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发护发 » 益智教学与学生发展
扩展阅读
流行发型图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脸直发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发型图片 2020-08-28 03:41:15

益智教学与学生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3-10 00:14:03

1、益智教育是什么意思

益智教育,主要以中小学小班辅导、一对一家教、学生学习心理咨询、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教育。

2、如何开展学校益智课堂

益智课堂培养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学会观察,换一个方向,打破思维定势,学会推理,学会综合,促进学生灵动,勇于探索,老师要体会到学习和工作一体化带来的快乐。

存在问题:

教学研究少有深度,忽视了学生思维层面的提升,缺乏案例与数据的分析,仅仅停留在对器具的了解上。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充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有计划,有落实。

2.加强基地培育,基地是课题的成长点,以学校实施为手段,变革与人方式,以教育热点、难点为导向进行研究。

3.加强队伍建设,要有规划,以课例的研究,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作为教师专业提升的抓手。

4.加强成果转化,陈宝生强调,教育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将成果转化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鲜活实践。一要转化为教案,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拓展学术园地,构建理论大厦。二要转化为决策,将为决策服务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和转化途径。三要转化为制度,让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事业发展起到支撑和推动作用。四要转化为舆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习近平指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义乌市落实益智课的四大步骤:

让教育闪耀思维与智慧的光芒

1.以器为先,配好益智课器具。

2.以课为主,夯实课程与课堂。

3.以师为尊,注重教研与科研。

4.以学生为本,兼融启智与育德。

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共性与个性,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3、<益智课堂与思考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有哪些

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开发中小学的益智课程,在总结“十二五”课题《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研究》基础上,深入开展以培养学生“思考力”为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定于2016年7月12—16日在山东省曲阜市召开“十三五《益智课堂与思考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研讨观摩会”。现将有关通知转发,请各课题实验校安排好工作根据通知要求积极报名参加。欢迎有科研实力并愿意参与“十三五”课题研究的学校参会。

4、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

名词在生词表中占的总数最多,教师应有意识的在课内外结合所遇到的情景,版培养学生联想英语的习权惯。把联想作为学生的“活单词本”。如在教室里看看世界地图,能联想到英语:亚洲、非洲、欧洲、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国、大陆、海洋、山脉等;在操场上,能联想到英语:篮球、排球、足球和各项比赛。看到各种实物或听到谈话中的抽象概念,均要联想到英语,逐步达到脱口而出。学生养成了习惯,即使遇到没有学过的东西,也能主动问老师。如学校准备开运动会,许多学生就问一系列与运动会有关的词英语怎么说,如:开幕式,闭幕式,运动员,跳高,跳远,接力赛等,学生都把这种活动看作是一种乐趣。通过这样无意识的联想、记忆,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由词到句逐步发展。

5、写一篇益智课堂上的感悟

1、处在社交圈中是一种烦恼,而超脱出来简直是一场悲剧。
2、厌倦,就是一个人吃完盘子里的食物后对盘子的感情。
3、参加追悼会的程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后大家一起喝酒打牌。
4、知识是一种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觉得饿的粮食。
5、爱情是会沉底的,在平淡的日子里,最重要的是经常轻轻晃一晃盛装爱情的“水杯”。
6、战争:用舌头解不开就用牙齿咬吧!
7、憎恨别人就像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不一定逮到了
8、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9、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10、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11、失败发生在彻底的放弃之后。

6、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一)在口算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口算基本训练中要防止死记硬背,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用意义识记、熟记口诀。例如,有一个一年级学生很快就熟记了20以内进位加法表,他并没有去熟读全部加法表,而是先记住“对子数”(如6十6=12、7十7=14、8十8=16、9十9=18)然后根据推理方法推出其它加法表,如7十8=?先想7十7=14,因为7十8比7十7多1,所以7十8=15,又如6十8=?先想6十6=12,因为6十8比6十6多2,所以6十8=14,这样就在熟记加法表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因为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大大缩短熟记口决的时间,提高了练习效率。
(二)在新授知识中发展学生的智力
新授知识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一环,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新授知识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讲解要生动有趣,善于提出思考性问题,充分运用直观教具,注意边讲边练。这些做法都能发展学生智力,我们应该继续运用。
例如“发现法教学”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发现法教学又称问题教学法。这种发现教学法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需要,而在教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这种教学法的一般过程是:a.提出问题,b.让学生根据教科书或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学习和体验,c.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解决问题,自己发现数学的法则和规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里举个课堂实例说明一下:

7、益智课堂对学校有什么影响?

对益智课堂教学的思考

为了丰富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方式,也为了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为了培养孩子的思考力。近年来,益智课堂类教学模式逐渐的发展起来了。这类课逐渐的也有了属于自己模式化的教学程序。器具介绍——游戏规则——思维定式——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对每一款益智器具,我的基本态度是——在没有网络之前每一款益智器具都想去玩,但是,都玩不出最终的结果来;网络之后,则对每一款益智器具都不想去玩,因为,知道了结果,寡然无味也。

昨天,听了一节课益智课堂类型的公开课。当看到益智器具的时候,我就明白这款器具边角上的圆弧是用于误导孩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势”。常规情况下,一定不能用这些圆弧来围成一个圆,而应该另辟蹊径。但是,怎么个另辟蹊径法,具体的操作方法在哪里,我想不出来。于是,情不自禁的问度娘,并获得了最终的结果。

此后,静下心来,观看课堂上孩子们精彩的思维碰撞。果不其然,孩子陷入到了“思维定势”中去了。这个时候,应该是孩子反思、打破思维定势、寻找到另一种具体的操作方法的关键节点。这个节点,最能反映出孩子的思考力。也是益智课堂最最精彩之处。(纯个人理解)

可惜的是,多数的课堂在这一点上没有得到很好的突破。具体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直接告知。面对这种情形,让我想到了以往教初中的情形:

教初中时,我至少要提前一个晚上做难题目,害怕学生问到我时,我答不上来。一天,一个学生问我一道难题。一看,正是我昨天做的那道难题。于是,直接指导他从什么地方作辅助线。由于这条辅助线的作用,此题顺利的解答出来啦,没有任何思维上的困惑。最后,学生问了我一句:“老师,为什么要在这添一条辅助线呀?你是怎么想到的,我为何就想不到呢?”这个问题,当时真的不好回答,我也答不上来。直到现在,我依然答不上来。“是呀,为什么要在这添一条辅助线呢”?如果不是答案的提示,要在这个地方作条辅助线,我也想不到啊……

益智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或多或少的直接告知下,很多的孩子能解决问题了。再以后,所有的孩子都会了,顿时感觉到很有意思。可以推想得到,学会的孩子会向没有学过的孩子显耀自己的能耐,也会抢着教会这些孩子玩这类器具,就好比成人获得了网络的结果。这样一来的话,同一个学校想在一段时间后再来上同一款益智游戏,课堂上就会有孩子快速的摆弄出来,因此也就失去了课堂上探究的味道了……

究竟应该怎样捕做孩子顿悟的那一刻呢?或者说短短的四十分钟,孩子能有这个方面的顿悟吗?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最大范围的促进孩子的顿悟呢?还有,当第一个孩子顿悟了,是否还要让其他孩子也有顿悟的机会呢,而不是让这个孩子发挥度娘的作用——直接告知其他孩子。个人觉得,直接告知型的方式不会,也不能培养孩子独特的思考力,可能仅仅是让孩子获得了一种熟能生巧的技能而已。当然,熟能生巧也是需要智力的。想到今天在自己的班上教孩子们玩魔方的情形。真的有这么一说,智力好的孩子,就算是接收老师直接告知型的知识,也是能够接受的。换言之,有的孩子就接收不到。

网上说,模仿是一种能力,模仿让中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是,当一个国家真的要走在世界的前列,仅仅靠模仿是不够的。因为模仿永远是走在别人的后面,要超前,必须有自己的创造。要创造,在数学课堂上,是否就要让更多的孩子获得顿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接收的能力。

或者说,面对一道难题,孩子能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添辅助线。在这个地方添辅助线后面的思维才是我们更应该追求的,而不是仅仅追求添上辅助线之后,该题顺利的解决了。

这样的教学,是关于如何合理分配,启发与给予的时间、思考与接收的时间,既要让孩子有获得顿悟的机会,又要有教师不露痕迹的给予。这就是我们教师需要去追求的一种恰当的有效又有“度”的数学课堂。那么,怎样寻找到课堂上的这个“度”呢?

还有,教学时为何总是要打破思维定势呢?既然要打破,当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能否在建立与打破之间寻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在孩子牢牢定势后再来强行打破吧?

比如,某名师上整数倍的时候,孩子说道12是6的2倍,是4的3倍等。孩子总结到,这个几倍几倍中的几就是我们学过的自然数。名师果断出题,12是8的几倍?诶,居然有孩子知道是一份的8,再加半分的8,也就是1.5倍。内心不免暗暗佩服,真乃名师也。让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观念片刻间就获得了提升,或者说,没有让孩子形成思维上的定势。

再有,如何来评价益智课堂带给孩子们思维上的促进力呢?回到学生这一块就是,学过益智课堂的孩子与没有学过益智课堂的孩子在思维上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是否需要有相关的统计大数据来解释……

8、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多种方式讲解概念,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举例说明?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内在建构性”的学习观,特别强调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和建构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的。它不仅提出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而且提出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1.言语智力,指对声音、韵律和词的意义敏感,理解语言的不同功能。如诗人、记者。有助于发展这种智力的学校活动是讨论修辞和象声词。
2.逻辑—数学能力,指对识别逻辑或者数学模式敏感,理解语言的不同功能。如科学家、数学家。有助于发展这种智力的学校活动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建筑物两对角之间的距离。
3.空间智力,指能够准确的感知视觉—空间世界,并能够进行知觉转换,如航海家、雕刻家。有助于发展这种智力的学校活动是借助透视法来画图。
4.音乐智力,指能够谱写和欣赏节奏、音调和节拍,鉴赏各种形式的音乐,如作曲家、小提琴家。有助于发展这种智力的学校活动是确定一首歌的旋律和节拍。
5.肢体—动觉智力,指控制身体的运动和灵活操作物体的能力,如舞蹈演员、运动员。有助于发展这种智力的学校活动是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跳方形舞。
6.人际智力,指对人的各种情绪、气质、动机和需要作出正确判断和反应的能力,如治疗师、售货员。有助于发展这种智力的学校活动是听同学之间的辩论。
7.内省智力,指了解自己的情绪,能够辨别这些情绪,并能够根据这些情绪指导自己的行为;了解自己的长处、不足、动机和智力,如演员、小说家。有助于发展这种智力的学校活动是通过角色扮演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8.关于自然的智力,指能够发现并理解自然界的模式,如地理学家、探险家。有助于发展这种智力的学校活动是到森林中观察动物的生活模式。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学校,表现最活跃的舞台是在学科课堂教学上。小学教师活泼好动,棋、琴、书、画略有精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为借鉴多元智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摸索有新意的学科教学策略奠定了基础。
(一)对教学环节的影响
1.多元导入
导入环节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看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步骤,甚至是关系一节课成败的因素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积累了不少巧妙的导入技巧。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导入的新思路:以不同智能类型和学生理解事物的方式为起点,调动起学生多种智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这样的课堂里,讲故事不再是语文老师的专利,数学老师、自然课教师也常常以这种孩子们喜欢的听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擅长音乐的老师常以音乐作为所教学科的导入手段。剪纸、折纸不仅出现在手工课上,数学课在讲“轴对称图形”时,老师会说,孩子们把带来的纸折叠,剪成你喜欢的图形。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导入,从学生喜欢的手工制作、音乐导入……老师们用自己擅长的言语智能,将学生的爱好和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将实际生活和课堂联系起来,试图从言语智能、身体智能、人际智能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一开始便充满了乐趣。这样的课堂导入,增加了教学成功的概率。
在教授《轴对称图形》中,教师利用讲童话故事进行导入(春天花儿朵朵开放,蜻蜓飞到小湖边玩耍,这时候蝴蝶也来了。蜻蜓对蝴蝶说:“小蝴蝶,你别在我面前飞来飞去!”
蝴蝶对蜻蜓说:“蜻蜓哥哥,我们是一家人。我是来找你玩的。”蜻蜓奇怪的问:“你是蝴蝶,我是蜻蜓,我们怎么会是一家人呢?”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不止你和我,花儿,树叶也和我们是一家人。)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的言语智能得到了发展。
在教朱自清的《春》时,就用《小燕子》这首儿歌作为导入,先让学生边听歌边展开想像,然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刚才在听歌时,想到了什么情景?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致:有的说,想到了小燕子飞的情景;有的说,想到了柳树;还有的说,想到了春天的各种花朵……大家争相发言,个个神采飞扬,他们的思维自然而然地跟将要学习的《春》的内容相联系起来,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总之,利用音乐导入,常会使学生的情绪迅速活跃起来,使学生很快进入所学习的内容情境中。从而使学生的音乐智能得到了开发。
2.多元化呈现教材
一旦兴趣激发起来,接下来的环节便是让学生充分地感知、理解教材。从教师的角度看,多元切入理解教材是指教师多维度、多方式呈现教材。从学生的方面讲,多元切入理解教材就是用自己学习风格和智能优势表达对教材的理解。
在小学英语课上,用“猜谜”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老师用英语说出fox/bird/cow等动物的特征,学生们猜答案;老师用动作表示某个单词,学生们猜单词。然后,学生自己出谜面、做动作,其他同学互相猜。用这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又发展他们的言语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在《我是一条小河》课中用多媒体手段。“我”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如果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小河来回答,答案可能令人失望,于是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风景在小河中的倒影和小河流经的地方,听着河水的哗哗声,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媒体技术将人的空间智能、言语智能和逻辑智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系统参与学习,有利于加大课堂的知识密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3.多元化巩固
布置作业是常规课堂教学的步骤之一,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作业毫不例外地用言语符号的形式来呈现,比较单一。全班学生都做同样类型和难度的作业。作业既没有反映出学生间学习能力的差异,又没有反映出学生不同的认识事物方式,致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觉得作业水平太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望而生畏,不擅长言语智能的孩子无法表达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给教师一个启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多元智能和个性特点布置具有个性化的作业,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
【示例1】(摘自《多元智能在中国》)
中华路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在讲“颐和园”一文后,其作业(学生可以选择)是:
(1) 细心欣赏颐和园的图片(或自己亲自去参观)运用新学的名词佳句描写图片的景色,完成填空(句子)练习(语言能力)。
(2)以导游员的身份,用导游词的形式把颐和园的各个景点串连起来并给小组或全班学生展示(语言智能、数学一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3) 写一篇描写景色的短文(语言智能)。
(4)画一幅画,表现你对课文的理解(空间智能)。
在这个事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布置了有层次性的作业.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言语智能,数学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空间智能等。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学生的优势智能迁移到弱势智能中去。
(二)对小学教学评价的影响
由于受传统智力理论的影响,人们一直把学科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学校过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学生其他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就应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元评价观。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新课程中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体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影响。
1.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事,同学、家长、学生自己都可以参与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学生的自评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学生的互评可以建立一种相互激励的机制;学生家长参与教学评价可以建立一种家长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机制,以提高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主体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是所有评价的发起者、主持者、协调者。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把握好评价的定位:突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评价内容多元化
在课堂教学中不再以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作为课堂评价的唯一依据,而是全面评价学生在多项不同智能中的表现,学生在不同智能中可以选择自己的强项进行表达,那么评价也应围绕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进行肯定性评价,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因能而评。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都是师生无法回避的一个内容,但还应全面评价学生的语言智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内省智能、人际关系、合作情况、综合运用能力等多方面的水平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3.评价方式多元化
这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与内容全面化所决定的,也是“多元化”的课堂所决定的。灵活多样、一举多得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除了传统的书面测试外,实验者还可以进行现场观察、提问、描述、答辩、面谈、随访、专题作业、对话表演、活动报告等等。
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正面作用
传统的智力理论将智力解释为一种以语言能力和逻辑一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于是教育的重点则被定位于追求优异的语文和数学表现;而多元智能理论则强调,智力的本质更多地表现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显然远远超越了传统教学和评价关注的重点。因此,多元智力理论拓展了教师的“智力观”,课程功能由此开始发生着根本的转变,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即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加强考试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重在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观。教育是赏识教育,教师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教育是个体化的教育,教师变得更为主动、自觉地为每一位学生设计“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对于什么是智力,智力如何构成、发展等问题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仅在本世纪的前几十年,就有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说、卡特尔的定型和不定型智力说、瑟斯顿的群因素说、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其中以传统的智力理论影响最大。
自从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等人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以来,当今的学校教育一直受到传统智力测验理论的影响。传统的智力测验认为,智力具有单一的性质,通过纸笔测验就可以测出人的智力的高低。因此,传统的智力测验只重视人类可以测验出来的能力及其测试方法,如果某种能力无法测出,就认为这种能力是不重要的。
受传统智力理论影响的教育,首先,教育评价应试化,评价体系是应试指标,而且是静态评价,方法单一,使受教育者认为学习就是学习知识,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学方式灌输化,课堂上强调书本,突出老师,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最后,理解内容记忆化,教学中强调记忆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多元智能理论突出了智力的多元性,文化性(情景性),差异性,实践性和开发性,认为要坚持“智能展示”的评估方法,要将学生的优势智能迁移到其它的智能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