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是本次課程改革學生評價工作的基礎,應包括評價的內容和標准、評價方法和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進計劃,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工作環節。
一、明確評價內容和評價標准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為此,除了學科學習目標之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還包括了一般性發展目標,主要描述了評定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素質的指標體系。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道德品質。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遵紀守法、誠實可信、維護公德、關心集體、保護環境;自信、自尊、自強、自律、勤奮;能對個人的行為負責,表現出公民所應具有的社會責任感等。
(2)學習能力。有學習的願望與興趣,能承擔起學習的責任;能運用各種學習策略來提高學習水平,能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學科知識聯系起來,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問題;具有初步的探究與創新精神等。
(3)交流與合作。能與他人一起確立目標並努力去實現目標;尊重並理解他人的處境和觀點,能評價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能綜合地運用各種交流和溝通的方法進行合作等。
(4)個件與情感。對生活、學習有著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擁有自尊和自信;能積極樂觀地對待挫折與困難。表現出勤奮、獨立、自律、寬容和自強不息等優秀的個性品質。
2、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從全面培養學生的素養出發,建立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全面,評價方式多樣的評價體系,將有效地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提高
3、如何構建學校評價體系
一、建立評價的多樣性
從全面培養學生的素養出發,建立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全面,評價方式多樣的評價體系,將有效地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提高,我校在建立評價方法上突出了多樣性,具體作法和體會是:
1、連續觀察與面談:通過對學生較長一段時間的連續觀察或面談,記錄學生在課程完成目標上的表現,從而作出評價。這種方法作出的評價客觀深入,但花費的時間較長,精力較多,適用於對學生某一方面或某一段時間內的表現作出評價。
2、實踐活動評價:實踐活動評價包括科學探究、實驗、調查、科技製作、演講表演、角色扮演等。實踐活動評價是指對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成果作出評價,可通過多種方法進行。例如觀察、記錄和分析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表達交流、實驗操作等;分析學生的實驗成果,如創作與製作、調查報告、觀察記錄、實驗報告等。實踐活動評價主要體現了多元化,提倡採用個人、小組和班級等形式進行。
3、書面測試:書面測試是常用的評價方法,這種方法改變了以知識記憶為主,脫離實際的書面測試內容和方法試題,努力創設引起學生興趣和聯系實際的情境,突出試題的綜合性、探究性和開放性。
4、個人成長記錄:由學生本人、家長、教師記錄學生科學學習活動的成長經歷,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成績、在校內外參加實踐活動的過程、體會、成果及家長、教師的期望等發展地、綜合地對學生作出評價。
二、體現評價的差異性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學生不是生產線上統一規格的「標准件」,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一個學生具有不同於其他人的素質和生活環境,都有自己的生理特點,都有自己的愛好、長處和不足,這一系列因素都會導致學生間存在差異。學生的這種差異往往不僅表現在學習成績的差異,還包括心理特點和人生觀、價值觀等諸方面差異,可以說,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經歷的差異都會導致學生的發展軌跡和速度有區別。
三、突出評價的發展性
中小學評價與考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改變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略改進與激勵功能的狀況,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是學生評價改革的核心,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的發展需要目標、需要導向、需要激勵,評價功能與教育目標是一致的,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還體現了「一切為孩子發展」的教育理念,在突出評價發展性方面,我校採取了收集學生學習狀況的數據和資料,根據一定的標准對其發展狀況進行描述和判斷。
四、發揮評價的激勵性
發揮評價的激勵性必須建立在對學生學習過程及其發展、變化有深刻認識的基礎上,無論是採用激勵性語言、還是採用發榮譽卡和大紅花等形式,如果沒有明確的評價體系,准確的觀察和資料的收集,恰當的結論都不會達到預期的評價目的。同時,隨意的激勵是無法對學生起到促進作用的,而且還可能對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造成很多學生只能聽表揚,不能受批評,認識不到缺點和不足。當然激勵不在於對學生一味表揚,教師與學生要形成坦誠關懷和相互尊重的關系,教師要用發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學生,逐步培養學生客觀認識自己,提高他們的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方面不足而懷疑自我價值,這樣即使老師提出不足或提出批評,學生感到的仍然是老師對自己的關懷和期望,並由此產生進步的動力教學的激勵性主要表現在語言、情態、行為上,下面以我校老師慣用的激勵方式為例列舉一二:在語言方面對學生的朗讀評價老師可以這樣說:「你讀得真好!」、「你比老師讀得還好!」、「我想你一定能比她讀得更好!」;對學生的問題評價老師可說:「你很會提問題!」、「你真有見解!」、「你很善於思考問題!」;在情態方面老師慈愛的眼神、鼓勵的微笑、親切的手勢都能激勵學生;在行為方面,如撫摸、拉手、獎勵等也能達到激勵的效果。
五、保障評價的科研性
對學生評價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包含一系列環節,各環節環環相扣、密切聯系、相互制約。因此,在評價改革中不注意評價的系統性和過程性,就可能使改革工作舉步為艱,即使照搬、照套別的地區的經驗,沒領會到相應的理念、原則、背景及其局限性,都會導致出現表面現象或出現形式主義。要想充分發揮評價的最佳效果,必須把評價當作一個科研課題來抓。為了充分保障評價的科研性的落實,
4、舉例說明如何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是本次課程改革學生評價工作的基礎,應包括評價的內容和標准、評價方法和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進計劃,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工作環
一、明確評價內容和評價標准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為此,除了學科學習目標之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還包括了一般性發展目標,主要描述了評定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素質的指標體系。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道德品質。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遵紀守法、誠實可信、維護公德、關心集體、保護環境;自信、自尊、自強、自律、勤奮;能對個人的行為負責,表現出公民所應具有的社會責任感等。
(2)學習能力。有學習的願望與興趣,能承擔起學習的責任;能運用各種學習策略來提高學習水平,能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學科知識聯系起來,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問題;具有初步的探究與創新精神等。
(3)交流與合作。能與他人一起確立目標並努力去實現目標;尊重並理解他人的處境和觀點,能評價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能綜合地運用各種交流和溝通的方法進行合作等。
(4)個性與情感。對生活、學習有著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擁有自尊和自信;能積極樂觀地對待挫折與困難。表現出勤奮、獨立、自律、寬容和自強不息等優秀的個性品質。
學科學習目標以各課程標准為依據。各課程標准已列出學科學習目標和各學段應達到的標准,並提出了相應的評價建議。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很難截然分開進行,也沒有特定的課程來培養和專門促進一般性發展目標的發展,通常一般性發展目標蘊涵在學科學習中,與學科學習目標同步發展,而且也常常融合在一起進行評價。
此外,評價標准應用清楚、簡練、可測量的目標術語加以表述。
《人與自然》單元結束後的評價報告
評價的內容
學生自我評價
教師的評價
通過到教室外面欣賞自然風景,你對自然的感受有什麼變化嗎?
有了變化,感覺親切嗎?
從你的發言和檔案夾中的作品看,你確實有了進步。
你與同學運用多種藝術形式和多種材料對「風」的表現,傳達出你對風的感受了嗎?
我盡力去做了。
看得出來,你在努力掌握各種藝術表現方式,注意它們之間的連接,作品恰當地表現了你的感受,請繼續努力。
《印象·日出》這個作品,哪一點最打動你?
模模糊糊看不清的感覺,藝術家強調了光和色彩。
你的感覺很好。
平時你們經常能夠見到山水畫,你每次見到都認真看嗎?
總是不注意。
山水畫很值得欣賞和學習,它會教會你親近自然。
通過臨摹了莫奈的《乾草堆》,你覺得油畫捧這種材料與彩色水筆的最大區別在哪裡?
使用油畫棒作畫時,可以有輕有重,適合表現光的色彩。水筆適合平塗顏色。
很有見地。
你與同學合作,感覺愉快嗎?
我注意了合作,盡量和同學商量。
你能與同學配合。
我們是中國人,有必要欣賞外國的風景畫嗎?
很有必要。
很好,只有比較才有進步。
欣賞《印象·日出》時,你很有用心嗎?
我專心致志。
你學習很用心。
你能否較好地運用本單元所學的藝術知識技能?
我還沒有很好掌握。
經過努力,你會學會的。
(引自《藝術課程標准》)
二、選擇並設計評價工具與評價方法
工具、方法的選擇與使用配合內容的性質與需要。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了多元的、綜合的評價內容和標准,那麼相對應的評價工具與方法就應注重多樣化,因此新課程倡導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尤其強調質性評價方法的應用。只有將質性的評價方法和量化的評價方法相結合,才可以有效地描述學生全面發展的狀況,也才能評定復雜的教育現象。因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打破將考試作為惟一評價手段的壟斷,要求重視和採用開放式的質性評價方法,如行為觀察、情景測驗、學習日記或成長記錄等,關注學生學習、發展的過程。考試仍是一種有效的評價方式,應注意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和對象,可選擇不同的考試方法,如辯論、答辯、表演、產品製作、論文撰寫等靈活多樣、開放動態的測評方式。此外,需要注意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地相結合,將定性與定量的方法相結合,只有這樣,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方法和質性的評價方法才能落到實處,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學生發展過程和結果的資料
這是全面評價學生的關鍵。這些資料通常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和同伴的觀察與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考試和測驗的信息、成績與作品集、其他有關或說明學生進步的證據等。常用的收集方法有:標准化考試、以成績為基礎的評價、學生工作樣例、對學生行為表現的觀察、訪談與調查等,同樣強調量化與質性評價方法的結合。這些資料不僅應涵蓋學生發展的優勢領域,也應涵蓋被認為是學生發展不足的領域,這樣才能為學生的發展建立全面的、客觀的資料檔案,清晰描繪出學生成長、發展的曲線。
學校、教師需要和學生一起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對學生發展的成就、潛能和不足進行客觀描述,對學生的考試結果等做出分析、說明和建議,形成一個分析報告。建議這一報告除了客觀描述的部分,在評價的部分應採用激勵性語言。
四、明確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進要點並制定改進計劃
這是發展性評價的意義所在。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檢查、甄別和選拔,而是在於如何通過評價來促使被評價者改進,促進其發展。因此,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應根據信息收集後的分析報告,根據學生發展的成就、潛能和不足,明確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進要點,並用清楚、簡練、可測量的目標術語表達出來,制定改進計劃。通常,改進計劃中注意將學生發展優勢領域方面的特徵向其發展不足的領域遷移,以促進其潛能獲得不斷的發展。
此外,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促進「全面發展」不等同於追求「全優發展」。「全面發展」主要是針對以往學生評價中過分關注學業成績的現象而提出的,尤其要擯棄學校或教師為片面追求學業成績而以犧牲學生在其他方面的健康發展為代價的做法。「全面發展」強調在基礎教育階段,課程的功能和目標是從全面發展的角度發展和發現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因此,各課程目標中不僅包含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發展,還要求關注學生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發展。
例如,《地理課程標准》中提出,評價時還應關注學生以下諸方面的變化與發展:
對地理的興趣與好奇心;
體會地理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和地理學的應用價值;
對周圍環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徵的審美能力以及對社會和自然的責任感;
熱愛祖國的情感和行為;
關心和愛護人類環境的意識和行為。
實質上,促進「全面發展」強調給予學生全面發展的機會,但絕不等同於追求「全優發展」。「全優發展」在教育實際中很難實現,而且也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和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要求。因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是指從全方位的角度,評價學生各個方面在原有水平上的進步狀況,它允許學生身上同時存在著優勢領域和不足領域,評價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擁有自信,實現個人價值。所以,避免出現教師片面理解促進「全面發展」的含義,而苛責學生面面俱到、獲得全優的錯誤傾向。
(二)評價技術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如前所述,「全面發展」不僅包括學科學習目標,還有一般發展性目標。一般發展性目標通常是蘊涵在學科教學中進行的,並不設置專門的課程來培養;一般發展性目標的評價也常常融合於學科學習目標的評價之中共同進行。除此之外,有些一般性發展目標,或者「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課程目標,很難以一些客觀的、量化的指標加以測評,因此,在評價體系的指標中就有可能無法顯現出來。
例如,在《地理課程標准》中,評價學生參與地理探索性活動的程度和水平,重點不在於評價學生記憶的准確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練程度,而在於學生實地觀察與觀測、調查、實驗、討論、解決問題等活動的質量和行為表現,以及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興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態度、意志力和探索精神等。
而興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態度、意志力和探索精神,就難以用客觀的、量化的指標精確地進行描述、區分和測量,但不能因此就不關注學生在這些方面的發展和表現。這就是評價技術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於是,應注意避免教師只以顯性的評價指標為導向培養學生,即「考什麼就教什麼」「評價什麼就重視什麼、培養什麼」這種片面的、僵化的做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要求教師在更高層次上關注課程功能的變化對教育和評價提出的新要求,即無論是顯性、可客觀測評的,還是隱性、難以進行客觀測評的內容,只要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容,都應成為教師教育教學的關注點。
5、如何構建大學生個性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
一、建立評價的多樣性
從全面培養學生的素養出發,建立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全面,評價方式多樣的評價體系,將有效地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提高,我校在建立評價方法上突出了多樣性,具體作法和體會是:
1、連續觀察與面談:通過對學生較長一段時間的連續觀察或面談,記錄學生在課程完成目標上的表現,從而作出評價。這種方法作出的評價客觀深入,但花費的時間較長,精力較多,適用於對學生某一方面或某一段時間內的表現作出評價。
2、實踐活動評價:實踐活動評價包括科學探究、實驗、調查、科技製作、演講表演、角色扮演等。實踐活動評價是指對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成果作出評價,可通過多種方法進行。例如觀察、記錄和分析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表達交流、實驗操作等;分析學生的實驗成果,如創作與製作、調查報告、觀察記錄、實驗報告等。實踐活動評價主要體現了多元化,提倡採用個人、小組和班級等形式進行。
3、書面測試:書面測試是常用的評價方法,這種方法改變了以知識記憶為主,脫離實際的書面測試內容和方法試題,努力創設引起學生興趣和聯系實際的情境,突出試題的綜合性、探究性和開放性。
4、個人成長記錄:由學生本人、家長、教師記錄學生科學學習活動的成長經歷,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成績、在校內外參加實踐活動的過程、體會、成果及家長、教師的期望等發展地、綜合地對學生作出評價。
二、體現評價的差異性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學生不是生產線上統一規格的「標准件」,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一個學生具有不同於其他人的素質和生活環境,都有自己的生理特點,都有自己的愛好、長處和不足,這一系列因素都會導致學生間存在差異。學生的這種差異往往不僅表現在學習成績的差異,還包括心理特點和人生觀、價值觀等諸方面差異,可以說,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經歷的差異都會導致學生的發展軌跡和速度有區別。
三、突出評價的發展性
中小學評價與考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改變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略改進與激勵功能的狀況,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是學生評價改革的核心,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的發展需要目標、需要導向、需要激勵,評價功能與教育目標是一致的,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還體現了「一切為孩子發展」的教育理念,在突出評價發展性方面,我校採取了收集學生學習狀況的數據和資料,根據一定的標准對其發展狀況進行描述和判斷。
四、發揮評價的激勵性
發揮評價的激勵性必須建立在對學生學習過程及其發展、變化有深刻認識的基礎上,無論是採用激勵性語言、還是採用發榮譽卡和大紅花等形式,如果沒有明確的評價體系,准確的觀察和資料的收集,恰當的結論都不會達到預期的評價目的。同時,隨意的激勵是無法對學生起到促進作用的,而且還可能對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造成很多學生只能聽表揚,不能受批評,認識不到缺點和不足。當然激勵不在於對學生一味表揚,教師與學生要形成坦誠關懷和相互尊重的關系,教師要用發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學生,逐步培養學生客觀認識自己,提高他們的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方面不足而懷疑自我價值,這樣即使老師提出不足或提出批評,學生感到的仍然是老師對自己的關懷和期望,並由此產生進步的動力教學的激勵性主要表現在語言、情態、行為上,下面以我校老師慣用的激勵方式為例列舉一二:在語言方面對學生的朗讀評價老師可以這樣說:「你讀得真好!」、「你比老師讀得還好!」、「我想你一定能比她讀得更好!」;對學生的問題評價老師可說:「你很會提問題!」、「你真有見解!」、「你很善於思考問題!」;在情態方面老師慈愛的眼神、鼓勵的微笑、親切的手勢都能激勵學生;在行為方面,如撫摸、拉手、獎勵等也能達到激勵的效果。
五、保障評價的科研性
對學生評價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包含一系列環節,各環節環環相扣、密切聯系、相互制約。因此,在評價改革中不注意評價的系統性和過程性,就可能使改革工作舉步為艱,即使照搬、照套別的地區的經驗,沒領會到相應的理念、原則、背景及其局限性,都會導致出現表面現象或出現形式主義。要想充分發揮評價的最佳效果,必須把評價當作一個科研課題來抓。為了充分保障評價的科研性的落實,
6、如何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無
一、建立評價的多樣性
從全面培養學生的素養出發,建立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全面,評價方式多樣的評價體系,將有效地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提高,我校在建立評價方法上突出了多樣性,具體作法和體會是:
1、連續觀察與面談:通過對學生較長一段時間的連續觀察或面談,記錄學生在課程完成目標上的表現,從而作出評價。這種方法作出的評價客觀深入,但花費的時間較長,精力較多,適用於對學生某一方面或某一段時間內的表現作出評價。
2、實踐活動評價:實踐活動評價包括科學探究、實驗、調查、科技製作、演講表演、角色扮演等。實踐活動評價是指對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成果作出評價,可通過多種方法進行。例如觀察、記錄和分析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表達交流、實驗操作等;分析學生的實驗成果,如創作與製作、調查報告、觀察記錄、實驗報告等。實踐活動評價主要體現了多元化,提倡採用個人、小組和班級等形式進行。
3、書面測試:書面測試是常用的評價方法,這種方法改變了以知識記憶為主,脫離實際的書面測試內容和方法試題,努力創設引起學生興趣和聯系實際的情境,突出試題的綜合性、探究性和開放性。
4、個人成長記錄:由學生本人、家長、教師記錄學生科學學習活動的成長經歷,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成績、在校內外參加實踐活動的過程、體會、成果及家長、教師的期望等發展地、綜合地對學生作出評價。
二、體現評價的差異性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學生不是生產線上統一規格的「標准件」,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一個學生具有不同於其他人的素質和生活環境,都有自己的生理特點,都有自己的愛好、長處和不足,這一系列因素都會導致學生間存在差異。學生的這種差異往往不僅表現在學習成績的差異,還包括心理特點和人生觀、價值觀等諸方面差異,可以說,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經歷的差異都會導致學生的發展軌跡和速度有區別。
三、突出評價的發展性
中小學評價與考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改變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略改進與激勵功能的狀況,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是學生評價改革的核心,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的發展需要目標、需要導向、需要激勵,評價功能與教育目標是一致的,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還體現了「一切為孩子發展」的教育理念,在突出評價發展性方面,我校採取了收集學生學習狀況的數據和資料,根據一定的標准對其發展狀況進行描述和判斷。
四、發揮評價的激勵性
發揮評價的激勵性必須建立在對學生學習過程及其發展、變化有深刻認識的基礎上,無論是採用激勵性語言、還是採用發榮譽卡和大紅花等形式,如果沒有明確的評價體系,准確的觀察和資料的收集,恰當的結論都不會達到預期的評價目的。同時,隨意的激勵是無法對學生起到促進作用的,而且還可能對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造成很多學生只能聽表揚,不能受批評,認識不到缺點和不足。當然激勵不在於對學生一味表揚,教師與學生要形成坦誠關懷和相互尊重的關系,教師要用發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學生,逐步培養學生客觀認識自己,提高他們的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方面不足而懷疑自我價值,這樣即使老師提出不足或提出批評,學生感到的仍然是老師對自己的關懷和期望,並由此產生進步的動力教學的激勵性主要表現在語言、情態、行為上,下面以我校老師慣用的激勵方式為例列舉一二:在語言方面對學生的朗讀評價老師可以這樣說:「你讀得真好!」、「你比老師讀得還好!」、「我想你一定能比她讀得更好!」;對學生的問題評價老師可說:「你很會提問題!」、「你真有見解!」、「你很善於思考問題!」;在情態方面老師慈愛的眼神、鼓勵的微笑、親切的手勢都能激勵學生;在行為方面,如撫摸、拉手、獎勵等也能達到激勵的效果。
五、保障評價的科研性
對學生評價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包含一系列環節,各環節環環相扣、密切聯系、相互制約。因此,在評價改革中不注意評價的系統性和過程性,就可能使改革工作舉步為艱,即使照搬、照套別的地區的經驗,沒領會到相應的理念、原則、背景及其局限性,都會導致出現表面現象或出現形式主義。要想充分發揮評價的最佳效果,必須把評價當作一個科研課題來抓。為了充分保障評價的科研性的落實,
7、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包括是什麼
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包括: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
目標學習法是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所倡導的。布盧姆認為只要有最佳的教學,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多數學習者都能取得優良的學習成績。
學習目標與人生目標不同,它比較具體,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它可以使我們比較容易地享受成功的歡樂。增加我們的信心。
因此,目標學習法也是成功教育的主要策略之一,同時,實現學習目標也是實現人生目標的開始,只有使大小、遠近目標有機的結合,才會避免一些無效勞動的發生。
(7)學生發展評價體系擴展資料:
學習目標的方法特點
教學內容是由許多知識點構成,由點形成線,由線完成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構成彼此聯系的知識網。因此明確目標,就要在上新課時了解本課知識點在知識網中的位置,在復習時著重從宏觀中把握微觀,注重知識點的聯系。
另外,要明確知識點的難易程度,應該掌握的層次要求,即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等不同層次,最重要的就是明確學習重要目標,即知識重點。有了目標能增強我們學習的注意力與學習動機,即為了這目標我必須好好學習。
可見,明確學習目標是目標學習法的先決條件。目標學習法的核心問題,是必須形成自我測驗、自我矯正,自我補救的自我約束習慣。對應教學目標編制形成性檢測題,對自己進行檢測,並及時地反饋評價,及時矯正和補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