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方的和北方春節的習俗
南方
吃年糕
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2.吃火鍋和魚
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餘」。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徵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3.吃元宵
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
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民國初年還有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北方
供佛
一些北方地區地地道道的當地人家,幾乎家家有佛堂,所供之神有觀音、關聖、財神等。不過佛堂的規模相差懸殊,有地位人家可能是一層小樓,或一間正廳,而貧苦的百姓家可能只有一個小佛龕。
不論佛堂規模大小,除夕夜一律要上供。供桌也叫接桌,桌上的供品成色和數量,自然是隨著佛堂的規模而異的。供品最豐富者為「九堂」,即9類供品,綜合起來有:豬頭、雄雞、羊肉、饅頭、蜜供、套餅、面鮮、水果、百果、花糕、年飯、素餃、素菜等。
此外供桌前還要有照例的「五供」,即一隻香爐、一對燭台、一對花瓶(筒)。燭台上插素蠟,香爐內插好手指粗的「子午香」(或藏香)。以上供品午前擺齊,正午開燃蠟點香,俗稱「起香」。從此時起香火不可中斷,直到「破五」。
2.祭祖
祭祖也是北方一些地區除夕夜的內容之一。北方的一些地區拜年是男人們的事,各家婦女不到「破五」不許出門送賀,即便很近的鄰里,只能在院中說話,也不許進屋,即所謂「忌門」之陋俗。每當除夕夜,院內鋪上芝麻秸時起,即等於宣布「忌門」開始,正月初六,婦女才開始互相道賀。
如一旦打碎器皿,要說「歲(碎)歲平安」。除夕夜不掃地,不倒泔水、垃圾,怕把財神掃出或倒出;不動刀剪,動則主兇殺或口角;還有不準吃葯的習俗,否則會一年生病。(其實需吃葯者,已經生病了,耽誤病情,豈不更重!)至於大年初一須吃素,現在可能很少見了,誰家不是大魚大肉。
3.吃年糕餃子
明崇禎年間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記載當時的北京人每於「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難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諧音而來。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
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中國社會科學網-春節飲食習俗:南方篇
中國社會科學網-春節飲食習俗:北方篇
2、劉海波的人物履歷
<
3、在4月15日中國發生了什麼歷史大事
中國歷史上的4月15日發生過以下大事。1914年,中國拒絕接受麥克馬洪線。
1919年,《新青年》提倡男女公開社交。
1926年,馮玉祥退卻張作霖入京。
1942年,中國遠征軍解仁安羌英軍之圍。
1946年,中共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兩萬餘人突襲長春,東北國共內戰全面爆發。
1958年,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
1989年,胡耀邦逝世。
1991年,希望工程」開始實施。
1999年,我國第一條跨海鐵路通道---粵海鐵路通道工程開工。
2002年,中國國航一架客機在韓國釜山墜毀 , 128人遇難。
2004年, 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任長霞遇車禍犧牲。
2011年,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在海南省博鰲開幕。
4、山東濟南楊恩植李利民是否是中國書協會員
經中國書法家協會秘書長辦公會議審核,並報經分黨組同意,2007年批准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共1141人。名單如下:
北京(31人):
梁治國 楊 雍 孔繁敬 徐正德 張文甫 吳正前 姜守垣 白 銳 馮立松 李毅強
孟淑英 張志國 霍建國 魏元祥 趙一唐 杜征麟 陳東昱 周曉陸 史麗薇 冷萬里
汪 良 李建春 李長泉 李永忠 陳 友 黃吳懷 陳 明 張振生 趙遠強 張孝勇
王金凱
上海(8人):
舒文揚 王 曦 張勤賢 彭燁峰 郭光裕 杜 贇 徐秋林 鄭繼波
天津(8人):
李德福 李紹臣 羅遠智 黃 震 崔永明 崔大順 卞建軍 卞金龍
重慶(15人):
蘭 娥 鄭啟超 龔 文 馬大德 李 永 李宇平 李秀娟 陳白羽 顏以琳 羊 炯
舒自勤 游文中 余恢毅 傅勝德 傅應明
河北(57人):
馬耀信 檀小光 張 卓 韓玉臣 高 飛 劉劍馗 徐建設 馬 軍 劉國強 王素芬
郭 陽 丁建強 揚勝寶 趙鴻昌 侯 猛 謝 軍 王羲吾 齊 含 張 征 張僳華
林槐森 張占軍 丁志勇 李崢嶸 劉曉霞 孫宏偉 陳瑞謙 陶殿甲 王 濤 趙慧琳
高國勝 郭亞林 劉景義 李澤成 劉俊坡 王志海 曹旭軍 馮子平 楊國駿 李 勇
楊曉亮 趙 毅 王 鵬 孫英力 楊 波 馬恆建 白振軍 劉京文 許元慶 戴啟和
孫占峰 寇學臣 周泓舟 張葆冬 周紅日 楊學德 梁海書
山西(16人):
馬俊青 姜紅光 許 銳 薛珠峰 黃進明 張雲崗 鄭景昉 高銀壽 郭秋林 李星元
原旭東 張明智 李克仁 張根虎 孫忠良 薛俊明
內蒙古(12人):
趙 龍 張金富 張彩鋒 喬 雁 包星光 賀貴璽 耿澤峰 石月晨 雲光中 劉世榮
胡 忠 連 輯
遼寧(44人):
黃海林 石 岱 李曉光 劉冠軍 馬雲鵬 張洪祥 欒 波 李 暉 王運澤 李業明
孫福生 孫旭東 葉國俊 李 葵 趙靜良 劉 欣 孫萬民 孫萬軍 王雲龍 趙文生
馬 琳 熊 東 孫克順 白 翎 孟令全 劉長華 厲 冬 熊潔英 李德剛 曲 堅
孫勝連 李 傑 劉 傑 張本平 宋世全 王 偉 辛 宏 王鵬江 郭興文 郭慶雪
宋開強 班 軍 於連勝 李寶權
吉林(14人):
曲志剛 邢日祥 李嘉國 胡 鑫 李惠斌 趙 馳 劉素娣 傅春來 李世忠 張志明
李升國 曲慶波 王忠仁 王雲坤
黑龍江(43人):
曹文武 李 丹 李 慧 閆冬雪 杜延平 程曉海 高成山 王 偉 劉恆毅 周少清
宋 雷 張 靚 王官平 許 晨 張永昌 孫麗華 楊小林 黃 明 鄭長華 張新蕾
金澤珊 仲偉迅 周潤天 趙 峰 劉 成 宋治中 鄒 權 高月玲 單寶山 於亞非
石正君 魏景春 賈夢強 李義清 吳金龍 吳慶東 阮殿龍 張志良 常樹林 何樹嶺
忽培元 寇 鐵 楊俊文
江蘇(103人):
馮懷根 劉東芹 胡光燦 朱友舟 鄭必厚 楊宏敏 釋奚白 李志勤 王建強 諸培弘
孫玉傑 武傳國 武寶民 王建偉 程 偉 龐現軍 許 達 盛詩瀾 陳小新 陳 暉
楊伯芳 陸振永 惠聰穎 孫立志 張根喜 陳巧令 馬正君 盧海洲 戚散花 陳 清
劉 洪 鄭長安 陳 捷 郭向東 管敬澤 蔣雪蓮 宋 詠 陳 峰 潘 雲 秦 健
方建明 金艷平 謝 燕 邵 寧 姚光義 范永江 任貴書 侍少華 郭家高 蔡 寧
王 靜 韓建明 劉仲明 陳 建 張方舉 祁 斌 汪 超 葉華洲 吳建華 馮 勇
張建祥 劉 保 張一冰 姜蘇海 李德會 陳一農 黃志強 徐於群 徐 傑 吳宏亮
吳健華 王潤松 李世晉 顧曉燕 李耀中 肖公文 顧冬成 劉長雲 鄧瑞清 韓滿陵
朱洪林 趙昌智 詹從俊 姜忠明 周亞賢 趙宏武 許能俊 孫志勇 劉家駿 高俊源
王 浩 劉 瑞 周澤波 張 峰 史永元 汪洋舟 吳麗明 尤靖希 翟天鵬 居麗琴
林 爾 趙永賢 王亦農
浙江(101人)
樓金輝 葉慧敏 邱紅日 劉宜珍 賀東祥 程文波 徐國強 陳養綠 黃建水 方林華
田一峰 費秋華 戴世成 胡迪權 袁建初 徐 清 吳戰堡 王 昕 何玉峰 徐 強
施華峰 錢林江 張揚明 方艷艷 余久一 謝利疆 王瓊瑤 邱朝劍 巴利平 樓秋華
王澤玖 鄧志春 林曉林 張 斌 周揚輝 張興南 肖 慧 郭志民 周 芳 陳 偉
劉去非 李衛寧 王北蘇 陳良敏 任永江 林光進 江國華 方聖旺 夏軍寅 陳心昌
仇雪峰 倪朔野 金錫強 陳 偉 唐歡軍 貝立新 陳建邦 張哲民 蔣雪峰 牟重輝
陳永明 王 堅 梁世鮑 吳相撐 吳志仲 劉建平 鄭蕾蕾 曹建平 楊益豹 呂郁芳
何 軍 陳迎平 李 軍 宋漢光 司燕飛 朱乒乓 張一兵 周 紅 呂燮強 張寶仙
俞者新 呂永生 陳紅兵 張 球 濮乾遠 馬青原 傅振余 徐轟轟 梁培先 計渺生
張 偉 周躍飛 林書傑 方鋼軍 周春梅 杜安才 徐志堅 王雪虹 潘榮昌 談月明
朱希望
安徽(30人):
王 濤 楊文瀏 劉跟弟 薛曉東 劉來保 陳耕夫 陶 勇 張兵民 楊繼乾 邵 晨
石海松 方衡倉 周繼中 王 盛 盧 火 蔡登高 唐 亮 梁穎州 陳士恆 侯輝玉
張 玉 單桂體 劉興貴 汪 洋 齊 飛 歐陽兵 羅宏祥 李士傑 余焰爐 田唯謙
福建(39人)
柯少岩 王期紅 王文賢 邱玲華 劉順華 許貽群 林玉梅 許海泉 盧克鋒 朱金鎊
遊民戈 葉韶霖 黃水運 鄭建松 王淵明 張國仁 林紹挺 鄧 顥 張棟華 張 煌
黃志農 林丹紅 黃鴻瓊 張 軍 王 冰 王毅霖 謝 健 陳玉富 徐良夫 宋玉榮
蘇寶星 羅方華 陳祥耀 陳文貴 沈 岩 林公武 吳運農 李多寬 卓繼輝
江西(11人):
曹衛民 曹端陽 朱德有 傅愛萍 何 流 劉建中 徐順爐 馬於強 張建華 王建民
張錦裳
山東(120人):
陳忠洲 孫增傑 王吉臣 姜言山 范學剛 薛昭東 譚曉昌 魏泮瑋 石汝祥 丁兆德
許曉斌 李 瑜 張俊慶 張啟勇 曲 偉 田連謨 宋占濤 李延慶 董國越 遲志邦
崔旭球 卞 濤 王美盛 喬德忠 彭作飈 劉慧慧 張榮磊 孫緒山 蔡衛東 畢世明
王開英 朱仕明 程愛忠 陳希龍 張廣才 劉 鐵 李曉光 徐 永 徐建民 高永旺
王 禾 楊守華 孫希民 劉國良 張伯祥 朱茂剛 閆 台 孫啟新 楊 鍵 倪和軍
沈維進 姚 磊 趙遠方 孫光祥 李新君 李曉君 陳祥生 張景新 關 璇 胡振國
宋 剛 馬 偉 張 欣 韓明東 徐華志 李 鈞 霍春曉 李方振 王振剛 馬劍暢
劉從明 李學敏 李令唐 陳文軒 張慶年 陳同龍 陳關瑞 荊得村 魯世傑 李岩選
王錦元 李學山 張繼民 殷 濤 段惠子 李 峰 吳寶華 朱本群 杭士友 梁嗣斌
趙鈞波 崔傳富 張 穎 高 波 繆九永 徐立成 郭少俐 王安慧 張維柱 張紅霞
李再孝 何賢德 劉振東 劉光亮 錢棟廷 馬斗進 李泓池 王堯忠 張 勇 張光興
靳 永 李宗瑋 蘇曉敏 吳澤浩 楊炳雲 朱樹松 於欽彥 張鐵軍 王奎鑫 潘盛國
河南(135人):
楊文傑 徐榮雙 謝安鈞 常平安 張 良 樊利傑 白立獻 蘆 荻 陳培站 胡巨成
劉啟紅 婁紅衛 薛明輝 李國昌 鍾海濤 鄭志剛 仵紅泉 戴建波 陳玉蓮 孟建軍
李文敬 王秋人 於長海 孫永風 孟欽峰 劉煒東 劉東亮 趙心田 李振東 王夢筆
王延成 梁世同 薛文法 李勇山 王 崗 黃修珠 郭叢斌 齊保欣 山嶽頂 李孝正
郭鴻光 楊換欣 馬發喜 柴新勝 衛鋼民 王永森 王懷陽 劉燦輝 張耀軍 王木鐸
劉 根 高雅軒 葉 文 王志立 郭愛德 王小平 李永成 劉海清 李毓采 常文藝
杜慶安 趙廣付 李青林 胡玉忠 王了之 毋 立 逯國平 李玉軍 周永剛 黃 鏞
段 凱 郭體忠 張 睿 陳 卓 劉新澤 沈 淦 張學漢 高志民 李 峰 蘇國強
孫文興 劉昕居 梅 萍 李 煒 賈 光 李 林 王繼濤 張燕凌 楊 城 張 倩
王根發 張志軍 王文傑 孔令廣 谷慶禮 趙永爭 劉穎峰 黃競天 張際春 彭 彤
袁景林 葛慎林 張 澍 班文生 張志本 趙 偉 梁吉超 高 源 李紅普 亢 凡
曲書鋒 冀 燕 王學峰 高 昂 穆海華 李貴陽 祝喜群 於建國 周 毅 穆仁先
李東明 韓 濤 閻勇宏 李 岩 高軍紅 李向軍 耿書香 韓明倫 馬 奔 柳青凱
王旭升 計承江 李文慧 張明坤 張傳君
湖北(28人):
李銘鴻 吳永斌 朱宇華 胡定雲 黃文泉 張 暉 陸舍無 廖光榮 楊 蘋 彭金淋
劉 剛 李國光 盧方祥 閔 鳴 王 榮 楊豪良 肖 毅 張 波 田耕之 孫文平
楊 勇 秦龍志 吳 嵐 徐士慶 熊 偉 李俊傑 葉金生 熊 毅
湖南(32人):
郭 晶 夏碧波 孫業華 曹 輝 文 佐 李逸峰 鄧元喜 田曉華 賀子文 胡春香
吳 萍 劉 戈 譚安輝 晏 雲 呂啟瓊 李建人 易 俊 林彰龍 張青渠 姜儒振
劉 明 孔小平 何朝陽 萬應均 文承保 劉鳴泰 陳東久 王 宏 康博文 夏鵬程
羅成琰 賀長安
廣東(60人):
陳紹基 操軍凜 鄒敏德 區福林 柯振海 陳 捷 朱燕霓 王憲榮 曾紀升 許集厚
李文填 熊紹庚 吳豪新 李輝良 魏育賢 龍錦營 李武耀 呂 凡 邵躍晰 鄭南貞
唐昌明 倪恩廣 何明霖 黃華文 劉乃明 觀鵬程 鄭元堅 邢憲銘 許子韓 黃 丹
余立宗 林秋宏 魏有永 胡錦秋 賴智豪 劉桂發 王 河 顏奕端 鍾振強 盧志東
張耀文 馮少華 童志雄 黃舜生 林元解 林兆華 馮才權 塗乃光 龐羅養 朱桂明
羅春喜 駱培華 杜國志 周漢標 李鵬程 陳福坤 陳廣權 鍾春鋒 高榮明 陳漢群
廣西(10人):
黃家城 蒙麓舟 譚念宗 何泓延 余樂軍 呂維誠 李忠連 黃文斌 蘇洪強 覃日飛
海南(6人):
王國秀 譚 駿 林道飛 卓劍文 吳書生 鄒世全
四川(20人):
文維義 張軍文 曾家碧 楊 波 李在兵 楊 帆 嚴壁壘 鍾宣秋 於 江 方 曉 趙恆源
王 傑 蒲 劍 王 洪 張家興 李光斌 周永生 楊仁鳴 呂世正 高遠歧
貴州(12人):
秦良靜 侯興平 謝安輝 岑 嵐 熊志凌 吳 勇 安天富 尹開桂 鄧 揚 熊華禹
謝貴新 黑衛平
雲南(9人):
王子榮 尹寶元 謝美春 喬 明 尹文鴻 段 冰 朱從凱 周康林 李坤生
西藏(10人):
楊雙舉 鞏同梁 陸運良 劉光軒 馮啟雙 田中鶴 王劍簫 高延鴻 烏金群培 次仁頓珠
陝西(28人):
孫 彧 淡高武 張延風 魏明義 張 逸 李 惠 谷衍舟 唐永平 符 浩 劉建設
張錦華 楊小琪 劉樹勛 韓春濤 李傑民 鍾 鏑 劉小民 宋江安 王 強 吳川淮
徐偉聰 張 琴 牟君誠 王亞兵 郭連生 封海洪 張建林 周一波
甘肅(35人):
馬成吉 尚 墨 秦文亮 石慶雲 張文穎 楊田盛 王炳文 王懷罡 包孝祖 張克鋒
楊劍鋒 林緒有 穆 鈞 馬識途 劉建國 包步洲 金希明 賈得梅 李 岩 翟相永
韋 巍 王 飛 劉明明 李鼎峰 鄭國斌 李 靖 趙志強 楊周全 楊順林 任繼軍
黎 明 安 石 張 機 馮樹林 吳延富
青海(6人):
李炳築 徐小江 勞建中 謝全勝 李其象 高海源
寧夏(3人):
周建設 齊國旺 汪象華
新疆(5人):
陳永全 徐忠新 吳景秋 任生舉 周 靜
中直(45人):
蔡永勝 杜世金 丁雪峰 江熙漢 張 瑋 何漢卿 楊 菲 鍾 成 劉學思 方 鳴
梁 江 程大利 胡基魁 林 濤 李斌權 樓建軍 尹燕琦 黃天螢 周 惠 羅美富
官景輝 錢衛清 田滋茂 高昌禮 李培貞 吾如儀 崔承順 蔡安季 林 軍 何東君
胡 珍 白煜章 李寶光 蔣 巍 夏 潮 陳龍發 郭志鴻 李 牧 謝模乾 陳曉光
黃樹賢 張龍之 楊潔篪 朱 軍 孫盛軍
兵團(1人):
王振堂
石油(9人):
黃 震 姚捍東 李 勇 田建民 郝鳳先 陳一耕 白景峰 周鳳國 宋玉林
總政(35人):
李金蘭 郭孟祥 顧慶生 周 霞 季樂勝 武傳國 任福安 王 然 劉開華 常秀林
張家益 陳光池 李國舟 徐 健 崔景山 許金學 張岳永 郭得河 王文傑 路運忠
朱永清 黃 彬 趙興發 柯楊穩 溫晉讓 蒲榮祥 常生榮 尹 亮 翟充民 畢啟亮
孫守禮 柴紹良 董文久 任福安 高正石
查一下吧,沒有的話就應該不是了。
5、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名單 要最新的
經中國書法家協會秘書長辦公會議審核,並報經分黨組同意,2007年批准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共1141人。名單如下:
北京(31人):
梁治國 楊 雍 孔繁敬 徐正德 張文甫 吳正前 姜守垣 白 銳 馮立松 李毅強
孟淑英 張志國 霍建國 魏元祥 趙一唐 杜征麟 陳東昱 周曉陸 史麗薇 冷萬里
汪 良 李建春 李長泉 李永忠 陳 友 黃吳懷 陳 明 張振生 趙遠強 張孝勇
王金凱
上海(8人):
舒文揚 王 曦 張勤賢 彭燁峰 郭光裕 杜 贇 徐秋林 鄭繼波
天津(8人):
李德福 李紹臣 羅遠智 黃 震 崔永明 崔大順 卞建軍 卞金龍
重慶(15人):
蘭 娥 鄭啟超 龔 文 馬大德 李 永 李宇平 李秀娟 陳白羽 顏以琳 羊 炯
舒自勤 游文中 余恢毅 傅勝德 傅應明
河北(57人):
馬耀信 檀小光 張 卓 韓玉臣 高 飛 劉劍馗 徐建設 馬 軍 劉國強 王素芬
郭 陽 丁建強 揚勝寶 趙鴻昌 侯 猛 謝 軍 王羲吾 齊 含 張 征 張僳華
林槐森 張占軍 丁志勇 李崢嶸 劉曉霞 孫宏偉 陳瑞謙 陶殿甲 王 濤 趙慧琳
高國勝 郭亞林 劉景義 李澤成 劉俊坡 王志海 曹旭軍 馮子平 楊國駿 李 勇
楊曉亮 趙 毅 王 鵬 孫英力 楊 波 馬恆建 白振軍 劉京文 許元慶 戴啟和
孫占峰 寇學臣 周泓舟 張葆冬 周紅日 楊學德 梁海書
山西(16人):
馬俊青 姜紅光 許 銳 薛珠峰 黃進明 張雲崗 鄭景昉 高銀壽 郭秋林 李星元
原旭東 張明智 李克仁 張根虎 孫忠良 薛俊明
內蒙古(12人):
趙 龍 張金富 張彩鋒 喬 雁 包星光 賀貴璽 耿澤峰 石月晨 雲光中 劉世榮
胡 忠 連 輯
遼寧(44人):
黃海林 石 岱 李曉光 劉冠軍 馬雲鵬 張洪祥 欒 波 李 暉 王運澤 李業明
孫福生 孫旭東 葉國俊 李 葵 趙靜良 劉 欣 孫萬民 孫萬軍 王雲龍 趙文生
馬 琳 熊 東 孫克順 白 翎 孟令全 劉長華 厲 冬 熊潔英 李德剛 曲 堅
孫勝連 李 傑 劉 傑 張本平 宋世全 王 偉 辛 宏 王鵬江 郭興文 郭慶雪
宋開強 班 軍 於連勝 李寶權
吉林(14人):
曲志剛 邢日祥 李嘉國 胡 鑫 李惠斌 趙 馳 劉素娣 傅春來 李世忠 張志明
李升國 曲慶波 王忠仁 王雲坤
黑龍江(43人):
曹文武 李 丹 李 慧 閆冬雪 杜延平 程曉海 高成山 王 偉 劉恆毅 周少清
宋 雷 張 靚 王官平 許 晨 張永昌 孫麗華 楊小林 黃 明 鄭長華 張新蕾
金澤珊 仲偉迅 周潤天 趙 峰 劉 成 宋治中 鄒 權 高月玲 單寶山 於亞非
石正君 魏景春 賈夢強 李義清 吳金龍 吳慶東 阮殿龍 張志良 常樹林 何樹嶺
忽培元 寇 鐵 楊俊文
江蘇(103人):
馮懷根 劉東芹 胡光燦 朱友舟 鄭必厚 楊宏敏 釋奚白 李志勤 王建強 諸培弘
孫玉傑 武傳國 武寶民 王建偉 程 偉 龐現軍 許 達 盛詩瀾 陳小新 陳 暉
楊伯芳 陸振永 惠聰穎 孫立志 張根喜 陳巧令 馬正君 盧海洲 戚散花 陳 清
劉 洪 鄭長安 陳 捷 郭向東 管敬澤 蔣雪蓮 宋 詠 陳 峰 潘 雲 秦 健
方建明 金艷平 謝 燕 邵 寧 姚光義 范永江 任貴書 侍少華 郭家高 蔡 寧
王 靜 韓建明 劉仲明 陳 建 張方舉 祁 斌 汪 超 葉華洲 吳建華 馮 勇
張建祥 劉 保 張一冰 姜蘇海 李德會 陳一農 黃志強 徐於群 徐 傑 吳宏亮
吳健華 王潤松 李世晉 顧曉燕 李耀中 肖公文 顧冬成 劉長雲 鄧瑞清 韓滿陵
朱洪林 趙昌智 詹從俊 姜忠明 周亞賢 趙宏武 許能俊 孫志勇 劉家駿 高俊源
王 浩 劉 瑞 周澤波 張 峰 史永元 汪洋舟 吳麗明 尤靖希 翟天鵬 居麗琴
林 爾 趙永賢 王亦農
浙江(101人)
樓金輝 葉慧敏 邱紅日 劉宜珍 賀東祥 程文波 徐國強 陳養綠 黃建水 方林華
田一峰 費秋華 戴世成 胡迪權 袁建初 徐 清 吳戰堡 王 昕 何玉峰 徐 強
施華峰 錢林江 張揚明 方艷艷 余久一 謝利疆 王瓊瑤 邱朝劍 巴利平 樓秋華
王澤玖 鄧志春 林曉林 張 斌 周揚輝 張興南 肖 慧 郭志民 周 芳 陳 偉
劉去非 李衛寧 王北蘇 陳良敏 任永江 林光進 江國華 方聖旺 夏軍寅 陳心昌
仇雪峰 倪朔野 金錫強 陳 偉 唐歡軍 貝立新 陳建邦 張哲民 蔣雪峰 牟重輝
陳永明 王 堅 梁世鮑 吳相撐 吳志仲 劉建平 鄭蕾蕾 曹建平 楊益豹 呂郁芳
何 軍 陳迎平 李 軍 宋漢光 司燕飛 朱乒乓 張一兵 周 紅 呂燮強 張寶仙
俞者新 呂永生 陳紅兵 張 球 濮乾遠 馬青原 傅振余 徐轟轟 梁培先 計渺生
張 偉 周躍飛 林書傑 方鋼軍 周春梅 杜安才 徐志堅 王雪虹 潘榮昌 談月明
朱希望
安徽(30人):
王 濤 楊文瀏 劉跟弟 薛曉東 劉來保 陳耕夫 陶 勇 張兵民 楊繼乾 邵 晨
石海松 方衡倉 周繼中 王 盛 盧 火 蔡登高 唐 亮 梁穎州 陳士恆 侯輝玉
張 玉 單桂體 劉興貴 汪 洋 齊 飛 歐陽兵 羅宏祥 李士傑 余焰爐 田唯謙
福建(39人)
柯少岩 王期紅 王文賢 邱玲華 劉順華 許貽群 林玉梅 許海泉 盧克鋒 朱金鎊
遊民戈 葉韶霖 黃水運 鄭建松 王淵明 張國仁 林紹挺 鄧 顥 張棟華 張 煌
黃志農 林丹紅 黃鴻瓊 張 軍 王 冰 王毅霖 謝 健 陳玉富 徐良夫 宋玉榮
蘇寶星 羅方華 陳祥耀 陳文貴 沈 岩 林公武 吳運農 李多寬 卓繼輝
江西(11人):
曹衛民 曹端陽 朱德有 傅愛萍 何 流 劉建中 徐順爐 馬於強 張建華 王建民
張錦裳
山東(120人):
陳忠洲 孫增傑 王吉臣 姜言山 范學剛 薛昭東 譚曉昌 魏泮瑋 石汝祥 丁兆德
許曉斌 李 瑜 張俊慶 張啟勇 曲 偉 田連謨 宋占濤 李延慶 董國越 遲志邦
崔旭球 卞 濤 王美盛 喬德忠 彭作飈 劉慧慧 張榮磊 孫緒山 蔡衛東 畢世明
王開英 朱仕明 程愛忠 陳希龍 張廣才 劉 鐵 李曉光 徐 永 徐建民 高永旺
王 禾 楊守華 孫希民 劉國良 張伯祥 朱茂剛 閆 台 孫啟新 楊 鍵 倪和軍
沈維進 姚 磊 趙遠方 孫光祥 李新君 李曉君 陳祥生 張景新 關 璇 胡振國
宋 剛 馬 偉 張 欣 韓明東 徐華志 李 鈞 霍春曉 李方振 王振剛 馬劍暢
劉從明 李學敏 李令唐 陳文軒 張慶年 陳同龍 陳關瑞 荊得村 魯世傑 李岩選
王錦元 李學山 張繼民 殷 濤 段惠子 李 峰 吳寶華 朱本群 杭士友 梁嗣斌
趙鈞波 崔傳富 張 穎 高 波 繆九永 徐立成 郭少俐 王安慧 張維柱 張紅霞
李再孝 何賢德 劉振東 劉光亮 錢棟廷 馬斗進 李泓池 王堯忠 張 勇 張光興
靳 永 李宗瑋 蘇曉敏 吳澤浩 楊炳雲 朱樹松 於欽彥 張鐵軍 王奎鑫 潘盛國
河南(135人):
楊文傑 徐榮雙 謝安鈞 常平安 張 良 樊利傑 白立獻 蘆 荻 陳培站 胡巨成
劉啟紅 婁紅衛 薛明輝 李國昌 鍾海濤 鄭志剛 仵紅泉 戴建波 陳玉蓮 孟建軍
李文敬 王秋人 於長海 孫永風 孟欽峰 劉煒東 劉東亮 趙心田 李振東 王夢筆
王延成 梁世同 薛文法 李勇山 王 崗 黃修珠 郭叢斌 齊保欣 山嶽頂 李孝正
郭鴻光 楊換欣 馬發喜 柴新勝 衛鋼民 王永森 王懷陽 劉燦輝 張耀軍 王木鐸
劉 根 高雅軒 葉 文 王志立 郭愛德 王小平 李永成 劉海清 李毓采 常文藝
杜慶安 趙廣付 李青林 胡玉忠 王了之 毋 立 逯國平 李玉軍 周永剛 黃 鏞
段 凱 郭體忠 張 睿 陳 卓 劉新澤 沈 淦 張學漢 高志民 李 峰 蘇國強
孫文興 劉昕居 梅 萍 李 煒 賈 光 李 林 王繼濤 張燕凌 楊 城 張 倩
王根發 張志軍 王文傑 孔令廣 谷慶禮 趙永爭 劉穎峰 黃競天 張際春 彭 彤
袁景林 葛慎林 張 澍 班文生 張志本 趙 偉 梁吉超 高 源 李紅普 亢 凡
曲書鋒 冀 燕 王學峰 高 昂 穆海華 李貴陽 祝喜群 於建國 周 毅 穆仁先
李東明 韓 濤 閻勇宏 李 岩 高軍紅 李向軍 耿書香 韓明倫 馬 奔 柳青凱
王旭升 計承江 李文慧 張明坤 張傳君
湖北(28人):
李銘鴻 吳永斌 朱宇華 胡定雲 黃文泉 張 暉 陸舍無 廖光榮 楊 蘋 彭金淋
劉 剛 李國光 盧方祥 閔 鳴 王 榮 楊豪良 肖 毅 張 波 田耕之 孫文平
楊 勇 秦龍志 吳 嵐 徐士慶 熊 偉 李俊傑 葉金生 熊 毅
湖南(32人):
郭 晶 夏碧波 孫業華 曹 輝 文 佐 李逸峰 鄧元喜 田曉華 賀子文 胡春香
吳 萍 劉 戈 譚安輝 晏 雲 呂啟瓊 李建人 易 俊 林彰龍 張青渠 姜儒振
劉 明 孔小平 何朝陽 萬應均 文承保 劉鳴泰 陳東久 王 宏 康博文 夏鵬程
羅成琰 賀長安
廣東(60人):
陳紹基 操軍凜 鄒敏德 區福林 柯振海 陳 捷 朱燕霓 王憲榮 曾紀升 許集厚
李文填 熊紹庚 吳豪新 李輝良 魏育賢 龍錦營 李武耀 呂 凡 邵躍晰 鄭南貞
唐昌明 倪恩廣 何明霖 黃華文 劉乃明 觀鵬程 鄭元堅 邢憲銘 許子韓 黃 丹
余立宗 林秋宏 魏有永 胡錦秋 賴智豪 劉桂發 王 河 顏奕端 鍾振強 盧志東
張耀文 馮少華 童志雄 黃舜生 林元解 林兆華 馮才權 塗乃光 龐羅養 朱桂明
羅春喜 駱培華 杜國志 周漢標 李鵬程 陳福坤 陳廣權 鍾春鋒 高榮明 陳漢群
廣西(10人):
黃家城 蒙麓舟 譚念宗 何泓延 余樂軍 呂維誠 李忠連 黃文斌 蘇洪強 覃日飛
海南(6人):
王國秀 譚 駿 林道飛 卓劍文 吳書生 鄒世全
四川(20人):
文維義 張軍文 曾家碧 楊 波 李在兵 楊 帆 嚴壁壘 鍾宣秋 於 江 方 曉 趙恆源
王 傑 蒲 劍 王 洪 張家興 李光斌 周永生 楊仁鳴 呂世正 高遠歧
貴州(12人):
秦良靜 侯興平 謝安輝 岑 嵐 熊志凌 吳 勇 安天富 尹開桂 鄧 揚 熊華禹
謝貴新 黑衛平
雲南(9人):
王子榮 尹寶元 謝美春 喬 明 尹文鴻 段 冰 朱從凱 周康林 李坤生
西藏(10人):
楊雙舉 鞏同梁 陸運良 劉光軒 馮啟雙 田中鶴 王劍簫 高延鴻 烏金群培 次仁頓珠
陝西(28人):
孫 彧 淡高武 張延風 魏明義 張 逸 李 惠 谷衍舟 唐永平 符 浩 劉建設
張錦華 楊小琪 劉樹勛 韓春濤 李傑民 鍾 鏑 劉小民 宋江安 王 強 吳川淮
徐偉聰 張 琴 牟君誠 王亞兵 郭連生 封海洪 張建林 周一波
甘肅(35人):
馬成吉 尚 墨 秦文亮 石慶雲 張文穎 楊田盛 王炳文 王懷罡 包孝祖 張克鋒
楊劍鋒 林緒有 穆 鈞 馬識途 劉建國 包步洲 金希明 賈得梅 李 岩 翟相永
韋 巍 王 飛 劉明明 李鼎峰 鄭國斌 李 靖 趙志強 楊周全 楊順林 任繼軍
黎 明 安 石 張 機 馮樹林 吳延富
青海(6人):
李炳築 徐小江 勞建中 謝全勝 李其象 高海源
寧夏(3人):
周建設 齊國旺 汪象華
新疆(5人):
陳永全 徐忠新 吳景秋 任生舉 周 靜
中直(45人):
蔡永勝 杜世金 丁雪峰 江熙漢 張 瑋 何漢卿 楊 菲 鍾 成 劉學思 方 鳴
梁 江 程大利 胡基魁 林 濤 李斌權 樓建軍 尹燕琦 黃天螢 周 惠 羅美富
官景輝 錢衛清 田滋茂 高昌禮 李培貞 吾如儀 崔承順 蔡安季 林 軍 何東君
胡 珍 白煜章 李寶光 蔣 巍 夏 潮 陳龍發 郭志鴻 李 牧 謝模乾 陳曉光
黃樹賢 張龍之 楊潔篪 朱 軍 孫盛軍
兵團(1人):
王振堂
石油(9人):
黃 震 姚捍東 李 勇 田建民 郝鳳先 陳一耕 白景峰 周鳳國 宋玉林
總政(35人):
李金蘭 郭孟祥 顧慶生 周 霞 季樂勝 武傳國 任福安 王 然 劉開華 常秀林
張家益 陳光池 李國舟 徐 健 崔景山 許金學 張岳永 郭得河 王文傑 路運忠
朱永清 黃 彬 趙興發 柯楊穩 溫晉讓 蒲榮祥 常生榮 尹 亮 翟充民 畢啟亮
孫守禮 柴紹良 董文久 任福安 高正石
6、南方和北方過年有什麼不同?
一、飲食不同
北方吃餃子,南方做年糕、吃湯圓。
北方講究初一吃餃子,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餃子的形狀頗似元寶,煮熟後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的好兆頭;南方則多數做年糕和湯圓,年糕諧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頭。湯圓也叫「團子」、「圓子」,取「全家團圓」之意。
二、娛樂活動不同
在北方由於氣候寒冷,過年一般都是待在家裡的,和親戚朋友聊聊天打打牌,很少有戶外的娛樂活動。開春以後北方的廟會比較多。逛廟會是北方春季的主要活動,有些地方的廟會從新年就開始了,新年元宵節都有廟會,我們這里的廟會一般從二月開始,二月十五城隍廟、三月十八老君廟。
在南方溫度比北方高,室外的活動比較多,南方舞龍燈也是一種形式,集「舞獅、舞龍、劃綵船、跑竹馬、踩高蹺等。
三、守歲方式不同
大年除夕的晚上,北方人一般是待在家裡,一邊吃著年夜飯,一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如果是在農村,火盆和火爐是少不了的,火象徵著紅紅火火,除夕這天一定要把火燒的大,燒的旺,紅彤彤的花苗照在身上,照在牆壁上,不僅身子暖,心裡也是暖洋洋的。
南方人,吃過年夜飯以後,老年人在家圍爐而坐,拉拉家常,談談一年的收獲和明年的打算,年輕人則外出逛街遊玩,迎接新年的到來。
四、零食不同
除了主食之外,零食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同村的鄰居,還是遠道而來的親戚,零食的作用不可小覷。零食可以哄小孩,可以作為飯前的墊食,同時也可以打發無聊的時間。北方的零食以堅果為主,像瓜子、花生等,北方過年的時候要買一大包瓜子。
南方的零食以甜點為主,像年糕、桂花糕等,年糕又名諧音」年年高「,預示著工作更上一層樓,年糕是南方過年必備的糕點。
五、過小年時間不同
小年是相對於大年而言的,是祭祀灶君的節日。送灶寄託著中國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歲歲平安。
小年的時間南北方是不一樣的。北方過小年一般是臘月二十三,而南方過小年一般是臘月二十四。
7、作文《令我感動的一件事》
令我感動的一件事
在我的腦海里,有許多令我感到的事情,它們都像海邊的貝殼一串串地但其中有一件事令我最受感動,提起那件事,我至今記憶猶新。
有一天,我和媽媽乘坐2路公交車回家,等了老半天,公交車才慢悠悠地開過來。我對等不及的媽媽說:「來了!公交車來了!」於是,車子停了下來,我們兩個緊忙跑了上去。我們的運氣很好,一上車就看到了兩個空座位,趕緊走過去坐了下去。我環顧四周,有年輕人,中年人,還有一位小朋友和他的爸爸,這時車上的座位已經坐滿了。「老年卡」隨著司機的提示,一位老大爺弓著背拿著拐杖,上了車。只見他白發蒼蒼,臉上布滿了皺紋,手一邊拿著拐杖一邊扶著車桿一步步向後面走。「老爺爺,到這邊來坐吧!」突然,從後面傳來一名小朋友的聲音,他走到老爺爺跟前說。老爺爺摸著小朋友的頭笑著說:「小朋友你不累嗎?」「我沒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說。老爺爺笑呵呵地說「這小孩真懂事。」於是小朋友就把老爺爺攙扶到自己的位子上坐下來,然後回到他父親身邊。這時車廂里的乘客都向這個小朋友投去贊賞的目光。
我和媽媽目睹了這一幕,這一幕,也許在常人看來是普通的一幕,可特別對我特別的時刻,因為我比這名小朋友年齡大得多,而我見到了這個老人卻沒有讓座位,這讓我很不好意思。這位小朋友看見了,想到了,也去做了,相比之下,感到自己竟然是如此的渺小,他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是啊!舉手之勞便可以讓別人感受到這世界的溫暖,發生在公交車里的那一幕,多麼的感人啊!它將永遠珍藏在我記憶的寶盒裡。
8、我叫劉海生,今年在海南螎創日月灣項目港華國際裝飾有限公司幹活,工資都沒拿到,公司這方面有監管嗎?
保障工人的工資是在勞動法的保障范圍內的,由勞動監察部門負責執法,這個部門有的地區設立在就業服務局,有的地區設立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您可以撥打當地勞動保障部門的電話尋求法律援助。我們這里的勞動監察部門每年都幫助好多人討回欠薪。
9、作家出書問題
好書自然會有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