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一样,那孩子运动不协调怎么办呢?
如果孩子存在运动不协调的情况,应该好好考虑究竟是哪里失衡了,然后再重点的训练这方面。
比如有些孩子他的平衡能力极差,在一条向上走不出三步就会偏了,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是腿长短不一致,或者是因为跨动的步幅不一样,从而导致了走的路不平衡,容易出现一前一后一左右的现象。这时候仔细量一下自己双腿的长度,并且刻意的纠正一下自己走路的姿势,尽可能的让双腿摆动的幅度一致,摆动的方向也一样,这样走起路来才更为优雅,更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发育。
有的孩子身体不协调,是因为左右手的使用情况不一样,很多人在使用右手的时候往往比左手更加方便,不管是在对于重物以及精细活上,右手操作起来更加方便。这种情况是属于正常现象,人都习惯性的大量地使用一只手,从而导致用的较多的手比用的较少的手操作起来更加方便更加顺利。
还有的孩子身体不太协调是想和做不能够在同一个节奏之上,脑子里很早就已经在想着了,但是身体作出反应往往会慢一拍。这时候应该要主动的去锻炼一下自己的反应能力,多锻炼一下自己的身体。
和别人打羽毛球,打篮球等等,这些都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反应能力,因为在这些运动项目上,我们的竞争压力会比较大,此时就会极大的激发我们身体的潜能。
总而言之,绝大多数的运动不协调,多半都是属于习惯性因素导致的,并不是我们身体存在发育性的问题。我们的身体一般都是完好的发育正常的,但是往往我们在使用身体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习惯性偏差。很多人可能会使用右手比较常见,也有些左撇子喜欢使用左手,这些偏差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刻意的去纠正过来。
2、为什么左右发育不均衡
这是好多人都有的情况,首先我使用右边的时间是远远大于左边的,这就直接导致了你右边的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好于左边,由于你现在还处于发育期,所以要注意改正,注重左右均衡使用!!
3、什么是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小博士论坛:
人从小到大总是不断地生长发育的,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同时每一个阶段又彼此有规律地交替、衔接,尽管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不是所有人都按一个速度生长发育,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
我们一起看看人体各部分生长发育的程序及规律。
人体各部分生长发育虽不平衡,但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在生长发育的两次高峰期,身体各部分发育比例不同。第一次高峰期先长头颅,后长四肢,特别是下肢后期增长较快,这就是头尾发展规律。第二次高峰期头颅增长不明显,而下肢发育迅速。
从7岁开始,人体的生长发育遵循向心律发展。其各部分发育的程序是:足-小腿-下肢-手-上肢,即自下而上、由四肢的远端向躯干,所以称“向心律”。从生物力学的理论分析其发展顺序也是符合向心律的。人体活动及总负荷的大小次序是:足-小腿-大腿-手-臂-躯干-头。按照形态和功能统一的法则,负荷量和强度最大的是下肢,依次是上肢和躯干,向心律恰好适应上述功能的需要。
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人体各部分的比例从胎儿时大头颅(约占身高1/2)、较长的躯干和短小的下肢,发育成到成人时的较小的头颅(约占身高l/8)、较短的躯干和较长的下肢。从出生到成人的发育过程中,头颅增长1倍,躯干增长2倍,上肢增长3倍,下肢增长4倍。
身体各系统的发育也是不均衡的。首先,出生后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最先发育。此后到成熟期,在结构和机能上始终是发育的。身体的其他系统如运动、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的发育则与身高、体重的发育相似,呈波浪式。淋巴系统的发育在十岁左右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这说明孩子在十岁左右已获得了相当的免疫力。生殖系统的发育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十年内几乎没有变化,而在青春发育期开始后才迅速发育。
可以看出,身体各部分及各系统发育时期虽有先后,但各系统的发育顺序却彼此相连,密切相关,总是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段打下基础。摘自《儿童健康红宝书-学龄儿童篇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
4、身体生长与发育的不均衡是指什么的增长各年龄阶段的不均衡?
主要指的是个儿高矮身材胖瘦。
5、育种学生长后各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性
育种学生长后各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性
少年期的三大生理变化 第一,性机能发育成熟。从生理的角度讲,少年期也即青春发育期。孩子进入少年期后,性腺机能开始成熟和发生作用,第一、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6、生长发育 不均衡性名词解释
真
7、为什么说婴幼儿各系统生长发育是不均衡性与统一协调性的矛盾统一?
婴幼儿各系统的生长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两年发育较快——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前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慢-快-慢);生殖系统发育较晚——先慢后快
8、左右半身发育不均衡,请问是什么原因?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儿童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称为生长发育的规律。儿童少年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虽然受自然条件、家庭生活、营养条件、疾病和遗传、体育运动等因素所影响而产生年龄和性别上的个体差异。但是,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还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生长发育的速度规律
从儿童到成年人其生长发育不是等速的,而是时快时慢呈波浪式的上升,阶段性规律很强。一般有两个突增时期,第一次突增时期在两岁以前,第二次突增时期在青春发育期,其年龄在10~11至14~15岁。突增期过去以后渐渐缓慢下来,到20岁左右基本停止。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规律
1. 身体发育的比例: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人由小到大,身体的比例一直在变化。在第一次突增期过程中,初生儿的头占身长的 l/4,2岁时占 l/5,6岁时占1/6,12岁时占 l/7,到成人时仅占 l/8。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头先发育,以后是躯干,下肢,身体发育是按头尾发展规律顺序进行的。第二次突增期的过程恰好与第一次相反,下肢先发育,其次是躯干,而头的发育不明显。从出生算起,如以增长值数计,头增长一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身体各部位发育结束的时期是:足长约在16岁,下肢长约在20岁,手长约15岁,上肢长约在20岁,躯干长约在21岁。
(三)身体各系统的发育规律
出生后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领先地位。5~6岁时发育速度最快,并迅速接近成人水平。此时大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脑重的90%。6~20岁之间脑的重量仅增加10%,但是随着大脑细胞不断地进行复杂的分化,机能也随之提高。中的总体发育是指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它们与形态指标的发育曲线基本一致,呈波浪式上升。淋巴系统的发育在10岁左右已达高峰,12岁已达成人的200%,以后逐渐降低。因此要特别注意10岁前儿童的疾病防治工作。生殖系统发育最晚,在10岁以前几乎不发育,当身体发育进入第二突增期以后才迅速地发育。
人体生长发育过程是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机体与外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各系统器官的发育是彼此密切相关的。某一系统的发育可能为另一系统的发育打下基础。因此,任何系统的发育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四)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
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是指在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男女儿童因发育时间不同而出现的身体形态指标的两次交叉现象。
在青春期前(7~9岁),多数形态指标,男生都大于女生。10岁以后,女生进入青春期,身体各部位迅速生长发育,许多形态指标超过男生。到13岁时,男生身体各部位迅速生长发育,女生的增长速度减慢下来,致使男生各项形态指标又超过女生。因此男女生大部分形态指标在青春期形成两次交叉。
(五)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1. 身体形态: 儿童少年的身体形态和体型与成人不同。它受身体发育两次突增期影响。表现体型的特点是头大、躯干长,四肢短,重心不稳,皮下脂肪分布四肢较多,躯干较少。10岁以后身体发育进入第二突增期,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由于骨骼、肌肉迅速发育,形态变化很大。
2. 运动系统:儿童少年骨骼的化学成分与成中人不同,含有机物较多,无机物较少,成年人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的比例为3:7,儿童为1:1。因此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而易发生畸形。儿童骨骼的
3. 心脏血管系统:儿童心率较成年人快,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慢,20岁左右趋于稳定。由于儿童少年的神经调节机能尚未十分完善,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性较高,因而在体力活动和情绪紧张时常出现心跳显著增加和节律不齐的现象。儿童少年的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绝对值比成年人少,但其相对值(以每公斤体重计算)比成人大,年龄越小相对值越大。这就保证了在发育过程中因身体代谢旺盛所需的氧供应。这个特点说明了儿童少年的心脏能适应短时期紧张的体育活动。但由于心脏发育不完善,在与成年人进行同样负荷运动时,心率比成人高,这说明儿童少年在运动时主要靠增加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青春期前的儿童的血压较成人低得多,年龄越小血压越低。其原因是血管的发育先于心脏,年龄越小,血管发育超过心脏发育的程度越大,因此血管内的阻力越小。青春期以后,儿童少年的心脏发育迅速超过血管的发育,血压随之升高,以收缩压较为显著。有的甚至出现暂时性血压偏高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儿童少年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体液调节不稳定,因此尚不能定为病理性的高血压。
4. 呼吸系统: 儿童少年呼吸器官组织娇嫩,呼吸道粘膜容易损伤。肺组织中弹力纤维较少,间质多,血管丰富。肺的含血量较多,而含气量较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弹力组织增加,肺容量也增大。
儿童少年的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快,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频率逐渐减慢,肺活量逐渐增加。由于儿童少年的呼吸肌发育较弱,胸廓较小,肺活量较小,因而在体育活动中主要靠加速呼吸频率来增大肺通气量。
由于儿童少年的神经调节机能尚未十分完善,当进行运动时,呼吸与运动动作不能很好配合。年龄越小,这种不协调现象越明显。因此,应指导儿童少年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以促进呼吸器官的发育。
5. 神经系统: 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占优势并容易扩散,随着年龄的增长,抑制过程逐渐发展,最后兴奋和抑制达到均衡。在对儿童少年的教学训练中,应多采用直观的方式。活动内容多样化,每种活动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引起神经系统的疲劳。
6. 内分泌学变化及性成熟:进入青春期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的反馈系统处于一种抑制状态,激素保持在低水平。由于进入青春期的开始,反馈的敏感性下降,使得下丘脑促性腺激素的促激素(GnRH)的合成及分泌均增加,并刺激垂体前叶分泌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生成素(FSH),进而使性腺的雌激素和雄激素生成。在青春期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一般女孩进入青春期要早于男孩。女孩进入高速生长期平均比男孩早二年,女孩的最快增高(PHV)年龄在12岁左右,而男孩在14岁左右。女孩生长结束期在16.5岁,男孩在18岁左右,儿童的生长发育会受营养状态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7.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育特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具有密切联系,对少年儿童来说,素质是形态、机能发育在运动能力方面的反映,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也受形态和机能发育的制约。
(1) 速度:少年儿童的速度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的发育特点。男生在19岁、女生在13岁以前,速度是随年龄的增加而有所提高。速度发展的高峰年龄,男孩在20~22岁。23岁后缓慢下来,呈单峰型。而女孩则呈双峰型,在14~17岁出现第一个缓慢的倒波峰,到21~22岁又出现第二个缓慢的倒波峰。儿童少年速度的年龄发育特点是在10~13岁增长最快,以后男孩在19岁,女孩在13岁后趋于缓慢并逐渐稳定下来。
(2) 力量:力量发育和肌肉的生长有密切关系。少年儿童力量的发育特点是,男生在16岁以前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16岁以后开始缓慢下来,22~23岁可达高峰,以后又随年龄增长而减慢。而女生在13岁以后开始缓慢并有下降趋势,16岁又回升,18~22可达最高峰,以后又随年龄增加而减慢。男女间18~23岁之间差异最大。
儿童少年在青春期以前不适宜进行过大的力量训练,但随着肌肉的发育成熟,16~18岁以后,可进行肌肉力量训练。
(3)柔韧:表示关节的活动范围,与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的伸展性关系密切。儿童少年关节活动范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这又与儿童少年骨骼的弹性好、可塑性大有关。一般在13岁前柔韧性最好,13岁以后开始下降。
(4)耐力:耐力发育总的趋势是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提高,至20岁达到高峰,以后又随年龄增加而下降。耐力的性别差异很明显,女孩在13岁后开始下降,17~18岁又逐渐回到13岁的水平,21岁又逐渐下降。12岁以前儿童心率快,每搏输出量少,不能满足长时期运动时机体对氧的需要,因此容易疲劳。但随年龄的增加,心血管机能的发育成熟,耐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因而在16岁以后进行耐力训练能提高耐力水平。
(5)灵敏:儿童少年的灵敏素质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10岁以后灵敏度开始提高,尤其进入青春期后提高更明显。15-16岁以后逐渐缓慢下来。为此,灵敏素质从儿童起就应着手培养。
二、儿童少年锻炼的运动处方
儿童少年的年龄范围比较模糊,一般指6-18岁的孩子,由于年龄差异较大,身体的发育水平明显不同,另外,即使年龄相同,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营养状况不同、运动经历不同,其体质状况、运动能力有较大差异。因此,制定统一的运动处方几乎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以下只简要介绍制定儿童少年锻炼的运动处方时,必须考虑的要素。
(一) 锻炼的内容
身体发育正常,没有残疾的少年儿童,锻炼时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身体条件,家庭条件参加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如跑、跳、投、游泳、球类、体操、武术等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而不必受到过多的限制。少年儿童锻炼的重点有两方面,一是培养儿童参加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如:力量、柔韧、协调、平衡、肌肉耐力、心肺机能,而不是过早的发展某种专项技术。兴趣和习惯是终身坚持体育活动的基础,全面的身体素质是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的保障。而且,儿童少年参加锻炼的种类越多,身体的发展就越全面,身体的协调性就越好,成动作时就越轻松自如,而且,还有利于学习掌握新动作、新技能。
(二)持续的时间
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占优势并容易扩散,随着年龄的增长,抑制过程逐渐发展,最后兴奋和抑制达到均衡。儿童时,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儿童少年进行锻炼时,每种活动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儿童少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做到多样化和经常变换,防止单一的内容。锻炼的持续的时间因逐渐延长。
(三)运动量、运动强度
儿童少年的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绝对值比成年人少,但其相对值(以每公斤体重计算)比成人大,年龄越小相对值越大。这就保证了在发育过程中因身体代谢旺盛所需的氧供应。这个特点说明了儿童少年的心脏能适应短时期紧张的体育活动。
儿童少年呼吸器官组织娇嫩,呼吸道粘膜容易损伤。肺组织中弹力纤维较少,肺间质多,血管丰富。肺的含血量较多,而含气量较少。呼吸肌发育较弱,胸廓较小,肺活量较小,体育活动中主要靠加速呼吸频率来增大肺通气量。
因此,少年儿童进行训练时,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运动持续的时间及运动的强度要逐渐增加,同时,应指导儿童少年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时要强调加深呼吸的幅度,而不是增加呼吸的频率,并注意与运动的频率(如跑步的频率)配合,以促进呼吸器官的发育。
(四)每周锻炼的次数
儿童的肌肉较易疲劳,但恢复较快,因此,每周锻炼的次数可较多,如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均可。
(五)锻炼时的注意事项
1. 体育运动要根据儿童少年的年龄和性别特点,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以促进身体和智力的健康发育。
2. 儿童少年进行运动训练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要适当,不应超过身体的负担能力。
3. 不应过早地让儿童少年进行专项训练。如果进行早期专项训练则要通过合理的选材,在严格的医务监督下进行。不应过早或过急地要求儿童少年出现好成绩,也不应让儿童少年过多地参加正式比赛。
4. 在进行力量练习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负荷不宜过重,并应尽可能减少憋气动作,以避免胸内压过高,而使心肌过早增厚,而影响心腔的发育。第二,儿童屈肌的力量较伸肌的力量强,因而要加强伸肌的发展,以保持伸肌屈肌间的平衡,以防止驼背的发生。
5. 儿童少年参加运动锻炼,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并要有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6. 童少年体育运动使用运动器械的大小、重量要符合其身体发育特点。
7. 儿童少年的训练要和卫生教育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体魄,同时培养良好的个人和公共卫生习惯。
8.注意观察儿童锻炼后的身体反应,并询问儿童少年锻炼后的自我感受,以锻炼后精神状态良好、没有疲劳积累、没有不良感觉(头晕、恶心、食欲下降、睡眠不好等)为宜。
9、宠物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宠物生长发育,不平衡性体现在,瘦小,四肢不发达
10、营养不均衡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哪些影响
营养不良,人们往往会联想起那些面黄肌瘦、难民模样的人。实际上营养不良包括两种表现:即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营养缺乏会导致营养缺乏病,而营养过剩会导致营养过剩性疾病。
譬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干眼病是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四大营养缺乏病。
此外,钙、 维生素D 缺乏引起的佝偻病、B族维生素缺乏引起的代谢疾病、锌缺乏引起的厌食症也比较常见。总之,各种营养素的缺乏都可产生相应的缺乏病。
营养不均衡可产生营养不良,儿童需要全面均衡的营养。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一种或多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在现代食物富足的年代,往往是长期的营养不均衡造成营养不良。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儿童营养不良和营养素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然界所有的单一食物除了母乳外,都不能满足儿童全部的营养需要,如蔬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牛奶是蛋白质和钙的优质来源。
许多家长忽视控制儿童的饮食倾向,孩子爱吃什么就给什么,纵容儿童偏食、挑食、吃过多零食等不良习惯,使儿童膳食结构失衡,最终导致营养素缺乏。
儿童期是体格和智力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素缺乏会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严重损害。
①蛋白质构成我们的毛发、皮肤以及骨骼,提供人体多数构造,包括细胞本身。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降低,易患感染;膳食中蛋白质和热能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缺乏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
② 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影响儿童骨骼牙齿的发育,甚至导致佝偻病;
③铁摄入量不足或利用不良除了会出现贫血外,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有研究显示: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其智商较正常儿童平均要低9个百分点;
④锌缺乏可引起儿童食欲减退、免疫功能降低、伤口愈合不良;
⑤ 维生素A缺乏会引起儿童体格发育迟缓,适应能力下降。
⑥ 维生素B2主要是在氨基酸、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逐步释放能量供细胞使用,B2能加速脂肪代谢反应,提高视力,改善皮肤,促进血红细胞的生成,促进生长发育和细胞再生。
如果没有维生素B2,细胞的生长就停滞,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2不仅仅引起口角炎,还常常伴有唇炎、舌炎、眼球症状及脂溢性皮炎,眼睛会出现结膜充血,怕光、流泪等相关症状。
一般认为当儿童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童均值20%以上者即为肥胖。3~6岁儿童因为食欲好,喜欢吃甜食,容易出现肥胖。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的肥胖发生率已达8.1%,而且还在日益增多。与15年前相比较,城市男孩的肥胖率增长了三倍多,而女孩的肥胖率增加了近10倍。
倡导营养均衡的健康理念——为孩子打好健康好底子。
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饮用溪地阳光诺丽适合儿童健康的原液,可以满足孩子每天对维生素、矿物质的需求,弥补膳食摄入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