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邊剃短,中間留著的發型叫飛機頭嗎?什麼時候流行起來的?怎麼看老照片,60年代就有這發型啊
像後梳叫,莫西干!向前頭頂和劉海吹起來是飛機頭!
2、劉海是什麼年代
第一種:
「劉海」亦作「劉海兒」、「劉海兒發」。相傳有一位唐代的仙童名叫劉海(見安徽鳳陽府志)。在民間傳說中,劉海前額總是覆蓋(垂下)一列整齊的短發,模樣童稚、可愛。為此,畫家畫仙童肖像,便以劉海為樣,前額垂著短發,騎在蟾蜍上,手舞一串錢。而後,小孩或婦女額上留的短發,便稱為「劉海」。清朝王韜的《淞濱瑣話》:「面同滿月,眼若明星,只髻簪花,如世間所繪劉海狀。」清朝李伯元的《文明小史》第十九回:「眾人舉目看時,只見一個個都是大腳皮鞋,上面剪劉海,下面散腿。」許多人未經考證,不知道「劉海」的來歷,經常寫成「留海」或「瀏海」。是錯誤的。另外,「劉海」只有孩童和婦女才留。時下一些年輕男士裝酷,故意讓幾綹頭發垂於額前,那不能稱作「劉海」。只能說是垂在額前的頭發!
第二種:
人們把女子或兒童垂在前額整齊的短發成為「劉海」。古時候,女孩子15歲時便盤發插笄(簪子)表示成年。男孩子則於15歲時束發為髻,到20歲時在行表示成年的「冠禮」(戴冠)。在未成年之前,小孩子的頭發都是自然下垂的,所以人們用「垂髫」、「髫年」代指兒童或童年。但男女幼童所留的頭發又是有區別的:男孩子留的是額上左右兩角的胎發,稱之為「兆」;女孩子留的是垂於額頭中央的胎發,叫做「髦」。這種孩童時代所留的頭發,統稱為「留孩發」。而女子待到成年以後,有時從打扮考慮,依舊讓額頭上的頭發自然下垂(「時髦」之說就由此而來)。到了唐代,民間出現了「劉海戲金蟾」的傳說故事。由於「劉海」與「留孩」古時發音完全相同,「留孩」又本為口語俗稱,故書面文字就寫作「劉海」。
第三種:
傳說在武則天執政之時,某日破獲了一個策劃宮廷政變的集團。在這些謀殺者的名單中竟然有上官婉兒的名字。武則天不由得大怒,立即將上官婉兒召來行黥刑(一種在臉上刺上記號或文字並塗上墨的刑罰)。武則天非常氣憤地呵斥道:「昔日你的祖父(上官儀)結黨謀反,被打入天牢,我念你才華出眾才重用你為御前女官。不料你恩將仇報,竟欲謀殺於我,真是氣死我了!」上官婉兒聽了坦然一笑:「陛下可曾記得奴婢三次擋駕之事么?」武則天細想一下,是有幾次傳旨御花園擺宴,臨起駕時都被上官婉兒呈奏轉駕回宮,便微微頷首承認確有此事。上官婉兒道:「陛下可知那御花園已經是危機四伏?當時我參加謀反,正是為了暗中保護您呀!」一席話說的武則天啞口無言,深悔錯怪了上官婉兒。怎奈皇帝是金口玉言,黥刑還要照舊執行,不過行刑時改用硃砂在額前刺梅花一朵。上官婉兒本來就頗具姿色,剛剛刺上去的那朵小巧玲瓏的紅梅花,恰置兩道娥眉的正上方,猶如二龍戲珠,煞是好看。但這終究是個恥辱――罪犯的標記。聰明的上官婉兒就從額頂梳下一縷青絲,它剛好遮住那個硃砂記號,並稱之為「劉海」。宮中妃嬪們看了,覺得竟比頭發全部向後梳要秀美得多,顯得楚楚動人。於是紛紛仿效,直至如今。
A、劉海的幾種模樣
歐化感——等齊大劉海
等齊大劉海,即發型師們稱的「BOBO頭」。它就像一頂帽子貼在頭皮上。這種劉海頭頂沒有分界,劉海有的是修成了弧形,剛剛到眼睛的上頭,蓋住眉毛,它能突出眼神,突出雙頰和鼻子等。等齊大劉海直感度很強,非得直發才能顯其神韻。除了剪到眼睛邊緣的長劉海外,此種劉海還可以高層次削減,顯現出部分額頭和眉毛、眼睛。在整個臉部的輪廓上刻意修剪出明顯的外圍線,讓左右兩邊的層次稍微不對稱,同樣地製造出落差的美感。它特別適合那些臉比較長、身材高挑的女子。
最嫵媚——斜劉海
斜劉海給人的感覺有點懷舊,整個額頭呈「一九開」圓弧形的發絲覆蓋,把它朝一邊撫過去,展現出微風輕撫的感覺,非常嫵媚。頭頂後的頭發最好燙成微卷,共同配合飛揚的感覺。長斜劉海配長直發,特別青春,感覺很飄逸。而短一點的斜劉海適合中長發,頭發可以電,或大波浪,也可以直,短斜劉海給人感覺非常利落,因額頭幾乎都暴露出來,使臉形清晰,看起來特別清爽。
哈日味——超短劉海
超短劉海就比較哈日了,日本味濃濃的那種。乍一看幾乎看不到劉海,額頭上彷彿是頭頂的發凌亂地多出的部分,其實這是特意修的。超短劉海後面的頭發可以在發尾留長一點,稍整理出凌亂的感覺。這種劉海適合年輕一些的女孩子,適合圓臉,因為整個臉部輪廓幾乎沒有遮擋,所以五官看起來非常清晰,圓臉的小女生修這種劉海後,可以顯得臉長些。讓人感覺很前衛青春。
B、發型師教你剪劉海
有的東西只要一流行,就人人緊跟而上。但流行的東西不可能適合每一個人,並且也要因人而異。剪劉海不是一個小決定,一旦剪下了就不可挽回,所以還是先聽聽有經驗造型師的專業意見吧,至少可以讓自己在趕時髦的同時不會丟掉美麗和個性。
橢圓臉形:
這種臉形的劉海以不對稱方式設計。頭發量較多的可以高層次修剪。劉海長度可在眉毛上方或靠近發際線。這樣做出來的劉海才會使頭發輕盈、呈現俏麗感。
倒三角臉形:
劉海以逐步漸長方式設計,長度不宜過短。發量少的劉海可做邊緣層次修剪,這樣可遮蓋較寬的上額,烘托年輕氣息的活潑明亮。
方形臉:
劉海宜以不等或整齊方式設計。發量較多的劉海可與兩側鬢發相連接,以突出個性主張、獨特風格。
圓形臉:
比較適合超短或整齊的劉海來調整臉形。這樣的劉海用在短發中效果特別好,而長發則不適合這種劉海。
3、推薦一些老歌曲,六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的經典老歌。
你好,我是大大大大魚兒01,用百度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 提取碼: 8bsi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百度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4、劉海砍樵是那個朝代的事情
後梁(907~923年),五代十國之一,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
有古籍說他是後梁廣陵(今河南息縣)人,也有說他是後梁陝西人。據說,有一天一位自稱「真陽子」的道人前來拜訪,和他大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海蟾終於大徹大悟,棄官學道,遁跡終南山下。丹成後登錄仙班,化鶴而去。道教南宗把他奉為祖師。正陽道人就是鍾離祖師。呂祖指的是呂洞賓。呂洞賓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號「純陽子」。呂洞賓因科舉不第而浪跡江湖,遇到了「正陽子」鍾離權,鍾離權贈與他丹訣,並把他帶到終南山修道。呂洞賓應該是劉海蟾的師兄弟。劉海戲金蟾亦稱劉海戲金錢或劉海灑錢。後人把劉海蟾這個名字一分為二:劉海、金蟾。又把這兩個名字敷衍為「劉海戲金蟾」。有古籍說他是後梁廣陵(今河南息縣)人,也有說他是後梁陝西人。據說,有一天一位自稱「真陽子」的道人前來拜訪,和他大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海蟾終於大徹大悟,棄官學道,遁跡終南山下。丹成後登錄仙班,化鶴而去。道教南宗把他奉為祖師。正陽道人就是鍾離祖師。呂祖指的是呂洞賓。呂洞賓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號「純陽子」。呂洞賓因科舉不第而浪跡江湖,遇到了「正陽子」鍾離權,鍾離權贈與他丹訣,並把他帶到終南山修道。呂洞賓應該是劉海蟾的師兄弟。劉海戲金蟾亦稱劉海戲金錢或劉海灑錢。後人把劉海蟾這個名字一分為二:劉海、金蟾。又把這兩個名字敷衍為「劉海戲金蟾」。
5、發式是如何變遷的?
古人講,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發型是人體儀表美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人身上最能表現個性的地方之一. 縱觀整個人類文化發展史,發式的造型是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各種發式無不深受各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及不同地域之間千差萬別的影響。發式的歷史沿革及其演變的過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一個民族的形象水平。
那麼,中國人的發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而頭發到底對人有些什麼樣的影響?從這些發型的變遷中,我們又可以得到哪些有關中國社會變遷的認識呢?
1. 原始社會至辛亥革命(舊石器時期至1911年)
中華民族繁衍千百萬年以來,造就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世界文明進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而享有「文明古國」的美譽。極為豐富且具有悠久傳統的中國歷代發式,在整個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占據著閃光的一頁。暢翔於我國浩瀚的史籍、文物之中,有關發式及其裝飾品的記載,簡直不計其數、浩如煙海。這一切為我們今天研究和了解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發式造型及發式演變,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
遠古的舊石器時代,人類還過著極為簡陋原始的穴居生活,其生活的目標只是最為基本的吃飽肚子。由於當時沒有發明銳利的器具所以當時的人類都是留著長發,任其自然生長,十分零亂,出於勞動和生活的方便,把長長的頭發,用石頭相對砸斷、變短,保持自然垂落狀態。到新石器時期,人類掌握了生產工具的製作和使用。至距今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人民已經趨向於較為穩定的定居生活。此時的人類,也許是出於勞動時較為方便的需要,將一貫的披發過渡到了挽髻。以後又出於交際和審美的意識,開始懂得了梳理頭發。近年我們從山東大漢口墓葬中的象於梳等文物中所見到的梳發工具,就是歷史的佐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自夏、商起至西周時期,統治階級已經基本完善了一整套的冠服制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水平的提高。由於統治階級也愈益注重自身的儀容。而發式及其裝飾則更是其中最為顯著,最為重要的部分。及至春秋戰國時間,諸子興起,百家爭鳴,社會思潮趨於活躍,衣冠服飾亦呈百花齊放之態。
秦漢時期,國家統一,內外交流進一步加強,各類發式及其裝飾日趨講究。到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隋唐年代,政治開明、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民族融洽,生活充裕。此時的婦女發式及裝飾可謂達到了歷史上的登峰造極之勢。
清朝在入關以後,就強迫百姓剃頭,尤其是男士,剃頭,剃頭怎麼剃,就是把周圍剃掉,留中央,所謂的就叫剃四周,保中央,就是說,為了鞏固他的統治地位。把腦袋周圍的頭發剃掉,前面露出腦心,把後面的頭發編成辮子,這就是當時效忠大清皇帝的統一發式。在「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嚴厲威脅下,男子不得已改變了幾千年來的發髻,開始梳起了長辮。從此,剃頭便成了一個新的行當,走街串巷的買賣人中出現了擔著剃頭挑子的剃頭匠。
自 1840 年鴉片戰爭起,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風漸進,延續二千餘年的封建習俗受到了很大的挑戰。而辮子則在辛亥革命前後,革命者首先剪掉了頭上的辮子,表示與清王朝徹底決裂.隨著辛亥革命的到來,封建統治的清王朝也即將毀滅了.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每個朝代發型的發展是與統治階級的統治息息相關的.在春秋戰國時代以及隋唐這樣的思想開放的時代,人們的發型自然也是豐富多彩的.相反像在清朝這樣一個封建保守時代,男人們都只能以留辮子來留命,可見當時的保守程度不是一般.
2. 民國初年至新中國成立前(1912年至1949年)
國初年,封建社會走向瓦解,西洋文化藝術逐步滲透,民間的發式及裝飾受其影響,向著明快、簡潔的方向發展。
清末民初,當時領導中國新時尚的地方上海流行的發髻式樣較多,有愛司髻(∽)、盤香髻、墜馬髻、風涼髻等,髻上多插珠翠花飾。年輕婦女除部分保留傳統的髻式造型外,又在額前覆一綹短發,時稱「前劉海」。前劉海:如追宗溯源的話,出自於古代雛發覆額發式。到清光緒庚子年後,則不論是年長年幼都時興起此種發式了,此發式最顯著的特徵是前額的一綹短發,只因為這一綹短發的不同變化,還在一個不太長的流行時期中,經歷了自一字式、垂釣式、燕尾式直至滿天星式的演變過程。因此還被冠之為「美人髦」。當時上海婦女中就有少數效仿西人而燙發者。當時多用火鉗燙發,追求時髦者需要一定的勇氣。
辛亥革命以後,各種西式的東西紛紛湧入中國, 很多年輕人為了趕時髦,追求時尚,大家已經開始不留辮子了,需要剪成像這種歐洲西方社會的那種簡潔明快的發式。剪發又稱直發發型,常以自然直發經過修剪而成。其特點是簡潔大方,梳理方便,形成格調高雅的風格. 當末代皇帝溥儀親手剪掉自己辮子的時候,男子剪發已經相當普遍了,而女子剪發卻很少見。一九二零年末,重慶有幾位女學生受新思潮的影響,去男士理發店剪掉了長發,此事居然引起了軒然大波。結果,學校以傷風敗俗為由開除了她們的學籍。然而,女子剪發的風潮卻很快流行了起來。當時,有一款短發發型極具代表性,那便是剪著齊刷刷的發沿和劉海。民國9年,上海的一樂也理發店曾設計出劉海式剪發發型,月牙形式,文靜秀麗,風靡一時。與此同時,上海租界中開始有外商以西洋電燙機為上海婦女燙發,燙一次需要銀洋20元,非富家女子難以承擔。其後,上海華人理發商店也掌握了電燙技術,收費下降,燙發開始推廣。30年代,隨著國外吹風等電器工具和盤卷、吹風做頭發(又稱水燙)等新技術傳入,上海各種檔次的理發店大批開設,使上海婦女的燙發發型有了新的發展,又受美國好萊塢電影明星發型的影響,燙發主要以波浪式為主,有長波浪、中長波浪、油條式、卷式等多種。不同階層的上海女性對燙發有不同的要求,新穎發型不斷出現。平民女子要求燙發發型整潔、大方、持久,燙一次最好能維持三至六個月。一般舞女則在理發店長期包月,天天去梳頭做發。當時上海郊區婦女則仍少有燙發的。此後, 追逐發型的潮流,女性始終站在了最前沿。頭頂三七分路,額前沒有劉海,直發中帶著捲曲的波浪,而造就這款經典發型的,便是傳入中國不久的燙發。
3. 建國初(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末
一九四九年,伴隨著五星紅旗的升起,新中國誕生了。喜悅、樂觀、向上的精神氛圍影響了每一個人,年輕的姑娘編起了辮子,或剪成了短發,這是那時的「解放形象」。許多理發店也配上了電燙機,燙發已經不再是少部分人的時尚了,普通群眾也開始用上了時髦的燙發。
1950年後, 中青年婦女流行剪發,很少梳髻,少數老年婦女主要梳圓髻,或梳簡便的道士髻。此外,還流行波浪式長發盤梳的幾何形花紋的風涼髻。辮子式樣比較單一,以樸素為美。女孩常把頭發分成兩束於腦後,形似發辮。而剪發方面, 直發配人民裝,成為女性"革命化"的新形象。後來剪發發型時有創新,如學生式、游泳式等。但此發型終因受傳統的平直、弧形輪廓之限制,沒有大的發展。男士發型開始了根本的轉變是興起了三七、四六、中分、等分縫發型,使中國的男士有了新的形象.
五六十年代發型非常單調,時尚不但沒有流行起來,反而漸漸放慢了腳步.人們到了發廊里邊,都是長發剪短發,以整潔為主,長了剪剪短,凌亂的頭發搞搞整齊,發型師操作也是比較簡單的,他沒有什麼其他工具,那時候都是一個手推剪,大部分是用手推剪。而到了六十年代中期, 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發型更趨簡單化,連燙發都取消了.七十年代的現代京戲《杜鵑山》中女主角梳理的"柯湘式"發型,在女青年中流行一時。她的發型,有點類似這幾年風行、由沙宣在上世紀60年代創立的層次修剪的直發式,長度在耳朵以下、肩膀以上;頭頂二八分路,不作其他任何修飾,用電吹風吹出自然的蓬鬆感,頭發垂直地掛下來。
4. 改革開發至今(約1980年到2007年)
80 年代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形式的展開,經濟發展起來,發式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人們對發式開始了新的追求,時尚發型由此時產生了。 影響最大的是吹發,男士吹發三七、四六、中分、老闆頭(沈陽勒子頭),女人吹晚裝、高劉海、菊花頭、燙爆炸式、剪長碎發.一時間,發廊群起,人們的情緒高漲。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的美發進入了演變、改革、繁榮、進步的時期。
發髻式樣有了大的發展,有造型精美的傳統式,有簡便時髦的新潮式,有風格別致的西洋式,有與華麗禮服相配的晚會式等。在國外發型潮流的影響下,辮子式樣有了發展和變化,一般比較鬆散自然,有些似傳統毛辮。有時在女孩中流行將頭發梳成一股分段束扎,別具風格。在西洋格式的發辮影響下,不少女孩先將頭發燙好,再梳發辮,流行百腳辮、小發辮;頭飾多樣,發夾與束花風行。束發方面,常見的有一側束發、兩側束發、頭頂束發、腦後束發等多種流行式樣;發型既有直發束扎,也有卷皮束扎,其發梢形式有馬尾形、波浪形、卷形等變化。配以各式彩色頭飾,增添魅力。剪發方面, 1980年以後,剪發發型輪廓突破了舊傳統,創造了前短後長的角型新形式,那些精心修剪的短發型,富有青春活力與女性美感。1980年中期,剪發由長趨短,出現了超短發型,後又出現長、短發並存的現象。但短發在青年女性中仍為主流,簡潔自然,無論初春仲夏,都能給人以灑脫清麗之感。隨著時代發展,上海女性剪發造型新款迭出,除角形輪廓外,還有男童化而又具女性魅力的超短發式、額前呈花球形短發劉海新"五四式"、圓球形輪廓的蘑菇式、兩側發長不等的不對稱型及富有動感的飄逸式等發型。還有先燙後剪的剪發發型,融合燙發與剪發的優點。燙發方面, 女權運動的興起深刻影響女性生活的各個方面,女性更有意識地藉助外在形象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燙發達到高峰,無論頭發長短。化燙(冷燙)逐步普及,因其操作方便,家庭也能使用。隨著燙發工具的改進和工藝的進步,燙發式樣日趨多樣化、個性化。較為流行的有夏季式、風菱式、花辮式、青年式、波浪式、波紋式、波卷式等。一般要求線條簡潔、發絲自然、造型優美、便於梳理,並與化妝、服飾、個性結合,富有整體之美感。燙發式樣既有時代性,也有循環性,一些50年代和70年代流行的發型,運用新技術,以嶄新的格調再度流行.
經濟好起來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慢慢提高了,於是開始有不同的追求, 關於頭發,同時也引進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染發。在染發當中,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時候,還是比較傳統的染發,就是蓋白發.真正的潮流顏色,當時還是不怎麼流行. 九十年代中期以後,許多人尤其是年輕的女性不再滿意亘古不變的黑發了,開始追逐頭頂上不斷變化的流行色彩。走進發廊,你可以挑上一款時尚而富於個性的色彩,染發劑會讓你的頭發經歷一次色彩大轉換。把頭發中原有的顏色漂淺,並同時補充上新的色彩,這便是染發的原理。如今,色彩已不再局限於服飾和化妝品,它已經越過了我們的衣服和臉龐,一路飆升到了頭頂之上。追逐時尚永遠是少女們熱衷的生活內容.在最近的網路調查中顯示:在被調查的2600多人中,染過發的人佔到了90%以上,更有近四成的人經常染發,而且30歲以前開始染發的人佔到了被調查者的半數左右。
進入二十一世紀, 發型的變化就快了也多了,各種各樣的發型真是數不勝數了,每年都有流行的發型出來. 在這多元化的年代裡美發時尚不再為某一種潮流所主宰,以往每個年代曾經流行過的元素,經過富有創意的排列組合,都在這個年代以新的姿態重新上演。挑染技術和定型技術的日益成熟又帶來前所未有的美發新樂趣。如燙發方面,2001年-2002年離子燙開始反開整個發型潮流市場;2003年-2004年空氣靈感燙也同樣;2005年就是以熱燙為主,另外還有SPA燙.熱能燙,陶瓷燙,還有煙花燙;2006年生花燙. 如果讓時間倒退,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的老祖宗們絕對不會想到,他們的後代也就是今天的我們,會把頭發經常會變化各種發型,染成五顏六色,另外,弄彎弄直地來回折騰,這點是他們肯定想不到的。
據一份大學校園2007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學校園內女老師頭發弄過效果(包括拉直,電卷,染色)的就將近三分之一.而學生,女生超過半數頭發做過效果,發型多以拉直,電卷,染色為主;男生也有五分之一做過頭發效果,多以燙發為主.
正像那句話所說的,燦爛之極歸於平淡,那麼這種喧囂在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肯定會慢慢地平息下來,在經過了大把玩各種各樣的發型和色彩之後,我們現在發現,人們對於發型的種種設計已不再像過去那種簡單地追求時髦和流行的時尚了。現在,人們對於自己發型的考慮,更多的是出於一種對於自我的一種體現,另外,就是追求一種自然和健康的感受,所以在今天,雖然我們的發型還依然在千變萬化,雖然我們的色彩搭配得是越來越炫,越來越酷,但是不管怎麼說,人們在關注發型的同時,還在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頭發的健康。
一個健康人通常會有10萬根頭發,它們每年可長15厘米。頭發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能,那首先第一點,就是緩沖外力的沖擊,起到保護大腦的作用,那麼另外還有禦寒、防紫外線,加速汗液的蒸發等等很多種功能。並且頭發是第二性特徵. 頭發護理專家Philip Kingsley說,「正是對展示生殖器的忌諱賦予了頭發威力,因為它成了人體少數幾個可以肆意炫耀的部分之一。」因此,一個女人對頭發不自信會導致對自己的不滿意,便是很自然的道理了。頭發其實是關乎心理的,它總是展現著女人特有的柔美。而哈佛心理學家Nancy Etcoff也在她的著作《Survival of the Prettiest》中寫道,當一個女人撥弄她的頭發時,她正在發出性興趣的信號。在一次調查中,有過半數的女性同意這樣的說法:「如果我的頭發看上去很美,那麼無論穿著和外表如何,我都會覺得自己很有吸引力;相反,如果頭發很糟,那就再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感覺良好的了。」所以就是說,當我們擁有一頭秀發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給它以用心的呵護,為什麼呢,一方面它是我們美麗、健康的表現,同時,它也是我們健康的需求。那麼,今天人們在追求各種發型的同時,應該不忘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要把時尚和健康結合在一起。
6、畫家劉海粟,一生歷經四任妻子,辜負三個,遇到真愛白頭到老,人不如畫嗎?
劉海粟,原名劉槃,字季芳,江蘇常州青雲坊人士,是一代繪畫宗師、教育大家,油畫與國畫皆長,其後期更是以他獨特恢宏的潑墨、潑彩技法而登峰造極。
沒有人能夠否認他的才華,可就是這樣一位藝術家,在他的時代也有人因他在教學中使用裸模而對他憎惡得稱其為「藝術叛徒」、「教育界之蟊賊」。劉海粟本人對此不以為意,甚至接下了「藝術叛徒」這個稱號並以之自勉。
可後來江蘇省教育會想要禁止人體模特寫生,世人也對這難以被理解的藝術形式瘋狂地攻擊、謾罵,這些都讓他傷心不已,甚至發出了「願為藝術而死」的聲音。
另一方面,劉海粟有著極其開闊的心胸,他以黃山為師、為友,對黃山之奇、之趣侃侃而談,吸引了一眾志同道合的好友。
這樣極富魅力的一位藝術家,在情感方面也有著比常人更加傳奇浪漫的經歷。
四段婚姻
毀譽參半的劉海粟,對待感情也是直白熱烈、愛恨分明。他一生中有四段婚姻,每一段都是他人眼中的良緣,可劉海粟從不為他人所動,堅定地追隨著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愛上了對方,就去與之相知相愛;愛上了別人,就瀟灑地揮手告別。
第一段婚姻
1911年年底,劉海粟因為第一段失敗的婚姻離開了家。
彼時的劉海粟還是一個意氣風發的16歲少年,如同那個時代無數剛剛接觸到西方新思想的青年一樣,渴望著自由與先進之風,但這渴望卻被「包辦婚姻」無情打碎了。
在父親強硬的要求下,劉海粟因為「八字不合」這樣可笑的理由,被迫與心愛的青梅竹馬——表妹楊守玉分開,心不甘情不願地與祖上曾有人做過知府的大家小姐林佳完婚。
這婚姻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劉海粟在婚後也拒絕與林佳圓房,以行動表達著自己對封建愚昧的抗拒。在劉海粟堅定的決心下,父親終於妥協了,與林佳的父親交流後,放任劉海粟與林佳離了婚。
在這段悲哀的婚姻里,林佳是無辜的,但誰又能說是劉海粟的錯呢?只能說是那個時代封建守舊思想與先進新潮思想的強烈沖突下產生的一場悲劇罷了。
第二段婚姻
1912年11月,劉海粟與他的朋友們在上海乍浦路創建了現代中國第一所美術院校——上海國畫美術院,後更為上海美專,即是現在南京藝術學院的前身。
本來,包辦婚姻與母親的去世造成了雙重打擊,再加上天性聰慧的劉海粟在國內已經無法滿足自己的求知慾望,年輕的他想要像當時國內的大批有志青年一樣,去日本留學,學習更加先進的繪畫技法與知識。
只是,劉海粟的父親無論如何也不能同意劉海粟隻身漂洋過海,去遙遠的異國,將家業都拋下。最終劉海粟與父親達成協議,就留在國內的上海辦美術學校。
劉海粟年輕而熱忱的心堅信著,「藝術能救濟現在中國民眾的煩苦,能夠驚覺一般人的睡夢」,一腔熱血,要融合東西方美術文化的精髓,以藝術家的覺悟來救國。
在蔡元培等有志之士的幫助下,上海國畫美術院辦得紅紅火火,教授陣容中不乏關良、張大千、黃賓虹、傅雷、梁宗岱等到了現在名聲依舊如雷貫耳的大家。
志得意滿之際,劉海粟決定,將西方繪畫中的人體模特寫生也加入課堂。沒想到,就是這個決定引起了國內學界的軒然大波。
最初的人體模特只招男性。或者說,只能招到男性。在學生所畫的男性裸體畫像於一場成績展覽會中展出時,社會各界議論紛紛,城東女校的校長更是怒斥劉海粟是「藝術叛徒」、「教育界的蟊賊」。
民間甚至流傳著「上海出了三大文妖,一是提倡性知識的張競生,二是唱毛毛雨的黎錦暉,三是提倡一絲不掛的劉海粟」的說法。只不過當時的江蘇省教育廳並沒有對此做出什麼反應。
官方不予置評,那麼學校課程還能辦下去。這么想著,劉海粟並沒有取消寫生課程,甚至在1920年招到了中國第一個女性人體模特。流言蜚語塵囂日上,劉海粟依舊不在乎,盡情追求著人體之美。
不過,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劉海粟因為人體模特一事遭受了許多流言蜚語的攻擊,卻也同樣因為人體模特一事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婚姻。
雖然1920年學校才第一次招到女性人體模特,但早在1915年,他就邂逅了心目中能夠完全展現人之「美」的繆斯——畫模張韻士。張韻士當時是一個青春洋溢17歲的美女學生,在去上海美專找朋友玩時與校長劉海粟偶遇了。
一見鍾情的浪漫故事在現在看來也許像是俗套的小說情節,但在那個中國人漸漸覺醒了自由思想、對愛與美極盡贊美之意的年代,簡直就是一場歌頌著愛情的華麗劇場。
兩個人就這樣迅速相知、相愛了。他們在當年的深秋成婚,婚後過著蜜里調油的日子,劉海粟更是以妻子為模特,創造出飽含愛意的畫作。
張韻士也一心一意愛著劉海粟,為他生下了劉龍、劉虎、劉豹三個孩子。除了長子劉龍夭折,劉虎與劉豹都是人中龍鳳。劉虎曾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特別助理,劉豹成了天津大學的教授。
如果劉海粟與張韻士的相愛是一個愛情故事的話,到這里就可以完美收場了。只可惜,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第三段婚姻
1929年,劉海粟與張韻士共赴法國,沉浸於藝術殿堂,藝術造詣更上一層樓。1931年,夫妻倆回國了。可是,作為一個妻子,張韻士敏感地發現,劉海粟的心已經不在自己身上了。
此時,上海美專依舊是藝術與自由的迸發之地。由於上海美專大膽採用了男女共校的制度,校內不乏美麗優秀的年輕女孩。
成家和,上海美專的學生會主席,青春靚麗、才華橫溢,這樣的她迅速吸引了劉海粟的目光。作為一個始終追隨著美、追隨著自己本心的藝術家,劉海粟對這個女孩動心了。
劉海粟曾這樣評價成家和:「較之一般的女孩子,她是很美的,不僅她的容顏和體型,風度、神韻皆美」。
藝術家總是追逐著繆斯,可當這一個繆斯漸漸失去最靈動時的風采,他們又會迅速將目光轉向更美的另一位繆斯。他們是多情的,也是無情的。
教學時,他會忍不住更多關注成家和;學生臨摹時,他也忍不住想要指導她、關心她。成家和也打心底仰慕著自己的老師,感動於他的愛和溫柔。就這樣,兩人互許終生。
劉海粟將這件事直白地告訴了他現在的妻子張韻士。張韻士也是一位優雅而有風度的美人,得知丈夫心意已決,再無挽回的可能,她便不爭吵,不挽留,保護自己最後的尊嚴。兩人和平分手,為劉海粟的第三段婚姻放行。
劉海粟40歲時,成家和為他生下了女兒英倫。劉海粟曾對這個寶貝女兒傾注了無限的愛,可對妻子和子女的愛加起來,也不敵他對藝術的無限追求。
抗戰爆發後,劉海粟獨自去了南洋深造。他沉溺於藝術世界、舉辦畫展,卻全然沒有考慮過妻子與兒女的艱辛。在這樣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和雞零狗碎中,成家和獨自撐起一個家,可心卻漸漸冷了。
第四段婚姻
1944年,在與第三任妻子成家和離婚後,劉海粟與第四任妻子夏伊喬結婚了。
兩個人是在南洋認識的。夏伊喬是劉海粟在南洋收下的弟子,十分欽慕老師的才華。
在與劉海粟結婚之前,夏伊喬還有過一次婚姻,但前夫已經在抗戰中壯烈犧牲了。後來與劉海粟相遇,夏伊喬心底又一次燃燒起了對愛情的追求。也正是夏伊喬,陪著劉海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夏伊喬是一位非常溫柔善良的女士。她不但與劉海粟恩愛有加,還認真養育了劉海粟與前妻所生的子女們。更有甚者,在劉海粟的第二任妻子張韻士因病而不便行動、生活困難時,她主動將張韻士接到家中悉心照顧,直到張韻士去世。
六十年代,劉海粟再次經受了紛飛的誣陷之語。但這次,夏伊喬始終不離不棄陪在他身邊,直到兩人雙雙老去。
這時的劉海粟,才真正將自己在家庭中的身份,由一個「藝術家」轉變為真正的「人」。
7、中華民間奇人劉海德
劉德海,琵琶演奏家,教育家。著名琵琶演奏家劉德海是中國五十年代末期成長起來的演奏家中的優秀代表。人們稱他為琵琶大師,國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中文名: 劉德海
國籍:中國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7年08月13日
職業:著名琵琶演奏家
畢業院校: 中央音樂學院
主要成就:榮獲國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代表作品:<<十面埋伏>>、《 草原小姐妹》等
人物詳解
劉德海,祖籍 河北滄州,1937年8月13號出生在 中國第一大城市── 上海。劉德海酷愛民族音樂,從小就開始學習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等民族樂器,打下了堅實的功底,並表現了突出的音樂才能。1954年劉德海拜琵琶演奏家 林石城為師,得到了林先生的真傳。1957年考入了 中央音樂學院,他在浦東派演奏技藝的基礎上廣采博納,以後又向崇明派的曹安和先生、上海汪派的 孫德裕先生和平湖派代表人物 楊大鈞先生等學習請教,采各家之長,兼收並蓄,大大發展了琵琶演奏的基本功,並具備了深厚的傳統音樂修養。1960年首次演奏呂紹恩創作的《狼牙山五壯士》,在內容和技術技巧上,對傳統樂曲有了較大突破,大大提高和豐富了琵琶的演奏技巧,對現代琵琶演奏藝術,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職業生涯
1970年任中央樂團琵琶獨奏演員。1973年和 吳祖強、王燕樵合作創作了琵琶協奏曲《 草原小姐妹》,首開琵琶大型協奏曲之先河。之後與美國 波士頓交響樂團、 西柏林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使琵琶藝術走向國際音樂舞台。1983年起任 中國音樂 學院教授、副院長,為當代琵琶演奏的代表人物。劉德海的演奏技術嫻熟、自如,表演深刻、細膩又灑脫,富於激情。近年來不斷探索琵琶指發的創新,積極開拓琵琶樂曲創作的新路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曾改編《 瀏陽河》、《倒垂簾》、《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等曲目,參與創作《狼牙山五壯士》、《草原小姐妹》,創作了《天鵝》、《老童》等技巧出新的樂曲,發表有論文多篇。
8、「劉海戲金蟾」的典故始於什麼年代?該典故中的劉海是什麼樣的人呢?
五代時期的後梁(907~923年)時期。
劉海戲金蟾,人物原型出自後梁燕山。後梁燕山有位姓劉名玄英的讀書人,原名操,號海蟾,字宗成。此人好談性命,崇拜黃老之學。傳說劉海蟾兩次遇到神仙,第一次遇到「正陽祖師」,第二次遇到「呂祖」。據《神仙通鑒》記載:「初遇正陽祖師,授以金液還丹之旨,遂棄官學道。後遇呂祖,乃改名玄英號海蟾子。復授以金丹之要,遁跡終南,修真成道。」有人說他是道教北宋第四祖。元代至元年間被封為「明悟弘道真君」。武宗時加封為「純佑帝君」。有古籍說他是後梁廣陵(今河南息縣)人,也有說他是後梁陝西人。據說,有一天一位自稱「真陽子」的道人前來拜訪,和他大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海蟾終於大徹大悟,棄官學道,遁跡終南山下。丹成後登錄仙班,化鶴而去。道教南宗把他奉為祖師。正陽道人就是鍾離祖師。呂祖指的是呂洞賓。呂洞賓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號「純陽子」。呂洞賓因科舉不第而浪跡江湖,遇到了「正陽子」鍾離權,鍾離權贈與他丹訣,並把他帶到終南山修道。呂洞賓應該是劉海蟾的師兄弟。劉海戲金蟾亦稱劉海戲金錢或劉海灑錢。後人把劉海蟾這個名字一分為二:劉海、金蟾。又把這兩個名字敷衍為「劉海戲金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