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短发型 » 崔玉涛谈生长发育
扩展阅读
流行发型图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脸直发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发型图片 2020-08-28 03:41:15

崔玉涛谈生长发育

发布时间: 2021-03-23 19:16:07

1、崔玉涛育儿专家提醒宝妈:婴儿会抬头多久可以竖抱

婴儿生长发育的特点是头大、头重、骨骼的胶质多,肌肉还不发达,肌肉力量较弱。因此,1个月的婴儿只能稍稍抬头片刻,3个月时头才能初步直立。由于颈
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1~3个月的婴儿不能较长时间支撑头的重量。因此,抱1~3个月的婴儿的姿势是很讲究的,关键是要托住婴儿的头部。 1~2个月的婴儿,主要是平抱,也可采用角度较小的斜抱。平抱时让婴儿平躺在成人的怀里、斜抱时让小儿斜躺在成人的怀里。不论是平抱或斜抱,成人的一
只前臂均要托住婴儿的头部。另一只手臂则托住婴儿的臀部和腰部。对于易吐奶的小儿则应采取斜抱,这样可防止吐奶或减轻吐奶的程度。一般当孩子能主动稳住自己的脑袋,大人就可以试着竖抱他们了。3个月以内的宝宝颈椎尚未发育完善,颈部肌肉也还不是很有力,不能很好地支持自己的头
部。建议妈妈在抱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时,最好采取平躺的姿势,尽量不要竖抱。如果因为吃奶后拍嗝等情况,必须竖抱时,一定要注意用手托住宝宝的头部,给宝
宝头部一个有力的支撑。这样就不会因为竖抱而给宝宝的颈椎造成伤害了。 当宝宝三个月时妈妈就可以采取竖抱的方式抱宝宝了。三种竖抱的姿势:1、孩子背部靠着大人腹部,大人一只手搂住孩子腹部,另一只手托着臀部,孩子头靠在大人的胸部;2、孩子胸部靠着大人肩膀,大人一只手搂着孩子臀部,另一只手托着孩子的头部,孩子可以从大人的肩膀上面看周围;3、孩子和大人面对面,大人两只手抱着孩子,方便孩子和大家交流。 宝宝竖抱的注意事项: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千万脊柱畸形。0-3个月宝宝要适当进行竖抱练习初生婴儿有运动的潜力,但是必须通过锻炼才能激发他们天生具有的潜能。如果缺乏锻炼或者锻炼滞后,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发育迟缓、行动迟钝。家长可以遵循科学,在宝宝0-3个月时对宝宝进行渐进的竖抱练习,既可以让锻炼变得温柔,也能确保练习的效果。1、俯卧练习抬头。有的医院在宝宝出生第二天就让他趴着练习抬头,宝宝们通常都会因为本能而能把头抬起到一定的高度,如果他累了自然就会趴着休息,不必过分担心,宝宝虽小,但是还是具有自我保护能力的。抬头练习可以有效地锻炼宝宝的大脖肌,让他的脖子从软慢慢变硬。这样可以为竖抱建立基础。2、竖抱练习:一个月的趴卧抬头练习以后,到了第二个月,我们就可以竖抱,让他继续锻炼大脖肌。妈妈可以用两只手
分别托住宝宝的背部和臀部,把宝宝竖抱起来,带孩子到室内或室外看看周围,爸爸也跟在身边,用手指引宝宝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事物,并配以温柔的儿语,引起
宝宝对各种事物的关注和兴趣。这个练习主要是帮助宝宝锻炼孩子颈部的支撑力,除此以外,这种活动还可以帮助宝宝认识自己周围的环境,开拓宝宝的视野。由于0-3宝宝的骨骼发育还比较差,不管是趴卧的抬头练习,还是竖抱练习,不能长时间的坚持,每次只能练习1-2分钟,观察宝宝的精神状况来决定每天
锻炼多少次。每次锻炼后让宝宝在床上仰卧休息片刻,然后要用手轻轻抚摸宝宝背部,放松背部肌肉,同时让宝宝感觉到家长的爱抚。

2、崔玉涛生长曲线身高3%体重90%属于正常吗

no,这比小学生还慢

3、崔玉涛医生在育儿方面真的权威吗?

崔玉涛,1986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现任北京崔玉涛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及首席健康官(CHO)、崔玉涛育学园儿科诊所院长。

历任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天津和睦家医院首席儿科医生、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副主任。

曾出版了《0-12个月宝贝健康从头到脚》、《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系列和《崔玉涛谈“自然养育”》系列等书籍,受到父母读者的广泛欢迎。

崔玉涛通过多种方式和平台,向家长们进行健康科学育儿知识的教育和传播:7年来坚持每日通过新浪微博,向560多万粉丝传播健康育儿知识及进行在线答疑;通过电视网综节目《崔神驾到》,喜马拉雅《崔玉涛育学园育儿指南》,线上线下粉丝互动等,为家长们进行健康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教育。

2014年底他和邵宗宗、姜巍共同创立了国内立足于儿童成长发育、健康管理的北京崔玉涛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崔医生任职董事长兼首席健康官。

也是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委员会专家,每年应邀参加美国儿科学会(aap),欧洲儿科胃肠、肝病、营养学会(espghan),亚洲儿科大会,美国过敏、免疫、哮喘学会,世界过敏学会等国际医学大会。

4、崔玉涛说六个月前不用补钙,长得快的孩子也不用补吗

由于宝宝从出生到1岁生长发育特别快,这样新陈代谢也很快,故如不注意体内会缺钙铁锌,如何给宝宝正确补钙,什么钙宝宝最易吸收: 1、药物钙:需含碳酸钙成分的钙最好,在补钙的同时需服维生素A+D浓缩鱼甘油滴剂。0-6个月宝宝的每日钙量为400毫克;6个月-1岁的宝宝日需要量是600毫克。 2、辅食补钙:牛奶、蛋黄、鱼泥、虾泥、紫菜、海带汤、豆浆等, 3、辅食补锌:肝泥、瘦肉末、鸡、鸭、鹅、肉泥、鱼泥、蘑菇、贝类等;药物可服葡萄糖酸锌,硫酸锌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4、辅食补铁:多吃蔬菜、西红柿、油菜、芹菜等,杏、桃、李子、橘子、大枣、瘦肉、蛋黄、动物肝脏、肾脏等,由于食物中的铁质不易吸收。故需同时服用维生素E。 首先,要明确宝宝是否缺乏营养素。对缺钙的孩子最好先了解他的饮食情况,是否缺乏鱼肝油(维生素D),含钙较多的食品如牛奶等是否摄入得足量?宝宝有贫血现象,不是马上补铁,而要先排除是不是地中海贫血(一种先天性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是不是缺铁性贫血,是不是炎症引起的,或者是铅中毒导致的。现在食品极其丰富,含铁食物也很多,如果宝宝是缺铁性贫血,完全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从食物中获取。 其次,各种营养素吸收有其特异性。给宝宝补充营养,要抓住不同营养素的吸收规律才能见效。钙的吸收主要在近端小肠,是一个需要能量的主动吸收过程,而活性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当饮食中含钙较低或机体对钙的需求增加时,肠道会立即活跃起来,主动吸收钙。钙的吸收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钙的吸收率越高。铁的吸收也在近端小肠。铁吸收的特点是受三种反馈机制的影响,间歇性,小剂量补铁,再加点维生素C和B2,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设法排除营养素吸收的干扰因素。不同营养素进入体内,机体吸收时,可能会互相干扰,所以要提高营养素的吸收效率,应该设法排除营养素在吸收时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过去认为高磷食物会影响钙的吸收和丢失,所以先进的配方奶粉大都调整了钙磷比例,使之有利于钙的贮留。无机铁和无机锌之间有较强的竞争作用,互有干扰吸收作用。钙、铁、锌都是以二价离子状态被吸收的,肠道吸收时它们之间会互相竞争,最好不要同时服用。 另外,在补充钙、铁营养素时,还要注意避免有些饮食和药物因素的影响。如含草酸和植酸多的蔬菜会影响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膳食纤维,乙醇(酒类),四环素、肝素等药物干扰钙吸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也不利于钙的吸收。蛋黄中的卵黄高磷蛋白干扰铁吸收;茶和咖啡含有多酚类物质,不利于铁的吸收;抗酸药物会中和胃酸,有碍于铁的吸收 宝宝每天需要多少钙? 宝宝对钙的需求是随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的不同而有差异的。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01年修订的推荐每日膳食中钙的供给量是: *.1~6个月: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需要约300毫克,人工喂养的宝宝约400毫克。 *.7~12个月:每天需要约500~600毫克。 *.1~3岁:每天需要约600~800毫克。 如何知道宝宝是否摄入了足够的钙 建议你给宝宝做一段时间的饮食日记,计算他每天钙的摄入量,时间久了,你的心里就有数了。对于袋装食品,你可以看包装上的成分表,如果含钙是40%,那此袋食品钙的摄入量就以400毫克计。但如果是散装食品,计算钙的含量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你也可以上网或查询有关的教科书,一般都会有标注。将查询的钙摄入量相加,如果低于宝宝每天钙的所需量,就证明宝宝每天补充的钙是不足的。 如何发现宝宝缺钙了 宝宝缺钙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颅骨软、囟门大,压颅骨有触乒乓球的感觉。严重缺钙时,可出现胸骨突起如鸡胸,下肢因长时间站立造成"O"形腿或"X"腿。除骨骼的变化外,还可出现夜汗多、睡眠不安稳、乳牙萌出延迟、枕部形成枕秃等表现。 董医师的建议:宝宝是否缺钙,不能仅根据上述表现来判定,但如果宝宝出现这些表现应引起家长注意。最准确的方法是到医院监测钙的含量,如膳食钙的测定、血清钙的测定、尿钙的测定及骨矿密度的测定等。 预防宝宝缺钙的加减乘除法 加——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 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对钙的需要量比成人多,因此,应给宝宝补充足够的钙。母乳是天然补钙剂,其中钙和磷的比例最适于宝宝吸收,所以我们提倡母乳喂养宝宝。处于哺乳期的妈妈应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这样可以提高母乳的含钙量,间接给宝宝补钙。对于已添加辅食的宝宝,牛奶和奶制品是补钙的最佳选择,因为奶制品是目前被公认的含钙质最丰富的食品,而且吸收率也很高。另外,各式各样的蔬菜、水果也含有少量的钙,坚果和海产品也是钙源丰富的食物,同时还含有维生素D,能促进钙质的吸收。 减——维生素D不可过量补充 维生素D具有生物活性,可以促进钙质的吸收,因此在给宝宝补钙的同时,应适量补充维生素D。但值得注意的是,维生素D并不是营养品,不可过量补充,如果宝宝过量服用维生素D,会使体内维生素D蓄积过多,出现中毒的症状,如食欲下降、恶心和消瘦等。董医师建议父母: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给宝宝科学地补充维生素D。 乘——晒太阳能够帮助补钙 宝宝皮肤内储存的7-脱氢胆固醇经过光化学作用可转化为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利用。而且经过阳光照射体内合成的维生素D是最安全的,不会导致维生素D过量。但父母们应注意,在炎热的夏季不要晒伤宝宝。 除——科学食用抑制钙吸收的食物 有些蔬菜如菠菜、竹笋、苋菜、毛豆、茭白、洋葱、草头等,含有草酸盐,它可以和钙结合形成草酸钙,影响钙质的吸收。所以 在烹调这些蔬菜前,应先在沸水中烫一下,除去其中的草酸。 钙剂不应与油脂类食物同食,因为脂肪进食过多时,消化后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容易与钙结合,使钙的吸收减少,所以应避免宝宝摄入过多的脂肪。 膳食纤维摄入过多时,其中的成分与钙结合也会降低钙的吸收,因此不提倡宝宝吃较多的粗杂粮。 补钙应注意的那些问题 * 补钙不能被广告牵着鼻子走。有段时间钙剂产品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宣传全民补钙,导致人们补钙跟着广告走。实际上,有些厂商为了增加产品销量、扩大知名度,在广告中加入了一些不实之词,夸大效果。研究表明,各种钙剂对于人体的吸收率大致在30%~40%左右,与宣传的吸收率高达90%或以上显然是有很大出入的。对待这些,需要在购买钙品时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不能跟随广告走。 * 简单的测试不能确定是否缺钙。其实缺钙的意思是非常笼统、含糊不清的。医学上并无“缺钙”这一名词,只有表现缺钙的具体疾病如佝偻病、低钙血症、骨质疏松症等,而造成这些疾病的因素不仅是补钙不足,还有其他复杂因素。因此,单用一种仪器的简单测试不能确定宝宝是否缺钙。最近一项长达7年的研究认为钙片和维生素D对治疗骨质疏松不但作用甚微,甚至还有引发肾结石的潜在危险。可见缺钙的诊断是复杂的,补钙更不可随意而行。 * 补钙产品要注意质量。目前补钙产品不计其数,常人难以选择,医生也难以适从。妈妈们在选择产品时,不能认为卖得越贵,含钙量越高,吸收率就越高,效果也越好。有的补钙品宣称“沉积好、吸收快”、有的宣称“颗粒小”,甚至还推出了“原子钙”、“纳米钙”,让人们觉得钙越细小越易吸收。实际上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率和钙产品的颗粒大小无关,关键要看是否具有生物活性。 专家提醒:直接从骨骼、牡蛎等含钙丰富的物质中提取的钙制剂,可能会有铅、砷等有毒物质的污染,一定要选购有国家检验认可的药字号制剂安全产品。 儿童易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并且发病率较高,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饮食习惯不同,

5、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的目录

第一章 给宝贝最棒的母乳
LESSON 01 母乳,给宝宝近乎完美的营养
LESSON 02 4位妈妈母乳喂养的困惑
LESSON 03 怎样应对宝宝吐奶·
第二章 配方粉喂养
LESSON 04 配方粉喂养的热点问题
LESSON 05 宝宝不爱喝配方粉的常见诱因
LESSON 06 特殊配方粉:帮助宝宝度过特殊时期
第三章 辅食添加步步来
LESSON 07 辅食添加,需要耐心等待
LESSON 08 第一次添加辅食怎么做?
LESSON 09 辅食:快乐吃,健康吃
LESSON 10 添加辅食后,宝宝怎么老不长?
第四章 营养素要不要补
LESSON 11 营养素的特殊与平常
LESSON 12 微量营养素补充不是必做功课
LESSON 13 枕秃并不一定是缺钙
LESSON 14 吃得好也会营养不良吗?
第五章 锻炼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
LESSON 15 会吃东西的条件:长出磨牙+学会咀嚼
LESSON 16 消化、吸收,不同难题不同处理
第六章 每个孩子都能好好吃饭
LESSON 17 愉快饥饿:最好的开胃药
LESSON 18 如何应对挑食宝宝? 第一章 感冒、发烧
LESSON 19 A+方案预防宝宝感冒
LESSON 20 哪些原因会引起宝宝发热?
LESSON 21 高烧,会烧坏孩子吗?
LESSON 22 高烧,需要有效退热
LESSON 23 一分为二看发热
LESSON 24 高烧、腹泻防脱水
第二章 咳嗽
LESSON 25 正确认识咳嗽
第三章 腹泻
LESSON 26 问诊腹泻
LESSON 27 对付迟迟不好的腹泻
第四章 幼儿急疹
LESSON 28 虚张声势的幼儿急疹
第五章 过敏
LESSON 29 过敏原检测:直击过敏根源
LESSON 30 恼人的湿疹
LESSON 31 喘,不等于哮喘
LESSON 32 预防哮喘,从居家环境开始
LESSON 33 食物不耐受·还是食物过敏·
LESSON 34 有关过敏的其他问题和预防建议
第六章 便便问题
LESSON 35 宝宝为何尿频?
LESSON 36 女宝宝:小阴唇粘连
LESSON 37 女宝宝发生了泌尿系感染
LESSON 38 便事的烦恼
第七章 髋关节
LESSON 39 走不稳?查查髋关节
LESSON 40 髋关节滑囊炎
第八章 带孩子看病,儿科医生的提醒
LESSON 41 要马上带孩子去看医生吗?
LESSON 42 带孩子看病的4项提醒
LESSON 43 关于带孩子看病的7条建议
第九章 正确使用药物
LESSON 44 退热药,混搭用
LESSON 45 有炎症一定要用消炎药吗?
LESSON 46 输液,有必要吗?
LESSON 47 止泻药先别急着吃!
LESSON 48 面对激素
LESSON 49 一份药物说明书,一种健康好习惯
第十章 其他
LESSON 50 斜视
LESSON 51 呕吐
LESSON 52 揪耳朵
LESSON 53 手足口病
LESSON 54 肾病综合征
LESSON 55 斜颈
LESSON 56 乳糜泻(乳胶蛋白过敏症)
LESSON 57 尿布皮炎
LESSON 58 流鼻涕、鼻塞
LESSON 59 半夜突然喘憋 第一章 日常护理
LESSON 60 早产宝宝出院以后……
LESSON 61 安抚奶嘴的传言与事实
LESSON 62 恢复免疫力--从肠道开始
LESSON 63 藏在湿纸巾里的消毒剂
LESSON 64 耳垢由谁来清理?
LESSON 65 预防着凉,从细节着手
LESSON 66 孩子脱水了!
LESSON 67 孩子误服了药物!
LESSON 68 旅游中常见宝贝健康问题
LESSON 69 暑期里的意外烦扰
第二章 生长发育监测
LESSON 70 新生儿筛查,查什么?
LESSON 71 孩子的身体,你最懂
LESSON 72 如何评价宝宝的生长发育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