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頭發脹還能復原么
不能 此過程不可逆
2、木頭受熱會膨脹嗎
木頭受熱會膨脹,不用的木材材質其膨脹和收縮系數是不一樣的。記得讀書的時候,課本上說木材是冷脹熱縮,而不是熱脹冷縮。但是,關於木材冷脹熱縮的治療可謂是少之又少。論壇裡面的人也沒有提到木材的這個特性。
3、木頭到底是熱脹冷縮還是熱縮冷脹
木頭會熱脹冷縮,物體一般都會熱脹冷縮。
木頭是物體,而熱脹冷縮是一般物體的特性,但水(4°C以下)、銻、鉍、鎵和青銅等物質,在某些溫度范圍內受熱時收縮,遇冷時會膨脹,恰與一般物體特性相反。
對於一個給定(或特定)的物體來說,分子數量一定,那麼物體體積的變化就取決與分子間距離的變化,在溫度變化時,會發生兩種可能:
1、由於分子運動劇烈的程度變化,導致了分子間距離的變化而影響物體體積的變化。
2、由於發生了物態變化,導致了分子間的結構發生變化,而導致了分子間空間大小的變化而進一步影響物體的體積。
(3)木頭發脹擴展資料:
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溫度只能通過物體隨溫度變化的某些特性來間接測量,而用來量度物體溫度數值的標尺叫溫標。它規定了溫度的讀數起點(零點)和測量溫度的基本單位。
溫度理論上的高極點是「普朗克溫度」,而理論上的低極點則是「絕對零度」。「普朗克溫度」和「絕對零度」都是無法通過有限步驟達到的。目前國際上用得較多的溫標有攝氏溫標、華氏溫標、熱力學溫標和國際實用溫標。
溫度是物體內分子間平均動能的一種表現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少數幾個分子甚至是一個分子構成的系統,由於缺乏統計的數量要求,是沒有溫度的意義的。
4、為什麼木頭也會有熱脹冷縮的特徵?
木頭是可以熱脹冷縮的 生活中我們到處應該可以看到例如路邊的樹 仔細看看就會發現冬天的樹皮跟夏天的樹皮區別是很大的
任何物體都會有熱脹冷縮.因為木頭也是又分子構成的,而分子是不停運動的.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和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運動越劇烈.
家中的木質傢具因為熱脹冷縮,該怎麼辦?
地板修補保養技巧一:增加濕度切忌直接「水補」
冬天室內乾燥,很容易引發地板開裂,因此增加地板表面的濕度可以有效地緩解地板開裂、起翹問題,但是為地板補濕,切忌大規模直接「水補」,而應積極調節室內的濕度。
春季室內應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一般來說,溫度應低於28℃,濕度保持在50%至70%之間較佳,不宜低於40%。這樣的溫度與濕度能讓木地板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如果自然濕度達不到,可以使用加濕器增濕。地板保養
地板修補保養技巧二:地板打蠟次數不宜過多
氣候乾燥,尤其是目前室內仍有暖氣,容易導致居室內空氣更加乾燥,所以一般居民都為了使地板更加滋潤,就過多的增加地板打蠟次數以此來延長地板的壽命。其實如果打蠟次數過於頻繁的話,就會對地板造成損害。因為頻繁打蠟會導致蠟垢蠟層疊加,並且兩次蠟層中間會有灰層,影響打蠟效果。所以適當為地板打蠟可以起到防潮、防損傷、增加表面光度以及方便清潔的作用。
現在大多數家庭鋪設的是強化地板,強化地板本身不宜進行打蠟,因為強化木地板表面為耐磨紙,成分為「三氧化二鋁」,這層金屬層讓蠟無法滲透到地板內部,只能附著在地板表面上。打蠟後,人行走時會留下腳印,影響地板美觀且難以擦拭打理。鋪設強化地板可以用擰乾的抹布擦拭,再用護理液保養,難以擦凈的地方用專用清潔劑去除。
5、木材為什麼會濕脹干縮與變形
這是物理現象。木頭本身是含有一定水分的,如果打濕了,它吸水,體積肯定要發生改變,就脹大了。如果變干,它本身的水分流失,體積就縮小從而變形。木材的含水率高低對變形和強度會產生嚴重的影響,比如對變形的影響,如果含水率過高,在木材製品過程中就會發生木材裂變現象,同時隨著溫度的影響木材會發生嚴重的彎曲變形,同時木材還會發霉,顏色看上去也不同;另外說一下強度,干木材和濕木材同時打一個釘子進去,所用力度是不同的。
6、手摸完木頭經常發漲為什麼呢?
是不是手壞了?
7、什麼是木材的脹縮性?
生材經過乾燥之後,由於大氣相對濕度的改變而導致的干縮或濕脹。木材脹縮性是木材使用中的重要問題。木材幹縮濕脹不僅導致木材尺寸大小和形狀產生變化,尚因脹縮不均勻形成內應力,使木材發生開裂、翹曲等。
木材幹縮性
可以干縮率和干縮系數表示。
式中 Sv、Sr、St分別為木材體積、徑向、弦向干縮率(%);V、R、T和V1、R1、T1分別為木材濕材狀態時和絕干狀態時的體積(立方厘米)和徑向、弦向尺寸(厘米);Kv、Kr、Kt分別為木材體積、徑向和弦向干縮系數(%);Wf、s、p為木材纖維飽和點含水率(%)。利用干縮率可以求出由濕材至絕乾材時的體積(立方厘米)、徑向和弦向尺寸(厘米)。
利用干縮系數可以求出由生材或濕材幹至纖維飽和點以下任一特定含水率(W)時的體積、徑向、弦向的干縮值(%)(Sv-w、Sr-w、St-w)。
Sv-w(Sr-w、St-w)=Kv(Kr、Kt)(Wf、s、p-W)木材之所以干縮,主要由於木材乾燥時水分向外蒸發而散失。首先細胞腔內自由水(見木材含水量)蒸發,爾後細胞壁中纖絲之間、微纖絲之間和微晶之間的吸著水(見木材含水量)數量減少,其間的水層減薄,纖絲、微纖絲和微晶彼此更靠攏,以致細胞壁乃至整個木材的尺寸因之縮小。
木材幹縮不是發生在木材水分蒸發的整個過程中,當含水率在纖維飽和點以上,自由水蒸發時,木材尺寸無變化,而只是在纖維飽和點以下,即自由水蒸發完畢,吸著水散失時才發生。在纖維飽和點以下,木材幹縮率隨著含水率的減少而逐漸增大,直至含水率減低到零和干縮率達到最大值為止,二者成一曲線變化關系。在實際使用上,為方便起見,常把木材幹縮與含水率的關系視成一直線關系。在生產條件下,大尺寸的木材由於水分在整個木材體積內分布不勻,當木材平均含水率尚未低於纖維飽和點時,木材外部的含水率卻已低於纖維飽和點,便會開始發生干縮,而木材內部的含水率仍在纖維飽和點以上,於是內外發生了乾燥應力,產生表面硬化現象。一般正常的木材全乾乾縮率,縱向為0.1~0.3%,徑向為3~6%,弦向為6~12%,體積干縮為9~14%。
木材縱向干縮與橫向干縮的差別,主要是由於纖絲、微纖絲和微晶在初生壁、次生壁(見木材細胞壁構造)的內、外層上的排列方向與樹軸近乎垂直;在次生壁的中間層(S2)則與樹軸近於平行,而此中間層又占細胞壁的絕大部分,對木材幹縮起主要作用。木材向外蒸發吸著水時,纖絲、微纖絲和微晶彼此間因失水而靠攏,即干縮,因中間層特別厚,所以木材橫向干縮較大,縱向干縮很小。
而木材徑向干縮與弦向干縮之差,原因復雜,不是某種單一原因,與木材的宏觀、微觀和亞微觀構造都有關系。
木材濕脹性
以濕脹率和濕脹系數表示。
式中 Ev、Er、Et為木材體積、徑向和弦向濕脹率(%);V、R、T和V1、R1、T1分別為木材潤濕至生材狀態時和烘乾至絕干狀態時的體積(立方厘米)和徑向、弦向尺寸(厘米);Cv、Cr、Ct為木材體積、徑向和弦向濕脹系數(%);Wf、s、p為木材纖維飽和點含水率。利用濕脹率可以求出木材由絕干狀況潤濕至達到纖維飽和點時或飽和時的體積(立方厘米)稱尺寸(厘米)。
利用濕脹系數可以求出木材由絕干狀況潤濕至纖維飽和點以下任一特定含水率(W)時的體積、徑向、弦向濕脹值(%)(Ev-w、Er-w、Et-w)。
Ev-w(Er-w、Et-w)=Cv(Cr、Ct)W木材吸取水分後,細胞壁中纖絲之間、微纖絲之間和微晶之間的水層增厚,將微晶撐開,木材的細胞壁乃至整個木材尺寸因之脹大。其特徵是水分子只滲入微晶之間,而不滲入微晶之內,微晶的結構沒有變化,木材的X-射線衍射圖也保持原狀。只有在吸取吸著水時才發生濕漲,吸取自由水並不引起濕脹。木材放置在濕空氣中,吸取水分,逐漸發生濕脹,稱吸濕濕脹,如空氣濕度為100%,直到細胞壁充滿吸著水時濕脹達到最大為止。此時若將木材轉浸水中,使其繼續吸取水分,含水率盡管繼續增加,但濕脹卻不再繼續發生,因為此時所吸取的水分為存在於胞腔的自由水。若干木材浸入水中或與水相接觸,吸取液態水而發生濕脹,稱吸水濕脹;平均含水率達到30%以後,濕脹仍繼續,因為吸取液態水時,水系同時進入細胞壁和細胞腔。實際上此時細胞壁並未充滿吸著水,同時試樣水分分布不均勻,所以含水率達到30%以後仍隨著水分的繼續吸取而繼續濕脹,直到含水率遠遠超過30%,細胞壁方為吸著水所充滿,濕脹始達最大。木材的濕脹速度,因吸取水分的形式而不同。吸水濕脹,由於水分沿著木材有效大毛細管系統的快速移動,有助於細胞壁吸取吸著水,故遠較吸濕濕脹快。木材濕脹隨著吸取水分數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在不同含水率區間,濕脹的增大值是不一樣的。當干木材從空氣中吸取水分時,含水率從0到1~2%,由於微晶的表面發生的是單分子吸附,微晶之間水層厚度不大,濕脹較小;從1~2%到3~4%,濕脹顯著增大;從3~4%到10~12%,濕脹隨著含水率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大,此時細胞壁濕脹的數值等於所吸取的吸著水體積;當含水率從10~12%開始,到約30%這一區間,由於產生毛細管凝結現象,濕脹的增長不斷下降。因而木材吸濕濕脹值與含水率的高低成一曲線關系,但實際使用上常將木材的吸濕濕脹與含水率的高低視成一直線關系。木材吸水濕脹後的體積小於木材原體積與所吸水分體積之和,產生體系縮小現象。體系縮小是由於位於微晶之間的水分,處在很大壓力作用下的結果,其壓力之大,可達300~400兆帕。絕干木材因潤濕而發生濕脹,至纖維飽和點後重新烘乾,干縮到原有狀態時,濕脹曲線和干縮曲線不完全重合,只在含水率0.3%和在纖維飽和點附近才見有重合。此種濕脹與干縮之差即謂之濕脹滯後。因此木材的濕脹值和干縮值相近而不相等。
木材濕脹如同干縮一樣,縱向濕脹極小,小至可略而不計,橫向濕脹很大;橫向中的弦向濕脹又遠比徑向大,一般相差2倍,具有差異濕脹性。無論吸濕濕脹或吸水濕脹,均隨樹種而異。一般說來,密度大者濕脹高。木材的差異濕脹,與密度成相反關系。同一橫斷面上,心材與邊材的濕脹差異,並無一定規律。心材與邊材的濕脹速度,因吸濕或吸水而異。心、邊材的吸濕濕脹速度相差不多,但心材的吸水濕脹速度遠較邊材低。
木材的化學成分影響濕脹能力,如多縮戊糖含量高的纖維素濕脹大;木材以蒸汽蒸煮,由於多縮戊糖含量的減少,蒸煮後的木材濕脹顯著降低。木材以濃度3~7.2%苛性鈉溶液處理,由於木糖含量增多,處理後的木材濕脹明顯增加,弦向濕脹率達45%,徑向達20~27%。
木材吸取其他液體同樣發生濕脹。如吸取的液體介電常數越高,濕脹越大;非極性液體或液體極性很小的,則不引起木材濕脹或濕脹甚小。但木材濕脹性與液體介電常數之間並不存在比例關系,因為除液體的極性以外,尚有其他因子影響木材濕脹性。
8、木頭受潮發脹怎麼辦?木頭的板門受潮發脹打不開怎麼辦
?
9、不同種類的木材的膨脹程度是多少?
木材是植物的「產品」。喬木和灌木的祖先是羊齒科植物,這種植物的歷史可追溯到泥盆紀。約在二億五千萬年前的二迭紀,這種原始羊齒科植物發展為針葉樹,直到一億年前的白堊紀才形成寬葉樹。
古代人們起初是不經加工就利用樹木取得食物,以後,又把木棒和石頭結合起來(石斧)以及把手杖和石頭結合起來(矛),從而首次製造了工具。隨著學會用火,木材在數千年內成為人類最重要的能源。因此,人類應用木材起始於獲取能源。約在新石器向中石器時代過渡時期(約一萬年前),人類學會了加工木材,人類學會用木材造船和修築簡單的住所以及製造各種家庭用具。直到最近三、四千年,木材作為原材料應用才發展到目前的狀況。現在我們在技術和藝術活動中到處可見木材。
木材雖密實,但仍是一種孔隙性有機材料。木材由其細胞構成,細胞壁內的空腔中充有多種不同物質。木材的原始形式,即未經加工的形式,稱為原木。木材都是指砍伐後的、長度厚度和質量不同的樹木。可見木材既是原料又是材料。木材主要產在經濟林中,在一定程度上也來自森林之外(公路、通道)。大陸的三分之一有森林覆蓋,當然其中有50%的面積不易通行。約有35%的森林面積未加利用,也就是說這種森林的生長無人工影響。世界森林面積只有11%左右屬於經濟林。人類付出力量經營經濟林,以獲得木材。木材砍伐分兩個階段,其中又要區別初期利用和最終利用。按森林建設和保障質量的要求,在種植了15~30年以後要進行初次砍伐。以後每隔5~10年重復進行(使森林變稀,初期利用)。到樹木完全成熟(不同樹種的成熟期介於80~140年之間)為止,整個森林面積上生產的全部木材有40%到60%已經砍伐進行初期利用,其中大部分為較細的木材品種,然後才將余留的樹木伐掉(較粗的木材品種)。
從物理上看,木材並不密實,含有大大小小的空腔,因此稱之為孔隙體。細胞壁的空腔(毛細管)比細胞的空腔小得多。並在一定程度上充填有水或水汽混合物。木材的這種水分對其強度影響很大。木材的體積密度為300~900公斤每立方米,軟木與硬木的界限約為550公斤每立方米,如不考慮空腔,即所謂「凈密度」,對木纖維是1600公斤每立方米,對木質素是1400公斤每立方米,對所有樹種,可用的平均值為1500公斤/米3。木材像任何孔隙物體一樣,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汽,這就是說有吸濕性。隨著空氣的溫度及濕度的不同,木材總是具有相應的濕度,也就是說,木材和環境空氣間總是達到吸濕平衡狀態。空氣相對濕度為20%時,木材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後,濕度達到11%。木材吸水膨脹,反之則收縮。俗話說這是木材在「幹活」。其軸向上的膨脹和收縮率大多降低0.5%,故可以忽略不計;而切向上的長度變化(松樹為8%)幾乎總是經向上的兩倍,但膨脹和收縮只發生在濕度從0%到30%這個范圍內,之後就達到所謂纖維飽和狀態,停止了這個過程,水分繼續增加而膨脹不會繼續增加。木材的熱延伸性意義不大。木材的磁性能也相當有利,因為用木材製作天線的塔架時,它幾乎不影響天線的發射電磁場。木材的聲學特性與其他材料有明顯區別,因此在製作樂器方面優先得到採用。最典型的例子是聲阻力和隔聲能力比金屬高十倍左右。木材也具有良好的彈性。如果木樑的負荷處於虎克定律范圍而距離破斷負荷足夠遠,那麼在當負荷解除時,變形幾乎完全消失,這是典型的彈性材料性質。當然,木材也像其他材料那樣具有屈服現象,即在一定負荷下,變形與時間有關。
木材的強度(在毛密度條件下測出)是突出的,然而,木材允許負荷僅為破斷力的10%左右,所有強度特性與木材的水分相關,水分增加,強度下降。例如,水分為50%時,強度為初始值的50%以下。
木材缺點中最甚者,是容易受到寄生的菌類及寄生蟲的侵蝕,但可以用某些葯劑和其它方法保護木材。
木材的質量和品種的不同,每立方米的價格也不同,我們決不能忽視。森林除了有生產木材的功能以外,還有其它功能。它們對國家文化、環保、水土保護和人類休養的重要性是難以用數字表達的。
目前,我們的地球上有24億公畝的有用森林(全部森林面積為38億公畝),可供利用的木材約有3000億立方米,其中每年約採伐30億立方米。到2000年,全世界每年的木材消耗量將從目前的28億立方米左右增加到近50億立方米。
從世界范圍來看,在天然原料的使用數量方面,木材僅次於煤和石油而居第三位,因而在整個原料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木材同煤、石油及另外一些天然原料(金屬礦、礦物)相比,有一個根本性的區別,就是它作為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能夠不斷生長,從而能持久地供人使用。由於氣候、供水設施、國家文明及其它原因,地球上可居住地區的森林必須保持一定面積,因此木材生產將持久不斷。但木材產量也不能任意提高,因為一棵樹從幼樹到可砍伐要生長80~140年,而人煙稀少或無人地區的砍伐在經濟方面也有一定限度。
謹慎而節約地使用材料的要求無疑也適用於木材,何況木材並不是取之不盡的。根據預測,木材必然發展為化學燃料。這種趨勢可能會使木材這種「傳統」的原材料到本世紀末在材料經濟中的地位發生質的變化。
附:
一、 木材中的水分
木材是一種吸濕性物質,它對於水,不論是氣態還是液態,有一種親和力。木材吸收水分或排除水分的能力決定於周圍大氣的變化。
(一)木材中水分的存在狀態
木材中水分存在的狀態不同,分為三種:一種呈游離狀態存在於細胞腔和細胞間隙中,稱為自由水(游離水)或毛細管水;一種呈吸附狀態存在於細胞壁的微細纖維之間,稱為吸著水(吸附水)或稱膠體水;一種與細胞壁組成物質呈化學結合,稱為化合水。前兩種水量多,對材性影響大,是主要的。後一種水量極少,對材性無影響,僅在化學加工時才有用處。一般所論水分,僅對前兩種水分而言。
(二)木材含水量的計算
木材中水分的含量叫做含水率或含水量,用木材中水分的重量與木材重量之比的百分率表示。
含水率以全乾木材的重量作為計算的基礎,算出的數值叫絕對含水率,其計算式為:
W0 =[ (G濕-G干)÷G干 ]×100%
式中:G濕 濕木材重量,克
G干 全乾木材重量,克。
含水率以濕木材的重量作為計算基礎,算出的數值叫做相對含水率,其計算公式為:
W=[(G濕—G干)÷G濕]×100%
在生產實踐中一般採用絕對含水率作為計算木材中水分含量的標准。因為絕乾材重量固定,便於比較;而相對含水則因含水木材的原始重量隨時在變更,不宜作比較之用。但若將木材作為燃料用時則採用相時含水率作為標准。因木材的發熱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相對含水率,發熱量隨著相對含水率的增大而下降。
(三)木材的吸濕性
木材中的水分不斷地隨其周空氣的相對濕度及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當空氣中蒸汽壓力大於木材表面水分的蒸汽壓力時,木材自外吸收水分,這種現象叫吸濕;反之,則木材中的水分向外蒸發,這種現象叫解吸。木材的這種性質稱做吸濕性。
木材長時間暴露在一定溫與一定相對濕度的空氣中,木材會達到相對恆定的含水率,稱為平衡含水率。
木材的吸濕性不但使木材的的物理、力學性質隨著大氣的狀況變化而變化,並使木材發生收縮和膨脹。因此,如何減少木材的吸濕性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使用的木材應接近於平衡平衡含水率或低於平衡含水率。
(四)木材的纖維飽和點
當潮濕的木材蒸發水分時,首先蒸發自由水,當自由水蒸發完畢而吸著水尚在飽和狀態時,稱為纖維飽和點。這時的含水量稱為飽和點含水量。
纖維飽和點隨樹種與濕度而不同,當空氣溫度約為20°C與空氣濕度為100%時,多種木材纖維飽和點含水量的平均值約為30%,其變異范圍約在23~33%之間。
纖維飽和點是所有木材材性變化的轉折點。就木材強度來說,當木材含水量在纖維以上時,其強度為一恆量,不因含水量的多少而有增減。但如果木材任意乾燥,當其含水減至纖維飽和點以下時,其強度則由含水率的減低而增加;反之,因含水率的增加而減小,二者成一定的反比關系。
纖維飽和點和木材收縮、膨脹的關系:當木材含水量在纖維飽和點以上時,自由水的增減,木材沒有脹縮的變化。含水量降到纖維飽和點以下時,木材隨含水量的減少而收縮,等到含水量降到零,收縮達到最大;反之,木材隨含水量的增另而膨脹,當含水量達到纖維飽和點時,這時纖維膨脹達到最大。纖維飽和點與木材導電性關系:含水量在纖維飽和點以下時因水的電阻比木材小,所以含水量減少,電阻加大,導電性減弱;含水量增高,電阻減少,導電性增強。
(五)木材含不率的程度在其利用上的意義
木材的含水率隨各種狀態而有不同,差異頗大,分述如下:
1、 生材 新伐的木材稱為生材。生材含水率均在纖維飽和點以上,一般為70~140%。生材含水率的多少,對木材材性影響很小。其所以有測定的必要,主要是應用在木材運輸和木材乾燥方面。如生材含水率極大,採伐後不給以適當的乾燥時間,將使木材的運輸費用增加。大木材乾燥方面,也只有了解生材含水率,才便於掌握材乾燥的時間和方法。
2、 濕材 水運或濕存後的木材,稱為濕材。由於長期浸泡在水中,其含水率較高,往往大天生材含水率。雖然濕材含水率較高,但由於一些水溶性的內含物滲出,反而利於乾燥。
3、 氣乾材 用自然乾燥的方法,接近平衡含水率的木材,稱為氣乾材,其含水率在15%左右。由於生材到氣乾材所需要的時間的長短,因樹種、木段大小和氣干條件等因素而不同,一般較大的木段需1~2年以上。
4、 窯乾材 把材放入乾燥窯里,乾燥到氣乾材以下的水分,含水率約在4~12%,稱為窯乾材(爐乾材)。人工乾燥的主要優點在於乾燥後木材的吸濕性減低;並
能避免天然乾燥中的一些缺陷(變色、蟲害等),因此人工乾燥已在生產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5、 全乾材:在木材試驗研究工作中,為測定木材的含水率,必須將木材乾燥至全乾狀態,此時的木材稱為全乾材(絕乾材)其含水率接近於0。在木材實際應用中,沒有使用全乾材的,所以它在生產上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