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發護發 » 醫療衛生發展不均衡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醫療衛生發展不均衡

發布時間: 2021-03-25 16:10:32

1、醫療資源分布有多不均衡

建議您撥打當地社保局電話12333查詢

2、如何理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基於我國的基本國情,導致出現了在法律政策滯後跟不上社會的飛速變革這樣的特殊情況,法律之間出現的差隙與不統一,在實際執法過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是導致我國出現現在這樣的社會矛盾的首個原因。

再加上市場經濟的運作需求,我國在社會管理方式上與社會發展出現了不相適應的現象。如一些基層組織軟弱渙散、名存實亡,基層工作在群眾基礎上失去了本應該發揮的作用,這一現象大大加劇了社會矛盾。

(2)醫療衛生發展不均衡擴展資料: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人民群眾的需要已經從「物質文化需要」發展到「美好生活需要」,從曾經「落後的社會生產」發展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解決了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新階段、新時代主要矛盾變化的前提和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3、如何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

進一步加強對「三農」的政策傾斜;

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支持,推動重要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

加快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

推進城鄉配套體制改革;

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完善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體系;

科學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

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以上就是國家政策的一部分。

4、糾正不正之風維護患者利益和醫療衛生改革發展的大局

一、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
破除以葯養醫,理順醫葯價格,加強醫德醫風建設,這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這涉及到群眾的身體健康、群眾的切身利益,而且始終是黨和政府關注的重點問題。總體來看,我市的醫療衛生隊伍主流是好的,服務人民,救死扶傷,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很多同志都在默默作貢獻,工作非常辛苦,也非常盡責。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們的工作與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市的要求和群眾的期待還有很大的差距,有的方面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嚴重,比如說:我們是不是存在大處方的問題,亂檢查、亂開葯的問題,多收費、亂收費的問題,還有醫療糾紛、責任事故頻發、醫患關系緊張以及在醫葯購銷領域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商業賄賂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聲譽,而且加重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損害了衛生行業和衛生工作者的形象。因此,治理醫葯購銷領域商業賄賂,糾正醫療服務的不正之風關繫到醫療衛生改革發展大局、關繫到醫療衛生隊伍建設、關繫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各相關部門和各醫療衛生機構一定要站在講政治和講全局的高度,以對黨、對人民、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充分認識醫葯購銷領域以及醫療服務不正之風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充分認識治理醫療領域不正之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立即行動起來,認真開展專項治理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二、強化教育,狠抓管理,切實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衛生局和各醫療衛生機構要抓緊動員部署,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深入開展醫德醫風教育,組織幹部職工認真學習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和文件精神,讓廣大衛生工作者接受教育,提高認識,規范素質,克服僥幸心理,端正思想觀念,積極投身到糾風專項整治行動中來。同時也要加大廉政警示教育力度,要與紀委、監察機關配合,對醫院院長、葯械、財務等重點崗位的負責人、臨床科的主任、醫生等分層次進行警示教育,組織學習法律法規,以案說法,提高醫院管理者和廣大醫生的遵紀守法、廉潔自律意識,築牢思想道德防線,自覺抵制商業賄賂,營造廉潔行醫的良好環境和輿論氛圍。

5、在基本經濟制度下,醫療衛生資源分配不均衡與個人收入有何關系。

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主要是國家的政策影響的,同時這個政策為什麼會讓其產生不均衡?還是會涉及到當地的經濟條件,交通狀況,人口素質,地方官員素質和地方政策……最主要的還是經濟條件的影響,這也就和人們的收入條件產生很大關系! 下面給你介紹一下官方數據,說明這個問題吧!
1、各省區財政衛生經費支出差異顯著.。(1)1997年及2006年我國財政衛生經費支出的區域構成表現為東高中低狀態。2006年全國財政衛生經費總支出為12,959,969萬元,東部、西部和中部分別佔50.76%、25.83%和23.41%,東部地區遠高於中、西部地區;同年財政衛生經費支出的地區構成最高是廣東7.991%,最低的為寧夏僅有0.541%。(2)2006年31個省區地區財政衛生經費支出和人均醫療財政經費的標准差變異系數都很大,分別為60.38和78.67,說明各省區財政衛生經費支出的差異顯著,尤其是人均財政衛生經費。(3)2006年東部地區的人均財政衛生經費支出為128.55元,中部地區最低僅為72.58元;同年北京、上海地區的人均財政衛生經費分別為550.65元和338.83元,遠遠超過其他地區。2006年31個省區中,人均財政衛生經費最低為湖南僅為54.58元,僅為北京地區的9.91%。(表3)
可見,無論是從財政衛生經費支出的區域構成,還是從區域人均財政衛生經費支出看,各省區的財政衛生經費支出差異顯著。
2、,2004年、2006年按可比價格價格計算的城鎮居民醫療衛生保健支出分別為4,139.900億元和4,236.1704億元,增幅為2.325%,而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029%;2004年、2006年按可比價格價格計算的農村居民醫療衛生保健支出分別為1,010.300和1,116.937億元,增幅為10.555%,而同期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卻下降1.123%。
(二)醫療資源分布問題
  資料顯示,各省區的主要醫療資源都十分匱乏。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各省區的主要醫療資源仍然沒有得到相應的改善,除千人床位數略有增加外,每千人衛生機構及衛生技術人員下降,其主要原因依然是政府對醫療衛生財政的支持不足。(表5)
2、醫療資源區域分布不均衡。(1)主要醫療資源的區域分布呈現在東高西低狀態,尤其是衛生技術人員。1997年東部地區衛生技術人員的區域構成是41.47%,2006年上升為44.23%;2006年東部地區千人衛生技術人員最高為3.9968人,而中西部地區分別為3.4485人和3.1456人。(2)1997年和2006年31個省區地區的每千人醫院、床位和衛生技術人員數的標准差變異系數都很大,說明我國各省區擁有的主要醫療資源差異很大,尤其是千人衛生技術人員。(3)北京、上海等地的每千人醫療衛生人員數量遠遠超過其他地區,如2006年每千人醫療衛生技術人員最高的北京地區為8.027人,而最低為貴州地區僅為2.191人,僅為北京地區的27.299%。
3、醫療衛生財政分配不均衡,導致醫療資源區域分布不均衡。2006年31個省區財政衛生經費支出額與其衛生機構數、床位數和衛生技術人員數的相關系數分別0.58、0.76和0.79,對應的t統計量分別為3.90、6.40和7.06,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均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可見,因醫療衛生財政分配的不均衡,導致了醫療資源的省區分布不均衡。
醫療衛生財政分配的不均衡導致的醫療資源不平衡不僅僅表現在資源數量上,更表現在資源質量上。如2007年北京、安徽、雲南的三級甲等醫院數分別為48個、10個和13個,由於醫療財政投入的差異,使得北京三級甲等醫院數字超過了安徽和雲南數字總和的兩倍。而北京的人口卻僅是這兩省人口的10%。醫院的級別代表著醫院所有的醫療硬體水平和醫生的醫療水平。至2007年底,北京的衛生機構和各類醫療資源都遠遠高於全國水平,

6、教育醫療資源不均衡怎麼辦

針對城鄉師資力量分配不均衡的現狀,我覺得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一)進一步分配城鄉每所中小學的師資,保證每個公民享受公平的義務教育是政府應盡的責任。1997年,原國家教委頒布《關於規范當前義務教育階段辦學行為的若干原則意見》中強調了實施義務教育主要是政府行為,其中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以教育法律法規為依據,統籌規劃,縮小校際之間的差距,辦好每所學校使城鄉每個中小學辦學條件達到標准化,管理水平達到規范化,校長教師隊伍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相對穩定」上述文件說明,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是政府責任,原則上學校之間師資配備不應有過大的差距。(二)建立科學的人才流動模式。長期以來,我國教師能進不能出,一直是制約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頸,我們應該建立基礎教育學校幹部,教師流動機制,利用行政手段,促進優秀教師向薄弱學校流動,輪崗制,淘汰制,以及優秀教師共享制等配套政策和措施,以便使城鄉校際之間的師資水平真正趨於均衡。(三)選擇整體水平配置方式,將更多的教育資源,師資力量分配給農村中小學及經濟欠發達地區學校,縮小它們與城市中小學的差距,促進其均衡發展,政府也應使優質教師資源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四)我們還要扶持薄弱學校師資培訓,提高整體師資水平,如,開展專門針對農村中小學校教研活動,實行城鄉手拉手,學校結對幫扶等,此外,指導農村學校的教師圍繞本校教育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開展課題研究活動,都可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7、為什麼要推行醫療衛生改革

醫葯衛生事業關系億萬人民的健康,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是重大民生問題。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加快醫葯衛生事業發展,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葯衛生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葯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覆蓋城鄉的醫葯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衛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尤其是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以來,各級政府投入加大,公共衛生、農村醫療衛生和城市社區衛生發展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也應該看到,當前我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與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及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求不適應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城鄉和區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資源配置不合理,公共衛生和農村、社區醫療衛生工作比較薄弱,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葯品生產流通秩序不規范,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完善,政府衛生投入不足,醫葯費用上漲過快,個人負擔過重,對此,人民群眾反映強烈。

從現在到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醫葯衛生工作任務繁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改善醫葯衛生服務將會有更高的要求。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和生態環境變化等,都給醫葯衛生工作帶來一系列新的嚴峻挑戰。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是加快醫葯衛生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是實現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途徑,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

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是一項涉及面廣、難度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國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鄉、區域差距大,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是一項十分復雜艱巨的任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在明確方向和框架的基礎上,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和堅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醫葯衛生體制。因此,對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既要堅定決心、抓緊推進,又要精心組織、穩步實施,確保改革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