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直發劉海 » 對話劉海濤物聯網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對話劉海濤物聯網

發布時間: 2021-03-08 06:12:20

1、深圳感知物聯網有限公司怎麼樣?

深圳感知抄物聯網有限公司是2016-10-19在廣東省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深圳市南山區南山街道南海大道1029號。

深圳感知物聯網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300MA5DMUR36B,企業法人劉海濤,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深圳感知物聯網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物聯網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物聯網技術的管理服務;基於物聯網的供應鏈管理。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深圳感知物聯網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2、物聯網能為中國帶來什麼 劉海濤 新華網

因為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代表的中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費率遠低於國外發達國家,
使得中國有了最肥沃的土地基礎,在此基礎上物聯網發展速度會快過很多發達國家,
從而使中國在這一方面有更大的可能追上和超過國外發達國家,加強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3、感知物聯網(成都)有限公司怎麼樣?

感知物聯網(成都)有限公司是2010-12-07在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成都市雙流區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物聯網產業園區內。

感知物聯網(成都)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1012256449048X1,企業法人劉海濤,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感知物聯網(成都)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物聯網系統技術及產品的研發;系統集成;機械設備、五金機電、電子產品的生產、銷售,公共安全技術防範系統設計、安裝、維護;建築智能化工程、防雷工程的設計、施工;工業園區開發。(依法須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四川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616917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1563家。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優秀。

感知物聯網(成都)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感知物聯網(成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4、物聯網對未來有什麼影響?

剛泡好的清茶擺在面前,你眼睛看到的是杯子,鼻子聞到的是茶香,嘴巴嘗到的是微苦味,用手摸一下還較燙……
人體器官的感知綜合在一起時,人便得出了這一杯清茶的判斷。假如把清茶的感知信息傳上互聯網,人們便能通過網路隨時了解清茶的情況。
若成萬上億計物品的感知信息,都能如這杯清茶一樣上傳到互聯網供人使用,這就是「感測網」,又稱「物聯網」。
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的紐帶
那麼,物聯過程是怎麼實現的?
據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峰介紹,首先,每一個物理世界中每一樣東西,無論鑰匙還是電飯煲,都有一個智能「身份證」,比如IP地址。這個虛擬「身份證」記錄了包括該物品材質、位置、大小、溫度等信息。
那物品感知信息如何上網呢?這就需要感測器出場了。感測器裡面有一個很小的微處理器,能夠測量環境當中的溫度、濕度、位置、方向等信息,可以做數據處理,並通過無線傳輸直接傳到網上去。由此,互聯網與物理世界就能夠對應起來。
這樣一來,人們就可以在網上檢索物理世界。「有了物聯網,我再也不用擔心找不著我的鑰匙了。上網查一下位置就能找到。」趙峰說。
然而,人們不禁納悶,我們已經有了移動通信網和互聯網,還要物聯網何用?
作為中國物聯網的領路人,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劉海濤說,移動通信網是人和人的互聯,感測網是物和物的互聯,是感知的網路;互聯網是信息共享的平台;而物聯網則一頭連著虛擬世界,一頭連著現實的物理世界。
劉海濤表示,物和物、物和人簡單地互聯意義不大。物聯網的精髓是感知,但是若不能達到對物控制、指揮的目的,就沒有意義。
將帶來第三次產業化浪潮
據介紹,物聯網技術已經在上海世博會和浦東機場上應用,分別布置了防入侵感測網。其中,浦東機場的應用系統可以說是國際上應用規模最大的案例之一。
浦東機場的應用系統鋪設了3萬多個感測節點,覆蓋了地面、柵欄和低空探測,可以防止翻越、恐怖襲擊等攻擊性入侵。
物聯網的應用不僅限於此,還可用於家居、環保、政務、安保、消防、電網、食品安全和國防等各個行業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劉海濤舉了個例子,比如你在開車上橋時,是無法看到橋另一端情況的。如果這時候另一端有一個人在過馬路,就難免會發生交通事故;而如果我們在馬路下面安裝了感測網,並與你車上的感測網終端或手機相聯接,一旦有人過馬路,馬上就會通過感測網告訴你,就能避免災難的發生。
家居應用更是會方便人們生活。趙峰說,我坐在辦公室里打開手機的話,就可以通過手機觀察物理世界當中所有的東西,我就可以知道我小孩上學沒有,下學後是不是趕上班車了,身體狀況怎麼樣啊,也可以知道家裡哪些電器出門時忘記關了。
「物聯網今後的應用和規模會遠遠超出我們現在的想像。」趙峰指出。
業內人士判斷,物聯網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深刻的影響甚至變革,可能要遠遠大於互聯網。
如果把計算機的出現使信息處理獲得了質的飛躍,視作信息技術第一次產業化浪潮;如果把互聯網和移動網的發展使信息傳輸獲得了巨大提升,視作第二次產業化浪潮。那麼,專家表示,以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獲取技術的突破,將掀起第三次產業化浪潮。
「中國物聯網的春天來了」
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最重要的是掌握標准。在互聯網時代,中國仍扮演著追趕者的角色,那在物聯網領域,是否能一舉成為領先者?
專家指出,在物聯網技術浪潮中中國與國際同步,具有同發優勢,處於同等水平,並做到了部分領先。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是我國最早開展物聯網技術的單位。2005年該所作為技術牽頭單位,在國標委下屬的信標委領導下,和標准化研究所合作推進國家感測網的標准化工作,這要早於國際標準的啟動。
在2008年國際標准化組織的感測網路研究小組首屆大會上,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代表中國牽頭提出了整個感測網的體系架構、產業的演進路線、協議站架構等,獲得一致通過。第二屆大會是在德國開的,其主要議題就是討論中國的系列提案。而在此後的會議上,基本上都是由中國代表國際標准化組織做總體報告和特邀報告。
劉海濤自豪地說,在標准化方向上我們具有舉足輕重的主導話語權。這在我國的信息技術發展史上是第一次。
趙峰說,國內很多單位做的基礎研究很不錯,我們消費者數量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而且想法也很前沿,中國在今後十年當中能夠領先。
好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傳來,日前,國務院將感測網和物聯網上升為國家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第二位。
劉海濤興奮地說,中國物聯網的春天來了。

這是我空間轉的一篇文章,空間還有更多哦~

5、物聯網為什麼那麼強大

交匯點訊10月13日下午,在無錫感知集團的會議室里,973物聯網首席科學家、感知集團董事長劉海濤在手機上輕輕點了一下,打開了家裡的空調。「這就是物聯網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項小小應用。」
劉海濤的另一個身份,是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他也是中國物聯網第一人,早在1999年他就開始著手研究感測網技術。在研發了幾年後,將一個新名詞——「感測網」或「物聯網」應用於大眾,他說「我想讓大家知道,我國並沒有跟隨外國的腳步,這是我們的原創,我們的創新品牌。」
在劉海濤眼裡,物聯網就是面向實體世界的, 「以感知互動為目的,以團隊屬性、社會屬性為核心的感知互動系統」。
物聯網與互聯網有什麼不同?看著記者疑惑的表情,劉海濤繼續解釋道:「比如當你在隔壁鄰居家喝茶的時候,家裡被盜了能知道嗎?互聯網不會告訴你,互聯網頂多通過大數據分析,告訴你今晚你家有多大概率被盜的可能,萬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等,這些除了給你徒增煩擾之外,沒有任何用處,但是有了物聯網,你就能感知並採取措施。」
劉海濤進一步向記者解釋,互聯網是虛擬世界的信息共享,解決的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所有互聯網的商業模式,都是在信息共享上做文章,比如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都是建立在互通互聯的基礎上的,所以說互聯網帶來的是信息的地球村,而物聯網是一個感知體系,一個感知互動系統,通過物聯網終端實現物物相連,帶來的是實體世界的地球村。
「另外,互聯網上所有的信息都是人輸進去的,信息有真有假,所以會經常出現詐騙事件,而物聯網上的所有信息都不是人輸進去的,而是它的終端體系架構在我們實體世界感知後的鏡像反映。所以只有真的沒有假的更不可能有騙子。」劉海濤說。
怎麼通過物聯網終端實現物物相連?交匯點記者詢問,劉海濤解釋到,物聯網終端裡面有很多的感測器,這就相當於人的五官。不僅如此,這個終端是智能化的,裡面還有CPU、相當於人的大腦。多個終端之間形成了一個有協同、有分工、有組織的團隊的社會屬性架構體系,這就是物聯網。團隊里的成員是智能化的,通過成員協作形成的團隊,能力則遠高於智能化成員,所以說,物聯網是超越智能化的。
談到物聯網與智能化的區別,劉海濤舉例說,比如前幾年的周克華殺人案,我們能抓住他,是智能安防起了作用,但這是事後追蹤,而物聯網安防是事前預警,如一個裝了物聯網終端感測器的門窗,如果有人想要翻越,系統會立即通過簡訊和電話通知業主、小區等,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事前進行有效預防,這就是物聯網超越智能化的地方。另外,現在的交通是智能交通,以前是紅燈停,綠燈行,紅綠燈控制車流量,而物聯網交通變成車流量控制紅綠燈了,這就是物聯網超越智能化的地方。
劉海濤總結到,物聯網其實並不神秘,從電動車上一把看不見的「物聯網防盜鎖」,到春江花園、美湖社區等居民小區門口的智慧顯示屏,從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的智慧醫療系統,到感知集團的智慧環保系統,物聯網交通、 物聯網醫療、物聯網環保正在一步步走進無錫人的生活。
以上由物聯傳媒轉載,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