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资源分布有多不均衡
建议您拨打当地社保局电话12333查询
2、如何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导致出现了在法律政策滞后跟不上社会的飞速变革这样的特殊情况,法律之间出现的差隙与不统一,在实际执法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是导致我国出现现在这样的社会矛盾的首个原因。
再加上市场经济的运作需求,我国在社会管理方式上与社会发展出现了不相适应的现象。如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名存实亡,基层工作在群众基础上失去了本应该发挥的作用,这一现象大大加剧了社会矛盾。
(2)医疗卫生发展不均衡扩展资料: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发展到“美好生活需要”,从曾经“落后的社会生产”发展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解决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新阶段、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的政策倾斜;
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支持,推动重要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配套体制改革;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科学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以上就是国家政策的一部分。
4、纠正不正之风维护患者利益和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大局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破除以药养医,理顺医药价格,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这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这涉及到群众的身体健康、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总体来看,我市的医疗卫生队伍主流是好的,服务人民,救死扶伤,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很多同志都在默默作贡献,工作非常辛苦,也非常尽责。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们的工作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有的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比如说:我们是不是存在大处方的问题,乱检查、乱开药的问题,多收费、乱收费的问题,还有医疗纠纷、责任事故频发、医患关系紧张以及在医药购销领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商业贿赂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声誉,而且加重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损害了卫生行业和卫生工作者的形象。因此,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纠正医疗服务的不正之风关系到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大局、关系到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相关部门和各医疗卫生机构一定要站在讲政治和讲全局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医药购销领域以及医疗服务不正之风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充分认识治理医疗领域不正之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强化教育,狠抓管理,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卫生局和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抓紧动员部署,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和文件精神,让广大卫生工作者接受教育,提高认识,规范素质,克服侥幸心理,端正思想观念,积极投身到纠风专项整治行动中来。同时也要加大廉政警示教育力度,要与纪委、监察机关配合,对医院院长、药械、财务等重点岗位的负责人、临床科的主任、医生等分层次进行警示教育,组织学习法律法规,以案说法,提高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生的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自觉抵制商业贿赂,营造廉洁行医的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
5、在基本经济制度下,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与个人收入有何关系。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主要是国家的政策影响的,同时这个政策为什么会让其产生不均衡?还是会涉及到当地的经济条件,交通状况,人口素质,地方官员素质和地方政策……最主要的还是经济条件的影响,这也就和人们的收入条件产生很大关系! 下面给你介绍一下官方数据,说明这个问题吧!
1、各省区财政卫生经费支出差异显著.。(1)1997年及2006年我国财政卫生经费支出的区域构成表现为东高中低状态。2006年全国财政卫生经费总支出为12,959,969万元,东部、西部和中部分别占50.76%、25.83%和23.41%,东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同年财政卫生经费支出的地区构成最高是广东7.991%,最低的为宁夏仅有0.541%。(2)2006年31个省区地区财政卫生经费支出和人均医疗财政经费的标准差变异系数都很大,分别为60.38和78.67,说明各省区财政卫生经费支出的差异显著,尤其是人均财政卫生经费。(3)2006年东部地区的人均财政卫生经费支出为128.55元,中部地区最低仅为72.58元;同年北京、上海地区的人均财政卫生经费分别为550.65元和338.83元,远远超过其他地区。2006年31个省区中,人均财政卫生经费最低为湖南仅为54.58元,仅为北京地区的9.91%。(表3)
可见,无论是从财政卫生经费支出的区域构成,还是从区域人均财政卫生经费支出看,各省区的财政卫生经费支出差异显著。
2、,2004年、2006年按可比价格价格计算的城镇居民医疗卫生保健支出分别为4,139.900亿元和4,236.1704亿元,增幅为2.325%,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029%;2004年、2006年按可比价格价格计算的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保健支出分别为1,010.300和1,116.937亿元,增幅为10.555%,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却下降1.123%。
(二)医疗资源分布问题
资料显示,各省区的主要医疗资源都十分匮乏。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各省区的主要医疗资源仍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除千人床位数略有增加外,每千人卫生机构及卫生技术人员下降,其主要原因依然是政府对医疗卫生财政的支持不足。(表5)
2、医疗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1)主要医疗资源的区域分布呈现在东高西低状态,尤其是卫生技术人员。1997年东部地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区域构成是41.47%,2006年上升为44.23%;2006年东部地区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最高为3.9968人,而中西部地区分别为3.4485人和3.1456人。(2)1997年和2006年31个省区地区的每千人医院、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数的标准差变异系数都很大,说明我国各省区拥有的主要医疗资源差异很大,尤其是千人卫生技术人员。(3)北京、上海等地的每千人医疗卫生人员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如2006年每千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最高的北京地区为8.027人,而最低为贵州地区仅为2.191人,仅为北京地区的27.299%。
3、医疗卫生财政分配不均衡,导致医疗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2006年31个省区财政卫生经费支出额与其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的相关系数分别0.58、0.76和0.79,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为3.90、6.40和7.06,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见,因医疗卫生财政分配的不均衡,导致了医疗资源的省区分布不均衡。
医疗卫生财政分配的不均衡导致的医疗资源不平衡不仅仅表现在资源数量上,更表现在资源质量上。如2007年北京、安徽、云南的三级甲等医院数分别为48个、10个和13个,由于医疗财政投入的差异,使得北京三级甲等医院数字超过了安徽和云南数字总和的两倍。而北京的人口却仅是这两省人口的10%。医院的级别代表着医院所有的医疗硬件水平和医生的医疗水平。至2007年底,北京的卫生机构和各类医疗资源都远远高于全国水平,
6、教育医疗资源不均衡怎么办
针对城乡师资力量分配不均衡的现状,我觉得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一)进一步分配城乡每所中小学的师资,保证每个公民享受公平的义务教育是政府应尽的责任。1997年,原国家教委颁布《关于规范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中强调了实施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行为,其中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统筹规划,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办好每所学校使城乡每个中小学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化,管理水平达到规范化,校长教师队伍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上述文件说明,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是政府责任,原则上学校之间师资配备不应有过大的差距。(二)建立科学的人才流动模式。长期以来,我国教师能进不能出,一直是制约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颈,我们应该建立基础教育学校干部,教师流动机制,利用行政手段,促进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轮岗制,淘汰制,以及优秀教师共享制等配套政策和措施,以便使城乡校际之间的师资水平真正趋于均衡。(三)选择整体水平配置方式,将更多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分配给农村中小学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缩小它们与城市中小学的差距,促进其均衡发展,政府也应使优质教师资源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四)我们还要扶持薄弱学校师资培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如,开展专门针对农村中小学校教研活动,实行城乡手拉手,学校结对帮扶等,此外,指导农村学校的教师围绕本校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都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7、为什么要推行医疗卫生改革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