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學家發明創造的小故事 !!
愛迪生對於自然科學的最早興趣是在化學方面,10歲時酷愛化學。他收集了二百來個瓶子,並節省每個小錢去購買化學葯品裝入瓶中。11歲那年,他實驗了他的第一份電報。為了賺錢購買化學葯品和設備,他開始了工作。12歲的時候,他獲得列車上售報的工作,輾轉於休倫港(Port Huron)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Detroit)之間。他一邊賣報,一邊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圖書館看書。1861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剛滿14周歲的愛迪生買了一架舊印刷機,利用火車的便利條件,辦了一份小報(周刊)——《先驅報》,來傳遞戰況和沿途消息,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車上印刷的。他一人兼任記者、編輯、排字、校對、印刷、發行的工作。小報受到歡迎,他也從緊張的工作中增長了才幹、知識和經驗,還掙了不少錢,得以繼續進行化學試驗。他用所掙得的錢在行李車上建立了一個化學實驗室。但不幸的是,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時,列車突然顛簸,使一塊磷落在木板上,引起燃燒。列車員趕來撲滅了火焰,也狠狠地給了他一個耳光,打聾了他的雙耳,他被趕下了火車,那時愛迪生才15歲。(另一種說法是:不幸有一次化學葯品著火,他連同他的設備全被扔出車外。另外有一次,當愛迪生正力圖登上一列貨運列車時,一個列車員抓住他的兩只耳朵助他上車。這導致了愛迪生成為終身聾子。)
挫折並沒有使愛迪生灰心,他又迷上了電報,經過反復鑽研,在1868年他發明了一台自動電力記錄器,這是他的第一個發明。後來他又發明了兩種新型的電報機。1877年他發明了碳精電話送話器,使原有的電話聲音更為清晰;此外他還發明了留聲機。
2、發明創造的故事有哪些?
魯班發明鋸
相傳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魯班就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由於當時沒有鋸,只好用斧頭砍,這樣做不僅費力、費時,而且效率很低。眼看工程期限馬上就到了,可是急壞了魯班。為此,魯班決定親自上山查看伐木情況。上山時,他無意中抓了一把野草,卻將手劃破了。他感到奇怪,為什麼野草能把手割破呢?他蹲下來,仔細觀察野草。他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並且很鋒利。後來魯班有看到一條大蝗蟲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下一大片葉子。這兩件事給魯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事受到啟發。他想去如果把砍伐木頭的工具做成鋸齒樣式,肯定也會非常鋒利。於是他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走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去小樹上做試驗,果然幾下就把樹皮拉破了。但是竹片比較軟,拉幾下就斷了,也有的就變的不那麼鋒利了。就得更換新的鋸齒竹片。這樣又影響了伐木的效率。魯班思索著,看來應該用一種強度、硬度比較高的材料代替竹片。於是他想到了鐵片,立即下山找鐵匠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然後到山上實踐。魯班和徒弟們各拉一斷,在一棵樹上拉起來,很快樹就被鋸斷了。這樣鋸就發明了。
3、人類發明創造發明的小故事
魯班家世世代代都是工匠。在這個勞動家庭里,他從小就學會了多種手藝,例如蓋房子、造橋、製造機器等。
百年來就一直流傳在民間。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魯班就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由於當時還沒有鋸子,他的徒弟們只好用斧頭砍伐,但這樣做效率非常低,工匠們每天起早貪黑拚命去干。累得精疲力盡,也砍伐不了多少樹木,遠遠不能滿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進度一拖再拖,,眼看著工程期限越來越近,這可急壞了魯班。為此,他決定親自上山察看砍伐樹木的情況。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了。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細齒劃破的。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這兩件事給魯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啟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頭的工具做成鋸齒狀,不是同樣會很鋒利嗎?砍伐樹木也就容易多了。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結果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幾下,小樹桿就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這樣就影響了砍伐樹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看來竹片不宜作為製做鋸齒的材料,應該尋找一種強度、硬度都比較高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時魯班想到了鐵片。於是他們立即下山,清鐵匠們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然後到山上繼續實踐。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子就這樣發明了。
4、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
1,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
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因為他有電燈、留聲機、電影和蓄電池等一千多種發明成果,所以人們稱他為「發明大王」、「魔術師」。
愛迪生最大的功績是發明了電燈,然而在他的發明創造中,最引起當時社會震驚的,莫過於留聲機了。在1877年秋天,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轟動了整個紐約,各家報館的新聞記者,像潮水般地涌來報道這一特大新聞。
這一發明一經傳出,激起當時社會急速而巨大的狂熱達數月之久,鐵路特開專車前去參觀,許多人開始不相信這個發明,疑心他是先在裡面藏了個什麼會說話的東西騙人的。
有個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對著收音盤背誦《聖經》中的一串專門名詞,當這些名詞一字不漏的從機器中重復出來時,人們才相信這東西確實不是虛假的,並且齊聲稱奇,報紙把留聲機稱之為19世紀的奇跡。
然而,愛迪生這項著名的發明構思,卻是幸福的偶然性促成的。一次,愛迪生一人在靜靜的實驗室里研究改善在紙帶上列印符號的電報機。這時,電報機內的一種單調的聲音吸引了他。
在試圖排除這種聲音時,愛迪生出乎意料地發現,這是紙帶在小軸的壓力下發出的聲音。在改變小軸的壓力時,聲調的高度也隨之變化。這就使他產生了一個念頭:藉助運動載體上深度不同的溝道來記錄和回收聲音。
無獨有偶,愛迪生在另一次試驗電話的時候,發現傳話筒里的膜板,隨話聲而震動。他找了一根針,豎立在膜板上,用手輕輕按著上端,然後對膜板講話。實驗證明,聲音愈高,顫動愈快;聲音低,顫動就慢。這個發現,更奠定了他發明留聲機的決心。
幾天後,愛迪生就畫出了草圖,並立即和助手干起來。留聲機的主要部件,是一個金屬圓筒,圓筒邊上刻有螺旋槽紋,把它按在一根長軸上,長軸一頭裝著曲柄,搖動曲柄,圓筒就會相應地轉動。
此外,還有兩根金屬小管,管的一頭裝有一塊中心有鈍頭針尖的膜板。經過無數次的改造,世界上第一台留聲機誕生了。愛迪生回憶說:「我大聲說完一句話,機器就回放我的聲音。我一生從未這樣驚奇過。」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過後,他又從架子上的塵埃中把留聲機取下來,要繼續改善它,他僅在留聲機上的發明專利權就超過了一百項。
2,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故事
一個夏日的早晨,天氣晴朗,畫眉在樹上唱著悅耳的歌。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校園里,有一個人正在散步。他邁著緩緩的步伐,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踱來踱去。
他時而望著廣闊的天空,時而瞧瞧乎坦的操場,時而皺起雙眉,突然,他臉上流露出笑容,情緒豁然開朗,他想出來了,想出了解決蒸汽機的有效辦法。他高興地跑起來,腳步騰空。霎時間,他的身影便出此刻陪伴他多年的操作台上。他就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
隨著智育的發展,瓦特對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都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好奇和鑽研之心。這為他以後發明蒸汽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瓦特的故鄉格林諾克的小鎮於上,家家戶戶都是生火燒水做飯。對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有誰留過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廚房裡看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
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麼緣故,就問祖母說什麼玩藝使壺蓋跳動呢"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瓦特沒有滿足,又追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推動它嗎?"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功夫答對他,便不耐煩地說:"不明白。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麼意思呢。"瓦特在他祖母那裡不但沒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評,心裡很不舒服,可他並不灰心。
連續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出嘩嘩的響聲。摹地,壺里的水蒸汽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
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好象里邊藏著個魔術師,在變戲法似的。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復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汽噴出的地方。瓦特最後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汽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興高采烈,歡喜若狂的時候,祖母又開腔了:"你這孩子,不知好歹,水壺有什麼好玩的,快給我走開!"她漫不經心地說。
他的祖母過於急躁和主觀了,這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話,險些挫傷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學知識的用心性。年邁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對瓦特有多麼大的啟示!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的物理現象,不正是瓦特發明蒸汽機的認識源泉嗎?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機改成為發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動機。之後又經過多次研究,於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制工作。機器上有了聯動裝置,把單式改為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發明成功了。
由於蒸汽機的發明,加之英國當時煤鐵工業發達,所以英國就成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動鐵制"海輪"的國家。十九世紀,開始海上運輸改革,一些國家進入了所謂的"汽船時代"。
從此,船隻就行駛在茫茫無際的海洋上了。隨之而來,煤礦、工廠、火車也全應用了蒸汽機。體力勞動解放了,經濟發展了。這不能不說是蒸汽機發明的成果。當然也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的功勞。因此,瓦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瓦特的一生充滿著艱苦和斗爭,他走過的道路是多麼坎坷不平啊。他在艱苦和坎坷中為人類造了福,為人類前進,開辟了新的里程。瓦特十分重視學習和實踐。學習,豐富了他的智慧;實踐,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3,電話的發明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應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
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
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那裡來!」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
貝爾一生獲得過18種專利,與他人合作獲得12種專利。他設想將電話線埋入地下,或懸架在空中,用它連接到住宅、鄉村、工廠……這樣,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電話。這天,貝爾的設想早已成為現實。
4,雷達的發明
雷達是一種神奇的電學器具,它由電磁波往返時間,測得阻波物的距離。假如你問雷達是誰發明的?在芬克的雷達機械中說,「雷達的發明,不能專歸於某一位科學家,乃是許多無線電學工程師努力研究,加以調准而成。」
在戰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由五百位科學家和工程師致力於雷達的研究。希奇得很,在自然界中,你找得到神為某種動物所豫備的雷達。在一九四七年一月號的英國奮勉雜志上,有個科學家發表了一篇很搞笑的文本,給我們解釋蝙蝠在黑暗中如何指導自己飛行,不論如何黑暗,如何狹窄的地方,絕不碰壁。
關於這事有兩位美國生物學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一九四○年已經證明,蝙蝠能夠避免碰撞,是藉一種天然雷達,但是是聲波代替電磁波,在原理方面完全相仿。從蝙蝠口中發出一種頻率極高的聲波,超過人類聽覺范圍以外,二位科學家藉著一種特製的電力設備,在蝙蝠飛行時,將它所發的高頻率聲波記錄出來。
這種聲波碰到牆上,必然折回,它的耳膜就能分辨障礙物的距離遠近,而向適宜方向飛去。蝙蝠傳輸聲波也像雷達一樣,都是相距極短的時間而且極有規則,並且每隻蝙蝠,有其固有的頻率,這樣蝙蝠可分清自己的聲音,不至發生擾亂。
因這緣故,蝙蝠飛行之時,常是張口,假如你將它口緊閉,它便失去指揮作用,假如堵上它的耳朵,便要撞到牆上,無法飛行。這個搞笑的實驗,道破了它的秘密。
5,避雷針的發明
歷史上關於避雷針的發明,有一段廣為人知的故事。1752年,46歲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風箏,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天氣里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一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濕以後就變成了導電體。
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同時,手指感到一陣刺痛。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中打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
由此,使富蘭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築物上裝一根金屬導線,導線下端接地,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的危險。
這就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由於避雷針的發明,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幾分安全。關於避雷針的發明,似乎是一個偶然事件。一個巧合提醒了一位偉人突發奇想,導致了發明和創造。
5、發明創造的故事
高跟鞋 15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裡。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追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就很快地盤行起來了。
雨衣 18世紀,在蘇格蘭橡膠廠的麥金托什因生活窘迫,無力購買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將橡膠汁沾滿衣褲,怎麼也擦不掉,只好穿著這身臟衣服回家。室外陰雨綿綿,麥金托什回到家卻驚喜地發現,穿在裡面的衣服一點沒有濕,他索性將橡膠汁塗滿全身衣服。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膠布雨衣。
剃須刀 1828年謝菲爾德製成一邊有保護的刀片,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1895年,美國一位推銷員吉列偶遇發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賺大錢,想發明一種人人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東西。一天,吉列刮鬍子,佩因特發現剃刀的刀片正適合這種構想。他設計出一種安全剃刀夾持柄,但找不到能製造薄刀片的廠家。到1901年,他遇見機械師卡森,才解決了技術問題,使鋤形刀架與雙刃可換刀片合成一體,並申請了專利。早在1900年,電動剃須刀已在美國獲得專利,但第一種適於商業製造的電動剃須刀是由美國退役陸軍上校希克設計,並於1928年獲得專利的。
鏡子 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鏡」。14世紀初,威尼斯人用錫箔和水銀塗在玻璃背面制鏡,照起來很清楚。
現代鏡子是用1835年德國化學家利比格發明的方法製造的。把硝酸銀和還原劑混合,使硝酸銀析出銀,附在玻璃上。
拉鏈 拉鏈是1891年由美國芝加哥機械師賈德森最先發明的。賈德森為了解除每天系鞋帶的麻煩,就發明一種可以代替鞋帶的拉鏈。這種拉鏈是由一排鉤子和一排扣眼構成,用一個鐵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就可使鉤子與扣眼一個個依次扣緊。賈德森把樣品送到1893年的哥倫比亞博覽會上展出,得到好評,並因此取得了專利。
如今,拉鏈的品種不斷增多,其應用不只限於日用品,而且已進入科研、醫療、軍事等領域,被某些人譽為20世紀科技界的十大發明之一。
冰箱 第一台人工製冷壓縮機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發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亞《基朗廣告報》的老闆,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鉛字時,他發現乙醚塗在金屬上有強烈的冷卻作用。乙醚是一種沸點低的液體,它很容易發生蒸發吸熱現象。哈里森經過研究研製出了使用乙醚和壓力泵的冷凍機,並把它應用在澳大利亞的一家釀酒廠,供釀酒時製冷降溫用。
第一台用電動機帶動壓縮機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師布萊頓和孟德斯於1923年發明的。後來一家美國公司買去了他們的專利,於1925年生產出第一批家用冰箱。
根據海豚的定位系統發明了聲納~
2.根據鳥巢的結構建造的北京2008奧運會主場管(名字就叫鳥巢)
3.根據變色龍遇到危險變色逃生的啟示人們發明了用與不同地理環境的特種軍服
通過蜻蜓發明了直升機
通過魚的身體發明了水下動力學
人類的發明——來自動物的靈感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科學家根據火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hang)。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仿生與高科技 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魔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組成的回聲定位系統。因為蝙蝠魔在飛行時發出超聲波,又能覺察出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超聲波。科學家據此設計出了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 …科學家通過對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發明了能提高魚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運動形式的無輪汽車(跳躍機)等。
前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企鵝王的啟示下,他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王」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的寬闊的底部,直接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撐動著前進,行駛速度可達50公里/小時。
科學家模仿昆蟲製造了太空機器人。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通過對幾種昆蟲的研究,已經研製出一個小型的導航和飛行控制裝置。這種裝置可以用來裝備用於火星考察的小型飛行器。
英國科學家在仿生學啟發下,正在研製一種可以靠尾鰭擺動以S形「游水」的潛艇新式潛艇的主要創新之處是使用了被稱為「象鼻致動器」的裝置。「象鼻」由一組用薄而柔軟的材料做成的軟管組成,模仿肌肉活動,推動鰭的運動。這種新式潛艇可以充當水底掃雷潛艇,用來對付最輕微的聲響或干擾便會引爆的水雷
大自然對人類的啟示
大自然是美麗的大自然,我們因該保護大自然,不能丟垃圾、吐啖、砍樹.接著,我給大家講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村,他不愛保護大自然就砍樹,拿樹做成椅子和桌子,不久,哪個村裡人覺的房子舊了該換新的。人們都去砍木做房,房子做好了,那裡村字的人都高興的叫了起來,有的驕傲到比誰的房子美就這樣子人們天天都砍樹。
不久洪水來了,洪水把村莊全毀了,越漂亮的房子都給兇猛的洪水沖走了因為沒有數的阻擋下著些房子都被沖走了,這里都變成廢區,這個故事給大家不要亂采地。
大自然這么好為什麼還要有人破壞呢?讓我說吧!因為有人沒地方丟,沒辦法就丟到地下,有的人以為丟垃圾就這么一丟多沒家教,還有在我們的班裡有人把蘋果不吃在上面畫畫多可惡,還有的吃香口絞吃了吐在地下讓值日生添麻煩,在這么好的環境下學習聽,那一群一群的螞蟻幫的小骨頭是教我們團結,那蜜蜂去采蜜是教我們勤勞,你看大自然多麼美好,去破壞它捨得嗎?
大自然的啟示
古人有過一句極為深刻的話:師法自然。說得真棒!大自然給我們上過的課的確很多很多,且一節比一節美妙。先請聽一個故事。
故事之二:有人為了曬衣服,曾在相距不遠的兩棵樹上拴了鐵絲,久而久之,鐵絲形成了鐵箍也就牢牢地勒進了樹干,硬是在樹上勒出了一道深深的印溝。兩年後,鐵箍更是深深地勒進了樹里,可憐的樹看來是必死無疑了,但奇跡偏偏因此而發生,那堅強的樹非但沒有勒死,反而站得穩穩當當的,硬是把那可怕的鐵箍活活地吞了進去!而這一切恰好被一位絕望之極的老人看到,也就得到了重新活下去的勇氣。老人得的是癌症!他戰勝病痛活了下來。多活了好幾年,臨去世時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感謝那棵樹!
瞧!大自然多深刻,雖然不聲不響,卻能給人超常的力量。
是的,類似的故事還很多。成熟的麥穗低垂著頭,那是在教我們謙虛。一群螞蟻能抬走大骨頭,那是在教我們團結。溫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教我們堅韌。蜜蜂在花叢中忙碌穿梭,那是教我們勤勞。含差草默默收攏葉片,那是告訴我們切莫過分張場。
是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肯學,天天都會有收獲。
15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裡。
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講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來了。
--------------------------------------------------------------------------------
雨 衣
1747年,法國工程師弗朗索瓦·弗雷諾製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
他利用從橡膠木上獲得的膠乳,把布鞋和外套放在這種膠乳溶液中進行浸塗處理後,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在蘇格蘭橡膠廠的麥金托什因生活窘迫,無力購買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將橡膠汁沾滿衣褲,怎麼也擦不掉,只好穿著這射臟衣服回家。室外陰雨綿綿,麥金托什回到家卻驚喜地發現,穿在裡面的衣服一點沒有濕,他索性將橡膠汁塗滿全身衣服。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膠布雨衣。
--------------------------------------------------------------------------------
剃須刀
1828年謝菲爾德製成一邊有保護的刀片,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
1895年,美國一位推銷員吉列偶遇發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賺大錢,想發明一種從從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東西。
一天,吉列刮鬍子,發現剃刀的刀片正適合這種構想。他設計出種安全剃刀夾持柄,但找不到能製成薄刀片的廠家。到1901年,他遇見機械師卡森,才解決了技術問題,使鋤形刀架與雙刃可換刀片合成一體,並申請了專利。
早在1900年,電動剃須刀已在美國獲得專利,但第一種適於商業製造的電動剃須刀是由美國退役陸軍上校希克設計,並於1928年獲得專利的。
--------------------------------------------------------------------------------
鏡 子
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鏡」。14世紀初,威尼斯人用錫箔和水銀塗在玻璃背面制鏡,照起來很清楚。15世紀紐倫堡製成凸透鏡,是制玻璃時在內部塗上一層汞劑而成。
現代鏡子是用1835年德國化學家利比格發明的方法製造的。把硝酸銀和還原劑混合,使硝酸銀析出銀,附在玻璃上。
--------------------------------------------------------------------------------
拉 鏈
拉鏈是1891年由美國芝加哥機械師賈德森最先發明的。
賈德森為了解除每天系鞋帶的麻煩,就發明一種可以代替鞋帶的拉鏈。這種拉鏈是由一排鉤子和一排扣眼構成,用一個鐵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便可使鉤子與扣眼一個依次扣緊。賈德森把樣品送到1893年的哥倫比亞博覽會上展出,得到好評,並因此取得了專利。
如今,拉鏈的品種不斷增多,其應用不只限於日用品,而且已進入科研、醫療、軍事等領域,被某些人譽為20世紀科技界的10大文明之一。
--------------------------------------------------------------------------------
冰 箱
第一台人工製冷壓縮楊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發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亞《基朗廣告報》的老闆,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鉛字時,他發現乙醚塗在金屬上有強烈的冷卻作用。
乙醚是一種沸點低的液體,它很容易發生蒸發吸熱現象。哈里森經過研究研製出了使用乙醚和壓力泵的冷凍機,並把它應用在澳大利亞維多利的一家釀酒廠,供釀酒時製冷降溫用。
第一台用電動機帶動壓縮機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師布萊頓和孟德斯於1923年發明的。後來一家美國公司買去了他們的專利,於1925年生產出第一批家用冰箱。
6、小學生申請專利的故事
廈門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
蔡知柔:動力來源於生活
「總是把手機落在車上,走出一段距離才發現,結果又要原路折回去拿,好煩人!」 福建省廈門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六年級學生蔡知柔有一個解決「煩人」問題的小發明:這個小裝置,不但能在汽車熄火時發出聲響提醒主人帶走手機,還能把手機臨時固定在車上,並附帶充電功能。這項發明名為「帶充電功能的車載手機防遺忘提醒器」。一個光電感測器、一塊無線電充電模塊、一個車載插頭、一個強力吸盤,再加上可調式支架,就構成了蔡知柔發明的「提醒器」。
蔡知柔說,提醒器是利用汽車點煙器來提供電源的。車主開車時,可以把手機固定在支架上。汽車一熄火,連接提醒器的電路就會導通,這時提醒器就會大聲「呼叫」,直到車主把手機從支架上拿起來。
此外,由於接通了點煙器的電源,手機在汽車行駛的過程中還可以充電,可謂一舉兩得,十分方便。「產生這一發明想法,是因為爸爸媽媽經常把手機落在車上。」蔡知柔說,她也因此經常充當「小跑腿」,而且「如果手機被小偷盯上,汽車玻璃就會被砸碎,損失多慘重啊」,所以,她就開始琢磨起她的小發明。
開始時,蔡知柔想到小時候玩的電子百拼,只需要幾個部件,就能完成一個可以發出聲響的裝置。她就把身邊認為可以用上的東西全都拆了,但卻組裝不起來。後來,她拿著一大堆零部件找到學校科技組老師黃福裕,在黃老師的指導下,經過幾個月的設計組裝改造,最終完成了作品。 黃福裕說,蔡知柔只有11歲,但設計過程中關乎物理電路原理的知識她都懂,因為她從小就學過電子拼裝。平時蔡知柔是班上的尖子生,動手能力也一直都很強,小學還未畢業,就已有兩項發明專利,分別是此前發明的「清除『牛皮癬』專用工具」和「用於自動扶梯的欄板裝置」,兩項發明均捧回全國發明創造大獎。
吉林大學附屬中學
孟千賀:靈感經常閃現
生活中的困擾,也為愛思考的中小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發明機會。2013年3月份,被同學們稱為「小發明家」的吉林大學附屬中學初三學生孟千賀,研製的「尿不濕濕度自動檢測裝置」和「多功能自動定時澆花裝置」申請了四項國家專利,這些發明都與生活息息相關。
初三本是繁忙的中考季,可15歲的孟千賀卻「忙裡偷閑」,發明了自動澆花裝置。而這項發明源於他養花的愛好。小時候,每逢寒暑假去外地奶奶家回來,他心愛的花草由於缺水就枯萎了,這讓孟千賀極為心疼。「這件事在我童年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我想,如果能有個自動定時澆花的裝置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經過反復研究,孟千賀研製成了多功能自動定時澆花裝置。它能夠根據不同花卉植物的習性,提供不同的澆花方式。「這個『多功能』是採用了時間繼電器和延時繼電器,前一種繼電器解決了澆花周期的問題,後一種解決了澆花時間長短的問題。」
初次研發成功激發了孟千賀的發明熱情。有一次,孟千賀發現哥哥一邊炒菜還得一邊看看他幾個月大的孩子是不是需要換尿不濕了,來來回回十分麻煩。孟千賀說,「我當時就想,能不能有一個自動監測尿不濕濕度的東西,一旦濕度大了就自動報警,那哥哥照顧孩子就省事兒多了。」為了研究「尿不濕濕度自動檢測」裝置,孟千賀遇到了不少困難,每次都要下一番苦功攻克難題。「最後研製成的這個自動監測裝置上標有濕度等級,當濕度指示條超過等級顯示時,濕度感測器發出信號,蜂鳴器報警,提示更換尿不濕。」孟千賀介紹說。
「在尿不濕上放電動的裝置安全嗎?」「我放的是紐扣電池,不高於36伏電壓,對人體是安全的,沒有傷害。」孟千賀自信地說。
孟千賀說,雖然初三的學習很緊張,但他想發明的靈感還是經常閃現。目前,他還在醞釀著新發明,並一連講了「一種鞋用梅花形防滑裝置」「噴鹽式氣動滅害蟲槍」「磁力牽引船」「迴流助力裝置」等幾個很有創意的發明設想。「我的發明都是在生活中遇到困擾時想到的辦法,希望通過這些小發明,能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
重慶市巴蜀中學
葉津華:通過表彰產生激勵作用
2013年5月,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舉行的重慶第二屆中小學生科技活動節暨實踐大課堂啟動儀式上,50名愛好科技的中小學生用他們的創意和作品獲得了「小科學家」「小發明家」「科技小能手」的榮譽稱號。在這些小發明中,重慶市巴蜀中學高二(35)班的葉津華發明的「基於人體識別的行人自動警示系統」非常實用。
「注意安全!請不要闖紅燈!」葉津華在活動現場演示了這項發明:當有行人闖紅燈過斑馬線時,系統會自動鎖定該行人,並發出報警聲。這套系統可以安裝在紅綠燈上,行人一旦闖紅燈,會清楚地聽到這樣的提示音。「日常生活中,在人流量大、交通繁忙的地方,通常有交通協勤對闖紅燈的行人進行提醒勸阻,投入成本巨大。」葉津華說,他開始思考能不能設計一個電子設備來替代專人勸阻。高一暑假,葉津華前往觀音橋商圈、五里店轉盤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對當前城市交通狀況開始調查。
「我對不同職業的上百位市民進行了調查,發現行人闖紅燈、人車爭道的現象非常普遍。而多數行人闖紅燈是因為缺乏交通安全意識。如果能在行人闖紅燈時對其進行提醒,這種行為將大大減少。」葉津華說,調查中,他的想法也得到許多市民的認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他又對現有的智能視頻監控技術和智能交通技術發展現狀進行了研究,發現在規范行人行為方面的應用上,目前還是空白。於是,他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研究,2013年4月,葉津華研發出「行人橫穿公路自動警示系統」。 通俗來講,這套系統利用智能監控技術,在橫道線安放監控攝像機,從而自動檢測違規穿越公路的行人,一旦發現違規穿越公路的行人,則通過語音提示對其進行警示和勸阻,避免發生交通事故。指導老師張榮慶介紹,目前正在對該系統進一步完善,待一切成熟後希望能夠投入到實際生活中去。
據了解,啟動儀式現場還展示了最近一年內全市中小學生的科技小發明、小製作。「希望通過表彰這些在科技活動中突出的中小學生,激勵廣大中小學生參與到科技創新活動中來。」重慶市教委主任周旭說。
東莞市莞城實驗小學
朱戈亮:從尊重生命找到設計理念
2013年,廣東省東莞市發生多起造成人員傷亡的火災事故。莞城實驗小學的小學生為此發明設計了一項建築物外圍逃生項目—智能生命通道。2013年12月6日,2013年東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舉行,該智能生命通道獲得了此次比賽青少年發明創造類一等獎。
莞城實驗小學的朱戈亮及其小夥伴們設計的這一套外圍逃生通道,由安全窗、馬達、絲桿、蓄電池、報警器等部件組成。平時,每一層的安全窗嵌在樓層內,與外牆平齊。在火災發生時,溫控器監測溫度的升高而報警,相關人員按下控制按鈕,可以將安全窗伸出樓層外60厘米,上下相連,形成一個外圍的逃生通道,便於被困人員由此快速逃生。蓄電池與正常電源的切換,保證了安全通道的電源供應。這一尊重生命的智能設計吸引了不少評委、參觀者的贊賞,奪得本次比賽小學組的一等獎。
學生們的智慧能否付諸實踐呢?答案是肯定的。東莞的學生在歷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均有不俗作品脫穎而出,多次取得了全省、全國賽的一等獎。一些優秀作品甚至申請了發明專利,有的被企業「盯上」並運用於實際生產中。
湖南省寧鄉一中
胡姝:對理科實驗特別感興趣
將霧霾空氣進行幾次水洗消毒和過濾的方法,從而使空氣得到凈化。2013年10月,湖南省寧鄉縣第一高級中學學生胡姝憑著霧霾消除器這一發明,走上了寧鄉縣首屆青少年科技創新縣長獎的領獎台。2012年7月,胡姝拿著該作品參加第六屆全國青少年勞技大賽時就獲得金獎。
據悉,霧霾空氣液洗清除裝置由圓柱型多孔狀吸霧頭、吸氣管、吸氣泵、黏稠液體瓶、消毒液體瓶、濾毒瓶等連接管道、閥門組成。「別看它其貌不揚,但作用不小。」文文靜靜的胡姝談起自己的作品就興致勃勃,「該裝置採用渦式液體洗氣法和增濕降塵原理,用較大功率氣泵將霧霾空氣壓入黏稠液體和消毒液體中,洗出和黏附空氣中的灰塵,再將洗過的空氣通過過濾瓶中的紗布、活性炭過濾吸附灰塵和有害氣體,從而得到較為干凈的空氣。」
據了解,胡姝在讀初中時就對理科實驗特別有興趣,老師做實驗時聚精會神地看,除了看實驗現象之外,她還善於了解現象的根源。胡姝還特別關心社會熱點問題,她了解到霧霾空氣中存在有害物質及其形成原因後,先後上網查找資料證實,走訪環保專家,虛心向專家們請教,從中抓住了清除主要環節,經過一個暑假的反復實驗,發明了該作品。「我在研究過程中,深受日本福島核泄漏的處理方式的啟發。」胡姝說,自己當時想到了一種方法,將霧霾空氣進行幾次水洗消毒和過濾方法,從而使空氣得到凈化。寧鄉縣2012年在全省率先設立青少年科技創新縣長獎,作為全縣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最高榮譽獎。縣長獎評選對象為全縣在校中小學生的科技創新目,每年一次,每次獎勵10個項目。
廈門外國語學校翔安附屬學校
60名同學:培養自我環保意識
2013年12月26日,廈門外國語學校翔安附屬學校舉行了「東亞電力杯」中小學生環保科技小製作小發明現場比賽,學校的60名選手們在規定的時間內現場製作海、陸、空、建築模型、科技小發明,小製作作品等。
紙盒、光碟、易拉罐、葯瓶、礦泉水瓶……學生們用自帶廢棄的用品參加製作比賽,他們大膽地、自由地把想像中的美好生活、科技夢想用自己靈巧的雙手錶現出來。「今天製作了一輛自己最喜愛的坦克。」一年級的選手林志翰說,平時自己在家裡也喜歡拿廢棄的用品製作飛機、機器人、輪船等。風能發電機、火箭模型、美麗家園、潛望鏡、萬花筒、吸塵器模型……經過60分鍾的現場製作,選手們完成的每件作品都別出心裁,各具特色,有的作品設計新穎、創意獨特;有的作品天真純朴、憨態可掬;有的作品看似粗糙,卻使人回味無窮。
據了解,學校將依據創新性、科學性、藝術性、實用性的原則,精心選拔作品,分年級評出一二三等獎,以此激勵學生動手操作潛能,營造「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校園氛圍。東亞電力(廈門)有限公司已經在翔安區內舉行了三屆「東亞電力杯」系列活動,此屆活動除了環保科技小製作小發明現場比賽,還包括科幻作文現場大賽,旨在協助學校培養中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環保意識,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廈門市翔安區彭厝學校
陳雙全:學校和社會合作共進
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彭厝學校利用建設鄉村少年宮的有利契機,開展青少年電子製作普及活動,在當地掀起一股學習科技熱潮。
「目前,學校有20%以上的學生選擇參加電子製作活動,內容涉及電子製作百拼、小拼、陽光測向和趣味科學等多項。」彭厝學校副校長陳雙全說,青少年電子製作活動具有科技性、廣泛性、創造性等特點。通過活動,孩子們可以了解到各種電子元器件的種類、用途,還可以了解有關現代製造方面的知識。
陳雙全稱,在實踐製作的過程中,學校鼓勵學生採用多種形式設計,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並通過組織比賽,比動手能力,比速度,比創新思維做出新作品,比規范科學的理論知識以及對電路的基礎知識的熟悉程度,激發學生的創造探索慾望,引導學生對科技創新的興趣。同時,學校經常利用實驗室的器材給學生做一些教材外的實驗,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勤於動手,善於從自然界、從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獨特辦法,帶動整個學校科技氛圍的形成。
此外,也要號召社會資源力量開展科技競賽活動,為學生們提供發明創造的有利平台。
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
上馬墩街道:配備發明課程科技教師
「這種澆花器,可以根據太陽的強度自動選擇給花草提供合理的水分,適合那些想養植物但偶爾會『偷懶』的人,市場前景廣、實用性強。」2012年7月,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上馬墩街道,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友情價」500元買到了當地六年級學生薛雨淳的「太陽能澆花器」專利使用權,並計劃年內量產投放市場。
薛雨淳介紹,其發明的澆花器包括太陽能板、馬達、傳動繩、儲水瓶和輸水管,儲水瓶下端設有出水口,出水口通過輸水管與花盆相連。在出水口處設有擋水片,擋水片上設有傳動輪經動繩與馬達相連,馬達經導線與太陽能板相連,根據太陽光的強度,選擇給花草提供合理的水分,不需要親自給花草澆水。
小學生獲得發明專利,在上馬墩街道已不是新鮮事。僅2011年,當地塔影中心小學、塔影中學、靖海實驗小學就有20個實用專利及發明專利問世。其中,塔影中學的「紙袋固定器」「乒乓球撿球器」等4項實用專利已經成功得到了國家專利局的授權。「中小學生的思維相對活躍,不拘於書本中的知識,更能從生活中得到啟發,想法多且新穎,所以實用專利的發明比較多,多是源自生活中的細微觀察,像太陽能澆花器、乒乓球撿球器、吸塵黑板擦等都是不錯的實用發明。」與小發明家「簽約」的無錫榮森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薛雨淳小朋友的發明節能又便捷,從實用性上考慮,公司將推廣這一專利技術,產品上市後獲得效益與專利持有人共享。
「申請專利有獎,專利獲得授權有獎,發明遇到困難可及時獲得幫助,專利申請所需資金和相關手續辦理全由街道一手操辦。」上馬墩街道負責科技成果轉化的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小發明家的專利問世後,已有多家企業對這批豐富的專利資源表示出興趣,當地政府也有專門設立展示專利和創意成果的展廳,將各種來自民間的創造運用到企業的實際運營當中,以實現雙方共贏。目前上馬墩街道所有中小學校都配有專門教授發明課程的科技老師,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法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並引導孩子們將創意變為現實。
7、關於發明創造的故事
復印機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於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後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之後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1976年,愛迪生開始量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採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於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
同步發報機
早期的電報機,一次只能傳遞一個訊息,而且不能同時交換信號,由於愛迪生本身是電報技師,便著手改良傳統發報機,製造出二重發報機,1974年又研發出四重發報機,也就是同步發報機。在無線電還沒有發展的當時,同步發報機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改良電話機
我們都知道,現代電話是由貝爾所發明的,事實上,電話能夠清晰的接收與發話,要歸功於愛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突破傳統的窠臼,製造出碳粉送話器,一舉提高了電話的靈敏度,音量,接收距離,否則,我們現在打電話時還是會常常:喂!喂!聽不到啊,聽不清楚啦。
留聲機誕生
1877年12月的一個夜裡,夢羅園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微微顫抖著,不是因為寒冷,而是因為他們聽到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錄音:「瑪琍有隻小綿羊,毛色白皙像雪樣,不論瑪琍到哪裡,小羊總在她身旁……這項偉大的發明,不用小罐子老師多作介紹,大家都可以了解,它的應用面有多廣。法國政府,還因此授與愛迪生爵士的頭銜呢!後來,愛迪生又多次改良留聲機,直到將滾筒式改成膠木唱盤式為止,這中間可不是一,二年而已,而是歷經幾十年的不斷改進喔!
光明的使者
19世紀初,人們開始使用煤氣燈(瓦斯燈),但是煤氣靠管道供給,一但漏氣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人們對於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實上,愛迪生為自己訂定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除了改良照明之外,還要創造一套供電的系統。
於是他和夢羅園的夥伴們,不眠不休的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鍾頭。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終於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 泡。 美國來客兄弟--飛機
中國袁隆平--雜交水稻
俄科學家發明隱身衣
據悉,奧萊格·加多姆斯基教授是俄羅斯烏里揚諾夫斯克州立大學量子和光電子學系的一名知名教授,在過去許多年中,加多姆斯基教授一直在進行著黃金納米粒子的實驗研究。通過多年的研究,加多姆斯基教授發現,一個物體只要覆蓋上一種由黃金膠體粒子製造的「特殊外衣」,就可以從肉眼前消失,也就是達到了隱形的效果。
加多姆斯基教授發明的「隱身衣」利用了光的特性和物體的光反射原理。加多姆斯基教授說:「現在,我們只能使靜止的物體隱形,因為物體移動時,光的輻射頻率會發生改變,所以我們目前無法使移動的物體保持隱形。然而,我相信科學家不久就會製造出類似哈利·波特魔法斗篷之類的移動隱身衣。」
事實上,加多姆斯基教授不是第一個在「人造隱形」領域取得成功的科學家。2005年3月,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科學家阿魯和英奎特曾宣布他們發明了使物體「隱形」的理論方法。研究使用的是等離子體激光。
俄羅斯科學家的發明與美國科學家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基於銳減散射光的概念。人類能看到物體是因為光射到物體上後,物體又反射了光。只要中斷這個過程,人就看不到物體。
加多姆斯基教授的「隱身衣」發明已經申請了科學專利。研究人員相信,像飛機和太空船這樣的大型物體,只要塗上了這種特殊物質,將能夠從雷達屏幕前「消失 。
請勿盜版!!!
8、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小故事
復印機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於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後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之後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1976年,愛迪生開始量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採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於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
同步發報機
早期的電報機,一次只能傳遞一個訊息,而且不能同時交換信號,由於愛迪生本身是電報技師,便著手改良傳統發報機,製造出二重發報機,1974年又研發出四重發報機,也就是同步發報機。在無線電還沒有發展的當時,同步發報機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改良電話機
我們都知道,現代電話是由貝爾所發明的,事實上,電話能夠清晰的接收與發話,要歸功於愛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突破傳統的窠臼,製造出碳粉送話器,一舉提高了電話的靈敏度,音量,接收距離,否則,我們現在打電話時還是會常常:喂!喂!聽不到啊,聽不清楚啦。
留聲機誕生
1877年12月的一個夜裡,夢羅園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微微顫抖著,不是因為寒冷,而是因為他們聽到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錄音:「瑪琍有隻小綿羊,毛色白皙像雪樣,不論瑪琍到哪裡,小羊總在她身旁……這項偉大的發明,不用小罐子老師多作介紹,大家都可以了解,它的應用面有多廣。法國政府,還因此授與愛迪生爵士的頭銜呢!後來,愛迪生又多次改良留聲機,直到將滾筒式改成膠木唱盤式為止,這中間可不是一,二年而已,而是歷經幾十年的不斷改進喔!
光明的使者
19世紀初,人們開始使用煤氣燈(瓦斯燈),但是煤氣靠管道供給,一但漏氣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人們對於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實上,愛迪生為自己訂定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除了改良照明之外,還要創造一套供電的系統。
於是他和夢羅園的夥伴們,不眠不休的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鍾頭。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終於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 泡。 美國來客兄弟--飛機
中國袁隆平--雜交水稻
俄科學家發明隱身衣
據悉,奧萊格·加多姆斯基教授是俄羅斯烏里揚諾夫斯克州立大學量子和光電子學系的一名知名教授,在過去許多年中,加多姆斯基教授一直在進行著黃金納米粒子的實驗研究。通過多年的研究,加多姆斯基教授發現,一個物體只要覆蓋上一種由黃金膠體粒子製造的「特殊外衣」,就可以從肉眼前消失,也就是達到了隱形的效果。
加多姆斯基教授發明的「隱身衣」利用了光的特性和物體的光反射原理。加多姆斯基教授說:「現在,我們只能使靜止的物體隱形,因為物體移動時,光的輻射頻率會發生改變,所以我們目前無法使移動的物體保持隱形。然而,我相信科學家不久就會製造出類似哈利·波特魔法斗篷之類的移動隱身衣。」
事實上,加多姆斯基教授不是第一個在「人造隱形」領域取得成功的科學家。2005年3月,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科學家阿魯和英奎特曾宣布他們發明了使物體「隱形」的理論方法。研究使用的是等離子體激光。
俄羅斯科學家的發明與美國科學家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基於銳減散射光的概念。人類能看到物體是因為光射到物體上後,物體又反射了光。只要中斷這個過程,人就看不到物體。
加多姆斯基教授的「隱身衣」發明已經申請了科學專利。研究人員相信,像飛機和太空船這樣的大型物體,只要塗上了這種特殊物質,將能夠從雷達屏幕前「消失贊同
718| 評論(1)
9、科學家發明創造的典型小故事,越短越好
金冠之謎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後,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後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很著「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後,排出的水量不等於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後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剃須刀
1828年謝菲爾德製成一邊有保護的刀片,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
1895年,美國一位推銷員吉列偶遇發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賺大錢,想發明一種從從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東西。
一天,吉列刮鬍子,發現剃刀的刀片正適合這種構想。他設計出種安全剃刀夾持柄,但找不到能製成薄刀片的廠家。到1901年,他遇見機械師卡森,才解決了技術問題,使鋤形刀架與雙刃可換刀片合成一體,並申請了專利。
早在1900年,電動剃須刀已在美國獲得專利,但第一種適於商業製造的電動剃須刀是由美國退役陸軍上校希克設計,並於1928年獲得專利的。
鏡 子
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鏡」。14世紀初,威尼斯人用錫箔和水銀塗在玻璃背面制鏡,照起來很清楚。15世紀紐倫堡製成凸透鏡,是制玻璃時在內部塗上一層汞劑而成。
現代鏡子是用1835年德國化學家利比格發明的方法製造的。把硝酸銀和還原劑混合,使硝酸銀析出銀,附在玻璃上。
拉 鏈
拉鏈是1891年由美國芝加哥機械師賈德森最先發明的。
賈德森為了解除每天系鞋帶的麻煩,就發明一種可以代替鞋帶的拉鏈。這種拉鏈是由一排鉤子和一排扣眼構成,用一個鐵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便可使鉤子與扣眼一個依次扣緊。賈德森把樣品送到1893年的哥倫比亞博覽會上展出,得到好評,並因此取得了專利。
如今,拉鏈的品種不斷增多,其應用不只限於日用品,而且已進入科研、醫療、軍事等領域,被某些人譽為20世紀科技界的10大文明之一。
冰 箱
第一台人工製冷壓縮楊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發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亞《基朗廣告報》的老闆,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鉛字時,他發現乙醚塗在金屬上有強烈的冷卻作用。
乙醚是一種沸點低的液體,它很容易發生蒸發吸熱現象。哈里森經過研究研製出了使用乙醚和壓力泵的冷凍機,並把它應用在澳大利亞維多利的一家釀酒廠,供釀酒時製冷降溫用。
第一台用電動機帶動壓縮機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師布萊頓和孟德斯於1923年發明的。後來一家美國公司買去了他們的專利,於1925年生產出第一批家用冰箱。
高跟鞋
15 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裡。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追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就很快地盤行起來了。
雨衣
18 世紀,在蘇格蘭橡膠廠的麥金托什因生活窘迫,無力購買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將橡膠汁沾滿衣褲,怎麼也擦不掉,只好穿著這身臟衣服回家。室外陰雨綿綿,麥金托什回到家卻驚喜地發現,穿在裡面的衣服一點沒有濕,他索性將橡膠汁塗滿全身衣服。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膠布雨衣。
10、發明創造的小故事
鋸和刨
今天,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鋸、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傳說都是魯班發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經過反復試驗,研究出來的。
就拿鋸的發明來說吧。有一次,國王命令魯班在十五天內伐出三百根樑柱,用來修一座大宮殿。於是,魯班帶著徒弟們上山了。他們起早貪黑,揮起斧頭,一連砍了十天,一個個累得精疲力盡,結果只砍了一百來棵大樹。
這時,磚瓦石料都已備齊,國王選定動工的黃道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動工時木料准備不齊,是要處死刑的。怎麼辦呢?晚上,魯班躺在床上翻來復去地睡不著。他爬起來,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山上走去。抬頭望望,啟明星向他眨著眼睛,天快亮了。
突然,魯班覺得手被什麼東西劃了一下,抬手一看,長滿老繭的手劃出一道口子,滲出了血珠。他仔細地在周圍觀察,原來是絲茅草劃的。魯班很驚奇,他摘了一片草葉,發現草葉邊緣長著許多鋒利的細齒。一轉身,他又看見一隻大蝗蟲正張著兩個大板牙,很快地吃著草葉。魯班捉了個蝗蟲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齒。看看絲茅草的葉子,再看看蝗蟲的大板牙,他心裡豁然開朗。
他用毛竹做了一條竹片,上面刻了很多象絲茅草葉和蝗蟲板開那樣的鋸齒。用它去拉樹,只幾下,樹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樹干出了一道深溝。可是,時間一長,竹片上的鋸齒不是純了,就是斷了。這時,魯班想起了鐵。他跑下山去,請鐵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帶鋸齒的鐵條,用它去拉樹,真是快極了!
這鐵條,就是鋸的祖先。有了它,魯班和徒弟們只用了十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樑柱。
魯班是個木匠,整天和木頭打交道。他的技術很高,特別善於用斧頭,能幾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樣子。「班門弄斧」這句話,就是說誰要在魯班面前擺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由此可見,魯班用斧之純熟。
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魯班卻辦不到,特別是碰到木紋粗和疤節多的木料時,就更難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白天琢磨,夜裡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頭,磨得很快,砍起來比以前是好多了,可還是不理想。
於是,魯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頭,上面蓋了塊鐵片,只讓斧頭露出一條窄刃。這回,魯班不砍了。他用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來薄薄一層木片。推了十幾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過去用斧子砍可強多了。可這東西拿在手裡推時既卡手又使不上勁。魯班又做了一個木座,把它裝在裡面。刨子,就這樣誕生了。
魯班做木匠活時,常常遇到直角。雖然他手頭有畫直角的矩,可用起來挺費事。魯班經過改進,做成一把「l 」形的木尺,量起直角來,可方便了!後來,人們都把它叫魯班尺。 由於魯班對木工工具的改進作出了這么大的貢獻,所以,兩千多年來,木匠們都尊敬地稱他是祖師。
石磨與雲梯
魯班一年到頭,四處奔波,給別人幹活。 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來休息。旁邊,有一家人正准備做飯,可是沒有麵粉了。他們拿來一些麥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搗。搗麥的人累得滿頭大汗,才搗碎了很少一點。因為麥粒是橢圓形的,用勁小了,砸不碎;勁大了,又把麥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當時,人們都是用的這種辦法。魯班決心改革它,為人們解決困難。 又一天,「魯班來到另一個地方幹活,恰巧看到一個老太太正在搗麥子。老太太年歲大了,舉不起石杵了。她扶著石杵,在石臼里研著麥粒。魯班走過去一看,石臼里的麥粒有不少已經磨成了粉。魯班從這里得到了啟發。
回到家裡,魯班叫他的妻子雲氏找來兩塊石料。他把石料鑿成兩個大圓盤,又在每個圓盤的一面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個圓盤,他還安上了木把。鄰居們都很奇怪,魯班做的是什麼呢?大家都圍過來看。只見魯班把兩個圓盤摞在一起,鑿槽的兩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還裝了個軸。他在圓盤中間放上麥粒,然後轉動上面的石盤,麥粒很快就磨成了麵粉。大家高興極了,魯班真是為人們立了一大功啊「 這就是兩千多年來,在我國農村曾經廣泛使用過的石磨。
魯班不僅是能為人民製造各種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一個傑出的機械發明家。
魯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諸侯爭霸,戰爭連年不休。那時,每個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牆。守城的將士們關上城門,站在城牆上守衛著。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過是弓箭、長矛之類,很難將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圍了多日,干著急攻不下來。
魯國國王命令魯班製造攻城的器械。魯班想來想去,想起了自己蓋房子時用過的短梯。踏著短梯,能登上房頂,造一個長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牆了嗎?如果在梯子上還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嗎?於是,魯班造出了」雲梯「。這種」雲梯「,能在乎地上架起來,夠上高高的城牆,上面還可以站人射箭。現代消防器材中的雲梯,就是從這個雲梯發展演變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