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謝謝你,為我提供了這么好的黃山奇松介紹
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聞名於世,黃山奇松則是「黃山四絕」之首,黃山「無處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黃山松,以石為母,以雲為乳,七十二峰,處處都有青松點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畫筆,把五百里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且不說那展翅欲飛的鳳凰松,玉麒騰躍的麒麟松;也不說那輕歌低吟的豎琴松,纏綿親妮的連理松。單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無名松,就足以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正因有了遍布峰林溝壑的黃山松,於是,黃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風動了,雲涌了,雨多了,泉響了……連山石也有了靈氣。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於松。」俗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松針葉短硬,樹冠扁平,頸干粗韌,葉色濃綠,盤根於石,傲然挺拔,生態適應性極強,1961年,著名林學家鄭萬均等通過考察和鑒定發現黃山松與台灣松其實是同一樹種。
黃山松,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是以黃山命名的兩針葉松樹,廣布於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諸省及河南南部、湖北東部,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峰山頂、陡坡、山脊、裸岩等地段。黃山松針葉短硬,樹冠扁平,頸干粗韌,葉色濃綠,盤根於石,傲然挺拔,生態適應性極強,在懸崖陡壁上形成樹冠平展的旗形樹,在平緩的山坡或山脊上形成不同年齡級的黃山松林,姿態各異,構成景區獨特的景色。黃山松的外形與華北、西北的油松極為相似,故過去很長時間里人們一直把黃山松當作油松。1936年,中國植物學家來黃山進行實地考察,經鑒定認為黃山松針葉短,微細,樹脂的數量、位置與油松截然不同,是一種新樹種,因為這一科學現象是在黃山首次發現,所以就以黃山來命名這一樹種。1961年,著名林學家鄭萬均等通過考察和鑒定又發現黃山松與台灣松其實是同一樹種,於是將黃山松與台灣樹合並為一種,改學名為PINUS TAIWANENSIS,仍保留「黃山松」這一中文學名。
雙龍松
黃山松盤根於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或倚岸挺拔,或盤曲虯勁,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卧、忽起。巨松高數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美得讓人稱奇,奇得讓人叫絕。
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的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過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質和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葉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被黃山松吸收,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由於大部分黃山松都有是依峭壁而生,植物天生的喜光性,向陽性和求取水份的本能,使得黃山松的枝枒都明顯地向一邊傾斜。正是因為地理環境和陽光、雲霧、風霜等氣候條件的影響,造化出黃山松千姿百態的奇狀。
連理松(冬)
黃山松是黃山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1990年,黃山列入《世界雙遺產名錄》,其中有54棵古樹名木被列入了《名錄》,這54棵古樹名木中有32棵就是黃山松。
黃山松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卻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黃山松的根扎得很深,能夠汲取岩石深處的養份,黃山才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雪卻依然永葆青春。
龍爪松
黃山松是黃山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數出名字的松樹成百上千,每顆都獨具魅力。黃山園林部門從1982年3月開始,陸續為黃山古樹名木登記建檔,目前已完成110株古樹名木的登錄工作,其隸屬21科、32屬、36種。 黃山松的觀賞價值自然不用多說,黃山松同時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南唐李廷珪曾用黃山鬆鬆煙為原料,製作出豐肌膩理,光輝如漆,經久不褪,香味濃郁的佳墨,直到今天,李廷珪墨仍然是文房四寶之一徽墨中的一個響當當的品牌。
黃山松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渾浪漫的詩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誘發藝術家無限的遐想和創作激情,並且付之筆端,躍然紙上,攝入鏡頭。
豎琴松(冬)
黃山是「黃山文化」的發祥地,而黃山松則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渾浪漫的詩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誘發藝術家無限的遐想和創作激情,並且付之筆端,躍然紙上,攝入鏡頭。因此,以黃山為題材的文藝作品大量涌現,這些文藝作品不僅有鮮明的藝術特色,而且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藝寶庫。
明末清初,有一批畫家寄情黃山,描繪黃山的美景,如漸江、石濤、查士標、梅青、虛谷、雪庄,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石濤。現代名家有黃賓虹、汪采白、張大幹、傅抱石、劉海粟、李可染等,他們筆下的黃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中國山水畫寶庫中留下了珍貴的遺產,形成了黃山畫派。黃山松則是他們筆下最重要的創作對象之一。
探海松與石筍峰
古往今來,詠贊黃山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最早吟詠黃山的文學作品出現在唐代,大詩人李白游歷黃山,寫下了《送溫處士歸[白鵝峰舊居》和《贈黃山胡公暉求白鷳(有序)》兩首,最早記述黃山的游記是宋代吳龍翰的《黃山記游》,作於宋咸淳戊辰(1268)年,明萬曆年間潘之恆編纂的《黃海》,就記載了宋代、元代、明代的一些名人游黃山所寫的游記。據不完全統計,從晚唐到清末,描寫黃山的詩詞歌賦就有近3萬首,後人寫黃山的詩文就更加不計其數了。
倒掛松
倒掛松在蓮花峰道中,舊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奇松似蒼虯逆懸,根莖怒生。此松已枯死。如今在去玉屏樓道中的「一線天」左側峰壁下。也有倒掛松,其根在上,盤生於石隙中,主幹倒長約1米又折向上伸出枝葉,如龍戲水.倒掛高空,形態奇特,獨具一格。
望泉松
望泉松在盼客松附近,生於一懸崖峭壁上。古松巨大,斜向生長,樹冠伸向湯泉,似在探望湯泉之勝,故名「望泉松」。有詩詠曰:「大夫峰頂望溫泉,幾度滄桑已變遷。萬態風雲遮眼過,老松相伴有青煙。」
貼壁松
貼壁松在天都新道「試膽石」下。古松高大挺拔,緊貼岩壁,故名「貼壁松」。其枝幹傾斜,向一側伸展,形態奇特。有詩贊曰:「貼壁而生足底堅,人間遙隔幾重煙。天崩地裂身猶健,哪怕嚴寒酷暑煎。」
有兩株。一株位於黃山白雲新道,從天海至步仙橋段的懸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處。紮根於岩隙,主幹緊貼岩壁,樹枝向兩側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鐵畫。樹齡200年,高7.5米,干圍0.65米,冠幅直徑4米。另一株位於黃山天都新道「試膽石」下,海拔1700米處。高大挺拔,主幹緊貼岩壁,枝梢向前斜傾,形態奇異。此樹樹齡400年,高11米,干圍1.5米。
黃山松,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黃山之巔,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它盤根於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巨松高數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美得讓人稱奇,奇得讓人叫絕。
黃山松千姿百態,或聳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雲;或虯根盤結,如蒼龍凌波;或矯健威武如猛虎歸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讓人倍感親切;豎琴松、連理松、探海松、讓人浮想聯翩……
黃山松的特點是針葉短而稠密,樹冠平整如蓋蒼翠欲滴,惹人喜愛。
且不說那展翅欲飛的鳳凰松,玉麒騰躍的麒麟松;也不說那輕歌低吟的豎琴松,纏綿親妮的連理松。單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無名松,就足以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
而立於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則是千千萬萬黃山松中的至寶,她雍容端莊,儀態萬方,讓人魂牽夢繞,流連忘返。迎客松是黃山的代表和象徵,更是黃山人的化身和驕傲,她不僅被黃山人視為珍寶,更被中國人視為國寶。於是她的倩影走進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如今,又伴隨著改革開放,和黃山旅遊事業的真正身為黃山人才惦量得出。發展而走出國,走向世界。可是,迎客松畢竟已是壽逾千年的古鬆了。黃山人極為重視迎客松的保護工作。黃山園林局自1983年起,就為迎客松配備了一位專職特護,對她實行全天候科學守護。十多年來,迎客松未出現過任何意外。
黃山松,熱情而又穩重,好客卻不謙卑,親切略帶矜持,迎賓絕無虛意,她不僅描繪了黃山人的性格,更體現了中國人的風采!
迎客松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松名始見於民國《黃山指南》。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厘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千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松被稱為黃山松的代表。姿態蒼勁,翠葉如蓋,剛毅挺拔,彬彬有禮,形象可愛。有詩贊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干年。」遊人到此,目睹此松,頓時游興倍增,紛紛攝景留念,引以為幸。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製作的。迎客松已蜚聲中外,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徵。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從天都新道「天地一線」回首,可見此松。它伸展巨臂,姿態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遊客登臨,故名「盼客松」。但長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開通後才展現風采。今人有詩贊曰:「古松曠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盤。盼到天明終有客,願將青翠獻人間。」
望客松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蓮花溝的途中。松干粗矮,樹皮黝黑,樹冠密集而傾斜,姿態蒼勁優美,因其挺立高崖,似登高眺望遊客,故名「望客松」。有《相見歡•望客松》詞詠之:「千年久立高岩,笑顏堆。待客情深乍見,又分開。留難住,歡聲去,幾時回?望眼欲穿揮淚,盼重來。」
清康熙八年《黃山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五。在玉屏樓至蓮花溝道中,老鷹石下。樹身高3米,側枝密集在2米高度,盤曲於四周,然後平伸,向北面傾斜,針葉簇集頂部,樹冠鋪展平整,狀如用蒲草編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團,故名。冠幅直徑10米,投影面達78平方米。清人丁廷健有詩詠曰;「蒼松三尺曲如盤,鐵干橫披半畝寬。疑是浮丘錢坐處,至今留得一蒲團。」詩中將蒲團松的形狀與浮丘得道的傳說聯系在一起進行描述,使蒲團松顯得更加神奇而富有魁力。今人亦有詩曰:「松冠平扁似鋪棉,形若蒲團半畝圓。大廈千間張錦綉,何如頂上好安眠。」
探海松在天都峰頂,經過天橋,可望見一棵古松懸在危崖上,即為探海松。它有一側枝很長,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取海中之物。故名。相傳,有位仙人應邀去天都赳宴,行至橋上,只見雲海翻騰,浩氣臨空,於峰萬壑,倏忽變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將赴宴忘得一干二凈。另一位仙人東方朔見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猶似老松,不嘗他酒,獨飲海風,一醉千年,其樂無窮。」那仙翁一聽,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心想:這里比仙宮還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於是便搖身一變,化作一棵蒼勁的松樹,日夜飽飲海上的煙霞。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舊志將它列入黃山「十大名松」。有詩詠之:「天都絕壁一松奇,古干傾斜勢欲離。要與龍王爭海域,側身欲跳舞披靡。」
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
迎客松:
迎客松在玉屏樓左側,倚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一側枝椏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態優美。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
陪客松:
位於黃山玉屏峰前文殊台上,海拔1670米處。四棵古松,猶如仙女,亭亭玉立,姿態秀麗,常年累月在此陪伴遊人觀景,故名。樹齡均已500年,均高5米。東側兩棵,干圍1.15米;西面兩棵,干圍1米。冠幅直徑均為5米。陪客松正對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遊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
送客松:
送客松高4.8米,樹齡約450年,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虯干蒼翠,側伸一枝,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
黃山松是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黃山松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黃山北坡在1500-1700米處,南坡在1000-1600 米處。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頁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地勢崎嶇不平,懸崖峭壁縱橫堆疊,黃山松無法垂直生長,只能彎彎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長。由於要抗暴風御冰霜,黃山松的針葉短粗,冠平如削,色綠深沉,樹乾和樹枝也極堅韌,極富彈性。黃山松的另一特點是,由於風吹日曬,許多松樹只在一邊長出樹枝。
黃山松奇在什麼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黃山的松樹是從堅硬的黃崗岩石里長出來的。它們長在峰頂、長在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鬱郁蔥蔥,生機勃勃。黃山松還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黃山松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幹麴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朴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龍松、龍爪松、探海松、團結松等等。
黃山松姿態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根部很深,黃山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霜卻依然永葆青春。
玲瓏剔透的怪石,虯枝斜出的黃山松和浩瀚無邊的雲海堪稱黃山美景之「三絕」。而黃山的松樹更是以「奇」聞名於世。黃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樹那樣生長在泥土裡,而是靠著分泌一種酸性物質依山勢和風向紮根在高山峭壁夾縫中。它們不怕嚴寒,四季常青,形態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千姿百態,讓人眼花繚亂。玉屏樓上舉世聞名的迎客松,獨伸一枝的送客松,始信峰上霸氣十足的黑虎松,天都峰上探詢雲海的探海松——黃山之松不僅獨立生長,也有成林的樹木。當山風吹過,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為壯觀。
黃山之松,鬆鬆皆不相同,都獨具特色。而「黃山十大名松」更是這群「松家族」中的精品。
迎客松,黃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挺立在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壽逾千年,姿態蒼勁,枝葉平展如蓋,兩大側枝橫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頷首向五湖四海的賓朋致意。地處海拔1680米,樹高10.1米,樹齡越800多年,是黃山松中的「元老」。
望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峰至蓮花溝途中,立於石罅之中,枝葉蒼勁,姿態優美,俯望遊人,似在點頭致意。樹高5.6米,樹齡約450年。
送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虯干蒼翠,枝葉側伸,似作揖送客。樹高4.8米,樹齡約450年。
探海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卧雲峰陡腰,地處海拔1670米,樹高僅3.5米,枝葉茂盛,根扎懸崖,側枝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海,戲攪浮雲。樹齡約500年。
蒲團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索道上站附近,地處海拔1610米,樹身不高,側枝密集盤曲,針葉簇集冠頂,鋪展平整,狀似蒲團。樹高2.9米,樹齡約350年。
黑虎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白鵝嶺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處,傳說獅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時,見一黑虎卧於松頂,後尋黑虎不見,只見古松高大蒼勁,干枝氣勢雄偉,虎氣凜凜,故名為黑虎松。該松枝稠葉密,遮天閉日,覆蓋面積約百餘平方米。樹高8米,樹齡約450年。
卧龍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舊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二。原先的卧龍松在文殊院道上,不知何年「破壁飛去」。現指卧龍松,橫生於卧雲峰懸崖石壁中,樹干分兩叉盤麴生長,角嶄髯張,似蒼龍卧坡。樹高2米,樹齡約300年。
麒麟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北海至清涼台路邊海拔1470米處,樹干1.5米處分作兩枝斜展伸長,兩翼高低錯落,狀如送子麒麟。樹高4.6米,樹齡約500年。
團結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打鼓峰海拔1520米處,鐵根盤結,側干眾多,6大主枝,團團簇簇,圍抱生長,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大團結。該松樹高17.4米,樹齡約400年。
連理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始信峰途中海拔1630米處,拔地而起,一根兩干,並蒂齊肩,如情侶相依。樹高20.6米,樹齡約400年。
豎琴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卧雲峰側的北坡,地處海拔1660米,主幹挺直,頂狀如傘,側干伸出成倒「U」狀,形似豎琴,又如古時官署中的轅門。有游道從轅門中穿過。樹高8米,樹齡約550年。
黃山松精神
「頂風傲雪的自強精神,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眾木成林的團結精神,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廣迎四海的開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獻精神」,人們來到黃山,不僅能感受到黃山松的美麗和堅強,更能從中感受到一種精神——黃山松精神。黃山松精神正是一種民族精神,一種時代精神。我們應該學習黃山松精神,頌揚黃山松精神,讓黃山松精神代代相傳
黃山四絕--奇松
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紮根於巨岩裂隙。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虯,千姿百態。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卧、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黃山松是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黃山松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黃山北坡在1500-1700米處,南坡在1000-1600米處。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販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頁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地勢崎嶇不平,懸崖峭壁縱橫堆疊,黃山松無法垂直生長,只能彎彎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長。由於要抗暴風御冰霜,黃山松的針葉短粗,冠平如削,色綠深沉,樹乾和樹枝也極堅韌,極富彈性。黃山松的另一特點是,由於風吹日曬,許多松樹只在一邊長出樹枝。黃山松姿態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根部很深,黃山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霜卻依然永葆青春。
黃山四絕--怪石
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可謂千奇百怪,令人叫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各異,形象逼真。黃山怪石從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氣觀看情趣迥異,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謂遍及峰壑巔坡,或兀立峰頂或戲逗坡緣,或與松結伴,構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畫卷 。
黃山千岩萬壑,幾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許多靈幻奇巧的怪石,其形成期約在100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期,黃山石「怪」就怪在從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狀。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塊大石頭,形如大公雞展翅啼鳴,故名「金雞叫天門」,但登上龍蟠坡回首再故,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雞卻彷彿搖身一變,變成了五位長袍飄飄、扶肩攜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黃山峰海,無處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俄位於北海的夢筆生花、、以及「喜鵲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葯、蘇武牧羊等,據說黃山有名可數的石頭的就達1200多塊,我們無法為大家一一道盡。它們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像,從人的心理移情於石,使一塊冥頑不靈的石頭憑空有了精靈跳脫的生命。欣賞時不妨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創造力,可獲更高的審美享受
黃山四絕--雲海
自古黃山雲成海,黃山是雲霧之鄉,以峰為體,以雲為衣,其瑰麗壯觀的「雲海」以美、勝、奇、幻享譽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觀、尤以冬季景最佳。依雲海分布方位,全山有東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蓮花峰、天都峰、光明頂則可盡收諸海於眼底,領略「海到盡頭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之境地。
大梵谷山,可以見到雲海,但是黃山的雲海更有其特色,奇峰怪石和古松隱現雲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黃山一年之中有雲霧的天氣達200多天,水氣升騰或雨後霧氣未消,就會形成雲海,波瀾壯闊,一望無邊,黃山大小山峰、千溝萬壑都淹沒在雲濤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頂也就成遼浩瀚雲海中的孤島。陽光照耀,雲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雲散落在諸峰之間,雲來霧去,變化莫測。風平浪靜時,雲海一鋪萬頃,波平如鏡,映出山影如畫,遠處天高海闊,峰頭似扁舟輕搖,近處彷彿觸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雲來感受它的溫柔質感。忽而,風起雲涌,波濤滾滾,奔涌如潮,浩浩盪盪,更有飛流直瀉,白浪排空,驚濤拍岸,似千軍萬馬席捲群峰。待到微風輕拂,四方雲慢,涓涓細流,從群峰之間穿隙而過;雲海漸散,清淡處,一線陽光灑金繪彩,濃重處,升騰跌宕稍縱即逝。雲海日出,日落雲海,萬道霞光,絢麗繽紛。
黃山四絕--溫泉
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古稱湯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雲峰下,水質以含重炭酸為主,可飲可浴。傳說我們的祖先軒轅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還童,羽化飛升的,故又被譽之為「靈泉」。黃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飛瀑、2湖、1池。
黃山溫泉由紫雲峰下噴涌而初,與桃花峰隔溪相望,是經游黃山大門進入黃山的第一站。溫泉每天的出水量約400噸左右,常年不息,水溫常年在42度左右,屬高山溫泉。黃山溫泉對消化、神經、心血管、新陳代謝、運動等系統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膚病,均有一定的功效。黃山之水,除了溫泉之外,尚有飛瀑、明荃、碧潭、清溪,每逢雨後,到處流水潺潺,波光粼粼,瀑布響似奔雷,泉水鳴如琴弦,一派鼓樂之聲。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並稱為黃山三大名瀑,人字瀑古名飛雨泉,在紫石、硃砂兩峰之間流出,最佳觀賞地點在溫泉區的「觀瀑樓」;九龍瀑是黃山最壯麗的瀑布,源於天都、玉屏、煉丹、仙掌諸峰,自羅漢峰與香爐峰之間分九疊傾瀉而下,形如九龍飛降。每疊有一潭,稱九龍潭。古人贊曰:「飛泉不讓匡廬瀑,峭壁撐天掛九龍」。
2、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意思
五嶽歸來不看山
譯文:看過五嶽之後,其他的山看來也就不過如此,不需在看了。
黃山歸來不看岳
譯文:去過黃山之後,才發現連五嶽都不過如此了,黃山集天下山水之大成,看過黃山之後,也就沒有什麼期待了。
這句話是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兩游黃山時贊嘆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留下「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
(2)劉海粟黑虎松擴展資料: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被稱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 ,「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 ,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3、安於黃山的故事與傳說
黃山的傳說:
有一年臘月二十五,玉帝和眾神正在觀凡,忽然有一位神仙來報:「玉帝,轎前有兩個小神求見。」玉帝今日十分高興,便傳二神前來。一位小神來到轎前說道:「當年那弼馬溫孫悟空大鬧天宮時放走了天馬,掌馬神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這群天馬收回。
尋到宣化縣境內時,發現了他們,當時宣化縣還是一片茫茫大海,天馬正在興風作浪,龍太子正在拽一位美女。李天王見狀,大喝一聲:「龍太子住手,你私自逃出龍宮,殘害民女,今日本王特奉玉帝之命,前來處罰你。」李天王一揮手,那一半黃山立即把那三匹天馬壓在山南。
龍太子現出原形,成了一條小白龍,被壓在山北。此時它已能脫化人身,給自己起名「黃伯羊」,周圍的居民常看見崖洞里有個影兒,有時像人,有時像羊,洞口常往外冒濃霧,人們就給那個山洞起名為「黃羊洞」。
天長日久,人們發現黃羊洞口一拉霧,天就下雨,十分靈驗。因此,人們每逢乾旱就到黃羊洞下燒香,擺供,向黃伯羊祝壽,一祝就下,百祝百准。黃伯羊在山上修行,給周圍的百姓造福不小,後來它成仙上了天,人們為了紀念它,就把「龍馬山」改成「黃山」了。
黃山的故事:
排雲亭前右側,有二石如一雙鞋,整齊地放在小峰台上,似在晾曬,故名。「仙人曬鞋」和「仙人曬靴」,共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從前黃山左數峰的仙都觀住著老道道玄和徒弟太清,松林峰上的紫霞宮里住著道姑煉玉和徒兒妙真。
兩座道宮中間隔著一道鴻溝西海峽谷,加上道規森嚴,他們老不相往來。一年冬天,山中大雪,仙都觀里斷了火種,道玄只得叫太清到紫霞宮里去借火種。當太清來到紫霞宮里,就見到妙真,兩人一見如故,談起話來,非常親熱。
從此兩人每天打柴、擔水,便到一起談心,漸漸地砍的柴就少了。 擔的水也少了。這樣,事情不久都 被雙方師父發現,他倆都受到師父的嚴厲斥責。還規定今後打柴、擔水,以兩峰交界的溝澗為界,越界了,就用道鞭、神杖打殺。此後兩人在一起說話就很困難了。
一次趁雙方師父都下了山,便偷偷見面,並商定今後;太清在山門前曬靴,曬鞋來幽會。一天,兩人正甜蜜幽會,不料雙方師父突然回來,事情敗露,他倆將要受到嚴厲懲罰。他倆想來想去,最後橫下了一條心:「生不能在一起,就死在一起吧!」
兩人攜起手,從懸岩上縱身一躍,跳進了波浪滔天的雲海。太清曬的靴子和妙真曬的一雙鞋子都沒有來得及收,日子久了,都變成了石靴,石鞋,就是如今黃山的「仙人曬靴」和「仙人曬鞋」。
(3)劉海粟黑虎松擴展資料:
黃山簡介:
黃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黃山景區榮譽:
1990年12月12日,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對黃山的評價是: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公元16世紀中葉的「山水」風格)曾受到廣泛的贊譽,以「震盪國中第一奇山」而聞名。
黃山代表景點:
四絕三瀑黃山四絕,是指中國安徽省黃山的四種獨特景觀。分別為: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黃山三大名瀑:「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龍瀑」。
奇松即形態奇特的松樹。最著名的黃山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團松、黑虎松、卧龍松、麒麟松、連理松,這就是黃山的十大名松。
4、黃山奇松的種類
最著名的黃山奇松有:迎客松(位於玉屏樓的石獅前面),陪客松,龍爪松(位於始信峰),送客松(位於玉屏樓的右邊,現已枯死),蒲團松(位於蓮花溪谷),鳳凰松(位於天海),棋盤松(位於平田石橋),接引松(位於始信峰),麒麟松(位於北海賓館和清涼台之間),黑虎松(位於北海賓館和始信峰之間),探海松(位於天都峰的鯽魚背旁邊),團結松──這就是黃山的十大名松。過去還曾有人編了《名松譜》,收錄了許多黃山松,可以數出名字的松樹成百上千,每顆都獨具美麗、優雅的風格。 黃山松盤根於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或倚岸挺拔,或盤曲虯勁,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卧、忽起。巨松高數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美得讓人稱奇,奇得讓人叫絕。
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的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過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質和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葉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被黃山松吸收,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由於大部分黃山松都有是依峭壁而生,植物天生的喜光性,向陽性和求取水份的本能,使得黃山松的枝枒都明顯地向一邊傾斜。正是因為地理環境和陽光、雲霧、風霜等氣候條件的影響,造化出黃山松千姿百態的奇狀。 黃山奇松是黃山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1990年,黃山列入《世界雙遺產名錄》,其中有54棵古樹名木被列入了《名錄》,這54棵古樹名木中有32棵就是黃山松。
黃山松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卻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黃山松的根扎得很深,能夠汲取岩石深處的養份,黃山松才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雪卻依然永葆青春。 黃山奇松是黃山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數出名字的松樹成百上千,每顆都獨具魅力。黃山園林部門從1982年3月開始,陸續為黃山古樹名木登記建檔,目前已完成110株古樹名木的登錄工作,其隸屬21科、32屬、36種。
黃山松的觀賞價值自然不用多說,黃山松同時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南唐李廷珪曾用黃山鬆鬆煙為原料,製作出豐肌膩理,光輝如漆,經久不褪,香味濃郁的佳墨,直到今天,李廷珪墨仍然是文房四寶之一徽墨中的一個響當當的品牌。
黃山松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渾浪漫的詩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誘發藝術家無限的遐想和創作激情,並且付之筆端,躍然紙上,攝入鏡頭。 黃山是「黃山文化」的發祥地,而黃山松則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渾浪漫的詩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誘發藝術家無限的遐想和創作激情,並且付之筆端,躍然紙上,攝入鏡頭。因此,以黃山為題材的文藝作品大量涌現,這些文藝作品不僅有鮮明的藝術特色,而且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藝寶庫。
明末清初,有一批畫家寄情黃山,描繪黃山的美景,如漸江、石濤、查士標、梅青、虛谷、雪庄,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石濤。現代名家有黃賓虹、汪采白、張大千、傅抱石、劉海粟、李可染等,他們筆下的黃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中國山水畫寶庫中留下了珍貴的遺產,形成了黃山畫派。黃山松則是他們筆下最重要的創作對象之一。 貼壁松在天都新道「試膽石」下。古松高大挺拔,緊貼岩壁,故名「貼壁松」。其枝幹傾斜,向一側伸展,形態奇特。有詩贊曰:「貼壁而生足底堅,人間遙隔幾重煙。天崩地裂身猶健,哪怕嚴寒酷暑煎。」
有兩株。一株位於黃山白雲新道,從天海至步仙橋段的懸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處。紮根於岩隙,主幹緊貼岩壁,樹枝向兩側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鐵畫。樹齡200年,高7.5米,干圍0.65米,冠幅直徑4米。另一株位於黃山天都新道「試膽石」下,海拔1700米處。高大挺拔,主幹緊貼岩壁,枝梢向前斜傾,形態奇異。此樹樹齡400年,高11米,干圍1.5米。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蓮花溝的途中。松干粗矮,樹皮黝黑,樹冠密集而傾斜,姿態蒼勁優美,因其挺立高崖,似登高眺望遊客,故名「望客松」。有《相見歡·望客松》詞詠之:「千年久立高岩,笑顏堆。待客情深乍見,又分開。留難住,歡聲去,幾時回?望眼欲穿揮淚,盼重來。」
清康熙八年《黃山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五。在玉屏樓至蓮花溝道中,老鷹石下。樹身高3米,側枝密集在2米高度,盤曲於四周,然後平伸,向北面傾斜,針葉簇集頂部,樹冠鋪展平整,狀如用蒲草編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團,故名。冠幅直徑10米,投影面達78平方米。清人丁廷健有詩詠曰;「蒼松三尺曲如盤,鐵干橫披半畝寬。疑是浮丘錢坐處,至今留得一蒲團。」詩中將蒲團松的形狀與浮丘得道的傳說聯系在一起進行描述,使蒲團松顯得更加神奇而富有魁力。今人亦有詩曰:「松冠平扁似鋪棉,形若蒲團半畝圓。大廈千間張錦綉,何如頂上好安眠。」
探海松在天都峰頂,經過天橋,可望見一棵古松懸在危崖上,即為探海松。它有一側枝很長,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取海中之物。故名。相傳,有位仙人應邀去天都赳宴,行至橋上,只見雲海翻騰,浩氣臨空,於峰萬壑,倏忽變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將赴宴忘得一干二凈。另一位仙人東方朔見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猶似老松,不嘗他酒,獨飲海風,一醉千年,其樂無窮。」那仙翁一聽,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心想:這里比仙宮還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於是便搖身一變,化作一棵蒼勁的松樹,日夜飽飲海上的煙霞。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舊志將它列入黃山「十大名松」。有詩詠之:「天都絕壁一松奇,古干傾斜勢欲離。要與龍王爭海域,側身欲跳舞披靡。」
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
迎客松:
迎客松在玉屏樓左側,倚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一側枝丫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態優美。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 迎客松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松名始見於民國《黃山指南》。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厘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千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松被稱為黃山松的代表。姿態蒼勁,翠葉如蓋,剛毅挺拔,彬彬有禮,形象可愛。有詩贊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干年。」遊人到此,目睹此松,頓時游興倍增,紛紛攝景留念,引以為幸。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製作的。迎客松已蜚聲中外,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徵。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從天都新道「天地一線」回首,可見此松。它伸展巨臂,姿態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遊客登臨,故名「盼客松」。但長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開通後才展現風采。今人有詩贊曰:「古松曠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盤。盼到天明終有客,願將青翠獻人間。」
陪客松:
位於黃山玉屏峰前文殊台上,海拔1670米處。四棵古松,猶如仙女,亭亭玉立,姿態秀麗,長年累月在此陪伴遊人觀景,故名。樹齡均已500年,均高5米。東側兩棵,干圍1.15米;西面兩棵,干圍1米。冠幅直徑均為5米。陪客松正對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遊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
送客松:
送客松高4.8米,樹齡約450年,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虯干蒼翠,側伸一枝,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
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紮根於巨岩裂隙。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虯,千姿百態。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卧、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黃山松是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黃山松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黃山北坡在1500-1700米處,南坡在1000-1600米處。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葉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地勢崎嶇不平,懸崖峭壁縱橫堆疊,黃山松無法垂直生長,只能彎彎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長。由於要抗暴風御冰霜,黃山松的針葉短粗,冠平如削,色綠深沉,樹乾和樹枝也極堅韌,極富彈性。黃山松的另一特點是,由於風吹日曬,許多松樹只在一邊長出樹枝。黃山松姿態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根部很深,黃山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霜卻依然永葆青春。
5、黃山奇松的種類有哪些?不要寫廢話
黃山松是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黃山松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黃山北坡在1500-1700米處,南坡在1000-1600 米處。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頁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地勢崎嶇不平,懸崖峭壁縱橫堆疊,黃山松無法垂直生長,只能彎彎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長。由於要抗暴風御冰霜,黃山松的針葉短粗,冠平如削,色綠深沉,樹乾和樹枝也極堅韌,極富彈性。黃山松的另一特點是,由於風吹日曬,許多松樹只在一邊長出樹枝。
黃山松奇在什麼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黃山的松樹是從堅硬的黃崗岩石里長出來的。它們長在峰頂、長在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鬱郁蔥蔥,生機勃勃。黃山松還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黃山松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幹麴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朴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龍松、龍爪松、探海松、團結松等等。
黃山松姿態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根部很深,黃山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霜卻依然永葆青春。
玲瓏剔透的怪石,虯枝斜出的黃山松和浩瀚無邊的雲海堪稱黃山美景之「三絕」。而黃山的松樹更是以「奇」聞名於世。黃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樹那樣生長在泥土裡,而是靠著分泌一種酸性物質依山勢和風向紮根在高山峭壁夾縫中。它們不怕嚴寒,四季常青,形態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千姿百態,讓人眼花繚亂。玉屏樓上舉世聞名的迎客松,獨伸一枝的送客松,始信峰上霸氣十足的黑虎松,天都峰上探詢雲海的探海松——黃山之松不僅獨立生長,也有成林的樹木。當山風吹過,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為壯觀。
黃山之松,鬆鬆皆不相同,都獨具特色。而「黃山十大名松」更是這群「松家族」中的精品。
迎客松,黃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挺立在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壽逾千年,姿態蒼勁,枝葉平展如蓋,兩大側枝橫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頷首向五湖四海的賓朋致意。地處海拔1680米,樹高10.1米,樹齡越800多年,是黃山松中的「元老」。
望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峰至蓮花溝途中,立於石罅之中,枝葉蒼勁,姿態優美,俯望遊人,似在點頭致意。樹高5.6米,樹齡約450年。
送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虯干蒼翠,枝葉側伸,似作揖送客。樹高4.8米,樹齡約450年。
探海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卧雲峰陡腰,地處海拔1670米,樹高僅3.5米,枝葉茂盛,根扎懸崖,側枝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海,戲攪浮雲。樹齡約500年。
蒲團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索道上站附近,地處海拔1610米,樹身不高,側枝密集盤曲,針葉簇集冠頂,鋪展平整,狀似蒲團。樹高2.9米,樹齡約350年。
黑虎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白鵝嶺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處,傳說獅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時,見一黑虎卧於松頂,後尋黑虎不見,只見古松高大蒼勁,干枝氣勢雄偉,虎氣凜凜,故名為黑虎松。該松枝稠葉密,遮天閉日,覆蓋面積約百餘平方米。樹高8米,樹齡約450年。
卧龍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舊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二。原先的卧龍松在文殊院道上,不知何年「破壁飛去」。現指卧龍松,橫生於卧雲峰懸崖石壁中,樹干分兩叉盤麴生長,角嶄髯張,似蒼龍卧坡。樹高2米,樹齡約300年。
麒麟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北海至清涼台路邊海拔1470米處,樹干1.5米處分作兩枝斜展伸長,兩翼高低錯落,狀如送子麒麟。樹高4.6米,樹齡約500年。
團結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打鼓峰海拔1520米處,鐵根盤結,側干眾多,6大主枝,團團簇簇,圍抱生長,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大團結。該松樹高17.4米,樹齡約400年。
連理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始信峰途中海拔1630米處,拔地而起,一根兩干,並蒂齊肩,如情侶相依。樹高20.6米,樹齡約400年。
豎琴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卧雲峰側的北坡,地處海拔1660米,主幹挺直,頂狀如傘,側干伸出成倒「U」狀,形似豎琴,又如古時官署中的轅門。有游道從轅門中穿過。樹高8米,樹齡約550年。
黃山松精神
「頂風傲雪的自強精神,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眾木成林的團結精神,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廣迎四海的開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獻精神」,人們來到黃山,不僅能感受到黃山松的美麗和堅強,更能從中感受到一種精神——黃山松精神。黃山松精神正是一種民族精神,一種時代精神。我們應該學習黃山松精神,頌揚黃山松精神,讓黃山松精神代代相傳。
6、黃山有名的四大景色是什麼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奇松:
奇松即形態奇特的松樹。最著名的黃山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團松、黑虎松、卧龍松、麒麟松、連理松,這就是黃山的十大名松。
怪石:
黃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各異。黃山怪石從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氣觀看,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黃山幾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約在100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期。奇松怪石,位於北海的夢筆生花、以及「喜鵲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葯、蘇武牧羊、飛來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觀海)等。
雲海:
自古黃山雲成海,是雲霧之鄉,其瑰麗壯觀的「雲海」以美、勝、奇、幻享譽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觀、尤以冬季景最佳。依雲海分布方位,全山有東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
黃山一年之中有雲霧的天氣達200多天,水氣升騰或雨後霧氣未消,就會形成雲海。紅樹鋪雲,成片的紅葉浮在雲海之上,這是黃山深秋罕見的奇景。北海雙剪峰,當雲海經過兩側的山峰約束,從兩峰之間流出,向下傾瀉,是黃山的又一奇景。
溫泉:
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古稱湯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雲峰下,水質以含重碳酸為主,可飲可浴。傳說軒轅黃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還童,羽化飛升的,故又被譽之為「靈泉」。
黃山溫泉由紫雲峰下噴涌而出,與桃花峰隔溪,是經游黃山大門進入黃山的第一站。溫泉每天的出水量約400噸左右,常年不息,水溫常年在42度左右,屬高山溫泉。黃山溫泉對消化、神經、心血管、新陳代謝、運動等系統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膚病,均有一定的功效。
(6)劉海粟黑虎松擴展資料:
黃山歷史地位: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以其「五絕」的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聲海內外,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奇景代表著江淮山河之美。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黃山不僅是一座美麗的自然之山,還是一座豐富的藝術寶庫。自古以來,人們游覽黃山,建設黃山,歌頌黃山,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概括起來就是遺存、書畫、文學、傳說、名人「五勝」。
黃山現有樓台、亭閣、橋梁等古代建築100多處,多數呈徽派風格,翹角飛檐、古樸典雅,其中聽濤居位於人字瀑前、紫雲岩上側,曾是張學良將軍的幽禁之所。黃山現存歷代摩崖石刻近300處,篆、隸、行、楷、草諸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盡有。
字徑6米,「平」字一豎竟長達9.4米,世所罕見。字體遒勁有力,瀟灑自如,從200多米高的懸崖上順勢而下,氣勢磅礴。歷代文人雅士在觀賞美景的同時,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流傳至今的就有2萬多篇(首)。
唐代詩人李白游覽黃山時留下的「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詩句,至今仍在傳誦。美麗神奇的黃山孕育了「黃山畫派」,創立了以黃山為主要表現對象的山水畫派,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影響深遠。當代藝術大師劉海粟一生十上黃山,採用獨特的潑墨新技法,創作了大量以黃山為題材的藝術佳作。
7、誰有關於黃山奇松的資料?
黃山松是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黃山松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黃山北坡在1500-1700米處,南坡在1000-1600米處。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葉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地勢崎嶇不平,懸崖峭壁縱橫堆疊,黃山松無法垂直生長,只能彎彎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長。由於要抗暴風御冰霜,黃山松的針葉短粗,冠平如削,色綠深沉,樹乾和樹枝也極堅韌,極富彈性。黃山松的另一特點是,由於風吹日曬,許多松樹只在一邊長出樹枝。黃山松姿態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根部很深,黃山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霜卻依然永葆青春。 黃山松針葉短硬,樹冠扁平,頸干粗韌,葉色濃綠,盤根於石,傲然挺拔,生態適應性極強,1961年,著名林學家鄭萬均等通過考察和鑒定發現黃山松與台灣松其實是同一樹種。
黃山松,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是以黃山命名的兩針葉松樹,廣布於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諸省及河南南部、湖北東部,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峰山頂、陡坡、山脊、裸岩等地段。黃山松針葉短硬,樹冠扁平,頸干粗韌,葉色濃綠,盤根於石,傲然挺拔,生態適應性極強,在懸崖陡壁上形成樹冠平展的旗形樹,在平緩的山坡或山脊上形成不同年齡級的黃山松林,姿態各異,構成景區獨特的景色。黃山松的外形與華北、西北的油松極為相似,故過去很長時間里人們一直把黃山松當作油松。1936年,中國植物學家來黃山進行實地考察,經鑒定認為黃山松針葉短,微細,樹脂的數量、位置與油松截然不同,是一種新樹種,因為這一科學現象是在黃山首次發現,所以就以黃山來命名這一樹種。1961年,著名林學家鄭萬均等通過考察和鑒定又發現黃山松與台灣松其實是同一樹種,於是將黃山松與台灣樹合並為一種,改學名為PINUS TAIWANENSIS,仍保留「黃山松」這一中文學名。
雙龍松
黃山松盤根於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或倚岸挺拔,或盤曲虯勁,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卧、忽起。巨松高數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美得讓人稱奇,奇得讓人叫絕。
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的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過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質和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葉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被黃山松吸收,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由於大部分黃山松都有是依峭壁而生,植物天生的喜光性,向陽性和求取水份的本能,使得黃山松的枝枒都明顯地向一邊傾斜。正是因為地理環境和陽光、雲霧、風霜等氣候條件的影響,造化出黃山松千姿百態的奇狀。
連理松(冬)
黃山松是黃山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1990年,黃山列入《世界雙遺產名錄》,其中有54棵古樹名木被列入了《名錄》,這54棵古樹名木中有32棵就是黃山松。
黃山松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卻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黃山松的根扎得很深,能夠汲取岩石深處的養份,黃山才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雪卻依然永葆青春。
龍爪松
黃山松是黃山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數出名字的松樹成百上千,每顆都獨具魅力。黃山園林部門從1982年3月開始,陸續為黃山古樹名木登記建檔,目前已完成110株古樹名木的登錄工作,其隸屬21科、32屬、36種。 黃山松的觀賞價值自然不用多說,黃山松同時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南唐李廷珪曾用黃山鬆鬆煙為原料,製作出豐肌膩理,光輝如漆,經久不褪,香味濃郁的佳墨,直到今天,李廷珪墨仍然是文房四寶之一徽墨中的一個響當當的品牌。
黃山松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渾浪漫的詩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誘發藝術家無限的遐想和創作激情,並且付之筆端,躍然紙上,攝入鏡頭。
豎琴松(冬)
黃山是「黃山文化」的發祥地,而黃山松則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渾浪漫的詩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誘發藝術家無限的遐想和創作激情,並且付之筆端,躍然紙上,攝入鏡頭。因此,以黃山為題材的文藝作品大量涌現,這些文藝作品不僅有鮮明的藝術特色,而且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藝寶庫。
明末清初,有一批畫家寄情黃山,描繪黃山的美景,如漸江、石濤、查士標、梅青、虛谷、雪庄,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石濤。現代名家有黃賓虹、汪采白、張大幹、傅抱石、劉海粟、李可染等,他們筆下的黃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中國山水畫寶庫中留下了珍貴的遺產,形成了黃山畫派。黃山松則是他們筆下最重要的創作對象之一。
探海松與石筍峰
古往今來,詠贊黃山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最早吟詠黃山的文學作品出現在唐代,大詩人李白游歷黃山,寫下了《送溫處士歸[白鵝峰舊居》和《贈黃山胡公暉求白鷳(有序)》兩首,最早記述黃山的游記是宋代吳龍翰的《黃山記游》,作於宋咸淳戊辰(1268)年,明萬曆年間潘之恆編纂的《黃海》,就記載了宋代、元代、明代的一些名人游黃山所寫的游記。據不完全統計,從晚唐到清末,描寫黃山的詩詞歌賦就有近3萬首,後人寫黃山的詩文就更加不計其數了。
倒掛松
倒掛松在蓮花峰道中,舊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奇松似蒼虯逆懸,根莖怒生。此松已枯死。如今在去玉屏樓道中的「一線天」左側峰壁下。也有倒掛松,其根在上,盤生於石隙中,主幹倒長約1米又折向上伸出枝葉,如龍戲水.倒掛高空,形態奇特,獨具一格。
· 望泉松
望泉松在盼客松附近,生於一懸崖峭壁上。古松巨大,斜向生長,樹冠伸向湯泉,似在探望湯泉之勝,故名「望泉松」。有詩詠曰:「大夫峰頂望溫泉,幾度滄桑已變遷。萬態風雲遮眼過,老松相伴有青煙。」
· 貼壁松
貼壁松在天都新道「試膽石」下。古松高大挺拔,緊貼岩壁,故名「貼壁松」。其枝幹傾斜,向一側伸展,形態奇特。有詩贊曰:「貼壁而生足底堅,人間遙隔幾重煙。天崩地裂身猶健,哪怕嚴寒酷暑煎。」
有兩株。一株位於黃山白雲新道,從天海至步仙橋段的懸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處。紮根於岩隙,主幹緊貼岩壁,樹枝向兩側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鐵畫。樹齡200年,高7.5米,干圍0.65米,冠幅直徑4米。另一株位於黃山天都新道「試膽石」下,海拔1700米處。高大挺拔,主幹緊貼岩壁,枝梢向前斜傾,形態奇異。此樹樹齡400年,高11米,干圍1.5米。 探海松在天都峰頂,經過天橋,可望見一棵古松懸在危崖上,即為探海松。它有一側枝很長,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取海中之物。故名。相傳,有位仙人應邀去天都赳宴,行至橋上,只見雲海翻騰,浩氣臨空,於峰萬壑,倏忽變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將赴宴忘得一干二凈。另一位仙人東方朔見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猶似老松,不嘗他酒,獨飲海風,一醉千年,其樂無窮。」那仙翁一聽,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心想:這里比仙宮還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於是便搖身一變,化作一棵蒼勁的松樹,日夜飽飲海上的煙霞。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舊志將它列入黃山「十大名松」。有詩詠之:「天都絕壁一松奇,古干傾斜勢欲離。要與龍王爭海域,側身欲跳舞披靡。」
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
迎客松
迎客松在玉屏樓左側,倚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一側枝椏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態優美。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 迎客松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松名始見於民國《黃山指南》。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厘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千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松被稱為黃山松的代表。姿態蒼勁,翠葉如蓋,剛毅挺拔,彬彬有禮,形象可愛。有詩贊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干年。」遊人到此,目睹此松,頓時游興倍增,紛紛攝景留念,引以為幸。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製作的。迎客松已蜚聲中外,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徵。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從天都新道「天地一線」回首,可見此松。它伸展巨臂,姿態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遊客登臨,故名「盼客松」。但長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開通後才展現風采。今人有詩贊曰:「古松曠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盤。盼到天明終有客,願將青翠獻人間。」
陪客松:
位於黃山玉屏峰前文殊台上,海拔1670米處。四棵古松,猶如仙女,亭亭玉立,姿態秀麗,常年累月在此陪伴遊人觀景,故名。樹齡均已500年,均高5米。東側兩棵,干圍1.15米;西面兩棵,干圍1米。冠幅直徑均為5米。陪客松正對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遊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
送客松:
送客松高4.8米,樹齡約450年,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虯干蒼翠,側伸一枝,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
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紮根於巨岩裂隙。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虯,千姿百態。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卧、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8、黃山奇松有哪些
黃山奇松,以石為母,以雲為乳,七十二峰,處處都有青松點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畫筆,把五百里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且不說那展翅欲飛的鳳凰松,玉麒騰躍的麒麟松;也不說那輕歌低吟的豎琴松,纏綿親昵的連理松。單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無名松,就足以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正因有了遍布峰林溝壑的黃山松,於是,黃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風動了,雲涌了,雨多了,泉響了……連山石也有了靈氣。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於松。」俗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松針葉短硬,樹冠扁平,頸干粗韌,葉色濃綠,盤根於石,傲然挺拔,生態適應性極強,1961年,著名林學家鄭萬均等通過考察和鑒定發現黃山松與台灣松其實是同一樹種。 黃山松,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黃山之巔,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它盤根於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巨松高數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美得讓人稱奇,奇得讓人叫絕。 黃山松千姿百態,或聳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雲;或虯根盤結,如蒼龍凌波;或矯健威武如猛虎歸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讓人倍感親切;豎琴松、連理松、探海松、讓人浮想聯翩…… 黃山松的特點是針葉短而稠密,樹冠平整如蓋蒼翠欲滴,惹人喜愛。 且不說那展翅欲飛的鳳凰松,玉麒騰躍的麒麟松;也不說那輕歌低吟的豎琴松,纏綿親妮的連理松。單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無名松,就足以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 而立於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則是千千萬萬黃山松中的至寶,她雍容端莊,儀態萬方,讓人魂牽夢繞,流連忘返。迎客松是黃山的代表和象徵,更是黃山人的化身和驕傲,她不僅被黃山人視為珍寶,更被中國人視為國寶。於是她的倩影走進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如今,又伴隨著改革開放,和黃山旅遊事業的真正身為黃山人才惦量得出。發展而走出國,走向世界。可是,迎客松畢竟已是壽逾千年的古鬆了。黃山人極為重視迎客松的保護工作。黃山園林局自1983年起,就為迎客松配備了一位專職特護,對她實行全天候科學守護。十多年來,迎客松未出現過任何意外。
編輯本段生長環境
黃山松,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是以黃山命名的兩針葉松樹,廣布於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諸省及河南南部、湖北東部,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峰山頂、陡坡、山脊、裸岩等地段。黃山松針葉短硬,樹冠扁平,頸干粗韌,葉色濃綠,盤根於石,傲然挺拔,生態適應性極強,在懸崖陡壁上形成樹冠平展的旗形樹,在平緩的山坡或山脊上形成不同年齡級的黃山松林,姿態各異,構成景區獨特的景色。黃山松的外形與華北、西北的油松極為相似,故過去很長時間里人們一直把黃山松當作油松。1936年,中國植物學家來黃山進行實地考察,經鑒定認為黃山松針葉短,微細,樹脂的數量、位置與油松截然不同,是一種新樹種,因為這一科學現象是在黃山首次發現,所以就以黃山來命名這一樹種。1961年,著名林學家鄭萬均等通過考察和鑒定又發現黃山松與台灣松其實是同一樹種,於是將黃山松與台灣樹合並為一種,改學名為PINUS TAIWANENSIS,仍保留「黃山松」這一中文學名。
編輯本段種類
最著名的黃山松有:迎客松(位於玉屏樓的石獅前面),陪客松(位於玉屏樓正對面的懸崖上),送客松(位於玉屏樓的右邊,現已枯死),蒲團松(位於蓮花溪谷),鳳凰松(位於天海),棋盤松(位於平田石橋),接引松(位於始信峰),麒麟松(位於北海賓館和清涼台之間),黑虎松(位於北海賓館和始信峰之間),探海松(位於天都峰的鯽魚背旁邊),團結松——這就是黃山的十大名松。過去還曾有人編了《名松譜》,收錄了許多黃山松,可以數出名字的松樹成百上千,每顆都獨具美麗、優雅的風格。
雙龍松
黃山松盤根於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或倚岸挺拔,或盤曲虯勁,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卧、忽起。巨松高數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美得讓人稱奇,奇得讓人叫絕。 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的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過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質和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葉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被黃山松吸收,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由於大部分黃山松都有是依峭壁而生,植物天生的喜光性,向陽性和求取水份的本能,使得黃山松的枝枒都明顯地向一邊傾斜。正是因為地理環境和陽光、雲霧、風霜等氣候條件的影響,造化出黃山松千姿百態的奇狀。
連理松(冬)
黃山松是黃山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1990年,黃山列入《世界雙遺產名錄》,其中有54棵古樹名木被列入了《名錄》,這54棵古樹名木中有32棵就是黃山松。 黃山松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卻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黃山松的根扎得很深,能夠汲取岩石深處的養份,黃山才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雪卻依然永葆青春。
龍爪松
黃山松是黃山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數出名字的松樹成百上千,每顆都獨具魅力。黃山園林部門從1982年3月開始,陸續為黃山古樹名木登記建檔,目前已完成110株古樹名木的登錄工作,其隸屬21科、32屬、36種。 黃山松的觀賞價值自然不用多說,黃山松同時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南唐李廷珪曾用黃山鬆鬆煙為原料,製作出豐肌膩理,光輝如漆,
經久不褪,香味濃郁的佳墨,直到今天,李廷珪墨仍然是文房四寶之一徽墨中的一個響當當的品牌。 黃山松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渾浪漫的詩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誘發藝術家無限的遐想和創作激情,並且付之筆端,躍然紙上,攝入鏡頭。
豎琴松(冬)
黃山是「黃山文化」的發祥地,而黃山松則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渾浪漫的詩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誘發藝術家無限的遐想和創作激情,並且付之筆端,躍然紙上,攝入鏡頭。因此,以黃山為題材的文藝作品大量涌現,這些文藝作品不僅有鮮明的藝術特色,而且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藝寶庫。 明末清初,有一批畫家寄情黃山,描繪黃山的美景,如漸江、石濤、查士標、梅青、虛谷、雪庄,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石濤。現代名家有黃賓虹、汪采白、張大幹、傅抱石、劉海粟、李可染等,他們筆下的黃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中國山水畫寶庫中留下了珍貴的遺產,形成了黃山畫派。黃山松則是他們筆下最重要的創作對象之一。
探海松與石筍峰
古往今來,詠贊黃山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最早吟詠黃山的文學作品出現在唐代,大詩人李白游歷黃山,寫下了《送溫處士歸[白鵝峰舊居》和《贈黃山胡公暉求白鷳(有序)》兩首,最早記述黃山的游記是宋代吳龍翰的《黃山記游》,作於宋咸淳戊辰(1268)年,明萬曆年間潘之恆編纂的《黃海》,就記載了宋代、元代、明代的一些名人游黃山所寫的游記。據不完全統計,從晚唐到清末,描寫黃山的詩詞歌賦就有近3萬首,後人寫黃山的詩文就更加不計其數了。
倒掛松
倒掛松在蓮花峰道中,舊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奇松似蒼虯逆懸,根莖怒生。此松已枯死。如今在去玉屏樓道中的「一線天」左側峰壁下,也有倒掛松。其根在上,盤生於石隙中,主幹倒長約1米又折向上伸出枝葉,如龍戲水。倒掛高空,形態奇特,獨具一格。
望泉松
望泉松生長在盼客松附近,生於一懸崖峭壁上。古松巨大,斜向生長,樹冠伸向湯泉,似在探望湯泉之勝,故名「望泉松」。有詩詠曰:「大夫峰頂望溫泉,幾度滄桑已變遷。萬態風雲遮眼過,老松相伴有青煙。」
貼壁松
貼壁松在天都新道「試膽石」下。古松高大挺拔,緊貼岩壁,故名「貼壁松」。其枝幹傾斜,向一側伸展,形態奇特。有詩贊曰:「貼壁而生足底堅,人間遙隔幾重煙。天崩地裂身猶健,哪怕嚴寒酷暑煎。」 有兩株。一株位於黃山白雲新道,從天海至步仙橋段的懸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處。紮根於岩隙,主幹緊貼岩壁,樹枝向兩側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鐵畫。樹齡200年,高7.5米,干圍0.65米,冠幅直徑4米。另一株位於黃山天都新道「試膽石」下,海拔1700米處。高大挺拔,主幹緊貼岩壁,枝梢向前斜傾,形態奇異。此樹樹齡400年,高11米,干圍1.5米。
望客松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蓮花溝的途中。松干粗矮,樹皮黝黑,樹冠密集而傾斜,姿態蒼勁優美,因其挺立高崖,似登高眺望遊客,故名「望客松」。有《相見歡·望客松》詞詠之:「千年久立高岩,笑顏堆。待客情深乍見,又分開。留難住,歡聲去,幾時回?望眼欲穿揮淚,盼重來。」 清康熙八年《黃山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五。在玉屏樓至蓮花溝道中,老鷹石下。樹身高3米,側枝密集在2米高度,盤曲於四周,然後平伸,向北面傾斜,針葉簇集頂部,樹冠鋪展平整,狀如用蒲草編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團,故名。冠幅直徑10米,投影面達78平方米。清人丁廷健有詩詠曰;「蒼松三尺曲如盤,鐵干橫披半畝寬。疑是浮丘錢坐處,至今留得一蒲團。」詩中將蒲團松的形狀與浮丘得道的傳說聯系在一起進行描述,使蒲團松顯得更加神奇而富有魁力。今人亦有詩曰:「松冠平扁似鋪棉,形若蒲團半畝圓。大廈千間張錦綉,何如頂上好安眠。」 探海松
探海松在天都峰頂,經過天橋,可望見一棵古松懸在危崖上,即為探海松。它有一側枝很長,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取海中之物。故名。相傳,有位仙人應邀去天都赳宴,行至橋上,只見雲海翻騰,浩氣臨空,於峰萬壑,倏忽變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將赴宴忘得一干二凈。另一位仙人東方朔見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猶似老松,不嘗他酒,獨飲海風,一醉千年,其樂無窮。」那仙翁一聽,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心想:這里比仙宮還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於是便搖身一變,化作一棵蒼勁的松樹,日夜飽飲海上的煙霞。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舊志將它列入黃山「十大名松」。有詩詠之:「天都絕壁一松奇,古干傾斜勢欲離。要與龍王爭海域,側身欲跳舞披靡。」 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 迎客松: 迎客松
迎客松在玉屏樓左側,倚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一側枝椏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態優美。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 迎客松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松名始見於民國《黃山指南》。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厘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千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松被稱為黃山松的代表。姿態蒼勁,翠葉如蓋,剛毅挺拔,彬彬有禮,形象可愛。有詩贊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干年。」遊人到此,目睹此松,頓時游興倍增,紛紛攝景留念,引以為幸。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製作的。迎客松已蜚聲中外,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徵。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從天都新道「天地一線」回首,可見此松。它伸展巨臂,姿態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遊客登臨,故名「盼客松」。但長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開通後才展現風采。今人有詩贊曰:「古松曠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盤。盼到天明終有客,願將青翠獻人間。」 陪客松: 位於黃山玉屏峰前文殊台上,海拔1670米處。四棵古松,猶如仙女,亭亭玉立,姿態秀麗,常年累月在此陪伴遊人觀景,故名。樹齡均已500年,均高5米。東側兩棵,干圍1.15米;西面兩棵,干圍1米。冠幅直徑均為5米。陪客松正對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遊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 送客松: 送客松高4.8米,樹齡約450年,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虯干蒼翠,側伸一枝,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 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紮根於巨岩裂隙。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虯,千姿百態。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卧、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黃山松是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黃山松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黃山北坡在1500-1700米處,南坡在1000-1600米處。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葉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地勢崎嶇不平,懸崖峭壁縱橫堆疊,黃山松無法垂直生長,只能彎彎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長。由於要抗暴風御冰霜,黃山松的針葉短粗,冠平如削,色綠深沉,樹乾和樹枝也極堅韌,極富彈性。黃山松的另一特點是,由於風吹日曬,許多松樹只在一邊長出樹枝。黃山松姿態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根部很深,黃山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霜卻依然永葆青春。
9、關於黃山奇松的資料
黃山松,以石為母,以雲為乳,七十二峰,處處都有青松點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畫筆,把五百里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且不說那展翅欲飛的鳳凰松,玉麒騰躍的麒麟松;也不說那輕歌低吟的豎琴松,纏綿親妮的連理松。單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無名松,就足以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正因有了遍布峰林溝壑的黃山松,於是,黃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風動了,雲涌了,雨多了,泉響了……連山石也有了靈氣。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於松。」俗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松針葉短硬,樹冠扁平,頸干粗韌,葉色濃綠,盤根於石,傲然挺拔,生態適應性極強,1961年,著名林學家鄭萬均等通過考察和鑒定發現黃山松與台灣松其實是同一樹種。
黃山松,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是以黃山命名的兩針葉松樹,廣布於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諸省及河南南部、湖北東部,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峰山頂、陡坡、山脊、裸岩等地段。黃山松針葉短硬,樹冠扁平,頸干粗韌,葉色濃綠,盤根於石,傲然挺拔,生態適應性極強,在懸崖陡壁上形成樹冠平展的旗形樹,在平緩的山坡或山脊上形成不同年齡級的黃山松林,姿態各異,構成景區獨特的景色。黃山松的外形與華北、西北的油松極為相似,故過去很長時間里人們一直把黃山松當作油松。1936年,中國植物學家來黃山進行實地考察,經鑒定認為黃山松針葉短,微細,樹脂的數量、位置與油松截然不同,是一種新樹種,因為這一科學現象是在黃山首次發現,所以就以黃山來命名這一樹種。1961年,著名林學家鄭萬均等通過考察和鑒定又發現黃山松與台灣松其實是同一樹種,於是將黃山松與台灣樹合並為一種,仍保留「黃山松」這一中文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