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发护发 » 评价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扩展阅读
流行发型图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脸直发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发型图片 2020-08-28 03:41:15

评价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1-03-10 18:21:04

1、课堂的教学评价如何促进学生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关注发展,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课堂评价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课堂评价以师生面对面的灵活性,较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发展、价值观等方面的品质,发挥其特有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让学生在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同时,积极接纳他人、学习他人,分享合作的快乐,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特征和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相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既要遵从教育评价理论的一般原则,也要具有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征。1、发展性发展性是新课程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特征。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其只重甄别——选拔功能的现象,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基础上的发展。在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学生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2、多元化多元化指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就评价内容而言,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3、多样化多样化指的是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样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4、全面性所谓全面性指的是教学评价必须全面、全员和全程(课程和过程)地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各种素质培养及各种技能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生的全部学习、教育的动态过程。那么,中学语文课堂如何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有效课堂评价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课堂评价的适时性教育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师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每一个精妙的回答,每一次认真的作业,每一次好的表现,教师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话,一个赞许的目光,都是对学生极大的鼓舞,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接纳态度,帮助学生体会学习成功的愉快,体验当一个好学生的快乐,体验不断进取的乐趣。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不但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实力所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开发他们的潜力。2、 实行多元评价教学本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多边活动,教学过程的展开要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为载体。学生始终是评价的主体,学习评价应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在课堂上学生是被评价对象、教师是绝对评价者的评价状况。教师可以采取以被评价对象为主,教师、同学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的方法,在评价中,学生可以通过:“我的表现”“我进步了”等自我评价形式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发展。还有“同学眼中的我”、“教师的话”等形式的评价,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帮助家长、教师获得有关学生学习、发展的多方面信息。这样,学生本人、同学、教师每个人都参与到评价中去,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3、 注意课堂评价的过程性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获得的情感体验就不一样。课堂评价要以学生的努力程度作为重要参数,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活动,是否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是否真正开动了脑筋思考问题。真正重视过程的评价应该运用建议性的语言给学生以明确、清晰的建议。而这种建议一次一般只能集中于一个学习点的改进上,目的是让学生有更明确的方向。比如,在让学生朗读课文后,评价道:“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种评价,针对性很强,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体会出了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重视。4、 讲究课堂评价的艺术性教师应能够正确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目光面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点滴小事,容许学生犯错误。学会幽默,使用艺术化的语言,讲究表扬和批评的方式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课堂评价,特别是批评学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要给学生留一点面子,不要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了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要鼓励他们认真学习、认真思考。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活动其实正是在一步步或隐或现、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中展开的。课堂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场所,课堂评价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情感,才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信任度,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5、 注重评价的层次性教师的评价如何促进不同的学生的发展呢?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分层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各方面表现、能力的观察,在心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层次,当学生发言、练习时,教师用一把弹性的标尺(即不同的要求),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然后作出评价。如果用单一的尺度来评价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就会造成优等生发展提供迟缓、学困生感觉永远跟不上的现象。教师要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与点拨、引导等技巧融会贯通,使学习水平本身发展较高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让他们更富有创新意识,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语言发展更为突出;对学习暂时滞后的学生,教师要在肯定其努力、进步的同时,给他们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也要在提醒、批评的同时,教给他们改进的方法,使其感受“只要我努力,一定会有提高”。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只有教师灵活而富有启发性的评价,才能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天的课堂学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二、科学地进行课堂评价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学生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一)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立足学生的生命发展,尊重学生内在发展的呼唤,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教育,在教育中成人、成才。在评价中享受教育,意味着评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评价已经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如影随形的“伴侣”。教育、教学,则表现为一种随时随地的渗透与体验,与既定的有预案的“正式评价”相比,即时的、非正式的评价会更适合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表情,都可以达成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都可能影响学生。教师一句不经意的批评会使一个学生沮丧一天,甚至留下终身创伤;而一句赞美之辞会让学生高兴几天,甚至一辈子发挥作用。因此,课堂评价无小事,事事处处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享受教育”,既力主“欢乐评价,评出欢乐”,也不回避批评。恰如其分的批评,充满人文关怀的批评,同样是在让学生享受教育。 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教育,最终要使学生生成五种新态度:对学科的态度是“喜欢该学科”,对学习的态度是“热爱学习,自觉学习”,对自我的态度是“有自尊,乐于进取”,对自身作为学习者的态度是“参与学习,善于学习”,对教育教学的态度是“享受,乐于接受,喜欢课堂生活”。(二)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的激励功能就是激发人的动机,改进人的行为,激发人们向更高目标发展。被激励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有了激励,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人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课堂教学要科学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体验到成功和乐趣。1、 表扬,促进学生加速的动力有这样的一句话:“不是聪明的学生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学生更聪明。”的确,教师及时而适度的表扬往往是促进学生转变和前进的催化剂,它会使学生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自此树立起了自信心和责任心。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把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受表扬组,不断受到表扬。结果成绩扶摇直上。第二组为首谴责组,经常受到责备。刚开始,这些责备还起点作用,后来就没用了,成绩就持续下降。这个试验得出结论,人都是渴望表扬的,人在受到表扬时,脑神经活动加快,思维更加灵敏,做事的效率也更高。学生也不例外,得到老师的表扬、肯定,就情绪饱满,奋发向上。我在教学中就有过这样的例子:我班有个叫庞子婷的学生,原来作文写得不是很好。有一次,她写了一篇作文交上来,我给她的作文批了四个表扬的文字:“写得不错!”我之所以那样评价,是因为子婷的那篇小作文比她前面的文章都要好,我不能不表扬她。当然,相对于别的学生来说,仍然算不上优秀。从那以后,子婷就非常积极地写作文、周记、日记,写作水平提高很快,并且还参加了海南省第二届中学生语文读写能力(作文)大赛,荣获了三等奖。2、批评,在踏雪无痕中进行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认为: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饱含着对学生的爱。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塑造一个人,可以将其引向成功的巅峰;相反,一个有伤自尊心的、令人泄气的批评则会让人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因此,批评学生时,教师头脑一定要清醒,力求点到即止,要记住批评不是目的,是手段。批评的目的绝不是使学生心灰意冷、垂头丧气,而是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缺点,大踏步地前进。要想让你的批评成为点石成金的魔棒,要想让学生们因你而从执迷不悟中豁然开朗,那么,你的批评中必须蕴含着爱、蕴含着真正的人文关怀!(三)、多元评价,张扬个性 课堂教学评价,要走进学生的“生命全域”。传统的学生评价过分强调学生认知领域中知识掌握的情况,而忽视其他多重智能的评价。这样可能将一个身体运动智能特别优秀的学生定格在逻辑推理智能中的“差生”。任何单一的评价都不能反映生命成长的丰富性,评价应全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与达成程度;评价应鼓励学生的创见、对教材内容的多元解读和富有个性的独特体验与感悟。必须使评价成为一面“多棱镜”,从而透射出学生的多彩光谱,映射出他们的生命全景。 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张扬了学生个性,“多了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 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不仅考查“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查,如行为观察、情境测验等。 (四)让评价充满智慧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要求教师能够随时根据教学情境,发挥教学机智,作出充满智慧的即兴评价,充分发挥激励和导向功能,演绎精彩纷呈。如及时赞扬法:“你有自己的独特想法,真了不起!”又如榜样激励法:“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这么棒的同学而感到骄傲!”再如典型夸张法:“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这种充满个性魅力、随机应变的课堂评价,创造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活的是学生无限可能的创新思维。当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足够的实践经验,吸取了足够的课堂智慧,形成了足够的捕捉和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就能完成经验的超越,从机械走向灵活,从预设走向生成,游刃有余,从而使课堂变化多姿,充满生机和活力。(五)、发挥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形象生动、机敏睿智、充满亲和力、富有感染力的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评价成功的基础和保证。1、准确得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准确而又得体,能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恰能改学生以提醒或纠正。如“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他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你的想法很独特,要是能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就更好了。”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的朗读和回答一次比一次好。2、生动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可以使学生犹如浴春风,欣喜不已,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如学生读完了课文,教师可以这样评价:“读得真不错!”、“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这几句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这些生动、亲切的语言学生听后就会被深深感染,大受激励,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就形成了。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3、机智巧妙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表达的见解并不完全正确,通常词不达意。这时,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这样的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应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巧妙的整合优化。比如延时评价法:“哦,你不会,没关系!认真学,就会了!”“这个问题你需要帮忙吗?”“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这样的教学评价,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原有的认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著名特级教师贾正敏很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有个学生给“姆”组词时说:“养母”的“母”。学生哗然。可贾老师微笑着示意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别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接着又转向那位学生,“你说得对的,是‘养母’的‘母’……”学生在贾老师的点拨下顿悟了,连忙说:“是‘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了”。在贾老师不动声色的巧妙引导下,避免了学生出洋相。有时,学生说错了,贾老师会说:“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说错的孩子。没关系,再说一下!”有时,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贾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没认真听课,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下,对吗?” 这一系列充满爱心、智慧的话都一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还会害怕什么?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4、诙谐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它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味,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诙谐幽默的评价语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 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学生也会全身心投入地进行学习。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态势,用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用智慧的评价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用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评价有了爱的支持和智慧的滋补,一定会成为教育这门艺术中更绚丽的花朵。

2、试论活动教学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活动教学的实验假说及其论证

(一)活动教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对教学活动本质的再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教学活动本质的界说普遍承袭着这样一个经典命题: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样一个理论框架定向下,教学过程被视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凭借书本间接地认识人类知识成果的单一过程,是知识的授——受过程,甚至演化成简单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为此,学生的任务自然是自觉掌握现成的、正确无误的基本知识,而不具有发现真理的任务。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传统教育的种种致命的弊端,如教师绝对权威难以改变,学生的主体性难以真正实现,可以说,正是这种源自教学理论认识上的模糊与偏差,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造成了教育实践相当程度的偏差。这种现状迫使我们对这个教学的基本问题必须重新进行审视与思考,以实现认识上的革命。

前苏联的一些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如列昂节夫、达维多夫等人的研究使认识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他们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到教学理论中,认为这种对教学过程的简约化认识,忽略了教学活动与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具有同源性,即实践才是认识的起点。他们重视实践在认识形成中的作用,同时也看到了教学中的实践与人类一般的实践活动的差异,即不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而是在于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从而用“活动”这个概念实现了“实践”在学生这个特殊主体的认识发生中的作用的教育对应概念、观念的转换,揭示了实践对教学的方法论意义,探索了活动在学生认识形成中的机制,从而为正确而全面地理解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教学既是认识过程,也应当是活动过程,这种活动不是为实现教学的认识任务作铺垫,可有可无,而是学生获得充分、全面发展的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活动成分,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完整性的必须,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须。教学理论和实践,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活动的价值,只有这样,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在教学中的辩证理解与发展。

对于教学本质的重新认识给予我们以新的启示:只有把活动的观点引入教学,才能正确把握教学活动的本质,实现对“认识过程”的超越,使人类个体认知和人类的历史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体系,但另一方面还要有学生的主体的活动和实践,要产生大量探索活动和重新发现活动,才能实现其发展性任务。我们采用“活动教学”这个概念而不是别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想进一步明确和重申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与价值。

(二)活动是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育学基础

对于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问题,在教育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论断是凯洛夫提出的三因素论。这种观点认为,个体的发展受来自遗传、环境与教育三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各自在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可能,环境是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中作为特殊教育环境的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这种观点在我国教育界一直得到公认,被奉为经典。随着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日益发展,这种具有“真理性”的论断越来越受到挑战,对其最大的质疑就是:这种论断局限在环境与有机体相互作用的水平上,过分强调了外在因素的作用,忽视了发展的主体——人的独特能动性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忽视了人的主体活动和行为在发展中的作用。人的发展,不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消极决定的,它们只是人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真正推动这种发展的是作为发展主体的人及其自主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活动才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通过活动,人的发展才能得以实现;没有活动,没有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心理的内部矛盾,从而失缺身心发展的内部动力,也就谈不上个体的发展。总之无论是潜在的遗传因素转化为发展的现实因素,还是个体与环境相互发生作用,最终都必须通过发展个体的不同性质、不同水平的活动来实现。在活动过程中,活动个体不仅能动地适应外部世界,而且主动地改造外部世界,积极创造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与此同时,能动地改造着自己内部的精神世界,实现内部世界的丰富与发展。

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主体性的发展。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是通过内隐与外显活动的无数次交替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机制,也就是说,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活动赋予,并在活动中发展的。对于个人来讲,只有在社会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中才能使自己的能力获得发展,个性获得丰富,只有在从事不同性质和不同水平的活动中逐步获得人类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总而言之,人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人在活动中形成着主体性,在活动中表现出主体性,活动是影响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以上的研究表明,个体的身心发展是受制于自己的活动的,他们的发展状况是与他们的活动状况和活动内容相一致的,他们的全面发展是在他们自身多样而全面的活动中实现的。就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方式来讲,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主要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才能发生作用。如果仅仅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消极适应环境,而忽视他们的主体活动意义,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和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为此,教育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就应精心设计有利于主体发展的各种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使影响学生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达到优化,使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和决定着它们的诸多条件相互促进,紧密结合,从而使受教育者通过活动实现发展。

有关活动教学思想历史渊源,心理学基础的考察、论证,请参阅《关于活动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一文(载本刊1998年第4期)。

二、活动教学的体系构建

历史上重视儿童个体活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我们构建活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活动教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充分挖掘和吸收了杜威、皮亚杰和前苏联心理学家的主动活动思想及其理论的精髓,借鉴了活动教育教学的丰厚实践经验,同时赋予了时代发展的新理念而诞生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是对历史的继承和超越。

(一)活动教学的内涵

1.活动的基本范畴。简单地说,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对活动可作多侧面的划分,最基本的主要依据心理学的划分,即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所谓外部活动,主要指实物性的操作活动、感性的实践活动。内部活动主要指内部心理与观念活动,主要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这两类活动在人的认识和发展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这两类活动常常交织在一起,划分只有相对的意义。教学过程正是学生主体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的双向转化过程,是一个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实践活动和观念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

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既具有人类一般活动的特征,更具有自己丰富的内涵和规定性。首先,从表现形式来讲,内部活动有别于那种凭记忆、主要是机械记忆和理解的活动,而更强调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想象,发现和创造的成分;外部活动也有别于那种不需要有意识的内部活动的参与,只是为掌握某种技能的重复强化训练或自动化的,熟练化了的外部操作活动,而是强调能引起主体内部活动,需要有意识的注意、思维的投入等。其次,从学生总体活动来分析,它不同于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活动,以认知为主的片面、单一的活动,而是强调观念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统一的完整的活动。因此,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活动强调的是学生主体主动的、有思维积极参与的、观念与行动相统一的、充满改造和创造精神的、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整体的、多样的活动。

2.活动教学的界定。从以上对于活动的分析中,可以给活动教学下这样一个定义:

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二)活动教学的发生机制

活动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并不是任何活动都对学生具有价值和发展性意义,那么活动是怎样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的呢?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方式对学生发展,素质生成最有价值呢?活动教学要实现以活动促发展的宗旨,就必须首先考察分析活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了解活动教学的发生机制,才能建立有效的教学策略。

活动对人的发展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变量:活动主体因素和活动客体因素。具体说来,主体因素包括主体的身心发展水平、主体对活动的自主参与程度、主体的自我效能感等;活动客体因素包括活动目标的适切度、活动有无成效、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对象和范围的确定、活动条件的提供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对学生的发展进程产生影响。

1.活动的主体因素

(1)身心发展水平。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学生要获得人类已有的经验,必须是身心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发生。如果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又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作为依托,这种学习活动便不能实现,更不要说取得成功,最终也就不可能使个体得到发展。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方式和作用方式,都受到他已经形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表现出个体的特征。

(2)主体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参与度。 这是影响活动效果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主体对活动的自主参与程度表现为主体在活动中的地位及由此产生的对活动的态度。可分为三种情形:被动应答——迫于外界作用下的一种被动性行为,主体不能处于激活、兴奋状态,注意力仅限于维持动作的完成,对主体发展意义不大;自觉适应——主体接受并理解了活动的任务、要求与意义,从而以自觉的、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去;主动创造——活动过程是主体自主的,主体态度不仅自觉,而且是积极主动的,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自己的行动步骤,经历着情感的体验,始终处于积极追求中,关注行为和目标的实现,这是最富有发展意义的活动。

(3)主体的自我效能感。 同样的活动对活动主体的影响是不一致的,这取决于主体的自我感受。自我效能感是人对自己能够实施某一行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它影响人对行为的选择,对困难的态度,对行为的努力程度和持续时间,也可以影响学习行为中的情绪和效率。自我效能感强的人,能正确估计自我能力,选择活动的方式内容,对问题不断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能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充满活力,反之,效能感比较弱的人,参与感也随之下降。

2.活动的客体因素

(1)活动目标的适切度。活动对发展主体提出的要求是否恰当,要看它与主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差度如何,因为过高过低的活动目标都无助于个体的发展。只有那些高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而又是他有能力进行的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为此,教育者应认真研究学生的发展状况,包括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把握最近发展区,以安排教育的顺序与目标。

(2)活动有无成效。活动的成效会激励主体产生新的需要, 形成内驱力,对主体产生积极影响。假如活动不了了之,只会产生消极影响。

(3)活动的方式与类型。不同的方式发展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活动类型和方式促进人的不同的发展,如有主体变革客体为主的创造活动、反应客体的认识活动、占有客体的欣赏审美活动、检测客体的评价活动以及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等,他们虽共同对人的发展发挥作用,但每一类活动对人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有所侧重,如艺术、科学活动——创造性;科学与历史活动——批判性思维;文学、戏剧活动——自主性发展,扩大眼界,丰富人的想象等。

(4)活动条件的提供。活动的展开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如活动材料和活动工具的提供,活动氛围的渲染和创设,活动场地的大小,活动规模的大小(如班级规模),活动空间的灵活布置,活动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程度等,都将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

(5)活动的有无指导。 对活动的设计和适当的指导易使活动产生成效,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反之,易放任自流,降低学生成就感。

(三)活动教学涵盖的教育理念

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是活动教学期望的实践效应,为此,活动教学必然对实验的目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及其相应的操作体系进行系统的、富于创新的构建。这种教学新形式涵盖以下内容: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发展需要,确定适合于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活动目标;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适当调整、补充、改造现行课程与教材,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与经验的联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环境;改革考试和教学评价,实施以促进能力培养和素质整体提高为目的的多样化评价策略等。为此,必须在观念上凸现出以下教育新理念。

1.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活动促发展”的主张是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是活动教学的灵魂。它重视活动的独特价值,强调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张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的发展是在主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相互作用的中介便是主体的活动,正是主体积极主动的活动推动着主体发展的进程。对学生的发展来讲,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唯有活动,才能提供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唯有活动,才能实现多种潜在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定性的转化,发展只有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才有望实现。为此,教育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创造出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主动发展。

2.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主体实践为特征的方法论体系

活动教学重视活动在发展中的独持价值,必然注重学习者“学”的活动。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静听、静观接受现成知识结论的过程。为此,特别强调主动学习、主体实践的教育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和实践,变被动消极地学为主动积极富于创新地学,使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这种主动学习方式主要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问题解决学习为特点,包括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亲身体验、探索、加工、改造和创造等实践性活动来实现和完成。总之,这种学习过程不仅强调动脑思考,而且强调动手操作,亲自体验,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

3.构筑以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

活动教学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实践活动的主动、能动特点的思想,将实践观点引入教学过程,从而必然地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认识和实践进程相统一的过程,必然认为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认识成果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首先,教学的对象,活动的主体——学生处于一个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处在身心两方面不断变化、构建的过程中;其次,教学活动过程是一复杂变化的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新的因素会不断生成,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而是一个动态过程。活动教学重视教育情境中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校园文化,班级氛围等“活”的因素对教育意义的生成,重视学习过程诸多因素的改变对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视活动教学过程是一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新质的过程。

这种动态性使得教学过程同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活动过程上,基本上是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实践和探究为主,对学习可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与途径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教师较少干预;活动氛围上,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乐于、敢于表现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民主氛围,以利于共同进行知识的发现、创造和分享结论,同时创设自主、宽松、愉悦的学校环境,实现学校生活和管理的民主化;活动时空上,不局限在课堂内、学校内,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开发社会与生活等广泛的教育资源。

(四)活动教学的实践效应

活动教学不论是作为教育观念的体现,还是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其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变必然具体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体体现出不同的自主参与程度,处于不同的学习、活动状态,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因而考察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活动情形和活动状态是将活动教学与其他教学区别开来的重要而有效的指标。据此,可在以下对比中对活动教学的课堂效应作一描述。

记忆水平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应答状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学习方式接受和记忆大量知识,处于消极,被动地位,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动手做事的机会,教学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易产生焦躁,烦闷,厌恶,冷漠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适应水平的教学——学生处于自觉适应状态。虽时有主动积极的思维参与,但这种思维为教师所把持与牵制,只是教师思维的再现与印证,教师被自身设计的教案与思路所奴役,对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不能放手。学生的情绪体验表现出时而充满激情和渴望,时而又表现出冷漠,无动于衷。

创造水平的教学——学生处于主动创造状态。教师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不再为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所左右,对于超出备课范围的意外问题和突发事件,能因势利导将教学引向深入。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对象性活动情境,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设置的教案框架里,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探索,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状态,表现出热情,活跃,积极,关注等积极的情绪体验。

3、怎样使评价促进学生发展blog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关注发展,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课堂评价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课堂评价以师生面对面的灵活性,较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发展、价值观等方面的品质,发挥其特有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让学生在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同时,积极接纳他人、学习他人,分享合作的快乐,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特征和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相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既要遵从教育评价理论的一般原则,也要具有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征。1、发展性发展性是新课程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特征。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其只重甄别——选拔功能的现象,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基础上的发展。在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学生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2、多元化多元化指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就评价内容而言,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3、多样化多样化指的是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样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4、全面性所谓全面性指的是教学评价必须全面、全员和全程(课程和过程)地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各种素质培养及各种技能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生的全部学习、教育的动态过程。那么,中学语文课堂如何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有效课堂评价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课堂评价的适时性教育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师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每一个精妙的回答,每一次认真的作业,每一次好的表现,教师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话,一个赞许的目光,都是对学生极大的鼓舞,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接纳态度,帮助学生体会学习成功的愉快,体验当一个好学生的快乐,体验不断进取的乐趣。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不但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实力所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开发他们的潜力。2、 实行多元评价教学本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多边活动,教学过程的展开要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为载体。学生始终是评价的主体,学习评价应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在课堂上学生是被评价对象、教师是绝对评价者的评价状况。教师可以采取以被评价对象为主,教师、同学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的方法,在评价中,学生可以通过:“我的表现”“我进步了”等自我评价形式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发展。还有“同学眼中的我”、“教师的话”等形式的评价,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帮助家长、教师获得有关学生学习、发展的多方面信息。这样,学生本人、同学、教师每个人都参与到评价中去,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3、 注意课堂评价的过程性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获得的情感体验就不一样。课堂评价要以学生的努力程度作为重要参数,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活动,是否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是否真正开动了脑筋思考问题。真正重视过程的评价应该运用建议性的语言给学生以明确、清晰的建议。而这种建议一次一般只能集中于一个学习点的改进上,目的是让学生有更明确的方向。比如,在让学生朗读课文后,评价道:“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种评价,针对性很强,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体会出了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重视。4、 讲究课堂评价的艺术性教师应能够正确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目光面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点滴小事,容许学生犯错误。学会幽默,使用艺术化的语言,讲究表扬和批评的方式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课堂评价,特别是批评学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要给学生留一点面子,不要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了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要鼓励他们认真学习、认真思考。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活动其实正是在一步步或隐或现、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中展开的。课堂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场所,课堂评价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情感,才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信任度,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5、 注重评价的层次性教师的评价如何促进不同的学生的发展呢?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分层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各方面表现、能力的观察,在心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层次,当学生发言、练习时,教师用一把弹性的标尺(即不同的要求),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然后作出评价。如果用单一的尺度来评价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就会造成优等生发展提供迟缓、学困生感觉永远跟不上的现象。教师要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与点拨、引导等技巧融会贯通,使学习水平本身发展较高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让他们更富有创新意识,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语言发展更为突出;对学习暂时滞后的学生,教师要在肯定其努力、进步的同时,给他们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也要在提醒、批评的同时,教给他们改进的方法,使其感受“只要我努力,一定会有提高”。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只有教师灵活而富有启发性的评价,才能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天的课堂学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二、科学地进行课堂评价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学生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一)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立足学生的生命发展,尊重学生内在发展的呼唤,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教育,在教育中成人、成才。在评价中享受教育,意味着评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评价已经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如影随形的“伴侣”。教育、教学,则表现为一种随时随地的渗透与体验,与既定的有预案的“正式评价”相比,即时的、非正式的评价会更适合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表情,都可以达成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都可能影响学生。教师一句不经意的批评会使一个学生沮丧一天,甚至留下终身创伤;而一句赞美之辞会让学生高兴几天,甚至一辈子发挥作用。因此,课堂评价无小事,事事处处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享受教育”,既力主“欢乐评价,评出欢乐”,也不回避批评。恰如其分的批评,充满人文关怀的批评,同样是在让学生享受教育。 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教育,最终要使学生生成五种新态度:对学科的态度是“喜欢该学科”,对学习的态度是“热爱学习,自觉学习”,对自我的态度是“有自尊,乐于进取”,对自身作为学习者的态度是“参与学习,善于学习”,对教育教学的态度是“享受,乐于接受,喜欢课堂生活”。(二)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的激励功能就是激发人的动机,改进人的行为,激发人们向更高目标发展。被激励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有了激励,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人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课堂教学要科学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体验到成功和乐趣。1、 表扬,促进学生加速的动力有这样的一句话:“不是聪明的学生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学生更聪明。”的确,教师及时而适度的表扬往往是促进学生转变和前进的催化剂,它会使学生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自此树立起了自信心和责任心。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把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受表扬组,不断受到表扬。结果成绩扶摇直上。第二组为首谴责组,经常受到责备。刚开始,这些责备还起点作用,后来就没用了,成绩就持续下降。这个试验得出结论,人都是渴望表扬的,人在受到表扬时,脑神经活动加快,思维更加灵敏,做事的效率也更高。学生也不例外,得到老师的表扬、肯定,就情绪饱满,奋发向上。我在教学中就有过这样的例子:我班有个叫庞子婷的学生,原来作文写得不是很好。有一次,她写了一篇作文交上来,我给她的作文批了四个表扬的文字:“写得不错!”我之所以那样评价,是因为子婷的那篇小作文比她前面的文章都要好,我不能不表扬她。当然,相对于别的学生来说,仍然算不上优秀。从那以后,子婷就非常积极地写作文、周记、日记,写作水平提高很快,并且还参加了海南省第二届中学生语文读写能力(作文)大赛,荣获了三等奖。2、批评,在踏雪无痕中进行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认为: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饱含着对学生的爱。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塑造一个人,可以将其引向成功的巅峰;相反,一个有伤自尊心的、令人泄气的批评则会让人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因此,批评学生时,教师头脑一定要清醒,力求点到即止,要记住批评不是目的,是手段。批评的目的绝不是使学生心灰意冷、垂头丧气,而是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缺点,大踏步地前进。要想让你的批评成为点石成金的魔棒,要想让学生们因你而从执迷不悟中豁然开朗,那么,你的批评中必须蕴含着爱、蕴含着真正的人文关怀!(三)、多元评价,张扬个性 课堂教学评价,要走进学生的“生命全域”。传统的学生评价过分强调学生认知领域中知识掌握的情况,而忽视其他多重智能的评价。这样可能将一个身体运动智能特别优秀的学生定格在逻辑推理智能中的“差生”。任何单一的评价都不能反映生命成长的丰富性,评价应全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与达成程度;评价应鼓励学生的创见、对教材内容的多元解读和富有个性的独特体验与感悟。必须使评价成为一面“多棱镜”,从而透射出学生的多彩光谱,映射出他们的生命全景。 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张扬了学生个性,“多了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 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不仅考查“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查,如行为观察、情境测验等。 (四)让评价充满智慧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要求教师能够随时根据教学情境,发挥教学机智,作出充满智慧的即兴评价,充分发挥激励和导向功能,演绎精彩纷呈。如及时赞扬法:“你有自己的独特想法,真了不起!”又如榜样激励法:“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这么棒的同学而感到骄傲!”再如典型夸张法:“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这种充满个性魅力、随机应变的课堂评价,创造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活的是学生无限可能的创新思维。当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足够的实践经验,吸取了足够的课堂智慧,形成了足够的捕捉和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就能完成经验的超越,从机械走向灵活,从预设走向生成,游刃有余,从而使课堂变化多姿,充满生机和活力。(五)、发挥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形象生动、机敏睿智、充满亲和力、富有感染力的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评价成功的基础和保证。1、准确得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准确而又得体,能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恰能改学生以提醒或纠正。如“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他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你的想法很独特,要是能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就更好了。”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的朗读和回答一次比一次好。2、生动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可以使学生犹如浴春风,欣喜不已,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如学生读完了课文,教师可以这样评价:“读得真不错!”、“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这几句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这些生动、亲切的语言学生听后就会被深深感染,大受激励,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就形成了。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3、机智巧妙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表达的见解并不完全正确,通常词不达意。这时,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这样的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应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巧妙的整合优化。比如延时评价法:“哦,你不会,没关系!认真学,就会了!”“这个问题你需要帮忙吗?”“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这样的教学评价,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原有的认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著名特级教师贾正敏很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有个学生给“姆”组词时说:“养母”的“母”。学生哗然。可贾老师微笑着示意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别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接着又转向那位学生,“你说得对的,是‘养母’的‘母’……”学生在贾老师的点拨下顿悟了,连忙说:“是‘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了”。在贾老师不动声色的巧妙引导下,避免了学生出洋相。有时,学生说错了,贾老师会说:“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说错的孩子。没关系,再说一下!”有时,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贾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没认真听课,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下,对吗?” 这一系列充满爱心、智慧的话都一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还会害怕什么?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4、诙谐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它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味,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诙谐幽默的评价语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 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学生也会全身心投入地进行学习。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态势,用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用智慧的评价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用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评价有了爱的支持和智慧的滋补,一定会成为教育这门艺术中更绚丽的花朵。

4、在教学评价中,如何处理好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构成。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他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满堂灌。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他们不只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讲,毕竟是外因,它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即必须通过学生个人的能动作用下的观察、思考、运用才会转化为他们的本领。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但是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常常不自觉地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教不重学,一切教学活动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和要求出发,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学生只能是如何适应,如何受训。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往往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要想收到明显的教学成果,该如何出来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呢?我觉得老师应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关心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很重要的,教师经常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教师关心和热爱学生的这种感情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感情,那么他对学习是充满自信心的、朝气蓬勃、好学好动、积极向上的,慢慢的,他们会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从而形成友好、团结、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让学生学会尊敬教师的感情,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实践和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2、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三、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
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5、如何运用班级评价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班级是学校工作中的最基层单位,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代替的教育作用和教育力量,它是班级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生茁壮成长的摇篮。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及个人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会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个性特质,因此,如用同样的内容、途径与方法,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种愿望。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关注学生的不同特质,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论,旨在驳斥传统的狭隘的智力理论,认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开发多元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被忽视了的智慧。
一、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全面认识学

1.学生是平等的人

师生、生生是平等的,而我们人为地用一种标准把学生分成好与差,分成干部与非干部,这是错误的。我们应认识到学生的“好”与“差”是相对的,学生在这方面能力不如别人,并不代表样样不如人。例如:有的人擅长记忆,有的人擅长表达,有的人擅长唱歌,有的人擅长跳舞,有的人擅长运动等。所以,班内的学生实在没有绝对的“好”与“差”。

2.学生是具有个性差异的人

教师培养学生不是工厂生产产品,没有完全一致的学生。学生在同一班级,不可能整齐统一,也不可能成为标准件,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学生在不同的教育情景中会呈现不同情况,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群体中迥然各异,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来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

3.学生是具有创造性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创造性的,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关键在于我们在教育中能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不能给学生创造出这样的氛围。

4.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人

学生是在发展的,所以一切教育活动都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都是“宝”,教师应视之为宝贵的财富加以开发和利用;每一个学生都是动态发展的,其发展受家庭、社会、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微妙变化,都可能改变其发展方向、程序、速度和结果,教师不能孤立地看待学生,而应着眼于学生整个人生的成长。

二、多元智力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班级是由一个个朝气蓬勃、各具个性特点的学生组成的,他们在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修养、文明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的教育要尊重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承认每个学生的差异,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反对统一模式进行管理;坚持教育目的,教育组织的多样化、灵活性和个别化。

1. 班级目标的确定要能开发每个学生的多元智力

制定目标要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知识、思维和意志发展水平,激发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需要,体现了德育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要求,反映了育人的层次性,加强了针对性。在制定目标时,目标不能过多,一般以一至两个为宜;目标应具有挑战性又能实现,过高的目标对本来就意志薄弱的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失败,而过低的目标有时无需意志力也能实现,达不到磨练意志的目的。制定目标过程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才会重视目标的价值。

2. 班级管理制度要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全班同学的共识。但如何制定制度才能让大家共同遵守呢?这个制度应该以班级公约的形式出现,也就是所有同学都参与到制度的建立中来,这样学生自己作出选择,才可能真正对它负责。由于要负责,才会认真谨慎更理智,才会勇敢地面对,不怕挫折,不畏艰难,否则就会怨天尤人,所以我们应放手发动学生,自己制定管理制度。班主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将学生看作一个个独立的人,要用平等交流的口吻对学生说话。

班级的规章制度有时不能强制统一执行。根据学生中存在的差异,可以实施制度分层的管理方法:第一层:人人必须遵守,不可违背,如法律法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第二层:弹性制度,具体因人而异,由大家共同商讨制订班规班纪,原则上大家都得执行,对部分学生刚开始时可适当降低要求,违反纪律时弹性处理,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逐步达到。

3. 班级管理组织的构建要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智力

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破除班干部终身制的传统做法,实行班级管理承包责任制,实行全员管理,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把岗位细化,列出班级中所需设立的各个岗位及所需的人数;第二步,问卷调查学生在班级中最想干的工作;第三步,以自愿为最大前提,落实岗位分配,极个别有问题的岗位通过谈话协调;第四步,每个岗位全部落实后,按所属部门开部门会议,推选各部部长,最后竞选班长;第五步,推出“班级管理承包责任制”,要求每个部门写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重点,落实具体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守其职,各负其责,在管理过程中个人才华得以施展,多元智力得以提高。

4. 班级座位的安排要能促进多元智力的发展

班主任在编排座位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力特征等,以相邻的前后两桌4个人为单位组成一个小组,全班共分十多个小组,以便开展组内互助和组间竞争的活动。同桌的编排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从班级需求和个人需求两个方面综合考虑自己的位置,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避免产生不和谐现象。一般按下面两种方式进行:

5. 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多元智力

活动是创建班集体、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最基本的操作手段,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多元智力。

(1)定期组织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课能展示多元能力,显露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使之养成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设计、主持班会课,要全方位、多角度地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形式多样的班会设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元智力。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通过合作交流,就是两个甚至超过两个思想,主题班会就是思想火花的碰撞和交流。如责任心主题,学习辅导主题,情感和意志辅导主题,如何消费主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主题,职业与前途分析主题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诵读比赛、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棋类比赛等。“一个都不能少”是开展活动的重要前提。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同时也充当合适的角色,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参与就要从每个学生基础水平的个性差异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充分发挥主动性,让学生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发展自我。

6.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多元智力

我们建立一套健全的、多元化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充分开展自评、互评、组评、师评等。评价前除了经常的帮助、鼓励,还要制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展示他们的能力和特长,稍有成绩或进步及时肯定、赞誉,进行正强化激励。评价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两后以后踏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将多元智力理论应用在班级管理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学生多元智力得到了培养与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它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正视学生个体差异;有助于制定出被所有学生认可的班级目标、班级管理制度;有助于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班级管理组织;有助于排出适合学生和班级需求的座位;有助于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展示学生能力、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能力;有助于我们用全面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班级是学校工作中的最基层单位,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代替的教育作用和教育力量,它是班级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生茁壮成长的摇篮。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及个人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会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个性特质,因此,如用同样的内容、途径与方法,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种愿望。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关注学生的不同特质,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论,旨在驳斥传统的狭隘的智力理论,认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发多元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被忽视了的智慧,激活沉睡的天资。
一、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全面认识学

1.学生是平等的人

师生、生生是平等的,而我们人为地用一种标准把学生分成好与差,分成干部与非干部,这是错误的。我们应认识到学生的“好”与“差”是相对的,学生在这方面能力不如别人,并不代表样样不如人。例如:有的人擅长记忆,有的人擅长表达,有的人擅长唱歌,有的人擅长跳舞,有的人擅长运动等。所以,班内的学生实在没有绝对的“好”与“差”。

2.学生是具有个性差异的人

教师培养学生不是工厂生产产品,没有完全一致的学生。学生在同一班级,不可能整齐统一,也不可能成为标准件,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学生在不同的教育情景中会呈现不同情况,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群体中迥然各异,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来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

3.学生是具有创造性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创造性的,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关键在于我们在教育中能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不能给学生创造出这样的氛围。

4.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人

学生是在发展的,所以一切教育活动都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都是“宝”,教师应视之为宝贵的财富加以开发和利用;每一个学生都是动态发展的,其发展受家庭、社会、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微妙变化,都可能改变其发展方向、程序、速度和结果,教师不能孤立地看待学生,而应着眼于学生整个人生的成长。

二、多元智力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班级是由一个个朝气蓬勃、各具个性特点的学生组成的,他们在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修养、文明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的教育要尊重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承认每个学生的差异,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反对统一模式进行管理;坚持教育目的,教育组织的多样化、灵活性和个别化。

1. 班级目标的确定要能开发每个学生的多元智力

制定目标要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知识、思维和意志发展水平,激发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需要,体现了德育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要求,反映了育人的层次性,加强了针对性。在制定目标时,目标不能过多,一般以一至两个为宜;目标应具有挑战性又能实现,过高的目标对本来就意志薄弱的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失败,而过低的目标有时无需意志力也能实现,达不到磨练意志的目的。制定目标过程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才会重视目标的价值。

2. 班级管理制度要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全班同学的共识。但如何制定制度才能让大家共同遵守呢?这个制度应该以班级公约的形式出现,也就是所有同学都参与到制度的建立中来,这样学生自己作出选择,才可能真正对它负责。由于要负责,才会认真谨慎更理智,才会勇敢地面对,不怕挫折,不畏艰难,否则就会怨天尤人,所以我们应放手发动学生,自己制定管理制度。班主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将学生看作一个个独立的人,要用平等交流的口吻对学生说话。

班级的规章制度有时不能强制统一执行。根据学生中存在的差异,可以实施制度分层的管理方法:第一层:人人必须遵守,不可违背,如法律法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第二层:弹性制度,具体因人而异,由大家共同商讨制订班规班纪,原则上大家都得执行,对部分学生刚开始时可适当降低要求,违反纪律时弹性处理,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逐步达到。

3. 班级管理组织的构建要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智力

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破除班干部终身制的传统做法,实行班级管理承包责任制,实行全员管理,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把岗位细化,列出班级中所需设立的各个岗位及所需的人数;第二步,问卷调查学生在班级中最想干的工作;第三步,以自愿为最大前提,落实岗位分配,极个别有问题的岗位通过谈话协调;第四步,每个岗位全部落实后,按所属部门开部门会议,推选各部部长,最后竞选班长;第五步,推出“班级管理承包责任制”,要求每个部门写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重点,落实具体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守其职,各负其责,在管理过程中个人才华得以施展,多元智力得以提高。

4. 班级座位的安排要能促进多元智力的发展

班主任在编排座位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力特征等,以相邻的前后两桌4个人为单位组成一个小组,全班共分十多个小组,以便开展组内互助和组间竞争的活动。同桌的编排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从班级需求和个人需求两个方面综合考虑自己的位置,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避免产生不和谐现象。一般按下面两种方式进行:

5. 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多元智力

活动是创建班集体、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最基本的操作手段,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多元智力。

(1)定期组织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课能展示多元能力,显露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使之养成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设计、主持班会课,要全方位、多角度地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形式多样的班会设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元智力。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通过合作交流,就是两个甚至超过两个思想,主题班会就是思想火花的碰撞和交流。如责任心主题,学习辅导主题,情感和意志辅导主题,如何消费主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主题,职业与前途分析主题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诵读比赛、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棋类比赛等。“一个都不能少”是开展活动的重要前提。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同时也充当合适的角色,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参与就要从每个学生基础水平的个性差异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充分发挥主动性,让学生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发展自我。

6.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多元智力

我们建立一套健全的、多元化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充分开展自评、互评、组评、师评等。评价前除了经常的帮助、鼓励,还要制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展示他们的能力和特长,稍有成绩或进步及时肯定、赞誉,进行正强化激励。评价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两后以后踏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将多元智力理论应用在班级管理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学生多元智力得到了培养与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它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正视学生个体差异;有助于制定出被所有学生认可的班级目标、班级管理制度;有助于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班级管理组织;有助于排出适合学生和班级需求的座位;有助于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展示学生能力、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能力;有助于我们用全面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

6、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一、要因地制宜
各中学因地域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教学设备也就不尽相同,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就会有所差异。对于经济发展迅速地区的中学来说,他们的教学设备先进,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见多识广”,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比较先进,基本上能够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及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对于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来说,经济不发达,教学设备也相对简陋,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也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易于实践而基础实用的课程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因人而异
正所谓“因材施教”,教学也要因人而异。对于理解能力强,学习能力出众的学生,可以安排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或让其自选学习方向。但作为教师,我们则应更倾向于那些能力普通的学生和“后进生”,关注他们,重视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信息素养”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将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使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落到实处。
三、要精选教学内容
在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须以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不同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精选教学内容。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能够处理简单的计算机故障;学习windows的使用,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更深的了解;学习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使用,让他们能自由的处理文字信息;学习计算机病毒与防治,了解信息安全和相关法律知识;重点介绍internet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学会利用网络和计算机上的丰富资源;学习使用一些常用工具软件,如:压缩、解压缩的方法,下载软件的使用,媒体播放软件的使用等。学会使用这些常用工具软件,会让他们在使用计算机时更得心应手。
四、要以实践为主
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为前提,实践教学为根本。而作为中学生来说,要理解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术语会比较困难,但实际的动手操作则会让他们非常感兴趣。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方式正处在发展阶段,大量的实践课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也应从讲授、叙述向辅导、指导转变。鼓励学生思考并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使其有能力自主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要求。
五、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软件的发展推陈出新,使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那么,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要让受教育者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有针对性的实践课为主,注重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使其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1.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3.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4.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例如:互联网,它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环境。借助于互联网,他们可以获取在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利用这些信息来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7、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建立评价的多样性
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将有效地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我校在建立评价方法上突出了多样性,具体作法和体会是:
1、连续观察与面谈:通过对学生较长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或面谈,记录学生在课程完成目标上的表现,从而作出评价。这种方法作出的评价客观深入,但花费的时间较长,精力较多,适用于对学生某一方面或某一段时间内的表现作出评价。
2、实践活动评价:实践活动评价包括科学探究、实验、调查、科技制作、演讲表演、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出评价,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例如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表达交流、实验操作等;分析学生的实验成果,如创作与制作、调查报告、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等。实践活动评价主要体现了多元化,提倡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等形式进行。
3、书面测试:书面测试是常用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以知识记忆为主,脱离实际的书面测试内容和方法试题,努力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境,突出试题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
4、个人成长记录:由学生本人、家长、教师记录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成长经历,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成绩、在校内外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体会、成果及家长、教师的期望等发展地、综合地对学生作出评价。

二、体现评价的差异性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学生不是生产线上统一规格的“标准件”,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生理特点,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这一系列因素都会导致学生间存在差异。学生的这种差异往往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的差异,还包括心理特点和人生观、价值观等诸方面差异,可以说,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经历的差异都会导致学生的发展轨迹和速度有区别。

三、突出评价的发展性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略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评价功能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还体现了“一切为孩子发展”的教育理念,在突出评价发展性方面,我校采取了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

四、发挥评价的激励性
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发展、变化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无论是采用激励性语言、还是采用发荣誉卡和大红花等形式,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体系,准确的观察和资料的收集,恰当的结论都不会达到预期的评价目的。同时,随意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而且还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受批评,认识不到缺点和不足。当然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教师与学生要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教师要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自己,提高他们的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方面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老师提出不足或提出批评,学生感到的仍然是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教学的激励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情态、行为上,下面以我校老师惯用的激励方式为例列举一二:在语言方面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老师可以这样说:“你读得真好!”、“你比老师读得还好!”、“我想你一定能比她读得更好!”;对学生的问题评价老师可说:“你很会提问题!”、“你真有见解!”、“你很善于思考问题!”;在情态方面老师慈爱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亲切的手势都能激励学生;在行为方面,如抚摸、拉手、奖励等也能达到激励的效果。

五、保障评价的科研性
对学生评价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一系列环节,各环节环环相扣、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因此,在评价改革中不注意评价的系统性和过程性,就可能使改革工作举步为艰,即使照搬、照套别的地区的经验,没领会到相应的理念、原则、背景及其局限性,都会导致出现表面现象或出现形式主义。要想充分发挥评价的最佳效果,必须把评价当作一个科研课题来抓。为了充分保障评价的科研性的落实,

8、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

9、简答题 在教学评价中,如何处理好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之间的关系?

真实客观,他人评价与自己认识而已

10、如何让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关注发展,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课堂评价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课堂评价以师生面对面的灵活性,较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发展、价值观等方面的品质,发挥其特有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让学生在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同时,积极接纳他人、学习他人,分享合作的快乐,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特征和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相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既要遵从教育评价理论的一般原则,也要具有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征。1、发展性发展性是新课程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特征。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其只重甄别——选拔功能的现象,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基础上的发展。在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学生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2、多元化多元化指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就评价内容而言,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3、多样化多样化指的是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样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4、全面性所谓全面性指的是教学评价必须全面、全员和全程(课程和过程)地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各种素质培养及各种技能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生的全部学习、教育的动态过程。那么,中学语文课堂如何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有效课堂评价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课堂评价的适时性教育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师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每一个精妙的回答,每一次认真的作业,每一次好的表现,教师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话,一个赞许的目光,都是对学生极大的鼓舞,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接纳态度,帮助学生体会学习成功的愉快,体验当一个好学生的快乐,体验不断进取的乐趣。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不但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实力所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开发他们的潜力。2、 实行多元评价教学本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多边活动,教学过程的展开要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为载体。学生始终是评价的主体,学习评价应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在课堂上学生是被评价对象、教师是绝对评价者的评价状况。教师可以采取以被评价对象为主,教师、同学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的方法,在评价中,学生可以通过:“我的表现”“我进步了”等自我评价形式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发展。还有“同学眼中的我”、“教师的话”等形式的评价,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帮助家长、教师获得有关学生学习、发展的多方面信息。这样,学生本人、同学、教师每个人都参与到评价中去,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3、 注意课堂评价的过程性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获得的情感体验就不一样。课堂评价要以学生的努力程度作为重要参数,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活动,是否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是否真正开动了脑筋思考问题。真正重视过程的评价应该运用建议性的语言给学生以明确、清晰的建议。而这种建议一次一般只能集中于一个学习点的改进上,目的是让学生有更明确的方向。比如,在让学生朗读课文后,评价道:“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种评价,针对性很强,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体会出了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重视。4、 讲究课堂评价的艺术性教师应能够正确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目光面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点滴小事,容许学生犯错误。学会幽默,使用艺术化的语言,讲究表扬和批评的方式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课堂评价,特别是批评学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要给学生留一点面子,不要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了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要鼓励他们认真学习、认真思考。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活动其实正是在一步步或隐或现、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中展开的。课堂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场所,课堂评价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情感,才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信任度,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5、 注重评价的层次性教师的评价如何促进不同的学生的发展呢?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分层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各方面表现、能力的观察,在心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层次,当学生发言、练习时,教师用一把弹性的标尺(即不同的要求),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然后作出评价。如果用单一的尺度来评价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就会造成优等生发展提供迟缓、学困生感觉永远跟不上的现象。教师要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与点拨、引导等技巧融会贯通,使学习水平本身发展较高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让他们更富有创新意识,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语言发展更为突出;对学习暂时滞后的学生,教师要在肯定其努力、进步的同时,给他们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也要在提醒、批评的同时,教给他们改进的方法,使其感受“只要我努力,一定会有提高”。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只有教师灵活而富有启发性的评价,才能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天的课堂学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二、科学地进行课堂评价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学生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一)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立足学生的生命发展,尊重学生内在发展的呼唤,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教育,在教育中成人、成才。在评价中享受教育,意味着评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评价已经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如影随形的“伴侣”。教育、教学,则表现为一种随时随地的渗透与体验,与既定的有预案的“正式评价”相比,即时的、非正式的评价会更适合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表情,都可以达成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都可能影响学生。教师一句不经意的批评会使一个学生沮丧一天,甚至留下终身创伤;而一句赞美之辞会让学生高兴几天,甚至一辈子发挥作用。因此,课堂评价无小事,事事处处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享受教育”,既力主“欢乐评价,评出欢乐”,也不回避批评。恰如其分的批评,充满人文关怀的批评,同样是在让学生享受教育。 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教育,最终要使学生生成五种新态度:对学科的态度是“喜欢该学科”,对学习的态度是“热爱学习,自觉学习”,对自我的态度是“有自尊,乐于进取”,对自身作为学习者的态度是“参与学习,善于学习”,对教育教学的态度是“享受,乐于接受,喜欢课堂生活”。(二)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的激励功能就是激发人的动机,改进人的行为,激发人们向更高目标发展。被激励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有了激励,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人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课堂教学要科学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体验到成功和乐趣。1、 表扬,促进学生加速的动力有这样的一句话:“不是聪明的学生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学生更聪明。”的确,教师及时而适度的表扬往往是促进学生转变和前进的催化剂,它会使学生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自此树立起了自信心和责任心。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把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受表扬组,不断受到表扬。结果成绩扶摇直上。第二组为首谴责组,经常受到责备。刚开始,这些责备还起点作用,后来就没用了,成绩就持续下降。这个试验得出结论,人都是渴望表扬的,人在受到表扬时,脑神经活动加快,思维更加灵敏,做事的效率也更高。学生也不例外,得到老师的表扬、肯定,就情绪饱满,奋发向上。我在教学中就有过这样的例子:我班有个叫庞子婷的学生,原来作文写得不是很好。有一次,她写了一篇作文交上来,我给她的作文批了四个表扬的文字:“写得不错!”我之所以那样评价,是因为子婷的那篇小作文比她前面的文章都要好,我不能不表扬她。当然,相对于别的学生来说,仍然算不上优秀。从那以后,子婷就非常积极地写作文、周记、日记,写作水平提高很快,并且还参加了海南省第二届中学生语文读写能力(作文)大赛,荣获了三等奖。2、批评,在踏雪无痕中进行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认为: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饱含着对学生的爱。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塑造一个人,可以将其引向成功的巅峰;相反,一个有伤自尊心的、令人泄气的批评则会让人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因此,批评学生时,教师头脑一定要清醒,力求点到即止,要记住批评不是目的,是手段。批评的目的绝不是使学生心灰意冷、垂头丧气,而是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缺点,大踏步地前进。要想让你的批评成为点石成金的魔棒,要想让学生们因你而从执迷不悟中豁然开朗,那么,你的批评中必须蕴含着爱、蕴含着真正的人文关怀!(三)、多元评价,张扬个性 课堂教学评价,要走进学生的“生命全域”。传统的学生评价过分强调学生认知领域中知识掌握的情况,而忽视其他多重智能的评价。这样可能将一个身体运动智能特别优秀的学生定格在逻辑推理智能中的“差生”。任何单一的评价都不能反映生命成长的丰富性,评价应全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与达成程度;评价应鼓励学生的创见、对教材内容的多元解读和富有个性的独特体验与感悟。必须使评价成为一面“多棱镜”,从而透射出学生的多彩光谱,映射出他们的生命全景。 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张扬了学生个性,“多了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 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不仅考查“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查,如行为观察、情境测验等。 (四)让评价充满智慧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要求教师能够随时根据教学情境,发挥教学机智,作出充满智慧的即兴评价,充分发挥激励和导向功能,演绎精彩纷呈。如及时赞扬法:“你有自己的独特想法,真了不起!”又如榜样激励法:“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这么棒的同学而感到骄傲!”再如典型夸张法:“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这种充满个性魅力、随机应变的课堂评价,创造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活的是学生无限可能的创新思维。当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足够的实践经验,吸取了足够的课堂智慧,形成了足够的捕捉和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就能完成经验的超越,从机械走向灵活,从预设走向生成,游刃有余,从而使课堂变化多姿,充满生机和活力。(五)、发挥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形象生动、机敏睿智、充满亲和力、富有感染力的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评价成功的基础和保证。1、准确得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准确而又得体,能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恰能改学生以提醒或纠正。如“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他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你的想法很独特,要是能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就更好了。”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的朗读和回答一次比一次好。2、生动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可以使学生犹如浴春风,欣喜不已,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如学生读完了课文,教师可以这样评价:“读得真不错!”、“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这几句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这些生动、亲切的语言学生听后就会被深深感染,大受激励,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就形成了。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3、机智巧妙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表达的见解并不完全正确,通常词不达意。这时,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这样的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应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巧妙的整合优化。比如延时评价法:“哦,你不会,没关系!认真学,就会了!”“这个问题你需要帮忙吗?”“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这样的教学评价,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原有的认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著名特级教师贾正敏很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有个学生给“姆”组词时说:“养母”的“母”。学生哗然。可贾老师微笑着示意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别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接着又转向那位学生,“你说得对的,是‘养母’的‘母’……”学生在贾老师的点拨下顿悟了,连忙说:“是‘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了”。在贾老师不动声色的巧妙引导下,避免了学生出洋相。有时,学生说错了,贾老师会说:“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说错的孩子。没关系,再说一下!”有时,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贾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没认真听课,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下,对吗?” 这一系列充满爱心、智慧的话都一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还会害怕什么?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4、诙谐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它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味,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诙谐幽默的评价语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 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学生也会全身心投入地进行学习。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态势,用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用智慧的评价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用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评价有了爱的支持和智慧的滋补,一定会成为教育这门艺术中更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