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的風景畫在一千年以前的宋朝風景畫畫家時期達到了頂峰的翻譯
不管幾千年前,還是幾千年後,不管中國畫家,還是外國畫家,世界上沒有任何書畫家、藝術家能達到藝術的頂峰。就連當代中國最貴畫家黃澤金也曾說過:不管以前、現在、還是以後,世界上沒有任何藝術家能達到藝術的頂峰,因為藝術本身就沒有頂峰。」我認為黃先生的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
古代中國畫家:顧愷之、吳道子、閻立本、王維、李思訓、荊浩、董源、巨然、黃荃、徐熙、范寬、李公麟、米芾、趙佶、張擇端、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趙孟頫、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沈周、唐寅、仇英、董其昌、徐渭、陳洪綬、八大山人、石濤、鄭板橋等也沒有誰的藝術達到頂峰。
近代中國畫家: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善孖、高劍父、高奇峰、張大千、劉海粟、顏文梁、潘天壽、林風眠、黃君璧、黃少強、吳湖帆、胡佩衡、林散之、常玉、傅抱石、陳少梅、吳作人、李可染、劉奎齡、錢松岩、何香凝、陳之佛、李苦禪、張書旗、王雪濤、蔣兆和、葉淺予、趙少昂、董希文、關山月、何海霞、董壽平、陸儼少、黃秋園、趙望雲、石魯、黎雄才、黃胄、孫其峰等也沒有誰的藝術達到頂峰。
現代中國畫家:黃澤金、吳冠中、孫大石、李奇茂、歐豪年、黃永玉、范曾、靳尚誼、宋雨桂、劉大為、王西京、劉文西、王成喜、丁紹光、白雪石、張仃、周思聰、方增先、陳逸飛、王明明、史國良、何家英、馮大中等也沒有誰的藝術達到頂峰。
2、中國有哪些風景油畫畫的好的大師
靳尚誼陳丹青
劉海粟、林風眠、徐悲鴻、靳尚誼等
3、同為畫壇雙壁,卻勢同水火,劉海粟徐悲鴻畫作價值對比,誰輸誰贏呢?
劉海粟在中國藝術史上,是同徐悲鴻一南一北勢均力敵的藝術家和教育家,但就市場表現而言,劉海粟卻遠落後於早已進入億元級別的徐悲鴻。
劉海粟出生於1896年,1912年創辦了上海圖畫美術院(上海美專前身),並就任該校首任校長。徐悲鴻出生於1895年,曾赴上海美專求學。兩人同為畫壇巨匠,並稱為南北雙壁,又曾同處在一片天地中,但現實卻是勢同水火。劉海粟罵徐悲鴻是不肖弟子,徐悲鴻罵劉海粟是漢奸騙子。
劉海粟
劉海粟一生獲獎無數,舉辦過多次個人畫展,其畫蒼古沉雄,線條有鋼筋鐵骨之力,人們稱贊劉海粟筆下色彩鮮活靈透,極富生命感,頗得自然天趣,彌漫著一種靈氣,不像有的學院派畫家僵化呆板。
徐悲鴻被人尊稱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其畫新穎獨特、落筆如神,與張書旗、柳子谷並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以“奔馬”享譽世界。
徐悲鴻
兩人雖然同為畫壇巨匠,但是劉海粟的作品卻遠遠落後於徐悲鴻。一方面是因為劉海粟的大量作品都捐獻給了上海劉海粟美術館,作品流入市場不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劉海粟的繪畫創作主題以寫意自然風景為主,缺乏主題敘事性,與徐悲鴻作品相比,不太受市場青睞。
《九州無事樂耕耘》
劉海粟流入市場的作品中以油畫最為罕見,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他高價成交的幾乎都是他的油畫作品。
而徐悲鴻則以“奔馬”出名,他的兩副億元級作品《春山十駿圖》《九方皋》就是以“馬”為題材。
《九方皋》
除了奔馬這個題材外,徐悲鴻的《巴人汲水圖》1.71億,《放下你的鞭子》7200萬,仕女畫《落花人獨立》《珍妮小姐》則分別以6496萬元和5750萬元成交,市場價值遠超劉海粟最貴的《黃山雲海》。
4、劉海粟在《西洋風景畫史略》中寫道:「風景畫法……諸家多作風景畫,而有設色鮮明與直接野外寫生之二大特
C
5、比較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藝術風格的異同
--原創----原創----原創----原創----原創--
首先,這三位畫家都是接受過西方教育的大畫家.
劉海粟是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創辦者 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比較系統的西方教育模式的學校.
徐悲鴻是留法的.他是當時康有為推薦的.可以說他的留學
要感謝當時中國的洋務派.留學期間系統的學習了西方的
學院派技法.他的素描和油畫都是非常寫實的. 回國後 他
把西方的素描擊發直接的應用在了國畫上。我們經常能看
到的徐悲鴻的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馬的解剖和骨骼 幾
乎都遵循了西方的技術.所以他的馬看起來是那麼的有精
神和活力.這是傳統中國畫所不能及的.類似做法的人還有
蔣兆和
《愚公移山》是中國人比較熟悉的一張畫.其實這張畫一
共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國畫在徐悲鴻美術管 還有一張油畫
從這兩張畫的對比就能看出來徐悲鴻的探索過程.
說到劉海粟 其實徐悲鴻還當過他的學生,不過徐悲鴻
在政治上的得力與繪畫的廣泛接受,他的光環蓋過了他的
老師。而且兩人在建國後的一段時間里因為種種原因不曾
會面. 劉海粟 的藝術受到了西方印象派的影響.他的辦學
也比較開放 吸納各種流派.他的畫,比如<巴黎聖母院>就
可以看到印象派明顯的痕跡
林風眠 是中國的國畫家.這點跟徐悲鴻的身份是一樣
的,不同的是他的作品不是簡單的把西方的素描放到了國
畫里.他探索的更加的深遠.在形式上的創新 後印象派式
簡單的幾何線條積有裝飾味道.把西方的現代元素巧妙的
融入了國畫內.他畫的仕女系列都有這樣的特點
--原創----原創----原創----原創----原創--
6、田流沙的油畫在哪賣比較好早期的~紅格子人?
田流沙的油畫在他的早市上賣的比較好並且早期是很多的
康熙年間,傳教士郎世寧、潘庭章、艾啟蒙等以繪畫供奉內廷,從而把西方的油畫技法帶入了皇宮;雍正,乾隆年間,宮廷的包衣(滿語即奴僕)受命於皇上,向傳教士學習油畫,但並未留下一些痕跡。清代,廣州十三行成為中國唯一的通商口岸,「外銷畫」是外銷品之一,洋畫家也來此謀生,並收徒授業,培養出第一批中國油畫家,代表人物有史貝霖、關喬昌、關聯昌,史貝霖是「中國最早的油畫家」。19世紀30年代後,英國畫家喬治·錢納利來華傳授水粉畫技法,大大提升了廣州「外銷畫」水準,關喬昌即為其高徒,關喬昌的《老人頭像》曾入選英國皇家美術學院展,是最早在歐洲畫展上亮相的中國畫家。[1][2][3]
清末維新戊戌變法後,許多青年學子先後赴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學習西洋油畫,他們中有:李鐵夫、馮鋼百、李毅士、李叔同(弘一法師)、林風眠、徐悲鴻、劉海粟、顏文梁、潘玉良、龐薰琹、常書鴻、吳大羽、唐一禾、陳抱一、關良、王悅之、衛天霖、許幸之、倪貽德、丁衍庸等。這些人歸國後帶來了西方及日本先進的教學方法及理念,如李鐵夫是最早掌握純正油畫技術的第一個中國人,被譽為「中國油畫之父」[4];1911年西洋歸國的周湘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美術學校;1912年劉海粟創辦上海圖畫學術院,並第一次起用人體模特寫生;1919年任教育總長的蔡元培先生倡導開辦了第一所國立美術學校--北京美術學校,(校長林風眠);1927年,中央大學開設藝術科(徐悲鴻任主任);1928年杭州創辦了第一所大學制的國立藝術院校(林風眠任院長)等。
這一時期的主要三個畫派分別為:寫實派(徐悲鴻);新畫派(林風眠、劉海粟);現代派(龐薰琹)。
處於這一時期的中國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油畫家顛沛流離。國難當頭,很多油畫家用繪畫作武器,反映戰事,揭露暴政,如王式廓的《台兒庄大血戰》,唐一禾的《勝利與和平》,司徒喬的《放下你的鞭子》等。一些畫家因戰事遠赴西北、西南等少數民族地區,創作出了如《負水女》(吳作人).《哈薩克牧羊女》(董希文)等佳作。
此時的延安,畫家的畫風受到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影響,傾向文藝為「工農兵服務。」徐悲鴻的寫實主義正好與當時的時代相和,逐漸形成了中國規范化的油畫。
在「新美術必須與人民結合」的觀點的影響下,寫實主義一統天下,風景、靜物、人物等題材被冷落。這個時期誕生了一批革命歷史畫,如胡一川的《開鐐》、王式廓的《參軍》、羅工柳的《地道戰》、董希文的《開國大典》、李宗津的《飛奪瀘定橋》、艾中信的《過雪山》等。隨著群眾運動的展開,中國油畫進入了「全盤蘇化」的局面,以巴維爾·彼得羅維奇·契斯恰科夫教學體系為核心的油畫教學迅速成為中國油畫的單一教學體系,並培養了一批油畫骨幹力量。此後,一批油畫家在「民族化」精神的擴展中對單一的油畫體系進行了突破,形成了羅工柳的《在井岡山上》,李化吉的《文成公主》,袁運生的《水鄉》,徐堅白的《舊居前的留念》等作品。
1964年,在「一切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下林彪、江青等對文藝界進行了一場文化掃盪。不少畫家的作品被洗掠一空,鍾涵的《延河邊上》、杜鍵的《在激流中前進》、李化吉的《文成公主》、秦征的《家》等都以莫須有的罪名示眾批判,並被破壞殆盡。
另一方面,油畫成了造神的工具,《毛主席去安源》成為其時典型之作,印刷量在當時達一億張以上。此時,部分青年油畫家開始嶄露頭角,如陳丹青、沈家蔚、陳宜明等。代表作品有:《永不休戰》、《黃河頌》、《淚灑豐收田》、《我為偉大祖國站崗》等。
文化大革命之後,是文藝的開放期,各種形式的畫會風起雲涌,繪畫形式也變得豐富多樣。其中羅中立的《父親》、陳丹青的《西藏組畫》、聞立鵬的《大地的女兒》、詹建俊的《回望》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佳作。在最初的藝術噴涌期過後,油畫又走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中國畫壇迫切需要更現代,更新鮮的空氣。其中胡悌麟、賈滌非的《楊靖宇將軍》,蘇笑柏的《大娘家》,俞曉夫的《我輕輕的敲門》,於雲飛的《公園一角》等作品,在當代意識的關照下對主題性繪畫作了新的開拓。
然而,雖然文化的禁錮已經解除,但由於各種原因(主要是經濟上的原因),大部分畫家的眼界與思維尚未完全打開,以領略當今世界各種紛繁復雜的變化,因而缺乏真正的具代表性的作品。但畢竟,中國的油畫此時已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正在學習、蛻變,並不斷地豐富。
古典
油畫的發展過程經歷了古典、近代、現代幾個時期,不同時期的油畫受著時代的藝術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約,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油畫發展初期的歷史條件奠定了古典油畫的寫實傾向。15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人文主義思想出於對宗教的批判,有著關注社會現實的積極要求,許多著名畫家為逐漸擺脫單一的以基督教經典為題材的創作,開始對當時生活中的人物、風景、物品進行觀察和直接描繪,使宗教題材的作品含帶明顯的現實世俗因素,有的畫家完全描繪現實生活的實景。文藝復興時代的畫家繼承了希臘、羅馬的藝術觀念,即不僅注重作品要描述某一事件或事實,還要揭示出事件或事實的前因後果,於是形成了注重構思典型情節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藝術手法。與此同時,畫家還分別探索解剖學、透視學在繪畫中的運用、畫面明暗分布的作用等,形成了造型的科學原理。人體解剖學的運用使繪畫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如同真實般准確的比例、形體、結構關系;焦點透視法的建立使繪畫通過構圖形成幻覺的深度空間,畫中的景物與現實中定向的瞬間視覺感受相同;明暗法使畫中的物象統一在一個主要光源發出的光線下,形成由近及遠的清晰層次。人文主義的藝術主題與追求寫實的造型觀念在其他畫種中所以不能完善,是因為工具材料的限制,而油畫工具材料性能正適於將二者充分體現出來。因而,古典油畫成為經長期製作的、高度寫實的面貌。
17世紀的一部分油畫強調了油畫的光感,運用色彩冷暖對比、明暗強度對比、厚薄層次對比進行光感的創造,形成畫面戲劇性氣氛。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打破了他之前油畫中有序和諧的光感效果,他強化畫面上明暗的對比,往往用畫面背景平面的大片暗部襯托前景明亮的人物,令人感到畫中光線耀眼。西班牙畫家el.格列柯將景物處理成處在斑駁的光影之下,他不是從明暗兩大體面,而是從間斷錯落的明暗分布進行造型,色彩的冷暖也形成間斷的連續變化,用筆凝重,色彩層面在擠壓中互相滲化,畫面給人撲朔迷離的效果,有的甚至充盈著神秘與不安的氣氛。荷蘭畫家倫勃朗也把畫中的光感作為表現人的精神狀態的一種手段,他所作大量的人物肖像中,人物都處在大塊暗部的籠罩中,唯表現神情的臉、手等重要部分顯出鮮明的亮度。他運用沉著的顏色在暗部多層薄塗,使暗部顯得深邃,畫亮部則用厚塗和畫刀堆色法,造成厚重的體量感。同時期,筆觸的運用也被許多畫家側重探索。
近代
油畫的發展在19世紀有了新的趨向,主要是油畫色彩的變革。英國畫家j.康斯特布爾最早直接用油畫在室外寫生,獲得豐富的色彩感受,他在局部用細小筆觸並置顏色,使之混合成較鮮明的色塊,畫面較古典的褐色調子明亮得多。色彩的補色──色輪兩極的顏色在並置時能互相提高明度和強度的原理,是在後來被科學認識的,但康斯特布爾憑借對自然的觀察感性地獲得了補色原理,並在實踐中部分地運用。他的作品啟發了法國畫家e.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義思想支配創作,根據當時的歷史事件創作大幅主題畫。他將補色關系更多地運用於創作的色彩表現,運用活躍的筆觸,在畫面的許多部位形成色彩的對比,增強了色彩的明亮度和華麗感,形成了震動當時畫壇的風格。法國巴比松畫派的許多畫家在不同的自然氣候條件下進行風景寫生,認識到景物光源色、固有色和環境色之間的關系,認識到色調對於體現時間、環境、氣氛,烘托藝術主題,構成畫面意境與情調的重大意義。他們大量的風景創作畫出了大自然風、雨、晨、暮等特定的色彩氣氛。
19世紀的歐洲油畫出現了有明確藝術主張的流派,雖主要體現在藝術主題和內容上,但油畫技法也相應各具面貌。如新古典主義注重油畫中物象造型的嚴謹與堅實感,符合古典傳統的造型法則;浪漫主義圍繞悲劇的主題,力求以色彩、筆觸因素和構圖中運動式線條創造畫中情節的緊張感;拉斐爾前派注重對畫中人物心理情緒的表達,較多畫面以青、紫、綠調子構成感傷的、靜寂的意境……。雖然近代油畫的面貌已經比較豐富,但都具有寫實的整體特徵,它們共同表現為:一幅油畫是藝術形式的統一體,色彩的主調統一著畫面各局部的顏色,局部色彩在過渡的漸變中互相形成和諧的關系,不存在孤立的色塊;筆觸基本上是為塑造形象而運用,顯露的程度有限,並統一在或曲長、或短促的某種有序傾向中;被描繪的物象統一在中心焦點的構圖中,形成與真實視域同構的效果。
從19世紀末葉開始,西方油畫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傳統油畫比較狹窄的藝術功能和一體化的寫實手法已經達到自身體系的高度飽和,因而在哲學觀念、藝術觀念的變革中趨於解體。油畫不再以模仿自然、再現自然為藝術創造原則,藝術家自由構造的油畫藝術形象被視為新的真實。藝術家不再通過油畫形式如實描繪自然,而將油畫形式作為表現自己精神與情感世界的媒介,以想像、幻想等方法構造作品。印象派之後的三位畫家率先離棄了傳統油畫模式。v.梵谷以疾急奔放的筆觸,使濃厚、明亮的色彩充滿強烈的力感,表現內心情緒的不安。p.高更以象徵的色彩和造型構成畫面,作品的空間與傳統的形式相違,具有非描述性的神秘氣氛。p.塞尚探研用幾何形構成藝術形象,創造出畫面是一個富有自身秩序的世界。他們的作品成為油畫面貌劇變的標志。
7、油畫畫家
直接去雅昌看吧
http://artist.artron.net/
8、油畫的時期怎麼區分
1)西方油畫的發展史
油畫的發展過程經歷了古典、近代、現代幾個時期,不同時期的油畫受著時代的藝術思想支配和技 法的制約,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油畫發展初期的歷史條件奠定了古典油畫的寫實傾向。15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人文主義思想出於 對宗教的批判,有著關注社會現實的積極要求,許多著名 畫家為逐漸擺脫單一的以基督教經典為題材的創作,開始對當時生活中的人物、風景、物品進行觀察和直接描繪,使宗教題材的作品含帶明顯的現實世俗因素,有的 畫家完全描繪現實生活的實景。文藝復興時代的畫家繼 承了希臘、羅馬的藝術觀念,即不僅注重作品要描述某一事件或事實,還要揭示出事件或事實的前因後果,於是形成了注重構思典型情節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藝術手法。 與此同時,畫家還分別探索解剖學、透視學在繪畫中的運用、畫面明暗分布的作用等,形成了造型的科學原理。 人體解剖學的運用使繪畫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如同真實般 准確的比例、形體、結構關系;焦點透視法的建立使繪 畫通過構圖形成幻覺的深度空間,畫中的景物與現實中 定向的瞬間視覺感受相同;明暗法使畫中的物象統一在 一個主要光源發出的光線下,形成由近及遠的清晰層次。 人文主義的藝術主題與追求寫實的造型觀念在其他畫種中所以不能完善,是因為工具材料的限制,而油畫工具 材料性能正適於將二者充分體現出來。因而,古典油畫 成為經長期製作的、高度寫實的面貌。
古典油畫在整體上是油畫語言諸因素共時綜合運用 的結果,但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藝術家在此基礎上對 某一個或幾個因素特別注重,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文藝 復興時代的義大利畫家比較注重明暗法的運用,畫中景 物的暗部統一籠罩在陰影中,明暗交界線呈柔和的過渡, 造就了畫面集中而渾然的效果。L.達·芬奇的《岩間聖 母》是這種風格的代表。同時期的尼德蘭畫家則清晰地 刻畫畫中景物各個細部,景物之間是色彩的差別而非明 暗的過渡,R.康平的三葉祭壇畫《受胎告知》就細致地 呈現室內外的所有景物。義大利的提香是第 1個特別注 重油畫色彩表現力的畫家,他在暗底子上作畫,並常用 明度接近、色相略異的明亮色彩構成富麗堂皇的金黃色 調,透明顏料的多次復疊,忽厚忽薄的筆法,又使色彩 與形體有機溶合,造就出質感效果。
17世紀是歐洲古典油畫迅速發展的時期,不同地區、 國家的畫家依據自己生活的社會背景、民族氣質,在油 畫語言上進行了不同的深向探索,油畫的種類按題材劃 分為歷史畫、宗教故事畫、團體肖像、個人肖像、風景 畫、靜物畫、風俗畫等。油畫技法也日臻豐富,並形成 了各國、各地區的學派。
2)中國的油畫最早出現在棺槨器具之中,據周禮、漢書等文獻所記,二千多年前的中國已有用「油」繪畫的歷史。 通常的說法是1581年利瑪竇攜天主、聖母像到中國後,才開始了中國的油畫,其中一幅「木美人」作品,雖歷時五百年,仍依稀可見畫風的古樸厚重。
康熙年間,傳教士郎世寧、潘庭章、艾啟蒙等以繪畫供奉內廷,從而把西方的油畫技法帶入了皇宮; 雍正,乾隆年間,宮廷的包衣(滿語即奴僕)受命於皇上,向傳教士學習油畫,但並未留下一些痕跡。 到了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西文化大沖撞,民間的畫坊、畫館興起,畫技亦得到了改善。但此時由於畫工的地位低微,文化素養也有限,使他們的作品未能進入文化的高層次,形成一個獨立的新文化。
清末維新變法後,許多青年學子先後赴英、法、日本等國學習西洋油畫,他們中有:李鐵夫、馮鋼百、李毅士、李叔同(弘一法師)、林風眠、徐悲鴻、劉海粟、顏文梁、潘玉良、龐薰琹、常書鴻、吳大羽、唐一禾、陳抱一、關良、王悅之、衛天霖、許幸之、倪貽德、丁衍庸等。
這些人歸國後帶來了西方及日本先進的教學方法及理念,如1911年西洋歸國的周湘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美術學校;1912年劉海粟創辦上海圖畫學術院,並第一次起用人體模特寫生;1919年任教育總長的蔡元培先生倡導開辦了第一所國立美術學校--北京美術學校,(校長林風眠);1927年,中央大學開設藝術科(徐悲鴻任主任);1928年杭州創辦了第一所大學制的國立藝術院校(林風眠任院長)等。
這一時期的主要三個畫派分別為:寫實派(徐悲鴻);新畫派(林風眠、劉海粟);現代派(龐薰琹)。
處於這一時期的中國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油畫家顛沛流離。國難當頭,很多油畫家用繪畫作武器,反映戰事,揭露暴政,如王式廓的《台兒庄大血戰》,唐一禾的《勝利與和平》,司徒喬的《放下你的鞭子》等。一些畫家因戰事遠赴西北、西南等少數民族地區,創作出了如《負水女》(吳作人).《哈薩克牧羊女》(董希文)等佳作。
此時的延安,畫家的畫風受到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影響,傾向文藝為「工農兵服務。」
徐悲鴻的寫實主義正好與當時的時代相和,逐漸形成了中國規范化的油畫 。
在「新美術必須與人民結合」的觀點的影響下,寫實主義一統天下,風景、靜物、人物等題材被冷落。這個時期誕生了一批革命歷史畫,如胡一川的《開鐐》、王式廓的《參軍》、羅工柳的《地道戰》、董希文的《開國大典》、李宗津的《飛奪蘆定橋》、艾中信的《過雪山》等。
隨著群眾運動的展開,中國油畫進入了「全盤蘇化」的局面,以契斯恰柯夫教學體系為核心的油畫教學迅速成為我國油畫的單一教學體系,並培養了一批油畫骨幹力量。此後,一批油畫家在「民族化」精神的擴展中對單一的油畫體系進行了突破,形成了羅工柳的《在井崗山上》,李化吉的《文成公主》,袁運生的《水鄉》,徐堅白的《舊居前的留念》等作品。
1964年,在「一切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下林彪、江青等對文藝界進行了一場文化掃盪。不少畫家的作品被洗掠一空,鍾涵的《延河邊上》、杜鍵的《在激流中前進》、李化吉的《文成公主》、秦征的《家》等都以莫須有的罪名示眾批判,並被破壞殆盡。
另一方面,油畫成了造神的工具,《毛主席去安源》成為其時典型之作,印刷量在當時達一億張以上。此時,部分青年油畫家開始嶄露頭角,如陳丹青、沈家蔚、陳宜明等。代表作品有:《永不休戰》、《黃河頌》、《淚灑豐收田》、《我為偉大祖國站崗》等。
文革之後,是文藝的開放期,各種形式的畫會風起雲涌,繪畫形式也變得豐富多樣。其中羅中立的《父親》、陳丹青的《西藏組畫》、聞立鵬的《大地的女兒》、詹建俊的《回望》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佳作。在最初的藝術噴涌期過後,油畫又走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中國畫壇迫切需要更現代,更新鮮的空氣。其中胡悌麟、賈滌非的《楊靖宇將軍》,蘇笑柏的《大娘家》,俞曉夫的《我輕輕的敲門》等作品,在當代意識的關照下對主題性繪畫作了新的開拓。
然而,雖然文化的禁錮已經解除,但由於各種原因(主要是經濟上的原因),大部分畫家的眼界與思維尚未完全打開,以領略當今世界各種紛繁復雜的變化,因而缺乏真正的具代表性的作品。 但畢竟,中國的油畫此時已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正在學習、蛻變,並不斷地豐富。
9、中國有哪些擅長田園風光的風景油畫畫家~?
王克舉 石成峰 丁濤 王濤 吳作人,劉海粟 沙耆 龐薰琴 李叔同 孫奇齡...
10、劉海粟美術館有行政級別嗎
要看美術館的地址,上海館是正處級,常州館是正科級,都是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
1、劉海粟美術館上海館。該館位於上海西部的虹橋開發區,江.澤.民主席題寫了館名,1995年3月16日正式開館。是隸屬於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的正處級事業單位。
2、劉海粟美術館常州館。常州劉海粟美術館,座落於常州市中心的雙桂坊古街,是常州市文化局歸口領導的正科級全民事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