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短发型 » 促进成长发展
扩展阅读
流行发型图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脸直发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发型图片 2020-08-28 03:41:15

促进成长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3-09 05:06:55

1、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论认为,人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实践不断自我建构的过程。这就是说,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为了满足自己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上学求教的。他们,只有找到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准确位置,接受教师对他们的各种积极影响,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在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班级管理工中,班主任作为直接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其作用在于按照社会实际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方面的言行去诱导、影响学生,不断满足他们成长过程中复杂的、多维的、客观的身心素质发展的需要。我在九九年担任过中专部九九级音乐班的班主任工作,今年,又同时担任中专部美术班的班主任工作。对于音乐班和美术班是老师们公认的难管理的班级,他们个人意识强而集体意识差,个性强而组织纪律差,好专业而文化课成绩差。针对音乐、美术班的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感化他们,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一、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人最根本的内在驱动力是其所追求的自我价值,这需要一个良好的受尊重和受重视的成长环境和相关的发展主体性作为教育条件。对于学生,如果缺乏被尊重的情感体验,就无法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者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为此,我在一接受这个班的时候.为了深入了解学生,采取了观察分析、资料分析、个别谈话、调查等方式.制定了《学生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人或事,学生的优缺点和特长爱好,他们苦恼和忧愁以及他们对音乐、美术的理解和看法等,以全面的客观的了解每一位学生,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打开心灵的大门,找到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教育途径与方法,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过程并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有人说,孩子需要宽容和信任,如同植物需要阳光一样。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宽容已作为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日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进一步繁荣.当代中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得以拓宽,他们的批判和参与意识比较强烈,对社会现象、班级工作和任课教师敢于发表一些主张或看法。对此,我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理解,能够及时采纳的建议及时采纳;暂不能实行的,我都向学生解释清楚;就算是错误的意见,也允许学生把话说完,并引导学生知错、析错、改错。尤其是教育那些品德不良自律能力差的学生时,我采取了循循善诱,以关心、理解、宽容的教育态度去对待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尊重激发这部分学生潜在的自尊心,我给予他们更充袷的时间和空间,给予他们更深层次的期待与信任,平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激励他们转化上进的信心。尊重学生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是教育的原则,也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为基础,不践踏学生的心灵。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和自尊心。为此,我在对待那些专业能力差的学生时不是去打击他们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有的不适合学声乐就多鼓励他们练习器乐、有的乐感不好就多帮助他们补习视唱练耳,有的心理素质不好就多鼓励他们上台表演。总之使每一位学生在他特长的一个方面找回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地利著名教育学家布贝尔说过:“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教育过程的积极参与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渴望有机会了解与成长相伴而来的责任。比如,在针对学生某些不良行为制定防范措施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制定,然后和学生共同商定这些措施。这实际上给了学生自我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体现了他们的自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也就使学生逐渐地学会对自己负责,并勇于承担责任。又如,班级晚会的召开,班内板报的设计、学校运动会的组织等,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这样,一方面,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教育影响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知识信念,并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就会作为一种精神品质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参与学校生活和未来社会生活的一种准则。另一方面,学生的这种转化反过来又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发扬教育民主,培养与学生的和睦感和共鸣感,从而真正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合作者。当然,我在建设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并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民主作风下自觉地培养自治自律精神,不断地增强责任感,进而促进其自身的全面成长。三、建立和睦相处的同学关系与人和睦相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学生之间的接触在时间上最频繁,在空间上最接近,因此,我在平时积极地引导学生之间的交往,充分开发学生的交往资源,努力营造和谐良好的班级道德氛围,以满足学生具有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的人际交往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懂得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欣赏、相互重视、相互关怀的关系,使他们形成对人际关系的正确认识和信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扩大,学生之间培养起真诚友好的同窗之情与健康的人格;就会从感情上把爱的范围不断扩大,愿意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更多的人,这无疑为他们以后走出校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必备的另一种个性品质是竞争意识。在学习生活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它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我积极地引导学生之间的竞争。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要完成一项重大任务,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方面的力量所能及的,而是需要一批人、各个方面齐心协力,精诚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只有建立团结、和睦的班级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际交往态度,才能引进合理的竞争,并在竞争中架起友谊的桥梁,促进班级成员间的互助互爱。四、严格、耐心地教育学生学生在认知道路上能否取得进步和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之严与爱的有机结合。在班级体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渴望得到师爱的浇灌与扶持。不过这种师爱并不等于母爱,而要与严格要求融为一体。因为我们的教育就是通过外在的科学、合理、严格的要求来体现,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实际行动。因此,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我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那就是无论平时多么平易近人,仍要坚持严格管教的原则,此所谓“严慈相扶”、“爱而不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不断满足学生求知学习等方面的客观需要。五、勤指导,让学生多参加表演活动学生应多参加表演活动,在表演中感受和检验自己所学知识来展现自我。这一点体现在音乐班、美术班的学生身上尤为重要。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积极的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让他们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切文体活动。为此,在每个学期中,我都和中专部的领导及各位任课教师共同协商,安排一系列的活动,以激发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和表演欲望,如音乐班一月举行一次班级晚会,定期举行声乐、器乐、舞蹈能力汇报,美术班一月举行一次习作画展等等,这些活动,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表演和展示自我。特别是这个学期,有的同学已联系到实习单位而去实习,有的同学想继续深造,准备明年考职大,而编到了教职大班,有的到了高中部学习,而剩下的大多数同学,在实习、继续深造和继续完成中专学业之间徘徊,思想不定,所以在学习上有些松懈,为此,我们安排了更多的活动,来激励他们。首先在国庆节放假前,我们已成功地举行了中专部“庆国庆文艺晚会”,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赞扬,这次晚会的编排者,表演者都是同学们自己,而节目又以音乐·班为主,美术班的同学是这次晚会的舞台设计者和装饰者。在十五周,我们还安排了中专部合唱比赛,在这个活动中,音乐班虽不直接参赛,但他们每两人一组分到其余各班,是他们的教唱者、指导、排练者和伴奏者:另外我们还准备在元旦时再组织一次晚会,在学期结束前,组织一次音乐班的专场晚会和美术班的大型画展,通过这些活动的安排,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大增,也更加努力、刻苦,更有了学习的动力:

2、老师该如何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每一个老师都有一份职责-------教书育人。但是在目前的学校当中,由于分数的重要性,因此老师更多体现的是教书的职责,育人的作用往往被忽视。但是在我看来,育人比教书更加重要,一个会育人的老师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两个才女,两样人生。说的是两个读初中的小女孩,都是极不擅长数学的,姑且叫他们小毛与小席吧。小毛的作文极好而数学极差,数学考试常常不及格,为了对的起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她硬生生地把数学题死背下来,此后的几次数学考试她都拿了满分。但是数学老师却认为她成绩的提高百分之百是因为作弊,她是个敏感而倔强的女孩,不懂得如何适度并忍耐地保护自己,就直接顶撞老师说:“作弊对于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你也不能这么侮辱我。”被冒犯的老师气急败坏地羞辱了这位学生,并在她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即使后来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用她的作品帮助很多人树立起坚强的人生信念,但她自己始终走不出心理阴影。她,就是著名作家三毛。

另外一位女生小席,她遇到了一位会育人的数学老师。在她面临需要补考才能参加初中毕业考试的困境时,她的数学老师在考试的前一天下午突然在黑板出了四道题让大家做,同学们积极地把题目给她讲解了一番。这没头没脑的四个题与同学们的举动让小席内心充满了感动,也成为了她一生中温馨美丽的回忆。她,就是一代才女席慕蓉!

三毛先生遇到的这种老师只是会教书的“经师”,并不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席慕蓉遇到的这位老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能教书育人的老师。老师需要时刻提升自己的水平,要能够在不伤害学生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这样的老师,才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能成为一个积极的、大写的人!

3、为了更好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您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或指导?

一,向孩子的老师了解孩子学习上的症结所在。

1

孩子上课是否用心?作业是否认真?能否按时完成?

2

孩子平时喜欢与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没有受到什么消极影响?

3

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



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坚持不懈,顽强奋斗。

2

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不要老干预,老指导,老帮助。

3

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告诉他是成功之母,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出成功之路。

4

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绩的方法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他尽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样爱他。

5

鼓励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步地争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要鼓励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比如,与孩子展开写作业竞赛,促使孩子全心身地投入到写作业的竞赛之中,使其兴趣盎然高效率地完成作业;和孩子商量如何完成学习任务以及如何玩耍,这样既了解了孩子的需要,也让孩子明确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孩子自我做主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二,

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其优点。

比如,孩子的特长、兴趣以及其他表现良好的地方。要结合他现有的优点,鼓励和督促孩子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建立起对文化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对文化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上的成功感。



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关心、支持、鼓励;孩子出现进步行为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和肯定,鼓励和支持孩子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4、如何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第一个建议,一个月左右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一次。现在有的孩子有点儿两面派作风,当着老师一面,当着家长面,如果家长和老师见面孩子就没有办法钻空子了。有这么几个要了解,云掌财经第一点,学校最近开展了哪些活动,我们根据活动内容教育孩子。
第二点,学校最近对孩子提了哪些要求?我们在家里按照这个要求来要求孩子。
第三点,学校学生有哪些不良倾向?比如老师说我们最近学生厌学,你要看看您的孩子有没有这种情绪?这些不了解想配合也配合不了。比如老师让小孩讲文明,小孩回家跟爸爸说“爸爸好”,爸爸说干什么,一边去!如果爸爸知道学校这样要求就不会这样做。
第二个建议,就是孩子想“假如我是老师”,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话该怎么说,这样肯定能做到一致。但是现在有的家长没有这个意识,张嘴就说。有的小孩说“爸爸,今天老师讲了一个故事,雷锋的手被砍了的故事”。如果你听后就会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这个家长说什么?他说“你小心点儿,如果你不听话我也砍你的手!”
所以我们觉得大家要记住这句话,“假如我是老师”!
第三个建议就是向学校正确的观念教育靠拢。现在都是素质教育,但是有些家长“重试轻德”,只要孩子考一百分什么都不管。学校搞什么活动大家不支持,有的学校搞远足活动,家长跟在学生的后面看着孩子,半夜睡觉的时候去给孩子盖被。这个心是好的,但是家长要转变观念,一个孩子没有挫折,没有困难是很难成才的,我们要开展这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第四个建议,虚心向老师请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老师在总体上都比我们高,再说了老师教育孩子成百上千,我们的经验没有老师那么丰富,多向老师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比如说家长自己觉得孩子特别聪明,可是老师反映这个孩子还要继续努力,家长不同意,为什么呢?因为家长只看到自己孩子的情况,老师是从总体上看的。结果老师到学校一听课,发现别的孩子举手回答问题,特别好,自己的孩子说不出来,才知道我的孩子不是最聪明的。
所以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应该向老师多学习,对学校工作要多配合,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形成一种合力,对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习惯的培养确实对我们孩子很重要,“小习惯决定大未来”!曾经有人讲过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我举个例子,有个孩子小时候没有形成好的习惯,总是把东西乱扔,结婚之后还是这样,第二天抓着衣服穿衣服,抓着裤子穿裤子,最后袜子找不着了,急了,这时爱人给他新袜子,他开会的时候流鼻涕,结果一掏兜擦鼻涕把袜子掏出来了。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现在我们的孩子习惯如何呢?我觉得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第一,小懒虫。懒得不得了!孩子什么活都不干,咱们比较一下,您像孩子那么大的时候干多少活儿,现在的孩子干多少活儿?

第二,小馋猫。馋得不得了,现在孩子吃的东西都是有添加剂的东西,很多都是垃圾食品。人家说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吃一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但是现在我们的孩子胡吃,结果就是偏食厌食。
第三,小依赖。
第四,小散漫。
第五,小磨蹭。
第六,小马虎。
第七,小犟牛。说一不二,我说买哪个玩具就买哪个,没钱就借钱买去。一个小孩要吃冰棍,吃完还吃,妈妈就是不给买,孩子也有高招,当着大家的面把妈妈的裙子掀起来了,不买就不放心。
所以从这些问题来看,抓习惯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5、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

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我们时刻以高标准衡量自己,提出“以人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注重全体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为孩子明天的幸福奠基。一年来,我们严格落实课改精神,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基本阵地,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以少先队活动为辅助,正确制订相关的保障措施,全方位推进课程改革。其中反映我校特色的《创造思维训练课》开发是我们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做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人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之外,阅读书籍应占重要的位置。因为书籍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缤纷的知识王国、生动的情感世界。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而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使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因为,读书是积累、是储藏,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精华。为了帮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领略我们祖国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起他们对书籍的渴望,我们特按年级选编了一套“赏读”教材。每篇文章后面还编辑了阅读提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和运用。所选文章以名家名篇为主,其余也都是脍炙人口的美文。为了更好地落实这门课程,我们还组织一些相应的活动,如“朗读比赛”“我和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还有“古诗默写”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也受到了一定的美的熏陶,语文素养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做一个充满阳光富有朝气的人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我校以健康第一为基点,以群众性体育活动为内容,以全员参与为基本特征,以终身体育为目的,采用多种快乐体育形式,全方位设计学校的体育活动内容,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

1.课堂体育

我们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以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项终身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改革体育课教学,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营造"阳光化"体育课堂。将竹竿舞、太极扇、健美操和象棋、围棋、国际象棋教学纳入学校课程,确定课时,保证师资和时间。在教学的同时,开展班与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比赛,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将棋类活动引入课堂,使其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大课间活动是学生的一种体育生活,是他们在校园中的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体育一个不容忽视的起点。我们通过论证筛选法,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学生的身心特点,文化

课程设置等客观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健康的、快乐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张扬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形式,顺应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开辟了足球颠球,篮球拍球、呼啦圈、跳绳、踢踺子、健美操、跳皮筋游戏、乒乓球、羽毛球等十多个项目,让学生在一些自练及自创自编、竞技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多角度多项目的轮流运作,已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发挥了体育发展学生个性、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的教育优势。

3.采用分组分年级进行实验活动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同的特点,我们对体育大课间活动采取分组进行。一、二年级同学入学时间短,自我意识与活动水平、技巧、能力低,活动兴趣尚未分化,主要以大众的、快乐健康的、带有地方及校情特色的轮换活动项目,如呼啦圈、跳绳、打沙包等项目为主。中年级结合学校特色轮换活动项目以足球颠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接力赛等项目为主。高年级安排一些技巧性较强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进行活动。

三、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新课标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就是要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思维训练课是以发展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志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技巧和实践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的一种课程形态。

为进一步寻求创造教育的切入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思维。在抓好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同时,结合课改精神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努力探索校本课程教学方式,为此,我们自编了创造思维训练课教材、课间八分钟活动教材。

1.创造思维训练课的内容

我们自编了创造性思维训练课教材,每周一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创造知识、技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适合各年级的创造思维训练教材12册,主要内容包括:观察力,想象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集中思维,联想能力,直觉思维训练等八个方面,进行大量的思维体操训练平衡整合左右脑效应,传授创造技法,传播创造故事,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完善。

2.思维训练课的训练方法

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实验操作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类比、推理、判断等创造性思维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运用发散提问、延迟评价、集体讨论、思路揭示、急骤联想、结果预测、多向求解、快速猜测、分析组合、激疑存疑、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定势打破、指导发现、实验观测、发明创造、展览参观、文体表演等创造性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和创造热情,以及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独立自主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3. 课前八分钟活动内容

课前八分钟活动的内容是在学校总体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体现总体性、广泛性、时代性、形成系统化。只要遇到重大节日、国内外重大事件、热门话题,学校就倡导以这方面为主题开展活动,平时各班根据班级的情况及学生年龄特点自由选材。我校的课前八分钟活动根据低、中、高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教育目标等,制定全校统一的系统性活动内容。即低年级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主要内容;中年级段活动内容以延伸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求知欲望为主; 高年级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志趣,掌握创造技法,提高创造能力为主的高层次活动。

4、课前八分钟活动特点

课前八分钟活动提倡一个“活”字、注重一个“新”字、突出一个“趣”字、体现一个“实”字。活动的开展力求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有所收获,有所启发;力求让活动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科技。 以上是我校一年来所开发和实施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身心得到了健康、快乐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了,因此我校非常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了更好地落实这门课程,学校提供研究、开发、学习经费的投入,以保障学校课程的顺利实施。我校还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有校长亲自任组长。每学期都把校本课程纳入课表,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还配置了专职的校本课老师。教导处还有专人负责管理。我校还组织老师进行相应的校本培训,只要有机会,就组织老师出去参观学习取经。每个上校本课的老师都能做到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反思。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全校性的校本研讨活动,目的是更好地探索校本实施的有效途径和实施方法,总结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大家群策群力,本着“边实施边建设“的原则,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我校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努力完善这门课程。

6、怎样促进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

(1)多参加社会活动,各种社会活动
(2)多去做义工
(3)多阅读书籍

7、如何促进教师成长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立足校本,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培训———提升理论修养
一个好的教研组,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研组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学校各教研组要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养成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所有走出校园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必须要在校内上一节汇报型的提高课,这样不仅使培训的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还使校内的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校内培训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请教育专家或名师来学校讲座。学校要为教研组成员提高业务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广大教师自觉的参加学历进修,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
三、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集体备课应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课本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提倡的“三级备课”:即自备、复备、完善。自备,教师分到备课任务后,根据备课要求先行备好教学设计;复备,备课组活动时,由备课教师先行说课,备课组成员就该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见,备课教师根据成员意见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教案,使之更为完善,并在教后及时填写好“教后札记”,完成“教学反思”。
这种方式有三点好处: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
四、集体评课———案例引领式校本培训
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每学期要召开几次全校性的教学研讨活动(包括校级评优课、开放日观摩课、青蓝工程汇报课、优秀教师示范课等)
,形成“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备课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并尽可能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讨论交流。
集体评课应达到以下目标:其一,评出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能加快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目前,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既要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产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五、尝试走班———创建更广泛的交流平台
学校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要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学校就要着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学校可试行教师走班制。措施可以课改为龙头,年级为试点,由各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或者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
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言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还可以筹划和实现年级大课走班尝试、跨年级走班、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规范,离不开教研组和备课组平台的合作交流,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更离不开自身的奉献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个条件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8、有利于学校发展,孩子成长的建议

外出参观,实地考察,开设校内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建立学习小组,成立兴趣小组,请校外专家老师来校给师生做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业余活动,使孩子健康成长。

9、如何理解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劳动中,不仅人类的四肢等身体器官及它们的功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人的智能素质也得到了发展;劳动是培养和发展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好逸恶劳能腐蚀人的心灵,毁灭人的理想;劳动不仅能够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品德的发展,而且与个人的成才、事业的成功紧密相关。

10、如何使用积极的互动,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孩子也都需要父母之爱,但有时候单有关爱是不够的。如果希望把子女培养成真正有涵养和见识的人,家长需用积极或激励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将对下一代的关爱身体力行。积极的互动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孩子们总是爱观察和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因此请众位家长切勿忽视自己作为子女的榜样的力量。同时家长也必然要创造一个良好家庭氛围促进有效沟通,重于双向互动而非表达指令,懂得鼓励激励而不只是盲目赞美。

这样的家庭环境是亲子积极沟通的开始。让孩子持续地感受来自你的关爱和需要特别重要,这使他们更容易健康自信的成长。父母懂得抚慰孩子,让家庭成为温暖安全的避风港,是积极沟通的基础。请不要吝啬用语言和行动向孩子表达你对他们无条件的爱:告诉孩子他们的存在和陪伴让你充满感恩,不要介意常常说“我爱你”──对于孩子来讲,这是一句永远也听不够的话。身体的接触也可以拉近亲子间的关系,研究甚至表明这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有益。请尝试多拥抱孩子,相信你和孩子都能体会到那种难以言喻的温暖和依恋。请平心静气地和孩子沟通,并 把“请”和“谢谢”挂在嘴边,让子女感受父母的尊重和礼仪。

塑造积极的家庭环境,也要求家长将负能量挡在门外,不要在孩子面前处理激烈的家庭矛盾。让家里没有愤怒和肆意地争吵,能令孩子更好地管理情绪,培养同理心。如果孩子一进家门就感觉到压抑,他们必然会紧张并且在感情上疏远自己的家人。还可能逐渐变得焦虑,抑郁,自卑甚至言行不端。而塑造积极的家庭环境的目的正是为了把这些负能量从孩子的生活里驱逐出去。

父母的沟通方式也是形成积极互动的重要因素。通过沟通,孩子们学会更深入地思考,认知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仅如此,善于自我表达的孩子在回忆和总结童年记忆方面的能力也更胜一筹。新的研究证明,有早期记忆的孩子们会在成长过程中梳理这些回忆,从过去经历中学习,指导自己的行为,并有利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进行更明智的选择。该研究显示,父母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些家长与孩子的对话风格“重复单一”、习惯问只能用“是”“否”回答的问题而非自由拓展话题,通常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小孩记忆就不那么鲜活生动;有些家长则用一种更“用心”的方式进行对话,例如问开放式问题或让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回忆生动的幼年细节,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

家长使用这种用心的方式鼓励孩子进行自我表达-问一些细节性的、开放式问题,鼓励孩子讲故事、进行回忆和描述日常琐事。参与到孩子的每天活动中去,让他们谈论自己正在做什么和想什么,通过询问他们在不同情形下的心情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避免问只能用“是”、“否”回答的问题,而要用“是什么”类的问题,例如“发生了什么?”“你对于这件事的想法是什么?”更好的方式是问“怎么样”和“为什么”类问题,例如“那是怎么发生的?”“你为什么要那么说?”以直接的“讲述”方式可促使他们进行更完整的回答-比如“告诉我更多关于那件事的信息”。

另一种对话的方式是在各种游戏或活动中让孩子去主导。让他们在游戏中分配角色、设定故事背景、或者决定他们想进行何种类型的艺术创造。让孩子主导会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在向你讲述规则、故事线和想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深入交流。在你们对话的时候,你可以给孩子设立一些小小的挑战,向他们介绍一些新想法,并让他们解释自己所做的选择。

在你们的交流中,你需要练习与孩子的“当面”互动:每天都要拨出时间来全神贯注地倾听他们。我十分理解家长们劳累工作一天后有时甚至无暇吃饭,更不用说认真去听孩子的一字一句了。然而,孩子们很需要对方全心的注意力,以感到自己被真正地倾听。简单的倾听就能在孩子身上发生奇迹的效果。父母应以三七原则为目标:七成听,三成说。而“说”的部分应围绕着问问题或多用肯定词句来拓展对话:“噢真的吗?快告诉我更多信息。”“那太好了。”“我理解。”

最后,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方式是进行适当的鼓励,而非盲目赞美。虽然鼓励和赞美都体现了对孩子的肯定,然而家长也应该有所取舍。另外大人对他们的评价和肯定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也要学会自我肯定──对自己建立自信。过度的赞美会使孩子依赖于大人的肯定,致使他们一旦没有得到赞美就会造成精神上的不安。因此,不宜盲目赞美,避免造成孩子对赞美的依赖性。请家长把溢美之辞留给他们的重要成就,例如创作了一幅的充满灵性的美术作品,或是攻克难题,再或是在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中获得成功,不一而足。

相对而言,鼓励是更好的方式。减少单纯地赞美,更多地进行有意义的激励。家长们应对于孩子在一项活动中大大小小,完成或没有完成的不同组成部分进行鼓励和评价,明确孩子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所使用和学会的技能。而非对整个事情做一个敷衍的评价。在这里,我建议家长每一天都要尽可能多地鼓励孩子。当孩子们在进行一幅画作的时候,你可以详细的描述这幅画作有多漂亮。鼓励他们及时尽快完成家庭作业,激励他们迎接挑战。请注意在语言上,鼓励和赞美是有所区分的。赞美时,常会用:“你真棒!”, 或者“你做的真好!”这种评价的语句简单而直白。想要鼓励自己的小孩,则要使用更加准确的语句形容孩子的工作,并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如此才能促使他们思考自己在做什么,怎样做得更好。大量的鼓励汇集为真正有意义的赞美,帮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建立自信。

良性的互动主要是让孩子们树立自信,相信自己拥有追求卓越的能力,并因此建立积极正面的自我形象。家长应该为孩子做出表率,在言行举止上引导他们。如果家长们能够和孩子们进行良性互动,就会从孩子那里得到积极正面的反应,实现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