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铁生的生平以及主要作品,我之舞的意思
1、史铁生的生平
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从小跟奶奶生活。1964年,毕业于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
1974年,到某街道工厂做工。
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后从事写作。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其经费主要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政府负担。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2、主要作品
1)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绿色的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夏天的玫瑰》、《奶奶的星星》、《来到人间》、《命若琴弦》、《毒药》、《我之舞》、《小说三篇》、《别人》、《死国幻记》、《两个故事》等。
2)中篇小说:《山顶上的传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
3)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
4)散文:《秋天的怀念》、《合欢树》、《文革记愧》、《好运设计》、《我与地坛》、《我二十一岁那年》、《黄土地情歌》、《相逢何必曾相识》、《散文三篇》、《随笔十三》、《病隙碎笔》、《记忆与印象》、《扶轮问路》、《妄想电影》。
3、《我之舞》
《我之舞》是“当代中国名家名作系列”中的一本,其选定为作家的成长背景,如作家和故乡,作家和亲人,以及作家的童年经验、受教育经历等等。
选择的这些作品中都有作家各自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强烈的主观情感投射,由此读者可以看到这个作家是怎样成长的,或者说是怎样一步步成为现在的样子的,即英雄出处。这样一套书既能体现这一批当代作家的精神源头,又能展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加以与文字风格相配的插图,必将给读者呈现一份完整而精彩的当代作家档案。
(1)史铁生一生发表过多少篇文章扩展资料
史铁生获奖记录
1、作品获奖
2005年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病隙碎笔》获奖;
2002年“老舍散文奖”《病隙碎笔》获奖;
2002年“传媒文学杰出成就奖”《病隙碎笔》获奖;
1998年“第一届 鲁迅文学奖”《老屋小记》获奖;
1998年“北京市文学艺术奖”《老屋小记》获奖);
1997年“上海市长篇小说奖”《务虚笔记》获奖);
1988年“作家评论奖”《答自己问》获奖);
1986年“上海文学奖”《 毒药》获奖);
1985年“三月风金杯奖”《来到人间》获奖);
1984年“年度作家文学奖”《奶奶的星星》获奖);
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奶奶的星星》获奖);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奖);
1983年“青年文学奖《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奖)。
2、个人获奖
2009年“第一届绽放文学艺术成就奖”获奖;
1993年“第六届庄重文文学奖”获奖。
2、史铁生有哪些文章?
你要摘抄什么类型的?
《秋天的怀念》就不长。你说要给你文章嘛,我就复制下来了。这篇文章825字,也差不多了。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他的其他文章多是很长,不过有分小段,你可以挑一段来抄的。
《我与地坛》的第七选段也不错。连标点符号1153个字,去掉标点也就和你的一千字差不多。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像册,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圈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边的路灯下看书,忽然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四周都是参天古树,方形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唯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散。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象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象是一个老人,无可质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象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有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那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3、史铁生一生的重要经历
经历: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
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成就:
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4、史铁生的一生有哪些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省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病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史铁生相册集(10张)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史铁生著有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称》《别人》《老屋小记》;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小说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运设计》《我与地坛》《墙下短记》《足球内外》;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1]
编辑本段作品特点
初期有 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
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礼拜日·代后记》,华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2] 用自己的心灵去写作!
编辑本段作品介绍
务虚笔记
务虚笔记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中短篇小说结集之一。《插队的故事》、《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当属于知青文学的经典佳作,作者以顺时或逆时的手法,并互相交插,再现了荒谬特定政治时期,一部分知青的生存状态及生命状态,反思人生途路的幸与不幸,并藉此展现了陕北的风土人情以及陕北人的憨直、坚韧、顺乎大道的性格。图片的缀入,无疑为作品的经典性提供了最珍贵的佐证,所以至今为世所瞩目。
我的丁一之旅
这是一部独特的,耐人寻味的现代爱情小说。小说家和思想者的史铁生用洁净优美,富于诗意和理性的文字描写爱情,性和性爱,追溯爱情的本原,探寻爱情的真谛和意义。那些灵与肉的纠缠,性与爱的排演,那些孤独的感动和温情的抚慰,那些柔软的故事和坚硬的哲理,无不给人以情理之中的体验和意料之外的启示。
信与问
这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多年来与朋友、读者的书信往来及为一些书写的序跋。从未专辑出版。经过作者亲自筛选,并征得持信人的同意,共选取了几十封书信,近二十篇序文。这本书以文学艺术、当代文学思考为主题,表达了史铁生作为一位思想的行者,对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他的文字,迸发出正义与力量,同样给广大读者带来启示和鼓励。
病隙碎笔
《 史铁生作品: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我与地坛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晃,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问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活着的事
这 活着的事
是一本思想随笔集。中国当代的作家中,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人像史铁生这样爱好玄思并且擅长此道的了。所谓擅长,是指他能够从现实的琐事里撷取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片段,而又能表达得优美、机智、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这是一个文学家所表达的人生智慧,而不是枯燥的哲学专著。当然,更不是肤浅的廉价文学。
写作的事
在这本书里收录的大多是史铁生关于文学的思考。作家谈文学往往比专门研究文学的学者谈起来更好,有时候甚至比作家自己的创作还要让读者激动。一个好的作家首先是好的读者、好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史家。史铁生在这本书里向我们展示了他丰富的文学知识,以及作家独有的敏锐。....[阅读连载]
以前的事
本书集中收录了史铁生的回忆性散文。久病的史铁生在寂寞的轮椅中一次次回忆的往事,由他一贯沉稳而有力量的语言娓娓道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往事有的温暖,有的苦涩,而往往从日常的事情上升到令人心情为之爽净的玄思。我们能从这些文字中看到命运是怎样无常地折磨一个凡人,而这个人及他周围的人怎样不懈地和命运斗争,从而变得不同凡响。[3]
编辑本段经典语录
史铁生
1.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萎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赏析:人,只有量力而行,该放就放,当止则止,才能在轻松快乐的节奏中,收获真正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2.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赏析: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已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3.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赏析: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 4.承受幸福。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的击败一个人。当幸福突然来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幸福的旋涡淹没,从幸福的巅峰上跌落下来。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赏析:人生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5.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史铁生特写(9张) 赏析: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6. 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 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浮生若梦”, “人生几何”,从生命的短暂性来说,人生的确是一场梦。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怎样活得有意义,便成了人们的一个永久的话题;“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过是一场梦。 赏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大自然的包容中,在这历史的长河中, “人过留迹,雁过留声”,人来到这世界 史铁生
上走一遭,应当留下一点足迹,一点与山河同在的精神。 7.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赏析: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8.我可以把我的友谊在水彩画幅创作的光彩熠熠,衷情中义。也许有一天,当时间流逝,早已不小心掉进了遗忘的心湖。记忆的湖水冲淡了美丽的色彩,淡却了当年的铁胆铮铮之情,笑傲江湖,乘风破浪。那幅画早已变的却是龌龊不堪,不得不令人深深惋惜。也许是女娲给人类创造了甜美彩画,怕人类不珍惜,加点神水的斑迹,希望给人类带来多姿多彩的画面,在坎坷中锻造人类的灵性吧。 赏析: 真不知是人心暂时停留了人生水彩的保值期,还是岁月冲淡了人生水彩的夺目光环。 9.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无论你在空间的哪一个角落,在时间的哪一个时刻,你都可以享受幸福,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赏析: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你所走过的路,体验过的生活,你就会觉得其实你一直活在幸福的包围圈中。 10. 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幅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我们!都有责任! 赏析:每每想任性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心中总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已,这件事不能这么做,会造成怎样怎样的后果。这就是责任![4]? 11.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小说
《午餐半小时》4000 —《花溪》80年9期 《没有太阳的角落》—《小说季刊》80年4期 (注:此《小说季刊》即后来的《青年文学》《没有太阳的角落》初发于《未名湖》和《今天》,《小说季刊》发表时名《就是这个角落》。) 《黑黑》—《滇池》82年11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3000《青年文学》83年1期 《插队的故事》83000————《钟山》86年1期 《老屋小记》13000—————《东海》96年4期 附录:《几回回梦里回延安》2000 ———《青年文学》83年 《季节的律令》—《黑明摄影集:走过青春》 2.来到人间(小说)(约136000字)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5500 ——《当代》79年2期 《兄弟》4700 ————————《花城》80年7期 (注:此篇曾名《墙》,初发表于《今天》4期) 《绵绵的秋雨》7500 ———《中国青年》82年4期 《夏天的玫瑰》7000 ————《丑小鸭》83年4期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11300 《丑小鸭》83年10期 《奶奶的星星》25000 ————《作家》84年2期 《足球》9000 ——————《人民文学》84年5期 《来到人间》14000 ————《三月风》85年9期 《车神》5500 ———————《三月风》87年1期 《礼拜日》46000—————《中外作家》87年5期 3.小说(约165000字) 《毒药》15600 —————《上海文学》86年10期 《我之舞》20400 ——————《当代》86年6期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23000——《收获》88年6期 《小说三篇》20000 ———《东方纪事》89年2期 《中篇1或短篇4》37000 ——《作家》92 年4期 《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 的戏剧之设想》47000——《钟山》96年4期 4.《第一人称》(小说)(约140000字) 《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42000———《文学家》84年3期 《命若琴弦》16500 ———-《现代人》85年2期 《原罪宿命》30500 —————《钟山》88年1期 《钟声》10000————————《钟山》90年3期 《第一人称》10000 —————《钟山》93年1期 《别人》14000 ———————《花城》94年1期 《死国幻记》10000 ———《北京文学》99年8期 《两个故事》7000 —————《作家》2000年2期 《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约410000字——《收获》97年1-2期 5.《务虚笔记(上)》(1-9章) 附录1:邓晓芒的评论 6.《务虚笔记(中)》(10-16章) 附录2:张柠的评论 7.《务虚笔记(下)》(17-22章) 8.《我的丁一之旅》 我二十一岁那年(1) 我二十一岁那年(2) 我二十一岁那年(3) 9.《扶轮问路》 10.《妄想电影》
散文随笔
11.宿命的写作(散文随笔)(约140000字) 史铁生作品
《随想与反省》6300 ———《人民文学》86年?期 《答自己问》16500 —————《作家》88年1期 《自言自语》18000—————《作家》88年10期 《好运设计》15000 ———――《天涯》90年9期 《随笔十三》15000 —————《收获》92年6期 《游戏 平等 墓地》6300 —《当代作家评论》92年 《给杨晓敏的信》3800 —————? 《谢幕》1000 —————《小说月报》92年?期 《没有生活》1600 ———————? 《爱情问题》10000 —————《钟山》94年4期 《神位 官位 心位》4300 ———《读书》94年6期 《记忆迷宫》3000 ————————《今天》 《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6800 ――――—《北京文学》94年11期 《熟练与陌生》2000 《宿命的写作》1800 《文学的位置或语言的胜利》3500 ――――― 《作家》97年7期 《给安妮的信》3200 ————————? 《足球内外》9000 —————《天涯》96年1期 《私人大事排行榜》9000 ———《花城》97年1期 《无病之病》2000———《学术思想评论》第2辑 12.散文 随笔(约127000字) 《秋天的怀念》1000 ——广州《南风报》81年?期 (以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六课) 《合欢树》2000 —————《文汇月刊》85年6期 《我的梦想》2000 ———《中国残疾人》89年1期 《文革记愧》4000 ————《东方纪事》89年1期 《我21岁那年》10000 ———《三月风》91年?期 《我与地坛》15000 ———《上海文学》91 年1期 《散文三篇》6300 ——————《芒种》92年?期 《墙下短记》4000 ――――――《今日先锋》4 期 《郿英》700 ――――――《今天》94年2期 《悼少诚》2000 ———————《北京日报》96年 《外国及其它》7000 —《华人文化世界》97年7期 《说死说活》3000 ——————《天涯》97年1期 《有关庙的回忆》6000 —《人民文学》99年10期 《病隙碎笔1》25000 ————《花城》99年4期 《病隙碎笔2》25000 ———《天涯》2000年3期 《给李健鸣的三封信》11000—《钟山》2000年4期
课本收录
1.《秋天的怀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课18课 2.《我与地坛》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一篇(节选) 3.《我的梦想》 4.《树林里的上帝》 5.《合欢树》 6.《给盲童朋友》[5]
希望能帮到你 呵呵
5、史铁生的一生及作品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省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病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史铁生相册集(10张)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史铁生著有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称》《别人》《老屋小记》;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小说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运设计》《我与地坛》《墙下短记》《足球内外》;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1]
编辑本段作品特点
初期有 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
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礼拜日·代后记》,华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2] 用自己的心灵去写作!
编辑本段作品介绍
务虚笔记
务虚笔记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中短篇小说结集之一。《插队的故事》、《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当属于知青文学的经典佳作,作者以顺时或逆时的手法,并互相交插,再现了荒谬特定政治时期,一部分知青的生存状态及生命状态,反思人生途路的幸与不幸,并藉此展现了陕北的风土人情以及陕北人的憨直、坚韧、顺乎大道的性格。图片的缀入,无疑为作品的经典性提供了最珍贵的佐证,所以至今为世所瞩目。
我的丁一之旅
这是一部独特的,耐人寻味的现代爱情小说。小说家和思想者的史铁生用洁净优美,富于诗意和理性的文字描写爱情,性和性爱,追溯爱情的本原,探寻爱情的真谛和意义。那些灵与肉的纠缠,性与爱的排演,那些孤独的感动和温情的抚慰,那些柔软的故事和坚硬的哲理,无不给人以情理之中的体验和意料之外的启示。
信与问
这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多年来与朋友、读者的书信往来及为一些书写的序跋。从未专辑出版。经过作者亲自筛选,并征得持信人的同意,共选取了几十封书信,近二十篇序文。这本书以文学艺术、当代文学思考为主题,表达了史铁生作为一位思想的行者,对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他的文字,迸发出正义与力量,同样给广大读者带来启示和鼓励。
病隙碎笔
《 史铁生作品: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我与地坛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晃,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问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活着的事
这 活着的事
是一本思想随笔集。中国当代的作家中,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人像史铁生这样爱好玄思并且擅长此道的了。所谓擅长,是指他能够从现实的琐事里撷取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片段,而又能表达得优美、机智、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这是一个文学家所表达的人生智慧,而不是枯燥的哲学专著。当然,更不是肤浅的廉价文学。
写作的事
在这本书里收录的大多是史铁生关于文学的思考。作家谈文学往往比专门研究文学的学者谈起来更好,有时候甚至比作家自己的创作还要让读者激动。一个好的作家首先是好的读者、好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史家。史铁生在这本书里向我们展示了他丰富的文学知识,以及作家独有的敏锐。....[阅读连载]
以前的事
本书集中收录了史铁生的回忆性散文。久病的史铁生在寂寞的轮椅中一次次回忆的往事,由他一贯沉稳而有力量的语言娓娓道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往事有的温暖,有的苦涩,而往往从日常的事情上升到令人心情为之爽净的玄思。我们能从这些文字中看到命运是怎样无常地折磨一个凡人,而这个人及他周围的人怎样不懈地和命运斗争,从而变得不同凡响。[3]
编辑本段经典语录
史铁生
1.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萎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赏析:人,只有量力而行,该放就放,当止则止,才能在轻松快乐的节奏中,收获真正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2.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赏析: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已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3.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赏析: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 4.承受幸福。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的击败一个人。当幸福突然来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幸福的旋涡淹没,从幸福的巅峰上跌落下来。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赏析:人生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5.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史铁生特写(9张) 赏析: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6. 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 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浮生若梦”, “人生几何”,从生命的短暂性来说,人生的确是一场梦。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怎样活得有意义,便成了人们的一个永久的话题;“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过是一场梦。 赏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大自然的包容中,在这历史的长河中, “人过留迹,雁过留声”,人来到这世界 史铁生
上走一遭,应当留下一点足迹,一点与山河同在的精神。 7.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赏析: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8.我可以把我的友谊在水彩画幅创作的光彩熠熠,衷情中义。也许有一天,当时间流逝,早已不小心掉进了遗忘的心湖。记忆的湖水冲淡了美丽的色彩,淡却了当年的铁胆铮铮之情,笑傲江湖,乘风破浪。那幅画早已变的却是龌龊不堪,不得不令人深深惋惜。也许是女娲给人类创造了甜美彩画,怕人类不珍惜,加点神水的斑迹,希望给人类带来多姿多彩的画面,在坎坷中锻造人类的灵性吧。 赏析: 真不知是人心暂时停留了人生水彩的保值期,还是岁月冲淡了人生水彩的夺目光环。 9.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无论你在空间的哪一个角落,在时间的哪一个时刻,你都可以享受幸福,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赏析: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你所走过的路,体验过的生活,你就会觉得其实你一直活在幸福的包围圈中。 10. 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幅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我们!都有责任! 赏析:每每想任性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心中总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已,这件事不能这么做,会造成怎样怎样的后果。这就是责任![4]? 11.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小说
《午餐半小时》4000 —《花溪》80年9期 《没有太阳的角落》—《小说季刊》80年4期 (注:此《小说季刊》即后来的《青年文学》《没有太阳的角落》初发于《未名湖》和《今天》,《小说季刊》发表时名《就是这个角落》。) 《黑黑》—《滇池》82年11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3000《青年文学》83年1期 《插队的故事》83000————《钟山》86年1期 《老屋小记》13000—————《东海》96年4期 附录:《几回回梦里回延安》2000 ———《青年文学》83年 《季节的律令》—《黑明摄影集:走过青春》 2.来到人间(小说)(约136000字)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5500 ——《当代》79年2期 《兄弟》4700 ————————《花城》80年7期 (注:此篇曾名《墙》,初发表于《今天》4期) 《绵绵的秋雨》7500 ———《中国青年》82年4期 《夏天的玫瑰》7000 ————《丑小鸭》83年4期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11300 《丑小鸭》83年10期 《奶奶的星星》25000 ————《作家》84年2期 《足球》9000 ——————《人民文学》84年5期 《来到人间》14000 ————《三月风》85年9期 《车神》5500 ———————《三月风》87年1期 《礼拜日》46000—————《中外作家》87年5期 3.小说(约165000字) 《毒药》15600 —————《上海文学》86年10期 《我之舞》20400 ——————《当代》86年6期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23000——《收获》88年6期 《小说三篇》20000 ———《东方纪事》89年2期 《中篇1或短篇4》37000 ——《作家》92 年4期 《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 的戏剧之设想》47000——《钟山》96年4期 4.《第一人称》(小说)(约140000字) 《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42000———《文学家》84年3期 《命若琴弦》16500 ———-《现代人》85年2期 《原罪宿命》30500 —————《钟山》88年1期 《钟声》10000————————《钟山》90年3期 《第一人称》10000 —————《钟山》93年1期 《别人》14000 ———————《花城》94年1期 《死国幻记》10000 ———《北京文学》99年8期 《两个故事》7000 —————《作家》2000年2期 《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约410000字——《收获》97年1-2期 5.《务虚笔记(上)》(1-9章) 附录1:邓晓芒的评论 6.《务虚笔记(中)》(10-16章) 附录2:张柠的评论 7.《务虚笔记(下)》(17-22章) 8.《我的丁一之旅》 我二十一岁那年(1) 我二十一岁那年(2) 我二十一岁那年(3) 9.《扶轮问路》 10.《妄想电影》
散文随笔
11.宿命的写作(散文随笔)(约140000字) 史铁生作品
《随想与反省》6300 ———《人民文学》86年?期 《答自己问》16500 —————《作家》88年1期 《自言自语》18000—————《作家》88年10期 《好运设计》15000 ———――《天涯》90年9期 《随笔十三》15000 —————《收获》92年6期 《游戏 平等 墓地》6300 —《当代作家评论》92年 《给杨晓敏的信》3800 —————? 《谢幕》1000 —————《小说月报》92年?期 《没有生活》1600 ———————? 《爱情问题》10000 —————《钟山》94年4期 《神位 官位 心位》4300 ———《读书》94年6期 《记忆迷宫》3000 ————————《今天》 《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6800 ――――—《北京文学》94年11期 《熟练与陌生》2000 《宿命的写作》1800 《文学的位置或语言的胜利》3500 ――――― 《作家》97年7期 《给安妮的信》3200 ————————? 《足球内外》9000 —————《天涯》96年1期 《私人大事排行榜》9000 ———《花城》97年1期 《无病之病》2000———《学术思想评论》第2辑 12.散文 随笔(约127000字) 《秋天的怀念》1000 ——广州《南风报》81年?期 (以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六课) 《合欢树》2000 —————《文汇月刊》85年6期 《我的梦想》2000 ———《中国残疾人》89年1期 《文革记愧》4000 ————《东方纪事》89年1期 《我21岁那年》10000 ———《三月风》91年?期 《我与地坛》15000 ———《上海文学》91 年1期 《散文三篇》6300 ——————《芒种》92年?期 《墙下短记》4000 ――――――《今日先锋》4 期 《郿英》700 ――――――《今天》94年2期 《悼少诚》2000 ———————《北京日报》96年 《外国及其它》7000 —《华人文化世界》97年7期 《说死说活》3000 ——————《天涯》97年1期 《有关庙的回忆》6000 —《人民文学》99年10期 《病隙碎笔1》25000 ————《花城》99年4期 《病隙碎笔2》25000 ———《天涯》2000年3期 《给李健鸣的三封信》11000—《钟山》2000年4期
课本收录
1.《秋天的怀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课18课 2.《我与地坛》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一篇(节选) 3.《我的梦想》 4.《树林里的上帝》 5.《合欢树》 6.《给盲童朋友》[5]
希望能帮到你 呵呵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39292.htm
6、史铁生有哪些散文集
史铁生并没有专门出过一些散文集。只是发表过不少散文作品。
《史铁生散文选集》是2011年月1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全书收录了史铁生的三十二篇散文。所以称史铁生散文选集集。
史铁生的部分散文作品:
《合欢树》
《合欢树》是一篇怀人散文,也是一首颂扬母爱的抒情乐章。这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而写就的散文,在向人们袒露这一秘密的同时,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于亡母的悼念与愧疚之情。歌颂母亲的伟大与母爱的无私,历来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母题之一。
《我二十一岁那年》
《我二十一岁那年》是2010年8月1日由21世纪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是史铁生。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二十岁那年的厄运突降,陷入忧郁的同时也开始了深刻的人生思索。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全文语言平淡、文字朴实,没有经过精心的编织与雕琢,但却句句含情,字字如金。
《我与地坛》
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对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6)史铁生一生发表过多少篇文章扩展资料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评
《合欢树》是史铁生怀念母爱的一篇散文。文章用平淡的语调,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作者十岁那年由自己作文获奖引发的一件事情、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的事情以及三十岁以后对母亲的那种压抑在心里、让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这篇文章被选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中。
参考资料网络-合欢树网络-史铁生散文选集网络-史铁生网络-秋天的怀念网络-我二十一岁那年网络-我与地坛
7、史铁生的生平简介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史铁生的一生,小编来给大家揭秘
如果大家了解我国文学史的话就应该认识一位作家,名字叫史铁生。他在2010年的12月31号去世。我国文学史的一名重要的作家离我们而去。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史铁生这位的作家。
史铁生
在1951年出生在北京,他学习成绩优异,靠自己的努力下考上了当时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年轻时候的他爱的热爱田径运动,并且从小成绩优异。是大家邻居口中的好学生好孩子。1969年的时候,他志愿到延安的农村插队。当时他发现自己经常腿疼,最开始觉得可能是太辛苦了,所以没太在意。可是没过多久他突然高烧不退,住进了医院里面。而他那时候被诊断为双腿已经残废,无法再能站起来了。世事无常啊,从那之后他的下半生就一直坐在轮椅上,但是家里人不愿意放弃母亲,为了给他治病,把所有的钱都花出去了,可是还是没有用。后来的她觉得自己不能再颓废了,所以就振作起来,到处找工作。
史铁生
可是在当时有谁会要一个双腿站不起来的人呢?人们认为手脚健全才能有能力,何况你还要一直坐着轮椅呢?曾经的他那么热爱田径的一名青年,突然之间不能在做自己最爱的事情了,内心很痛苦。后来的进入了工厂里面工作,一边上班一边写作。就在那个时期他创作了《我与地坛》。可是再后来发表的时候,母亲已经再也看不见了。可是病痛还是依旧的折磨着不肯放过他。再过了几年之后,他由于下肢麻痹,肾功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从此之后只能插着尿管。而在后来,他得了尿毒症。由于病引起前列腺引起的疼痛,疼痛折磨着他无法工作,只能在床上躺着。前半生的他热爱田径,后半生的他热爱文学,所以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写作。那时候的他需要做透析,但是透析是十分之难受的。导致他身心都感到十分疲惫,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
史铁生
人生中遇到了一位自己的真爱。那就是他的妻子,两人身体都有些残疾。当被别人用语言攻击的时候时,史铁生并不理会。终于他们夫妻两个熬过来了,从此之后过着平凡又温馨的生活。平时的妻子非常细心地照料着史铁生,尽管生活不富裕,但是过得很开心幸福。就在2010年,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去世。而他留下的遗愿把器官捐给有用的人。他生活中面临的重重困难,都没有选择放弃,而我们一点点挫折就扛不过来,我们应该向他进行学习,生活中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只要我们肯努力,一切都可以成功的。有什么意见可以在评论区与小编讨论哦!
8、史铁生的生平
史铁生的生平: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内带插队。因双容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8)史铁生一生发表过多少篇文章扩展资料: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经历,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 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形象的关切。
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
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这使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
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9、史铁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史铁生的主要作品有《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对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96年《收获》杂志上,同时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
《病隙碎笔》该书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
(9)史铁生一生发表过多少篇文章扩展资料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作者是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
2018年9月27日,由中国作协《小说选刊》杂志社、中国小说学会、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青岛市作家协会承办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评选在青岛揭晓。《务虚笔记》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10、作家史铁生的生平事迹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
1998年患尿毒症,终至透析。病情稳定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散文集《记忆与印象》、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随笔集《扶轮问路》和电影剧本及影评集《妄想电影》出版。
作品曾多次获奖。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0号下午16点,因突发脑溢血,之后经抢救无效,在12月31号3点46分逝世,享年59岁。
(10)史铁生一生发表过多少篇文章扩展资料
1951年1月4日,史铁生出生在北京,中学在清华附中就读,是学校里的顶尖学生,体育特别好,尤其擅长80米跨栏,他用外八字脚跑步,上身钟摆式打晃,跑起来像刚出斗兽场的野牛,只要有他参加的比赛,一冲就是第一名。
18岁那年,史铁生去陕北关家庄插队。住在窑洞里,陕北的冬天,窑洞冷得像冰窟窿,史铁生就用大衣裹着脑袋,身体蜷成一团,只剩下嘴巴不停地哈气,以此熬过漫漫寒夜。碰到下雨下雪,就钻进牛棚,牛棚里尽是粪尿,连打盹的地方也没有。
20岁那年,史铁生在山里放牛,遭遇暴雨和冰雹,无处可躲。沟沟壑壑的黄土高原上,只剩下暴雨中的史铁生和一头老牛。
雨停了,回到家,史铁生发了高烧,大病一场。他以为自己的身体强壮,扛一扛就过去了。结果,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一年后,下肢彻底瘫痪,从80米跨栏冠军变成了一个轮椅上的人。
从此,史铁生的人生用一句话概括:主业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他说:“我是残疾人,但不是废人。”瘫痪后的史铁生一边写作,一边找工作。工作后,每天就摇着轮椅到街道工厂去上班。在仿古家具上画画,每月挣十几元钱贴补家用,一干就是7年。
早年,他住在北京前永康胡同一个大杂院的最里边,从院门到屋门,轮椅得走过几十米坑洼不平的土路,一不小心,轮椅就要翻车。轮椅翻了,史铁生也不喜欢喊人,就坐在地上先扶起轮椅,再用双臂把自己硬撑上去。
他的小屋只有六七平方米,屋里除了床和写字台,剩下的空间仅够轮椅转个小弯。这么个小地方,时常有朋友去看他。在很多人眼里,史铁生的人生堕入低谷,应该变得沉默自闭、绝望无比。
可这些朋友见到史铁生后,惊叹了,史铁生不单没有自暴自弃,反倒异常开朗,聊天起来滔滔不绝,只要好玩的事,好吃的东西,他都为之痴迷。
从文学聊到体育,又从体育聊到旅游,天南海北,无所不聊。尤其爱聊吃的,聊起来就有滋有味:“羊肉还是牛街的好!酱牛肉还在白纸坊的地道!”甚至连常营回民乡的李小老烧饼,他都门儿清。
生病后,史铁生胃口依然不减,尤其爱吃肉,他又正好属虎,所以朋友们都笑他,人送外号“食肉动物”。
作家王安忆第一次去看他,以为史铁生会讲述自己的悲惨人生,感慨命运无常。结果史铁生从头到尾都在和他聊饺子。王安忆说,史铁生的乐观和率真,让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都自愧不如。
还有一次,几个朋友去看他,赶上饭点,史铁生拉着他们说:“都别走,我给大家伙儿做饭,做好吃的。”大家不愿意给他添麻烦,他倒是坐在轮椅上,撸起袖子开始炒菜。一边炒菜一边还和大家有说有笑。那顿饭,几个朋友吃得泪流满面。
生活就是这样,真正的强者不会因为某件事而壮烈死去,而会因为某件事兴高采烈、认真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