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求解答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过去如此内,现在也不会因为容实施新课程而改变。课堂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传统的课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新课程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那么,位呢? 一、变压抑为张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课,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着,教师教,学生学,天经地义。
2、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作用 摘 要 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
有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3、如何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关系?
据报道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指出,要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体制机制。强调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学生评价方式。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改善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锻炼和休息时间。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严格办学资质审查,规范培训范围和内容。
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终身学习等科学教育理念。要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统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加快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国家基本装备标准。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切实改变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薄弱面貌,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要多措并举化解择校难题。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安排,实现县域优质资源共享。改进管理模式,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完善入学制度,统筹设计小学入学、小升初、高中招生办法。
希望以后的孩子学习没有那么辛苦了。要开放式的教育啊
4、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
无论哪门学科,课堂教学都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去如此,现在也不专会因为实施新课程而改变。课属程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上。教学目标是课的灵魂。它反映教师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要取得哪些进步与发展的期望与追求,并且“课的一切方面、组成部分和阶段都必须服从它。”(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听课和评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确定课的目的是很困难的,即使对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也是如此。“问题并不在于在课时计划里写上本节课的目的。这种形式的规定可能是被照做了,但是教师并没有认识课的真正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听课和评课》)从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在确定与描述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一致性方面,的确存在一些值得反思与商榷的问题。传统的课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新课程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首先体现在目标的三维结构上,但是是否在课时计划写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后,学生在这些方面发展就能兑现呢?
5、漫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校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学校的存在是因为学生的存在,老师的存在也是因为学生的存在,总之,所有教育事业的存在都是因为学生的存在而存在的,科学的教育观念认为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等教育机构才能彻底发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才能体现教育机构的价值,因此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要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只有强化这种理念,才能更好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出学生们对学习的欲望。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如此,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小学属于启蒙教学,启蒙教学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此,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来带动学生们的发展,下文就此课题进行了研究。
1、坚持一切发展为了学生的原则
学生的利益大于一切,这种教育依靠的管理理念正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学校真正做到了关心体贴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教育问题存在的缺陷才会得到解决。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要贯彻落实这个理念,小学的教育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事情,小学生毕竟是一群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并不是很透彻,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拿出自己的耐心,仔细并且详细的教导孩子们,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必须得扎实牢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主导自己的学习,新课改有着属于它的独特魅力,丰富的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氛围不再枯燥无味,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也使孩子们在学习上动力十足,这正是坚持贯彻一切发展为了学生的原则起到的裨益。
教学过程当中,教育工作者们要充分尊重学生们的意愿,尽可能的采纳孩子们的建议和想法,发挥出学生们充当主体的作用,让学生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导者,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现状
小学数学学习的是一些基本知识,譬如图形的认知、简单的四则运算、还有数字和单位换算等较为简单的概念,因此就出现很多小学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小学的教材简单而不用准备什么教案,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才会使小学的教育逐步陷入误区,一些小学老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一个班级五六十位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消化理解的水平也大不相同,老师一味的统一授课会使得成绩差的越来越差,成绩好的学习态度也会越来越不端正,这正是大班教学的弊端。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为了更高水平的学习而奠定的基础,基础教育十分重要,老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是流传至今的儒家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中国的国情,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习并且落实。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据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生在一堂四五十分钟的课上,真正能集中精力的时间只有七到十分钟,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现在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动手能力差,不仅体现在实践操作当中,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眼高手低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是要不得的,我们要加强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增加实践操作课,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让孩子们进行了脑力活动,只有在操作中学习,学生们才能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无论试验的结果是好是坏,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玩出好成绩,何乐而不为呢?
3、课堂效率的提高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教育工作者们要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有一个很明确的认知,要分清主次,有规划的完成每一节课,教育工作者们要正确使用教材,不能依照传统模式照本宣科,让教学氛围变得索然无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当一个教材的编写者,要完全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要掌握教材的精髓,合理加工教材内容,用创造性思维让每节课要传授的知识生动活泼的出现在课堂当中,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们只有真正沉浸到这种课堂当中,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要善于把教材中的内容还原到生活当中去,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会把课堂搬到生活当中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也体会到数学的存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活学活用,这样的小学数学学习才会具有高效性。譬如,在学习图形的那个章节当中,老师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图形的踪迹,太阳是圆的、桌子是方的等等典型例子,还可以在没有安全隐患的指导下教给孩子们图形的简单制作;再深一步,还可以交给孩子对图形面积的简单推导,孩子们的想法是极具创造力的,可以根据对长方形的分割推导出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最重要的是,老师一定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赏,鼓励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赞扬和鼓励会让孩子们真切的体会到成功地喜悦,这种身心上的愉悦会让课堂效率越发提高,也会让孩子们爱上课堂生活。
4、结语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教育工作者们应该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来传授给孩子们只是,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教育工作者们要在不影响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模式,让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得到提升,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吸取各种教训,不断地进行创新来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6、简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应包含哪些内涵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学生根本出发,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主要包括:
1.以学生本体为本。教育本质就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2.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就是指以学生的进步发展为理念。
3.以学生整体为本。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是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拓展资料自20世纪中期以来,“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西方国家教育界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本科教育正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已成为西方国家教育界的主流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这一转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如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管理、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等。
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了与主题同名的大会宣言:《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以及相配套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
《宣言》中要求各个国家和高等学校的决策者“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包括参与教育重大问题讨论、评估、课程及其内容改革,制订政策与院校管理等等”,并预言“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必将对整个世界21世纪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7、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
无论哪门学科,课堂教学都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去如此专,现在也不会因为实施新属课程而改变。课程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上。教学目标是课的灵魂。它反映教师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要取得哪些进步与发展的期望与追求,并且“课的一切方面、组成部分和阶段都必须服从它。”(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听课和评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确定课的目的是很困难的,即使对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也是如此。“问题并不在于在课时计划里写上本节课的目的。这种形式的规定可能是被照做了,但是教师并没有认识课的真正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听课和评课》)从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在确定与描述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一致性方面,的确存在一些值得反思与商榷的问题。传统的课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新课程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首先体现在目标的三维结构上,但是是否在课时计划写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后,学生在这些方面发展就能兑现呢?
8、如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主体性,是指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的基本结构是由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因素组成的。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是内因即主体素质结构,这是决定主体性水平与发展的因素;二是指教育环境,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作为个体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它是主体的参与性、主动性为基础,以创造性为最高境界。主体性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部分,主体性的发展需要通过主体的活动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全面发展。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发展,促使他们自觉参与、自我选择、自我组织、自我指导、独立思考、自我评价等一系列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人呢?这是从事高中政治教学与研究的工作者必须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一、教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 政治教学的任务是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把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今后在社会上能自主探索与进行创新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构建师生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讨论、表演的机会,在活动中要善于设疑,讨论前要给出提纲,以引导学生实现自己预设的目标。在讨论中要注意学生的立场观点是否正确,条理是否清晰,论述是否符合逻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独立地、多角度地展示其真实才能,但讨论必须朝一致性方向引导,讨论的问题必须与生活相结合,使彼此的思想能够沟通。在小组讨论中要注意导、读、议、讲、练、评的发挥,这样才能体现教法与学法的高度统一。政治教学中,要提高效率,方法非常重要,方法正确,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方法欠佳,学习效率事倍功半或徒劳无功。不少学生学习成绩差不是不下苦功,而是学习方法有问题,导致学习困难越来越大,最后放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而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则是使学生会学习的根本途径。 二、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做引导者,一切以学生为主。因此,教学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给予肯定。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要细心地加以解答,不能严肃地把学生的问题一带而过。这样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会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更会引起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厌恶。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先投以赞许的目光,并激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提问意识才能得到提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地领向真理。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如我在讲“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时,采用了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辩论的教学模式。分组后,我设置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的辩论题目,先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期间我会参与到学生的谈论中,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然后全班分为两个大组针对这一主题展开辩论。学生为了在辩论中获胜会收集材料,明确观点。在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高高兴兴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教给学生答题技法 政治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的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于失分过多。学生普遍反映不会解答政治主观题。这个责任主要在教师,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解决问题。政治课属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它具有不确定性、多元性,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个观点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述。这是学生感到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如此,它也有规律可循。如“谈谈这一材料对你的启示”一类的题,一是弄清材料的主题是什么;二是明白“启示”就是“依据主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它有一个统一的句式,即“我们要……”或“我们应该……”。只不过这些规律应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总结。在这方面,我们过去恰恰做得不够,今后应借鉴理科的教学法――通过例题解析,总结解题的规律和思路。 政治试题的主客观题目往往都是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背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的,因此要教会学生审题、筛选信息、找到切入点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9、以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为重点 怎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新课改下,教师应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教学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实现现代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会从不同维度同时刺激人们的多种认知感官,使学习者更容易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从观念上更新、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以人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才能实现自身职业专业化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以信息技术为环境、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促使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的一个系统的、复杂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而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提升教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才能充分的开发教师的潜能。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如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管理知识、教研教改知识,以及教育技术知识引发等。提高教师绩效、教育变革和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可以对检索工具的应用,远程协助,交流社区,游戏平台,电子期刊、教育网站、网络投稿、投票、网络课程、教育资源库、教师网联、教师博客圈等进行网络化学习与利用。另外还有课改示范课、学科带头人观摩课,
配套课件作品,各校名师教案、课堂设计、教研论文,以及电子图书馆等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的讲备课、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二、多实践,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信息教育培训等途径,加快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教师大量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方式灵活,如远程教育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统一组织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介绍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还通过听课评课、实践反思、教学研究,更新补充知识、提高技巧,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吸纳借鉴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迅速投入实践,并在网络上公开交流探讨,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可实现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提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互为作用,以发挥教学系统的最大效益。
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要求每位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远程自我提升学习。以选择任何时间、地点、层次、方式,有选择地修炼。教师的教育观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及对信息技术掌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直接可以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性实践,通过网络观摩优秀的视频教学案例,还影响着教师制度建设的完善,教师的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
三、学以致用,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教学
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学以致用。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教师来说,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以及促进了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起着顶梁柱的作用。通过教师个人对一个主题下的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认识、反思,通过他人的评价和建议等,使教师个人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都有一个深入地总结、反思以及对未来教学计划的预期安排,并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加以表现。这样,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将内隐性的经验外显化,成功实现个人的知识管理,促进个体专业成熟。
第2/4页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准备的重要工具,推动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工作效率和质量等综合专业素质的提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环境、改变教学行为,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教师教学中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各种教学媒体的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在教学中师生互教互学,共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眼界,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积极作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区域性跨学科、跨年级、跨学校互动活动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在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课件情境教学,音、色、形、空间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努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作用和提高,在信息技术创设的艺术情境中体验、感知、审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还有模拟试验,使学生印象加深。还比如讲解艾滋病细胞等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用信息技术就比较方便,使学生兴趣大增。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建设,加强进修学校这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设。利用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教育资源实践。
2、加强投入,加强各地区电教馆资金与设备的投入。重点建设成当地先进的电教机构。负责各地区的电教、信息科研、资源配置等工作。
3、优化农村信息技术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得到有效发展。信息化应用环境的建设必须适合学校实际的应用理念,才能切实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4、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应用技能、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化应用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合理安排、最好分批次和水平,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使之能真正成为合格的掌握信息技
第3/4页
术的专业教师。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5、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意义提醒我们,必须加大对教育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使中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真正提升到一个高度,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改革。
五、结束语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信息化,在于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教师。所以,要实现教师专业化,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教育资源建设实践,加强进修学校这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设。加强各地区电教馆的资金与设备的投入,在师资培训基地上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教学实践、教改教研、继续教育、提升自我资源服务,这可以使教师整体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个巨大的工程,它不是短期就能做好的,而是一个相当长的适应教育发展、服务社会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奋斗,拼搏。我们对未来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前景充满信心。
有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广大教育同仁要认识到位,认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教学,同时肩负起 “资源建设”的重任。相信我们的前景会无限光明。
有效利用远程资源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在中国广阔的农村天地,如何实现教育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农村学校校长面前的一大课题。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能够增大的资源只能是人力资源,在人类所有能够运用的资源中,只有人才能生长和发展”。基于此,在学校教师才是最根本、最积极、最丰富的资源,只有提升教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才能充分的开发教师的潜能。我校在长期发展中,遇到以下突出问题(1)教师观念陈旧,走不出传统教学的阴影。(2)在信息技术掌握与多媒体运用水平方面,教师尚未大面积提升,农村远程运用技术不娴熟,“有效课堂”未能形成校园主流。(3)教研工作封闭在局部小天地,需要构建学科高层面良性互动研讨的格局。为此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有效利用农远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有效利用农远资源,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平台
对于地域较偏僻的我校,农远工程既给予我们硬件基础设施,又给予我校海量的“从天而降”的宝贵资源,实现了与大都市一样共享优质资源的梦想。它真正实现施教者和受教者跨越空间的实时或非实时交互,成为我校信息技术普及的助推器,为此学校乘借东风(1)开展立体式信息技术知识培训,构建学习型的集体,采取理论培训与教学示范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天网与地网信息相结合,远程教育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统一组织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在掌握传统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又掌握新形势搜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2)组织大规模地课堂教学听课评课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普及的作用。(3)开展典型案例研讨活动。学校充分引导教师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组织教师集中观看课堂教学视频录像,借助优秀教师或名师的课堂教学视频录像来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在教研活动时让教师们一边观摩,一边根据需要,随时回放教学片段,定格了解细节,反复解读反复研讨;引领教师在反复研讨优秀案例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行为与理念,发挥集体研讨的优势,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智慧。
(二)有效利用农远资源,搭建教师专业化实践平台
教师的学习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同样重要的是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实现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资源整合,帮助教师增强教学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创建有效课堂,具体做法如下:
(1)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信息与技术,实现情景化教学。
在语文、英语、历史、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为了再现或创设具有情绪感染力的生活形象与场景,使学生在愉悦氛围中学习知识,受到感染教育的方法。如:九年级思想品德《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策略》一节,我校教师成功截取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神七飞天、嫦娥二号奔月行动的视频资料,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于耳闻目睹中油然而生爱国主义豪情,诸如此类情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时空界限,空前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广度与教育效能。
(2)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信息与技术实现模拟化教学。
在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科教学中,由于我校物理、化学实验设备药剂不足,或有时实验仪器不够精准,为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此时,可以借用他山之石——远程教育资源,播放相关实验的视频资料,把复杂实验过程直观地展现到学生面前,如电流的形成、人体血液循环、太阳的公转、叶的光合作用、内燃机的工作原理、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过程等,提供给学生无法感知的事实与现象,建立理解知识的经验。
(3)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信息与技术实现微格化教学。
在体育、音乐、劳技等涉及运动技能的教学中,可以运用电视机、DVD、教学光盘,专门指导学生各种技能技巧。如学生学习健美操,为了使动作更规范、更连贯,展现美的形状,微格化教学则彰显农远资源力量,达成远程教育信息与技术和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4)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信息与技术实现探究式教学。
在物理、化学、数学、历史等学科教学中,从生活中的故事与现象入手,形象地设问质疑,通过富有探究性典型问题,引导学生探求新知,促进思维。如《物理》讲解《大气压强》一节,老师再现马德堡半球实验历史一幕,相背运动十六匹马奋力去拉被抽成真空状态的两个半球,但都纹丝不动,是什么神秘力量起主导作用,激发学生探索问题主动性,分析原因,寻找规律。从而于获取知识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
(5)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信息与技术,有力推行“三大板块六个环节”教学模式。
为了打造有效课堂,我校多年来一直探索“三大板块六个环节”的教学模式。即: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出示目标——问题引领,引发思考——面向全体,基础检测——设疑设障,突出重点——立足生活,拓展提升,此教学模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完全置学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中,使学生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中获得自信与成功感,而该模式的运行完全依托远程教育资源信息采撷与加工,依靠信息技术娴熟运用。经过实践,该模式对于数学、物理、化学学科有很好的效果。
(三)有效利用农远资源,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交流平台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交流,而交流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美国学者波斯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后续的行为产生影响”。在农远资源的推动下,我校构建了全方位多层面的教师交流研讨格局。
(1)首先每个教师依据所代学科建立个人学科资源库,与同科教师可以合作共赢,为同课异构交流奠定基础。
(2)科任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利用博客空间,可以自由发展自己观点、教学反思及心得体会。
(3)科任教师加入QQ群,与学科交流群,实现网络教研,突破校园“同僚文化”的拘囿,教研方式由一对一扩大为一对多,面对面,层对层的立体化教研,在互动中实现思维的碰撞,灵感的迸发,自由轻松的交流中长善救失。
(4)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区学科教研,网络论坛,使学科交流成为互动的舞台。
(5)学校创建学校资源库,为不同学科教师互相学习借鉴,奠定基础。
农远资源是火炬,点燃了广大教师投身课改、实现专业成长热情,农远资源是催化剂,加快不同年龄结构教师提升信息技术运用水平的速度,农远资源是宝库,为教师开发潜能,提升自身素养,提供不尽资源。在农远工程推动下,学校工作环境熏陶下,出现以下可喜形势:
(1)教师确立了新的教育理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
(2)在学校示范引领、辐射普及策略实施过程中,全体教师深切认识到远程资源与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效益的巨大作用。
(3)学校通过制度考核、赛讲评优活动,点燃了更多教师有意识自发运用多媒体手段实施课堂教学热情,使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有了极大地改观。主动收集教学信息的老师多了,自觉研究的多了,自主学习的多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研究水平提高了。
展望:
未来五年,是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科学发展的攻坚时期,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更多优惠政策将落户农村,我们教师将依托网络优势,参与到教育界博客协会、QQ群协会,使网络教研,与名师远程交流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也依托网络开阔视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一道校园风景线,大面积提升学生能力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农村将是教育人才蓬勃催生的沃土。
10、以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具备哪些优点
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有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个辅助作用就可以了。我也曾面临这样的问题:光以学生为主,到时候老师还怎么样来教呢?尤其是现在很多学生存在着厌学的情绪。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而不是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昧地迎合甚至讨好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相辅相成。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师经过专门训练,对于所教育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课程经过专门的培训,知道自己任教的课程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教育过程中先进行仔细去分析,了解学生学习中已有的水平,在学习中将会有哪些困难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对于内容的处理,已经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是成人,很多事情考虑问题都比学生全面,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成熟性等也决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教学活动的领导、组织、指导和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课前对一节的内容,以及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理解教学的内容,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相应的指导,为了巩固教学那样还要布置学生作业,并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检查指导功能。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主体。所谓以学生为本,我想,强调的应该是要重视学生。而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上的关系的问题。
教学应该把两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只看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如果一味顺从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都以学生说了算,这其实是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很多看法还是片面的,如果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要多走很多弯路。学生的很多行为还需要规范,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这都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是又不能一切都以老师说了算,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刻都不要忘了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教师的教学就是为了学生服务,在教学中眼里始终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