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发护发 »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全文
扩展阅读
流行发型图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脸直发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发型图片 2020-08-28 03:41:15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全文

发布时间: 2021-03-18 15:56:44

1、《2013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显示,近半数地区的民生发展指数排名超过其人均地方生产总值排名,地方政府把民

B

2、中国经济最大难题原来是它,怎么破

在我们看来,中国的最大问题不是经济发展未来的预期问题,而是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比经济任何一个领域的问题都严重。根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撰写了《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的系列专题报告,以全国25个省市160个区县的14960个家庭为基线样本,探讨民生问题状况、差异、原因和社会机制。

报告显示,近30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80年代初的0.3左右上升到现在的0.45以上。而据CFPS2012资料估算,2012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约为0.49,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财产不平等的程度更加严重。估算结果显示,中国家庭财产基尼系数从1995年的0.45扩大到2012年的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除了收入和财产上的不平等之外,不同人群在教育机会、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为什么贫富差距问题这么重要?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贫富差距是最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因为贫富差距越大,社会上下层流动的速度会越慢,底层民众获得的机会越少,少数人掌握的社会资源越多,那么最终占多数的底层看不到希望,就会激化社会矛盾。

如果大家观察一下历史,会发现我国朝代兴替的历史周期律一般都基于两种因素的变化:一是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财富被少数人占有;二是在前一个基础上爆发灾荒,底层民众无法安居乐业。两个因素碰在一起,形成化学反应,社会就陷入了朝代兴替的动荡之中。历史兴替的周期律,社会成本非常之大的,历史上几乎每次朝代兴替都会出现人口减半甚至减少十之八九,这种社会成本完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社会稳定都谈不上,就更别提发展了。所以,对中国来说,当前经济中最严重的问题是贫富差距问题,对于该问题,我们在拙作《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中多次提起,并给出了解决方案的建议。

据统计,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高速发展的十来年,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基尼系数也在快速盘升。据统计,2003年至2014年,我国基尼系数分别为0.479、0.473、0.485、0.487、0.484、0.491、0.490、0.481、0.477、0.474、0.473、0.469。我们回头看,我国社会矛盾趋于激化就是在基尼系数不断攀升过程中开始不断加剧的,这种激化到2012年达到高潮(别忘了,在2012年及之前几年我们投入了巨大的维稳资金,可社会并未因为维稳而趋于稳定,这就是因为维稳治标不治本)。而且,在2012年及之前的两三年,各种幺蛾子满天飞,最典型的就是微博乱象。过去3年,我国已经针对性地做出了调整,针对官场中央进行最严厉的反腐以打击利益集团,针对民生领域加大投入,因此基尼系数也在不断下降之中,2014年的数值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从现在情况看,2015年这一数据应该还在下降。

过去3年,如果不是一系列政策将基尼系数适当降了下来,我国的社会稳定度不可能在过去3年有如此大的改善,一系列民生政策再加上依法治国的推进,才有了今天的效果。但是,这并不是说贫富差距大的问题就解决了,而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预见,如果未来几年我国不能将基尼系数降下来,那么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潜力就会被压抑,对我国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都会造成较大的压力。

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何贫富差距的问题对经济发展有如此大的影响呢?其实,除了我们前文所述的基尼系数过大会影响社会稳定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原因外,从经济视角观察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贫富差距拉大的结果是什么?少数人掌握太多的财富,大多数人掌握太少的财富,掌握大量社会大量财富的人如果是极少数,他们的消费无论如何都只能带动社会大生产中很少的一部分,这样必然会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大量经济要素会因为缺乏财富流动而无法调动,社会大生产无法正行调动,经济增速自然就会放慢。当前世界经济的问题,正是发达国家掌握太多财富,发展中国家掌握太少财富而引发世界经济循环不畅,美欧大多数国家的情况基本也是如此。

在过去几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是针对世界范围内的这一症结的解决方案。在国内,我国则是采取了扩大反腐,增加民生投入,加速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及一系列的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等一系列政策。对于民生投入和最低工资标准的快速提高,都是加快提高最底层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去年我国又对扶贫开始了针对性的措施,这一切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政府这是在承担转移支付的责任。与此同时,关于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和鼓励创业创新的系列政策,则是为了推动新鲜的造血功能,为的是接下来能够推动经济循环的加速,带动更多生产要素投入到社会大生产。这其中的严厉反腐,就是打击利益集团以推动社会改革的保障措施。

这些问题的解决,从2013年开始怎么说也得5年左右,但正常情况下两年即见成效,所以实际上很多方面在2014年已经见了成效,只是很多人不太注意而已。就GDP数据而言,放缓很重要的原因是局部经济风险的释放,譬如东北三省、山西这几个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开始晚的省份经济风险在这一两年将会集中释放;而江浙、重庆、上海、深圳、广东这些地方,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开始得早,已初见成效。随着这些地方步入正轨,随着落后地区的风险释放,接下里数据会逐渐转好。

事实上,对于贫富差距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我们只有针对性地深化解决了,经济才能在未来发展中保持长活力。在这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要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推进解决,因为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经济发展才会有后劲,各地方都是偷懒不得的。

对于未来的经济,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果,一方面是我们要解决贫富差距、社会保障这些百姓后顾之忧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激发社会经济活动的活力问题。如果观察我国过去三年的政策,你会发现贫富差距和社保问题的解决有一系列措施,而在激发社会经济活力方面则是推动深化市场改革,特别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决策意义非凡。

其实,这种发展的思想总结起来就是:要降低低收入者数量并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要增加中产阶级的基数并推动这一人群的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要充分释放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的能量,用高收入回报来刺激他们的积极性。这三者的关系如果理顺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将进入良性循环,就能形成中间大两头尖的橄榄形收入形态的社会。

这个增速当然不完全代表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就增长这么多,但这个数据是不是令人震惊?这可不是官方数据,是智联招聘发布的统计报告,是根据人才市场的情况做的统计。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相对较高层次的人才在加速流动和配置,这种加速流动配置并伴随着薪水的高速上涨的理由只有一个:大量高利润企业需要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并不惜大幅提高薪水。这背后说明,这些新兴企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通道,否则他们不会如此支付薪水。

而从上述统计数字上,大家是否看到另一个机会了呢?想想看,有很大一批人突然增加这么多收入,这些钱会干嘛?肯定是消费!所以,消费品、服务业是不是会迎来大发展?今天新财迷微信推的就是一篇谈供给侧改革的文章,供给侧改革就是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这就是巨大的市场机会啊!我国2014年一年出国消费超万亿,国内消费也在快速增长,想想看如果你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和新的服务需求,然后针对这样的需求矛盾去解决矛盾,是不是会迎来大发展?

就宏观政策面来说,我国现在做的方向基本都是对的,只是细节上可能会有瑕疵,中间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并不代表未来机会没有了,恰恰相反,问题的解决本身就是市场机会。因此,政府破解这一切的政策是有了,而就个人来说破解的办法就是让自己跟上社会发展节奏,甚至是引领自己领域的发展节奏,由此推动社会一方面向橄榄形收入社会发展。与此同时,个人要争取向高收入人群迈进。这一趋势,就国家来说,关键在政策调动;就自己个人来说,关键在自己如何观察、分析、看待和行动。

看我们文章,不要只看看热闹,还应该找到在自己身边的发展机会并抓住机会。我们影响力毕竟有限,但个人至少希望我们的战友们都能过得好,都能发展得好,都能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其实,虽然腊八,我们和厨娘忙得连个腊八粥都没喝上。任何事情,想取得一点成绩,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想一边抱怨着吐槽,一边舒服着享受,还要干出成绩,那又怎么可能呢?

3、2012中国民生发展报告的目录

<

4、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的全文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积极做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遏制我国慢性病快速上升的势头,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慢性病流行和防治情况,特制定《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发生和流行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国内外经验表明,慢性病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群众健康意识提高,为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多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和示范地区开展的工作已经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工作网络。但是,慢性病防治工作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全社会对慢性病严重危害普遍认识不足,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慢性病防治网络尚不健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慢性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把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为指导,逐步建立各级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跨部门慢性病防治协调机制,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和群众广泛参与,营造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二)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效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程度,制定适合不同区域的具体防治目标和控制策略,关注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提高慢性病防治的可及性、公平性和防治效果。
(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心下沉。以城乡全体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为干预重点,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患者管理为主要手段,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治作用,促进预防、干预、治疗的有机结合。 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和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建立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努力构建社会支持环境,落实部门职责,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控制由慢性病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水平。到2015年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达50%以上,35岁以上成人血压和血糖知晓率分别达到70%和50%。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全国50%的县(市、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全国10%以上县(市、区)。
——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下降到9克以下;成年人吸烟率降低到25%以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不超过8%。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60%;脑卒中发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内,死亡率下降5%;
——30%的癌症高发地区开展重点癌症早诊早治工作。
——4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控制在8%以内。
——适龄儿童窝沟封闭覆盖率达到20%以上,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25%以内。
——全人群死因监测覆盖全国90%的县(市、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覆盖全国50%的县(市、区),营养状况监测覆盖全国15%的县(市、区)。
——慢性病防控专业人员占各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比例达5%以上。 (一)关口前移,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广泛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寓慢性病预防于日常生活之中,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部门建立国家和省级慢性病信息和知识权威发布平台,定期发布健康核心信息,配合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组织主要媒体设立健康专栏,科学传递慢性病防治知识;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老龄委和各类社会学术团体发挥各自优势,按照规范信息,有组织地开展公益宣传和社会动员活动。
科学指导合理膳食,积极开发推广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的健康食品。农业部门调整和改善食物生产结构,引导生产安全、营养、方便、多样的农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引导并支持食品加工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推动实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促进健康食品开发和生产;商务部门倡导和鼓励食品销售企业开设健康食品专柜,引导消费者选择健康食品;食品企业、集体供餐和餐饮单位组织业务骨干人员学习掌握合理营养膳食知识并知晓不良饮食危害,逐步推行营养成份标识,提供健康食品和餐饮。
积极营造运动健身环境。体育部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逐步提高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和利用率;教育部门保证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环境保护部门加强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工间操制度;社区积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模式。
切实加强烟草控制工作,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推动地方加快公共场所禁烟立法进程和国家层面法律法规的出台。继续加大控烟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党政机关、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等要率先成为无烟单位。鼓励医疗机构设立规范的戒烟门诊,提供临床戒烟服务,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戒烟服务能力和水平。宣传过量饮酒危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二)拓展服务,及时发现管理高风险人群。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覆盖人群,加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血压、血糖、血脂偏高和吸烟、酗酒、肥胖、超重等)检出和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面履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综合服务职能,建立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时了解社区慢性病流行状况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免费提供常见慢性病健康咨询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展血糖测定,3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展简易肺功能测定,4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0%的乡镇卫生院开展口腔预防保健服务。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积极推行健康体检制度,将慢性病核心指标和口腔检查作为必查项目,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加强指导管理。有条件的机关、单位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提供体格测量简易设备。零售药店在慢性病防控宣传教育中要发挥积极作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单位医务室对健康体检与筛查中发现的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监测与随访,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有效降低发病风险。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机构开发并推广高风险人群发现、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适宜技术,并进行督导和评价。
开发癌症高发地区重点癌症筛查适宜技术,开展早期筛查和治疗,结合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加强对癌症高风险人群乙型肝炎、人乳头瘤病毒等疫苗的预防接种。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脑卒中高风险人群发现和干预工作。
(三)规范防治,提高慢性病诊治康复的效果。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专病防治机构要推广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及时对本机构各级专科诊治从业人员进行诊治规范培训,逐步实现慢性病的规范化诊治和康复。各级各类医院要严格遵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诊疗技术规范和指南,完善专科医师的专业化培训制度,注重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在提供规范化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同时,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咨询指导和科普宣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服务和口腔保健服务,对癌症患者开展随访和康复指导等工作,积极推广儿童窝沟封闭等口腔疾病预防适宜技术。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投入的增加,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涵,积极推广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患者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积极探索全科医生家庭服务模式。
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和“治未病”的特点。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适当增加基本药物目录中慢性病用药品种,建立基本药物短缺监测信息处理协同机制,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储备制度,确保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适宜的治疗药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审批慢性病防治药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药品安全。
(四)明确职责,加强慢性病防治有效协同。完善慢性病防控网络,优化工作格局,整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打造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责任共同体,促进慢性病防治结合。卫生行政部门要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公立医院设置专门科室和人员,履行慢性病防治工作职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强化慢性病防控职能,提高服务能力。
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专病防治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分工负责和分级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和任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专病防治机构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慢性病及相关疾病防控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医院开展慢性病相关信息登记报告,提供慢性病危重急症病人的诊疗、康复服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慢性病诊疗、康复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建立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相关慢性病防控措施的执行与落实。
健康教育机构负责研究慢性病健康教育策略方法,传播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并指导其他机构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活动。妇幼保健机构负责提供与妇女儿童有关的慢性病预防咨询指导。
(五)抓好示范,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积极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注重开展社区调查诊断,明确本地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应用适宜技术,发展适合当地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各地要定期总结推广示范区建设经验,带动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到2015年,全国所有省(区、市)和东部省份50%以上地级市均建有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充分发挥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各地现有的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的作用,丰富和深化卫生创建活动的健康内涵。以卫生创建、健康创建为平台,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组织协调,将慢性病防控作为卫生城镇考核标准和健康城市及区域性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内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地区须建成1个以上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政策引导,改善环境质量,增加绿地面积和健身场所,建设健康环境;促进合理膳食、适量活动、控烟限酒,培育健康人群。
继续推进省级地方政府与卫生部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合作项目,通过省部共建,在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政策研究、宣传教育、干预控制、监测评价、能力建设、科研攻关和国际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提高项目合作省份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水平。
(六)共享资源,完善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慢性病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健全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发布等管理制度。逐步建成慢性病综合监测点,规范人口出生与死亡信息管理,组织开展辖区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发病及死因登记报告。建立慢性病与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居民营养与健康等专项调查。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慢性病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掌握慢性病流行规律及特点。
(七)加强科研,促进技术合作和国际交流。加强慢性病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科技部门在相关科技计划中加大对慢性病防治研究的支持,提高慢性病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慢性病防治研究和转化基地建设,重点加强慢性病防治技术与策略、诊疗器械、新型疫苗和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具,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利用,推广慢性病预防、早诊早治早康和规范治疗等适宜技术。
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慢性病防治全球行动,与国际组织、学术研究机构和院校在人员培训、技术合作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协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规划实施。各地将促进全民健康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战略,融入各项公共政策,加强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绩效管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订专项行动计划,指导各地推进规划实施。各地要围绕规划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结合实际,制订本地防治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认真研究推进规划目标实现的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大力加强社会动员,努力形成政府社会防治工作合力。
(二)履行部门职责,落实综合措施。加强部门间协调沟通,建立慢性病防治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有效监督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慢性病防治工作重大问题,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卫生部门制订慢性病防治方案,将慢性病防控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核心内容,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衔接,实现防治有效结合。研究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重大专项,做好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预防治疗和监测评估。评价防治效果,推广适宜技术,指导社会和有关部门开展慢性病预防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将慢性病防治相关内容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慢性病防治能力建设,保障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条件。
教育部门将营养、慢性病和口腔卫生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监督、管理和保证中小学生校园锻炼的时间和质量。
民政部门进一步完善贫困慢性病患者及家庭的医疗救助政策,逐步加大救助力度,对符合当地医疗救助条件的,积极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财政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疾病谱的转变和疾病负担的变化,安排必要的慢性病防控经费。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做好基本医疗保险与公共卫生服务在支付上的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减轻参保人医疗费用负担。
体育部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指导并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环境保护、农业、商务、广电、新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密切配合、履职尽责。
(三)增加公共投入,拓宽筹资渠道。建立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社会多渠道筹资机制。发挥公共财政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基础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慢性病流行程度,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加大对西部和贫困地区慢性病防控工作支持力度,完善投入方式,评估投入效果,提高资金效益。鼓励社会各界投入,引导国际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为防控慢性病提供公益性支持。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能力。实施卫生中长期人才规划,建设一支适应慢性病防治工作需要的医学专业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慢性病和口腔疾病防治实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切实加强政策保障,使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加强慢性病防治复合型人才培养,特别注重培养既掌握临床医学技能又熟悉公共卫生知识的人才,在全科医生、住院医师和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强化慢性病防治内容,提高防治技能;加强对康复治疗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医疗服务水平,降低慢性病致残率和残疾程度;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慢性病科学防治水平。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人才参与慢性病防治工作。
(五)强化监督监测,实行考核评价。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监测通报制度,制定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政策。实行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考核评价制度,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评价体系,针对规划落实情况,组织开展考核评价,科学分析投入产出效益,综合评价政策措施效果。

5、基尼系数的中国系数

基尼系数的中国系数:2003年的基尼系数为0.479,2004年的基尼系数为0.473,2005年的基尼系数为0.485,2006年的基尼系数为0.487,2007年的基尼系数为0.484,2008年到2017年的基尼系数依次为0.491、0.490、0.481、0.477、0.474 、0.473、0.469、0.462、0.465、0.467,2018年的基尼系数暂未公布。

(5)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全文扩展资料:

基尼系数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自1994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除1999年),并总体趋势逐年上升,2004年超过了0.465。此后,国家统计局竟然不再公布国内的基尼系数。此后的基尼系数大都是经济学者的估计。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称,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更判断中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

6、中国2015年平均每人有多少房子

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中国家庭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0平方米 。

7、北大报告称我国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为什么会这样?

今天,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 我国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 报告指出,中国的财产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1995年我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45,2002年为0.55,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中国的财产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收入不平等。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等结构性因素是造成中国财产不平等的重要原因。在家庭层次的财产不平等及其变化有两个特征:一、有家庭成员在体制内工作的家庭财产水平明显高于在体制外工作的家庭,在体制内工作的家庭财产的增长幅度也明显高于体制外家庭,这将导致体制内外家庭的财产差距进一步扩大。二、中等收入家庭财产增长幅度大,而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的财产增长幅度相对较小。

8、1949至2016中国怎么从贫困走向繁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逐步扩大。衡量一个国家的收入差距,国际上通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最大为“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最小等于“0”,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但这两种情况都仅仅只会出现在理论上。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越大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我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为0.479,2008年达到最高点0.491,这之后逐年下降,2014年的基尼系数是0.469。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3左右。接近0.5的基尼系数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世界上超过0.5的国家只有10%左右;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一般都在0.24到0.36之间。
0.47到0.49之间的基尼系数反映出目前我国收入差距仍然比较大。尤其是城镇居民内部、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比较大。比如说城乡差距大概有3倍,按照城镇工资统计,高收入行业和低收入行业有4倍左右的差距。
在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我们还面临财产差距扩大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以往人们大多把贫富差距等同于收入差距,但实际上,居民在资产方面的差距也是衡量贫富差距状况的重要方面。过去10年的数据分析表明,中国的财产差距扩大速度远远要超过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个人财富积累速度非常快。在过去大约10年的时间内,人均财富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2%,特别是房产价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5%。而农村的财富积累速度年均增长率只有11%,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一半。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显示,1995年我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45,2002年为0.55,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财产不平等程度近年来呈现升高态势,明显高于收入不平等。此外,家庭层次的财产不平等有两个特征:一、有家庭成员在体制内工作的家庭财产水平明显高于在体制外工作的家庭,在体制内工作的家庭财产的增长幅度也明显高于体制外家庭。二、中等收入家庭财产增长幅度大,而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的财产增长幅度相对较小。
未来几年,我国的收入差距可能仍会处在高位徘徊状态,既不会出现明显扩大也不会出现明显缩小的趋势,基尼系数预计将在0.45—0.50之间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