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
在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我们的做法是从两方面人手:一方面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差异;另一方面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体现个体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在做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以及个性的基础上,在教学教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我们采取了体能分组法、技能分组法、友伴分组法、爱好分组法等组织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练习效率。
体能分组法是指按学生个人身体的能力相近的那部分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教学活动的分组方法。这种方法对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受益,起到保证作用。我们过去不论什么教学内容都习惯于按学生的自然排队分组,学生按身高依次排列,这样每组里学生身高的差距大,身体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过去在进行课堂教学练习时,经常给学生造成“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现象。现在我们课堂上采取了体能分组等多种形式以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各尽所能,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受益。
技能分组法:是指按学生对某一活动内容的学习,在掌握技术和活动能力相近的情况下分为一组,从事练习活动的分组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能力方面,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受益。过去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认知上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一节课上统一学生的练习内容,统一的动作,统一的教学重点、难点,这不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我们把学生按技能分组,引导学生,切合实际地建构技能,这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
爱好分组法是指按学生的个人爱好,把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活动的形式。这一分组有一个前提,即学生的爱好是在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这种分组能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学生喜爱“玩”什么,有多少种需求,按需求设计课程。
友伴分组法是指按学生之间的性格感情,友情相近的一些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活动,练习的组织形式。这种分组对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较大作用。
这些分组方法,要根据活动练习的内容来选择。比如,教学比赛,就不能采取体能分组。我们的实验证明,一方面没有任何一种分组形式,适用于所有活动内容;另一方面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体现个体差异,为了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结合评价工作,充分的关注、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过去习惯于在每学期某个单元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技术或能力进行一次测试。以此作为学生的学科成绩,这样的终结性技术与技能的评价,忽视了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在实验中改革了评价方法,采取多元的评价手段,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到活动中的情感投入,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到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到学生的活动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我们把评价的过程和结果,作为了解学生有关情况和促进发展的一种手段。并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作用,为以后确立课程目标收集有利的依据。
具体作法。教师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学科成绩记录卡,卡片上设有体能成长记录栏,机能发展情况栏,技术能力提高程度栏,情感表现栏,身心适应能力栏等,中学阶段体育学习情况。在评价每个学生学年和学期的学科成绩的尺子。因为,只有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评价要体现质和量的统一,评价的方式要做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我们的做法是从开始到最后中学毕业,从每节课表现到每一个学期的成绩,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评价。
2、学生观回答中小学生发展存在哪些差异性
家庭环境,家长教育观念不同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书香家庭成长的孩子,受家庭的影响往往对文化有独特的感情,而主张读书无用论家里成长的孩子则可能学习要困难些。
3、教育心理学 什么是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何意义?
1、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内活动过程中容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2、意义:全面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独特性,确认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不同智力表现的教学环境,是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积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性差异,鼓励个性发展,须知,有个性的教育,尊重个性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4、学生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1、顺序性和阶段性。
2、稳定性和可变性 。
3、不均衡性。
4、个别差异性。
5、整体性 。
5、教育心理学 什么是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何意义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回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答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特点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全面”的差异性,才使得人与人之间各有千秋,千差万别。但另一方面,个体差异又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教育教学情景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只是在部分心理特征上有明显的或根本的差异。
主要有能力、思维、兴趣、性格和气质。
6、结合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您如何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什么有差异
结合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您如何理解学生成长发展为什么会有差异?因为学生从小的成长环境不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不同,而且孩子的智力水平也不一样,所以学生之间一定会存在着差异性的。
7、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自我增值,自我反省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过程中。自我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师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自我反思对于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具有多重效力.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对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努力探索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实现个体专业自主发展的相关途径意义重大。 关键词:个体专业发展自我反思自主发展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也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受到广泛关注。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受外在因素和教师内在因素的双重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更多的应该是自主发展,自主的发展需要教师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师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鉴于此,笔者拟就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和自我反思能力的相关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个体专业发展与自我反思 (一)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对“反思”的关注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教师需求量从极为短缺到相对降低的转变,公众对教育质量下降和教师素质不高的讨论引起了人们对教师队伍质量的反思.教师专业化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进入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从发展的历史线索来看,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由群体向个体的发展总趋势,具体表现为:“从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地位的认可到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内在素质的提高;从注重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到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从关注教师发展的外在要求向关注教师自我反思的内在觉醒。”_IJ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分为个体被动专业化和主动专业化,即教师个体被动专业发展和个体主动专业发展。本文的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发展,它强调教师内在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实践的改进,关注教师自我反思的内在觉醒。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获得一种自我反思能力,使教师能够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环境中不断地反思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自主发展进而逐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二)自我反思: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不变的追求 什么是“反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格言警句就充分说明了古人的反思意识。作为一个日常概念,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在西方哲学中.“反思”一般是指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者常常把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追溯到杜威。早在1933年,杜威在其专著《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对反思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反思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涉及一系列观念,而且包含其结果。它是一个连贯的观念序列,其排列方式使每个观察者将其后续的观念作为它决定下的恰当结果,而且每一个结果又反过来依赖于或指涉它前面的观念。”在杜威看来,反思不仅是智慧的行动,而且是负责的行动,其目的在于寻找答案并激励人们去探索。“反思”作为教师教育改革领域中的一个正式术语,始于美国马萨诸塞技术大学舍恩教授1983年发表的著作(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舍恩认为,反思是专业工作者在其工作过程中能够建构或重新建构遇到的问题,并在问题背景下进一步探究。 关于反思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尚无定论,但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却是大家的共识。在教师的专业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想主动发展,其条件之一就是教师要具备一种自我反思能力。如果教师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不断反思获得了继续前进的养料,他在个体专业发展过程中就能主动发展,而自我反思能力一直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不变的追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这种经验在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过程中永远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教师的成长是经验与反思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师需要对经验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逐步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同时,教师的知识结构是非常复杂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教师都应该在对自身知识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来组织和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由此可见,自我反思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是教师个体专业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二、自我反思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多重效力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广大教师经常要面对一些新思想、新课程,以及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调适自己的情感和意志,此时,教师的自我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有关教师反思行为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超越过去的经验。面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思想、新课程,以及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与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经验、技能等多方面的碰撞和冲突,教师通过运用多种反思策略和方法,积极主动地审视、分析并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实践活动,可以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判断力和思考力,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刻认识和理解,领会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情境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改善自已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这个自我反思过程中,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进一步增强,自我反思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就可以在自我反思中自主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个体专业发展水平。 三、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实现个体专业自主发展的相关途径 教师的自我反思使教师能够从自我出发,评价并判断外在的环境变化,以此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实现个体的专业自主发展。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坚持写反恩日记,经常与自我保持对话 教师可以将自己生活和工作上的问题反映在日记上,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生活上的经历、一些意义重大的关键事件、与他人的对话、自己内心深处的感触、个人的想法与情感、期望等。撰写反思日记最主要的是要运用自我分析方法,检查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触,以达到自我反思的境界。而教师写反思日记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对自己过去的教学经历进行归纳、概括、反思、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日记的撰写格式因人而异,可以写主题日记,即为每次的日记制定一个主题,分析自己对相关主题的认识和想法;也可以写两半日记,即一页纸分成两半。一半用来描述事情,另一半用来反思事情并表达个人的想法和情感等。不管采用何种日记格式,只要教师有意识地运用反思策略,坚持撰写反思日记,注意经常与自我保持对话,帮助自(原作者:王翠翠 刘德鹏)己反思,就会有助于推动自己实现专业上的自主发展。 2 自觉开展反思性的行动研究 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中,能有效地促进反思与行为互动的方法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强调由实际工作的人员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在同一个情境中应用。在目的上,“行动研究意在帮助实践工作者省察他们自己的教育理论与他们自己的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它意在将研究行为整合进教育背景,以使研究能在实践的改善中起着直接而迅速的作用;并且它试图通过帮助实践工作者成为研究者,克服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的距离”。“行动研究本质上是深入地参与实践.批判性地反思实践,建设性地改进实践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运用于教育实践中;同时对运用过程进行观察,再次反思运用之后的结果,从而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在这个反思性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实践一反思一行动”的方式,实现了反思与行为的有效互动,对自己和实践的理解不断加深,自己的内隐观念一步步清晰和明朗,逐步实现自我反思中的个体专业自主发展。 3 自我反思经常化、系统化 要想保证教师个体专业自主发展顺利进行,教师的自我反思必须经常化、系统化。因此,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安排在固定的时间(比如每周周末等),使自我反思制度化。教师可以参照有关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和高成效教师成长研究的结果,将自己目前的专业发展内容和所达到的水平与之作相应的比较,找出差距,明确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方向。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反思隐含于自己日常专业行为背后的教育信念和教学观念,及时纠正不合适的信念和观念,以免它们影响自己的专业自主发展。最后,教师也可以建立自我剖析档案,以便更好地了解并反思自己专业发展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保证自主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顺利进行。 4 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对话 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要实现自我反思中的自主发展,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单纯的自我反思活动,通常比较模糊也不太深入.因为习惯性思维一旦形成,仅靠“自省”有时难以达到反思与更正的目的。教师要想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更为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产生更大的震撼,就要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交流对象的反馈会激起教师深入的思考,并产生精神上和情感上的碰撞与回应,教师的思维也会因此更为清晰。教师可以借助他人眼中自己的教师形象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有人这样认为,“同事是业务问题上的知音,只有同事之间才具有真正专业上的话语空间;同事是教师的监察者,他们最清楚也最了解我们的短长,也最了解我们教学中的问题;同事是朋友,不论合作程度怎样,你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对你的成长有价值的东西”。由此可见,与他人尤其是同事的交流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5 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 教育理论对于教师教学困境的分析和解决具有引领和导航作用。它能够促使教师反思已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帮助他们分析和批判日常生活中隐含的价值观念.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理性水平。教师只有把教学实践中让自己感到困惑和迷茫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在正确理论的引领下理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探寻问题的根源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逐步提升和拓展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和反思能力的增强,实现自我反思中的个体专业自主发展,必须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 总之,自我反思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它对于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具有多重效力。教师只要坚持进行自我反思活动,以主体身份积极投入其中.就可以不断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提高个体专业发展水平.逐步实现自我反思中的个体专业自主发展。
8、学生目前学科发展状况是什么意思
如何关注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意义 回答如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是为人类社会长远发展做好树人的工作,树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标准来树人?这是教育,也是社会的一个永恒话题。
教育和树人必须要谈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理想、信念和道德思想之外,儿童的发展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要求。儿童在成长过程当中,在不同的年龄段,需要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在这个过程逐步形成了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是我们讲的儿童核心素养。
这些核心素养是通过学科课程的学习,在某个领域或跨领域的学习,通过学生在教育过程当中的社会实践、动手实践、技术实践等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当中,形成了与学科特性相关的核心素养,我们现在也把它称之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在修订高中教育课程当中,提到了一些核心素养,比如在高中课程当中应该培养学生具备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这样的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当中,就提出了语文的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和应用、思维的发展、文化传承与理解这样的核心素养。在体育课程当中,提出的是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的是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强调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关注学生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最关键的一种素养。
学生的发展素养强调经过学生后天的学习,可以教、可以学、也可以进行评价,评价也是可以对一个人的核心素养进行分级的,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
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儿童财经素养教育,其实从小学到高中不同年龄段,在相应的学科课程当中,都有与儿童及青少年财经素养相关的一些要求和案例,比如说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育当中,要求掌握生活必需的基本技能,要了解消费活动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在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当中,要归纳自己在生活情趣和价值的差异。在高中选修课程当中,有信用与金融的模块等。今天我们也讨论未来人的发展有哪些核心素养应该在课程当中渗透进行的,渗透到什么程度,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