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尾船政局的创办历史
马尾船政局是晚清政府经营的制造兵船、炮舰的新式造船企业。亦称福州船政局。 1866年左宗棠(1812~1885)任闽浙总督时创建,稍后由沈葆桢(1820~1879)主持。任用法国人日意格(1835~1886)、德克碑(1831~1875)为正副监督,总揽一切船政事务。船政局主要由铁厂、船厂和船政学堂三部分组成。1869年 6月10日,船局制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设制造、航海两班,要求学员分别达到能按图造船和任船长的能力;并派员留学英、法,学习驾驶和造船技术。
马尾船政局是1866 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制造轮船的专业工厂。它的产生和建成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入侵的战争中,亲身体验到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朝野上下纷纷讲求造炮制船“师夷长技”。这不仅成为一种思潮,且也已有具体实践。
例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福建晋江丁拱辰不仅辑有《演炮图说》,且试造了蒸汽作动力的实验性的小火轮船,“惟质小气薄,不能远行”。进入19世纪60 年代后,除曾国藩试造轮船于安庆内军械所外,左宗棠亦于1864 年试造成小火轮一艘,驶行于西湖之上。这些造火轮船的思想和实践,主要是为了抵御外侮,同时也有防海盗和镇压人民起义的目的。
2、船政学堂在什么历史背景中创立的
背景和过程:1856年,英法联军就联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且最终杀入北京,咸丰皇帝仓皇出逃承德,并且再没能回去,最终病死在承德避暑山庄。"康乾盛世"的落日余辉终于隐退在漫漫的长夜悲歌之中。此后,在与曾被我们嘲讽的"外夷"的几次"会师"中,无不是以天朝上国颜面扫地而告终。从此外国公使驻京,总理衙门设立,洋务运动兴起,福建船政创立,乾隆皇帝主动关闭的国门在百余年后重新进行了开放,不过这次却是备含艰辛与屈辱的被迫进行的"改革开放"。
船政局创办经费47万两,由提解部库之四成结款内拨用,常年经费自1866年11月起由闽海关月拨五万两,养船经费则由福建省税厘局提供。1873年经总理衙门批准,另从茶税项下每月增拨二万两。19世纪70年代初,由于经费困难,船政局一度拟制造商船供商人雇领租用,但被总理衙门禁租。
1866年,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这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用以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机器制造总局。左宗棠的建造船厂,酝酿较早。1864年,他曾在杭州制成一艘小轮船,"试之西湖,行驶不速"。1866年,镇压了太平军余部以后,着手筹建船厂。他奏称:"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同虚设。""臣愚以为欲防海之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同时指出:"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商民之困纾,海关之税旺,一时之费,数世之利也。"显然,他把建设船厂看成是富国强兵、得民惠商不可缺少的要务。经清廷批准,他便同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商订合同,议定自铁厂开工之日起,五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轮船16艘,并训练中国学生和工人。厂址设在福州马尾罗星塔地方。除开铁厂和船厂之外,船政局还设立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分前后两堂,前堂学习法文,以培养造船人才为主;后堂学习英文,以培养驾驶人才为主。
1884年中法战争中,福州船政局遭法军严重破坏。战后虽力图恢复,但生产能力大不如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更见衰敝。总计从1866~1907年,船局共造成各种船舶40艘。其中在日意格任监督期间(1866~1874)造成15艘大小不同的木质轮船。1874年起,造船业务改由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主持,到1895年继续造成船只19艘,其中有铁胁兵船和铁胁巡海快船,并自造复式轮机,船局的技术水平显见提高。甲午战争后到1907年又先后造成7艘。
辛亥革命后,船政局归海军部管辖,规定船政经费每月三万元,从福建省财政厅上缴中央的国税项下拨用。中华民国初期政局动荡,经费不继,船局主持人屡易,制造业务无所建树。1928年改称海军造船所。抗日战争期间,船厂屡遭日机轰炸,损失严重。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离大陆时,又拆迁走大部分机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
3、马尾船政局创立的背景和过程如何?有什么重要作用
马尾船政局(又名福州船政局,福建船政局),是1866 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制造轮船的专业工厂,前后学堂由左宗棠创办,数月后左宗棠奉调西北,由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胥)主持。
背景和过程:1856年,英法联军就联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且最终杀入北京,咸丰皇帝仓皇出逃承德,并且再没能回去,最终病死在承德避暑山庄。"康乾盛世"的落日余辉终于隐退在漫漫的长夜悲歌之中。此后,在与曾被我们嘲讽的"外夷"的几次"会师"中,无不是以天朝上国颜面扫地而告终。从此外国公使驻京,总理衙门设立,洋务运动兴起,福建船政创立,乾隆皇帝主动关闭的国门在百余年后重新进行了开放,不过这次却是备含艰辛与屈辱的被迫进行的"改革开放"。
船政局创办经费47万两,由提解部库之四成结款内拨用,常年经费自1866年11月起由闽海关月拨五万两,养船经费则由福建省税厘局提供。1873年经总理衙门批准,另从茶税项下每月增拨二万两。19世纪70年代初,由于经费困难,船政局一度拟制造商船供商人雇领租用,但被总理衙门禁租。
1866年,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这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用以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机器制造总局。左宗棠的建造船厂,酝酿较早。1864年,他曾在杭州制成一艘小轮船,"试之西湖,行驶不速"。1866年,镇压了太平军余部以后,着手筹建船厂。他奏称:"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同虚设。""臣愚以为欲防海之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同时指出:"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商民之困纾,海关之税旺,一时之费,数世之利也。"显然,他把建设船厂看成是富国强兵、得民惠商不可缺少的要务。经清廷批准,他便同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商订合同,议定自铁厂开工之日起,五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轮船16艘,并训练中国学生和工人。厂址设在福州马尾罗星塔地方。除开铁厂和船厂之外,船政局还设立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分前后两堂,前堂学习法文,以培养造船人才为主;后堂学习英文,以培养驾驶人才为主。
1884年中法战争中,福州船政局遭法军严重破坏。战后虽力图恢复,但生产能力大不如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更见衰敝。总计从1866~1907年,船局共造成各种船舶40艘。其中在日意格任监督期间(1866~1874)造成15艘大小不同的木质轮船。1874年起,造船业务改由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主持,到1895年继续造成船只19艘,其中有铁胁兵船和铁胁巡海快船,并自造复式轮机,船局的技术水平显见提高。甲午战争后到1907年又先后造成7艘。
辛亥革命后,船政局归海军部管辖,规定船政经费每月三万元,从福建省财政厅上缴中央的国税项下拨用。中华民国初期政局动荡,经费不继,船局主持人屡易,制造业务无所建树。1928年改称海军造船所。抗日战争期间,船厂屡遭日机轰炸,损失严重。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离大陆时,又拆迁走大部分机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
重要作用:
尾船政局(亦称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企业之一。这个造船厂从1866年创设到1907年停办,经营达四十年之久(后来又曾恢复生产)。无论从投资、规模和成效来看,它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同治六年(1867)十二月,第一座船台竣工,并正式开始造船,同治八年五月,第一艘木质轮船"万年青"号下水。同治十年第五号轮船"安澜"号(排水量1258吨,马力580匹)下水,配备了第-台国产蒸汽机(仿造),这在我国造船史和机械制造史上都有重要意义。光绪二年,船政局建成铁胁厂,第一号铁胁轮船(木壳护以铁板)安上龙骨下水。使我国近代造船开始摆脱木船时代。光绪七年,又开始试制两千吨级巡洋舰,马力达2400匹。光绪十五年,造成双机钢甲战舰"龙威"号。
从同治八年(1869)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共造各种轮船34艘,总计排水量约4万吨,这些船舰中的大部分编进了初具规模的福建、南洋、北洋等三支海军。马尾船政局船政下设捶铁厂(锻造车间) 、拉铁厂(轧材车间) 、 水缸铸铜厂(动力车间) 、 轮机厂(制造锅炉车间) 、 合拢厂(安装车间) 、 铸铁厂(翻砂车间) 、钟表厂(制造仪表车间) 、打铁厂(小锻造车间)、 锯厂(锯木车间) 、造船厂(由3个船台组成) , 以及船政衙门、耐火砖厂等。船政局一经开创,即先后开办了前后学堂,"艺童、艺徒和三百余人","前学堂学制造,后学堂学驾驶、管轮",造就出了我国第一代近代海军军官。
4、福州船政局是在哪个历史事件中创办的
福州船政局是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
福州船政局,又名福建船政局、马尾船政局(今福州马尾造船厂),清末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李鸿章赞其为“开山之祖”。后在继任船政大臣沈葆祯的苦心经营下,船政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
5、关于福州马尾船政的背景
马尾地处福建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1985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在这里创办福建船政,这是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同时,福建船政开风气之先河,大胆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被称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活化石”,船政文化所涵盖的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福建船政建筑”分别于1996年、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弘扬船政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闽台文化交流、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自1998年,马尾先后投资上亿元,建造了船政文化博物馆,修复船政遗址,开辟船政文化旅游线路。2005年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被中宣部评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福州市马尾区船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包括罗星塔园、马限山公园,公园内不但有中坡炮台、昭忠祠、马江海战烈士墓、圣教医院、英国分领事馆等大量船政相关古迹,还有新建成的大型船政群雕、船政精英馆等。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昭忠路马限山东麓。该馆依山而建,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气势磅礴,颇具现代建筑风格。馆内陈列分为序厅、船政概览厅、 船政教育厅、 船政工业厅、海军根基厅、船政名人堂。通过大量船政文物、历史照片、图表、壁雕等,立体地展现了中国船政的诞生、发展与以“精忠报国、自强不息”为主旨的船政文化。
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游:船政文化广场(参观反映船政风采、海军摇篮的大型雕塑)—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了解中国船政文化的发展历程)—船政文化主题公园马限山园(参观梅园监狱、英国领事分馆以及中坡炮台、观摩船政雕塑)—中法马江海战纪念馆(了解马江海战历史)—马江海战烈士墓(悼念在马江海战中为英勇抗敌而牺牲的福建水师官兵)—马尾造船厂(参观厂史陈列馆、轮机车间等文物古迹,了解船政发展中造船工业的兴衰)—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