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一、《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
《宣言》对社会主义的界定提出的是这样一个命题:“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思想,指的是某个原则、命题在其整个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它应具有超越历史阶段性的普遍性和终极价值的品格。《宣言》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来界定社会主义,深刻地表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从根本上把社会主义同一切旧社会区别开来。从某个具体特征来界定社会主义,即使这一特征很重要,也只是说明社会主义的某个侧面;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则说明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和最高目标,那类具体特征只不过是达到这一终极价值和最高目标的一个阶段或手段。
二、马克思终生探索的核心主题
上述命题精辟地概括了未来新时代的精神。恩格斯认为,就表述未来社会新纪元的核心思想而言,除了上述命题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
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尽管千百遍地阅读《宣言》,却并不重视、也不理解这一命题,甚至认为这是两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误笔”、“败笔”。实际上,这是他们终生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为之奋斗不息的主题。
我们从马克思的少年时代说起。1835年8月,马克思在他中学毕业写的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满怀激情地表述了他的人生理想。他首先确定选择职业的原则,认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而“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就是少年马克思的人生观。有人认为,对一个17岁少年在作文中写的东西,不应太过认真。当然,一篇中学生论文,可能是这位少年偶然的感情抒发,确实不应评价过高。但是,如果这位少年在此后的人生旅途中,终生遵守诺言,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就应把这视为他的人生起点;就马克思而言,就是他终生理论探索与实践活动的起点。
1841年4月写的博士论文,是马克思从哲学上探讨个人自由的开端。同少年时代不同,此时马克思已是黑格尔的信徒,他对问题的探讨已注入了理性的思考。他批判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决定论,肯定伊壁鸠鲁关于原子偏斜运动的观点,认为这体现了原子对命定式直线运动的独立,体现了原子独立性、个性和个体性的自由。马克思认为,这是“定在中的自由”,是同“他物”、“他者”的关系中的自由。这是从社会关系中考察人类个体和人类个体的自由,已经包含着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思想萌芽。
但是,马克思这里对个体自由的探讨,还囿于抽象的、思辨的形式。到了《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走出这种抽象性,旗帜鲜明地为备受压迫的劳动者的自由辩护,并提出理想的国家应该是“相互教育的自由人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个人以整体的生活为乐事,整体则以个人的信念为乐事”,是充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快乐的状态。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1.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马克思在在定义“社会”时曾经指出:“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生产的承担者对自然的关系以及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他们借以进行生产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就是从社会经济结构方面来看的社会.”
2.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自然史的过程,从而创立了真正科学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在《资本沦》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过程的考察,科学地论证了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同时,他又深刻地指出:“人类史同自然史的区别在于,人类史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自然史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3.马克思主义强调要正确处理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首先使自然界人化.自然界的人化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然对象化过程.以一种物质的力量作用于自然界,改造自然界,这一过程就是人类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占有自然界的过程,其结果则产生了获得人的本质的自然界.这种获得了人的主观性、人的本质的自然界,就是所谓的“人化自然”,从外延上来说,就是纳入人类社会活动、纳人人的文化或文明之中的自然界,这种自然当然包括人自身的自然.它充分表明了人的主观性的超越性本质.
4.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深切地关注入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发,批驳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的发展,把对人的发展问题提到了重要地位,科学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有离开入的、与人相对立的、外在于人的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一,它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出发,把社会看作是一个由各个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社会有机整体;其二,它一方面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另一方面又指出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把两个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其三,它强调要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其四,它强调和重视人的发展,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
3、发展心理学 成年晚期传统发展观与毕生发展观的区别?
1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这和传统发展观相比较有本质的区别 是以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前提 传统的发展观不是说不考虑人的因素只是人的因素不是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 全面的发展观 全面发展也是针对人谈的 是指人的全面发展 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和谐的发展。 3 协调的发展观 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 全面协调各个发展方面 使发展具有可协调性 4 可持续发展观 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传统发展观在可持续发展上面没有给出具体的定义
4、毕生发展观
毕生发展观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老年心理变化观,它所强调的心理发展贯穿于一生的观点虽然值得肯定,但是却相对忽视了心理变化的总体衰退趋势。
5、毕生发展观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北京师大教科文中心小编温馨提示:2017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为11月18日,很多同学们为繁多的知识点苦恼,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整理下相关内容!
中年期
1、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
2、发展心理学上所说的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更年期的年龄在50岁左右,有女性和男性之分,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同时又称为“第二个青春期”。
3、中年期的思维发展达到了更加成熟的水平。这表现为思维活动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以及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5、中年期的人格特征:
(1)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包含两重基本含义:一是人格结构的构成成分不变,二是各成分的平均水平不变。
(2)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具体表现为:内省日趋明显、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为人处事日趋圆通。
(3)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老年期
1、老年期是指60岁至衰亡这段时期,60岁或65岁为老年期的起点。
(1)老化是指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
(2)衰老指老化过程的最后阶段或结果,如体能失调、记忆衰退、心里钝化等。
2、毕生发展观毕生发展观认为,个体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1)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可以在人生中的任何时候发生。
(2)不同心理技能发展的方向、形式和速率各有不同。
(3)发展过程中既有增长也有衰退,是增长和衰退的对立面的统一。
(4)个体心理发展是由多重影响因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共同决定的。
毕生发展观理论对于老年心理变化的下降和衰退这一总的趋势,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毕生发展观认为影响老年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人因素。
3、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信息提取困难、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老年人较少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
对老年期记忆衰退的解释:加工速度理论(记忆加工的速度变慢)、工作记忆理论(工作记忆的容量变小)
4、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A不安全感;B孤独感;C适应性差;D拘泥刻板印象并趋于保守;E回忆往事。
5、老年期退行性变化出现最早的是感知觉
您的心理咨询师备考路,北京师大教科文中心来相伴!
各位看官们有任何问题意见建议以及小情绪,一定要私信或评论你们的万能编哟!
随时为你萌待命!
6、最先具有完整的毕生发展观的心理学家是谁
有完整的毕生发展观应该是埃里克森啦 荣格是第一个研究老年心里的把
7、你如何看待毕生发展观有关心里发展影响因素的观点?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生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8、什么是毕生发展观?包括影响心理发展因素之类等等。
毕生发展观是德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德保尔·巴尔特斯(Paul B.Baltes,1939-2006)创建的毕生发展心理学中的核心观念。其主要理念是:个体的发展是一生的过程,具有多样的形式、复杂的构成、极强的可塑性,是由多重影响系统共同决定的。
1、毕生发展的基本假设:发展并没有在成年时就结束,而是扩展到整个生命的全程。这个过程开始于精卵结合,结束于死亡,是一个心理结构和机能的获得、维持、转换和衰退的适应性过程。
2、作为对毕生发展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的较高层次,生理因素和文化因素在毕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1)进化选择结果的表达和人的生理潜能的发挥与年龄之间呈负相关。在达到成熟之前,进化选择的结果和人的生理潜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发挥,促进个体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各个方面迅速发展,而当个体逐渐达到成熟之后,随年龄的增长,进化选择结果的促进作用就开始逐渐衰退;
(2)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与文化有关的及基于文化的发展和发展过程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也会不断地增长,这意味着要达到更高的机能水平则需要拥有更丰富的文化资源,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局部或全面衰退也具有补偿作用;
(3)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因素和文化资源的效用会不断的下降,文化资源在发展的早期其效用是强大的,但在各方面均达到成熟后,其补偿效用也就随年龄的增长不断降低。
3、生理和文化的因素作用于发展过程,通过三种机能来完成发展的任务,即:
(1)成长(growth),指向更高层次的机能或适应能力(adaptivecapacity)的发展目标;
(2)维持(maintenance),指向面对新的发展任务或恢复到损耗前的水平;
(3)对损耗的调节(regulation),当由于外内资源缺乏而不能及时对损耗进行恢复时则在较低层次上对机能进行适当的组织。
4、毕生发展观的主要倡导者认为发展是一个伴有补偿作用的选择性的优化过程。选择、优化和补偿之间的协调存在于个体发展的任何发展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