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現代教育論認為,人的發展在本質上是一種通過實踐不斷自我建構的過程。這就是說,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是為了滿足自己身心發展的需要而上學求教的。他們,只有找到自己在教育活動中的准確位置,接受教師對他們的各種積極影響,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而在學校教育的「基層」組織——班級管理工中,班主任作為直接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其作用在於按照社會實際需要以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用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思想品德方面的言行去誘導、影響學生,不斷滿足他們成長過程中復雜的、多維的、客觀的身心素質發展的需要。我在九九年擔任過中專部九九級音樂班的班主任工作,今年,又同時擔任中專部美術班的班主任工作。對於音樂班和美術班是老師們公認的難管理的班級,他們個人意識強而集體意識差,個性強而組織紀律差,好專業而文化課成績差。針對音樂、美術班的學生的這些特點,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感化他們,以激起他們的學習動力和自我管理的意識,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一、了解、寬容和信任學生人最根本的內在驅動力是其所追求的自我價值,這需要一個良好的受尊重和受重視的成長環境和相關的發展主體性作為教育條件。對於學生,如果缺乏被尊重的情感體驗,就無法形成健康積極的人生價值觀。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者要從多方面來培養人,那麼他首先應該從多方面來了解學生—為此,我在一接受這個班的時候.為了深入了解學生,採取了觀察分析、資料分析、個別談話、調查等方式.制定了《學生情況調查表》.內容包括學生的過去和現在,學生成長的家庭生活環境和經常接觸的人或事,學生的優缺點和特長愛好,他們苦惱和憂愁以及他們對音樂、美術的理解和看法等,以全面的客觀的了解每一位學生,只有全面了解了學生的心理活動,才能打開心靈的大門,找到適合他們個性特點的教育途徑與方法,有的放矢地實施教育過程並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有人說,孩子需要寬容和信任,如同植物需要陽光一樣。在現代教育教學中,寬容已作為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日益受到教育者的重視。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文化生活的進一步繁榮.當代中學生的知識、視野更得以拓寬,他們的批判和參與意識比較強烈,對社會現象、班級工作和任課教師敢於發表一些主張或看法。對此,我給予充分的重視和理解,能夠及時採納的建議及時採納;暫不能實行的,我都向學生解釋清楚;就算是錯誤的意見,也允許學生把話說完,並引導學生知錯、析錯、改錯。尤其是教育那些品德不良自律能力差的學生時,我採取了循循善誘,以關心、理解、寬容的教育態度去對待他們的缺點和錯誤,尊重激發這部分學生潛在的自尊心,我給予他們更充袷的時間和空間,給予他們更深層次的期待與信任,平時注意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加以肯定和表揚,激勵他們轉化上進的信心。尊重學生就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這是教育的原則,也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我以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感情為基礎,不踐踏學生的心靈。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和自尊心。為此,我在對待那些專業能力差的學生時不是去打擊他們而是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有的不適合學聲樂就多鼓勵他們練習器樂、有的樂感不好就多幫助他們補習視唱練耳,有的心理素質不好就多鼓勵他們上台表演。總之使每一位學生在他特長的一個方面找回他們的自尊和自信: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地利著名教育學家布貝爾說過:「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圖,而是師生間的相互接觸。「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教育過程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教育過程的積極參與者。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渴望有機會了解與成長相伴而來的責任。比如,在針對學生某些不良行為制定防範措施時,我先讓學生自己制定,然後和學生共同商定這些措施。這實際上給了學生自我選擇的機會和權利,體現了他們的自主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也就使學生逐漸地學會對自己負責,並勇於承擔責任。又如,班級晚會的召開,班內板報的設計、學校運動會的組織等,我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間。這樣,一方面,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教育影響才能內化為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知識信念,並不斷得到強化,最終就會作為一種精神品質植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為他們參與學校生活和未來社會生活的一種准則。另一方面,學生的這種轉化反過來又有助於教師進一步發揚教育民主,培養與學生的和睦感和共鳴感,從而真正把學生看作是自己的合作者。當然,我在建設良好師生關系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地位,並注重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使學生在民主作風下自覺地培養自治自律精神,不斷地增強責任感,進而促進其自身的全面成長。三、建立和睦相處的同學關系與人和睦相處是處理人際關系的一條重要原則。學生之間的接觸在時間上最頻繁,在空間上最接近,因此,我在平時積極地引導學生之間的交往,充分開發學生的交往資源,努力營造和諧良好的班級道德氛圍,以滿足學生具有社會性發展的基本的人際交往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我讓學生懂得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相互欣賞、相互重視、相互關懷的關系,使他們形成對人際關系的正確認識和信念。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擴大,學生之間培養起真誠友好的同窗之情與健康的人格;就會從感情上把愛的范圍不斷擴大,願意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更多的人,這無疑為他們以後走出校門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生適應未來社會所必備的另一種個性品質是競爭意識。在學習生活中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它對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在這方面我積極地引導學生之間的競爭。使學生認識到現代社會要完成一項重大任務,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個方面的力量所能及的,而是需要一批人、各個方面齊心協力,精誠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只有建立團結、和睦的班級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際交往態度,才能引進合理的競爭,並在競爭中架起友誼的橋梁,促進班級成員間的互助互愛。四、嚴格、耐心地教育學生學生在認知道路上能否取得進步和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班主任之嚴與愛的有機結合。在班級體中,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具有各自不同的個性特徵、行為習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就是他們都渴望得到師愛的澆灌與扶持。不過這種師愛並不等於母愛,而要與嚴格要求融為一體。因為我們的教育就是通過外在的科學、合理、嚴格的要求來體現,並逐漸內化為學生的認知需要和實際行動。因此,為了達到教育目的,我充分的認識到這一點,那就是無論平時多麼平易近人,仍要堅持嚴格管教的原則,此所謂「嚴慈相扶」、「愛而不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不斷滿足學生求知學習等方面的客觀需要。五、勤指導,讓學生多參加表演活動學生應多參加表演活動,在表演中感受和檢驗自己所學知識來展現自我。這一點體現在音樂班、美術班的學生身上尤為重要。因此,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我積極的給他們創造表演的機會,讓他們積極的參加學校組織的一切文體活動。為此,在每個學期中,我都和中專部的領導及各位任課教師共同協商,安排一系列的活動,以激發每一位同學的學習和表演慾望,如音樂班一月舉行一次班級晚會,定期舉行聲樂、器樂、舞蹈能力匯報,美術班一月舉行一次習作畫展等等,這些活動,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表演和展示自我。特別是這個學期,有的同學已聯繫到實習單位而去實習,有的同學想繼續深造,准備明年考職大,而編到了教職大班,有的到了高中部學習,而剩下的大多數同學,在實習、繼續深造和繼續完成中專學業之間徘徊,思想不定,所以在學習上有些鬆懈,為此,我們安排了更多的活動,來激勵他們。首先在國慶節放假前,我們已成功地舉行了中專部「慶國慶文藝晚會」,受到了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贊揚,這次晚會的編排者,表演者都是同學們自己,而節目又以音樂·班為主,美術班的同學是這次晚會的舞台設計者和裝飾者。在十五周,我們還安排了中專部合唱比賽,在這個活動中,音樂班雖不直接參賽,但他們每兩人一組分到其餘各班,是他們的教唱者、指導、排練者和伴奏者:另外我們還准備在元旦時再組織一次晚會,在學期結束前,組織一次音樂班的專場晚會和美術班的大型畫展,通過這些活動的安排,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大增,也更加努力、刻苦,更有了學習的動力:
2、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的評價標准
主要是列幾個大的項目,比如說德智體美勞各方面挑揀幾個重點的方面進行評價,對學生是一個激勵,也是一個導向!
這要求老師了解學生,也要求老師和學生的家長做好配合!
3、如何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一、 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學生自主發展的前提。
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氛圍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從而激發出對學習的無限熱情,提高對教學過程的參與度。在教學中,我打破了傳統的束縛學生心智潛能釋放與發揮的課堂秩序,每次上課都是老師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先向學生問好,在學習過程中允許學生站起來就說、離開座位交流、和自己喜歡的同學自由結成小組等等,使孩子們在課上真正的動起來。孩子們還可以大膽的質疑問難,如果不滿於老師或書本對事物現象或問題的解釋,可以大膽發表不同的意見,闡述獨特的觀點。老師適時引導,有必要時可以在班內掀起討論的高潮,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實踐操作自行將問題解決為止。鼓勵孩子將「為什麼」記心間、將「我認為這樣做更好」掛嘴邊,甚至可以不時地來考考老師,從而建立起了學生的自信心,培養了孩子的個性,發展了學生的思維的創造性。幾年下來,班內建立起了一種有利於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有利於學生充分展示自己聰明才智、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有利於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的生動活潑、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的新秩序、新氛圍。
二、 自由開放的教學活動,學生自主發展的載體。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論及人的發展問題時提出:發展與培養不能給予人或傳播給人,誰要享有發展與培養必須用自己內部的活動或努力來獲得。因此,我根據年級特點,在教學中開展了豐富多彩、多角度的教學活動,確保學生處於學習的主動地位,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創設有利的氛圍。例如:在教學數學第一冊《認識立體圖形》一課時,運用多種活動形式互相穿插,通過聽講(教師講解各種不同物體的名稱)、觀看演示(電腦演示從物體中抽象出立體圖形)、問答問題、做練習(從一堆物體中拿出老師要求的物體)、自主探究(通過觀察觸摸將不同形狀的物體分類)、討論(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觀察討論各個立體圖形的特點),以及游戲(設置找朋友的游戲,使學生將實物與立體圖形聯系起來,從而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空間觀念)、等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加強外界信息對大腦的刺激,創造適當的環境,引起學生的注意,保持
學生學習的新鮮感和興奮程度。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只是適當的鋪墊和點撥、引導,發揮輔助和主導的作用。
實踐證明,只要老師精心設計和創造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和創造性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學生一定能在學習活動中自覺感受、體驗、感悟,增強自主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個性行為的主動發展。
三、 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學生自主發展的憑借。
作業與教育活動的其他各個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多樣化的作業對於學生的自主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作業:①錄音作業。我將枯燥的朗讀練習改為錄音練習,孩子們在興趣盎然的情況下,不僅提高了表達能力,而且對於水平稍差的同學也給予了二次機會。使每個孩子都能將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現出來。②畫圖練習。如:在教學圖畫應用題時,我課前請學生畫一幅遊玩的圖畫,在學完新知時,讓孩子在自己的畫中找找「?」並解答出來。這樣不僅激發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切實感受到課堂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再如:畫一篇日記,並講出來。將訓練學生的畫畫能力和表達能力融為一體。③分層作業。在留作業時,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供學生選擇,以滿足不同水平的學生。④自主性作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根據所學知識自行設計作業內容,還可以為同學出作業互相考察。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從不同角度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態度和創新精神。
四、 形式多樣的評價手段,學生自主發展的保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而且要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這時,形式多樣的評價手段就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在教學評價時我設置了如下幾種形式:
1、教師評價。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對於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最為了解,也便於掌握統一的標准,有利於因此教師是一名重要的評價者。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參與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給予適時的評價,並給予相應的獎勵放入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中。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認可中產生成就感,是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推動力。
2、學生自評、互評。
教師的評價畢竟具有片面性,學生自評可以為自主表現和發展提供時間和空間,變被動考察為主動考察。而朝夕相處的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則是一個有益的補充。例如,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組織學生互相評價,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評、受評,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家長評價。
在教師和學生評價之後,還可以將評價的權利教給家長,使家長在了解學生在校情況的同時,向學校反饋學生在家的學習生活情況,更加激勵形式自主發展。如果學生本人對於評價的結果不滿意,還可以進行二次評價。
4、老師該如何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每一個老師都有一份職責-------教書育人。但是在目前的學校當中,由於分數的重要性,因此老師更多體現的是教書的職責,育人的作用往往被忽視。但是在我看來,育人比教書更加重要,一個會育人的老師才能真正的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兩個才女,兩樣人生。說的是兩個讀初中的小女孩,都是極不擅長數學的,姑且叫他們小毛與小席吧。小毛的作文極好而數學極差,數學考試常常不及格,為了對的起自己的父母和老師,她硬生生地把數學題死背下來,此後的幾次數學考試她都拿了滿分。但是數學老師卻認為她成績的提高百分之百是因為作弊,她是個敏感而倔強的女孩,不懂得如何適度並忍耐地保護自己,就直接頂撞老師說:「作弊對於我來說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師,你也不能這么侮辱我。」被冒犯的老師氣急敗壞地羞辱了這位學生,並在她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陰影,即使後來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用她的作品幫助很多人樹立起堅強的人生信念,但她自己始終走不出心理陰影。她,就是著名作家三毛。
另外一位女生小席,她遇到了一位會育人的數學老師。在她面臨需要補考才能參加初中畢業考試的困境時,她的數學老師在考試的前一天下午突然在黑板出了四道題讓大家做,同學們積極地把題目給她講解了一番。這沒頭沒腦的四個題與同學們的舉動讓小席內心充滿了感動,也成為了她一生中溫馨美麗的回憶。她,就是一代才女席慕蓉!
三毛先生遇到的這種老師只是會教書的「經師」,並不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而席慕蓉遇到的這位老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能教書育人的老師。老師需要時刻提升自己的水平,要能夠在不傷害學生的前提下妥善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這樣的老師,才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才能成為一個積極的、大寫的人!
5、小學班主任怎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重視德育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為了堅持以學生為本,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我主要圍繞以下三個重心展開了工作:
1、重視班幹部隊伍建設,突出核心力量,努力建成良好的班集體。班幹部是班級的核心,是帶動班級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又是聯系班級與課任教師、班主任的橋梁。因此,在平時的班級活動中,我特別重視班幹部的培養。在平時的日常管理中,我們實行了值日班長輪換制,讓全班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參與班級管理,從中體會到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角色要求,使之得到鍛煉、培養,從而自覺地融入到班集體中去。目前,我班的現有班委都是由全班同學民主選舉產生的,他們都能夠以身作則,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為班級的管理默默奉獻。
2、狠抓養成教育,規范學生行為,努力形成文明的行為習慣。「行動養成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因此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來說是終身受益的。我們組織學生認真、全面地學習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並結合規范內容,全體師生共同討論制定了班級一日常規,建立了良好的獎懲與激勵制度,督促學生認真實施。要在班級里創設出良好的行為情境,形成健康的輿論,杜絕不良行為的機會,使這些行為內化為學生的素質,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重視「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堅持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對「後進生」勤指導、多鼓勵,真心關愛每一名學生。
二、重視課堂教學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
這一理念反映在課堂教學中,就是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性還給學生,把自主實踐還給學生,把自學方法教給學生,把思維空間留給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能力不斷增強,才能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發展。要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平等對話,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注重發掘引導學生的獨特體驗等等。我認為教師必須樹立新型的教學觀:
1、新的教材觀。教材並不是教育教學的唯一,指導老師教學的應該是先進的教學觀念。教師只有擁有了先進的教學觀念,才具備了教「活書」的條件。由此,我們在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周圍的環境資源以及學生自身的課程資源,對教材進行了「重組」、「包裝」,使「教材」情趣化、生活化。
2、新的評價觀。要變教師評價為師生互評、生生互評。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學生的對與錯都由老師來評定,這種「唯師獨尊」讓學生覺得教師就是權威,即便學生對了,只要與教師不同,他也會覺得還是老師的答案好一些,這樣對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很不利的。如果我們在教學評價中多使用一些這樣的話語:「你們說呢?」「你們認為怎樣?」「大家評一評誰的方法好一些?」把評判的權力交給學生,讓他們去評價,這樣得到的答案肯定會豐富多彩,培養了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對創新意識的培養也有益處。
三、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要引導學生讀好優秀的課外作品,介紹好書給學生閱讀,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願望,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比如:學了《獨坐敬亭山》,我就向學生介紹詩人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並讓學生去學習有關李白的其他古詩;學了《李時珍》,我就向學生介紹當時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軼事,並讓學生課後去查找有關的故事……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大大提高,讀書的熱情也提高了。要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如開展「講故事」、「讀書匯報會」、「展評優秀的讀書筆記」、「剪貼本」、「手抄報」、「知識競賽」、「查閱資料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既有效地檢查了學生的閱讀情況、鞏固了閱讀成果,又讓學生享受到了閱讀的樂趣,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6、如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學的核心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知識,一個更重要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追求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的是有積極意義的,是現實的,是值得特別予以關注的。為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要從學生出發,在教學的全過程中關心學生、愛護學生、體貼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引導學生,最終又以學生的發展來檢驗其教學效果。
7、談如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兒童少年身心發展具有一定的順序性、階段性、可變性、差異性和不均衡性,由於與生俱來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教化的影響,相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少年在腦力與體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都表現出個性特徵。這就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不僅要重視學生發展的共性特徵,更應充分重視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發揮每個人的潛能和積極因素,彌補短處和不足,選擇最有效的教育途徑,使具有各種個性差異的學生都能各得其所地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為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我認為應做到如下幾個方面:一、尊重學生,發現個性學生得到了尊重,會感到寬松、融洽、愉快、自由、坦然,沒有任何形式的壓抑和強制,才能自由自主地思考、探究,提出理論的假設,無所顧慮地發表見解,大膽果斷而自主的決策和實踐,才可能創新和超越。沒有個性談不上創造性。只有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探索求知的慾望得以調動和滿足,才可以發現新問題,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創新性。因此,我們要保護這些學生的創造性,就必須尊重他們的個性。對他們的個性多一份尊重,就會為社會塑造一個具有創造性的人才。教師不能將學生作簡單的比較,更不能當眾指責羞辱。一方面要發現他們的長處,使其揚長避短。另一方面,應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既不可降低他們的能力,也不可超越他們的能力。只有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尊重和發展時,才能真正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相反,如果沒有尊重,沒有民主,學生時時處處小心翼翼、顧慮重重,如履薄冰,一味地看教師的臉色行事,個人的聰明才智與激情被窒息,那麼就只能表現出依賴性、奴性,愈來愈笨拙和遲鈍。個性是創新活動的生命,營造一個使個性得到自由發展的寬松氛圍,乃是發展個性,開發創造力,提高素質必不可少的條件。二、因材施教,發展個性學生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基礎不一樣,興趣不相同,個性有差異,把他們混雜在一起施教,是很難把他們都教好的。如果教師不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就會脫離學生的實際,盡管有統一的進度,但教學目標卻難以達到。他們的年齡,他們的經歷,他們的環境決定了他們不同的行為,教師就必須心中有學生,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此基礎之上,才能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才能達到以生為本的教育境界。因此,教師要深入調查研究,全面了解學生情況,既要了解學生的一般特點,又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還要分析研究造成家庭、社會、歷史差異的各種原因。以便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達到不同的目的。還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措施進行個別輔導,使基礎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和提高。因為我們培養學生的根本目的是發展學生個性,形成創造精神。為此對於有特殊興趣和才能的學生,教師應積極為他們開辟創造性的學習途徑,如組織課外專業學習小組和有關的競賽活動,多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科的特點,多鼓勵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使學生的成長既符合時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鮮明個性、創造力和開拓精神。三、創設條件,優化個性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將自己有價值的一面展示給別人,並且希望得到肯定或贊許。作為學生,這一願望更是強烈。比賽期望獲得勝利,考試期望獲得高分,演講期望獲得喝彩。成功能給人帶來滿足和自信,並產生一種繼續成功的需求,故而他們會不斷努力,不斷爭取,並在努力的過程中體驗到自我的能力與價值,培養起健全的人格。作為教師就應肯定學生的優勢,並根據他們的實際能力幫助他們設置目標千方百計的為他們創設機會,使他們都能體會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並在這種喜悅之中自我發展,自我奮進。為此,作為教師應極力創設各種條件。比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給學生展示自我才能的機會;創設有趣的課堂,讓學生各抒己見,互相學習,使個人在集體的幫助下取得成功。教師通過激勵性的評價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無拘無束,將自己的喜好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總之,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並非一朝一日的事情,而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過程。
8、怎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重視德育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為了堅持以學生為本,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我主要圍繞以下三個重心展開了工作:
1、重視班幹部隊伍建設,突出核心力量,努力建成良好的班集體。班幹部是班級的核心,是帶動班級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又是聯系班級與課任教師、班主任的橋梁。因此,在平時的班級活動中,我特別重視班幹部的培養。在平時的日常管理中,我們實行了值日班長輪換制,讓全班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參與班級管理,從中體會到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角色要求,使之得到鍛煉、培養,從而自覺地融入到班集體中去。目前,我班的現有班委都是由全班同學民主選舉產生的,他們都能夠以身作則,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為班級的管理默默奉獻。
2、狠抓養成教育,規范學生行為,努力形成文明的行為習慣。「行動養成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因此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來說是終身受益的。我們組織學生認真、全面地學習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並結合規范內容,全體師生共同討論制定了班級一日常規,建立了良好的獎懲與激勵制度,督促學生認真實施。要在班級里創設出良好的行為情境,形成健康的輿論,杜絕不良行為的機會,使這些行為內化為學生的素質,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重視「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堅持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對「後進生」勤指導、多鼓勵,真心關愛每一名學生。
二、重視課堂教學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
這一理念反映在課堂教學中,就是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性還給學生,把自主實踐還給學生,把自學方法教給學生,把思維空間留給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能力不斷增強,才能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發展。要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平等對話,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注重發掘引導學生的獨特體驗等等。我認為教師必須樹立新型的教學觀:
1、新的教材觀。教材並不是教育教學的唯一,指導老師教學的應該是先進的教學觀念。教師只有擁有了先進的教學觀念,才具備了教「活書」的條件。由此,我們在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周圍的環境資源以及學生自身的課程資源,對教材進行了「重組」、「包裝」,使「教材」情趣化、生活化。
2、新的評價觀。要變教師評價為師生互評、生生互評。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學生的對與錯都由老師來評定,這種「唯師獨尊」讓學生覺得教師就是權威,即便學生對了,只要與教師不同,他也會覺得還是老師的答案好一些,這樣對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很不利的。如果我們在教學評價中多使用一些這樣的話語:「你們說呢?」「你們認為怎樣?」「大家評一評誰的方法好一些?」把評判的權力交給學生,讓他們去評價,這樣得到的答案肯定會豐富多彩,培養了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對創新意識的培養也有益處。
三、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要引導學生讀好優秀的課外作品,介紹好書給學生閱讀,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願望,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比如:學了《獨坐敬亭山》,我就向學生介紹詩人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並讓學生去學習有關李白的其他古詩;學了《李時珍》,我就向學生介紹當時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軼事,並讓學生課後去查找有關的故事……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大大提高,讀書的熱情也提高了。要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如開展「講故事」、「讀書匯報會」、「展評優秀的讀書筆記」、「剪貼本」、「手抄報」、「知識競賽」、「查閱資料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既有效地檢查了學生的閱讀情況、鞏固了閱讀成果,又讓學生享受到了閱讀的樂趣,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