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蒙古托縣二閨女嗩吶的聯系方式 急用 謝謝各位了
問陰陽和攬頭們,他們都知道
2、朝天子 詠喇叭 王磐 喇叭, 嗩吶, 曲兒小, 腔兒大。 官船來往亂如麻, 全仗你抬身價。 軍聽了軍愁,
朝天子·詠喇叭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
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甚麼真共假?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
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朝天子·詠喇叭》是明代王磐的一首以辛辣的諷刺手筆所寫成的散曲。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宦官當權,欺壓百姓,行船時常吹起號頭來壯大聲勢。這支散曲就是為了諷刺宦官而作。詩中表面上寫的是喇叭和嗩吶,實則處處寫的都是宦官。「曲兒」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們的仗勢欺人;「軍愁」「民怕」說明他們走到哪裡,就給哪裡帶來災難;「水盡鵝飛」則形容他們把百姓欺壓得傾家盪產。整首曲子雖然沒有正面提到一個宦官的字樣,但是卻活畫出了他們的丑態,在輕俏詼諧中充滿了對宦官的鄙視和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聲。
明武宗在位時期,宦官當權,他們在交通要道運河上往來頻繁,每到一處就耀武揚威,魚肉百姓。王磐家住運河邊的高郵縣,目睹宦官的種種惡行,寫了這首《朝天子》,借詠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好的詠物詩一般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詠物維肖,即詠什麼要能抓住特徵,讓讀者相信確實是所詠之物;二是要有所寄託,不是為詠物而詠物,而是通過詠物,表達一定的思想內容;三是詠物和寄託的關系要處理好,即「不即不離」。王磐的這首《朝天子·詠喇叭》就是符合要求的好作品。 首先看它詠得像不像。小令第一層說喇叭、嗩吶的特徵是「曲兒小腔兒大」,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徵,一「小」一「大」的對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愛憎之情。小令的第二層說喇叭、鎖哪的用途,是為來往如麻的官船抬聲價,即為官方所用。「聲價」即名譽地位,按理應是客觀評價;而這里卻要「抬」,就說明喇叭、鎖吶的品格是卑下的。小令第三層展示喇叭、鎖吶用途的另一面:為害軍民,即在為官船抬聲價的同時,肆意侵害軍民的利益,讓老百姓一聽到喇叭、鎖吶之聲就不寒而慄,膽戰心驚。小令最後一層寫喇叭、嗩吶吹奏的結果: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直吹得民窮財盡,家破人亡。通篇詠喇叭詠得真切,詠得讓人信服。 再看它是不是有所寄託。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來於運河之上的宦官的種種惡行後的借題發揮之作,是有所寄託的。喇叭和宦官不同類,但喇叭的「曲兒小腔兒大」與宦官的「本事小來頭大」卻有共同點,於是作品在物與人之間找到共性,作者實際上是比照著宦官的嘴臉詠喇叭的:以吹(虛張聲勢)為特徵,是官方害民的幫凶,到處作威作福,惹得軍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動搖。作者在對宦官害民的現實黑暗進行揭露的同時,也向最高統治者發出警告,其批判鋒芒是很尖銳的。所以說這首小令的思想內涵是豐富而深刻的。 這首作品不是為詠物而詠物,它對現實社會的深刻洞察,強烈的感情色彩,是在傳達一種反抗的呼聲,而這些思想內涵都包融在詠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終於沒有點破,結論留待讀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這就是「不即不離」。[
3、二閏女嗩吶在托縣排名第幾
第二
4、綏米嗩吶的保護計劃
目前已投入資金情況:
1998年在創建綏德漢嗩吶團的過程中,綏德縣政府撥專款8萬元購置相關樂器。
對組織綏德漢嗩吶團過程中的人員調查、業務開支都由有關部門財務報銷;
對參加活動嗩吶藝人給予適當補貼。 為了保護陝北綏米嗩吶,制定十年保護計劃,由縣政府文體局負責組織實施,同時建立綏德縣米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組織領導小組,由兩縣文體局負責管理、檢查、督促。保護計劃要點如下:
(一)靜態保護
1、進一步全面細致地開展陝北綏米嗩吶的普查工作,徹底摸清陝北嗩吶的發生、發展的歷史沿革,以及樂班、樂手、相關樂器、樂曲的價值等全部狀況;
2、將普查所獲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存檔;
3、進一步開展陝北嗩吶的理論研究工作,並力圖把這些研究成果編印成冊。
(二)動態保護
1、對兩縣有影響的20個嗩吶樂班,50名嗩吶手實行重點保護;
2、培養女子陝北嗩吶手,為創建第一個女子嗩吶樂班做好准備工作;
3、從兩縣近一百餘班嗩吶樂班中,指定有輔導教學能力的二十個樂班接受培訓任務,解決嗩吶藝人後繼無人的狀況;
4、以縣上舉辦陝北嗩吶培訓班,提高嗩吶手的演奏水平和多方面的藝術檔次;
5、建立陝北嗩吶藝術開發公司,使陝北嗩吶吹打樂進一步推向市場;
6、每四年召開一次陝北嗩吶演奏技巧和音樂創作比賽,檢閱和促進陝北嗩吶的傳承與發展。 1、從1986年開始收集民間嗩吶老藝人吹奏曲牌300多首;
2、建立綏德漢嗩吶團成員個人檔案;
3、從一九九八年綏德漢嗩吶團建立以來,縣政府有關領導經常參與過問活動情況和了解存在問題。
4、從2003年開始編撰《綏德文庫》中專門設立了《嗩吶音樂卷》《陝北嗩吶》專輯,由兩縣文化館音樂幹部擔任主編; 2006年 全面普查陝北嗩吶傳統曲牌,建立四十鋪鎮、義合鎮、崔家灣、石家灣四個吹打樂教學試點,並在這四個點上劃定文化生態保護區。
2007年 整理普查資料,在學校中開展嗩吶教學,培養女子陝北嗩吶樂手。
2008年 建立業余女子陝北嗩吶演出隊,培養優秀的陝北嗩吶演奏員。
預期這三年裡完成以下目標:1、完善普查資料,做好靜態保護基礎工作;2、全面普及開展學校吹打樂教學;3、創建嗩吶文化生態村,組建女子陝北嗩吶隊,加大陝北綏米嗩吶原生態保護力度;
2009年-2010年二年使里社會和學校嗩吶培訓步入正規化;加強對陝北嗩吶音樂的進一步研究探討,籌建陝北綏米嗩吶藝術開發公司。預期達到目標:1、編撰《陝北綏米嗩吶新作品卷》;2、陝北嗩吶音樂進入學校;3、嗩吶產業發展起步。 1、建立有專家指導的以文體局局長為責任人的陝北嗩吶吹打樂保護領導小組(現已建立);
2、建立以縣分管領導為負責人的陝北綏米嗩吶普查工作隊伍(現已建立並開始工作);
3、建立以縣政府分管縣長為組長,文體局局長為副組長,各教學點與文化館專業教師為教委委員的嗩吶教學領導小組(該組織已建立)。並在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搞好陝北嗩吶教材編寫工作(現已成立了15人組成的教材編寫組);
4、把陝北嗩吶的保護和推廣納入有關單位的幹部和教師的考核內容之中,並實行責任制。
5、藉助招商引資,發展陝北嗩吶的文化產業;
6、縣政府每年籌集4萬元以上的保護發展經費。 在實施五年保護計劃中,要重點建立五大保護機制,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保護意識,逐步健全動態的、持續發展的保護體系,這五大機制是:
1、以文化戰略上「定向」、發展藍圖上「定位」,工作決策上「定項」,領導班子內「定人」,幹部職責上「定責」,資金投入上「定額」為主要內容的領導制度建設機制。
2、原有嗩吶手、新生嗩吶手、專家學者步調一致,互助互補的人才隊伍建設機制。
3、原汁原味的原生態保護與不斷提高技藝、發展創新、協調發展的動態持續保護機制。
4、品牌效應與日常的嗩吶吹奏相結合,以打造品牌帶動一般性的嗩吶演奏活動的發展機制。
5、發展陝北嗩吶藝術與開發陝北嗩吶產業相結合,並以產業實體為依託,以發展陝北嗩吶藝術為目的的藝術市場營運機制。
5、京劇的伴奏樂器有哪幾種吹奏? 樣子是什麼?用在什麼地方?
笛橫吹管樂器曲笛:曲笛常用於崑曲和京劇。梆笛型體小,音色清脆;曲笛型體大,音色醇厚。笛是京劇吹奏曲牌的主樂器。
笙:
簧管樂器。由簧片、笙管、斗子三部分組合而成。能奏和音,吹奏時聲音清顫柔和,常與笛配合伴奏。
嗩吶(海笛):
簧管樂器。由侵子、木管、碗子三部分組合而成。吹奏時侵子上裝一蘆哨以發音。侵子形似葫蘆;木管形似竹節,上細下粗,開八個音孔;碗子即銅制擴音喇叭,套在木管下端,可以上下移動。嗩吶有各種尺寸,名稱也不同,大者名喇叭、大吹,小者名海笛、小青。京劇中常用的除大嗩吶外,還有6寸以下的海笛,又名小嗩吶,發音尖而內亮。嗩吶在京劇中常用來烘托渲染發兵、飲宴、慶典等場面的氣氛,以及群吹曲牌時作伴奏。海笛常用於武戲中伴唱崑曲。
挑子
吹管樂器。由兩節長喇叭筒組成,上節比下節細,形似大號。發音簡單,僅61兩個音階。京劇舞台上用以增強氣氛。大將起霸,罪犯行刑,均常使用。亦用作馬嘶效果。演出開始前,緊接吹台,吹奏挑子;大軸子戲唱完吹奏挑子,表示散場。稱為挑子起、挑子落。
.以笛子為主的管樂器,包括笛和笙(根據樂隊條件,亦可搭配胡琴、弦子等弦樂器),用以伴奏京劇中的崑曲、吹腔及雜腔小調如[銀紐絲]、[柳枝腔]等。京劇中所用的細吹曲牌,都用這組樂器演奏。
一對嗩吶。在京劇中嗩吶用途廣泛,能吹奏曲牌,亦能為歌唱伴奏,京劇中的群唱或獨唱的大字曲牌、嗩吶二黃以及雜調中的[南鑼]、[雲蘇調]等,都用嗩吶伴奏,還兼吹馬嘶、雞叫等音響效果。
海笛子和笛子。能吹奏曲牌,也能伴奏歌唱。如《夜奔》、《挑華車》等屬於武戲性質的崑曲劇目,雜調里的[娃娃]等,都用這組樂器伴奏。
笙。多用於程派伴奏。
6、托縣二閨女嗩吶還在干
您想要表達什麼呢?
問問題一定要描述清楚
這樣問,芝麻們沒法幫您解決
以後問問題將想問的問清楚
7、學吹嗩吶我自己找個師傅,平常在師傅家裡學吹,要學多久才下鄉吹弊喪事嗩吶
中文名:王寶才別名:王小寶國籍:中國民族:漢出生地:遼寧--錦州--黑山出生日期:1964.9.8職業:影視演員代表作品:鄉村愛情故事生肖:龍星座:天秤座王小寶 男 45歲 身高 174cm 已婚 ,.一女. 戲外「大奎」,「二人轉」中轉出多彩人生 什麼是「趙家班」的幽默?在采訪趙本山的得意弟子王小寶時,記者算是領教了。一見面王小寶就又對記者耍起了「幽默槍」,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劉老根》里的「大奎」了,不過昨天他雖然拿著記者的名片,還是認真地問了一句:「您貴姓?」。生活中的王小寶雖然沒有舞台上那麼口若懸河,但也沒有《劉老根》里那樣深沉,就是在這時而幽默,時而深沉中,王小寶講述起自己或辛酸,或驚喜,算不上驚心動魄,但卻實實在在的人生故事。 2010年4月3日,參加遼寧衛視,由趙本山發起、並召集眾弟子、《鄉村愛情》全明星陣容以及部分學員參加的《明星轉起來》節目,主題為:《情系西南旱區募捐晚會》,並當場認捐人民幣三萬元。 [編輯本段]辛酸從業經歷 「走班」中學成二人轉 王小寶出生在遼寧省黑山縣,18歲畢業後他就該為自己選擇一條謀生之路了。當時村裡最流行學木匠和瓦匠,但是你別看現在的王小寶高大壯實,小時候他身體並不好,所以這兩個重體力活就跟他無緣了。這時正趕上會吹嗩吶的表舅組成了一個民間戲班子,王小寶小時候就喜歡唱歌唱戲,於是媽媽就把他送進了戲班子,從此他走上了一條艱辛而坎坷的演藝之路。提起那段學徒的日子,王小寶的眼中布滿了辛酸。民間戲班子一般都要邊走邊演,哪兒要看戲就到哪兒演,也被稱為「走班」。小寶說那可真是名副其實的「走」,連車和馬都沒有,不論多遠都要靠一雙腳,而剛剛入門的他還得背著很多行李。演出後,師傅們吃飯,他還得端茶倒水,常常是連飯都吃不飽。不過就是在這一個月的艱苦生活中,王小寶卻把二人轉的全部調門都學會了,而且已經能上台演出了,速度之快可算是一個奇跡。 一個月後,王小寶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可是卻迎面被潑來一盆冷水。小寶在家裡是老兒子,哥哥姐姐聽說他要去唱戲全都不同意,但是小寶唱戲的決心卻沒被動搖,很快他就能自己掙錢了。當時,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進黑山縣劇團,作一名專業演員,可是第一次卻沒有考上。 即使這樣,王小寶也沒有放棄這門藝術,而且越唱越好,兩年後,王小寶在當地已經是個「腕」了,這樣黑山縣劇團又主動找到了他把他請進了劇團,圓上了他的第一個夢。 [編輯本段]拜趙本山為師 在趙本山的小品越來越火時,王小寶的二人轉也越唱越火,還經常被請進電視台。王小寶清楚地記得,在遼寧電視台第252期《共度好時光》里,他有了與趙本山同台演出的機會。當時他還不敢多跟趙本山說話,不過卻照了張合影,從此,他走到哪兒拿到哪兒,到處讓人家看。那時王小寶又有了一個夢想:什麼時候我能做趙本山的徒弟就好了! 2001年,趙本山舉辦「東三省本山杯二人轉大賽」,王小寶立即報名了,並很順利地進入了決賽。在決賽中,每一對演員的演出時間只有20分鍾,而王小寶選擇的傳統劇目卻很長,這樣王小寶又自己改編,編曲、服裝也全是他一個人張羅的,再加上王小寶和搭檔孫麗榮獨有的絕活——耍手絹,王小寶的演出得到了一致的好評,並取得了七個金獎中第一名的好成績。 王小寶說,在最後的成績沒出來之前,他就聽說趙本山要收徒弟了,其中還有他一個,當時興奮得一宿也沒睡覺,想去問問是不是真的,又不敢。收徒儀式要在三天後舉行,王小寶說他覺得那三天比三年還要長,每天晚上就瞪著眼睛看著天花板,生怕老師突然變卦。 終於成了趙本山的徒弟,王小寶說在那之後的一年裡,他還時常想這是不是做夢啊! [編輯本段]轉折 走進《劉老根》演「大奎」 如果說能成為趙本山的徒弟(第一批第五名)是王小寶人生的一大轉折,能拍攝《劉老根》則是他藝術之路的又一次飛躍。在《劉老根》中演「大奎」,這是王小寶第一次「觸電」。《劉老根》熱播後,王小寶還特意到繁華的街路上走走,看有沒有人認出他來。在《劉老根新傳》中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很多演員都是夫妻檔,但惟獨不見王小寶的媳婦,原來,小寶的媳婦是個地道的賢內助。小寶在外忙於演出,很少回家,但是不論多忙他都要每天給寶貝女兒打個電話,電話那端女兒也總是在問:「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啊?」 「論起演出水平很一般,我得感謝我的師傅趙本山,舉行了『本山杯』,重寫了我人生路,拍攝《劉老根》又讓更多的觀眾認識了咱……」每次登台,王小寶總是要唱上這段他自己編寫的二人轉小帽,表達對師傅趙本山的感激之情。王小寶就是這樣,知恩圖報,踏踏實實地走著自己的每一步。 每次演出,王小寶都要深情地唱上他自己寫的一段「靠山調」,在他情真意切的演唱中,充滿了對師傅的敬重與感謝。他常說,既然已成為趙本山的弟子,就不能給師傅丟臉。王小寶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未成名之前王小寶就是東北地區較有名氣的二人轉演員,曾先後參加過遼寧電視台《共度好時光》、《鄉村大看台》等節目的錄制。2000年為參加東北三省二人轉邀請賽,他推掉了在劇場的演出,全身心地投入到參賽節目的排練之中,盡管損失了許多金錢,但卻獲得了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獲得了表演一等獎。對於這次參賽經歷,王小寶說:「金錢和榮譽相比較,我更看重後者。」 [編輯本段]家境 王小寶出生於黑山縣八道壕鄉望北樓村,祖上都是農民,兒時能接觸的惟一娛樂形式就是大秧歌,只要有秧歌表演,王小寶不管多遠都要去看。他說:「我喜歡大秧歌的喜興和熱烈。」 王小寶說與二人轉結緣完全是因為自己當時的身體條件。 小的時候我有哮喘病,每年都要發作一兩次,犯病時覺都不能睡,不停地喘。弄得睡在隔壁的兩個姐姐都無法入睡。我媽看我身體不好,長大肯定幹不了農活,就想給我找條出路。我自小喜愛音樂,是班裡的文藝委員。上初中時農村時興唱流行歌曲,跳搖擺舞,我一唱就是大半夜,晚上回家時還要唱一路。當時村裡人給我起個外號叫「吵夜郎」。我媽想孩子反正愛唱,就讓他去唱二人轉吧。 我表舅張樹義、張樹春都是帶二人轉小班的。高中畢業時,我媽就跟我表舅商量,讓他們帶我出去,看我干這行行不行,表舅看我身子骨幹農活確實不行,就同意帶我出去。當我媽對我說,你舅又要「起班」了,你跟著去吧,我覺得特別突然,這之前我媽一點都沒對我說起過,但我也沒反對。第二天我就跟著表舅的小班走了。 我們去的第一站是台安,到了那兒後,一進屋,只見一個老藝人在炕上盤腿大坐,派頭特別足,我表舅對她說,這孩子想跟你學二人轉。那位老藝人見我的臉長得又黑又長,根本不搭理我,更不用說收我當徒弟了。我舅看人家沒有收我的意思,就對我說,那就先跟著走吧。在小班我幫著幹些掃地打水的雜活。開戲時我就站在旁邊看。一個月後,他們會唱的戲我全學會了。 當時不但住的條件差,吃的也不好,掛面拌醬油是經常的。我真有點熬不住了。長這么大我從未受過這樣的罪。我想回家,又怕回家後沒法跟父母交待。我舅見我灰心了,就勸我,說他當初比現在還苦,這點苦都受不了,你將來還有什麼出息。沒辦法我只好留下來。 [編輯本段]二人轉走班 二人轉走班就是走,鑼鼓和隨身帶的衣服都得背著,我一個人背兩個兜,腰上還要挎個鼓。有時從早走到晚也沒地方唱,就跟人商量,不給錢也行,供飯就唱。有時運氣好了也能被留下唱一個星期,有時實在沒地方唱了,就找塊空地把鑼鼓敲上一陣,也能招來一些人。 「走班」一年兩回,臘月、正月和掛鋤。過了幾個月又要「走班」了,我媽還讓我舅帶我去。我舅對我說:「上次沒同意收你的那個老師同意收你了。」我聽了特別高興,師傅叫陳慶蓮,是「上裝」,遼中人,一直唱大軸,以苦戲見長,身段也好。我們這次是到台安桓洞鄉演出。有個雨天,吃完晚飯後,我舅讓我給陳慶蓮唱一段。聽完後她說:「你想跟我學戲,你有什麼本事呀!」我在家看林場時,跟別人學過少林十八法,我就地給陳老師打了一套拳,見我手腳利索,動作麻利,再加上我舅在一旁說情,陳老師答應收我為徒。磕頭後老師給了我一段戲《小拜年》,把詞寫給我,讓我自己用調套詞,唱的不對了老師就糾正。《小拜年》有二百多句唱詞,老師睡一覺的工夫我就背下來了。老師見我還算聰明,從心裡承認了我這個學生。 一年多後,黑山縣地方戲團招學員,團長是李秀媛,藝名叫筱月霞,她看我形象一般就沒要我。我繼續跟小班唱。第二年黑山團招會唱戲的演員,託人找到我,我倔脾氣上來了,心想當初你們沒要我,現在找我我還不去呢。後來李團長開著轎車親自把我接到團里。 進團後,團里分兩個隊,一年四季在外面演出,在沈陽就演過十幾個地方。當時演出條件特別艱苦,能住員工宿舍就是最好的了。在沈陽動物園演出時,住過動物呆的大鐵籠子。那時就盼著能轉為正式職工,結果十年後真的轉正,對我已經不十分重要了。但我還是要感謝黑山團對我的培養,感謝黑山縣文化局韓衛華老師對我的大力提攜,韓老師在我成長的道路中為我付出許多心血,我演出的十幾個二人轉都是他導演的。 後來團里不景氣,放長假,我一想自己干吧。我開始選搭檔,當時也沒想誰是固定搭檔。我先和孫麗榮走了一個星期的掛鋤班,後來開始長期合作,越來越默契,現在在台上對方一個動作就知道要做什麼。2000年,參加了東北三省二人轉大賽,獲得金獎。 2001年初,我正在錦州唱戲,聽說省里要舉辦「趙本山杯二人轉大獎賽」,我就報名了。當時我和孫麗榮的二人轉舞蹈和唱腔是大家認可的,也上過遼寧電視台的《共度好時光》。為了參加這次大賽,我們現做手絹,買大板,大板已經多少年沒人用了,特別難買,跑了許多地方,光打車錢就花老了。回來後按馬力老師教的方法穿大板,一穿就是七個小時。之後開始練二人轉組合。那時一天兩場戲,原來中午都睡一覺,為了比賽覺也不睡了。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我們就打車到公園去練功,周圍圍著許多人看,我們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之後移到鞍山唱戲,我們又租了一個地方專門練舞蹈動作。當時是三伏天,一練一身汗,半個小時就得拖一次地,身上長滿了痱子。有時我和孫麗榮因排練也鬧矛盾,後來我倆商定小帽的編排歸她,《密建游宮》歸我。因為比賽時間有限,不能完整地唱一場戲,我就自己改編《密建游宮》,還根據劇情需要編排了舞蹈,設計了服裝。後來聽說這次比賽只有一個本山杯獎、三個金獎,聽說還有走後門的。我想金獎肯定沒戲了,就給馬力老師和金芳姐打電話,說不想參賽了。巧的是她倆的電話一個也沒打通,我心想還是去吧,這可能是天意。 為了適應沈陽的環境,我倆提前兩天來到沈陽,去公園練大板。當時心情特別緊張,連著急帶上火,嗓子像冒煙似的,不敢使勁唱,我就使勁吃水果。比賽前就聽說這次趙老師可能要收幾個徒弟,我心想如果我能被相中就好了。比賽那天我發揮正常,現場效果特別好。後來我就聽說趙老師可能會收我,再過三天等比賽結束時舉行收徒儀式。那三天我真的不知道是怎麼過的,覺也睡不著,飯也吃不下,就怕夜長夢多有變化。 2003年8月11日晚,是讓王小寶終生難忘的一個夜晚。 那一天筆者親身感受了那個令人激動的場面。沈陽信盟花園院內燈火通明,熱鬧非凡,「首屆趙本山杯二人轉大獎賽」的所有參賽演員聚集在這里,共慶大賽的圓滿成功。凌晨1時,在一間寬敞明亮的會議室中,趙本山舉行了一個規模盛大的收徒儀式,王小寶、王小利、張小飛、唐鑒軍、翟波正式拜在趙本山的門下,成為他們仰慕已久的全國著名藝術家的弟子。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部長焦利、遼寧省文聯副主席崔凱、遼寧省曲協主席田連元、副主席范偉,著名作家何慶魁、著名笑星高秀敏等參加了這次拜師會。 拜師會由崔凱主持。趙本山與他的妻子馬麗娟端坐在桌前,當崔凱問幾位弟子行什麼禮時,他們堅持要行叩頭大禮。五位弟子虔誠地跪在師傅和師娘的面前,「當當」,磕了九個頭。面對弟子們真摯的舉動,趙本山忙起身說:「我收你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有幾個徒弟整天圍著我團團轉,我不需要這個,我是為了幫助二人轉這個藝術形式。你們做了我徒弟,首先一點就是要先做好人。你們要以自己的行動影響二人轉,帶動二人轉,脫開二人轉中那些低俗的東西,讓二人轉受人尊重,讓這門有二百多年歷史的藝術逐漸雅起來。我把丑話說在前頭,你們五個當中要是有人做人出現問題,那我可要不客氣地清理門戶。」坐在一旁的師娘馬麗娟語重心長地說:「給趙本山當徒弟,不用給我們送禮,我們什麼都不缺,只求你們能有出息。在外面讓人伸著手誇,這是本山的徒弟,我們就知足了。」 [編輯本段]改寫命運 「趙本山杯二人轉大獎賽」改寫了王小寶的命運。大賽結束後不久王小寶就被師傅招進《劉老根》劇組,在劇中扮演劉老根的大兒子劉大奎。王小寶說拍戲時師傅耐心地教我們怎麼演,一遍遍地給我們走位置。如果說我扮演的這個大奎還有那麼點意思的話,功勞應歸功於我的老師趙本山。 王小寶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王小寶台風正派,說唱扮舞絕五功俱佳,尤其是他的說口,幽默、詼諧、風趣、健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同樣的說口,特別是原來內容不太健康的說口,經王小寶加工整理之後,都會產生強烈的喜劇笑果。 在二人轉演員中,王小寶文化水平算是高的,但他並未安於現狀,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他買了許多書,只要有時間他就認真學習。他牢記一位好朋友對自己的衷告:「今後你們拼的是文化。」王小寶要以自己的實力向世人證實,民間藝人也是有文化品位的,也是名副其實的文藝工作者。 二十年艱苦付出,王小寶終於得到回報,對目前所擁有的一切他非常知足,雖然已經有了名氣,但仍保持一顆平常心,仍像從前一樣誠懇,刻苦、向上。在藝術上他給自己設定了更高的目標,並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向著這個目標邁進。 附:王小寶在農村題材電視連續劇《劉老根》、《劉老根新傳》中飾演劉老根之長子劉大奎,2006年,王小寶在30集農村題材電視連續劇《鄉村愛情》中飾演村支書王長貴。2008年隨師傅趙本山參演新版《三國演義》飾演魏延 字文長
8、嗩吶聲聲震四方閱讀理解為什麼說嗩吶是人們的精神寄託
一聲長號,穿出溝壑,越過山樑,在空曠無邊的黃土高原上激昂回盪,其聲粗獷豪放,讓人心扉跌宕。
這就是讓你聽著如痴如醉、傾倒折服、終生難忘的子長嗩吶。歡快時如火如荼,悲涼時如訴如泣。長桿大碗嗩吶吹出世相百態,各種配樂器打出萬千世界。子長,這塊神奇厚重的土地也因此而聞名中外。
這塊歷史悠久的土地上,嗩吶手世世代代演繹著人們的悲喜之事,成為人們的精神依託。在嗩吶聲中,悲痛的人們送走逝去的至親;也是嗩吶聲,把這塊熱土上的男女迎送到洞房;還是在嗩吶聲中,人們給他人送錦旗,慶祝兒女滿月、喬遷新居……獨特的聲音回盪在古老的子長大地,滋潤著27萬人口的心田。這是子長兒女對生活的感悟,生命的熱愛,命運的追求。冬去春來,寒來暑往,在這如乳汁似甘露的聲音中,在這看似散漫的嗩吶聲中,融匯了一代又一代子長人的心聲。這代表全子長人的聲音,在黃土高原的千山萬壑之中,把素有紅都和將軍縣之美譽的子長推向了世界。
9、何種樂器又被稱為「高亢明亮的喇叭花」?
嗩吶
嗩吶是流傳於我國大江南北的一種吹管樂器,它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在我國種類繁多的民族樂器中有著不可替代的藝術魅力。這個從西方傳來的樂器,在中國經過變化、發展而成了今日中國民間的重要樂器的一系。它在民間這片肥沃的土壤中生根發芽,枝繁葉茂,成了老百姓喜慶家宴、婚喪嫁娶、祭祀典禮等民俗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樂器。嗩吶之鄉——於都縣。
嗩吶又稱喇叭、海笛,是民間運用最廣泛的樂器之一。約在兩晉時期已在新疆拜城一帶(古 稱 龜 茲)流 傳,新疆克孜爾千佛洞第三十八窟(開鑿於公元三世紀)壁畫中有其圖象。北魏 時期(386 — 534)開鑿的山西大同雲崗石窟第十洞也有演奏嗩吶的伎樂人雕刻。 這種嗩吶的哨、骨身和喇叭碗成為一體,可能是其早期形態,與現代新疆維吾爾 族木嗩吶相近。直至明代,中原地區使用的嗩吶,其結構則與現代嗩吶相同。至清代,嗩吶又稱金口角、蘇爾奈。在宮廷中列入回部樂,並用於鐃歌大樂。《律呂平義後編》、《大清會典》、《皇朝禮器圖式》均註明「蘇爾奈,又名嗩吶」,並附圖說明。在民間已廣泛應用於器樂演奏、戲曲伴奏和婚喪喜慶活動。 嗩吶由桿、哨、氣牌、侵子和碗構成。桿用紅木製成,為空心圓錐體,上開八個(前七後一)圓形音孔,表面旋成竹節形狀,取其美觀和按孔方便。哨蘆葦制, 一頭扁平狀為簧哨,另一頭圓形纏鋼絲插入侵子。氣牌為兩塊圓形銅片、有機玻璃或賽璐珞片,分上下套於侵子上,中間夾以葫蘆形裝飾物,七片用以托住嘴 唇,下片壓緊桿身,以邦助運氣、使口力持久。侵子為銅制圓錐形細管,上插簧哨下與管身相接。碗又稱喇叭口,用薄銅片製成喇叭形,套於桿下端,可活動和裝卸。 嗩吶常作為領奏樂器或與鑼鼓結合演奏,宜於表現熱烈、歡騰的氣氛。在農村用於集會、豐收、節日慶祝或婚喪儀仗,是河北吹歌、山東鼓吹、遼南鼓吹、潮州 大鑼鼓和山西八大套的主奏樂器。 演奏技巧有連奏、單吐、雙吐、三吐、彈音、花舌、簫音、滑音、顫音、疊音和墊音等,還可模仿飛禽鳴叫聲。有的民間藝人能控制氣息,也可吹出柔美的簫音。嗩吶音量宏大,音色高亢明亮,擅於表現熱烈奔放和歡快、活潑的情緒。傳統曲目多源於民歌、地方戲曲、民間小曲和戲 劇曲牌。傳統樂曲有《百鳥朝鳳》、《小開門》、《一支花》、《鳳陽歌絞八板》、《婚禮曲》和《小放牛》等。
嗩吶的代表曲目有《百鳥朝鳳》、《山村裡來了售貨員》等。
著名的嗩吶演奏家主要有:任同祥、胡海泉、陳家齊、劉英、郭雅志、周東朝等。
10、內蒙古郭三嗩吶
薩拉齊,托縣的女嗩吶還是二閨女吹的好,二柱清也挺紅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