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直發劉海 » 劉海戲金蟾銀山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劉海戲金蟾銀山

發布時間: 2021-03-14 13:24:52

1、中國剪紙

下面是剪紙的來歷和資料 還有參考資料里地址是很詳細的民間藝術介紹 希望對你有用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於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

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剪紙藝術一般都有象徵意義,也是這種儀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紙還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

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為禮物贈送他人。人們以前還常把剪紙作綉花和噴漆藝術的模型……

2、門神與什麼之間有關??啥關系??

門神就是秦瓊和尉遲恭,和唐太宗有點關系,因為他們是唐太宗手下大將。據說李世民殺了太子建成和弟弟元吉以後,晚上夢見有鬼索命,很害怕,於是招秦瓊和尉遲恭守在門口,結果果然不做惡夢了。於是就有了門神。

3、五嶽以及五大淡水湖的圖片。備註:資料也可以。

五大淡水湖: 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

鄱陽湖

簡介: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東北部50km。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有 3914 平方公里,容積達 300 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鄱陽湖在九江的水面約 20 萬公頃,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廬山區等六個縣(區),它是贛北的一顆明珠。
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隻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由於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在 1000 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並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澤」,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綺麗迷人。洞庭湖浩瀚迂迴,山巒突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春秋四時之景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古人描述的「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江天暮雪」等,都是現在東洞庭湖的寫照。

濱湖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楊么寨、鐵經幢、屈子祠、躍龍塔、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跡。在西洞庭湖與長江的接界處——城陵磯,有一塊名為三江口的地方。從此處遠眺洞庭,但見湘江滔滔北去,長江滾滾東逝,水鳥翱翔,百舸爭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偉壯觀。劉海戲金蟾、東方朔盜飲仙酒、舜帝二妃萬里尋夫的民間傳說正是源於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峰,這里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游覽群山需要用一天時間,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暢游洞庭湖,真是一舉兩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跡二妃墓 、湘妃廟、柳毅井、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方竹、實心竹、紫竹、毛竹等。這里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財魚等珍貴的河鮮,還有君山名茶、羅漢竹、方竹、實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類產品,種類亦很繁多。

太湖
太湖古稱震澤,又名五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 里,有大小島嶼48個,峰72座。這里山水相依,層次豐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畫卷。在觀賞這"秀色可餐的太湖風景同時,還可游覽江財名山、名園,探考歷史。

太湖東、北、西沿岸和湖中諸島,為吳越文化發源地,有大批文物古跡遺存,如春秋時期的闔閭城越城遺址、隋代大運河、唐代寶帶橋、宋代紫金庵、元代天池書屋、明代揚彎一條街、宜興三洞、無錫三山和蘇州東、西洞庭山等。

太湖流域行政區劃分屬江蘇、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其中江蘇19399平方公里,佔52.6%;浙江12093平方公里,佔32.8%;上海5178平方公里,佔14%;安徽225平方公里,佔0.6%。流域內分布有特大城市上海市,江蘇省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4個地級市,浙江省的杭州、嘉興、湖州3個地級市,共有30縣(市)。有500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座,100~500萬人口的大城市1座,50~100萬人口城市3座,20~50萬人口城市9座。至1997年止流域內共有人口3611萬人,約佔全國人口2.9%,其中農業人口1844萬人,非農業人口1767萬人,城市化水平達49%。流域內有耕地2266萬畝,比1985年減少384萬畝,主要用於建設用地。其中水田1856萬畝,旱地410萬畝,復種指數200%。流域用地狀況,耕地佔41%,水域15%,建設用地18%,其他用地26%。

滌劑等。現第一階段目標已初見成效。 由於有太湖水的調蓄和長江水源補充,使太湖流域整個平原河網能保持一定的通航水深。自古以來,太湖流域航運事業就十分發達。目前全區有干支航線900餘條,通航里程1.2萬公 里,形成了一個江河湖海直達、干支相連、四通八達的航運網。據不完全統計,全流域有各類船舶4.7萬艘、134萬噸。1983年的貨運量達1.73億噸,相當於長江幹流貨運量的3.3倍 。 上海港通過內河集疏的貨物約佔70%,蘇州、無錫、常州三市水運量占江蘇全省水運量的44% 。

太湖寬淺的水域還為各種魚類洄遊、產卵生長提供了良好場所。太湖魚蝦多達30多種,其中以銀魚、白殼蝦、鱭魚為水產珍品。太湖流域是我國重點淡水漁業基地,全區淡水魚產量約佔全國的10%。90年代末在東太湖還大量發展了螃蟹養殖。

太湖范圍大,景點多,人文古跡多,有極好的風景旅遊資源。太湖碧波萬頃,朝暉夕雨,霧靄晴光,自然景色變化萬千,加上周圍群山和湖中小島,融嬌艷、神秀於一體,使人心 曠神怡。目前著名風景點有無錫蠡園、黿頭渚和蘇州洞庭東山、洞庭西山等。從總體上說,太湖與「人間天堂」蘇州、杭州兩個風景游覽城市及整個錦綉江南聯系在一起。近年來,隨 著我國「四大名著」電視劇的拍攝,無錫相繼建成了「三國城」、「水滸城」等,成了新的旅遊熱點。目前,蘇州至洞庭西山已架起了跨湖長橋,西山不再是「孤島」,從蘇州、無 錫到湖州已開有旅遊客班,穿越太湖。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太湖的旅遊效益是不可估

4、南北剪紙有什麼共性與區別?

一、共同點: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

二、不同點:

1、風格特點不同:北方剪紙渾厚、粗獷、天真、質朴;;南方剪紙靈秀、秀美、嚴謹、纖細。。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說:「曾見北國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渾厚;今見南方之刻紙,玲瓏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人間永不朽。」一語道破了南北剪紙的風格特點。

2、造型不同:南方剪紙剪紙題材廣泛,有人物花卉、鳥獸蟲魚、奇山異景、名勝古跡等,尤以四時花卉見長;北方剪紙多為人物活動、花鳥魚蟲、飛禽走獸、民間故事傳說等,造型嚴謹,民間風味十足。

3、藝術特點不同:南方剪紙以畫為稿,構圖簡練、形象誇張簡潔、技法變中求新、線條圓滑、顯得清秀而挺拔,給人以厚實完整之感,具有優美、清秀、細致、玲瓏的藝術風格;北方剪紙民俗氣息濃郁,率性簡潔,代表地區主要是山西、陝西和山東。


5、民間藝術剪紙的簡短資料

剪紙就是這樣一種紮根民眾之間,與人民生活緊密關聯,為千家萬戶增色添喜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在舊時的農村裡,人們常常把剪紙技藝高低作為品評媳婦靈巧或笨拙的標志,農村婦女自然成了剪紙工藝的民俗傳承人。 剪紙是民俗活動的重要一項,而豐富的民俗事象,則為剪紙提供了自由馳騁的創作的廣闊天地。民間剪紙與各地風俗習慣密切結合,蘊含著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質,是民族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舉凡歲時節令、居住、服飾、誕生成年、婚葬、壽筵,都在剪紙中得到了反映。 以歲時節令為例。正月初一家家掛春幡、貼窗花,一派喜慶氣氛。正月十五鬧花燈,燈上要貼剪紙,更加絢麗引人。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擺放剪紙,表達懷祖之情。五月端午,剪貼「五毒」,以之避疫。七月七日乞巧節,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樣、賽智慧。九月九重陽節,剪刻重陽旗,寓示步步登高。十月一日寒農節,晉北地區用五色紙剪成寒衣,或做成衣、帽、鞋、被種種式樣,在門前或墳地焚燒,寄託生者對亡人的哀思。 再從紅白喜事來看。結婚時,大門兩邊要貼上大紅雙喜字,晉南一帶還要在陪送的嫁妝上用《魚兒撲蓮》、《麒麟送子》、《鴛鴦戲水》等大型剪紙覆蓋,作為裝點。枕頭、手帕上的綉花,也是以剪紙為底樣綉成的。送殯儀仗中的紙幡、搖錢樹、金山銀山,轎車大馬,都是用紙剪刻糊制的。這些極普通的剪紙作品,雖不象珍珠翡翠那樣華貴輝煌,卻牽連著每個人的心靈,伴隨著千家萬戶的生活,具有牽心動魄的藝術魅力。 民間剪紙的題材大都是人物、動物、草木花卉,可貴的是它能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通過諧音、象徵等手法,構成寓意性的藝術畫面。如《龍鳳呈祥》、《鳳凰戲牡丹》象徵婚姻的美滿與神聖。《劉海戲金蟾》象徵愛情的真摯。《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時如意、平安幸福。《喜鵲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門。肥豬身上的裝飾花紋,用一群小豬組成,以比喻「多子」。新媳婦懷里抱娃娃,表示「得子」等等。在剪紙藝術天地里,民間的能工巧手盡可以憑借她們的想像描繪出理想的一切,以形傳神,表達出巧意、新意、美意。

6、中國剪紙最有特色的地方有哪幾個?

甘肅省的民間剪紙,幅面都不大,題材和風格均較為古拙。最常見的樣式有窗花、燈花、喜花、窯頂花、綉樣等。所表現的題材內容有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戲曲人物、生產生活場景、動植物和器具等。平涼、慶陽等地流傳的剪紙在造型上尤具特色,有的適合器物的造型,內飾以表現愛情故事或戲曲的紋樣;有的在動物或果品的外形內飾以動物、植物等的紋樣,以表現多方面的寓義。在蘭州附近的新屯川一帶,還流傳著一種樣式古樸的掛箋,是在春節時懸掛的,根據其幅面大小又可以分為「大門箋」、「屋門箋」和「窗箋」三種。懸掛時,無論是三幅、五幅、七幅,中間的一幅總要大出一些,並且是用黃色紙刻成的。兩邊的雖然可以有其他顏色,但都要求用一種顏色來製作;而在一些老年農戶的大門上,有時還懸掛淺紫色製作的掛箋。
陝西省的民間剪紙流傳較廣,在陝北、渭河平原和陝西等地尤為豐富多彩。陝北的民間剪紙主要出自定邊、靖邊、吳堡、榆林、綏德、米脂、延安、安塞、志丹、甘泉、延川、延長、子長、吳旗、黃陵、洛川、宜川、富縣等地,多為窗花,造型誇張,畫面簡潔,風格古拙厚重。早在40年代便有文藝工作者對其進行過一定規模的收集和整理。陝西中部的剪紙主要流傳於渭河平原一帶的鳳翔、岐山、富平、三原、朝邑等地。作品的幅面不大,內容多為戲曲故事,造型多受當地流傳的皮影的影響,畫面結構緊湊,線條與塊面的構成較為均衡。而旬邑縣庫淑蘭老人創作的大幅彩色剪紙,則與周圍地區的剪紙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陝南的漢中等地的剪紙幅面較大,樣式較為豐富,其題材多為植物紋,造型以線為主,且多用曲線,因而顯得細致。
山西省的民間剪紙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省內各地均有流傳,以祈縣、浮山、新絳、孝義、忻州、石樓、廣靈、靈邱等地的剪紙最為豐富多彩。在這些地方,都有一批群眾公認的剪紙能手,如祈縣的暢庵貞,浮山的趙俊傑、鄭洪娥,新絳縣北蘇村的蘇蘭花,孝義縣杜村鄉的石桂英、郭秀芬,廣靈縣的張民錦和石蘭縣東石羊鄉吳家山村的張玉蘭等,他們的作品普遍受到歡迎,並成為周圍群眾的範本,有的還被國內外專門機構收藏。山西的民間剪紙常見的樣式有窗花、掛箋、團花、綉樣、鞋花、帽花、禮品花、喜花、壽花等,多取材於民間傳說、戲曲故事、神話和現實生活,所用表現手法有陽刻剪紙、陰刻剪紙、折疊剪紙、染色剪紙、套色剪紙、分色剪紙等。各地方的剪紙所表現的風格各有異同,有的剛健有力,有的秀麗圓潤,有的古色古香,有的新穎朴實,有的憨厚純朴,有的精細玲瓏。
在河北省的諸多民間剪紙中,蔚縣出品的點彩剪紙是最有特色的。在當地,原先的窗戶裝飾是一種在雲母薄片上繪圖著色的「天皮亮」。而「點彩」式的剪紙,相傳起源於清代末期,是蔚縣的民間剪紙藝人在武強木版水印窗花、天津楊柳青年畫和本地民間刺綉的影響下創造出來的。早期的作品色彩較為簡單,刀工也比較粗,有著濃厚的年畫痕跡。至本世紀30年代,蔚縣的點彩剪紙逐漸地成熟起來,南張庄的老藝人王老賞(1890—1951年)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戲曲人物為主,共創造了600多個人物形象和100多個戲曲片斷。他創作的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構圖優美。蔚縣的點彩剪紙取材廣泛,除戲曲人物外,花鳥、蟲魚、動物、植物應有盡有,因而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其創作方法也逐漸地傳播開來。40年代時,省內的張家口、懷來、淶源、龍關、延慶、涿鹿等地都有了點彩剪紙,並還流傳到山西省的部分地區。在蔚縣,剪紙的生產是農民的一種副業,從事窗花業者多時達五六十家之多。主要是在春節前生產和銷售,銷售范圍很廣,除河北、山西、內蒙外,還遠銷到河地東北。另在滄州等地流傳的單色剪紙亦以線條流暢而富有變化見長。
近代以來,北京民間剪紙的主要樣式有窗花、綉樣、掛箋、頂棚花、喜花、壽花、禮品花等。題材較為豐富,除戲曲人物、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外,以吉祥寓意的內容最為普遍。有許多是隨著滿族的風俗習慣從關外傳來的,經多年發展融合,已形成了富麗雅緻的風格。作品的畫面多為對稱結構,線條剛勁挺拔,並有多種尺幅,以滿足不同的需要。
天津的剪紙有多種樣式,以綉樣最為出色。綉樣的製作在當地是有傳統的。清末時,西關外專門生產綉樣的剪紙作坊便有10多家,其產品行銷津浦線兩邊的村鎮,然而多為大路貨。進寶齋的王進福(字寶堂)為了加強其剪紙產品的競爭力,創作了一些刻工較細的新樣,既有綉樣,也有窗花和掛箋等,並親自走街串戶,聽取意見,按客戶的要求不斷地進行修改,逐漸形成了疏密相間、虛實得當、工藝精細的風格,受到廣大市民階層的歡迎。他還培養了徒弟多人,以李侖、伊德元最為有名,李侖善刻人物;伊德元則以花卉草蟲、飛禽走獸見長。
河南省地處中原,人口稠密,民俗發達,全省剪紙較為普遍,幾乎是各縣、各鄉均有。其作者多為婦女。剪紙花樣的好壞是婦女手之巧拙的表現。過去,姑娘出嫁時的陪嫁中,都要備上剪刀和紅紙。在四時八節和婚壽喜慶的民俗活動中,剪紙是最為常見的裝飾物。洛陽的民間剪紙大都是刺綉花樣,以鞋花、枕頭花居多。50年代以來,開始出現了些主題性的剪紙藝術作品,著名藝人有王文玉、於鳳等。洛寧縣的剪紙古樸純厚,取材多富於鄉情。安陽縣的民間剪紙以白璧鄉的崇義村較為集中,樣式以窗花、門箋為多,有紅紙和點彩兩種,造型較為有趣。湯陰縣的剪紙以道福鄉、山磨灣村和小屯村的最為活躍,每年都有兩次剪紙的高潮。一是入秋以後,家家戶戶都要更換窗戶紙,二是春節前要打掃衛生,此時也要更換窗花。淮陰縣除流行單色窗花外,還有點彩窗花,多用黃、綠、玫紅等色,善於表現小動物。尉氏縣的剪紙以鞋花、綉花樣、枕頭花等為多。盧氏縣地處豫西,各鄉各村都有剪紙能手,多用薰樣法過稿,風格稚朴渾厚。靈寶縣與陝、晉交界,其剪紙的風格亦受兩省影響,有著較為濃郁的鄉土氣息。
山東省是剪紙較為普遍的省份這一,樣式品類較為豐富,以窗花最為多見,又以膠東地區和魯北惠民地區的最具特色。膠東的剪紙在整體風格上較為柔媚細致,有的有邊框,有的則依其本體來造型,畫面結構緊湊,線條挺拔流暢。蓬萊、長島、黃縣等地的剪紙,採用陰刻、陽刻相間的表現手法,虛實對比強烈,粗中有細;掖縣周圍的剪紙線條纖細,小巧玲瓏;榮龍、文登等地的剪紙多用粗線條來構成,顯得渾厚朴實,所表現的題材有戲曲人物、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吉祥圖案等;高密的剪紙多採用簡潔的線條來造型,以表現民間故事和吉祥寓意圖案見長;昌邑的剪紙造型概括朴實,有著濃厚的裝飾趣味味。惠民地區的窗花風格較為粗獷,除單色的窗花外,也有拼色的。濱州的剪紙主要分布在濱州中南部和黃河、徒駭河沿岸的村莊里,樣式有鞋花、枕頭花、門簾花、帳沿花、肚兜花、圍涎花等。另在節日和喜慶的裝飾中,窗花也是必不可少的。萊陽有種窗花,在剪後用筆勾畫,當地稱為「窗染花」;招遠有種窗花,是先木印而後再剪,均表現出不同的情趣。
過去,民間剪紙在湖北省相當普及,有喜花、禮花、燈彩花、掛箋、窗花和刺綉花樣等,當地將其統稱為「雕花」,多出自農村婦女和以此為副業的民間藝人之手。剪紙的幅面較大,構圖均衡,造型生動,黑白對比強烈,裝飾趣味濃厚。沔陽縣的剪紙以刻為主,是當地農村的一種副業,雕花藝人在農閑時刻出花樣,然後背著花箱,搖著小鼓,到各村去賣。鄂城的剪紙花樣達千種以上,主要用於刺綉,有鞋花,肚兜花、方枕巾和圍涎等。本世紀初,藝人們用鍾表的發條製作刻刀,故刻工一般比較精細。至30年代,藝人們自發組織了「鄂城花樣剪紙工會」,有會員150人左右,每年還舉行例會研討技藝。房縣的剪紙以「帶字的花樣」為特色,表現內容以吉祥紋樣和民間傳說故事為主,風格較為純朴。

7、太原公交車里電視播過一則關於山西剪紙的廣告的詳情是什麼

民間剪紙在山西是一種很普遍的群眾藝術,那些年過半百的老大娘和純朴俊秀的姑娘,常常藉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彎曲自然、運轉靈活地在紙上鏤空剪刻成花樣,裝點著自己的生活。新春之際,當你走進晉西北的村落院戶,看到遠處黃色的土丘,眼前灰色的窯洞,似乎覺得這里的顏色太單調了些。但是,你再看看窗戶上,那色彩紛呈的窗花和各色圖案,那迎風飄動的門箋,那碗櫥、糧囤、畜欄等處寓意吉祥的各色紙花,你定會由衷發出贊嘆,彷彿感受到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是的,剪紙就是這樣一種紮根民眾之間,與人民生活緊密關聯,為千家萬戶增色添喜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在舊時的農村裡,人們常常把剪紙技藝高低作為品評媳婦靈巧或笨拙的標志,農村婦女自然成了剪紙工藝的民俗傳承人。
剪紙是民俗活動的重要一項,而豐富的民俗事象,則為剪紙提供了自由馳騁的創作的廣闊天地。民間剪紙與各地風俗習慣密切結合,蘊含著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質,是民族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舉凡歲時節令、居住、服飾、誕生成年、婚葬、壽筵,都在剪紙中得到了反映。
以歲時節令為例。正月初一家家掛春幡、貼窗花,一派喜慶氣氛。正月十五鬧花燈,燈上要貼剪紙,更加絢麗引人。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擺放剪紙,表達懷祖之情。五月端午,剪貼「五毒」,以之避疫。七月七日乞巧節,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樣、賽智慧。九月九重陽節,剪刻重陽旗,寓示步步登高。十月一日寒農節,晉北地區用五色紙剪成寒衣,或做成衣、帽、鞋、被種種式樣,在門前或墳地焚燒,寄託生者對亡人的哀思。
再從紅白喜事來看。結婚時,大門兩邊要貼上大紅雙喜字,晉南一帶還要在陪送的嫁妝上用《魚兒撲蓮》、《麒麟送子》、《鴛鴦戲水》等大型剪紙覆蓋,作為裝點。枕頭、手帕上的綉花,也是以剪紙為底樣綉成的。送殯儀仗中的紙幡、搖錢樹、金山銀山,轎車大馬,都是用紙剪刻糊制的。這些極普通的剪紙作品,雖不象珍珠翡翠那樣華貴輝煌,卻牽連著每個人的心靈,伴隨著千家萬戶的生活,具有牽心動魄的藝術魅力。
民間剪紙的題材大都是人物、動物、草木花卉,可貴的是它能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通過諧音、象徵等手法,構成寓意性的藝術畫面。如《龍鳳呈祥》、《鳳凰戲牡丹》象徵婚姻的美滿與神聖。《劉海戲金蟾》象徵愛情的真摯。《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時如意、平安幸福。《喜鵲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門。肥豬身上的裝飾花紋,用一群小豬組成,以比喻「多子」。新媳婦懷里抱娃娃,表示「得子」等等。在剪紙藝術天地里,民間的能工巧手盡可以憑借她們的想像描繪出理想的一切,以形傳神,表達出巧意、新意、美意。
山西民間剪紙的體裁格式,根據各地民俗與實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見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據窗格的形狀來定。如晉北一帶窗戶格式有菱形、圓形、多角等樣式,窗花也隨窗而異,小的寸許,精緻靈巧,稚趣橫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應的「團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帶,歡慶春節,或操辦婚事都要貼「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蓮花、桂花、笙等,祝願新媳婦善於女紅,早生貴子,美滿幸福。
山西民間剪紙的風格,總體來說,具有北方地區粗擴、雄壯、簡練、純朴的特點。但是,因地域環境、生活習俗、審美觀念的木同,各地剪紙又有差異。如晉南、晉中、晉東南、晉西北、呂梁山區的剪紙,多為單色剪紙,風格質朴、粗獷。而流行於雁北地區的染色剪紙,則婉約典雅、富麗堂皇,尤以「廣靈窗花」為代表。晉城磁性剪紙在我國已有一千五百年歷史的剪紙文化中加進了科技元素,使其更為時尚,應用更廣泛,體現了科技進步的價值理念。
人們把生活比作一棵常青樹。那麼,我們說這剪刀下的藝術便是常青樹上的花和果。民間剪紙紮根於民間,流傳於民間,土生土長,土香土色,永遠散發著藝術的芬芳。
水中倒影牛——廣靈剪紙
「廣靈窗花」以造型寫實、刻制精巧,色彩艷麗而著稱。它的原料是一種單一的雪白宣紙,工具是幾把刀刃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程序是先用刀刻出剪紙成品,再點染著色。民間巧匠非常講究刀工刻法和著色技藝,他們以簡單的工具,採取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辦法,在短短幾分鍾內就能龍飛鳳舞地刻制出許多成品。著色時用上好白酒調色,調配較深的顏色可加少量白礬,這樣既能使塗上的顏色鮮艷水靈,又能保證剪紙存放較長時間。廣靈剪紙以其精湛的技藝贏得了聲譽,現已銷行到法國、美國、日本、波蘭等國,成為海外友人珍愛的藝術品。
——磁性剪紙 (MAGNETIC PAPER-CUT)北京奧運冠軍楊威肖像剪紙
晉城剪紙以磁性剪紙為代表,在全國獨樹一幟。
磁性剪紙可以靠自身的磁性吸附到磁性相框、磁性畫軸、磁性書寫板上,也可吸附到冰箱、防盜門、汽車、文件櫃、文具盒等鐵制物體上。噴少許水或洗潔凈也可貼附在玻璃或其它光滑表面上去。 磁性剪紙能夠更充分地體現剪紙的透雕特點和剪紙的透空效果。
磁性剪紙是對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磁性剪紙對剪紙的貢獻體現在:一、磁性剪紙擴大了剪紙的市場;二、磁性剪紙豐富了剪紙理論;三、磁性剪紙增強了剪紙的藝術表現力,藝術創作技法上有創新,藝術表現手法更加多樣化。
磁性剪紙為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 200420067151.0),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局於2005年8月17日授予專利權。
磁性剪紙專利在我國已有一千五百年歷史的剪紙文化中加進了科技元素,使其更為時尚,應用更廣泛,體現了科技進步的價值理念。

8、以前門上貼的門神是誰呀?

比干
沒 錯,商朝那位,不過比干是國神,正牌財神是趙公明

秦瓊和尉遲敬德成為門神是因為歷史一事,看下面的資料

關羽並沒有把門身和財神這個稱號搶走,因為秦瓊和尉遲敬德仍然是正宗的傳統門神,而關羽也列入門神像行列,是因為大家都喜歡把古時的忠義之士作為門神
關羽被奉為財神,因為忠義被商家供為保護神,久而久之也成為了財神

國神比干,子姓之後,沫邑人(今衛輝市北)。生於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歷四月初四日),卒於公元前1029年。為商朝貴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干從政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商末帝辛淫亂不止,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比干夫人媯氏甫孕三月,恐禍及,逃出朝歌,於長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比干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後人在各個領域內,成績非凡。
後來周武王為封比干壟,壟為國神。賜後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廟宇;唐太宗下詔封謚「忠烈公」、「太師」;宋仁宗為《林氏家譜》題詩、元仁宗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題詩、清宣宗修復比干廟正殿等等。
《史記•殷本記》載:殷商末期,很多諸侯背叛了紂而歸服西伯。西伯的勢力更加強大,紂因此漸漸喪失了權勢。王子比干勸說紂,紂不聽,更加淫亂,毫無止息。微子曾多次勸諫,紂都不聽,微子就和太師、少師商量,然後逃離了殷國。比干卻說:「給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爭諫。」就極力勸諫。紂大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於是剖開比乾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
````````。。
財神文化```````````````````````````````

琉璃窗、朱漆門,堂上供著大財神;大財神、出凡塵,三聚三散越王臣;越王臣,富貴身,手裡捧個聚寶盆;聚寶盆、天下聞,財源滾滾滿乾坤;……
——漢代童謠
財神是道教俗神之一,是中國民間供奉的招財進寶之神。世人嚮往美滿富貴的生活,而這種追求實現與否往往與個人佔有財富的多寡有關,於是許多人虔誠敬奉財神,期望財神能夠送財。財神信仰出現於宋代,其後逐步流行,在民間有廣泛的信仰基礎。「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祈福納財是人之常情。「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了千田想萬田,得了銀山想金山」是俗人的做法;「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雅士的原則。雖然說法不同,但一樣都反映了千百年來人們對錢財的追求和崇拜,以至於興起了一種財富文化,這種文化的核心就是「財神」,主旨是教育人要取財有道,鼓勵人要樂善好施。
民間財神信仰的最大特點就是:財神並非只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一個來源極不相同的各種神的集合,有專司人間財富之神趙公明、公正無心的紂王叔比干、生財有道的陶朱公范蠡、忠誠信義為本的關羽等。比干,是眾多財神原型中年代最早的一位,因其「無心」,也是人間平等與公正的期望。
財神承載著人們招財進寶、日進斗金的美好祈盼,寄託著人們合家富貴,人財兩旺的心願,已然成為社會各階層的共同信仰。正如一副財神廟上的楹聯所寫:「蘊玉藏珠,善賈固皆蒙樂利;心耕筆織,寒儒亦可薦馨香。」在中國道教神仙譜系中,財神無疑是最受歡迎的神靈之一。
武聖人關羽的內幕

武聖人關羽的內幕關羽活著的時候最高爵位是亭侯,死後被封王,封帝,最後被封「關聖帝」,巡查天上、人間、地府三界,統領儒、釋、道三教。關羽的真實形象是怎樣的呢?從《三國志》中我們知道關羽最早嶄露頭角的一出戲《溫酒斬華雄》,其中真正斬華雄的人是孫堅。而關羽領導的最著名的一次戰役——水淹七軍,據史書記載,關羽的勝利不是因為他有智慧,而是有運氣。由於秋雨連綿,曹操被迫從樊城退兵。至於千里走單騎的故事更是莫名其妙,當時從許昌到冀州走直線過黃河的話只有五百里。可是在《三國演義》里關羽選擇了一條奇怪的曲線,竟然走了兩千里才到冀州。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關羽失荊州,走麥城是「剛而自矜,以短取敗」。真實的關羽只是武功蓋世而已,在政治、軍事方面都算不得傑出。史書稱其「頗盛氣,好凌人」,那他後來如何掙得聖人的名號呢?這與荊州流傳多年的「端公舞」有關,人們跳這種舞祭拜亡靈,相信冤死的人不得升天,會化作厲鬼在人間報仇。關羽的死有很強的悲劇色彩,恰巧呂蒙和曹操不久後也相繼去世,人們認為這是關羽的厲鬼來報仇了。於是,關羽作為厲鬼在荊州地區被人崇拜了三百年。三百年後的隋朝,有一位智者大師到這里傳播佛教。由於佛教是外族的東西,佛教中的聖像又有強烈的異域特色,很難被當地人接受,這時關羽出現了。相傳智者大師要在玉泉山建寺,但是山頂上有泉水,水下是無底洞,根本無法建寺。於是,智者大師每日在這里打坐修行。一日關羽從天上飛過,口中大喊:「還我頭顱,還我頭顱。」智者大師對他說:「冤冤相報何時了,當日被你過五關斬六將的人,又找誰要頭顱呢?」關公便停下來聽智者大師說法,後來頓悟,帶人來玉泉山建寺,七日乃成。從此關羽一改厲鬼形象,做了佛教的護法。兩百年後,到了唐朝,儒家學者認為關羽的「忠義信勇」符合儒家思想,於是在關羽的手中放了一本《春秋》。從此關羽非《春秋》不讀,一介武夫變為儒將。中國的第一任武聖人是太公呂望,關羽、張飛、周瑜都是作為他的陪祭進入武聖廟的。到了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因為自己是平民做皇帝,所以堅持有皇室血統的劉備不合王權神受,而推崇曹操的正統身份。關、張、周被趙匡胤逐出武聖廟。關羽從上層社會走入民間,進入說書藝人的故事。由於劉、關、張的窮苦出身與說書藝人相同,而桃園三結義又是當時社會最理想的人際關系,於是劉備受到說書藝人的同情,被描寫成理想的仁君形象,關羽、張飛都成了維護正義的英雄人物。一百年後,關羽的故鄉——山西運城的鹽湖不知為何不產鹽了。當時鹽湖的收入占宋廷稅收的六分之一,宋徽宗對此憂心忡忡。徽宗信道,此時道教門派眾多,各派之間相互排擠。龍虎山的張繼道是徽宗器重之一,張天師主動請纓到山西為皇帝排憂解難。可是幾年過去了,鹽湖還是不產鹽。這時張天師想到當年軒轅黃帝和蚩尤大戰,蚩尤死後化作鹽池,如今必是蚩尤作怪。於是奏明徽宗,要請當地的神仙關羽來戰蚩尤。傳說軒轅黃帝姓趙,是趙宋的先祖,因此與蚩尤之戰不僅關乎財政,還與趙宋王權有關。徽宗把自己的年號封給關羽——崇寧真君,命他去戰蚩尤。不久後鹽湖恢復產鹽,關羽正式進入道教。此後,北宋與遼、金交戰,關羽又作為鼓舞士兵的戰神被封——義勇武安王。根據《三國志》和唐人的詩文記載,關公的兵器應是劍,為何後來變成了青龍偃月刀呢?原來在宋朝的義勇武安王畫像中,關羽身後有兩名士兵,一個舉著「關」自旗,一個拿著掩月刀。宋代《武經總要》中記載:掩月刀並非用於殺場,而是在儀仗中代表勇武的一種武器。元朝的關漢卿是把這把威武的大刀交到關公手中的第一人。由於元朝政府看不起漢族知識分子,禁止南人習武、祭拜,象關漢卿這樣的漢族文人不能走仕途之道只好以寫戲劇為生。他們希望有關羽這樣的大英雄出現,拯救人民於水火,於是關羽在民間戲劇中不斷被神化著。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認為民間習武,農民起義,對皇權有威脅。關羽再次被驅逐出武廟,義勇武安王的封號也被廢。這次他是如何東山再起的呢?還是讓我們到福建東山的關帝廟去看一看吧,那裡作為僕人的周倉居然被塑的和他的主人關羽同等大小。相傳南宋最後一個皇帝趙昺和左丞相陸秀夫逃到此地,走投無路,一同投海殉國。陸秀夫的魂魄投入關帝廟的關羽像中,而趙昺的魂則投入周倉像中。畢竟趙昺是君,陸秀夫為臣,在這里的關公與周倉之像被塑造得同等大小。正是由於陸秀夫的加入,關羽又多了反抗外族的忠臣形象。明世宗嘉靖年間,東南沿海一帶倭寇入侵,關公再次被朝廷啟用,在他的兩旁還加上了岳飛和陸秀夫。到了明朝末期,關羽正式取代姜尚作了中國的第二任武聖人。經過宋元時期民間藝人和下層文人的刻畫與虛構,關羽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到了明朝,由於上層文人和貴族對戲劇的喜愛,關公的形象被進一步改寫。在《三國志》中有三處明顯指出關羽降曹,在這個大英雄身上怎能有投降的污點呢?於是羅貫中寫出一段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以及後來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經過如此描寫,不僅掩蓋了關羽投降的事實,而且使他的形象更加完美。單刀會的主角本是魯肅,他面對關羽毫不畏懼,義正詞嚴要討回荊州,為何到了《三國演義》中主角變成了關公呢?若劉備借荊州不還,則關羽鎮守荊州成為霸佔荊州,此後失荊州、走麥城就缺少了悲劇色彩。同為山西人的羅本便在這出戲里加了一個虛構的人物——周倉。周倉一句「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豈獨是汝東吳當有耶?」把整個形勢逆轉。劉備作為有德之君,漢室正統,霸佔荊州是為恢復漢室的正義之舉,則關羽也成了正義之師。元代有一出《關公斬貂嬋》的戲,雖說歷來大英雄都不會為女色所動,但是讓關羽親手斬了一個手無寸鐵的弱女子,還是有損英雄形象。於是到了明代,這出戲有了另一個版本《關公與貂嬋》這次關公與貂嬋解除了誤會互生愛慕之情,但最終關羽還是為事業放棄愛情,而貂蟬仍是以死告終,不同的是這次是自刎而死。通過話本、戲劇、小說,關羽的塑造已日臻完美,但作為一個反擊外族的漢族忠臣形象,關羽又如何被清廷政府所接受呢?原來在滿族入關之前,《三國演義》被翻譯成滿文作為貴族內部的政治和軍事教科書。努爾哈赤自比劉備,比蒙古為孫權,所以關羽作為英雄早已被滿蒙所接受,在撫順的皇宮內就建有關帝廟。清朝入關後,歷代皇帝不斷為關聖帝追加封號,乾隆時加至十一個字,到光緒時已有二十六個字了。在民間許多行業都認關公為行業祖師爺。如做豆腐的、打鐵的、做剪刀的、剃頭的,甚至做燈燭的也因關公挑燈讀《春秋》而認他做祖師爺。清朝中葉,源於遍布大江南北的晉商在生意場上的成功,被供奉在晉商會所的關羽又多了財神的形象。到了清末民初,中國大大小小的關帝廟有幾萬座,遠遠超過文聖人孔子的孔廟。
---------門神--------------------------------------------
正宗的傳統門神,是唐代兩位名將——秦叔寶和尉遲恭。秦瓊、敬德作門神的根源出於霍州,出於隋唐霍邑之戰。

隋末,煬帝無道,天下大亂。公元617年,唐公李淵由太原起兵南下,欲伐隋建唐。兵至呂州霍邑(即今山西省霍州市),被隋將宋老生所阻,無計南行。 這霍邑,地處山西南北交通要道,北藉韓信嶺,南扼白壁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早在堯舜時便享有「中州重鎮、帝都屏障」之稱。雙方相持月余,傳說李淵在霍山神的幫助下,方克霍邑,斬宋老生,然後勢如破竹,直下長安。 李淵在長安建立大唐,其立基之地山西卻被號稱天興皇帝的劉武周所佔。劉武周克並州,陷介休,取霍邑,占河東,勢力將及關中。 619年冬,李世民率師返晉。收河東,復平陽,兵至霍邑。劉武周命元帥宋金剛死守霍邑,宋金剛命偏將尉遲恭扼守白壁關,阻止李世民北進。

李世民多次攻白壁關,損兵折將,徒勞無功。李世民轉師東向,620年沿霍山西麓進入霍邑。霍邑境內東部,素有「米糧川」之稱。尉遲恭探知李世民已避過白壁關天險進入霍邑,便揮師迎擊,在「米糧川」與李世民行軍總管秦叔寶展開一場殊死大戰。二將交鋒,幾乎每個回合都是尉遲恭打三鞭,秦瓊還兩鐧。因為尉遲恭的鞭重六十斤,打三鞭用力一百八十斤;秦瓊的鐧重九十斤,還兩鐧用力也是一百八十斤。「打三鞭還兩鐧」說明二將基本勢均力敵。李世民對尉遲恭的忠勇耿直早有所聞,對其精湛的武藝又深為贊嘆,今坐觀二虎相鬥,唯恐必有一傷,於是鳴金收兵,以圖尋機收尉遲恭歸唐。

李世民多次恩遇尉遲恭,多次勸其歸降。尉遲恭最後答應,只要劉武周死了,他便歸唐。李世民求賢心切,又不能馬上擒殺劉武周,無奈便殺了一個酷似劉武周面目的人,將人頭送與尉遲恭。尉遲恭未能辨出真假,便歸降了李世民。 李世民平息了劉武周的戰亂,帳下又添一員虎將尉遲恭,心中歡喜不盡。他決定在霍邑稍作休整,然後班師回京。

李世民夜宿霍邑衙門(即今霍州署),不料多次在夢中被兩個無頭的人驚醒。李世民仔細琢磨,這兩人一個像617年在霍邑所斬的隋將宋老生,另一個卻像那個被充作劉武周而割了頭的人。這兩個無頭之鬼時時騷擾,使得李世民坐卧不寧。李世民召見徐茂公求計,徐茂公道:「主公屈殺這似劉武周之人,乃因急於收降尉遲將軍所致,主公可派尉遲將軍夜守衙門,或許得以安寧」。李世民依言,使尉遲恭守門,果然那個似劉武周的冤魂不再來擾,而那個像宋老生的冤魂仍至。李世民再次求計於徐茂功。徐茂功道:「臣聞宋老生雖系隋將,但其忠勇可嘉,竊聞宋老生平日極敬佩秦二哥為人,試增派秦二哥夜守衙門,或許得安。」李世民依言增派秦叔寶夜守衙門,果然宋老生冤魂也不再來。

正因有此在霍邑徐茂功出策,秦瓊、敬德夜守衙門之前車,才有涇河龍王擾太宗,太宗宣召徐茂功、秦叔寶、尉遲恭見駕之後轍。由此可知,秦瓊、敬德兩位唐代名將初識在霍州,酣戰在霍州,結誼在霍州,二人作門神的根源也在霍州。據說吳承恩在《西遊記》中描寫的門神形象,便以霍州門神為素材,天津楊柳青的門神國畫,也是霍州門神的集錦。

大家都喜歡把古時的忠義之士作為門神
門神是我國民間貼在門上的神像,貼門神風俗的基本意圖是渴望擺脫災難,得到幸福。門神源於遠古時期的庶物崇拜。據查考,我國周代就有門神,但那時的門神還無名無姓。門神在漢朝時有三位,一位是成慶,另二位是神荼及郁壘,至唐有了秦叔寶、尉遲恭二門神。宋元之後,民間的門神多得不可勝數。直到今天,春節貼門神畫的風俗依然存在。秦叔寶、尉遲恭兩位武將門神,在民間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關於秦瓊、敬德成為門神有個傳說:李世民為了爭皇位,在玄武門殺死兄弟二人,住進皇宮以後,經常做惡夢,夢見他兩個兄弟變成惡鬼來找他索命,終日心神不定。太宗有兩位將軍,一個是勇猛無比的尉遲敬德,一個是每戰必勝的秦叔寶。二將軍自願戎裝守門,李世民這才安心。可是,只要他倆一離開,李世民馬上就會犯病。魏徵叫畫匠把秦瓊、尉遲恭的像畫下來,貼於門上,李世民從此再不做惡夢了。這事傳到民間,老百姓都知秦瓊和尉遲恭的厲害,也仿著畫了他倆的像,過年時貼到大門上,叫做「門神」。

9、中國傳統文化 剪紙的作文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卻能剪出一幅構思奇妙的藝術作品,雖然表面上平平常常,但從剪紙中,卻能看出一些寓意。這就是咱們中國「藝術之塔」上的一顆明珠-剪紙!

瞧!這幅剪紙作品多麼有趣啊!一個身著民族服裝的活潑小男孩,他真在用力地拉著兩頭小駱駝,他的神情十分認真。圍繞在這幅剪紙旁的是一片綠色的草地,草的上有著美麗的蝴蝶和可愛的小鳥,他們在美麗的夕陽下快樂地嬉戲。我還給這幅剪紙編了一個小故事呢!

從前,有個可憐的小男孩,他一出世,就失去了父親,只好和母親相依為命!他的家裡十分貧窮,由於沒有足夠的經費供他上學,他從小就為富人放駱駝。早晨,太陽和他一起把駱駝拉去草的上吃草;傍晚,夕陽伴隨著他一起把駱駝送回家。太陽看這個小男孩太可憐了,就將充足的陽光照射在他的身上,消除了他心中的陰影;同時,因為這里的陽光十分充足,也吸引了蝴蝶和小鳥來這里嬉戲!

我是一名小學生,生活條件自然要比他好的多,我也要像他一樣有一顆樂觀的心,不和別人攀比。

10、剪紙藝術

中國
祁縣的剪紙藝術
祁縣地處山西腹地的晉中盆地,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有著文化藝術發展得天獨厚的條件,素有「剪紙之鄉」的美稱。祁縣民間剪紙不僅品種繁多、內容豐富,而且構思巧妙、寓意深刻,人物花草、民情風俗、鳥獸魚蟲,無其不有。無論是歲時節令、居住、服飾,還是誕生、成年、婚葬、壽筵,到處都能看到五彩繽紛的剪紙,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鄉土氣息。

剪紙的發展

祁縣剪紙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考證,晉武帝泰始五年(269年)修建的漢司徒王允祠堂,隔扇、壁飾就出現了金薄片、陶片、木片鏤空雕刻的類似剪紙的圖案。至唐武德三年(620年),民間巧手將雕刻技藝的鏤空雕發展演變為剪紙,逐步流傳開來。其實剪紙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的周朝。《史記·晉世家》中記載有「剪桐封弟」的典故。相傳周成王小時候,有一天他和弟弟叔虞玩耍時,把一片梧桐葉剪成玉圭的形狀,對叔虞說:「我就用這個來分封你吧。」幾天後,周公請求成王選擇吉日封叔虞為諸侯,成王說:「我和他開玩笑呢。」周公道:「天子無戲言,天子說出的話,史官要如實記載它,樂工要唱誦它,士大夫要傳揚它。」於是,周成王把唐封給了叔虞。叔虞日後被稱為唐叔虞。公元前2世紀,古人發明了紙,於是開始有剪紙出現。由於有這樣一段富有吉祥意義的典故,剪紙從一開始便作為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而逐漸流傳開來。
在唐、宋時期,剪紙已作為一種吉祥喜慶的飾物在民間廣為流傳。清朝中期以後,祁縣剪紙作為民間裝飾的工藝品之一才真正繁榮起來。當時正是晉商繁盛時期,經濟的繁榮帶動了民間工藝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剪紙作為一門藝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祁縣剪紙像開放在山野間的小花一樣默默地植根於廣大農村,「芝蘭生於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它作為一種裝飾品、吉祥物,以其特有的魅力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剪紙的素材

作為民間工藝的剪紙,其素材多源於人們生產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形象材料,有寓意吉祥的花、鳥、魚、獸,有流傳久遠的神話故事、戲曲人物和民俗故事等。祁縣剪紙題材廣泛,往往與當地風俗習慣密切結合,而且於朴實中傳神,造型獨特、構思巧妙,使人回味無窮。根據其表現形式可以分為以下六類:
1.以人們喜愛的飛禽走獸、花卉瓜果反映人們求取吉祥、祈盼幸福的美好願望。如在祁縣一帶常見的十二生肖是很有特色的剪紙作品,每一幅都惟妙惟肖、玲瓏剔透、各具特色。「豬」在人們的印象中是很醜陋的動物,但經過剪紙藝人的藝術加工後,胖胖的小豬變得活靈活現、憨厚淳樸,十分可愛。「喜鵲登梅」,以鵲象徵「喜」,「梅」取諧音「眉」,表達一種吉祥的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門。千百年來,喜鵲被我國人民稱為報喜鳥,如果聽到門前樹上喜鵲的叫聲,那麼將會有親戚到來。「梅蘭竹菊」為花中「四君子」,人們經常借梅之傲骨、蘭之清雅、竹之有節、菊之高尚來比喻君子的高風亮節。又如在農村廣為流行的「四果圖」,是以石榴、桃、香元、佛手四幅為一組,以石榴象徵多子,以桃象徵多壽,佛手諧音「福」,比喻多福,表達人們的一種美好願望。

2.以「福祿壽喜」等為主題表達人們希望富貴長壽的願望。「福祿壽喜」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具有吉祥意義的漢字,人們認為福祿壽三星齊聚才是沒有缺憾的人生,有福有祿有壽才能稱之為喜。這類主題大多採用漢字藝術,同時周圍以各種與之相諧音的吉祥動、植物作陪襯,如表達「壽」,人們通常以中國傳統書法「壽」字為中心構圖,再圍繞與壽有關的吉祥物,比如松、柏、桃、鶴、鹿、靈芝、佛手、綬鳥等,形成獨具特色的剪紙藝術。如「祿」以人物造型老壽星隱含漢字「祿」,同時把葫蘆等象徵福祿的吉祥物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如「禧」字周圍配有蓮花、石榴、佛手,構思精巧、寓義深刻、風格獨特,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3.大多數的老百姓在剪紙過程中,往往還寄託著自己對家庭生活富裕安康的美好願望。如民間剪紙「金玉滿堂」,其實剪的就是兩條魚,「金魚」與「金玉」讀音相同,池塘的「塘」字與堂屋的「堂」字讀音也相同,民間以諧音取其意,便是金玉滿堂,期望家中堆金積玉,富貴榮華。又如民間剪紙「連年有餘」,人們喜歡把蓮花和魚剪在一塊,「蓮」取諧音連,「魚」取諧音余,象徵豐衣足食、家有餘糧;其它還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等,都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藝術品。
4.以家庭和諧興旺、子孫綿延為主題。家族興旺是人們永恆的追求和希望,祁縣剪紙藝人常常把自然界的動、植物人格化,通過其諧音,反映當地人們的民俗、信仰、生活習俗,如過去人們喜愛的「蓮生貴子」,以蓮花的「蓮」取諧音「連」,反映人們求子的心理以及多子多福的願望。又如過生日、滿月要在門楣上貼一幅剪紙,以示祝賀,其外型為一對「葫蘆」,中間剪出一些花紋,細看像一個活潑可愛的娃娃,一是祝其健康成長,二是葫蘆蔓長,寓意瓜瓞延綿,子孫眾多,家族興旺發達。另外還有水仙、蘭花、葡萄以及「麒麟送子」等,都是常見的題材。
5.以趨吉避邪為題材,希冀獲得精神上的安慰。春天,萬物復甦,毒蟲一類也四處活動,為免受其害,祁縣一帶傳統習俗要在五月端午節剪「五毒圖」、神牛、老虎,並貼於門上,希望除魔避邪。
6.一些流傳廣泛的歷史人物、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歷史典故也是剪紙的優秀素材。如老鼠娶親、劉海戲金蟾等。老鼠娶親是人們最為熟悉的剪紙內容,老鼠娶親的故事據清俞越《茶室叢鈔》:老鼠生了個女兒,它的父母非常喜愛它,要把它嫁給一個有權有勢的女婿。它們認為太陽高高懸在空中,應該是世界上最高貴的了,就求太陽作它們的女婿。太陽說不行,後來又找到烏雲、風、牆,最後找到貓,貓一聽很是高興,說好當晚娶親。這天正是正月二十四日,當花轎抬著新娘還沒來得及下轎結拜時,老貓一口先把新娘吃掉了。其實,春天正是老鼠繁殖的季節,故正月里要舉行一次捕鼠的集體行動,稱為填倉節,每到正月二十五日的前夜,百姓們誘鼠出洞,放貓擒拿老鼠,以保護填好糧米的倉房。剪紙老鼠娶親巧妙地把這一傳說故事、民間習俗生動活潑地表現了出來。「劉海戲金蟾」中的「劉海」是傳說中的招財童子,民間流傳有「劉海戲金蟾,步步撒金錢」的說法。所有這些都極為明顯地體現了人們希望家庭生活富足的美好願望。
隨著剪紙藝術的發展以及人們觀念的更新,一些在人們心目中具有紀念意義的人和物作為剪紙的新素材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如毛主席頭像、奧運福娃等。除此之外,祁縣剪紙還有臉譜、八仙、男耕女織等上百個品種。它構思精巧,創意獨特,風格各具特色,使人回味無窮。

剪紙的特色

祁縣地處山西腹地,是漢民族聚居區,剪紙作品集中傳達了漢民族的民風習俗。總體來說,祁縣剪紙多為單色剪紙,且具有粗獷、簡練、質朴的特點。明清時期,祁縣商業發達,為晉商富庶之地,南來北往的商人匯聚於此,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民族文化的發展,也促進了民間工藝的發展和交流,所以祁縣的剪紙特點又兼南北風格,集南方的婉約典雅、纖細繁密和北方的純朴粗獷合而為一,呈圓潤秀麗、纖巧精細的風格。祁縣剪紙最有代表性的是「蟈蟈戲白菜」,這副作品剪於上世紀50年代,由祁縣72歲高齡的暢庵貞老人所剪,線條細膩、栩栩如生,就連蟈蟈後腿上的細毛毛都一根一根地剪了出來。而且她的剪紙有一個特點,即剪紙上用針扎有許多小眼,貼到窗戶上,夜裡透過燈光的照射,好像許多小珍珠。這幅作品現在祁縣民俗博物館展出。

剪紙的用途

剪紙最大的用途便是作為窗花,帶給人們吉祥喜慶的氣氛,但窗花只是剪紙用途的一項,剪紙的用途還有很多,如婚喪嫁娶,為長者祝壽,給小孩過滿月,過生日,家家戶戶都要按照傳統習俗進行剪紙。誰家辦喜事了,臉盆上、箱櫃上到處貼滿漂亮的喜字剪紙裝飾品,通常還有「麒麟送子」、「鴛鴦戲水」、「龍鳳呈祥」、「鳳戲牡丹」、「龍戲珠」、「魚戲蓮」、「如意石榴」等喜慶祝福的剪紙,簡單活潑的藝術形式會給新房增添濃濃的喜慶氣氛。
在民間喪葬禮儀中也會經常見到剪紙作品,老人去逝後用的歲歲紙、搖錢樹、金山銀山、轎車大馬、幡子都是很好的剪紙藝術品。
剪紙還用於給各種刺綉作品做底樣,如過去為保佑孩子健康成長,常常做虎頭鞋,上面綉有虎頭、花卉等各色各樣的圖案;又如枕頭的兩端以及荷包上的吉祥圖案,往往由民間剪紙藝人先剪出底樣,再由心靈手巧的媳婦精心地綉出來,甚至扎鞋墊也先用剪紙做好底樣。
過大年的時候,家家在門前或院內懸掛輝紙,在輝紙腿上,人們也都會剪上形形色色的吉祥圖案,這是剪紙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居住習俗的變化,剪紙藝術不斷創新,出現了許多適應現代居住環境的新型的剪紙作品,受到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的歡迎,他們用剪紙裝點居室,增加品位。剪紙還走進專賣店,成為農民發家致富的產業。越來越多的剪紙藝人把傳統民間藝術融入到現代藝術中,剪紙結合現代美術理念已應用於現代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動畫設計等領域。
剪紙是民族文化藝術中一枝絢麗的奇葩,是民間藝人智慧的結晶。剪紙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適應了時代的發展,以獨特的藝術魅力、濃郁的地方風情、純朴的藝術形式在民族的藝術長河中不斷發展著,始終保持著旺盛的藝術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