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章节之间的联系,备课时总是讲一节备一节,没有把内容贯穿起来,影响了教学效果。
3、 不会备课写教案
很多同学备课写教案只是对着教材去写,视野不开阔,课外知识补充少,也没有参考其他内容,结果内容简单不充实,既没有突出重点,也没有突破难点。而还有一些同学借鉴他人的优秀教案却不能领会这些教案的编写意图,结果好教案也成为差教案。另一方面,很多师范生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引导学生多说,把课堂交给学生。要引导学生多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设问题给学生,但很多师范生却误解了新课改的理念,认为多设问题给学生是顺应课改要求,导致了在备课时盲目的设问题,有些问题没有引导性甚至超过了中学生的知识能力范围。 (三)、教学方法缺少创造力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创造力,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很多师范生知识面太窄,不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对其所处的科技背景和教育背景了解甚少,没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法的迁移能力差,不善于从那些具有创造性的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发现闪光点,从而导致了在教学方式上,不能把传统的“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中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追求,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四) 把握不住教学过程 1、 教学时间控制不住
很多师范生对教学时间的把握存在很大问题,准备的教学内容不是讲不完就是太少内容讲。因为很师范生在备教案时,只是根据自己的知识范围去估量学生的知识范围,不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出发,总是认为某某内容很简单,根本不需要多讲,而不知,有些知识对教师自身来说是旧知识,而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知识,这就导致该备的内容没备,不该备的却备了很多或是觉得无内容可讲。 2、 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欠佳
教学语言是现代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技能。很多师范生不理解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其特定的职业内涵和要求,导致大多数学生对教学语言如何把握并不清楚,在运用教学语言称述时不够简练、生动、准备性较差、语言罗嗦、习惯性口头语较多、提问语及演示语等欠准确。
3、 教态不自然
很多师范生教态很不自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紧张而放不开,教学过程比较被动且缺少活力,另一方面是因为缺少自信,一节课多数时间都是低头教学,表情单一,语速过快或者过慢,以至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教学呆板而缺乏激情,表现出明显的不自信。还有一类学生过于散漫,或不注意仪表,或双肘撑在讲台上,显得毫无修养。 4、 课堂管理能力较差
课堂管理是教师给学生树立威信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大多数师范生的课堂管理能力较差,面对闹哄哄的课堂不知所措,或者想管而不敢管,甚至被学生“欺负”,或是台下一片倒,仍然在自演自说,完全没有管理者的意识。
5、 教学板书不规范书写水平差
板书是传统教学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板书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容易理解知识点而且可以留下一部完整的听课记录利于复习考试。但现今师范生板书基本技能普遍薄弱。书写水平差主要表现在三笔字不过关,尤其是粉笔字,字体不规范,错别字出现,板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板面设计不合理,重点不突出,不能充分体现授课的中心和关键。 6、 教学应变能力缺乏
在我实习期间,我发现很多实习生都很依赖于教案教参,理论和实践脱节,课堂教学时他们只会按照自己的教案按步就班的进行,不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发问,站在讲台上无所适从或者不理会。有些学生很喜欢问些看似不着边际却带着开放性思维的火花的问题,实习教师不能及时抓住给予引导,缺乏机智,不能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
三、 如何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对师范生而言非常重要,根据以上师范生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结合本人的试讲训练和教育实习的实践体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
(一) 加强理论研究,优化教学内容,理论必须联系实际 1、加强理论研究,优化理论知识的结构
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理论是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师范专业的学生过程中,必须首先研究各种教学能力的内涵,研究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对师范生教学技能有关的理论知识的培养和训练,多给师范生创造训练教学技能的机会和场所,给他们更多提出假设和选择的机会,鼓励他们用辨证的眼光继承现有的理论知识,同时,创造性地将理论知识推向新的高度。 2、理论联系实际
杜威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文中强调:“对于教师合适的专业指导不只是纯理论的而且包括一定量实际工作。”[3]这就强调了从实践中学习,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所以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教学技能有关知识的理论培训,还要让师范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增加他们的试讲机会,多给他们提供实践平台。通过平时的试讲,指出试讲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多创造与学校的联系机会,通过参观课堂、交流课堂、操练课堂等活动,增加他们与外界的交流。 (二) 着力提高师范生自身的素质
1、加强师德教育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职业是高尚而伟大的。但是一个教师不是真心认同自己的职业,就不能做到爱岗敬业,不能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门事业。所以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使其认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意识到自己肩负着重大而神圣的责任,使师范生树立从教光荣,献身教育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热爱并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学校可以利用新生入学的最佳时机开展以教师为话题的演讲比赛,同时也可以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多组织新生观看优秀教师的影片以教师情打动学生的心,也可以多请优秀中学教师到学校开讲座、观摩基本功表演、参观展览、毕业生汇报。通过以上的途径对学生渗透专业思想教育,逐步让学生明确教师的素质要求。
2、加强“三笔字”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三笔字”(即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是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计算机的普及,很多师范院校不重视“三笔字”的训练,但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一般还依靠黑板粉笔来完成,所以,加强师范生“三笔字”的训练是很必要的。因此,学校可以多开设些“三笔字”的选修课程,利用课余时间督促学生练字,开展以班为单位的黑板报评比活动,也可以开展书法竞赛
2、师范生教师技能应如何培养
很多同学备课写教案只是对着教材去写,视野不开阔,课外知识补充少,也没有参考其他内容,结果内容简单不充实,既没有突出重点,也没有突破难点。而还有一些同学借鉴他人的优秀教案却不能领会这些教案的编写意图,结果好教案也成为差教案。另一方面,很多师范生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引导学生多说,把课堂交给学生。要引导学生多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设问题给学生,但很多师范生却误解了新课改的理念,认为多设问题给学生是顺应课改要求,导致了在备课时盲目的设问题,有些问题没有引导性甚至超过了中学生的知识能力范围。 (三)、教学方法缺少创造力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创造力,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很多师范生知识面太窄,不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对其所处的科技背景和教育背景了解甚少,没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法的迁移能力差,不善于从那些具有创造性的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发现闪光点,从而导致了在教学方式上,不能把传统的“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中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追求,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四) 把握不住教学过程 1、 教学时间控制不住
很多师范生对教学时间的把握存在很大问题,准备的教学内容不是讲不完就是太少内容讲。因为很师范生在备教案时,只是根据自己的知识范围去估量学生的知识范围,不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出发,总是认为某某内容很简单,根本不需要多讲,而不知,有些知识对教师自身来说是旧知识,而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知识,这就导致该备的内容没备,不该备的却备了很多或是觉得无内容可讲。 2、 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欠佳
教学语言是现代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技能。很多师范生不理解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其特定的职业内涵和要求,导致大多数学生对教学语言如何把握并不清楚,在运用教学语言称述时不够简练、生动、准备性较差、语言罗嗦、习惯性口头语较多、提问语及演示语等欠准确。
3、师范生基本技能是什么
三笔 普通话 心理学和教育学
就这些
4、教师专业发展的4项基本技能 读书笔记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一专业的发展阶段有了更深的理解。
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与研究角度、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这些教师发展阶段论所奉持的基本观念和立场是:每一个教师都是在不断成长与发展中后面的发展阶段通常比前面的阶段要成熟。教师一般是从新任教师时的彷徨恐慌缺乏经验与技巧缺乏稳固的专业地位逐渐在现实的冲击中锻炼成长从而不断走向专业成熟的境地。有的将教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形成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完全专业阶段;也有将教师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过渡阶段、探索阶段、创造与试验阶段、专业教学阶段;还有一种认为教师的专业生涯包括下列五个阶段:师范生、初任教师、发展中教师、实践教师、资深教师;金树人的教师发展四段论包括入行阶段、表现阶段、中年生涯阶段、交棒阶段;蔡培村的五阶段论分为:适应期、能力建立期、成熟期、稳定期、后发展期。
归纳另外一些教师发展阶段的研究可发现:从发展总趋势来看教师是能够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专业成长的人但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间很多教师可能会遭遇挫折、沮丧而停滞不前需要多方的帮助。例如“职业挫折阶段”。这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中期阶段经常出现的现象。在这一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遭受挫折灰心沮丧心力交瘁教学理想幻灭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下降对教学生涯的意义和重要性感到怀疑。这时也意味着“重新估价期”的到来。年复一年单调乏味的课堂生活或者连续不断的改革后令人失望的结果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生涯产生怀疑并重新估价严重者可表现为职业生涯道路中的一场危机。在这一时期教师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面临的现实压力越来越大逐渐感到力不从心;面临着自我成就水准与现实危机冲突的情况;面临太多与专业理论及理想的专业自我形象不符合的事实要求感到无所适从。合格教师阶段的第三个时期为厌倦期在这一时期有些教师经历多年教学生涯后产生一种奉献教育的内在化价值而以教书为终生的事业;多数教师因为教材已教得滚瓜烂熟或因校长领导非专业化学生表现太差工作负荷太多等等开始厌倦教学;有些教师因社会变迁教材改变很多新知非资深教师所能胜任因之产生不胜负荷的倦怠感。研究表明多数教师要经历一个自我怀疑、放弃幻想和重新评价时期;在这段时期里他们会分析并决定自己是继续做一名教师还是放弃这一职业。
在传统的教师在职教育中教师是被动发展的。这种教师教育的基本假设是:教师在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等方面是需要提升的是受教导的对象需要向拥有特定知识与技能的“专家”学习。学习的方式通常有参加短期教师进修班、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参加研讨会、听专家针对某一主题的专题演讲、进行教学录像观摩等等。在这些专业发展活动中专家只管介绍自己的理论缺乏和教师的互动与交流教师日后很难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却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教师对这些专业发展活动失去兴趣与信任感到缺乏有效的专业发展途径从而陷入专业发展的“危机”。
许多研究也认为教学是一门相当孤寂的行业教学工作所能得到的专业支持十分贫乏。教学和其他专门行业不同教学人员不曾形成某些共识或是根据知识经验形成一致的统一文化。这使教师们普遍采取一种退缩保守的、自我防卫性的策略教师受到现实情境条件的限制较多教师们会尽量避免创新和突破尽量避免争议较多的问题。华勒的古典社会学观点认为在教学中日益因循守旧的教师往往自己的学习能力亦日益衰减。另一方面教师角色的孤立还体现在社会、家长、专家学者、教师管理者等等不断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时间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品质与绩效还要尊重学生的需要与兴趣要求教师不断检讨反省和革新。而很少有人关注教师的生存环境意识到教师渴盼得到了解和支持需要种种的帮助来改变孤立无助的状况。
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历程中的各种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发展。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工作、学习方法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如上,是我的读书笔记。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处:http://www.i1766.com/shu/6474.html
5、师范生技能包括哪些方面啊?
主要包括 三笔字(毛笔 粉笔 钢笔),还有讲课、说课技能,基本上就这些了,每年都有说课大赛的
6、对于师范生来说,有哪些技能是必须具备的?
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预备军,是国家栋梁培育者的后继人。所以我认为师范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技能。
第一、良好的沟通能力。教育是一项需要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如果你连沟通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做到很好的育人呢?在一个班级里,教师会面临各种各样性格的学生,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不可能与各式各样的学生很好的进行交流,更不要提育人。因此,我认为良好沟通能力是师范生必须具备的技能。
第二、良好的领导能力。作为一名教师,能够言传身教地教会学生做人与做事的道理是再好不过的了。而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带头作用,如果一个老师所做的不能切实的对学生产生影响,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这个老师是失败的老师呢?所以,师范生一定要具有良好的领导能力。
第三、管理技能。当一位教师带一个班的时候,首先,他需要能够管住这个班,这就需要他有良好的管理能力。教师需要负责一个班的学习,生活,纪律等等各种事宜,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能力,这个班的一切将是一塌糊涂,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所以师范生的必修能力一定要有管理技能。
第四、识人技能。教师接手一个班肯定要进行班干部的遴选,这个时候教师的识人技能就显现出来了,选择班干部需要教师非常独到而且精准的识人技能。再者,在一个班里总归会发生别扭与争吵,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出来明辨是非,教师此时充当的是一个类似于法官的角色,可是问题就在于教师不是法官,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具有精准的识人能力,明辨黑白。师范生怎么能少了这一点。
因此,沟通,领导,管理,识人,可以说构成了师范生之核心,是师范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7、师范生应该掌握哪些必备知识?
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基本功、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三个部分,是学生的必修内容。师范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该技能,以自我练习为主,适当选修有关课程为辅,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
课程类别 学分要求
通识教育课程 51
学科基础课程 47—67
专业发展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24
实践教学环节 28(其中教育实践环节18)
自主创新学习
1.通识教育课程(必修39学分+选修12学分)
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设置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全校课程结构中的基础部分。目的在于通过本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养成基本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判断能力、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政治理论类、德育类、美育(艺术)类、体育类、人文类、科学类、专项类(包括大学外语、大学计算机基础、文献检索等)类和农林教育类,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外语、体育、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文献检索为所有专业必修课。其余课程为选修课程,自然科学类专业限定选修人文与社会类、艺术与美育类课程4个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限定选修科学与技术类课程4个学分,所有专业限定选修农林教育类课程4个学分。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确定各类课程和选修课学分,但一定要为学生的自主选择留下空间。
通识教育课程中外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行分级教学,大学语文、体育和文献检索实行分类教学。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适用专业 备 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 考试 所有专业 1学期或2学期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6 3 考试 所有专业 3学期和4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考试 所有专业 1学期或2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3 考试 所有专业 1学期或2学期
形势与政策 1 考查 所有专业 1-6学期(每学期3学时)
军训和军事理论 1 考查 所有专业 1学期
体育 4 2 考试 所有专业 1-4学期,分类教学
大学外语 12 3 考试 所有专业 1—4学期,分级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 4 4 考试 学院选择 2学期,分级教学
大学语文 2 2 考试 学院选择 3学期,分类教学
文献检索 1 2 考查 所有专业 1或2学期,分类教学
2.学科基础课程
转变以过窄的专业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为适应大类招生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宽厚的综合素质基础,按照学科大类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加强对学生学科基础的训练。考虑学科的知识体系、学生选课和选专业以及排课的需要,原则上学科大类所涵盖的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应该相同。
艺术类、体育类、外语类等一些比较特殊的专业设置学科基础课程请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和学院实际自行确定。
学科基础课程中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大学生物等课程实行分类分级教学。原则上每门课程最多分为I、II、III三个级别进行教学。
3.专业发展课程
根据精炼、精简、严谨、创新的原则,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并结合我校专业实际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必修)和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该类课程设置必须反映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重点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与建设,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课程。
4.教师教育课程(24学分)
建立由必修课程(12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自主训练(2学分)和教育实践(纳入实践教学环节)四大模块构成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强化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训练,使师范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教师的职业需要和专业化发展需要。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备 注
必修课程 教育概论 2 从2年级上学期开始开设,保证3年级上学期全部开完
心理发展与教育 3
××(学科)教育学 3
教学设计 2
教育技术应用 2
选修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 每学期均面向师范生开设 在学校统一开设的8门选修课程中至少选修6个学分。
课堂教学技术 2
当代世界教育改革 2
班主任工作 2
心理健康教育 2
教育研究方法 2
西方教育理论 2
教育美学 2
(学院自设) 2
(学院自设) 2
自主训练 普通话训练 1 每学期均面向全校开设,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三字一话”
达标
三笔字训练 0.5
简笔画训练 0.5
5.实践教学环节(28学分)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其中教育实践环节有教学观摩、教学见习、课堂教学能力训练、教育教学实习,共计18学分。此外还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
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学科)教学观摩与见习 1 第1--4学期安排
××(学科)课堂教学能力训练 1 第5或6学期安排18学时
××(学科)教育教学实习 16 第6或7学期
××(学科)学年论文 1
××(学科)社会实践 1
××(学科)毕业论文 8 第7-8学期
6.自主创新学习
自主创新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创新学习,设立创新实践学分。
四、教学安排、学分计算与替代
1.教学安排
一门课程最低学时要求为18学时(含考核时间,下同),所有课程按9的倍数安排教学课时。
凡3个及其以下学分的课程可以在学期的某一时段(前9周或后9周)安排教学。
周学时安排一般控制在24学时之内,最多不超过28学时。
2.学分计算
学分按0.5或0.5的倍数计算,修满9课时并考核合格者可获得0.5学分。
不同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设定毕业学分,最低不得低于150学分,最高不超过170学分。
集中安排的实践性活动,如教学见习、教育实习、艺术实践等,一般一周计1学分。
3.学分替代
修读主修专业之外的其它专业的专业课程学分,或参加辅修专业学习而未能结业,其已修读的学分可替代全校通识教育课程学分。
8、什么是教师上岗的基本常识和必备技能?
本课程组根据专业和课程建设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结合行业发展和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突飞猛进,在进行和完成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专业战略和课程建设规划以及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督促他们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与改革,坚持新老教师“结对子、一帮一”制度,要求青年教师进实验室、下工厂、参与科研和技术服务等实践工作,提供更多机会参与课程建设,通过上岗前培训、教学试讲、听课、参与实验实习环节等途径。
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一年成熟、三年骨干”的培养目标。
1、新教师上岗前,均要求参加教师岗前培训,学习《教育学》、小《心理学》等课程,通过考核具备基本素质,达到新教师上岗要求。
2 、教师正式上讲台前,系部均要指派一名高级职称教师担任新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求互相听课,明确课程的定位、教学任务和目标,熟悉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学习教学方法,编写符合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教案和讲义,合理组织教学,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概念准确,条理清楚,通过试讲,指出需要改进的问题,确认合格,方可上课。
3、 对于初次上讲台的教师,由老教师定期听课,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意见,教研室组织教师总结,指出优、缺点,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4、 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轮流到产学研合作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锻炼,在具体生产岗位上,提高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与老教师共同参加实验、实习及毕业环节的指导任务,并参与专业科研课题,完成一些基本的科研实验。
5、组织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专业进修,到相关院校学习,参加学术交流会议。通过几年的建设,青年教师中大部分完成了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业,绝大部分经历了企业工作,实践经验和能力得到提高。
9、师范生必备的技能有哪些,怎么样培养这些技能?最好来个具体计划 急需解决!!!
三字一话:毛笔字、粉笔字、钢笔字和普通话这是最基本的。还有就是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
三字一话都是可以练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