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發百科 » 古代女子頭發描寫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古代女子頭發描寫

發布時間: 2021-02-26 21:37:28

1、請問有沒有描寫古代女子的頭發,眉毛,眼睛等的詩詞?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先秦-詩經)

吾家有嬌女[1],皎皎頗白晳[2] 。
小字為紈素[3],口齒自清歷[4] 。
鬢發覆廣額,雙耳似連璧[5] 。
明朝弄梳台,黛眉類掃跡[6] 。
濃朱衍丹唇,黃吻瀾漫赤[7] 。
嬌語若連瑣,忿速乃明{忄畫}[8] 。
握筆利彤管,篆刻未期益[9] 。
執書愛綈素,誦習矜所獲[10] 。
其姊字惠芳[11],面目如畫{目粲}[12] (魏晉-左思)
臉上金霞細,
眉間翠鈿深。
欹枕覆鴛衾。
隔簾鶯百囀,感君心。(-唐五代-溫庭筠
)
水仙花

夢湘雲,吟湘月,
吊湘靈。
有誰見、羅襪塵生。
凌波步弱,
背人羞整六銖輕。
娉娉裊裊,暈嬌黃、
玉色輕明。
香心靜,波心冷,
琴心怨,客心驚。
怕佩解、卻返瑤京。
杯擎清露,
醉春蘭友與梅兄。
蒼煙萬頃,斷腸是、
雪冷江清。

【清平樂】

宮腰束素,
只怕能輕舉。
好築避風台護取,
莫遣驚鴻飛去。
一團香玉溫柔,
笑顰俱有風流。
貪與蕭郎眉語,
不知舞錯《伊州》

羅襦換罷下西樓,豆蔻香溫語不休。
說到年華更羞怯,水晶簾下學箜篌。

雲鬟亂,晚妝殘,
帶恨眉兒遠岫攢。
斜托香腮春筍嫩,
為誰和淚倚闌干

【菩薩蠻】

蓬萊院閉天台女,
畫堂晝寢人無語。
拋枕翠雲光,
綉衣聞異香。

潛來珠鎖動,
驚覺銀屏夢。
臉慢笑盈盈,
相看無限情。

2、古代女子的長發的描寫

1、雲髻峨峨,修眉聯娟。——《洛神賦》曹植

解釋:發髻高聳如雲,長眉彎曲細長。

2、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氺也。——《阿房宮賦》杜牧

解釋:明亮的星光晶瑩閃爍,像打開的梳妝鏡,洗臉倒掉的胭脂水使渭水漲起油膩都好理解,然而「綠雲」比喻烏黑濃密的頭發卻令人費解。

3、鬒發如雲,不屑髢也。——《詩經·鄘風·君子偕老》

解釋:「鬒」意為頭發濃密而黑,「髢」意為假髻。這句古詩贊美了濃密而漆黑的頭發有如天上的烏雲,擁有這樣一頭黑發便不屑於使用假的發髻了。

4、鬒發玄髻,光可以鑒。——《昭明文選·七辨》

解釋:鬒」和「玄」都是稱贊發黑的詞語。而頭發亮麗到可以當銅鏡照人的地步,令人嘆為觀止。

5、三十六宮女,髻鬟各如鴉。——《恃寵》曹鄴

解釋:皇宮的宮女,發髻像烏鴉一般黑。

3、描寫古代女子半扎頭發句子小說

雲鬢花顏金步搖——《長恨歌》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辭》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化娥眉 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綉羅襦,雙雙金鷓鴣——溫庭筠《菩薩蠻》

4、古代美女的頭飾(描寫)

「蓬鬢荊釵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我國古代的女子,即使再窮再貧寒,哪怕是陶瓷竹木做的荊釵陶簪,也得買上幾支,清晨起來,綰起頭發,對著朦朧不清的銅鏡,靈巧地插上,算是一天伊始所做的第一件事情。

我國古代女子,很會裝扮自己,僅就頭飾一項,精巧、華美、漂亮的飾品就數不勝數。展開2005年9月發行的《洛神賦圖》郵票細細欣賞,就可以看到,畫面上的洛神和路間的女子們,都是「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干」,綽約漂亮,風采迷人。不說別的,僅就古代女子那一頭閃著金光、搖晃珠色的釵簪步搖,就夠讓現代的人們好好看看的。

古代女子將頭發綰成髻鬃,就要用簪釵固定,以免髻鬃鬆散墜落。這種辦法既實用,也美觀,久而久之,這些用來固定頭發的東西,就漸漸演化成一種飾品,美化著古代女子。在表現我國古代繪畫、文學、民間傳說、戲劇等題材的郵票上,這些形式繁多的頭飾,盡管不可能一一細分出來,形成清晰的感性認識,但都可以窺斑見豹,有所認知和了解,如T69《紅樓夢——金陵十二釵》、T82《西廂記》、T87《京劇旦角》、T89《簪花仕女圖》、1995-8《虢國夫人游春圖》等等。

古代女子最常用的頭飾就是簪和釵。簪是由笄發展而來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用石、竹、玉、骨、金、銀等多種材料製成。1984年發行的T89《簪花仕女圖》郵票上,那些雍容華貴的古代女子頭上的花飾,就是用這種簪固定的。

釵是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的,其形制在T82《西廂記》小型張的邊飾上可以較清晰地看到。此外,其它一些有古代女子出現的郵票畫面上,如T82《西廂記》、T99《牡丹亭》以及《聊齋志異》等郵票上,釵也常常隱約可見。五代五鎬《中華古今注·釵子》記載:「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釵與簪是有區別的,發簪作成一股,而發釵一般作成兩股。

步搖是一種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題……」T82《西廂記》小型張的邊飾上,墜於釵上之物,即為步搖。「漢之步搖黃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彩玉,以垂下,行則動搖。」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用「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來形容楊貴妃,給人以無限遐想和神思。

古代的簪、釵形式繁多,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簪釵也有變化,從歷代遺留下的款式多樣的簪釵中可以看出,其變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見的有:1.圓頂形,簪身為圓柱體,頂端作球體或半球體,少數刻有旋紋;2.花頂形,簪身與上相同,惟於頂端鏤鑿梅,蓮,菊,桃等花紋;3.耳挖形,以金屬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寬闊,至頸部明顯收束,並朝正面彎轉,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兩種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圓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彎轉,呈如意頭狀;5.動物形,簪首飾以飛禽走獸,常見的有龍、鳳、麒麟、燕、雀及游魚等。

除簪和釵之外,梳頭用的梳和蓖也是古代女子常用的頭上的飾品。梳、蓖是用竹木、玉石、象牙、金銀等材料製成的梳頭工具。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早在四干年前,我們的祖先便有了插梳的習慣。當時,雖不完全是為了裝飾(有的和宗教,葬俗有關),但卻是後世插梳習俗的源流。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非常重視,梳蓖在古時是人手必備之物。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蓖不離裹,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插蓖的風氣,自魏晉至唐代尤盛。對此,元稹《恨妝成》中的「滿頭行小梳,當面施圓靨」,王建《宮詞》中的「歸來別施一頭梳」,唐代詩人李賀《秦宮》中的「鸞蓖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等名句,均可謂最有力的佐證。

古代女子十分講究美容,鈿花便是她們美化頭部的時髦飾品。「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鈿花用。」鈿通常用金、銀、玉、貝等做成花朵開狀,用時直接插入綰好的發髻就能起很好的美化裝飾作用。

鳳冠是最為華貴精美的古代女子頭飾,以龍鳳為主,龍用金絲堆累工藝焊接,呈鏤空狀,富有立體感。鳳用翠鳥毛粘貼,色彩經久艷麗,其上一般都鑲滿珠寶、鑽石,價值連城,非一般人家的女子所能用,大多為皇宮貴族的後、妃們佩戴。鳳冠的形制,我們可以從紀94《梅蘭芳舞台藝術》郵票及小型張、T87《京劇旦角》等郵票有所了解。

總之,古代女子頭飾是我國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現在,崇尚簡潔的女子們雖然早已不再佩戴像古代那樣華麗且形式復雜多樣的頭飾,但是簪、釵等頭飾並沒有消失,而是在文明傳承過程中,揚棄地發展成現代簡單、樸素、大方的「簪釵」發夾了。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女子頭飾也將會不斷發生新變化,將頭飾文化繼續繁榮發展與傳承下去。

古代頭飾精巧華美,本文簡單的介紹了古代婦女頭飾的種類,頭飾的發展演變,以及古代婦女根據身份,出席的場合來佩戴不同的頭飾。

關鍵詞:笄,簪,釵,華勝,擿,花鈿,步搖,梳篦

經常可以看到電視劇中古代女子穿著雍容華麗的服裝,戴著製作精美的頭飾,這亮麗的一幕使我們不禁感慨古代手工技術的發達。但是細細想來,電視劇中呈現出來的只是崇尚簡潔的現代人參考史料對古代頭飾的仿照品。這就不難想像真正的古代頭飾有多麼的巧奪天工。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古代婦女所佩戴的頭飾。

1. 1. 笄,簪,釵,擿,華勝

笄是古時用以貫發或者固定弁,冕的。在《儀禮·士冠禮》中記載:「皮弁笄,爵弁笄。」鄭玄註:「笄,今之簪。」古代婦女經常使用笄來固定發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發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鄭玄註:「笄,女之禮,猶冠男也。」《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而笄。」鄭玄註:「謂應年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簪是由笄發展而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可用金屬,骨頭,玉石等製成。後來專指婦女綰髻的首飾。擿,簪股,將頭部做成可搔頭的簪子,所以俗稱為搔頭。《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簪。《後漢書·輿服志》有:「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的記載。

釵,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五代五縞《中華古今注·釵子》:「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釵與簪是有區別的,發簪作成一股,而發釵一般作成兩股。

華勝,即花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製成花草的形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顏師古注;「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

2. 步搖

步搖,古代婦女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題……」王先謙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黃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用:「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來形容楊貴妃。

古代婦女將頭發綰成髻鬟,用簪釵固定,以免髻鬟鬆散墜落。古代的簪釵形式繁多,用石,竹,玉,骨,金,銀等多種材料製成,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簪釵也有變化,從歷代遺留下的款式多樣的簪釵中可以看出其變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見的有:(1)圓頂形,簪身為圓柱體,頂端作球體或半球體,少數刻有旋紋;(2)花頂形,簪身與上相同,惟於頂端鏤鑿梅,蓮,菊,桃等花紋;(3)耳挖形以金屬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寬闊,至頸部明顯收束,並朝正面彎轉,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兩種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圓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彎轉,呈如意頭狀;(5)動物形,簪首飾以飛禽走獸,常見的有龍,鳳,麒麟,燕,雀及游魚等。

這些形狀的發簪,發釵在各地的古墓中時有發現,例如: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848年)墓出土雙鳳紋鎏金銀釵,另有鏤空穿枝菊花紋釵,形象豐美。廣州皇帝崗唐代木槨墓出土金銀首飾中有花鳥釵,花穗釵,纏枝釵,圓錐釵等,用模壓,雕刻,剪鑿等工藝做成,每式釵朵都是一式兩件,花紋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圖1)

唐代花釵:(1)斯德哥爾摩kempe氏藏(2)廣州皇帝崗唐墓出土(3)唐代菊花紋釵(西安出土)(4)唐代雙鳳紋釵(西安出土)

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年間墓出土一件金鑲玉長28厘米的步搖,上端像雙翅展開,鑲著精琢玉片花飾,其下分垂珠玉串飾。另一件長18厘米,頂端有四蝶紛飛,下垂珠玉串飾的銀步搖,製作都極精緻(圖2)

圖2—1安徽合肥出土的南唐金鑲玉步搖(右下為步搖上所鑲玉片紋飾)

圖2—2安徽合肥出土南唐四蝶銀步搖

2. 3. 梳篦,鈿花

篦,一種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亦指用篦梳頭剔除發垢。唐李賀《秦宮》詩:「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王琦匯解:「篦,所以去發垢,以竹為之,鸞篦必鸞形象之也。」

鈿花,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鈿花用。」鍾廣言註:「鈿花:用貴重物品做成花朵狀的裝飾品,如金鈿,螺鈿,寶鈿,翠鈿,玉鈿等。」

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十分重視,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之物。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

湖北江陵出土幾件秦木質彩繪角抵圖木篦,馬蹄形,上繪三人作角抵戲。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出土的梳篦是象牙製成的,均作馬蹄形,長均8.8厘米,寬均5.9厘米,梳20齒,篦47齒,細密均勻。在山東臨沂銀雀山和湖北江陵紀南城出土的西漢木梳,背平直,上面有四個裝飾紐。湖南長沙南門紙圓沖唐墓出土銅梳已殘,背上有清晰的紋飾,作雙鳥徘徊旋飛。河南陝縣廟底溝出土了精美的骨梳(圖3)

圖3—1唐代銅梳(湖南長沙紙圓沖出土,根據殘物復原)

圖3—2河南陝縣廟底溝出土的骨梳

簪釵是用來綰住頭發的,而花鈿直接插入綰好的發髻起裝飾的作用。(圖4)

圖4—1琉璃制寶鈿(江蘇新海連市海州東門外五代墓出土實物拓片)

圖4—2團花金鈿(傳世實物,現藏日本大和文華館)

圖4—3折枝花形金鈿(廣東廣州皇帝崗唐墓出土)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早在四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便有插梳的習慣。當時,雖不完全是為了裝飾(有的和宗教,葬俗有關),但卻是後世插梳習俗的源流。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論形制多麼復雜,裝飾多麼考究,它們的外形特徵基本一致,都是直豎形,梳把較高,橫面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從戰國到魏晉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為主,尤以木料最常見。梳篦的造型多上圓下方形似馬蹄。

自魏晉在婦女頭上流行插梳之風,至唐更盛,這種梳篦常用金,銀,玉,犀等高貴材料製作,插戴方法在唐代的繪畫如張萱的《搗練圖》,周肪《紈扇仕女圖》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養人壁畫中均能看到。元稹在《恨妝成》中描寫:「滿頭行小梳,當面施圓靨。」王建的《宮詞》中也有「歸來別施一頭梳」的描寫,這些正說明這種插梳的風尚。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宋朝以後,梳子的形狀趨於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時期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

4.結語

從古代婦女的頭飾中可以看到當時社會發展的經濟狀況,經濟越發達,婦女們所佩戴的頭飾越多,製作的也越為精巧,復雜。婦女們佩戴頭飾也是有身份地位的講究的,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場合所佩戴的頭飾不一。這點從《後漢書·輿服志》中可以看出,其中太皇太後,皇太後入廟時所佩戴的首飾:「簪以瑇瑁為擿,長一尺,端為華勝,上為鳳皇爵,以翡翠為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左右一橫簪之,以安蔮結。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級焉。」

「皇後謁廟服假結,步搖,簪珥。步搖以黃金為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等,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詩所謂『副笄六珈』者。諸爵獸皆以翡翠為毛羽。金題,白珠璫繞,以翡翠為華雲。」「公,卿,列侯,中兩千石,二千石夫人,紺繒蔮,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舊唐書·輿服志》中也有記載:「武德令,皇後服有緯衣,鞠衣,鈿釵禮衣三等。緯衣,首

飾花十二樹,並兩博鬢……鈿釵禮衣,十二鈿……;皇太子妃服,首飾花九樹,……細釵禮衣,九鈿……;內外命婦服花釵,翟衣青質,第一品花鈿九樹,翟九等。第二品花鈿八樹,翟八等。第三品花鈿七樹,翟七等。第四品花鈿六樹,翟六等。第五品花鈿五樹,翟五等。鈿釵禮衣,……第一品九鈿,第二品八鈿,第三品七鈿,第四品六鈿,第五品五鈿……。」

古代婦女的頭飾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明傳承過程中我們汲取了很多,也舍棄了很多,在有著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崇尚簡潔的人們已不再佩戴象古代那樣華麗且形式復雜多樣的頭飾,但是簪,釵等頭飾並沒有消失,它們被簡化了。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經常可以看到女子用簡單,大方的簪釵來綰頭發。希望簪釵作為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繼續發展與傳承下去,中華文明這個璀璨的皇冠上不可缺少這樣一顆閃耀的珍珠.

5、描寫古代女子發髻的樣子,盡量詳細點

銀絲勝雪,無風自揚,夾帶著陣陣香風卻又泛著縷縷涼意,束湖色冷玉冠,型姿高潔淡雅,如雪玉而著。

★飛仙髻、凌雲髻★
飛仙髻多是兩側結高鬟。據《炙轂子》記載:「漢武帝時,王母降,諸仙髻皆異人間,帝令宮中效之,號飛仙髻。」多用於仙女與未出室少女。
凌雲髻屬於高式的單鬟。據《中華古今注》記載:「始皇詔後梳凌雲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嬪梳參鸞髻。」這些皆屬高鬟式。

★飛天糹介,垂鬟分肖髻★
「飛天糹介」則是結三鬟於頂,聳立直上。據《宋五行志》記載:「文帝元嘉六年,民間婦人結發者三分發,抽其鬟直上,謂之飛天。」古之「百花」發式亦屬這種類型。
垂鬟分肖髻,多是未出室少女的發式,將發分股,結鬟於頂,不用托拄,使其自然垂下,並束結肖尾、垂於肩上,亦稱燕尾。據《國憲家猷》記載:「漢明帝令宮人梳百花分肖髻。」在唐代常作為處女發式標志。

擰旋式
擰旋式梳編法,是將發分幾股,似擰麻花地把發蟠曲扭轉,盤結於頭頂或兩側。這種發式靈活旋動,很助美姿。據《采蘭雜志》記載:「甄後既入魏宮,宮庭中有一綠蛇,每日後梳妝則盤結一髻,形於後前,後異之,因效而為髻,故後髻每日不同,號為靈蛇髻。」如《八十七神仙圖卷》之仙女,唐周肪的紈扇仕女圖亦屬於這類發型。擰旋式變化一般有側擰、交擰、疊擰等幾種形式。

★隨雲髻、凌虛髻★
「隨雲髻」類似側擰之形式,其髻如隨雲卷動。據《國憲家猷》記載:「陳宮梳隨雲髻。」這種發式生動靈轉,頗為仕女所好。
「凌虛髻」屬於交擰的形式,其髻交集擰旋,懸空托在頂上。據《中華古今注》記載:「隋有凌虛髻、祥雲髻。」這種發式如雲盤回,凌托頂上,搖而不脫落。
《紅樓夢》第八十九回:
但見黛玉身上穿著月白綉花小毛皮襖,加上銀鼠坎肩;頭上挽著隨常雲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別無花朵;腰下系著楊妃色綉花綿裙。

6、描寫古代美女的句子,例如:頭發,衣著,樣藐等幾方面的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釋義:豐滿前額彎彎的眉,迷人的笑好漂亮啊,美妙的眼睛眼波流動。

2、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釋義:增加一分,就顯得太高;減少一分,就顯得太矮;搽點粉,就顯得太白;抹點胭脂,就顯得太紅。

3、美人既醉,朱顏酡些。——宋玉《招魂》

釋義:美人已經喝得微醉,紅潤的面龐更添紅光。

4、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李白《西施》

釋義:她的魅力過去今天都在流傳,荷花見了她也會害羞。

5、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李延年《歌一首》

釋義:在北方居住著一位佳人,她姿容美貌,清新脫俗,舉世無雙.她只要對守衛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棄械、牆垣失守,再對駕臨天下的人君瞧上一眼,亡國滅宗的災禍,就要降臨到君王身上。

6、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曹植《洛神賦》

釋義:如神女般體態輕盈婉,身體曲線象騰空的游龍一般柔韌。

7、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王維《洛陽女兒行》

釋義: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8、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王昌齡《西宮秋怨》

釋義:盛開的芙蓉花也比不上美人嬌艷的妝容,清風襲來,水邊的宮殿中飄散著滿頭珠翠的美人的香味啊!

9、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杜甫《麗人行》

釋義:姿態凝重神情高遠文靜自然,肌膚豐潤胖瘦適中身材勻稱。

10、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紅樓夢》第六十八回

釋義:俊俏美麗如陽春三月的桃花,芳菲爛漫、嫵媚鮮麗,有如一片片紅霞;清高閑雅如九月菊花,以素雅堅貞取勝,盛開在百花凋零之後。

7、描寫古代女子發髻古詩詞

溫庭筠·《酒泉子》:「玉釵斜簪雲鬟髻,裙上金縷鳳。」

 

 溫庭筠·《南歌子》「倭墮低梳髻,連絹細掃眉」

 

 

白居易·《長恨歌》:"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曹植·《洛神賦》:「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柳永·《揚州慢》:「烏雲墮髻,櫻桃小口,」

 

 

歐陽修《南歌子》:「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

 

 

司馬光《西江月》:「寶髻鬆鬆挽就,鉛華淡淡妝成。」

 

 

孟浩然·《美人分香》:「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輕。」

 

 

《漢樂府·陌上桑》:「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項安世:「西子嵯峨高髻擁,東鄰嬌小秀眉彎。」

 

 

和凝·《宮詞》:「螺髻凝香曉黛濃,水精鸂鶒颭輕風。」

8、古代女子發型描寫(圖1),服飾描寫(圖2)寫小說急用的,急!

從顏色,長度,柔度,來描寫比如我小說裡面的一節「她的頭發是罕見的金色,一頭筆直的金發,但是到了發梢畫風突變,又有一點小波浪。」以供參考

9、求這些古代女子衣服樣貌發型的句子描寫

沒有圖片。
1.淡粉色華衣裹身,外披白色紗衣,露出線條優美的頸項和清晰可見的鎖骨,裙幅褶褶如雪月光華流動輕瀉於地,挽迤三尺有餘,使得步態愈加雍容柔美,三千青絲用發帶束起,頭插蝴蝶釵,一縷青絲垂在胸前,薄施粉黛,只增顏色,雙頰邊若隱若現的紅扉感營造出一種純肌如花瓣般的嬌嫩可愛,整個人好似隨風紛飛的蝴蝶,又似清靈透徹的冰雪。 2.大朵牡丹翠綠煙紗碧霞羅,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綠葉裙,身披金絲薄煙翠綠紗。低垂鬢發斜插鑲嵌珍珠碧玉步搖,花容月貌出水芙蓉。 3.身穿是淡白色宮裝,淡雅處卻多了幾分出塵氣質。寬大裙幅逶迤身後,優雅華貴。墨玉般的青絲,簡單地綰個飛仙髻,幾枚飽滿圓潤的珍珠隨意點綴發間,讓烏雲般的秀發,更顯柔亮潤澤。美眸顧盼間華彩流溢,紅唇間漾著清淡淺笑。 4.淡綠色的繁花宮裝,外面披著一層金色薄紗,寬大的衣擺上銹著紫色的花紋,三千青絲撩了些許簡單的挽了一下,其餘垂在頸邊,額前垂著一枚小小的紅色寶石,點綴的恰到好處。頭上插著鏤空飛鳳金步搖,隨著蓮步輕移,發出一陣叮咚的響聲。襯得別有一番風情美麗可人之姿。 5.雙眸似水,卻帶著談談的冰冷,似乎能看透一切,十指纖纖,膚如凝脂,雪白中透著粉紅,似乎能擰出水來,一雙朱唇,語笑若嫣然,一舉一動都似在舞蹈,長發直垂腳踝,解下頭發,青絲隨風舞動,發出清香,可引來蝴蝶,腰肢纖細,四肢纖長,有仙子般脫俗氣質。 著一襲白衣委地,上銹蝴蝶暗紋,一頭青絲用蝴蝶流蘇淺淺倌起,額間一夜明珠雕成的蝴蝶,散出淡淡光芒,峨眉淡掃,面上不施粉黛,卻仍然掩不住絕色容顏,頸間一水晶項鏈,愈發稱得鎖骨清冽,腕上白玉鐲襯出如雪肌膚,腳上一雙鎏金鞋用寶石裝飾著,美目流轉,輕輕踏入問月台,裙角飛揚,恍若黑暗中丟失了呼吸的蒼白蝴蝶,神情淡漠,恍若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一般,嘴角勾起一抹笑容,如同煙花般飄渺虛無而絢爛。 6.雅緻的玉顏上畫著清淡的梅花妝,原本殊璃清麗的臉蛋上褪怯了那稚嫩的青澀顯現出了絲絲嫵媚,勾魂懾魄;若是原似嫡仙般風姿卓越傾國傾城,現卻似誤落凡塵沾染了絲絲塵緣的仙子般另男子遽然失了魂魄,但最另人難忘的卻是那一雙燦然的星光水眸。身著金色紗衣,裡面的杭州絲綢白袍若隱若現,腰間用一條集萃山淡藍軟紗輕輕挽住,略施脂粉,一頭烏黑的發絲翩垂芊細腰間,頭綰風流別致飛雲髻,輕攏慢拈的雲鬢里插著紫水晶缺月木蘭簪,項上掛著圈玲瓏剔透瓔珞串,身著淡紫色對襟連衣裙,綉著連珠團花錦紋,內罩玉色煙蘿銀絲輕紗衫,襯著月白微粉色睡蓮短腰襦,腰間用一條集萃山淡藍軟紗輕輕挽住。

10、古代女子的發髻衣服的詳細介紹和描寫

從清代後妃遺留下來的簪飾來看,簪分兩種類型。一是實用簪,多用於固定發髻和頭型用的。另一類為裝飾簪,多選擇質地珍貴的材料,製成圖案精美的簪頭,專門用於發髻梳理後戴在明顯的位置上。現故宮內珍藏的多幅宮廷寫實畫,都有後妃戴簪的描繪。從圖上看,她們有的將簪戴在發髻正中,有的斜插在發髻的根部。後妃們頭上戴滿了珠寶首飾,發簪卻是其中的佼佼者。因而清代後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寶為質地,製作工藝上亦十分講究,往往是用一整塊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頭和針梃連為一體的簪最為珍貴。如北京故宮珍藏的白玉一筆壽字簪就是一塊純凈的羊脂白玉製成的,簪梃即是壽字的最後一筆。用同一方法雕刻的翡翠盤腸簪、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飾中之佳作。此外還有金質的福在眼前管、喜鵲登梅簪、五蝠捧壽簪等以雕刻精細、玲瓏剔透而受到矚目。還有金質底上鑲嵌各種珍珠寶石的頭簪,多是簪頭與針梃兩部分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麗華貴之感。隨著清代後妃發式逐步加寬加大,簪飾的形制也逐步朝兩個極端發展,一種是簪頭逐漸變小,如疙瘩針、耳挖勺、老鴉瓢等;另一種是簪飾越來越大,不僅適合滿族婦女梳兩把頭覆蓋面大的特點,還逐漸演變成頭花、扁方等大首飾。 頭簪作為首飾戴在頭上,不僅起到美飾發髻的作用,簪頭製成的寓意吉語還有托物寄情、表達心聲意願的美好追求。就清代後妃遺留下的簪飾來說,形式之多,花樣之廣是前代各個時期所不及的。曾在珍寶館展出的一支畸形珠「童子報平安」簪,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簪頭是一特大畸形珍珠,約五厘米長,看上去就像一頑童在作舞蹈狀。在畸形珠左邊飾一藍寶石雕琢的寶瓶,瓶口插幾枝細細的紅珊瑚枝襯托著一個「安」字。頑童背後一柄金如意柄,將其與寶瓶連為一體,並將金累絲靈芝如意頭露在頑童右側。從頑童裝飾看是個男孩。整個如意連在一起便稱.之為「童子報平安」,或「童子如意平安」。封建社會的道德倫理講究「三綱五常」,即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皇帝的妻妾當然是以皇帝為綱,要為皇室多生子嗣,要「多福多壽多子孫」,以使皇家血脈旺盛,帝王基業萬古千秋地傳承到永遠,這只頭簪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實並非那麽稱心如意,清代康熙帝三十五個兒子,長大成人的有二十四個,諸皇子爭權奪勢,使康熙帝不到古稀之年就撒手人寰。清朝晚期的同治、光緒兩位皇帝,即有皇後又有妃子,卻無子嗣,致使其母慈禧兩度垂簾聽政,統治了中國達半個世紀。 慈禧還愛美成癖,一生喜歡艷麗服飾,尤其偏愛紅寶石、紅珊瑚、翡翠等質地的牡丹簪、蝴蝶簪。咸豐十一年,奕濘病逝承德的避暑山莊。慈禧二十七歲便成了寡婦。按滿族的風俗,妻子為丈夫要戴重孝,釋服二十七個月。頭上的簪子要戴不經雕飾的骨質的,或光素白銀的。慈禧下旨令造辦處趕打一批銀制、灰白玉、沈香木等頭簪。同治元年二月,這批素首飾陸續送到慈禧面前。慈禧每天勉強插戴,極不情願。釋服期滿,這批首飾全部被打入冷宮。慈禧又戴上精湛華貴的艷麗頭簪,直到老年此習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