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发护发 » 偃师生发
扩展阅读
流行发型图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脸直发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发型图片 2020-08-28 03:41:15

偃师生发

发布时间: 2021-03-22 04:28:54

1、姓师,男孩,求名字!!!要好听有深度的!!!

我也姓师啊,咱们这个姓还真不好起名,哎。
按照师氏宗祠排序,不知道你是哪个地区,的那个辈分的:
师姓字辈
(1)××振兴荣
地区: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大白峪社区
(2)…承天,明顺长吉庆,清平永兆祥。
地区: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2005年12月由原龙山镇与党家镇合并)师小村
(3)必本家(在)庭(曾),敬(进)衍世程,流(留)辉永继,昭垂正名(明),遵行余庆,经纬烂成,锡尔得法,光美克明。
地区: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寅街镇武邑村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葵山镇小査拉村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石碧村九组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石山嘴村(师家湾村、湾石头村、文昌营村3个自然村)师家湾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里山乡大黑冲村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十街村石邑村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四街村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秀山镇万家村
(4)朝青阳永玉
地区: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探沂镇柴埠庄村
(5)传文心道修行
地区:
安徽省亳州市南部的师店子
(6)存蓝光永守仲得学文建举榜选成元
地区: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东湾镇三合村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糜滩乡杨家庄村
(7)大德振乾坤,国恩嘉庆广。
地区: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
(8)大德振乾坤,国庆民主安,胜利天明双
地区: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
(9)大善虫德福
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樊村乡师家村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乙镇牛家村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王区镇郭家村
(10)大学中孔圣,文章尚义贤
地区: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香隅镇师庄村师村组
江苏省无锡市
(11)大云亭义合,新国振秀祥,圣德传伟玉,宝成忠厚光。
地区: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南张镇宋南村
(12)道世兴“竹字头字”继,保永庭重中,承法仰宜然,功肇尚在之,勤政观思建,清廉继善存,敬孝恒传远,良育延朝新。(承法仰宜然,功肇尚在之。)
地区: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南市村
山东省济宁市东阿、平阴一带
山东省聊城市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姚寨镇石东村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姚寨镇杨柳村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姚寨镇杨柳村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姚寨镇杨柳村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斑鸠店镇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
(13)道正义方大,以忠厚为传家之本。立志敦善,心广永安,谨慎修德,耀祖荣光。博爱谦逊,秉诚忍让,俊杰继世,靖国安邦。
地区: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双岔河镇民主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常店镇油坊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凤城镇洪井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凤城镇洪井村高拔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镇史店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镇史店村周庄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欢口镇师后楼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欢口镇师桥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师寨镇师寨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师寨镇史小桥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师寨镇于王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首羡镇师王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顺河镇师新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顺河镇师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安国镇师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楼镇邱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楼镇团结村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柳新镇冯楼村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柳新镇冯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柳新镇师楼村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伊庄镇白楼村
山东省济宁市
(14)德厚传家久
地区: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东观镇大义村
(15)德元凤殿冠俊建
地区:
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小王庄镇西花园村
(16)德兆鸿宝发,高光盛云天
地区: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
(17)对德昌维正,金天开太清.....
地区: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18)富贵安康,仁意礼智信
地区:
甘肃省兰州市
(19)富贵春常在,花开四海新。
地区:
山东省济南市
(20)光上承宗远,培元启绪长。
地区: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21)光宗发俊昌,永福宏祥泰。
地区: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铁炉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首阳山镇郭坟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首阳山镇石桥村
(22)广存玉树宝清(青),友祥丰英瑞常(长)。
地区: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梯门乡
(23)广德脉恒远,永传万年春。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韩岗镇孟庄村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韩岗镇南袁口村
(24)国元天世忠成永耀兆
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铁炉乡师家村
(25)亨元兴国光,利贞益明良,达德承先志,直到永远长。
地区: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复兴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花竹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金明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圣水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红堰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护驾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擂鼓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碾槽村3组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三河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三河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师家湾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天垭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西河村师家湾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腰庄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兵营乡富溪河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汇湾乡溜口村水利沟师家大院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汇湾乡土地梁村二组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天宝乡蒿坝村三组
(26)恒庆志加元,文明徐世昌。
地区: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乐平镇明庄村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高集镇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高集镇高集村
(27)家诚有和,微祖荣正,天启廷官,清方仕尚,文明德广,洪发必育,秀继开三,元万世兴。
地区: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王铺乡师家山村
(28)嘉儒维范,式颂显安,景相寡礼,益可贞祥。
地区:西南一支字辈谱
(29)俊书兴现绍华西广
地区: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苏家营乡后无尘村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苏家营乡吉陈庄村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苏家营乡神堂坡村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县城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张王疃乡大孟庄村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张王疃乡高马庄村
(30)礼仪友情,振文经(景)世,恩法良跃。
地区: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菜园乡过村师家南坡村
(31)连宪;关玉家传桂;怀珍俊德荣;尊华万代昌
地区: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临邑镇(2000年5月8日由原来的临邑镇、沙河乡、赵家乡、李家乡四个乡镇合并)国寨村
(32)良广孔俊宗,纯修德恕忠,恭敬明聪睿,延赞敷世同。
地区: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吴村镇鲁庄村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占城镇和庄村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占城镇南靳村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占城镇师庄村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大宾乡尚湾村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师寨镇安庄村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师寨镇南赵庄村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师寨镇师寨村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师寨镇师庄村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沟赵办事处师新庄村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老鸦陈办事处师家河村
(33)林,兴,朝,青,恩,广,兆,连,秀.
地区: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六顷五村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戴庙乡师集村
(34)龙凤傅圣化,乐善希永安。英贤继千秋,福禄照乾坤。
地区: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芒种桥乡师庄村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芒种桥乡袁庄村
(34)明从瑞言赞,福世同惠战,盛茂清贤宣,新朝栋振乾;良光孔俊宗,纯修德树忠,恭敬嵩北祯,智敏周斌卿。
地区: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小店镇小店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大口乡韩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高龙镇大屯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高龙镇师家寨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寇店镇水泉村师家村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石道乡郭沟村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天桥乡七星庄村
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南星乡高桥铺村
(35)培振传正光,启家本教育,继续则明昌
地区: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卜宜乡东卜宜村
(36)清风翰儒顶,克启守广明。
地区: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市新兖镇旧关村
(37)庆从启文化昌(上面和下面的不太记得,不好意思)
地区: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两城乡东单前村
(38)庆永崇儒国,成仁尉可知,同界尔锦福,方启德克明。
地区: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杨村镇联合村陈庄组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师伙村
(39)如来无承悦,长兆仁义智,嘉祥贵崇礼,登信华国仕。文明兴邦业,中和振宇齐。
地区: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40)尚继恩广兆
地区: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黄集乡前师村
(41)升复列子丑,辰鼓祖明斗。
天赐绣龙星,禅台传后玖,相邀九州地,正世朝钠主。
臣白王治道,广超东财铺,昆仑留伍方,桅柄牧顺章。
怀里邑茂受,取友祥福商,地统挚崇太,尤如江山在。
儒法彼昌谅,武官游夷寨,棋鲁近旅城,圣贤学开门。
又莲金柱国,同驱末历晨,宾箭松柏电,农泄公结银。
殊玉田宅兴,千真万寿坪,字惜古者燕,襄通池堂现。
掌保凡间君,一万湖北殿,先府维镇戴,中隍诵元郎。
文应荣龄远,廷德绍三川,仁和世泽永,清正显桂兰。"
地区: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阿所村
(42)生发成存延永申。
地区:青海省西宁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师家村
(43)书国照培(我只知道字辈的一部分)
地区:安徽省阜阳市
(44)树殿杰本廷百勋(16-22世)
地区: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郑郭镇师寨村
(45)树恩立本,家庆延长,绍书成志,武毅期昌。(注:循环使用)
地区: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坊庄乡坊庄村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三朗乡师召村(一个村庄都姓师)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辛庄乡白小麻村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郑口镇后香坊村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郑口镇前黄村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郑口镇师黄村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鲁权屯镇王贤屯村(该村原名“望乡屯”,相传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刘黑闼兴兵漳南,一次带兵东征,行至马颊河畔,登高回望故乡,被此村挡住,因而定村名“望乡屯”。等刘黑闼回师后,看到村人民善良,且尚圣贤之礼,便封为王贤屯。)
(46)天开传家丛礼
地区: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明星村师家湾村
(47)天魁忠德立,万景永文昌,国志培元继,存田克兆祥。
地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市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戴庙乡师集村
(48)天廷俊在同进孝贞
地区: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顿家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后师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后师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后师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后师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前师家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前师家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前师家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前师家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前师家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武丘村
(49)庭月耳国子,德学应四方,永怀宏体用,天朝众习昌,选举忠良玉,崇高兆吉祥,才华昭显道,俊秀美中邦。
地区:
重庆市大足县宝兴镇黄桥村
重庆市大足县宝兴镇黄桥村
重庆市大足县高升镇师家湾
重庆市大足县高升镇双牌村
(50)传 首 先 有 道(灿)继
地区: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胡集乡师庄村
(51)文开井元学启 (往下就不知道了)
地区: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税郭镇师山口村
(52)文明吉世昌
地区:重庆市巫山县南陵乡
(53)文善本必学
地区: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镇师旗村
(54)文绍殿峰(上四代回家看家谱在传上来)
地区: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丰乐镇生活村师家屯
(55)文振育广守永康
地区: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凤城镇沟口村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凤城镇章多村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开删镇北徐村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开删镇宋家庄村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开删镇中舍村
(56)贤孝恒奇德,仁若比克仓
地区: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安肃镇南张丰村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留村乡大营村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留村乡师庄村
(57)咸云化殿祥,恩庆积善良,尚成常济广,永世德鸿昌。
地区: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西阳镇西阳居委会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代庄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后城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后城子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后城子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南彰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周庄村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北关镇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常乐集乡师庄村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侯集镇师庄村
(58)修行道继业
地区: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龙曲镇师楼村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毛庄镇师庄村
(59)学明德义玉顺章
地区: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59)仰荣天法,文启道光,作守敬承,先正朝良,大化全安。
地区: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
(60)一元开万象,盛德立文明,孝友家声远,书易事雁新,克承祖宗泽,续绩大贤英,宝善居长久,傅经复后坤,守业惟勤俭,怡谋本读耕,芳腾兰桂秀,百代庆昌荣。
地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浏正街街道办事处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内溪乡内溪村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内溪乡沙湖村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内溪乡吴家村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内溪乡五官村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
(61)以忠厚,传家远
地区:山东省枣庄
(62)应钦秉源,年正永洪,大泽世代,朝先志文,华光尚国。
地区:重庆师氏一支字辈
(63)永殿学汉荣万等,应该是12个字。
地区:天津市武清区大王古庄镇聂营村
(64)永王惟载恒(魁启兴盛贵有真印玉玺)聚万
地区: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七里镇师家坪村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庙湾村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庙湾村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西寺村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西寺村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正阳路(原下高埝乡)鱼池村师家堡村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正阳路街道办事处(原下高埝乡)鱼池村师家堡
(65)玉本(洪)克(廷)堂(百)镇
地区: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王明口镇方庄村大平顶楼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新桥镇师老家村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郑郭镇华佗寺村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郑郭镇师寨村(全寨都姓师)
(66)玉克文正德,保发良金永,大国朝中立,宏开照建备;先生陪友谊,修起定安康;名高尊敬贵,家兴贵者长;学道登程广,和畅积化阳;祥祖第太原,顺旺继西清。
地区: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青曲镇西沟村师家沟村
湖北省十堰市陨县青曲镇西沟村
(67)玉兴计敬长
地区: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兴明乡前街村
(68)云雨如兆春,花木绿玉宝
地区: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徐村乡郭庄村
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户村镇户村
(69)正学广昭元,炳庆宗朝天
地区: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天坛街道办事处柴庄居委会
(70)忠孝本昌远,文章可光宗,国正朝廷顺,世学永兴隆。
地区: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固厢乡大屈村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固厢乡大田村大师自然村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固厢乡小师村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石碑乡红卫村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大雪山镇两江村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镇舟镇白花村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镇舟镇沙坝子村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镇舟镇水井湾村

2、从江门市新会区到河南洛阳偃师市自己开车得多久?

差不多1600公里,自驾车的话要一天左右

驾车路线:全程约1587.6公里

起点: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政...

1.江门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行驶10米,右转进入同庆路

2) 沿同庆路行驶25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三和大道南

3) 沿三和大道南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三和大道南

4) 沿三和大道南行驶220米,在第2个出口,朝城区方向,直行进入三和大道南

5) 沿三和大道南行驶910米,过右侧的生发商店约210米后,直行进入三和大道北

6) 沿三和大道北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新桥路

7) 沿新桥路行驶550米,过右侧的品全百货约80米后,直行进入城西一路

8) 沿城西一路行驶64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城北路

9) 沿城北路行驶70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公园西路

10) 沿公园西路行驶520米,直行进入公园东路

11) 沿公园东路行驶44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东关路

12) 沿东关路行驶220米,直行进入东侯路

13) 沿东侯路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会城大道

14) 沿会城大道行驶2.7公里,直行进入会城大道

15) 沿会城大道行驶80米,在第2个出口,朝广州/鹤山方向,稍向左转进入西环路

16) 沿西环路行驶470米,左转上匝道

17) 沿匝道行驶960米,直行进入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

18) 沿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行驶2.8公里,过木朗跨线桥,朝鹤山/高明/广州/肇庆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

19) 沿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行驶630米,直行进入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

20) 沿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行驶12.3公里,朝佛山/广州/G1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昆东互通

21) 沿昆东互通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22) 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16.4公里,朝禅城/乐从/惠州/韶关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沈海高速广州支线

2.沿沈海高速广州支线行驶1.0公里,过九江互通,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广州支线

3.沿沈海高速广州支线行驶42.2公里,稍向左转进入沈海高速广州支线

4.沿沈海高速广州支线行驶830米,过沙贝立交桥,直行进入广州环城高速公路

5.沿广州环城高速公路行驶5.4公里,朝广花/广园西路/广州体育馆/三元里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740米,过广园西立交桥约80米后,直行进入机场高速公路

7.沿机场高速公路行驶16.1公里,过流溪河特大桥,朝白云机场/S41/G45/G4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8.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490米,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9.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16.1公里,朝英德/乐昌/G4W3方向,稍向左转进入花山北互通

10.沿花山北互通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乐广高速公路

11.沿乐广高速公路行驶262.1公里,直行进入京港澳高速公路

12.沿京港澳高速公路行驶473.5公里,在岳阳/随州/荆州/S61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岳阳大道

14.沿岳阳大道行驶7.8公里,朝S61/监利/天门/随州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5.沿匝道行驶940米,直行进入岳临高速公路

16.沿岳临高速公路行驶26.4公里,直行进入许广高速公路

17.沿许广高速公路行驶123.3公里,直行进入随岳高速公路

18.沿随岳高速公路行驶4.1公里,直行进入许广高速公路

19.沿许广高速公路行驶149.3公里,直行进入随岳高速公路

20.沿随岳高速公路行驶18.5公里,稍向左转进入许广高速公路

21.沿许广高速公路行驶38.2公里,直行进入焦桐高速公路

22.沿焦桐高速公路行驶148.1公里,朝平顶山/洛阳/许昌/南阳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3.沿匝道行驶990米,直行进入宁洛高速公路

24.沿宁洛高速公路行驶120.7公里,朝洛阳/晋城/G36/G55方向,稍向左转进入二广高速公路

25.沿二广高速公路行驶630米,直行进入二广高速公路

26.沿二广高速公路行驶55.6公里,朝郑州/西安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7.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连霍高速公路

28.洛阳市内驾车方案

1) 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12.8公里,在偃师/杨庄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2) 沿匝道行驶820米,直行进入X006

3) 沿X006行驶2.7公里,左后方转弯进入北环路

4) 沿北环路行驶3.7公里,右转进入S314

5) 沿S314行驶460米,直行进入槐新路

6) 沿槐新路行驶770米,右转进入民主路

7) 沿民主路行驶1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偃师市

3、赵晓苏的艺术评价

在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史中,佛教题材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汉魏以降,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人物绘画得到极大发展,每个朝代都有一些佛教绘画精品传世,更多的是大量佛教题材的壁画流传至今。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生活虽然不断变革,但佛家思想仍影响着我们的行事方式和心理,在相对紧张、浮躁,让人常常感到焦虑的现代生活中,学禅成为许多人自觉的向往,甚至是个人生活中的清凉剂和指路灯。如何在今天的绘画中表现佛教,如何以宽容、豁达、淡泊、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读者,实在是许多画家想要努力做好的命题。今天,我们在赵晓苏先生的众多水墨禅画中看到了最好的诠释和回答。他画了那么多神采飞扬的布袋和尚,他画佛祖、画达摩、画六祖,画弘一法师,也画性格各异的居士文人,俯仰天地,品察人生,以生动的形象表达哲理禅思。他用心灵在画,他用挥洒自如的笔墨在画,他用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在画,他的禅画笔墨精湛,造型独特而生动,题句妙趣横生,让读者在活泼、愉悦的氛围中感染禅的魅力。
二十年前,日本《读卖新闻》以3个版报道《来自中国的新星——赵晓苏》,他的漫画《无题》在64个国家和地区参赛的3万多件作品中夺魁。二十年后,他以充满禅意的国画作品在岭南独树一帜,他的水墨、造型、书法、文章无一不精,让人看到他数十年孜孜不倦地对传统文化的刻苦学习,看到他个性鲜明的丰硕艺术成果。
赵晓苏出生在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七朝古都开封市,自小酷爱绘画,受教于丁中一、郭述文、李伯安这些中原名师。1975年创作的国画《鸿雁报新春》即参加河南省美展。而后毕业于洛阳师院和河南大学,在报社做美术编辑多年,1994年作为特殊人才引进至广东。由于赵晓苏长期供职于媒体,新闻漫画的创作曾是他的主业,20多年的历练使他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中青年漫画家之一。至今,在南方日报的第2版,每天都有一幅赵晓苏创作的水墨漫画,水、墨、宣纸及主题的创造性俱全,这其实又是一幅水墨淋漓的中国画,,赵晓苏这一水墨专栏坚持了十年之久,他无疑是中国发表水墨画最多的画家。
不停歇的创作使他练就了坚实而又生动的造型和敏锐的构思能力。所以,当赵晓苏将这些能力运用在国画创作时,他不仅驾轻就熟,而且独一无二,一出手就在面貌上拉大了与其他画家的距离。一个成功的艺术家的素养应是多方面的,有些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有些素质确是与生俱来的,因人而不同。赵晓苏除了在文学艺术方面刻苦学习和广泛积累之外,有一点是他最重要的特质,那就是幽默,这一素质可贵而难求。幽默在他数十年的国画和漫画创作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如《自乐》一画所题:“世间事儿多,钱权色迷惑,栖身清凉地,抓挠自己乐。”再如《创业难》,此画不仅笔墨精道且让人捧腹,画面下角仅一只可怜小鸡,主人喂食,寄予莫大希望。题句:“鸡生蛋,蛋生鸡,万千财富犹可期,只是欲火熬煎,急!急!急!”实在太妙,把急切发财的心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我们的生活跟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但有些东西是不变的,都希望有好的心态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赵晓苏画的布袋和尚淡泊、宽容,憨态可掬,无论挂在客厅还是书房面对他时,都会让人有一个愉快的心情。人生究竟要什么呢?一定是是乐观和健康,快乐为先啊!而快乐又来自人和人、人和其它生命的和谐相处。看赵晓苏的《为善最乐》,那背着漏米布袋的和尚,几只在地上啄米的小鸡,令人体悟到为善又不“施舍”的快乐,实在是形神并至,笔境兼夺,禅思与情趣跃然纸上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诗、书、画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仅能画而不能诗不能书者多为画匠,文学素养的缺失一定会成为画家创作的局限。可喜的是,赵晓苏不仅是一个具有相当造诣的国画家,而且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力,这在他的作品中已有充分体现。他还是中国散文学会的会员,他有大量精美的散文见诸报端,他的《老蚂蚁 小蚂蚁》、《扔石头的德国小子》、《澳洲速写》等散文让人叫绝,洗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相得益彰,这些作品与国内诸多散文名家的作品同版刊出,毫不逊色。漫画大师方成赞他是“写散文的能手,文采斐然动人”。所以,历来有人认为:艺术上的跨界者往往大成。赵晓苏先生刚届花甲,积累深厚且年富力强,期待他不断有让我们耳目一新的作品问世。 欣赏一幅禅画,如同坐卧山林,倾听天籁,内心之快意很难用语言表达。
艺术意欲与审美愉悦,本来都是虚的,但这“虚”确可以物化为“实”,这就是物质与精神的转化。禅画往往将意念转换为意象和境界随画点化于纸上,其不看一字,尽得风流的无穷意韵决定了它的功能效用。在作品前鉴赏、生发、想落天外,多数人会有明显的热、冷、酸、辣等生理感觉。正所谓:“含味所成我,生气所成我,意所成我,识所成我,妙乐所成我,众妙之门,皆为禅画”。作为一个具有深厚传统文化修养,长期精于构思的漫画家赵晓苏几十年“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一段时间以来,突发暝想与反思,顿悟出“有宗教而无学术、画术,不明其智;有学术、画术而无宗教,情操则不深”。禅是最高的文化,以禅融于艺,以画禅进行修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艺通乎道,道与艺合”,以禅画作为提升自己画艺以及学术上新的追求。
从始,在原有精通漫画之道上,赵晓苏借游荡在空灵与线条之间的艺术创作理念,化为神韵,化为意气,进行一次次创作实践,历经一番霜雪苦,终得梅香扑鼻。在广东文博研究院举办的汉藏文化交流展上,对佛学的深入研究和感悟,展出的新作引起了不少的轰动,作品中所表现禅画的独特性和神来之笔,被喻为“质朴而古拙,清淡见简远,恣肆挥洒见超诣”,挥洒的想象力和脱尘的才华折服了在场的参观者,而一度传为广东禅画大师的佳话。
我认为高水准的禅画,必须具有“禅”与“画”两种因素,方能圆满成就,何解?简单说来,就是一幅真正的禅画,是“看禅有禅,看画有画”,同时又是“禅在画中,画在禅里”,可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精华。它更深藏着对生活的哲学观照。禅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哲学,一种智慧。拿赵晓苏一幅题为“为善最乐”图为例,图中一和尚纳米而归,不是得米逃之夭夭,而是见路边有几只小鸡饥声吱啾,心生善念,故意把米袋挖一小孔,小米一点点洒落,体现了为善最乐的本意。产生了“标月之指”“司南之针”教人处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用个简单的例子把禅画的高深玄机“嚼碎”、“吞服”、“反刍”后重新成型,深入浅出。用潜移默化去吐露禅心,传达禅意,指示禅机,开示引导,寓教于娱乐性,赵晓苏此类作品题材的巧妙构思具有不凡的普世意义。赵晓苏所取得的成绩,唯有经过学养、修炼、悟通三重磨砺,绘画之笔才能如缘之啄,只要你在赵晓苏禅画前“一站二观三思”,就是一个参禅的最佳过程,仿佛从虚无中跌落一把登高云梯,观者可沿着赵晓苏的禅画笔触进行深邃的思考,触及心灵的通道,因此到达自己追求的圣地。有人问我,赵晓苏的画真有如此魅力与神效么?我回应说:“看赵晓苏的禅画,如沐春风,顷刻间就把我们的身心感化了,心识似乎在画境中无限绵延,感觉到“墨海中注入了精神,笔触下描写出神韵,尺幅中脱去了俗气,混沌间放出了光明”。必须指出的是,艺术市场上值得推介与收藏的禅画稀缺,皆玩弄笔墨技巧与概念之游戏,离真知灼见的禅画相去甚远,唯有赵晓苏的禅画秋毫一落通神秒。从题材到主题,无不与佛同在,赵晓苏禅画,巧施渡船,牵引了无数人踏上明心见性之路,解惑解困,让那些认为循道而无道可循,入深山而山未深的人在禅画中得到精神的启示,重新对人生的思量,对生命的虔敬。赵晓苏的禅画艺术会逐步让人加深认识与挚爱,艺途将不可估量。我为有对长期低调,独特,殊胜的赵晓苏以及其禅画的高超水平表示赞赏与敬佩。
可惜我不辞浅陋,行文仑速,疏漏难免,尚祈方家以教正。
(作者为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此文发表于《收藏与鉴赏》杂志2009年第3期,2009年南方日报7月11日第11版《海风》) 认识他已经五年了,与他在江门、中山一起参加过书画展,还组织过他与方成漫画大师在中山小榄艺术馆举办的师徒书画展览,好几次都想写一篇介绍他的文章,可就是很难下笔,他禅心太深、漫画、诗歌、散文无所不能,国际、国内大奖不计其数。他就是《南方日报》的专栏画家,每天的《南方日报》2版上便有赵晓苏的一幅紧扣时事的新闻漫画发表,其作品屡次参加全国美展,并且获得国内金奖、银奖。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可见他已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有影响力的书画家。
赵晓苏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古都开封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小受着中原文化的滋润和哺育,幼年即聪敏,常即兴涂抹和顺口溜诗,稍长便留心鼓楼旁边今古斋的书画,那种中国传统绘画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渗透到骨子里。可惜一场“文革”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晓苏也不得不做知青、当工人,走一条曲折而艰苦的人生之路。但晓苏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不曾改变,晓苏对绘画的理想不曾动摇。1971年,91岁的河南老画家张乐天刚刚出狱不久,晓苏即拜倒在他的门下,那时晓苏临摹的明清山水让老画家惊叹不已。1975年,赵晓苏以国画《鸿雁报新春》闯进1975年的河南省美术展览,这次参展,给晓苏莫大的鼓舞和信心,他从此刻苦自学,拜师访友,并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1977年,晓苏考入洛阳师院艺术系,从此的道路开始逐渐顺畅起来。80年代中期,在媒体工作的晓苏转攻漫画,发表过数十篇小说、散文的晓苏有其构思的强项,多年的造型功力更不在话下,晓苏在漫画领域如鱼得水,1989年,他有两件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其中就有水墨漫画《靠井吃井》。同年,作品《迟了一步》获工人日报全国大赛最高奖,在他从事漫画创作第5年时,摘下了被喻为漫画奥林匹克的日本读卖国际漫画大赛的最高奖近藤日出造奖,这是在64个国家和地区参赛的13000件作品中的第一名。新华社从东京发出电稿,《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新闻出版报》》等数十家报刊相继报道,日本《读卖新闻》记者赶至河南开封进行现场采访,大赛评委、日本著名漫画家冈部冬彦撰文说:“漫画大赛举办多次,水平有很大提高,但真正光芒四射的作品很少,《无题》是一幅难得的作品,这幅画以黑白的魅力在众多作品中取胜。”日本《读卖新闻》报则把赵晓苏誉为“中国画坛升起的一颗新星。”1994年,名声在外的赵晓苏全家调往广州,1997年,由他主笔的漫画本《小平说--什么是社会主义》一书获得了第11届中国图书奖。漫画本《可持续发展知多少》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进入新世纪,走进“知天命”之年的赵晓苏开始“变本加厉”地对书法和水墨画加紧研习,那个浸染着古都开封书香之气的灵魂,那个少时的开封今古斋的常客,那些中国传统绘画渗透到骨子里的情怀,终于按捺不住蹦了出来。以致于《南方日报》每日创作水墨漫画的“苛刻”要求,倒正中赵晓苏的下怀。
从此,赵晓苏的书法和水墨画生活愈发跌宕生姿,堪称其再开艺术高峰的源头活水。以二王为根基,研习宋四家,反复临写明代书法家黄道周的诸帖,从先人作品的高深精妙中推陈出新,结构、用笔日夜琢磨,终究要成就的是始终是书为画用,借画中之书与梁楷、黄慎、任伯年等先贤们作艺术的千年对话,既发展出一套以书入画层次丰富、感人至深的独到技法,亦将怀古之情一并融入画中。无论花鸟人物、或者漫画众生,落笔无不在幽默中流露真情,含蓄中渗出余韵,从娟秀中见刚强,化含蓄为古韵,以细腻的笔法将人文修养发挥到极致。无论所画何物,赵晓苏都以游刃有余的从容技法,恰到好处的笔力掌握,呈现出水墨画的入境之功;题诗落款处,从绘画到文学,由文学到书法,又由书法到内心,细节之处见功底,更证明他的以书为画之技已臻出神入化之境。
赵晓苏的水墨人物,注重巧思与意趣,追求妙悟和神韵,以夸张的笔墨抒写内心的情感,笔情纵姿,创意迭出。2009年,一位领导观看广东省画展,在晓苏的《训鸡图》前大笑不已,他被画中幽默的意趣所打动。他说,这样的画老百姓一定是喜欢的。晓苏此画题曰:“天晓即长鸣,惊扰我清梦,从此改时间,晚叫两个钟。”《老子出关》是国画人物中的常见题材,到了晓苏手里同样能旧题翻新,别有意趣。他笔下的老子十分沮丧,骑的那头牛无角无尾,题曰:“老子骑牛一路行,遇见十个检查站,斩了牛角,割了牛尾,一大堆著录的竹简,也成了人家的坐垫,总算是来到了函谷关,忽听一声喝:牛留下,人出关!”这样的《出关图》真是前所未有,意味深长。
赵晓苏还为为钟南山院士的《钟南山谈健康》一书画了50幅水墨插图,合作结束,晓苏专为钟院士画了一幅《为善最乐》,和尚的布袋上故意留一小孔,点点细米洒落地上,小鸡啄米,和尚暗笑。此画至今挂在钟院士的办公室墙上。在这幅轻松而沉静的作品中,禅意和古意,现实和虚构,草民事和大智慧,举重若轻与不动声色,都在赵晓苏传神的描绘中,意象和境界不看一字,却尽点化于纸上,这也许正是赵晓苏禅画中的最妙处,于微微笑意中尽显禅意精深。
2007年我们为他与漫画大师方成在中山市小榄艺术馆举办师徒国画展,有机会与晓苏和方成大师相聚半个月,那次展览是幽默与水墨的结合,那是古典与现实的冲撞,那是老一代与新一代的对话,那是汇入古老的国画艺术湖水中的一泓新泉。这次展览也让晓苏在和方老的相处中学习到许多新的东西,方老的构思,方老的造型与用线让晓苏看了一遍又一遍。方老说:“要起稿,线一定要稳住,不能飘。”这些话晓苏都牢记在心。在老一辈漫画家眼里,他一直是个谦恭的学生;在漫画新人眼里,他是个温和的老师;在漫画作者眼里,他是个坚持选稿原则的好编辑;在专业漫画杂志编辑眼里,他是个没有架子、信守承诺的好作者。
晓苏是忙碌的,画画、写字、写作、编版,难得有空闲时间,他谢绝无谓的应酬,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中,他在文学与绘画、传统与创新中努力寻求新的出路,力争打造出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独具魅力的晓苏艺术。
最后还是引用诗人齐遂林写赵晓苏一首词作结尾吧!
“茫茫路。醉笔狂破人间雾。人间雾,难遮砚边,鸡鸣柴户。灵犀一点千年悟,抱禅坐月钓烟渚。钓烟渚,众生笑里,无尽喜怒!”
(作者为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 在赵晓苏的画室里,悬挂着他代表广东禅宗基地向星云大师赠送作品的照片,那幅《开心图》也印在他的一本画册封面上。画中题:“抛却心头不快事,人人都是开心佛。”星云大师仔细端详这幅画,连声说:“太珍贵了。”这些年,赵晓苏的水墨禅画风生水起,在国内外举办多场展览,《六组慧能》被台湾中正纪念堂收藏,《佛法无边》获禅画原创大赛一等奖。作为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文史馆馆员的赵晓苏连续两次应邀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并在国父纪念馆广场与台湾书画家同台做百米长卷。
赵晓苏的追梦时代
赵晓苏于上世纪50年代生于文化古城开封。少年时代就表现出对绘画的天赋,他在木隔墙上画的哪吒,家人数年不舍得擦掉。受邻家大哥的影响,时常到开封最有名的今古斋画店观摩。他在学校唯一做过的职务是美术课代表。1971年,还是知青的赵晓苏由于家庭成分原因一直不能返城,于是决心画画。拜已90高龄的老画家张乐天为师画山水。不久,赵晓苏到偃师摩托车厂当钳工。那是他一边做工一边玩命画画的时期。庆幸的是偃师有一个业余画画的团体,大家每天晚上在一起画素描和速写,如今这些人几乎个个都是国内知名的画家。1975年,赵晓苏的国画创作《鸿雁报新春》参加河南省美术展览。1977年冬,25岁的赵晓苏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场高考,成绩是洛阳地区第一名,当时因政策的多变及年龄因素使他与美院失之交臂,只得去了洛阳师专。毕业后几经辗转回到开封。赵晓苏因找不到画画的职业非常苦闷,转而选择了写作。他因发表了大量作品而有机会进入开封日报。而从小的美术情结使他又伺机转向绘画。
狂飙突进的漫画
1987年,身在媒体的赵晓苏经过深思熟虑开始漫画创作。漫画不仅同属美术和新闻领域,其思想性正是具备深厚文学素养的赵晓苏的长项。不久后的鸡公山漫画班使赵晓苏大开眼界。那些国内外的优秀漫画不仅绘画技能高超,其幽默与哲思也让赵晓苏深深折服。那几年赵晓苏几乎没在深夜两点前睡过觉,每天都画大量草图和作品。短短几年,赵晓苏在漫画领域狂飙突进,几乎在国内所有的重要报刊都有作品发表。连他自己都说:“那个时候,我获奖速度太快了,报社总编在电视中看了漫赛消息后冒着大雪到家里采访我。”
1989年,赵晓苏有两件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漫画《迟了一步》获工人日报全国大赛最高奖;1992年,从事漫画创作仅仅5年的赵晓苏以作品《无题》参赛,从60多个国家的130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14届日本读卖国际漫画大赛的最高奖近藤日出造奖。这相当于漫画界的“奥斯卡”,当时大赛给的奖金就有10多万人民币。日本《读卖新闻》发了《来自中国的新星》的专访,《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国内重要媒体都发了消息和通讯。
1994年,为了具有更广阔的漫画创作天地,赵晓苏作为人才引进携家带口来到广东。一年后进入《南方周末》办漫画版。这一时期,赵晓苏办的《五羊角》漫画版在国内影响巨大。华君武、廖冰兄、方成等漫坛巨挚都为此版画画。尤其是汪曾祺与丁聪联袂的《四时佳兴》专栏更是受读者追捧。1998年底赵晓苏转到南方日报继续办漫画版。4年后到时政新闻部画新闻漫画。直到今天,赵晓苏每天在南方日报2版发表的新闻漫画还在继续。值得一提的是具备国画素养的赵晓苏将水墨带进漫画创作,他无疑是国内发表水墨画最多的画家。
中国画是我从小的梦想
赵晓苏最早进行创作并参展的是国画作品,水墨是他延续多年的梦想。进入知天命之年后赵晓苏拿起的毛笔再没有停下。在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史中,佛教题材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正因为赵晓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很快喜欢上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也就是佛教中的弥勒佛。以精湛的笔墨和各种活泼的姿态表现诙谐快活的布袋和尚。有人说,赵晓苏的国画人见人爱,看他的画面不仅使现代生活中的人们释放压力,更有艺术上的享受,他的画诗、书、画浑然一体,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颇见传统功力。
为了画庄子,他已经把有关古典读了几遍。他喜欢表现与众不同,深具哲理禅思的题材。他说:“我虽然重在画思想和情趣,但对笔墨功夫的修炼一刻也不会放松,艺术标准是我毕生的追求。”

4、我姓胡,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市武穴,我想知道自己的宗谱

http://www.sjhszq.com/

世界胡氏宗亲网,全世界姓胡的都在这里,上这里去逛逛就知道了

5、中国文明究竟是土生土长,还是自外输入的呢

中国文明正如孕育它的黄河与长江,波澜壮阔,绵延不绝。溯源而上,它的上游却茫昧不清。
三皇五帝夏商周,这是传统的古史框架。殷墟的发现证实了商代历史的可信,然而在此之前的三皇五帝乃至夏朝,却招致不少质疑。
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考古学发展,极大推进了我们对早期中国文明的认识。什么是中国文明、中国文明是否独立起源、中国文明如何起源、中国文明何以延续至今等等问题,都可以得到更合理的答案。
正名:何谓中国文明
1995年,巫鸿先生的《中国早期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性》一书在美国出版,反响强烈,有赞誉,也有批评。
贝格利先生是批评者之一。他数落了巫鸿的一些罪状,其中就包括:现在中国版图内的早期艺术,都是“中国”的么?四川的三星堆文化先民,他们说汉语么?江浙的良渚文化先民,他们说汉语么?他们能算是“中国人”吗?
在贝格利参与撰写的《剑桥中国上古史》中,他对中国学者习称的“中国文明”多有指责:古代中国的研究长期被“中国文明”这个未能很好定义且立足于后世想象的概念所扭曲。
正值科索沃事件爆发,李零先生撰文声援《中国早期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性》,还将这一事件比作“学术科索沃”,意在批评某些西方学者的“学术霸权”。
霸权主义是大帽子,西方学者肯定不乐意承受。
民族主义也是顶大帽子,“中国文明”“夏朝”“中华上下五千年”“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等,往往被扣上民族主义的帽子,中国学者也不乐意承受。
究竟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中国文明”?“中国”是永恒的么?这是近年的热点话题。韩建业先生《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一书便直接受到“学术科索沃”的启发,李零、葛兆光、许宏、何驽、李新伟等先生也围绕何为“中国”展开了探讨。
“中国”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它的地理空间和文化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它也有不变之处。
如果将“中国”理解为现今国土范围内的空间概念,“中国文明”的说法无可厚非,不过是为了指称方便罢了。
当然它还有进一步的合理性:一者立足于中国文明的连续性,现今的中国文明与四五千年前的文明序幕的确有血脉的关联;二者立足于中国文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多元一体,若不置诸广阔的空间背景,就无法理解中国文明的演进历程。
苏秉琦先生将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为六大区系(分别是:1.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2.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3.以关中(陕西)、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4.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5.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6.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张光直先生曾提出“中国相互作用圈”。李新伟先生强调“中国史前社会上层远距离交流网”。六大区系间的“相互作用”与“远距离交流”,正是“中国文明”产生的重要背景。
“中国”“华夏”“诸夏”之类的观念,虽有族群认同、地域认同,但更多的是文化认同。“中国文明”的成立,即建立于这一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
中国文明的一些特质,在很早的时候便已确立。其中“礼”至为关键。
钱穆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话:“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
“礼”是什么?它很抽象,它流淌于中国文明的血脉之中;它也很具体,具体到青铜器、玉器等实物之上。
中国的“礼”通常被翻译作ritu⁃al,但二者很难对等。“礼”跟今天所说的礼仪、礼貌不是一回事,与风俗习惯也不是一回事。它贯彻于礼制,渗透于礼典,它与宗教息息相关,又参与了政治权力的实践。
“礼”的核心是等级,它是社会复杂化的结果。礼不下庶人,它与老百姓没有直接关系。
这样的“礼”,有人希望继承发扬,有人斥作“吃人的礼教”。无论如何,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明。
卜工、陈剩勇等先生认为,中国文明起源的标志是“礼”,它在新石器时代已经萌生,确立了中国文明的基调。
汉儒何休有云:“中国者,礼义之国也。”在古人心目中,“礼”是野蛮与文明的分野、四夷与华夏的分野。
古书说舜出自东夷,禹出自西羌,周文王出自西夷,孔子“欲居九夷”,不管是否所谓“蛮夷”,只要接受“礼”,便可纳入“中国”。此所谓“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韩愈语),四夷皆可为“诸夏”,皆可为“中国”。
至迟在距今4300年的“龙山时代”,中国境内不同族群和文化间的交融加剧,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已然确立。诸如牙璋、青铜礼器等反映精神文化的器物广泛分布于大江南北,可以看出中国境内诸文化同质性的加强。
“中国”不在于血统,不在于地域,更多地在于文化传统。中国文明强大的向心力和向外辐射的影响力,均要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
自源:中国文明的原生性
中国文明究竟是土生土长,还是自外输入的呢?
在古代,这肯定不是问题。向来都是“中国”辐射周边,哪有“华夏”是舶来品的道理?
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向外扩散,中国文明西来说逐步登上历史舞台。19世纪末,英国学者拉克伯里提出黄帝是从古巴比伦迁来的。此外,还有人认为华夏始祖从埃及来的、印度来的、中亚来的,不一而足。
当时,中国不少知识分子的文化自信心空前薄弱,因而对西来说深信不疑。西来说也在暗示:中国文明落后于西方,由来已久。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主持发掘了河南渑池的仰韶遗址,这是中国现代考古发掘的序幕。他发现仰韶文化的彩陶与中亚的彩陶纹饰相似,于是提出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自西传入的假说。
当时疑古运动极大冲击了传统的古史观念,“三皇五帝”不再被当作信史,不少学者开始乞灵于考古学。安特生的考古发现,似乎为西来说找到了实证。
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是中国学者独立开展考古工作的标志,自此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独立发生、发展的脉络愈益清晰。通过考古学文化序列和彩陶传播路径的研究,学者发现所谓的“彩陶之路”确实存在,只不过彩陶是自东向西传播,而非过去认为的自西向东。
在学术界,西来说成为明日黄花。
但在所谓的“民科”圈子中,西来说仍颇有市场。如有些人认为三皇五帝实际上都是古埃及的某某法老;有人认为周朝是犹太人建立的,因为Jew(犹太人)的发音类似于“周”(实际上“犹太人”的希伯来语发音与英文单词Jew相差甚远);还有人称,据他对《山海经》的研究,中国文明就是西来的……
先秦史是“民科”的重灾区,首当其冲的是甲骨文、《周易》和《山海经》。
中国文明为什么不是西来的?这里要从“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三个概念说起。
人类“走出非洲”说是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走出非洲”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人科动物走出非洲,二是现代人的祖先走出非洲。目前的线索表明,人科动物起源于非洲,他们不止一次向世界其他地区扩散,但只有十多万年前的智人笑到最后。
尽管一些国内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研究者仍从化石角度坚持东亚人种是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但分子人类学的研究,已经从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DNA分别证实全球现代人的母系和父系均根植于十多万年前的非洲大陆,我们都是智人的后代。尽管现代人身上也混入了一些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远古人类的基因,但是微乎其微。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北京人、元谋人等等,都是已经灭绝了的远古生物。
大约两三万年前,智人的一支进入现在的中国境内,我们所说的56个民族,基本都是他们的后代。
中国人的祖先的确是外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文化与文明也是外来的。
广义而言,“文化”包括人类的一切物质和精神创造。因而自有“人”开始,便有了文化。但新石器时代之前的人类活动,可圈可点之处甚少。
一万多年前,“末次冰期”结束,温暖的间冰期到来,揭启了新石器时代的序幕。真正有识别度、确立人类文化基调的“文化”,是在此时开始发生的。
西亚的先民开始培植小麦,黄河、长江流域的先民分别开始种植小米(粟)和水稻,是为“农业革命”。更丰富的食物刺激了生产力的进步,打制石器向磨制石器转变,陶器成为人们的重要用具,定居生活趋于普遍。
以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例,上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兴隆沟文化、后李文化、彭头山文化等考古学文化逐步登上历史舞台。这些“文化”,都是自主发生的,它们是中国文明的基础。
什么是“文明(civilization)”?不少人倾向于用西方学者的三要素(文字、青铜器、城市)来界定,“1+1+1=3”才是文明。
美洲文明缺乏铜器,印加文明甚至没有文字,但没有人否定它们是文明。早期欧洲的很多地方虽然使用铜器、铁器,但迟迟未进入文明社会。
如果一个社会已经产生国家,那么谁也不会否认它已经迈过文明的门槛。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高级形态,社会复杂化是它的重要表现。
大约在5800年前,长江下游的崧泽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已经开始了社会复杂化的先声,阶级分化愈加明显。而在5300年前崛起的良渚文化,则被视作“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良渚古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城墙有40到60米厚。良渚古城、“土筑金字塔”莫角山(上有宫殿基址)以及周边的水坝,堆筑土方量约为1200万立方米。据推测,完成这样的工程,至少需要1000人连续工作十年。没有相应的社会调动能力,这是难以想象的。
良渚文化的墓葬、居址、聚落都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区分,俨然是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鼎、豆、壶、璧、钺、琮等礼器,都见于良渚文化。中国文明的重要特质“礼”,或已出现。
在20年前,良渚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尚有争议。而随着良渚古城以及周边水利工程的发现,良渚文化属于“文明”已经没有什么疑义。
良渚文化的发生,根植于上山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等考古学文化,它是本土发生的文明。良渚文化在距今4300年左右消亡,但它的一些文明要素,在夏商周三代文明中时有闪现,它融入了中国文明的肌体。
据英国考古学家丹尼尔的说法,世界独立发展的文明主要有六支,分别是古代的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中国、中美洲和安第斯。是为六大原生文明,中国文明是其中之一。
中国文明自主发生,但并不意味着它在发展进程中没有与外界进行交流。远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中国文明便与西亚、中亚有着间接的接触。小麦、黄牛、绵羊、山羊、马、战车、青铜冶炼技术等逐步传入中国,为中国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我们并不能因此说,这些外来因素影响了中国文明的原生性。中国文明的创造者生于斯、长于斯,与今天的中国人血脉相连。中国文明的产生也不是建立在冶金术、小麦、战车等基础之上的,它们主要是“龙山时代”之后传入的,中国文明在此之前便已确立基本框架。它们传入之后,也并没有改变中国文明的性质。
金属冶炼技术是当时的高端技术,它是否外来尚存争议。但无可置疑的是,我们的祖先在掌握冶金术之后,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块范法和失蜡法的高超运用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中国青铜时代”。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实用工具比例很小。原先用陶器制造的鼎、豆、壶等礼器,换成了青铜质地,但它们“礼”的内涵没变,中国文明并没有因此丧失了自身的特质。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是很正常的事,人类的发展历史,本身是技术和物种交流的历史。我们不能因为冶金术不是最早出现于古埃及,便否定古埃及文明的原生性;战车是舶来品,但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先民同样没有发明权、。人类文明是多元的,早晚、优劣之争并无必要,由此生发的过度自尊或自卑更无必要。
源远:中国文明的诞生
在传统的观念中,中原是中国文明的核心,所谓的四裔,都曾经是蛮荒之地。
越国虽在战国时期武力显赫,但越人断发文身,在中原人士眼中并不开化,或者说是没有“礼”的。若非考古发掘,谁能想到四五千年前的长江下游是极为耀眼的文明重镇。
长江中游被视作南蛮之地,但无论是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都曾独树一帜。
在考古发现面前,过去的中原中心说受到极大冲击。苏秉琦先生曾提出“满天星斗”说。中国文明诞生的前夜,的确星空璀璨。
长江下游的社会复杂化进程最为典型。在崧泽文化和凌家滩文化的铺垫下,良渚文化强势崛起,并且向外扩张。按许宏先生的话说,良渚文化成为当时最亮的一颗星。
在此前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群、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等也发展迅速。
有人说良渚文化消亡了,它与中国文明便没有关系。实际上,良渚文化衰亡之后,当地并非陷入文化断层,近年来确认的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可以说是它的后续。更何况,良渚文化的鼎豆壶礼器组合、玉琮等玉器、神人兽面纹等等文化因素都对后来的中国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距今4300年是个转折点。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等文化都进入尾声,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晋南的陶寺文化、陕北的石峁文化、甘青的齐家文化、江汉的石家河文化、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等崛起,“龙山时代”呼之欲出。
“龙山时代”之际,多元一体的进程加剧,人群流动空前活跃,中国文明面临新的整合与飞跃。
历史的聚光灯,从浙江良渚转到了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
古书记载,此地是“五帝”之一帝尧的都城平阳。陶寺发现有约280万平方米的城址、成组的乐礼器、有朱书文字的陶片、天文观象台以及少数铜器。更为重要的是,陶寺文化与良渚文化一样有着鲜明的社会分化。
不少人认为,陶寺就是传说中的尧都平阳。
也有学者主张它与夏朝有关,陶寺所在的晋南盆地正是文献中的“夏墟”所在。
陶寺的崛起,似乎不是本地文化的自然演进。陶寺文化的早期出现了许多来自周边的文化因素,其中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东方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
陶寺的衰落也是非正常的事件。自中期开始,陶寺文化似乎改头换面,涌现了大量来自北面的文化因素。到了晚期,陶寺的外来人口剧增,早中期的大墓被有意识地破坏。
有人因此猜想,《竹书纪年》所记载的尧晚年为舜所囚可能是历史事实。
我们不妨换一个视角。传说中的尧、舜虽然活跃于晋南,但有一些线索暗示他们来自东方。倒是代虞而兴的夏禹,似乎有西北羌戎的背景,“禹生自西羌”之类的说法在古书中不胜枚举。
陶寺的北边,是近年发现的石峁古城。它位于陕北神木,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规模空前。与更早的良渚古城、同时期的陶寺古城不同的是,它是石头堆筑的,而非通过夯土筑成。
石峁文化与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关系密切,它们所分布的地带,正是后人眼中的羌戎之地。
陶寺考古队队长何驽先生认为,陶寺晚期已成为附属于石峁权力中心的殖民地。
距今4000年左右也是一个转折点:这一时期气候波动剧烈,水旱失调,很可能是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这是传说中夏朝建立的时间点;这也是以石峁为代表的北方势力大举南压的时间点。
我们不妨有更多的联想。
大约在距今3800年左右,石峁、陶寺都淡出历史舞台,“龙山时代”宣告终结。经过新砦期文化的酝酿,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横空出世。
陶寺虽然有王都气象,但考古学所观察到的势力范围暂且局限于晋南盆地。而二里头却不局限于伊洛流域,它的势力范围空前扩大,被视作真正的广域王权国家。
李旻先生将龙山社会分为高地和低地两部分。二里头文化身上流淌着高地龙山社会(包括陶寺、石峁、齐家)的血液,也融入了东部低地龙山社会的文化。多元一体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了。
大多数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的全部或部分属于夏文化,认为二里头就是夏都斟鄩。但从时间上讲,如果二里头文化与夏有关,也只能是“少康中兴”之后的夏。
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先生称二里头为“最早的中国”,何驽先生认为陶寺才是“最早的中国”。无论如何,它们都是“中国文明”震撼人心的史诗序章。
有的人质疑“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的人则抹煞殷墟之前的中国历史。虽然我们发现了殷墟之前的文明线索,但由于缺乏像甲骨文这样自明身份的直接文字材料,我们仍难以书写详细的早期历史。值得欣慰的是,从良渚到到陶寺到二里头,中国文明的早期图景确乎愈益清晰了。
流长:中国文明的连续性
中国文明以其连续性著称于世。近年来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强调“中华文明是世界六大文明之一,又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绵至今的文明”。所谓的“世界六大文明”,就是前面提到的六大原生文明。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数千年来有着一贯的发展脉络。即便是没有受过古文字训练的现代中国人,也能通过字形猜出一些甲骨文、金文。而古印度哈拉巴文明的文字至今无从破译,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以及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若非罗塞塔石碑、贝希斯敦铭文这样的材料被发现,可能仍无法解读。
之所以如此,因为文明的承载者——人变了。埃及和两河流域,如今是阿拉伯人的天下,语言、文字、宗教早已改天换地。至于年代相当于中国“龙山时代”的哈拉巴文明,则因为某种原因消亡,现在的印度文明是后来者雅利安人创造的。
中国文明何以能历数千年而延续至今呢?
饶宗颐先生曾指出这与汉字的特点有关。欧洲的拼音文字迁就语言,随着语言的分化、方言的出现,便产生了不同的文字系统。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虽然中国境内方音各异,现代汉语与上古汉语的语音也相差甚远,但汉字却拉近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中国人的距离。
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经典通过文字传承,民族精神通过文字延续。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此后中国文明的一大主干。而儒家,正是三代大传统的主要继承者。
汉字至迟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但甲骨文不过是商人的占卜记录,由于刻在龟甲、兽骨上,才得以保存至今。李学勤、裘锡圭等古文字学家都已经指出,商代的主要书写载体应该是竹简。而简册易朽,难以保存下来。
甲骨文以形声字为主,已然是很成熟的文字体系。很难想象,汉字一生下来就是白胡子老爷爷。
良渚、陶寺、二里头等遗址也发现了不少刻划符号,有的可以成句连读。这些符号见诸陶器、玉器等器物,也是出于载体的特殊性而偶然存留至今的。它们很零散,也很难释读,但至少提示我们,中国有文字的历史或许可以进一步上溯。
有的文明覆灭之后,原来的人可能还在,但文化上却被征服者彻底同化。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征服与被征服,中国文明却没有因此而断裂。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处于半封闭的状态,东面是大海,西面是高原和荒漠,与其他地区的文明虽有接触,但相互间的交流与冲突总体来说并不显著。强势如阿拉伯帝国,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给中国文明带来危机。诸如波斯这样的重要邻国,则长期与古代中国维持良好的邦交关系。
至于中国境内的各族群,很早便相互交融,它们是中华民族的前身。不同族群之间虽然互有争夺,但都普遍对文化意义上的“中国”有深切的认同。因此,无论哪个族群建立王朝,都自觉接过中国文明的接力棒。
多元一体的格局、强大的文化向心力,是中国文明连续性的重要保障。可以说,中国文明的长河之所以奔流不息,很大程度上在它的发源时期便已经决定了。

6、杜甫是怎么样的人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他的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狂放不羁、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豪气干云、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杜甫诗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洋溢着仁民爱物的情怀和浓烈爱国主义色彩,有“诗圣”之誉。杜甫的诗善用理智去仔细观察人生社会的实况,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乐,有强烈政治意识,继承并发扬诗经、汉乐府民歌及建安文学的写实精神。

注: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依艺由湖北襄阳赴任巩县县令,举家迁入巩县。历祖父杜审言、父亲杜闲,再到杜甫,杜家在巩县已是四代85年。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7、佛光到偃师的车都几点有?

教会已经处于神的审判之下,因此到一个受审判的地方去,显然是不明智的行为。在那里,会给你一个生发错误的心,自以为是在敬拜上帝,实际却是敬拜撒旦。不要参加教会的礼拜,因圣灵已不在那里做工了。 也可暂时收听familyradio电台广播.

8、中国古建筑介绍

黄鹤楼(YellowCraneTower)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她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钠的交点,正好映和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

历史沿革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另一说为江南四大名楼,还包括安徽宣州的谢脁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矾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

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关于这则美丽的神话故事,历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这位仙人是黄子安,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费祎,第三种说法没有仙人的名字,介绍如下:

一、以为是仙人黄子安:
依《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古代传说,有仙人子安尝乘黄鹤过此,故名。」指出黄鹤楼命名的由来,是因为曾有一位名子安的仙人,乘黄鹤经过此地,所以命名为黄鹤楼。

二、以为是仙人费祎:
依《图经》的记载说:「昔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还憩于此,遂以名楼。」认为黄鹤楼命名的由来,是指费祎尸解为仙后,曾驾着黄鹤回来,并在这栋楼休息,所名为黄鹤楼。
《太平寰宇记》则说:「蜀费文袆登仙,尝驾黄鹤憩此。」此指出费祎是蜀人,而与前面的费祎多了一个「文」字,《三国志蜀传》中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字文伟,尸解为仙的费祎、费文袆,是不是就是这位蜀人费文伟,因不见其它记载,不得而知,但是因为都是神话传说,年代久远,记载会有一些出入。

三、只说是一位仙人:
这个传说的记载比较详细,出自《报应录》。原文是:「辛氏昔沽酒为业,一先生来,魁伟褴褛,从容谓辛氏曰:许饮酒否?辛氏不敢辞,饮以巨杯。如此半岁,辛氏少无倦色,一日先生谓辛曰,多负酒债,无可酬汝,遂取小篮橘皮,画鹤于壁,乃为黄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黄鹤蹁跹而舞,合律应节,故众人费钱观之。十年许,而辛氏累巨万,后先生飘然至,辛氏谢曰,愿为先生供给如意,先生笑曰:吾岂为此,忽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自空下,画鹤飞来,先生前遂跨鹤乘云而去,于此辛氏建楼,名曰黄鹤。」

这则神话的大意是说,以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卖酒为业。有一天,这里来了一位身才魁伟,但衣着褴褛,看起来很贫穷的客人,神色从容的问辛先生,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先生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经过半年,辛先生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先生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黄色的鹤在墙上,接着以手打节拍,一边唱着歌,墙上的黄鹤也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其它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经过了十年,辛先生也因而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先生上前致谢说,我愿意照您的意思供养您,客人笑着回答说:我那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一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白云飞上天去了,辛先生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在此盖了一栋楼,取名黄鹤楼。
这三则神话,除了说明黄鹤楼命名的由来之外,还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酒店的主人辛先生因为不嫌贫爱富,不以貌取人,而得到仙人帮助,成为巨富。

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巅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干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文”名遐迩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楼要雄伟多了,5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共高51.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现在的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

1927年2月,毛泽东考察完湖南农民运动后来到武昌,写下了著名的《菩萨蛮•登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空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楼共五层,高50.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建筑特色
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2至5层的大厅都有其不同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都各有特色。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黄鹤楼将成为位于我国心脏地带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千古佳作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东汉末年,黄祖杀祢衡而埋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因称其洲为鹦鹉洲。

【简析】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后来李白登楼时,也诗兴大发,当他在楼中发现崔颢一诗,连称“绝妙、绝妙!”相传李白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后人乃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重檐复道,成为燕游之所。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此调题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人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这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9、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东》中以春景写雪景的诗句是: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东》中以春景写雪景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天宝五年(746年),岑参由颍阳出发西返长安,先北渡黄河到达旧居之地王屋山,然后北赴晋州,在晋州故地重游;再到绛州,并在参观骊姬墓;之后东渡黄河到达蒲关,在蒲关寄宿;最后到长安杜陵别业,送安喜县人郭乂回乡时作《送郭乂杂言》。为了顺利参加的冬集,岑参再次东去颍阳向州府汇报守选情况,并领取应选解文。

在等待官府发放应选解文期间,岑参曾到达匡城县(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受到周县尉的招待,后于夜晚到达大梁投宿,又曾和好友韩樽在偃师东拜访景云寺晖上人。秋季,岑参在获得了官府发放的应选解文后西归长安参加冬集,为顺利得到授官而作《感旧赋》分送衙门有关“达人”。

10、古文求翻译。急。。。。

杜甫,字子美,他的先祖是襄阳人,曾祖父依靠技艺担任巩县县令,居住在巩县。杜甫在天宝年初考进士,落选。后来将《三大礼赋》进献唐明皇,唐明皇为之惊奇,传召其作文,任命他为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攻陷京师后,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用上疏救房琯,官至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荒,杜甫住在同州同谷县,自己亲自背柴采野菜,但粮食仍供应不足。不久,下诏任命他为京兆府功曹,因为道路不便没有赴任。严武镇守成都时,担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投奔严武。严武和杜甫是老朋友,给他的待遇优厚。于是在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在江边盖一草庐,在里面喝酒唱歌。严武死后,杜甫没有人可以依托,于是到东蜀投奔高适。...这一年,四川军阀混战,动荡不安。杜甫带家人到荆楚避乱,乘船下三峡,还没停船而江陵也战乱了。于是从湘江逆流而上,游衡山,住在耒阳。死时五十九岁。元和中年,葬在偃师首阳山,元稹在他墓上写了一篇志。天宝年间,杜甫和李白齐名,当时世称李杜。然而元稹说:“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也说:“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稹,白居易的观点是这样。大概他的出处明失,喜乐悲愤,好贤恶恶的情绪在诗中表现得很清楚,并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主旨。读他的诗可以知道当时的社会,所以当时称其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