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直發劉海 » 成都劉海洋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成都劉海洋

發布時間: 2021-03-22 20:49:55

1、怎樣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人文主義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學為人生謀福利,教育發展人的個性,而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一種客觀存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是語文課程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
語文課程語文素養人文素養
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准》(下簡稱「標准」)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關於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能夠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論述頗多,不再贅言。而「人文性」卻是以往在《語文教學大綱》(下簡稱「大綱」),包括試用版和試用修訂版都不曾提及的。試用版認為,「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這里強調的是「工具性」和「思想性」。試用修訂版則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對於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具有重要意義。」這里已看到了語文的「文化性」和語文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無疑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大進步。但科學文化素養並不等於人文素養。科學素養是強身之道,而人文素養則是立身之本,《標准》第一次明確指出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要求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使學生「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從「思想性」到「科學文化素養」再到「人文性」,我們不難發現,語文課程的本來面目越來越清晰了。因此,什麼叫人文素養,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將是本文探討的主要內容。
人文主義是14世紀到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的核心──爭取個人在現實世界中的地位和發展。「文藝復興」的原意是「在古典規范的影響下,藝術與文學的復興」,其變化的基礎就是關懷人、尊重人,以人為本的世界觀。人文主義肯定了人是生活的創造者或主人,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學為人生謀福利,教育發展人的個性,要把思想、感情、智慧都從神權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提倡個性自由以反對人身依附。而過去我們的語文教學往往人為地強化語文的政治因素,把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課;或者過分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否定語文學科內在的人文性,要麼用煩瑣的分析肢解課文生動感人的整體形象,要麼用無休止的做題取代學生讀寫的語文實踐,要麼用所謂的標准答案限制學生閱讀的多元感受,扼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所以,忽視了人最根本的思想和情感,忽視了發展學生的個性,我們的教學必將導致社會的人文缺失──瘋狂追求物質享受,「官本位」思想大行其道,對情感的無比冷漠,等等。最近發生的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的「潑熊事件」,成都的「微波爐烹小狗」,和學生自殺的頻繁上演,使大家不禁要問:我們的孩子怎麼了?我們的教育又怎麼了?他們為何如此不知珍惜生命?殊不知,這正是我國教育一向「重科學,輕人文」結出的惡果,因此,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已成為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刻不容緩的任務。
必須指出的是,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一種客觀存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是語文課程義不容辭的責任。正因如此,《標准》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那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呢?《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這段話指出了提高人文素養的基本途徑──「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基本方法──「熏陶感染,潛移默化」。這就是說,人文素養的提高是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在指導學生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之中.是與培養語文能力同步進行的,絕不是在培養語文能力之外另外「附加」提高人文素養的環節。現僅以《雪孩子》(見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一課為例,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一、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指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話)、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內化優秀的漢語言文化成果,最終在自己身上實現一種新的價值或達到新的水平。
1、反復誦讀,加深理解:
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簡單地說就是遵循語文教育的客觀規律,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語文實踐就是聽、說、讀、寫的實踐,其中對人文素養的提高起決定作用的是讀。簡卡爾說:「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培根說:「讀書在於造成完全的人格。」高爾基說:「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大量而有台階性的誦讀訓練,能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課文,並獲得不同的心靈感悟。教學時教師的范讀能很快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中去,使學生在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情節的同時產生了一個個疑問:為什麼會有雪孩子?雪孩子為什麼會動呢?雪孩子的鼻子為什麼是紅的?……這些問題之所以過於淺顯,是由於學生尚未深入學習課文,因此教師不必急於回答,而是讓學生自由多讀幾遍課文。在多次誦讀中,伴隨著學生的思考,以上問題多半會不答自解:有雪孩子是因為課文一開頭就介紹到「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有雪當然可以堆雪孩子;雪孩子會動是因為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讀圖,學生也不難發現雪孩子的鼻子原來是用胡蘿卜做成的,所以是紅的。學生一方面通過誦讀自己尋求到了答案,同時又產生了新的、有深意的問題,像「小白兔家為什麼會著火?」「雪孩子為什麼要去救小白兔?」「雪孩子怎麼會飛到天上變成雲呢?」「雪孩子還會回來嗎?」「他回來後小白兔會跟他說什麼?」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教師仍然不用回答,而是引導學生再次在反復誦讀中自己去尋求答案。
2、體會意境,感受美好: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僅如此,在加深理解的同時,學生還經歷了情感的體驗,逐漸接受到文化、審美的熏陶:「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樹上、地上一片白。」這里描寫的是下雪時銀裝素裹的自然美。「看著可愛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興。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開心。」這是小白兔與雪孩子和諧愉快的純真美。「雪孩子從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卻化了。」這是雪孩子舍己為人精神美,以及雪孩子「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的意境美。《課程標准》要求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在閱讀時能「感受語言的優美」,「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顯而易見,良好的語文素養無疑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二、感悟生命的寶貴,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一個具有人文素養的人必定把「生命」看成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從而珍惜它,謳歌它。在教學時,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感受到生命的寶貴,建立他們「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世界。傳統的教學在知識傳授上往往過於注重語文的工具性或思想性,在教學手段上則經常採用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或者老師引導學生質疑,再由學生回答的方法。然而,這種「為學習而學習」的「師本位」知識體系和教學方法本身已經忽略了對學生的關懷,忽視了對個體發展的關懷。要想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應該是人文的。閱讀是一種自主的、多元的行為,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閱讀感受,正是「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種林妹妹」,教師怎能限制學生的所疑所惑、所感所悟呢?因此我們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可以提問,可以說說自己的感想,還可以回答別人的問題……總之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怎麼說都可以

2、有哪些真實反映大學生學習生活情感的書 要現實的 有血有肉的 謝謝分享

孫睿的《草樣年華》系列 和 《活不明白》

饒雪漫的《左耳》 《校服的裙擺》

基本上都是半現實半虛構的,現實哪有那麼多事寫出來

就當看著玩吧

3、對大學生開設科學環境課程的感想(要求:1500字)

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課程設置研究
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課程設置研究

劉艷 譚穎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 100193)

【摘要】本文在國內文獻的基礎上,闡述了生態道德教育的相關概念,分析了當前國內生態道德教育研究的現狀和特點,並指出我國當前對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研究還十分不足,特別是在高校的課程設置方面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為應深入開展這一課題的研究,以推進我國高校生態道德教育工作的具體實施。

【關鍵詞】生態道德;教育課程;研究綜述

一、關於生態道德教育相關概念的研究

1、對生態道德內涵的研究

生態道德又稱環境道德,是生態倫理學(環境倫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學術界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對生態道德的涵義予以界定。雖然表述不一,但大都有一個共同之點,即生態道德是針對人與自然關系的道德,是傳統道德向自然生態領域延伸和擴展的結果。楊潤認為,環境道德是繼倫理道德、社會道德之後的第三種道德,這種道德是用以科學地調整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並使之健康協調發展的道德。[1]吳靜認為,環境道德實質上是一種道德良知,它產生於人類社會的生存發展過程中,是對自然界和他人的生存價值和生存權利的感知和體悟,旨在約束自身的物質貪欲,善待自然環境,協調人與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關系,從而使人與兩大環境長久共存的一種倫理規范。[2]

2、對生態道德教育內涵的研究

生態道德教育是以20世紀60年代誕生於西方的生態倫理學為理論基礎,在生態倫理學指導下的一種生態教育活動。生態道德教育與環境倫理教育的概念應該嚴格區分來說的,但是在這里之所以提到,是因為生態道德教育是以生態倫理學的理論基礎而誕生的,它們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和加強大學生對生態的認識。饒國賓、華啟和認為:生態道德教育以喚起受教育者的環境意識為己任,使受教育者理解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發展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樹立正確環境價值觀的一種教育活動。[3] 王世民、李泊認為:生態道德教育是一種新型的德育活動,它是指教育者從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處的生態道德觀出發,引導受教育者為了人類長遠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覺養成愛護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生態保護意識、思想覺悟和相應的道德文明習慣。[4]曾建平認為:環境道德教育的特徵:就它的指向性而言,環境道德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人格教育;以它的空域性而言,環境道德教育是一種社會教育、大眾教育;從它的時序性界說,環境道德教育是一種全面的、持續的終身教育。[5]

3、對課程內涵的研究

「課程」可以說是一個具有多層面、多重含義的復雜概念。正如美國人理查德·斯考德所說:「課程是一個用得最普遍的教育術語,同時又是一個定義最差的術語。」我們常見的課程定義大概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認為課程是科目,是指列入教學計劃的各門學科及其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開設順序和時間分配。這種單一的課程觀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後隨著課程研究的蓬勃開展才有所改變。
第二種,認為課程是目標、目的,如認為課程是具有結構性的一系列預期的學習結果。
第三種,認為課程是計劃,是學習者在學校指導下所面臨的一切經驗的計劃或方案。這種課程觀的重點是如何建立課程目標。
第四種,認為課程是學習者的經驗,如認為課程是個別學習者在一項教育方案中獲得的一切經驗。這種課程觀主要起源於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6] 

第五種,認為課程是活動,如美國新教育百科辭典中這樣說:「所謂課程,系指在學校的教師指導之下出現的學習者學習活動的總體。」這種課程觀並不反對學科課程,只是考慮到學生在除了教學活動之外的其他活動中也能獲得某些知識、經驗,而這些知識經驗又是傳統的學科課程所無法包容和理解的。於是把這部分活動也納入到課程含義之中。

4、對生態道德課程概念的界定

對於生態道德課程概念的沒有任何學者提起,所以本人根據生態道德,生態道德教育,課程的概念,把它定義為:生態道德課程主要是以學校為陣地,學校以課程為依據的課堂教學,它是為了實現生態道德教育的目標所設立的課程,讓人民更好,更全面的接受生態道德教育,從而更深的了解到當今社會存在的生態危機,喚起受教育者的環境意識,理解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發展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樹立正確環境價值觀。

二、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研究的概況

1、生態道德教育的源起

20世紀以來,伴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的不斷涌現和世界經濟的迅速增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創傷,出現了一系列的生態危機:人口的急劇增長、資源的過度開采、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造成了全球性的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自然災害接連不斷。隨著全球性環境問題的惡化,生態危機倍受世界各國的關注,1992年6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發表的《21世紀議程》中指出:「教育是促進可持續發展和提高人們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的能力關鍵。教育對於改變人們的態度是不可缺少的,對於培養環境意識和道德意識,對於培養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和公眾有效參與決策的價值觀與態度、技術和行為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生態道德教育也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道德教育新的內容。[7]

在中國生態道德教育的研究起步比較晚,是從20世紀70年代,才開始將環境教育納入小學和初中教育中。而在教育理論界,提出生態環境中也有道德問題,應將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納入道德教育體系,是近十年的事。最先引起人們關注的是魯潔教授寫的《試述德育的自然性功能》一文,文中提出德育的自然性功能。[8]

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分子,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主力軍。因此在他們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時,還必須使他們具備較強的生態倫理意識,具有良好的生態道德素養,所以將生態道德納人學校德育里,這是關繫到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

2、加強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的必要性及其意義

近些年來,隨著「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等一系列概念深入人心,相關的理論研究論文出現不少,讓人們更全面的認識到提高高校生態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在此期間已發表相關文章十多篇。[9]- [13]這些文章都介紹了開展高校生態道德教育必要性,指出了高校開展生態道德教育是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加強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意義上,眾多學者都認為:「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核心在於培養生態道德意識、情感和行為,促使他們能夠正確地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通過生態道德教育,使得大學生的德育內容大為擴展,把道德擴展到自然界、動植物和人類後代,使人與自然的關系、當代人與下代人的關系得到重新定位。生態道德要求關注人類未來的利益,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大學生應該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人類生存的環境」。 [14]- [18]對大學生進行生態道德教育,就是要使大學生深刻地認識自然之美、生命可貴、環境育人的重要性,並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生態科學知識和生態環境法律知識,學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生態環境權益,自覺履行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和義務。

3、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現狀

我國的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雖然從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起步,投入較大,但是綜觀這些年我國生態道德教育的狀況,收效卻不理想。美國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專家們對全球各個國家的環境可持續發展情況進行了評估,發表了《環境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國列在133位。長期以來,我國學校德育內容主要圍繞如何處理人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組織的,而相對忽略了如何處理人與自然,包括人與其他生命體的關系的教育內容。這種片面的道德教育,造成學生在生態價值取向的認同上缺乏一致性,反映在學校生態道德教育與社會環境相脫離、與學生心理需求相脫節、與道德構件相失衡。從清華大學高才生劉海洋的硫酸潑熊事件,成都某高校學生的微波爐烤寵物狗事件等極端行為中,已經反映出了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比較嚴重的生態道德問題。[19]不少問題的出現絕不能說是偶然的,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的生態道德教育還存在著嚴重的缺憾,務必完善提高。

4、大學生生態道德課程的現狀

高校開設環境道德教育相關課程的目的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環境知識,了解環境科學的進展情況,培養環境保護技能,提高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大多數的文章在談到課程現狀,這里往往是一筆帶過,沒有太多的內容。趙雲峰在發表的《淺析我國高校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發展的理論背景》一文中認為:從高校課程安排來看,除了某些專業開設有關環境保護之類的課程,講授一些相關專業和技術、法規等層面知識之外,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還是一個極其薄弱的環節,甚至是一個空白。[20]田甜在2008年碩士論文中提到:課堂教育是實現教育目的和目標的有效工具,其表現主要體現在課程的教育和教學過程中依據調查高校環境道德教育相關課程的設置、實施等現狀,發現我國高校環境道德教育在課堂教育存在著重視不夠、教學方式方法單一、師資欠缺等各方面的問題與不足。[20]唯一一篇比較全面的提到課程設置的是宋金霞在2007年的碩士論文,她提到在「課堂內可以通過各種學科教學,一方面可以設置專業課程進行系統的生態道德教育;另一方面通過學科教學滲透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教育」。 [21]她還指出具體開設的相關課程設置,例如《大學生生態道德修養》、《人與自然》、《生態價值觀》等。

三、對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研究現狀的述評

1、當前研究的特點

通過前面對國內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狀況的簡單介紹,發現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開展是一個復雜且難的工作,其研究現狀是與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實踐狀況密切相聯系的。當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在實踐上有所推進和發展時,研究也相對也有一定程度的深入。

我國對生態道德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是隨著《21世紀議程》的提出而被關注起來的,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有部分研究人員對這一課題表示著持續的關注。21世紀以後,隨著實踐的逐步深入和國際因素的影響,研究人員和研究成果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在這些原因的促使下,我國大學生態道德教育呈現出良好的勢頭。就理論方面而言,眾多高校和學者開始探索如何開展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怎樣建設「綠色大學」等。在實踐方面,有的學校開展課外實踐建立社團,有的學校進行以培養環境專業人才為目的的專業技能教育。客觀地說,近些年來我國的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確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我國的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也確實存在諸多的問題:研究人員和專題研究數量不多;文獻資料基本上以翻譯和介紹為主,尤其缺乏改善現狀的具體途徑。

2、未來研究的方向

總的來說,我國在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也存在不少遺憾。首先,起步比較晚,研究時間短,這方面的學術專著不多,而且比較零散,有些還沒達成共識,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清晰的體系;其次,從研究方法上來說,還停留在從理論到理論,深入調查的不多,大多都只是泛泛而談,可操作性不強,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在高校,進行教育的主要陣地便是課堂教育。課堂不僅是知識傳授的基本載體,也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媒介。因為課堂教育又是以課程為依據的教學,美國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教授多爾指出課程是教育的核心。所以本文想從對於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課程上的具體設置入手,設想設計出一套完整的施教課程,能夠更全面且有效的深入到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里,能夠動員起大學生們都來關心環境,愛護環境,保護環境,提高大學生們的生態科學知識和生態道德意識,培養大學生保護環境和改善環境的道德感和責任感。

自己復制粘貼一部分就行了,嘿嘿,覺得可以,就採納吧樓主

4、黔東南州教育科學研究所頒發論文三等獎與州科技進步獎同等嗎?

看兩者是否同等,主要根據頒發單位的級別來看。黔東南州教育科學研究所隸屬於該州教委,而州科技進步獎多半是該州科委頒發的,那就高一個等級,如果是由州政府直接頒發的,就要高兩個等級。

希望能夠幫到您!

5、成都東福包裝製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成都東福包裝製品有限公司是2016-11-11在四川省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王泗鎮惠通路。

成都東福包裝製品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10129MA62LMCU62,企業法人劉海洋,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成都東福包裝製品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生產、銷售:食品包裝紙製品、食品包裝塑料製品。(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成都東福包裝製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6、遊客扔石頭致袋鼠一死一傷,有哪些動物園動物受傷事件?

此次受傷、死亡的袋鼠來自福州動物園,心裡很難過。

我去過兩次福州動物園,第一次去的時候,大概是2009年(福州動物園2008年搬新址),那個時候動物園里的動物數量還很多,我特別喜歡裡面的兩只河馬和兩只長頸鹿。第二次去的時候是2010年,時隔一年再去,河馬只剩下一隻,另外一隻據說被送走了,兩棲館里的動物也消失了不少。後來,在2012年,我的一個朋友去動物園,回來告訴我,一隻長頸鹿因病死了,現在動物園也只剩一隻長頸鹿了。

動物園里的動物,一方面由於經費原因,不得不送走,一方面卻是因為疾病。這些因疾病而死亡的動物,又大多因遊客不正當的投食行為造成。許多動物因為吃了遊客投遞的蛋糕、巧克力等食物,造成腸功能紊亂,最終導致死亡。在剖開的動物胃裡,會驚人的發現有塑料袋、插著竹簽的熱狗、礦泉水瓶、打火機、玩具等。無錫動物園里的一隻長頸鹿,其死亡原因就是因為誤食許多遊客丟下的塑料袋。

除了因疾病死亡,像這次遊客朝袋鼠扔石頭導致死亡的現象也屢次發生。許多遊客為了讓動物跑、跳等,不顧動物的生命安全,往動物們身上丟石頭、塑料瓶、棍子等危險物品。此前,武漢動物園里的4隻鱷魚,就因為遊客拿石頭砸鱷魚導致死亡。還有八達嶺野生動物園里的孔雀,被遊客強行抱著拍照,甚至羽毛被拔掉。

在這些不文明的行為里,經常看到成年人帶頭「欺負」動物們。一個大媽就帶著孫子去動物園,教孩子朝長臂猿吐口水。還有大人帶著孩子追趕孔雀等動物。為了一時的高興,卻拿動物的生命開玩笑,這些人不是無知,是可恥!

希望下一次去動物園的時候,不再看到這些不文明的現象。

7、四川歐行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四川歐行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5-15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成都市金牛區西華大道598號附982號。

四川歐行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10106MA6CF3NK9J,企業法人劉海洋,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四川歐行科技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四川歐行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8、成都市威洋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四川省注冊資本:1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劉海洋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成都市武侯工商局注冊地址:成都市武侯區科華北路62號1棟9樓2號
法定代表人:韓志傑
成立時間:2009-12-04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1010700020406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成都市武侯區科華北路62號1棟9樓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