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直發劉海 » 昌樂組織部劉海清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昌樂組織部劉海清

發布時間: 2021-03-21 09:45:58

1、說出中國從唐代至清代有哪些著名畫派,其代表人物是誰有什麼代表作?

中國畫派有黃派、徐派、南北宗、北方山水畫派、南方山水畫派、湖州竹派、常州畫派、米派、松江派等。

黃派

又稱「黃筌畫派」、「黃家富貴」。在中國花鳥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是五代花鳥畫兩大流派之一,成熟於五代西蜀的黃筌,光大於宋初的黃居寀。黃筌才高技巧,善於取熔前人輕勾濃色的技法,獨標高格,是深得統治階層喜愛的御用畫家。其子居寀、居寶承其家風,成為兩宋時占統治地位的花鳥派別。黃筌為宮廷畫家,多寫宮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鳥,勾勒精細,設色濃麗,不露墨痕,所謂「諸黃畫花,妙在賦色」(沈括),畫成逼肖其生,故有「黃家富貴」之稱。黃派代表了晚唐、五代、宋初時西蜀和中原的畫風,成為院體花鳥畫的典型風格。入宋後,當時凡畫花鳥無不以「黃家體制為准。」

徐派

又稱「徐家野逸」,簡稱「徐派」。中國著名的畫派之一,也是五代花鳥畫兩大流派之一。代表畫家為南唐的徐熙。徐氏為金陵(今江蘇南京)人,雖江南一布衣,但志節高尚,放達不羈,多狀江湖,所繪的汀花野竹、小鳥淵魚、草木蟲獸,皆妙入造化。所作花木禽鳥,形骨輕秀,樸素自然,清新淡雅,獨創「落墨法」。他的作品注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流露瀟灑的風格,故後人以「徐熙野逸」稱之。徐氏的筆墨技巧,對於後世影響很大,至徐熙之孫徐崇嗣出,徐熙畫派名聲漸振。後經張仲、王若水,到明代沈周、陳道復、文徵明、徐渭等人加以發展,成定型的水墨寫意花鳥畫,從而與黃筌的花鳥畫派,兩者互相競爭,影響了宋、元、明、清千餘年的花鳥畫壇。

南北宗

《容台別集·畫旨》道:「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干、趙伯駒、(趙)伯驌,以至馬(遠)、夏(圭)輩;南宗則王摩詰(維)始用渲淡,一變勾斫之法,其傳為張璪、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芾、友仁),以至元之四大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亦如六祖(即惠能)之後,有馬駒、雲門、臨濟兒孫之盛,而北宗(神秀為代表)微矣。」又雲:「文人之畫自王右丞(維)始,其後董源、巨然、李成、范寬為嫡子,若馬、夏及李唐、劉松年,又是大李將軍之派,非吾曹當學也。」此為明代書畫家董其昌把從唐至元的著名山水畫家分為南北兩個派系之說的論述,與山水畫家師承演變的史實不盡符合,且有崇「南」貶「北」之意。明陳繼儒所說尤為明顯:「李派板細,乏士氣;王派虛和蕭散。」當時陳繼儒與董其昌並稱為「董陳」,在畫壇很有聲譽,因此明末清初畫壇群起附和,影響甚大,形成了以「南宗」為「正統」之見。

北方山水畫派

中國畫流派之一。至宋初始分為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北方山水畫派產生於五代北宋間,宗師為關仝、李成、范寬。

關仝(生卒不祥)是五代後梁畫家,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師荊浩,晚年有出藍之譽。擅寫關河之勢。筆簡氣壯,景少意長。善寫秋山寒林、林居野渡、幽人逸士、漁市山驛等景,時稱「關家山水」。

李成(約919~967),五代宋初畫家,營丘(令山東臨淄,一說昌樂)人,初師荊浩、關仝,後隱居山林,師法自然,常畫雪景寒林,多為北方景色,勾勒不多,皴擦甚少,惜墨如金,骨幹自堅,畫山水挺拔堅實,給人氣象蕭疏、煙林清曠之感。

范寬(?~1026),北宋畫家,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初學李成,繼法荊浩,後感「與其師人,不若師諸造化」,終於「自立家法」。下筆雄強老硬,「皆寫秦隴峻拔之勢,大圖闊幅山勢逼人。」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曰:唯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范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畤百代標程。」又說「夫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者,營丘之制也;石體堅凝,雜木豐茂,台閣古雅,人物幽閑者關氏之風也;峰巒渾厚,勢伏雄強,搶筆俱均,人屋皆質者,范氏之作也。」說明李、關、范之畫風之盛,風靡齊、魯,影響關、陝地區,實為北方山水畫派之宗師。

南方山水畫派

亦稱「江南山水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至宋初始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南方山水畫派產生於五代北宋間。宗師為董源、巨然。

董源(?~926)為五代南唐畫家,字叔達,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中主李璟朝時任後苑(即北苑)副使,故稱:董北苑。善畫人物、牛、虎、龍,尤工山水,寫江南風景,畫面不見高山疊嶂,陵峭怪石,而是峰巒晦明,林靡煙雲,洲渚掩映一類的山光水色,表現了平淡天真的情趣。構圖方法,筆墨技法為塑造江南景色也均有創新。與北方的山水畫迥不相同。

巨然(生卒不祥)為五代宋初畫家,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南唐亡,至開封為開元寺僧。山水畫師承董源,也擅畫煙嵐氣象和山川高曠的江南景色。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說:「董源,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氣;建業僧巨然祖述董法,皆臻妙理。」米芾《畫史》也說:「董源平淡天真,唐無此品。」此派以董源和巨然為一代宗師,世稱「董巨」。

米芾父子「米派雲山」,畫京口一帶景色,顯出此派新貌。南宋末法常(牧溪)和若芬(玉澗)等,皆屬南畫體系,至元代而大盛。

湖州竹派

中國畫流派之一。此派以竹為表現對象,以宋文同、蘇軾為代表,尤以文同畫竹最著稱。明蓮儒曾作《湖州竹派》,述自北宋至明代畫家共有25人之多。因文同曾於湖州(今浙江吳興)任太守,故稱。

元代張退之認為墨竹始於唐玄宗李隆基,吳道子、王維、李昂、蕭悅等也善畫竹。白居易曾作《畫竹歇》贊蕭。而至文同竹藝大進,文氏畢生畫竹。《圖畫見聞志》稱:「善畫墨竹,富瀟灑之姿。」蘇軾稱其畫竹「得成竹於胸中」,身以竹化,以竹出自我之磊磊風神。蘇軾也好為竹,自稱「派出湖州」。但又說「竹石風流各一時,有自己的老勁雄放的風格,被畫史稱為湖州竹派的始祖。

元代畫竹成風。元以後,李衍、吳鎮、柯九思等復承其緒。元人吳鎮搜集學文同畫竹技法的宋元畫家小傳,編成《文湖州竹派》一書,凡二十五人。

常州畫派

亦稱「毗陵畫派」、「武進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常州(今屬江蘇)古名毗陵、武進,故又稱「毗陵畫派」、「武進畫派」。此派以花卉、草蟲寫生為勝。所繪花卉,不用墨線勾勒,直接用彩色描繪。祖述於北宋初年徐崇嗣、趙昌的沒骨法。常州畫派自宋以來畫家雲集。始於北宋毗陵僧人居寧,居寧草蟲似屬禪林墨戲一路。南宋元初於青言、於務道祖孫以畫荷著稱。明代孫龍擅畫潑彩寫意花鳥。清代唐於光以「唐荷花」和惲壽平的「惲牡丹」為著名。到了清初常州花卉已達高峰。惲、唐實源出於氏。惲壽平嘗言「余與唐匹士(於光之號)研思寫生,每論黃筌過於工麗,趙昌未脫刻畫,徐熙無徑轍可得,殆難取則」,惲、唐花卉寫生,多空靈之感,是徐崇嗣沒骨法的繼承者。以上畫者均為毗陵人,皆屬此派。

米派

中國畫流派之一。指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繪之畫。畫史上稱「大米、「小米」,或名「二米」。米芾畫山水從董源變來,突破勾廓加皴的傳統技法,多用水墨點染,不求工細,自謂「信筆作之,多以煙雲掩映樹石,意似便已。」其子米友仁(1074~1153),字元暉,晚年號懶拙老人,畫院學士,山水畫發展了米芾技法,「略變其尊人所為,成一家法」,用水墨橫點寫煙巒雲樹,崇尚平淡天真,運筆了草,自稱「墨戲。「二米」均居襄陽和鎮江,對蕭、湘二水及金、焦二山自然景色特別陶醉。故『二米』山水畫多以雲山、雨霽、煙霧為題材,純以水墨烘托,用卧筆橫點成塊面的「落茄法」表現煙雨雲霧、迷茫奇幻的妙趣,世稱「米點山水」、「米氏雲山」,屬水墨大寫意。南宋牧溪、元代高克恭、方從義等皆師之,對後世影響甚大。又說為此派米芾所創,由他的兒子米友仁繼承發展。

松江派

亦稱「松江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晚明松江府治(今屬上海市)下三個山水畫派的總稱。一是以趙左為首的,稱「蘇松畫派」;二是以沈士充為首的,稱「雲間畫派」;三是顧正誼及其子侄輩代表,稱「華亭畫派」。其中「蘇松派」和「雲間派」都導源於宋旭,趙左和宋懋晉同師宋旭,沈士充師宋懋晉,兼師趙左。這些畫家除宋旭外,都是松江府人。風格互相影響,故稱「松江派」。此派雖活動地區都在松江,但實際上是吳派的延續,將文人畫的創作推向高峰。其實際首領為董其昌。由於受到山水畫分宗說的影響,此派極為突現其南宋風貌,以溫潤、嫻雅、含蓄、重視筆墨情趣享譽畫壇。明唐志契雲:「蘇州畫論理、松江畫論筆。」(《繪事微言》)松江派發展高峰之際取代了吳門派,在明末清初的畫壇被視為正宗。

浙派

亦稱「浙江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明代前期主要畫家戴進開創。戴進(1388~1462),字文進,號靜庵,又號玉泉山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作畫受李唐、馬遠影響很大,取法南宋畫院體格。擅山水、人物、花果、翎毛,畫藝很高,風行一時,從學者甚多,逐漸形成「浙派」。後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吳偉(1459~1508),學戴進而更為豪放,也有不少人追蹤他的畫風,又形成浙江派的支流——「江夏派」。浙派、江夏派的著名畫家有張路、蔣三松、謝樹臣、藍瑛等。明代中葉後,吳派興起,主宰畫壇。至明末「浙派」不再出現於畫壇。

黃山派

亦稱「黃山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以清初宣城(今屬安徽)梅氏一家為嫡系。他們是梅清、梅羽中、梅庚、梅府等,及流寓宣城的石濤。石濤法名原濟,早年喜山水,屢登廬山、黃山諸名勝,在宣城十載,與梅氏、戴本孝等交往。這些既師造化又師古人的畫家,相互影響,以畫黃山而著名,故稱作「黃山派」。新安畫派主要亦師黃山,故有人主張歸入黃山畫派,但風格與「黃山派」不同,正如浙江與程邃各有特色,故有人將其歸入「黃山畫派」,實誤。由於梅清和石濤的介入,新安畫派突破了地域的局限,從而形成了人們所說的「黃山畫派 」。石濤、梅清、漸江被稱為「黃山畫派」三巨子。近代畫家中以黃賓虹為「新黃山畫派」的代表人物。

虞山派

亦稱「虞山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清代山水畫家王翚,先後師王鑒、王時敏,悉心臨摹歷代名作,並取法宋元諸名家,平素與知友惲壽平切磋畫藝。聖祖玄燁(康熙皇帝)曾命他主持繪制《南巡圖》巨構,並賜書《山水清暉)四字,聲譽益著,故畫名盛於康熙間。他的主要學生有楊晉、顧昉、金學堅等。王翚為江蘇常熟人,常熟有虞山,因有「虞山畫派」之稱。其崇古風尚,對清代山水畫影響頗大。

吳門派

亦稱「吳門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明代沈周與其學生文徵明,畫山水崇尚北宋和元代,與取法南宋的「浙派」風格不同。它盛行於明代中期,從學者甚眾。著名的有文伯仁、文嘉、陳道復、陸治、錢毅等。他們都是蘇州府人,蘇州別名「吳門」,故稱。吳門派在當時畫壇佔有重要位置。

六朝四家

三國東吳曹不興、東晉顧愷之、南朝宋陸探微、南朝梁張僧繇四位的合稱。曹不興擅畫虎、馬、龍、佛教人物,作巨幅畫像,心敏手運,須臾即成。摹寫佛像有「佛畫之祖」之譽。他愷之精妙於繪畫、肖像、禽獸,山水無所不工。其畫筆法細密精緻,雄勁連續,如春蠶吐絲,富有韻律感。陸探微擅畫肖像,亦能山水草木,人物造型「秀骨清象」、「令人懍懍若對神明」,筆勢連綿不斷,更為挺拔剛勁,號為「密體」,張僧繇極善畫龍,民間有「畫龍不點晴,點則飛去」的傳說。創造了比較豐腴的典型,畫「夭女宮女,面短而艷」。唐代張懷瓘評六朝畫謂:「張(僧繇)得其肉,陸(探微)得其骨,顧(愷之)得其神。」六朝畫罕見,尤以曹不興之跡無存。六朝之畫開隋唐畫風,對閆立本、吳道子影響較大。

南宋四家

南宋院體山水畫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四人的合稱,亦有「李劉馬夏」之稱。四家畫屬豪縱簡略一路畫風。初無此稱。元代湯垕謂:「南宋畫院諸人得名者,若李唐、周曾、馬遠、夏圭、李迪、李安忠、樓觀、梁楷之徒,仆於李唐差加賞識,其餘亦不能盡別也。」倡此說者為明代唐寅題劉松年《春山仙隱圖》,有所謂「李劉馬夏」之稱。其後屠隆說:「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此南渡四大家也。」張丑認為:「南宋劉松年為冠、李唐、馬遠、夏圭次之。」張泰階則曰:「劉、李、馬、夏俱負重名,而李、馬為最。」總之南宋四家畫派統治南宋山水畫壇百餘年。他們為畫史、畫風增添光彩,名流千古。如李唐晚年創「大斧劈皴」法,代表作有《萬壑松風圖》等。劉松年人稱「劉清波」、「暗門劉」,代表作有《四景山水》等。馬遠畫史稱他為:「馬一角」。代表作有《踏歌圖》、《水圖》等。夏圭,他畫風與馬遠近似,並稱「馬、夏」,畫史稱他為「夏半邊」,代表作有《溪山清遠圖》等。他們還影響明代浙派山水畫,甚至遠及東洋,為日本畫壇所推重。

元四家

元代山水畫的四位代表畫家的合稱。明代董其昌《容台別集·畫旨》中,指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四人。清代王原祁評黃公望的畫風:「以平淡天真為主,有時傅彩燦爛,高華流麗,儼如松雪,所以達渾厚之意、華滋之氣。段落高逸,模寫瀟灑,自有一種天機活潑隱現出沒於其間。」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冠。他們的代表作為: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王蒙的《青卞隱居圖》,吳鎮的《漁父圖》,倪瓚行瓚的《江岸望山圖》。元四家雖然各具特色,但主要都在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礎上發展變化,重筆墨,尚意趣,並結合書法詩文,是元代山水畫的主流,對明清兩代影響很大。另外也有人將趙孟俯、高克恭、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合稱為「元六家」。

明四家

明代中葉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的合稱。沈周作畫取法於董源、巨然,氣勢雄健,沉著渾厚。文徵明學畫於沈周,又自成風格。而沈、文兩位又為「吳門派」宗師。唐寅與文徵明同學於沈周之畫法,曾自刻「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自詡。善書法,能詩文,繪畫成就最高,人物、花鳥、工筆、寫筆俱佳,尤以仕女畫著名。仇英青綠山水畫以繁富、典雅著稱。亦擅畫人物,筆力剛健,造型准確,對人物精神刻劃自然。畫為文徵明所賞識而知名於世。四人中沈周與文徵明為文人畫,唐寅與仇英為近院體畫。四人又有師友關系,畫藝各有特點,對後世影響頗大。

南北宗

明代董其昌關於劃分山水畫家為南北兩個派系之說。《容台別集·畫旨》:「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

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斡、趙伯駒、(趙)伯驌,以至馬(遠)、夏(圭)輩;南宗則王摩詰(維)始用渲淡,一變鉤斫之法,其傳為張璪、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了(芾、友仁),」此說與山水畫家師承演變的史實不盡符合,且有崇「南」貶「北」之意。明代陳繼儒(當時與董其昌並稱「董陳」)所說尤為明顯:「李派板細,乏士氣;王派虛和蕭散。」明末清初畫壇群起附和,形成以「 南宗」為「正統」之見。

清初四高僧

即弘仁(江韜)、髡殘(劉介丘)、八大山人(朱耷)、石濤(朱若極)。皆明末遺民,八大山人和石濤,系明宗室,後出家為僧。均深通禪學,寄情書畫,各有獨特造詣。髡殘號石溪,與石濤並稱「二石」。

清六家

清初山水畫家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吳歷、惲壽平六人的合稱。亦稱「四王、吳、惲」。四王之間有著師友和親屬關系,都受明末畫家董其昌影響,畫學宋元,法本黃公望,重臨摹,仿古畫,輕寫生和創造。

「四王」山水受到官方的推崇,被尊為「正宗」,從學者甚多,對清代三百年畫壇影響至深。吳歷出於王時敏之門,曾隨傳教士去澳門,略帶西洋技法,又是王翚的同鄉。

金陵八家

明末清初在南京的八位畫家龔賢、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八人的合稱。(見清代張庚《國朝畫征錄》)他們八人的繪畫題材和風格不盡相同,因聚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皆有一定時譽(以龔賢最著),故稱。另有乾隆間《上元縣志》載:陳卓、吳宏、樊圻、鄒喆、蔡霖論、李又李、武丹、高岑為「金陵八家」之說。但多以前者為准。

海上畫派

「海上畫派」,簡稱「海派」。中國畫流派之一。形成於近代,即清末上海辟為商埠以後,一些文人墨客從各地流寓於上海,以交流切磋,日久,遂成繪畫活動中心。如今第一代和第二代海派畫家大多已經去世,甚至有評論認為這標志著海上畫派的真正謝幕。畫壇公認的「清末海派四傑」:吳昌碩、任伯年、蒲華和虛谷。

揚州八怪

清代乾隆年間活躍在江蘇揚州畫壇的革新派畫家總稱,即「楊州畫派」。其人數和姓名說法不一。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目過考》中,指汪士慎、黃慎、金農、高翔、李鱓、鄭燮、李方膺、羅聘等8人。

這一畫派的共同特點,是不少人一生不得志、不當官,有的做過幾年小官又棄官專門繪畫為主。他們憤世嫉俗,不向權貴獻媚,了解民間疾苦。重視思想、人品、學問、才情對繪畫創作的影響。他們的文學及書法修養都很高。畫題以花卉為主,也畫山水、人物,繼承了徐渭、朱耷、石濤的創新精神,主張自立門戶,抒發真情實感,反對當時崇尚摹擬、泥古作風,被時人目為「偏師」「怪物」,遂有「八怪」之稱。

龍城畫派

清初,在「揚州八怪」崛起的乾嘉年間,蕭縣涌現出一批「重傳統、重筆墨、重生活」的水墨寫意新人,他們頻頻相聚於龍城(蕭縣縣城的古稱),揮灑於室,活躍於世,整個龍城書畫活動沸沸揚揚。他們既繼承了祖輩的傳統技法,又沖破傳統的束縛,效法「揚州八怪」,追逐時代新潮,以強烈的個性闊筆寫意,以潑辣豪放的筆墨寫實,技藝日高一日,一時人才濟濟、高手林立,出現了吳作梓、劉雲巢、張太平、王維翰、吳鳳昭、吳鳳祥(柳庵)、張昌、袁汝霖等有影響的書畫家數十人。他們藝術思想趨於一致,技法意境趨於相同,融合南疆北國,形成了新的畫風流派,影響較大,活動中心在縣治龍城,被稱為「龍城畫派」。 「龍城畫派」壯大於清末民初,在徐淮地區享有盛名。他們築壇立說,大寫意風日盛,成為一個較為完美的藝術流派。

畫中十哲

指清代婁東畫派的10位畫家。即董邦達、高翔、高鳳翰、李世倬、張鵬翀、李師中、王延格、陳嘉樂、張士英、柴慎等10位。十哲為婁東派,他們崇古保守的畫風,與「虞山畫派」相依託,即這10位婁東派的畫家,亦兼寫虞山畫派,如李世倬。他們又受「四王」的影響甚大,其主要以臨摹復古為主,但其中也有自出機杼、別故致新的畫家,如高鳳翰、高翔等。

畫中九友

清初吳偉業所作《畫中九友歌》中,贊明末清初董其昌、楊文聰、程嘉燧、張學曾、卞文瑜、邵彌、李流芳、王時敏、王鑒等9位畫家為:「畫中九友」。董其昌為山水畫的南北宗派論,崇南抑北,以南宗清幽淡遠之風為畫家正脈,其時的畫家李流放、程嘉遂、楊文驄等受其影響。清初王時敏、王鑒等也傳其脈絡。

江西派

亦稱江西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以清初畫家羅牧為代表的畫派。羅牧江西寧都人,寄居江西南昌。善畫山水,筆意空靈,在黃公望、董其昌之間,得魏石床傳授,林壑森秀,墨氣涼然,頗具韻味,時稱妙品。江淮間人師之者眾,為江西派創始人。秦祖永評其畫雲:「穩當有餘而靈秀不足」。作品有《墨筆山水圖》、《林壑蕭疏圖》軸等。

嶺南派

亦稱「嶺南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廣東地處五嶺之南。明清以來,此地畫家不下千人。開創嶺南一帶畫風的是明代著名畫家林良。他是近代嶺南畫派的先驅者。宗其法者有高儼、陳瑞,繼起者有黎簡、李魁等。清乾隆年間有蘇六朋、蘇長春善人物,清末有居巢、居廉兄弟,學惲壽平,善花鳥蟲魚。現代的番禹人高劍父、高奇峰及陳樹人早年均師從居廉。

嶺南畫派是海上畫派之後崛起的最成熟體系,影響最大的一個畫派。創始人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簡稱「二高一陳」。它是嶺南文化最具特色的祖國優秀文化之一,它和粵劇、廣東音樂被稱為「嶺南三秀」,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是中華民族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民族繪畫流派,是建國後最優秀的畫派之一。創始人(第一代代表人物):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第二代代表人物(再傳弟子):關山月、黎雄才、盧傳遠、楊善深、趙少昂、黃少強;第三代代表人物(再傳弟子):楊之光、伍嘉陵、林墉、陳金章、王玉珏等。從嶺南畫派發展軌跡看,第三代畫家都有自己的創新和突破,楊之光是人物畫家,伍嘉陵是畫魚名家,林墉是花鳥畫家,形成比較成熟的個人風格,造就了嶺南畫派在廣東地區長盛不衰的局面。

中國寫實畫派

中國油畫寫實畫派。中國油畫流派之一。主要為海外和國內寫實油畫的這一群體。從民國到建國後,數百人的寫實風格油畫家成為這一團體,他們兼容並蓄,紮根中國學院派基礎,吸收西洋色彩,近現代中西合璧的先驅。代表人物有:李叔同、林風眠、徐悲鴻、劉海粟、塗志偉、關則駒、言師仲、陳逸飛、陳衍寧、陳丹青、曹勇、靳尚宜、王玉琦、袁正陽、張文新、楊克山、李自健、司徒綿、趙建民、黃一非、吳健、莫大風、梁卓舒、吳兆銘、趙開霖、呂嘉、馮長江、林聖元、蔣鐵峰、陳文澤、葉培基、艾軒、楊飛雲、王沂東、徐芒耀、何多苓、劉孔喜、尚丁、郭潤文、王宏劍、朝戈、張利、龍力游、夏星、李士進、徐唯辛、鄭藝、翁偉、忻東旺、龐茂琨、冷軍、殷雄、石良、李貴君、張義波、朱春林、王少倫等。

野風畫派

由著名畫家孫建平創立,中國油畫流派之一。這一畫派有數百人之多,遍及美歐及東南亞。畫派特點,一反學院派的保守畫風,筆法簡練誇張,色彩大膽奔放,兼工筆線條與多維寫實,以中國畫內涵為祭奠,吸收了德國表現主義的畫風,帶有中國邊疆少數民族風情的狂野畫風,繪畫風格獨樹一幟。代表人物:孫建平、候元超、茴向東、車健全、黃一非、郭泰、李芳、孫韓、袁藝芳等。

禪意畫派

編輯無始而始,無派而派。自《維摩詰經》在中國譯出,以「不二法門」為代表之維摩禪,盛行於歷代文人士大夫之中,東晉顧愷之,唐朝吳道子,宋代李公麟等,皆有以「不二法門」為核心之維摩像、經變畫流通於世。梁武帝時,達摩祖師西來,經六祖,禪宗確立。輾轉幾代,後皆以《金剛經》印心。有寫意直指之作流通,如石恪,梁楷,法常等。禪意畫派如是次第相傳,皆以如法之經變畫,先工細而後寫意,乃至於今,未曾斷絕。

2、劉海清的工作經歷

<

3、劉姓家譜輩分排列

1、江蘇徐州銅山劉氏:梅、璽、泰、山、守、德、傳、正、文、光、振、西、繼、世、宏、昌。

2、陝西安康劉氏:金祥治(志)家邦,定國顯名揚。

3、遼寧北鎮滿族劉氏:汝應學養,名顯文登,清時懋樹,維國興宗

4、江蘇興化市安豐鎮劉鄒村劉氏:步忠堂學新,德厚傳桂芳,龍政萬年樹,則守煥金銀。

5、睢寧王集林廟劉氏:金華開啟,福慶勛宣,忠楨崇祥,百世其昌,貴坤獻錦,新建久遠,學奎武揚,宇元安長。

(3)昌樂組織部劉海清擴展資料:

劉姓人口分布:

劉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劉姓在北方和中原地區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劉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遼吉黑大部、內蒙古東部、河北、山東西北、新疆喀什地區,劉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2.1%;

在青海以東、浙江以西的大批南北地區,劉姓分布頻率在4.2%—7%,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8.6%;

在浙江、江蘇南部、福建大部、台灣、廣東中部、海南南部、雲南西南、四川西端、青海東部、新疆西地區,劉姓分布頻率在1.4%—4.2%,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1.5%;在其他地區,劉姓分布頻率不足1.4%,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