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發護發 » 下圖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下圖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

發布時間: 2021-03-20 20:19:10

1、什麼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六大內涵

千呼萬喚始出來,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標的「源頭」、中高考評價的「風向標」,當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熱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9月14日正式出爐。

所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起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正式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共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6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

相比2016年2月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正式版本的核心素養體系明顯「瘦身」,更加體現「核心」的價值。徵求意見稿共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等9大素養、25個基本要點。此次發布的核心素養則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6大素養18個基本要點,從總體數量上來說減少了3大素養,基本要點也減少了7個。

據了解,參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制訂的專家陣容強大。「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項目始於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託,由北京師范大學[微博]林崇德教授牽頭組織。項目由北京師范大學牽頭,華南師范大學、河南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共同承擔。

今後在學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課題組相關負責人表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一套經過系統設計的育人目標框架,其落實需要從整體上推動各教育環節的變革,最終形成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完整育人體系;今後將通過課程設計、教學實踐、教育評價等三個方面進行落實。

比如,今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將成為課程設計的依據和出發點,引領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檢驗和評價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核心素養將明確學生完成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學習內容後應該達到的程度要求。

六大核心素養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總體框架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

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

基本內涵

核心素養課題組歷時三年集中攻關,並經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最終形成研究成果,確立了以下六大學生核心素養。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准、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二)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3.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

(三)社會參與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於擔當的人。

5.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

6.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主要表現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6大素養18個要點具體的主要內涵和重點到底包括哪些呢?

文化基礎——人文底蘊

1、人文積淀重點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等。

2、人文情懷重點是:具有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

3、審美情趣重點是: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等。

文化基礎——科學精神

1、理性思維重點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等。

2、批判質疑重點是: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等。

3、勇於探究重點是:具有好奇心和想像力;能不畏困難,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等。自主發展——學會學習1、樂學善學重點是: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

2、勤於反思重點是:具有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審視的意識和習慣,善於總結經驗;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或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識重點是: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具有網路倫理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等。

自主發展——健康生活

1、珍愛生命重點是: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掌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重點是: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製力,能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重點是:能正確認識與評估自我;依據自身個性和潛質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時間與精力;具有達成目標的持續行動力等

社會參與——責任擔當

1、社會責任重點是: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寬和待人;孝親敬長,有感恩之心;熱心公益和志願服務,敬業奉獻,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能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理性行使公民權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熱愛並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等。

2、國家認同重點是:具有國家意識,了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能自覺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能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具有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和行動;理解、接受並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和行動。

3、國際理解重點是: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

社會參與——實踐創新

1、勞動意識重點是: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創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

2、問題解決重點是: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能依據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制訂合理的解決方案;具有在復雜環境中行動的能力等。

3、技術運用重點是:理解技術與人類文明的有機聯系,具有學習掌握技術的興趣和意願;具有工程思維,能將創意和方案轉化為有形物品或對已有物品進行改進與優化等。

2、教師招聘考試中,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是?

例:‌‌2019年上半年四川教師招聘考試,多選題第一題
下列關於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
B.以前瞻性、國際性、時代性為基本原則
C.綜合表現為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6大素養
D.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方面
E.充分反映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答案:ACDE。
2019年各省的教師招聘考試都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考查。2019年上半年四川、山東、雲南分別以單選、多選、論述題等形式考查。今天就學生核心素養的常考點進行一個簡單的梳理,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關於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2014年教育部研製印發《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基本原則:
第一,堅持科學性。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教育規律,將科學的理念和方法貫穿研究工作全過程,重視理論支撐和實證依據,確保研究過程嚴謹規范。
第二,注重時代性。充分反映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全面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確保研究成果與時俱進、具有前瞻性。
第三,強化民族性。著重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把核心素養研究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土壤,系統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突出強調社會責任和國家認同,充分體現民族特點,確保立足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
基本內容:
第一,文化基礎。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包括兩方面: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准、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第二,自主發展。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包括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健康生活主要是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
第三,社會參與。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於擔當的人。包括責任擔當和社會實踐。責任擔當。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3、《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責任者是誰

背景
編輯
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關於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2014年教育部研製印發《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

價值定位
編輯
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可以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於理解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麼德、樹什麼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2]

基本原則
編輯
第一,堅持科學性。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教育規律,將科學的理念和方法貫穿研究工作全過程,重視理論支撐和實證依據,確保研究過程嚴謹規范。
第二,注重時代性。充分反映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全面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確保研究成果與時俱進、具有前瞻性。
第三,強化民族性。著重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把核心素養研究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土壤,系統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突出強調社會責任和國家認同,充分體現民族特點,確保立足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2]

研究過程
編輯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專業性強,必須基於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採取科學的程序和方法。研究工作歷時三年,聯合課題組由北京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的近百名研究人員組成。研究過程主要包括:

1.精心開展研究,提出素養框架
課題組成立以來,採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整合型研究思路,整體設計研究方案,系統開展研究工作,為總框架的建構提供理論支撐。通過基礎理論研究,釐清核心素養的概念內涵與理論結構,准確把握核心素養的價值定位;開展國際比較研究,分析比較15個國際組織、國家和地區核心素養研究的程序方法、指標框架和落實情況;通過教育政策研究,梳理不同時期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開展傳統文化分析,揭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修身成德的思想和傳統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開展課程標准分析,了解現行課程標准中的核心素養相關表述,明確課標修訂任務。同時,通過開展實證調查研究,深入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准確把握各界對核心素養的期待。課題組訪談了12個界別的608名代表人物,問卷調查了566名專家學者、校長和企業家等,匯總形成約351萬字的訪談記錄和大量調查數據,為建構符合國情特點和現實需要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提供實證依據。
在此基礎上,課題組召開專家論證會60餘次,結合理論研究和實證調查的主要結論,初步提出了核心素養總框架。此後,又召開徵求意見會20餘次,認真聽取專家學者、管理幹部、教研人員、一線教師和社會人士的意見建議,對總框架初稿進行修改完善。

2.開展轉化研究,對接課標修訂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課題組提交了核心素養總框架初稿。2014年7月,呈請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託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對核心素養總體框架進行了審議。為做好核心素養與課程標准修訂的銜接工作,2014年8月,呈請教育部基礎二司委託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課程、教學、評價、教研、管理等方面專家,開展「核心素養與課程標准銜接轉化研究」。重點基於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核心素養在課程標准中落實的方式方法。2015年1月,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了銜接轉化研究成果,贊同研究組提出的核心素養落實方式。

3.廣泛徵求意見,認真修改完善
為確保核心素養的科學性和適宜性,2015年4月和2016年年初,兩次呈請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將核心素養初稿及研究報告送教育部有關司局和單位徵求意見。同時,正式徵求了全國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意見,並委託中國教育學會徵求各省市教育學會和相關分支機構意見。此外,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一線教育實踐專家意見。[2]

總體框架
編輯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3] 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副司長申繼亮出席會議並致辭。來自教育學界和心理學界的知名專家學者、教育行政部門人員和一線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參加了會議。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各素養之間相互聯系、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在不同情境中整體發揮作用。[4] 為方便實踐應用,將六大素養進一步細化為18個基本要點,並對其主要表現進行了描述。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2]

基本內涵
編輯
核心素養課題組歷時三年集中攻關,並經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最終形成研究成果,確立了以下六大學生核心素養。[5]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准、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二)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3.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

(三)社會參與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於擔當的人。
5.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
6.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主要表現
編輯

文化基礎
人文底蘊
人文積淀: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等。
人文情懷:具有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
審美情趣: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等。
科學精神
理性思維: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等。
批判質疑: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等。
勇於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像力;能不畏困難,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等。

自主發展
學會學習
樂學善學: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
勤於反思:具有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審視的意識和習慣,善於總結經驗;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或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等。
信息意識: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具有網路倫理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等。
健康生活
珍愛生命: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掌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等。
健全人格: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製力,能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自我管理:能正確認識與評估自我;依據自身個性和潛質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時間與精力;具有達成目標的持續行動力等。

社會參與
責任擔當
社會責任: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寬和待人;孝親敬長,有感恩之心;熱心公益和志願服務,敬業奉獻,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能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理性行使公民權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熱愛並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等。
國家認同:具有國家意識,了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能自覺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能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具有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和行動;理解、接受並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和行動。
國際理解: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
實踐創新
勞動意識: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創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
問題解決: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能依據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制訂合理的解決方案;具有在復雜環境中行動的能力等。
技術運用:理解技術與人類文明的有機聯系,具有學習掌握技術的興趣和意願;具有工程思維,能將創意和方案轉化為有形物品或對已有物品進行改進與優化等。

4、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三大指標解析課程中文自我控制包括哪三個方面的控制?

核心素養課題組歷時三年集中攻關,並經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最終形成研究成果,確立了以下六大學生核心素養。(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

5、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18個基本點是哪些

人文積淀: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等。

人文情懷:具有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

審美情趣: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等。

理性思維: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等。

批判質疑: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等。

勇於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像力;能不畏困難,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等。

樂學善學: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

勤於反思:具有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審視的意識和習慣,善於總結經驗;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或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等。

信息意識: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具有網路倫理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等。

珍愛生命: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掌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等。

健全人格: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製力,能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自我管理:能正確認識與評估自我;依據自身個性和潛質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時間與精力;具有達成目標的持續行動力等。

社會責任: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寬和待人;孝親敬長,有感恩之心;熱心公益和志願服務,敬業奉獻,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

國家認同:具有國家意識,了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能自覺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能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具有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和行動。

國際理解: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

勞動意識: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創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

問題解決: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能依據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制訂合理的解決方案;具有在復雜環境中行動的能力等。

技術運用:理解技術與人類文明的有機聯系,具有學習掌握技術的興趣和意願;具有工程思維,能將創意和方案轉化為有形物品或對已有物品進行改進與優化等。

(5)下圖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擴展資料

基本原則:

第一,堅持科學性。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教育規律,將科學的理念和方法貫穿研究工作全過程,重視理論支撐和實證依據,確保研究過程嚴謹規范。

第二,注重時代性。充分反映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全面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確保研究成果與時俱進、具有前瞻性。

第三,強化民族性。著重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把核心素養研究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土壤,系統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突出強調社會責任和國家認同,充分體現民族特點,確保立足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