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劉海戲金蟾的演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配音 備注
劉海 陳浩民 王凱 南詔國國師,與胡秀英相愛
胡秀英 穆婷婷 張凱 狐女,與劉海相愛
九公主 陳紫函 季冠霖 狐狸精
金蟾 譚耀文 張震 喜歡胡秀英,因愛生恨,嫉妒劉海
雙耳神 陳威翰 彭堯 因得不到所愛之人,與魔煞聯合
金標 倪齊民 ---- 金蟾,凡間化身
趙登 林子聰 吳凌雲 南詔護國大法師,劉海知己
劉母 歸亞蕾 李桃李 劉母
於貞 臧洪娜 ---- 蘿蔓國烈火旗繼承人
蝶蓮仙子 溫瑞端 ---- 奉玉帝之命和劉海等人同行
蘿蔓妘嬋 江祖平 季冠霖 蘿蔓國大公主,喜歡蒙正
蒙正 陸昱霖 姜廣濤 南詔二王子,喜歡妘嬋
蘿蔓妘娟 宮媛 金雁 蘿蔓國二公主
蘿蔓妘柔 徐申東 白雪 蘿蔓國三公主
蘿蔓艾晴 唐熙 李世榮 蘿蔓國女王
莫彤/狐母 廖碧兒 鄧小鷗 蘿蔓國大祭司
蘿蔓艾芊 李思蓓 ---- 喜歡蒙彰
蒙問 鍾久夫 吳凌雲 南詔大王子
蒙彰 劉晟豪 ---- 南詔,金龍王爺
蒙照 魏駿傑 齊克建 南詔,王上
熙婷 錢璇 ---- 蘿蔓國女將軍
雁俐 唐藝純 劉芊含 蘿蔓國女將軍
白蛛 劉娜萍 馬海燕 金蟾手下
雲戀 魏雨辰 ---- 兔精幻化而成
蛇女/青青 方數真 ---- 蛇精
蜈蚣/吳功 鄧捷 ---- 蜈蚣精
關峰 周明增 ---- 趙登師弟
迷迭 千景 ---- 女殺手,大祭司莫彤手下
白泰山 婁淇 ---- 劉海的好友
姜平 陳楠 ---- 羅曼女國男寵
霍瑄 袁願 ---- 蘿蔓女國參將
妖鬼甲 李奕澤 ---- ----
韓千葉 馮俊豪 ---- 一名法術高強的小孩
狄雲 陳俊文 ---- 韓千葉的發小
蒙錦 闞宇 ---- 南詔三王子,喜歡蛇女青青
金妖王 楊浩煜 ---- ----
狐大王 屈剛 ---- 胡秀英父親
胡五姐 張君竹 ---- ----
胡大姐 戴琪芊 ---- ----
胡二姐 朱鈺 ---- ----
胡三姐 丁柳雁 ---- ----
胡四姐 葉小敏 ---- ----
胡六姐 周漫琦 ---- ----
胡文英 葉可兒 ---- ----
胡玉英 崔漫莉 ---- ----
魔煞 韓銀龍 ---- 莫彤師傅
蘿蔓艾荷 譚莉敏 ---- 艾晴妹妹
桑華 張鼎 ---- 艾荷兒子
莫玉馨 韓姝姝 ---- 莫姨
喬雪 劉曄 ---- ----
冬湘 萬希 ---- ----
魔蠍 孫紅雷 ---- ----
任英 張鉑辰 ---- ----
羅薇 錢晨潔 ---- ----
孫霸 張志宏 ---- ----
白發仙翁 唐啟榮 ----
2、劉海戲金蟾的金蟾寓意
「劉海戲金蟾」典故出自道教,由傳說的辟穀輕身的人物附會而成。金蟾是一隻三足青蛙,古時認為得之可致富。寓意財源興旺,幸福美好。 明朝學士解縉有關對聯:龍不吟,虎不嘯,魚不躍,蟾不跳,笑殺畫中劉海。車無輪,馬無鞍,象無牙,炮無煙,悶死陣里將軍。
3、民間傳說中的劉海是誰,劉海戲全蟾有什麼寓意?
劉海,五代時人,仕燕王為相。後學道成仙,傳說中是個仙童,前額垂著整齊的內短發,騎在金蟾上,手裡舞著容一串錢,是傳統文化中的「福神」;金蟾為仙宮靈物,古人以為得之可致富。劉海與八仙一樣,也是喜劇色彩很濃的神仙。明朝《列仙全傳》中,劉海為八仙之一,到了《八仙出處東游記傳》中,劉海的位置才被張果老頂替。但在所謂下八仙中,還有劉海的名字。
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表示財源廣進,大富大貴之意,過去人們常將劉海戲蟾剪紙、繪畫請回家中,求財祈福。
(3)劉海金蟾圖片大全擴展資料:
劉海戲金蟾傳說:
劉海戲金蟾是古老的中國民間傳說故事,來源於道家的典故。常德城內絲瓜井裡有金蟾,經常在夜裡從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沖雲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仙。住在井旁的青年劉海,家貧如洗,為人厚道,事母至孝;他經常到附近的山裡砍柴,賣柴買米,與母親相依為命。
一天,山林中有隻狐狸修煉成精,幻化成美麗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攔住劉海的歸路,要求與之成親。婚後,胡秀英欲濟劉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給劉海做餌子,垂釣於絲瓜井中。那金蟾咬釣而起,劉海乘勢騎上蟾背,縱身一躍,羽化登仙而去。後人為紀念劉海行孝得道,在絲瓜井旁修建蟾泉寺,供有劉海神像。
4、有沒劉海戲金蟾的圖片嗎?
那是蟾蜍銜著銅錢,古時人們相信蟾能辟五兵,鎮凶邪,助長生,是主富貴的吉祥之物。金蟾則有其特殊的形態,其為三足蟾。雖然其滿身的錢味,但並不覺得俗氣。碩大的嘴,暴突的大眼,滿身的蟾鈕,以及喜氣洋洋的神氣,平添了一縷情趣,亦寓意財源興盛,生活幸福美好。民間亦有「劉海戲金蟾」的傳統寓意,認為得之可致富。
蟾蜍與嫦娥、月宮的神話有關,又與劉海戲金蟾的傳說有關,多見於民間年畫,據中國古老傳說,劉海是古代的仙人,而金蟾則是財富的象徵,傳統上的吉祥年畫常會出現「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的繪圖, 劉海為一穿紅披綠的胖小子,手提金錢串,笑逐顏開,戲耍腳下邊的三足蟾蜍。以劉海准備要釣捕金蟾的傳說為中心,取其「財源廣進,步步發財」的吉祥意義。
劉海中國民間神話中的吉祥神。據說為五代時道士,名劉玄英,道號「海蟾子」,人多稱其為劉海蟾,後訛為劉海。本名操,字昭遠,又字宗成。燕山(今北京)人。傳說曾得呂洞賓所傳秘法,專心修行,他常來往於華山和終南山之間,後得道仙去。被道教全真道奉為北五祖之一。 所以蟾頂太極。
5、劉海與金蟾內容概括
劉海戲金蟾是古老的漢族民間傳說故事,來源於道家的典故。相傳劉海(劉海故里為陝西西安戶縣阿姑泉歡樂谷)少年時上山打柴,看見路旁一隻狐狸受傷,便趕快上前為之包紮傷口,狐狸變成了美麗的姑娘,並與劉海成婚生子,妻子能口吐金錢和元寶。常德城內絲瓜井裡有金蟾,經常在夜裡從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沖雲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仙。住在井旁的青年劉海,家貧如洗,為人厚道,事母至孝;他經常到附近的山裡砍柴,賣柴買米,與母親相依為命。一天,山林中有隻狐狸修煉成精,幻化成美麗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攔住劉海的歸路,要求與之成親。婚後,胡秀英欲濟劉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讓劉海做餌子,垂釣於絲瓜井中。那金蟾咬釣而起,劉海乘勢騎上蟾背,縱身一躍,羽化登仙而去。後人為紀念劉海行孝得道,在絲瓜井旁修建蟾泉寺,供有劉海神像。
6、劉海戲金蟾圖的介紹
明·劉俊《劉海戲金蟾圖》,縱181.3厘米,橫108.8厘米,絹地,設色。畫中劉海蟾神情怡然,步態從容,身著長袍,足登雲履,腰系葫蘆與紫芝。左手托三足金蟾,飄波於碧濤之上。背景遠山一抹,海天遼闊。 駐足畫前細細品味,一股清新自然之氣撲面而來。在浩瀚無垠的大海和遼闊無邊的天空映襯之下,劉海蟾的神仙氣質脫穎而出。畫家攝取了劉海蟾信步波上的瞬間,雖無情節,卻給人留下無限遐想的空間——他是到蓬萊赴會眾神仙,還是到凡間賜福世人?這正是畫家構思的奇妙之處。劉俊,字廷偉。山水人物俱能品。——明代姜紹書《無聲詩史》劉俊是明代的宮廷畫家,授「錦衣都指揮」職。存世作品有《雪夜訪普圖》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劉海戲蟾圖》藏於中國美術館、《三仙戲蟾圖》蕆於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周敦頤賞蓮圖》藏於明尼亞波利斯藝術館。
7、劉海戲金蟾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相傳常德城內絲瓜井裡有金蟾,經常在夜裡從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沖雲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天堂。住在井旁的青年劉海,家貧如洗,為人厚道,事母至孝;他經常到附近的山裡砍柴,賣柴買米,與母親相依為命。一天,山林中有隻狐狸修煉成精,幻化成美麗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攔住劉海的歸路,要求與之成親。婚後,胡秀英欲濟劉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讓劉海做餌子,垂釣於絲瓜井中。那金蟾咬釣而起,劉海乘勢騎上蟾背,縱身一躍,羽化登仙而去。後人為紀念劉海行孝得道,在絲瓜井旁修建蟾泉寺,供有劉海神像。[ 關於劉海戲金蟾,除愛情故事外,還有另一層含義,人們並不十分了解。據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湖南常德收藏家周新國先生的《武陵藏珍》考證,《列仙全傳》卷七略雲:劉玄英,號海蟾子,初名操,事劉守光為相。一日忽有道人來謁,索雞卵十枚,金錢十文,以一文置之幾上,累十卵於錢若浮圖(塔)之狀。海蟾驚異之,曰:「危哉!」道人曰:「人居榮祿之場,履憂患之地,其危殆甚於此。」海蟾繇此大悟,遁跡於終南山下,丹成,屍解,有白氣自頂門出,化為鶴,飛沖天。清初褚人獲《堅瓠五集》卷一亦雲:「海蟾姓劉名嚞,勃海人,十六登甲科,仕金,五十至相位。朝退,有二異人坐道旁,延人談修真之術。二人默然,但索金錢一文,雞卵十枚,擲於案,以雞卵累金錢上,嚞旁視曰:『危哉。』二人曰:『君身尤危何營此卵?』嚞遂悟納印,入終南山學道而仙。」兩處記載略有差異,但其基本含義一致。 身居官場,如履憂患之地,這是前人的思想。康熙年間,著名雕刻家吳之璠曾雕有「劉海戲金蟾」筆筒,其上題七絕一首:「誰是忘憂自在天,戲蟾擁慧對流泉,科頭散發揮無事,終日逍遙不計年。」他欣賞劉海的「逃避」態度。該筆筒的作者則相反。 他認為官還是要人做的,應奉行的准則是「不為利祿,清以奉公」。這也是跳出「憂患之地」的最好辦法。他的觀點對後人是有很大啟迪作用的。此筆筒發現於湖南常德。它的出現,可能與晚清史上影響巨大的「湖南新政」有關。 今日絲瓜井(366)
據史記載:嘉慶、道光年間貪風愈甚,幾乎無官不貪,大小官皆貪。湖南布政使鄭源王壽,凡有新授州縣官到省,都要勒索賄賂才准赴任,名為「買缺」,「以缺之高下定價之低昂,大抵總在萬金內外。」如果新官無錢賄賂,便只好長期守候在省,久之資斧告匱,不得不知會州縣書吏、衙役等攜資來省活動。這樣到任之後,錢糧則必假手於戶書,漕米則必假手於糧書,倉谷、采買、軍需等則必假守於倉書,聽其任意濫取,加倍浮收,「上下交通,除本分利」。在貪污腐敗的風氣下,官僚們唯求官運亨通,招權納賄而已,他非所聞。因而苟且偷安,庸庸碌碌,玩忽職守,荒怠政務,天下官吏皆然。 嘉慶、道光時期,清朝統治開始走向衰落,政治、武備日益腐敗。1862年(同治元年)曾國藩嘆道:「為德為才,得一已難,兩者兼全,更不數覯。」當時稍有見知的官吏都認為要根除禍亂,非先治本整飭吏治不可。因此湘軍的頭目們把整頓吏治,修明政事看作是醫治亂世、實現中興的一大要政。他們對湖南吏治大力整頓,先後參革了新化、黔陽、桃源、嘉禾、龍陽、東安、巴陵、臨武、寧鄉等縣的知縣和澧州知州、岳常澧道道員,同時保舉重用了一批精明強乾的官員。又鑒於官民阻隔,上下之情不通,官場腐敗的情況,採取摻沙子的辦法,大力扶植新生力量,賦予他們亦官亦紳的權位,參與地方行政管理事務,使吏治有了明顯改觀。湖南官吏自巡撫起,以廉儉勤能相表率,故湖南統治階級的政令通行無阻,「威行於府縣,貪靡之風幾革。」此竹雕筆筒當屬此時所作。湖南整頓吏治的經驗,成了「同治中興」的樣板。以後,周邊各省照著湖南的辦法去做,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