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的山水畫比較有名?
著名畫家李福安的山水畫佳作可以到華億珍寶網看下
2、中國近代的畫家排名.?
1、齊白石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2、張大千
張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港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里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3、徐悲鴻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4、陳師曾
陳師曾(1876年3月12日—1923年9月17日),原名衡恪,字師曾,號朽道人、槐堂,江西義寧(今江西省修水縣)人,著名美術家、藝術教育家。
陳師曾出身書生門第,祖父是湖南巡撫陳寶箴,父親是著名詩人陳三立。1902年東渡日本留學,1909年回國,任江西教育司長。從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他受南通張謇之邀,至通州師范學校任教,專授博物課程。
5、黃賓虹
黃賓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朴存,號賓虹,別署予向。原籍安徽徽州歙縣,生於浙江金華。中國近現代國畫家,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
3、中國近代著名畫家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回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答人。代表作品《蝦》、《蟹》、《牡丹》、《牽牛花》、《蛙聲十里出山泉》等等
張大千(1899~1983),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農歷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內江縣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灣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為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為傳奇的國畫大師。代表作《來人吳中三隱》、《石濤山水》、《梅清山水》、《巨然茂林疊嶂圖》。
林風眠(1900—1991)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代表作《海濱》
關山月原名關澤霈,中國現代中國畫家。代表作《嘉陵江碼頭》、《岷江之秋》、《黃河冰封》及《祁連放牧》
石魯(1919-1982),1919年12月13日生於四川省仁壽縣,原名馮亞衍。中國現代中國畫家。代表作《金瓜》、《打倒封建》、《說理》。
徐悲鴻 (1895-1953) 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代表作品《八駿圖》、《愚公移山》。
劉海栗,原名盤,字季芳,號海翁。祖籍安徽鳳陽,1896年3月生於江蘇常州。早期油畫代表作《夕陽》、《河邊》、《湖光》、《塞納河橋》、《林間信步》、《北京前門》等。
4、民國時有哪些著名畫家
民國時期著名的畫家有吳昌碩(雖多生活於晚清,還是想把他納入進來介紹)、周湘、黃賓虹、劉海粟、徐悲鴻、林風眠、齊白石等。簡介如下:
吳昌碩(1844-1927) 原名俊、俊卿,字昌碩,又字倉石,別號缶盧、苦鐵、大龍等,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為「後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與虛谷、蒲華、任伯年齊名的「清末海派四傑」。就其繪畫方面來說,最擅長寫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最大,亦受趙之謙、任伯年影響。尤以金石書法入畫,如盤虯屈鐵,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他常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縱橫恣肆,氣勢雄強,布局新穎,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對角斜勢,虛實相生,主體突出。其畫筆墨淋漓,色彩濃郁,用色上似趙之謙,喜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色澤強烈鮮艷,氣魄醇厚,一振晚清萎靡干柘之風,開現代寫意畫派新景象,形成了影響近現代中國畫壇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 表現形式。
周湘(1871~1933)字印侯,號隱庵,別署灌園老叟,黃渡鎮人,近代的著名畫家,是我國油畫藝術的先驅者和美術教育家,亦是中國繪畫藝術由傳統的師承相授轉變為正規的美術學校教育的創始人之一。出身於書香門第,幼年就讀私塾時,即喜愛繪畫。曾從上海名畫家楊伯潤學山水,從錢慧安習人物。復師事胡鼻山、吳大徵、王秋言、姚梅伯、胡公壽、金保三、周存伯等名流。工於山水,兼及仕女人物,又擅治印和書法。 戊戌變法失敗,周湘流亡日本,在長崎、東京以賣畫治印為生,受到當時日本文藝界的重視,畫名大振,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後又到西歐英、法、德等國,與眾多外國畫家交遊,學西洋畫法。光緒三十三年(1907)回國,在上海八仙橋創辦布景畫傳習所,有學生三四十名。劉海粟、徐悲鴻、張秉光、汪亞塵、丁悚、陳抱一等著名畫家,早期均在此接受教育。後又創辦中西圖畫函授學堂和上海油畫院,邊創作邊從事美術教育。著有《周湘山水畫譜》4冊,民國13年自序成書。
黃賓虹(1865-1955),原名懋質,名質,字朴存、朴人、亦作朴丞、劈琴,號賓虹,別署予向、虹叟、黃山山中人等,徽州府歙縣人,出生於浙江金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的開派巨匠,有「千古以來第一的用墨大師」之譽。其畫風於豐富多變的筆墨中,蘊涵著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與自然內美的美學取向。幾十年來,黃賓虹的繪畫一直受到美術界的廣泛關注,並逐漸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影響著當今中國畫壇。而其藝術價值的顯現,又是全方位的。除其山水畫外,花鳥畫也境界不凡,書法成就更不能等閑視之;他還有著自己的畫學理論建構;其金石篆刻、文字學、考古學也頗有建樹。黃賓虹的確是一位「不能僅以畫史目之」的學者型藝術家。由於黃賓虹在美術史上的突出貢獻,在他90 歲壽辰的時候,被國家授予「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榮譽稱號。其著作有:《黃山畫家源流考》、《虹廬畫談》、《古畫微》、《畫學編》、《金石書畫編》、《畫法要旨》等,與鄧實合輯《美術叢書》並有輯本《黃賓虹畫語錄》。
劉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 ,原名槃,字季芳,號海翁。祖籍安徽省鳳陽,1896年3月生於江蘇省常州。 擅長油畫、國畫、美術教育。七十餘年從事美術教育和創作,對中國畫、油畫、書法、詩詞和藝術理論都有精深造詣,學貫中西、藝通古今,勇於探索,不斷創新。國畫創作博取傳統精英而不泥古,注重寫生,師造化而又欺造化,擅山水、花鳥、走獸,喜作潑墨潑彩法。畫風豪放奇肆,蒼莽勁拔,醇厚朴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1912年11月與烏始光、張聿光在上海創辦現代中國第一所美術學校「上海國畫美術院」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前身)任校長。 歷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名譽院長、教授, 上海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英國劍橋國際傳略中心授予「傑出成就獎」。 義大利歐洲學院授予「歐洲棕櫚金獎」。出版有《劉海粟畫集》《劉海粟油畫選集》《劉海粟國畫》《學畫真詮》等。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漢族,江蘇宜興人,生於中國江蘇宜興屺亭橋。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尤以畫馬享名於世。其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17歲時便在宜興女子初級師范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並自修素描。先後留日、法,游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德國、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博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在油畫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使印象主義的光與色的表現與古典主義嚴格而完美的造型相結合。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在創作上他以「師法造化,尋求真理」為原則,作品多取材現實生活,或借古喻今,寄託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情懷,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嚮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志。徐悲鴻長期致力於美術教育工作,對中國美術隊伍的建設和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與倫比,影響深遠。
林風眠(1900—1991),原名林鳳鳴,生於廣東梅縣,自幼喜愛繪畫。9歲赴法勤工儉學。他先在法國蒂戎美術學校進修西洋畫,後又轉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深造。是享譽世界的繪畫大師,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導者和最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國美術教育的開辟者和先驅,1925年回國後出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兼教授。1926年受中華民國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邀出任中華民國大學院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1927年林風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西子湖畔創辦中國第一個藝術高等學府暨中國美術高等學府——國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任校長。他提倡兼收並蓄,調和中西藝術,並身體力行,創造出富有時代氣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個性化的抒情畫風,為中國現代繪畫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和風格典範,也是20世紀實踐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開拓精神的先驅。林風眠關於中西融合的觀點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傳統筆墨觀念,同時開啟了對於諸如形式、材料等方面的關注,極大地豐富了20世紀中國繪畫的創作面貌,為眾多後繼者諸如吳冠中、趙無極、劉國松等提供了可借鑒、深入的課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實在可算作是中國現代繪畫藝術的啟蒙者。林風眠是中國現代畫壇的藝術大師,傑出的藝術教育家,中國美術學院的創始人,是中國現代繪畫史當之無愧的一代宗師。
齊白石(1864一1957),湖南湘潭人,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並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後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國20世紀著名的書畫大師和書法篆刻巨匠。曾任北京國立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曾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榮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金獎。代表作品有《花卉草蟲十二開冊頁》,《白石草衣金石刻畫》等。他將中國畫的精神與時代的精神統一得完美無瑕,使中國畫得到國際的重視;在他的筆下,大凡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無一不精,無一不新,為現代中國繪畫史創造了一個質朴清新的藝術世界。他成功的以經典的筆墨意趣傳達了中國畫的現代藝術精神,深深得益於經典樣式而又善於出新,故而他的畫能夠直接的感動人心,向天下眾生傳達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山水畫表達他對自己藝術創新的自信與深刻體悟,他的人物畫長於傳神達情,他將書法簡約大方、雄健渾厚的筆意融入人物畫中,完善了人物內在的神情的表達。
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5、清末和民國的著名畫家有哪些?
齊白石、吳昌碩、黃賓虹、高劍父、於非闇等。
1、齊白石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朴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於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2、吳昌碩
吳昌碩(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
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吳昌碩熱心提攜後進,齊白石、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趙雲壑、王個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吳昌碩作品集有《吳昌碩畫集》《吳昌碩作品集》《苦鐵碎金》《缶廬近墨》《吳蒼石印譜》《缶廬印存》等,詩作集有《缶廬集》。
3、黃賓虹
黃賓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朴存,號賓虹,別署予向。原籍安徽徽州歙縣,生於浙江金華。中國近現代國畫家,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
黃賓虹精研傳統與關注寫生齊頭並進,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干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八十歲後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
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洗練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顯著的特色。
代表作品有《山居煙雨》、《新安江舟中作》等。
4、高劍父
高劍父(1879—1951),中國近現代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1879年10月12日生於廣東省廣州府番禺縣(現廣州市番禺南村員崗鄉),1951年6月22日卒於澳門。
高劍父,漢族,廣府人,名侖,字劍父,後以字行。與陳樹人、高奇峰一起致力於中國畫改革,後人稱嶺南畫派。
代表作品有《江關蕭瑟》和《絕代名姝》等。
5、於非闇
於非闇(1889年3月22日—1959年7月3日),原名於魁照,後改名於照,字仰樞,別署非闇,又號閑人、聞人、老非,近現代中國畫家。原籍山東蓬萊,出生於北京,自幼得書畫家傳。
1912年入師范學校學習,後任教於私立師范校、私立華北大學美術系。兼任古物陳列所附設國畫研究館導師。1935年起專攻工筆花鳥畫。
1949年後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北京畫院副院長。
作品有《玉蘭黃鸝》、《丹柿圖》、《牡丹鴿子》等。著有《非闇漫墨》、《藝蘭記》、《中國畫顏料研究》、《我怎樣畫花鳥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齊白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昌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賓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劍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於非闇
6、黃賓虹、徐悲鴻、齊白石、劉海粟、張大千、潘天壽、陸嚴少
黃賓虹:(1865-1955)
現代傑出畫家。名質,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號賓虹、別署予向、虹叟、黃山山中人等。祖籍安徽歙縣,出生於浙江金華。幼喜繪畫,課余之暇,兼習篆刻。六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曾從鄭 ,陳崇光等學花鳥。後居上海三十年,前二十年,主要在報社、書局任職,從事新聞與美術編輯工作;後轉做教育工作,先後任上海各藝術學校的教授。又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術學院任教。任中國美術家協會華東分會副主席。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 殘,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洗耳恭聽練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七十歲後,後畫作品,興會淋漓、渾厚華滋;喜以積墨、潑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層層深厚,氣勢磅礴。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顯著的特色。他的書法「鍾鼎」的功力較深。其著作有:《黃山畫家源流考》、《虹廬畫談》、《古畫微》、《畫學編》、《金石書畫編》、《畫法要旨》等,與鄧實合輯《美術叢書》並有輯本《黃賓虹畫語錄》。
徐悲鴻,1895--1953
江蘇宜興屺亭橋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第一任中央美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徐悲鴻的一生,以他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傑出的藝術成就和對中國美術事業的卓越貢獻,深為世人敬仰。
宜興徐悲鴻紀念館,座落在宜興亦園內,1988年10月26日開館,著名書畫家吳作人題寫館名。館內常年陳列徐悲鴻生平介紹及其書畫作品,並陳列有徐悲鴻的學生及當代著名書畫家吳作人、李可染、黃胄、沙孟海、費新我等書畫作品。開館以來,已接待觀眾十餘萬人次,黨和國家領導人李瑞環、喬石、宋平,書畫界名人錢紹武、廖靜文、尹瘦石等,以及許多海外朋友,都曾光臨本館。現被命名為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宜興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宜興是徐悲鴻的故鄉,宜興人民為家鄉哺育出這樣卓越的藝術大師而感到光榮、自豪。徐悲鴻的光輝業績永載史冊,並將永遠激勵家鄉人民奮發向上,開拓前進。
齊白石(1864--1957)
我國二十世紀著名畫家和書法篆刻家。湖南湘潭人, 原名純芝,字渭清,蘭亭,後改名璜,字萍生,小名阿芝,號白
石、白石翁、老白、又號寄萍、老萍、借山翁、杏子塢老民、齊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別號借山館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
齊白石家境貧困,世代務農,僅在12歲前隨外祖父讀過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種田,什麼活都干,12歲學木匠,15歲學雕花木工,掙錢
養家。那時雕花,差不多千篇一律,他突破陳規,"造出許多新的花樣"。人稱 "芝木匠",1882年他給一家雕花,在主顧家"無意間見到一部乾
隆年間刻的《芥子園畫譜》,五彩套印",非常高興,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畫了半年。 1888年,齊白石27歲時開始繪畫生涯,先後從蕭鄉陔
、文少可、胡沁園、譚溥等人學畫,從陳作堝讀書,從王湘綺攻讀詩文,任龍山詩社社長。1902年起,出遊陝西、北京、江西、廣東、廣西。
七年間"五齣五歸",得見名山大川,畫風由工轉寫,書法由何紹基體轉學魏碑,篆刻由丁、黃一路改學趙之謙體。1917年二進北京,結識陳
師曾、姚茫父等,次年返湖南。1919年定居北京,從陳師曾勸,始行變法。1926年應林風眠聘於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任教。1936年游四川。
1937年自加兩歲。60歲後定居北京,以篆刻賣畫為生。這時期他與梅蘭芳相識,第一次碰面時,齊白石為梅蘭芳畫草蟲,梅蘭芳則為齊白
石唱一段貴妃醉酒。抗日戰爭期間,北平淪陷,表示"畫不賣與官家"。1946年重操賣畫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舉辦個展,並應徐悲鴻聘
,任北平藝專名譽教授。1949年當選中國文聯委員、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委員。1952年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曾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
稱號。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1957年,擔任北京中國
畫院名譽院長,同年9月16日謝世。卒年95歲。
齊白石是在各方面造詣都很高的現代繪畫大師,他跨越了兩個世紀,活到將近百歲。繼清末民初海派畫家之後,他把傳統中國畫推到了一個
新的高峰。他的人品、繪畫、詩句、書法、篆刻,無不出類拔翠。他的風格對現代乃至當代中國畫創作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 1963年被世界
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同年於中國美術館舉辦《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誕生100周年紀念展覽會》。1983年底至1984年1月於
中國美術館舉辦《紀念齊白石誕辰120周年作品展覽》。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齊白石作品選集》、《齊白石作品集》、《齊白石
山水畫選》等問世。
劉海粟(1896—1994)
是傑出的美術家、教育家、美術史家、畫家。江蘇省武進縣青雲坊村人。劉海粟6歲讀私塾、酷愛書畫。14歲到上海,入畫家周湘主持的背景畫傳習所學西洋畫。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創辦現代中國第一所美術學校--上海國畫美術院(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前身),任校長,招收了徐悲鴻、王濟遠等高材生,並沖破封建勢力,首創男女同校,增加用人體模特和旅行寫生。1918年到北京大學講學,並第一次舉行個人畫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稱贊。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繪畫及美術教育,並出席日本帝國美術院第一次美展開幕式,回國後創辦天馬會。1920年10月代表中國新藝術界,赴日本參加帝國美術院開幕大典,和日本畫家藤島武二、滿國古四郎、橋本關雲等交遊論藝,其油畫作品備受日本畫壇重視和推崇,被稱為"東方藝壇的獅"。
回國後,充實了美術院的課程和設備,成為當時國內美術最高學府,並著有《米勒傳》、《塞尚傳》,介紹西洋藝術,頗有影響。
1927年受軍閥孫傳芳迫害通輯,逃亡日本。朝日新聞社曾為他在東京舉行畫展。1938年春回上海,應上海中華書局之邀,寫成八十萬言的巨著《海粟叢書》六卷,分《西畫苑》、《國畫苑》、《海粟國畫、海粟油畫》三部分,畫論精闢,廣為流傳。
張大千(1899~1983)
中國現代中國畫家。名權,後改作爰,號大千,小名季爰。1899年5月10 日生於四川省內江縣。先世廣東省番禺縣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遷蜀,卜居內江。父張懷忠,早年從事教育,後從政,再改鹽業。母曾氏友貞,善繪事,姊名瓊枝,亦善畫。兄弟10人,二兄張澤,別號虎痴,以畫虎名於世。
張大千排行第八,7歲啟蒙課讀,9歲習畫,12歲能畫山水、花鳥和人物,見者呼為神童。13歲就讀於新式學堂,至19歲與仲兄張澤留學日本京都,學習繪畫與染織。1919年,返上海,拜曾熙為師,因未婚妻謝舜華去世,痛而在松江禪定寺出家,法號大千。3月後還俗,奉命歸川,與曾慶蓉結婚。婚後重返上海,從師於李瑞清,曾、李二師以清末遺老提倡書法、繪畫,對他影響頗深。曾熙始為他取名曰「猨」(亦寫作蝯),省作爰。張大千在上海結識吳昌碩、黃賓虹、王震、馮超然、吳觀岱、吳待秋、吳湖帆、鄭午昌等。1924年,在上海首次舉行個人畫展。1929年籌辦全國美展,任幹事會員。1931年,與兄張澤一同作為唐宋元明中國畫展代表赴日本。次年,全家移居蘇州,住網師園。其時,張大千潛心於歷代名家傑作,尤沉酣於石濤,凡能得見,靡不心摹手追。1933年,應南京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藝術系主任徐悲鴻之邀,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轉年即辭職,專事創作。1936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張大千畫集》,徐悲鴻作序,推譽「五百年來一大千」。1938年,經上海、香港返蜀,居青城山上清宮,臨摹宋元名跡。1940年,赴敦煌莫高窟臨摹歷代壁畫,前後共計2年零7個月,共臨摹276幅,並為莫高窟重新編號。1943年,出版《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敦煌之行,轟動了文化界,促進了藝術家、史學家對發掘敦煌寶藏的興趣。抗戰勝利後,張大千的作品先後在巴黎、倫敦、日內瓦和國內各地展出,聲名大震。1949年,暫居香港,游台灣,次年應印度美術會之邀赴新德里舉行畫展,並留居印度大吉嶺年余,其間曾去阿旃陀石窟臨摹壁畫,以之與敦煌莫高窟壁畫作比較研究。在印期間所繪作品多精細工筆,且有《大吉嶺詩稿》1卷。1951年返港,翌年遷居阿根廷;1953年,再移居巴西,在聖保羅購地150畝,建中國式庄園——八德園,留居17年。1955年,所藏畫以《大風堂名跡》4冊在日本東京出版。1956年,首次歐洲之行,赴法國與畢加索會見。1957年,以寫意畫《秋海棠》被紐約國際藝術學會選為世界大畫家,並榮獲金獎。此後,又相繼在法國、比利時、希臘、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國、德國、英國、巴西、美國及香港等辦畫展。1969年,遷居美國舊金山,修園名曰環篳庵。居美10年,是張大千創作的鼎盛期。1972年,在舊金山舉辦四十年回顧展。1973年,捐贈作品108幅給台北歷史博物館。1974年,獲美國加州太平洋大學名譽人文博士學位。1978年,移居台北,於台北外雙溪築摩耶精舍。晚年思鄉而不得歸,於1983年4月2日因心臟病逝世。
潘天壽(1897--1971年)
早年署阿壽、懶道人、心阿蘭若住持,晚年多署東越頤者、頤翁、雷婆頭峰壽者等別號。浙江寧海人,自幼讀私塾,始臨《芥子圖畫譜》。19歲考入浙江第一師范,受教於李叔同、經亨頤、夏丐尊等。1923年到上海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新華藝術專科學校任教中國畫和中國繪畫史,認識吳昌碩,1928年定居杭州,任國立西湖藝術專科學校教授。次年,同林風眠等赴日本考察美術教育。1944年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建國後,歷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浙江分會主席等職。其著述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聽天閣詩存》、《潘天壽談藝錄》等。
潘天壽擅長寫意花鳥、山水,偶作人物,兼工書法、詩詞、篆刻,晚年常作指墨畫。尤善畫鷹、八哥、松、梅、竹、荷、蔬果、山石、野花等題材。作品清新蒼秀,筆墨色彩縱橫交錯,氣勢磅礴,妙趣橫生,具有鮮明的獨特風格。
潘天壽成就高作品存世量少,頗受海內外藏家追捧。他的巨幅精品《春塘水暖》在1997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從260萬元起拍,經各路買家激烈競價,最後660萬元人民幣一槌定音,創下潘天壽作品最高價。現在潘天壽作品每平方尺在3萬元,精品代表作往往數十萬。
陸嚴少,筆名:宛若,生卒年:1909---1993
上海嘉定人。19歲時從馮超然學畫,專習山水。48歲時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80年起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為教授。長於國畫山水,取法自然,尤精用筆。出版有《陸嚴少畫集》等數十部畫集。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浙江中國畫院院長。
7、清末和民國著名畫家
近代復海上六十名家是哪幾位?
polarbear627
LV.9 推薦制於 2017-10-10
王禮、 鄧啟昌、朱稱、 任預、 劉德六、楊伯潤、吳大徵、吳友如、吳石仙、何煜
吳榖祥、吳滔、 張熊、 趙之謙、胡璋、 姚鍾葆、真然、 錢慧安、倪田、 徐祥、
虛谷、 舒浩、 蒲華、 潘振鏞、秦祖永、張之萬、陸鵬、 曹華、 王鑾、 胡術、
王素、 包棟、 朱熊、 任伯年、任熊、 任薰、 楊逸、 李瑞清、吳觀岱、吳昌碩、
沈心海、陸恢、 金心蘭 周閑、 胡公壽、俞禮、 姚燮、 顧若波、顧麟士、倪耘
黃山壽、巢勛、 曾熙、 戴以恆、謝閑鷗、秦炳文、丁寶書、胡錫珪、高邕、 沙馥
8、當代山水畫家中擅長大青綠和金碧山水的畫家有哪些?
大青綠的話,林容生,趙連淼,顧大明,楊永儉,潘素,林景榮,姚建松等等,金碧山水的話王界山,何海霞,郭建龍,陳君,席正懋,很多的。
9、這首曲子叫什麼名字?
暈倒,這首歌是日本動漫《犬夜叉》的插曲叫做《穿越時空的思念》。
10、清朝末年的中國畫家有哪些?
1、齊白石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2、吳昌碩
吳昌碩(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3、蒲華
蒲華(1832—1911)字作英,亦作竹英、竹雲,浙江嘉興人。號胥山野史、胥山外史、種竹道人,齋名九琴十硯齋、九琴十研樓、芙蓉庵,夫蓉盦、劍膽琴心室等。
4、任頤
任頤(1840年—1895年),即任伯年,初名潤,字次遠,號小樓,後改名頤,字伯年,別號山陰道上行者、壽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陰航塢山(今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人,清末著名畫家。自幼隨父賣畫,後從任熊、任薰學畫,後居上海賣畫為生。
5、虛谷
虛谷(1823~1896),清代著名畫家,海上四大家之一,有「晚清畫苑第一家」之譽。俗姓朱,名懷仁,僧名虛白,字虛谷,別號紫陽山民、倦鶴,室名覺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籍新安(今安徽歙縣),居廣陵(今江蘇揚州)。初任清軍參將與太平軍作戰,意有感觸,後出家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