的木材约有3000亿立方米,其中每年约采伐30亿立方米。到2000年,全世界每年的木材消耗量将从目前的28亿立方米左右增加到近50亿立方米。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天然原料的使用数量方面,木材仅次于煤和石油而居第三位,因而在整个原料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木材同煤、石油及另外一些天然原料(金属矿、矿物)相比,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就是它作为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能够不断生长,从而能持久地供人使用。由于气候、供水设施、国家文明及其它原因,地球上可居住地区的森林必须保持一定面积,因此木材生产将持久不断。但木材产量也不能任意提高,因为一棵树从幼树到可砍伐要生长80~140年,而人烟稀少或无人地区的砍伐在经济方面也有一定限度。
谨慎而节约地使用材料的要求无疑也适用于木材,何况木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根据预测,木材必然发展为化学燃料。这种趋势可能会使木材这种“传统”的原材料到本世纪末在材料经济中的地位发生质的变化。
附:
一、 木材中的水分
木材是一种吸湿性物质,它对于水,不论是气态还是液态,有一种亲和力。木材吸收水分或排除水分的能力决定于周围大气的变化。
(一)木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
木材中水分存在的状态不同,分为三种:一种呈游离状态存在于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中,称为自由水(游离水)或毛细管水;一种呈吸附状态存在于细胞壁的微细纤维之间,称为吸着水(吸附水)或称胶体水;一种与细胞壁组成物质呈化学结合,称为化合水。前两种水量多,对材性影响大,是主要的。后一种水量极少,对材性无影响,仅在化学加工时才有用处。一般所论水分,仅对前两种水分而言。
(二)木材含水量的计算
木材中水分的含量叫做含水率或含水量,用木材中水分的重量与木材重量之比的百分率表示。
含水率以全干木材的重量作为计算的基础,算出的数值叫绝对含水率,其计算式为:
W0 =[ (G湿-G干)÷G干 ]×100%
式中:G湿 湿木材重量,克
G干 全干木材重量,克。
含水率以湿木材的重量作为计算基础,算出的数值叫做相对含水率,其计算公式为:
W=[(G湿—G干)÷G湿]×100%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绝对含水率作为计算木材中水分含量的标准。因为绝干材重量固定,便于比较;而相对含水则因含水木材的原始重量随时在变更,不宜作比较之用。但若将木材作为燃料用时则采用相时含水率作为标准。因木材的发热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相对含水率,发热量随着相对含水率的增大而下降。
(三)木材的吸湿性
木材中的水分不断地随其周空气的相对湿度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空气中蒸汽压力大于木材表面水分的蒸汽压力时,木材自外吸收水分,这种现象叫吸湿;反之,则木材中的水分向外蒸发,这种现象叫解吸。木材的这种性质称做吸湿性。
木材长时间暴露在一定温与一定相对湿度的空气中,木材会达到相对恒定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
木材的吸湿性不但使木材的的物理、力学性质随着大气的状况变化而变化,并使木材发生收缩和膨胀。因此,如何减少木材的吸湿性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使用的木材应接近于平衡平衡含水率或低于平衡含水率。
(四)木材的纤维饱和点
当潮湿的木材蒸发水分时,首先蒸发自由水,当自由水蒸发完毕而吸着水尚在饱和状态时,称为纤维饱和点。这时的含水量称为饱和点含水量。
纤维饱和点随树种与湿度而不同,当空气温度约为20°C与空气湿度为100%时,多种木材纤维饱和点含水量的平均值约为30%,其变异范围约在23~33%之间。
纤维饱和点是所有木材材性变化的转折点。就木材强度来说,当木材含水量在纤维以上时,其强度为一恒量,不因含水量的多少而有增减。但如果木材任意干燥,当其含水减至纤维饱和点以下时,其强度则由含水率的减低而增加;反之,因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二者成一定的反比关系。
纤维饱和点和木材收缩、膨胀的关系:当木材含水量在纤维饱和点以上时,自由水的增减,木材没有胀缩的变化。含水量降到纤维饱和点以下时,木材随含水量的减少而收缩,等到含水量降到零,收缩达到最大;反之,木材随含水量的增另而膨胀,当含水量达到纤维饱和点时,这时纤维膨胀达到最大。纤维饱和点与木材导电性关系:含水量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因水的电阻比木材小,所以含水量减少,电阻加大,导电性减弱;含水量增高,电阻减少,导电性增强。
(五)木材含不率的程度在其利用上的意义
木材的含水率随各种状态而有不同,差异颇大,分述如下:
1、 生材 新伐的木材称为生材。生材含水率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一般为70~140%。生材含水率的多少,对木材材性影响很小。其所以有测定的必要,主要是应用在木材运输和木材干燥方面。如生材含水率极大,采伐后不给以适当的干燥时间,将使木材的运输费用增加。大木材干燥方面,也只有了解生材含水率,才便于掌握材干燥的时间和方法。
2、 湿材 水运或湿存后的木材,称为湿材。由于长期浸泡在水中,其含水率较高,往往大天生材含水率。虽然湿材含水率较高,但由于一些水溶性的内含物渗出,反而利于干燥。
3、 气干材 用自然干燥的方法,接近平衡含水率的木材,称为气干材,其含水率在15%左右。由于生材到气干材所需要的时间的长短,因树种、木段大小和气干条件等因素而不同,一般较大的木段需1~2年以上。
4、 窑干材 把材放入干燥窑里,干燥到气干材以下的水分,含水率约在4~12%,称为窑干材(炉干材)。人工干燥的主要优点在于干燥后木材的吸湿性减低;并
能避免天然干燥中的一些缺陷(变色、虫害等),因此人工干燥已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5、 全干材:在木材试验研究工作中,为测定木材的含水率,必须将木材干燥至全干状态,此时的木材称为全干材(绝干材)其含水率接近于0。在木材实际应用中,没有使用全干材的,所以它在生产上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