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发护发 » 学生发展阶段儿童期
扩展阅读
流行发型图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脸直发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发型图片 2020-08-28 03:41:15

学生发展阶段儿童期

发布时间: 2021-03-22 23:02:01

1、儿童心理发展主要分为几个时期

一共分为四个时期。

1、感知运算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思维期,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思维期,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7-11岁)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

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思维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从11岁开始一直发展)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其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同时儿童可以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

(1)学生发展阶段儿童期扩展资料:

儿童心理的特征表现

能力

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这主要是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制约人们完成某种活动的质量和数量水平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般说来,人人都有一般能力,但不一定都有特殊能力。智力就是指的一般能力;人的智力正是由各种能力构成的。

气质

气质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crates)提出来的,后来罗马医生盖仑(Galen)作了整理。他们认为人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这四种体液在每个体内所占比例不同,从而确定了胆汁质(黄胆汁占优势)、多血质(血液占优势)、粘液质(粘液占优势)、抑郁质(黑胆汁占优势)四种气质类型。其典型心理特征如下。

胆汁质。胆汁质的人是以情感发生的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为特征的。属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

多血质。多血质的人是以情感发生迅速、微弱、易变,动作发生也迅速、敏捷、易变为特征的。偏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活泼好动,敏感,反应速度快,热情,喜与人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志趣易变,具有外倾性。

粘液质。粘液质的人是以情感发生缓慢、内蕴、平静,动作迟缓、稳重易于抑制为特征。偏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感不易外露,沉默寡言,善于忍耐,注意力不易转移,具有内倾性。

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是以情感体验深而持久、动作迟缓无力为特征的。属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反应迟缓,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秋毫细末,具有内倾性。

2、在学龄儿童期,自我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并对儿童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学校学习,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是一种社会义务。认知理论将学龄期称为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已逐渐超出知觉的限制,形成守恒概念和可逆性,并能进行具体运算。
(2)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全面发展。表现为有意注意开始延长,观察力提高,有强烈的好奇心;记忆则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加快发展。此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例如,低年级小学生能熟练演算加减乘除,但对诸如货币的价值理解就很肤浅。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一个"关键年龄",大约在小学4年级(10∼11岁)。
(3)记忆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过渡,已能对抽象的词汇和具体形象的图画,表现出同样良好的记忆;模仿性想象仍占主导地位,但在绘画、手工、游戏中,都有大量创造性想象力的迸发。
(4)社会化日益丰富,促使儿童进一步加深对自我、他人的认识和了解,使自身的个性和社会性都有新的发展。自我意识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学龄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不仅在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步发展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心品质的更深入评价。该时期也是儿童角色意识建立的时期,受社会文化的显著影响,从而促进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形成。这种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儿童个性的基本形成。
(5)情绪发展进入高级阶段。一些高级情感,如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社会道德等,开始落实于行为表现,而且远比低年级时深化。例如,他们不再只是简单地“爱好人,恨坏人”,而且能把这种爱憎感从亲人、班级扩大到爱国家、爱人民方面。不过,在社会化进程中受到消极不良因素的影响,可使小学生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情感(如骄傲、自满、专横、懒散、嫉妒、幸灾乐祸等)滋长。
(6)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指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包括躯体侵犯、语言攻击和对他人权利的侵犯。2岁时产生物主意识,有了占有感。出现真正的指向性攻击行为,一般在3、4岁左右,男孩比女孩更具攻击性。进入小学后,儿童的攻击行为明显减少。由于社会认知能力提高,他们越来越善于区分偶然的和有目的的激怒行为,可以宽容他人无意做出的伤害行为。

3、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几期

儿童在1-6岁期间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儿童在幼年时期的智力发展是异常迅速的,我们千万不可荒废这段宝贵的时间。
外国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早期发展阶段有几个所谓“敏感期”或称“关键期”。在敏感期阶段,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儿童对某种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续到这种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敏感期在儿童学习说话和走路时体现得最明显。如果父母意识到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他们就能适时地从各方面促进儿童的成长。你要经常注意观察儿童,密切注视每个特殊敏感期的出现。然后,抓住这些敏感期来帮助儿童理解和掌握他所处的环境。每个儿童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下表将帮助你观察儿童发展各阶段中的特殊敏感期。
婴幼儿发展各阶段敏感期
刚出生~3岁:吸收性思维和各种感觉的敏感期。
1岁半~3岁:语言发展的敏感期。
1岁半~4岁:器官协调,肌肉发展及对小型物体发生兴趣的敏感期。
2岁~4岁:改进动作,关心真实和现实事物,意识到时间和空间顺序的敏感期。
2岁半~6:感觉精确化的敏感期。
3岁~6岁:受成人的影响的敏感期。
3岁半~4岁:学习写字的敏感期。
4岁~4岁半:对顺序排列的敏感期。
4岁半~5岁半: 阅读的敏感期。
大脑生长与心理发展有什么关系?
人的神经系统是调节机构,它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组成,它们把中枢神经与全身各器官联系起来。人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舌尝美味,鼻嗅芳香,具有喜、怒、哀、乐等感情,就是脑神经的作用。脊神经主要支配身体和四肢的运动和感觉。植物神经分布于内脏,调节心跳、肠管蠕动等生理活动。

4、根据什么,把儿童期划分为6个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柏格的这一理论是基于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他在研究中发展,道德发展不止两级水平,应该有多个水平,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已具备关于是非善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基本以自我为中心,根据受表扬或被谴责来判断正误。有两个阶段:
阶段一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认为受权威人物表扬就是好的,遭批评就是坏的。
阶段二工具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首先考虑准则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初步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人际关系常被看成是交易的关系。对自己有利就好,不利就坏,是非以自己的利益为标准。
(2)习俗水平。以社会为中心,有了满足社会的欲望,关心别人的需要。
阶段三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认为一个人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对别人有帮助或受称赞。
阶段四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意识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强调服从法律,使秩序得以维持。遵守不变的权威和法则并要求他人也遵守。
(3)后习俗水平。
阶段五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不违反大多数人的意愿,道德判断灵活了,能从法律道义上辩证的看待是非善恶。
阶段六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阶段。有某种抽象的超越某些刻板的法律条文,在判断道德行为时,已超越了某些规章制度,更多的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准则。
道德教育启示:应首先了解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儿童道德发展顺序是一定的;要让儿童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

5、皮亚杰把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心理都以确定不移的顺序经过各认知阶段发展。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 这时婴儿只具有“感知运动性智慧”,开始协调感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还没出现表象和思维;婴儿开始能区分自己和物体,并进一步了解到动作与效果的关系等。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这时表象和语言的信号性功能出现,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来描述外部世界,这大大扩展了儿童的智慧活动能力。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守恒”和“可逆性”,且自我中心比较突出。
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这时儿童有了具体运算能力,出现了“守恒”和“可逆性”。“运算”(operation) 是皮亚杰的智力成长理论的核心概念。所谓运算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变换信息的一种特殊的智力程序,而且它是可逆的。但这个时期儿童的运算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
④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这时的青少年已有形式运算能力,其心理水平已接近成人。所谓“形式运算”,是“使形式从内容解放出来”,思维超出了所感知的事实或事物的具体内容,而朝着非直接感知的或未来的事物的方向发展。如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推理,解决问题等。

6、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什么时期?

第一节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四个基本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3、我国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①乳儿期(0-1岁);②婴儿期(1-3岁);③幼儿期(3-6、7岁);④童年期(6、7岁-11、12岁);⑤少年期(11、12岁-14、15岁);⑥青年期(14、15岁-25岁);⑦成年期(25-65岁);⑧老年期(65岁以后)

二、童年期和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1.童年期
又称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造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
2.少年期
又称学龄中期。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三、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的学习准备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
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学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二)关键期(敏感期)
1、定义: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 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体的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2、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
1、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2、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 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前运算,是指个体还不能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用表征形式认知客体的能力发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单一方向思维的限制,具有思维不可逆性,同时这一阶段的儿童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其主要特征表现如下:
(1)单维思维 (2)思维的不可逆性 (3)自我中心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主要有如下特征:
(1)多维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在对事物进行分类时,不再像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只能进行单维度的分类,而是能够根据物体的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2)思维的可逆性
这是守恒观念出现的关键。这种可逆思维是运算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
(3)去自我中心
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持有与自己不同的观念。他们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去自我中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与别人顺利交往、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条件。
(4)具体逻辑推理
进入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已经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进行逆转,他们已经发展出了完整的、逻辑的思维体系。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二、认知发展阶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皮亚杰所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具体个体身上或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不存在阶段的特殊性。

三、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②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③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第三节 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一)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二)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如下所示(其中前5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 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
发展任务: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 自主感对羞耻感(1.5-3岁)
发展任务:培养自主性
3. 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
发展任务:培养主动性
4. 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
发展任务:培养勤奋感
该阶段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5.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发展任务: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6. 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7. 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
8. 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0岁以后)
(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
埃里克森的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小学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在这一阶段,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所以,在小学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小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
2、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认识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意志成分。
(二)发展阶段:
1. 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
2. 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3. 心理自我(在青年初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三)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
(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
(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
三、社会性发展
(一)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
(二)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随着小学儿童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不断增强,小学儿童与父母、教师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出怀疑和思考。同时,具有更加平等关系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7、根据费洛依德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一至三岁儿童处于什么期?

根据费
洛德

儿童心理发展
的那个规划一到三岁儿童处于什么期出处一致那种
萌萌

8、儿童时期是怎样划分年龄阶段的

儿童期亦称学龄初期或童年期。约7岁至12岁前的时期。此时期身体的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大脑皮质抑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兴奋强烈。

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享受儿童权利公约的年龄段在0~18周岁,中国法律规定是0~18周岁为儿童,医学界将儿童规定为14岁以下作为医学观察年龄段。

根据各年龄组解剖生理特点,儿童期又分为:

①围产期。胎儿满28周到生后一周。

②新生儿期。从娩出到生后28天。

③婴儿期。或称乳儿期。从生后28天到1 周岁。

④幼儿期。1~3周岁。

⑤学龄前期。从幼儿期结束到入小学前,即3~6或7岁。

⑥学龄期。从入小学到青春发育开始,一般指 6或7~12岁。

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成熟,一般范围是10--23岁,且女孩一般比男孩早2年。随地区、气候、种族而异,中国大部分地区女孩自10~13岁、男孩自12~15岁开始,分别在18~20岁完成,上述各时期各有特点,但也有连续性。

⑧成童。年龄稍大的儿童。或谓八岁以上,或谓十五岁以上,说法不一。引申指神童。

(8)学生发展阶段儿童期扩展资料:

一、基本解释:

年纪小于18周岁的小孩。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白话文: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二、引证解释

古代凡年龄大于婴儿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列子·仲尼》:“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

白话文:

“听说你有童谣说:‘在我们百姓,莫不是你最。’”

唐杜甫《羌村》诗之三:“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白话文:“战争已经没有停止,儿童都开始东征打仗了。”

清金人瑞《下车行》:“儿童合掌妇女拜,三年有成我能讴。”

白话文:“儿童合掌拜自己的母亲,三年有成就必将讴歌赞颂。”

巴金《探索集·访问广岛》:“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广岛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