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包括什么?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包括体重、身长(身高)、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
1、体重
体重是指人体的总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重量及其增长的综合情况,也作为计算药量的重要依据。与身高相结合可用以评价机体的营养状况和体型特点。
2、身长(身高)
身长是指人体站立时颅顶到脚跟的垂直高度,是最基本的形态指标之一,常被用以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身高方面表现的个体差异,比体重所表现的更大。身高方面的异常,大多由于先天性的骨骼发育异常与内分泌疾病所致。
3、坐高(顶臀长)
坐高是坐位时从颅顶点至臀部接触底座平面的垂直高度,可表示躯干的生长情况,与身高比较时可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
4、头围
头围(head circum ference): 从眉间点为起点,经枕后点至起点的围长。
头围能反映颅和脑的大小以及发育情况,是判断大脑发育障碍,如脑积水、头小畸形等的主要诊断依据。儿童出生时,头围已达到成人头围的65%左右,10岁时则达到成人头围的95%以上。
新生儿头围平均值为34 cm,1周岁时为45 cm,2周岁时为47 cm,3~4岁共增长1.5 cm,以后增长得更少。所以对头围的监测在出生后头2年尤为重要。
5、胸围
胸围表示胸廓的容积以及胸部骨骼、胸肌、背肌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身体形态及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以及体育运动的效果。
生长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是质的改变。
(1)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扩展资料:
影响因素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 遗传:遗传因素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如父母身材的高矮、皮肤的颜色、毛发的多少以及形态等,对子女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 精神因素:专家认为得不到抚爱的儿童,由于体内分泌的生长激素比较少,故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低于同龄儿童。
三、 营养:营养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婴幼儿期需要合理的饮食结构,否则不但影响正常发育,而会影响日后的智能。
四、睡眠:儿童入睡后,脑垂体的前叶就能分泌出一种生长激素。如睡眠不足,生长激素就可能受阻,形成精神性侏儒症。
五、 锻炼: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体格锻炼对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发育水平和降低发病率有很大作用。日光、空气、水能促进新陈代谢、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环,有利生长发育。
六、 疾病:长期消化功能紊乱、反复呼吸道感染、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大脑发育不全等,对小儿生长发育都有直接影响。
七、 环境和气候:人体学研究已经证明,秋季长重,春季长高。从地区来看,热带发育较早,寒带生长迅速。此外,合理的生活制度、清鲜空气、没有噪音和污染的环境,均有利于小儿体格和精神的发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生长发育
2、请简述形态指标的概念?
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高。
此外,代表长度的还有坐高、手长、足长、上肢长、下肢长;代表宽度的有肩宽、骨盆宽、胸廓横径和前后径;代表围度的有头围、胸围、上臂围、大腿围、小腿围;代表营养状况的有皮褶厚度。
1.体重
体重是指人体的总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重量及其增长的综合情况,也作为计算药量的重要依据。与身高相结合可用以评价机体的营养状况和体型特点。
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千克左右,出生后3—4个月体重达6千克左右,1岁时达9千克。1岁内婴儿的体重可按以下公式估算:
1—6个月 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7 kg
7—12个月 体重(千克)≈6 kg+月龄×0.25 kg
2岁时,儿童体重平均为12千克左右,此后平均每年增加2千克,故2—10岁儿童的体重可按下式估算:
体重(千克)≈年龄×2+8
定期测量体重可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并作为指导儿童喂养及早期发现疾病的依据。测量前应排完大小便、赤脚、只穿背心短裤。测量须使用专门的人体测量杠杆秤,站或蹲在秤台中央。1月以内的婴儿用特制的婴儿磅秤,让儿童卧于秤盘中进行测量。使用前先校正零点,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千克。
用体重评价儿童的营养状况时一般用两种方法:①按年龄的体重。按儿童年龄分组,用体重的均值作为标准,以均值±10 %作为正常范围,大于l0%为超重,大于20%以上为肥胖;相反,小于10%为轻度营养不良,小于20%一40%为中度营养不良,小于40%以上为重度营养不良。②按身长(身高)的体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用不同数值的身长(身高)所应有的体重为基准,不分年龄和性别,用百分位数法列表,使用时按照儿童的身长(身高)值查出标准体重,如果所测儿童的体重位于第20百分位数到第80百分位数之间,说明该儿童的体重属正常范围。
2.身是(身高)
身长是指人体站立时颅顶到脚跟的垂直高度,是最基本的形态指标之一,常被用以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身高方面表现的个体差异,比体重所表现的更大。身高方面的异常,大多由于先天性的骨骼发育异常与内分泌疾病所致。
与出生时的身长相比,1周岁时的身长约为1.5倍,4岁时为2倍。2岁以后,儿童的平均身高可按下面公式估算:
身高≈(年龄×5)+75厘米
3岁以下的儿童可用量床测身长(卧位时颅顶点到脚跟的垂直长度);3岁以上的儿童可用身高计测身高(站立时,颅顶点到脚跟的垂直高度)。在使用身高计测量儿童身高时,受测儿童脱去鞋帽,取立正姿势鹣立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足跟、骶骨部和肩胛间三点靠在身高尺上,躯干自然地挺直,两眼平视前方,头部保持正直。测量者将滑测板轻压受测者头顶,测量者的眼睛与滑测板呈水平位。读数时,以厘米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3.坐高(顶臀长)
坐高是坐位时从颅顶点至臀部接触底座平面的垂直高度,可表示躯干的生长情况,与身高比较时可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
3岁以下儿童应卧位测量顶臀长。婴幼儿平卧于量板上,使之身体伸直、两腿并拢,用两手将儿童头贴紧固定于正中位置。测量者左手将儿童两脚提起,使小腿与大腿成直角,右手将活动板贴住臀部,测得值即为顶臀长。
3岁以上儿童坐位测量,称坐高。受测儿童坐于高度相宜的矮凳上,先令其身躯前倾,骶部紧贴至尺或墙壁,然后坐直,对头、肩的位置与测身高时相同,两大腿伸面与身躯成直角而与地面平行,且两腿靠拢,两足平放在地面,足尖向前。测量者以手移动滑测板轻压颅顶点后进行读数。读数时以厘米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3、体质的评价指标中身体形态发育指标包括什么?
包括人体各部大小、人体重量、性征、骨骼、体形及体姿等。人体形态与人体的体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体的形态结构是人体心理、生理功能及一切行为的基础。换句话说,人体的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基础。体格是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一般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身长、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皮肤和皮下软组织等情况来判断,为反映体质的标志之一。
(3)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扩展资料:
体质健康测试注意事项:
1、用户在测试时须穿运动服、运动鞋;并在正式测试开始前半小时,自行做好准备活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2、体质健康测试,必须用户本人参加,对弄虚作假,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相关规定给予处理。
3、凡因疾病原因,不能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用户,填写免于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到校医院开具证明,经辅导员签字、学院盖章、体育学院核准,可以免于参加测试。
4、每个用户在校期间每年的体侧成绩存入学生个人毕业档案,已有部分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提供4年体侧成绩作为选人条件,对于测试成绩较差或免测的学生影响较大,对于部分用户不认真对待测试后果是很严重的。
4、生长发育评价中最重要和最长用的形态指标
你几岁啊
5、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包括_
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高。
此外,代表长度的还有坐高、手长、足长、上肢长、下肢长;代表宽度的有肩宽、骨盆宽、胸廓横径和前后径;代表围度的有头围、胸围、上臂围、大腿围、小腿围;代表营养状况的有皮褶厚度。
1.体重
体重是指人体的总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重量及其增长的综合情况,也作为计算药量的重要依据。与身高相结合可用以评价机体的营养状况和体型特点。
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千克左右,出生后3—4个月体重达6千克左右,1岁时达9千克。1岁内婴儿的体重可按以下公式估算:
1—6个月 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7 kg
7—12个月 体重(千克)≈6 kg+月龄×0.25 kg
2岁时,儿童体重平均为12千克左右,此后平均每年增加2千克,故2—10岁儿童的体重可按下式估算:
体重(千克)≈年龄×2+8
定期测量体重可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并作为指导儿童喂养及早期发现疾病的依据。测量前应排完大小便、赤脚、只穿背心短裤。测量须使用专门的人体测量杠杆秤,站或蹲在秤台中央。1月以内的婴儿用特制的婴儿磅秤,让儿童卧于秤盘中进行测量。使用前先校正零点,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千克。
用体重评价儿童的营养状况时一般用两种方法:①按年龄的体重。按儿童年龄分组,用体重的均值作为标准,以均值±10 %作为正常范围,大于l0%为超重,大于20%以上为肥胖;相反,小于10%为轻度营养不良,小于20%一40%为中度营养不良,小于40%以上为重度营养不良。②按身长(身高)的体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用不同数值的身长(身高)所应有的体重为基准,不分年龄和性别,用百分位数法列表,使用时按照儿童的身长(身高)值查出标准体重,如果所测儿童的体重位于第20百分位数到第80百分位数之间,说明该儿童的体重属正常范围。
2.身是(身高)
身长是指人体站立时颅顶到脚跟的垂直高度,是最基本的形态指标之一,常被用以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身高方面表现的个体差异,比体重所表现的更大。身高方面的异常,大多由于先天性的骨骼发育异常与内分泌疾病所致。
与出生时的身长相比,1周岁时的身长约为1.5倍,4岁时为2倍。2岁以后,儿童的平均身高可按下面公式估算:
身高≈(年龄×5)+75厘米
3岁以下的儿童可用量床测身长(卧位时颅顶点到脚跟的垂直长度);3岁以上的儿童可用身高计测身高(站立时,颅顶点到脚跟的垂直高度)。在使用身高计测量儿童身高时,受测儿童脱去鞋帽,取立正姿势鹣立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足跟、骶骨部和肩胛间三点靠在身高尺上,躯干自然地挺直,两眼平视前方,头部保持正直。测量者将滑测板轻压受测者头顶,测量者的眼睛与滑测板呈水平位。读数时,以厘米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3.坐高(顶臀长)
坐高是坐位时从颅顶点至臀部接触底座平面的垂直高度,可表示躯干的生长情况,与身高比较时可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
3岁以下儿童应卧位测量顶臀长。婴幼儿平卧于量板上,使之身体伸直、两腿并拢,用两手将儿童头贴紧固定于正中位置。测量者左手将儿童两脚提起,使小腿与大腿成直角,右手将活动板贴住臀部,测得值即为顶臀长。
3岁以上儿童坐位测量,称坐高。受测儿童坐于高度相宜的矮凳上,先令其身躯前倾,骶部紧贴至尺或墙壁,然后坐直,对头、肩的位置与测身高时相同,两大腿伸面与身躯成直角而与地面平行,且两腿靠拢,两足平放在地面,足尖向前。测量者以手移动滑测板轻压颅顶点后进行读数。读数时以厘米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6、幼儿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有哪些各有什么意义
新手妈妈很多斗会觉得,自己家孩子是不是长的有点慢,或者是怎么总觉得自己孩子比别人的矮一点,那么,今天,就来一起学习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主要指标和测量吧。
1、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主要指标
(1)形态指标
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
(2)生理功能指标
常用的有握力和背肌力,为骨骼肌肉系统的基本指标,肺活量为呼吸系统的基本指标,脉搏和血压,为心血管系统的基本指标。
2、测量时间
一岁以内的婴儿每三个月一次
1-3岁的婴幼儿每年2次
一般每半年为婴幼儿测量一次身高,每隔1-3个月测量一次体重。
3、测量方法
(1)体重
正常婴儿出生时评论体重3kg,前半年平均每月增加700-800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加250g,一岁时约为9kg,2岁到青春前期平均每年增加2kg,至青春前期又出现体重迅速增加。
一岁以内:
0-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月龄*0.25
1-10岁体重(kg)=2*年龄(足岁)+7(或8)
(2)身高
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50cm,第一年增长最快增加25cm,一岁时达到75cm,第二年平均增长10cm,到青春期前,平均每年增长5-7cm。进去青春期后出现第二次身高快速增长,一年内男孩子可增加9-10cm,女孩子为8-9cm。
2-10岁身高的推算:身高cm=(年龄*7)+70cm
3岁以内,躺着测量,3岁以后站着测量。
(3)头围
头围大小间接反应了颅骨及脑的发育。出生后2年头围增加迅速,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6个月时平均42cm,1岁时约为46cm,2岁时约为48cm,以后头围增加速度放缓,5岁时头围52cm(成人54cm)。头围过小,为头小畸形,头围过大,则可能为脑积水或其他疾病。
测量方法:测量者位于婴幼儿的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在婴幼儿右侧眉弓上缘,软尺从右向后颈枕骨粗隆,绕过左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读数但0.1cm。
(4)胸围
胸围代表肺,胸廓及胸部肌肉的发育。新生儿胸围32cm,一般在12-18个月时胸围与头围相接近。2岁以后,胸围大于头围。1岁内如果营养状况良好,胸围可以超过头围。
(5)上臂围
反应上臂肌肉,皮下脂肪,骨骼发育的综合测量,间接地反映婴幼儿的营养状况。
1岁以内臂围增加迅速,1-5岁间增加1-2cm,5岁以下儿童,臂围超过13.5为营养好,12.5-13-5为营养中等,小于12.5为营养不良。
7、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
哪里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