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發護發 » 藝術課堂對中學生發展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藝術課堂對中學生發展

發布時間: 2021-03-19 01:01:14

1、如何看待藝術素養,藝術素養對學生的發展有和重要意義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1)國內外書法教育現狀分析我國古代歷來重視書法教育。自古三尺蒙童讀書,塾師除了教「三字經」之外,還必須規定習字課。「日課三千」摹、臨之法不可缺。直到近代教育改革,不管是光緒、宣統朝的辦學條令還是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的教育制度,都設有專門的習字課,概莫能外。然而,我國目前書法教育的現狀如何呢?目前書法課程的現狀是:寫字課歸屬語文學科,受到語文教學內容的擠壓和沖擊,其性質總是徘徊在語文和美術學科之間,始終不能成為具有獨立地位的、完整、系統的教學科目確立在課堂上。而作為每個公民最重要的接收普及教育的場所——學校,其書法教學卻遠遠不如社會培訓力量,這使得學校的書法教育充滿了迫切感和必要性。將書法教學系統化、完整化和普及化。我國本是書法發祥地,然而,書法教學卻落後於外國,尤其是日本,雖然其由於文字障礙,書法的風格、書法的層次、書體的種類等尚不如中國,但書法教育的普及面遠在中國之上,大有爭奪書法霸主之勢。在中國,教育行政部門並沒有明文規定中小學生必修書法,因此,不少人便認為只要懂英文、會電腦、有口才就可以馳騁天下,而書法這門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藝術並不在他們提高自身素質之列。(2)書法教育的意義書法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和象徵,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從歷史上講,書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蘊藏著不可侵犯的民族尊嚴、崇高強大的民族意識和自強不息的創造智慧。通過書法教學,讓學生領會理解漢字文化以及書法藝術的崇高和深廣的哲思情理,可以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培養愛國主義思想情感,塑造完美人格。中國書法數千年的歷史,在給予我們不勝枚舉的佳作的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高山仰止的人格形象。王羲之第五子——王微之曾說過「寫盡三缸水,只有一點象羲之;懷秦無錢買紙,便廣種芭蕉,以蕉葉代紙成冢。」這昭示著書法在人格塑造中發揮著及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學習書法,可以使人的意識境界得到凈化和升華。從根本上講,書法教育是一種審美教育。隨著書法學習實踐的不斷深入,學生對美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以及創造力就會越強,對書法的老辣之美、剛健之美、豐滿圓潤之美等等的鑒賞能力也會發生質的飛躍。毛筆書法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當今,其實用價值漸漸淡化,僅僅作為一門藝術而獨立存在,也正是因為它的存在而充分體現了書法藝術的深蘊和生命力,以及我們要繼承和發揚的必要性。普及書法教育,就是喚起全體國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繼承優秀民族文化的責任感。(3)課題研究的可行性論證 FSSDQ小學現有教學班級21個,在鄒碩校長的影響下,學校許多教師也非常愛好書法。校園內經常舉行教師書寫能力比賽,其校牌和各辦公室懸掛的字幅也是聘請李再湘老師進行書寫,並且不定期邀請李再湘教師來校進行書法講座。部分教師及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書法大賽,獲得驕人成績。「愛書法、學書法」已在校園蔚然成風。依託這一優勢,本著以上指導思想,我們提出了《以書法為依託,提高小學生藝術審美情趣》這一課題,擬用動態生成的觀點,實施以「校本課程——書法教學為載體,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的策略。倡導「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規規矩矩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理念,力求使學科課程全面體現培養目標,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繼而宏揚書法藝術,提高審美情趣,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使之成為「電腦時代」的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新型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概念界定校本課程:是在實施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並充分利用學校及學校所在社區和學生家庭等課程資源開發的分析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它針對地區、學校、教師、學生的差異性,著眼於盡量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且有利於教師自身的發展,能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整合,是對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的補充。學校和教師是課程開發和決策的主體。書法課程:是在校本課程開發的前提下,在完成新課標規定寫字課程的基礎上,學校根據自身的辦學目標和實際辦學條件的基礎上,自主開發的以毛筆書法的教學為主的書法課程。一二年級起每周安排一課時的毛筆書法課程和一課時硬筆書法課程,三四五六年級每周安排兩節毛筆書法課程,根據學生情況制定各學段的學習目標,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各個階段的教育功能:是指在小學低、中、高各個學段的教學中,由於學生的年齡層次、認知能力、感受能力等各個方面的不同,書法課程所發揮出的不同的教育功能。三.理論依據: 1、系統論:教育是一個整體,是一個系統工程,書法是構成教育整體的一個部分。構成系統的各個部分發揮作用,有助於促進整體的發揮。 2.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指出,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必須有意識地組織和開展各種課外活動,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這樣才能有效地達到這一目標,而在書法的過程中,那種感受練字帶來的藝術情趣,感悟其線條與布局所形成的藝術魅力,都必須依靠智力各個基本要素協作才能得以完成的,因而我們認為開設書法課程是學生益智養性的有效途徑。 3、書法藝術理論:韓盼山教授在《書法藝術教育》一書中說:「書法藝術教育重點在教育,書法藝術本身則只是一種媒介或手段,意在通過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審美享受,提高審美境界,陶冶性情,凈化心靈。」這些知識教育為書法藝術教育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在接受書法技能訓練中,進一步領略了書法的妙境。四、研究對象 1-----6年級全體學生。五、研究的預期目標 1、通過書法教育,達到人人會書法,人人能寫一手好字;找到書法教育在德育、智育、美育、體育等各方面的教育功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乃至整體素質,讓學生在靈魂深處夯築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礎。 2、通過課題研究,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書法這一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激發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傳統的優秀文化;掌握最基本的執筆方法與練字方法,努力寫出一手漂亮的字,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引導學生開展與本課程有關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成長,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一批又一批的書法人才,彰顯校園書法文化藝術,繼續打造墨香校園。六、研究內容把書法教育課程的內容分為三個學段第一學段為1-2年級;第二學段為3-4年級;第三學段為5-6年級。確立掌握書法與審美教育;書法與綜合素質;書法與人文素養三個學段的不同內容目標,每個學段的每種內容目標形成遞進關系。以「書法與審美教育」為第一學段的內容,要求學生掌握中國方塊字的基本間架結構,能寫出規范的硬筆字;掌握毛筆書法的工具以及筆畫的基本寫法,掌握對聯的布局寫法,了解漢字的美感,達到審美能力的培養。第二學段是「書法與綜合素質」,俗話說:「寫字要三到:眼到、手到、心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筆下盡是冗墨縟體,難通靈氣。」學生書寫時必須做到靜氣凝神、全神貫注,以達到心、手、腦的協調統一、通力合作,方能「大功告成」。因此,書法教學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大有裨益。書法練習由被動轉為主動,由不自覺轉為自覺,良好的意志品質也會隨之悄然形成,學生的耐性、坐性、悟性、堅持等均會得到提升。 第三學段是「書法與人文素養」,經常給學生欣賞一些書法經典作品,促進學生對漢字和書法產生深刻的藝術感悟和文化傳承意識,讓學生去理解書法的線條質感,熟悉書法的發展歷史,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充分發揮書法藝術載道教化的作用。七、研究方法與策略 1、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為主,鋪以觀察法、實驗法 2、研究策略 縱橫研究 (1)縱向研究:我們將在書法課程教學中,採集若干個案進行研究分析,縱向比較。 (2)橫向研究:將我校書法實驗班的孩子與普通班的孩子進行分析對比,橫向比較。八、研究的實施 1、制定研究方案,確立研究步驟。 A選定課題階段(2010年8月-9月) B確定研究對象(2010年10月) C制定課題研究方案(2010年10月) 2、分段確定研究重點 2010年8月--2011年8月為研究的第一階段(做過程記錄,進行效果檢測) 2011年9月--2012年8月為研究的第二階段(做過程記錄,進行效果檢測,寫出階段小結報告) 2012年9月—2013年1月為研究的第三階段((1)收集課例教案,實踐操作試題;(2)分析有關材料、數據,撰寫研究論文;(3)總結研究成果,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3、積極開展研究活動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個案法,調查總結法,活動法,文獻法,在實踐中不斷觀察,總結,反思,完善。(1)、抓好寫字教育,師資先行提高教師的書寫技能和專業水平,是推進學校寫字教育的保證,學校始終把抓好教師「三筆字」作為人才培養工程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計為教師進修、學習創造條件。此外,學校還制定了教師寫字基本功培訓計劃,要求每位教師要寫好三筆字。每學期學校舉辦一次教師硬筆書法比賽,現場定時書寫,評出一、二、三等獎,以促進教師書寫水平的提高。(2)、全員參與,措施到位寫字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奠基工程,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廣泛的遷移作用,是學習各門課程的基礎,必須師生全員參與,全過程管理,專職寫字教師認真上好每周一節的寫字課,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全方位配合,在抓普及的基礎上,重視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書寫技能的提高,扎扎實實地推進寫字教育。(3).抓「雙姿」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要寫好字,必須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我們把「抓雙姿」列入學校重要日程,要求所有任課教師,只要讓學生提筆寫字,必須強調雙姿正確:頭正、身直、臂開、足平,眼距書本一尺,胸距桌沿一拳,手指距筆尖一寸。學校領導在聽課時把學生雙姿是否正確納入課堂教學評價中。(4).抓寫字訓練,提高書寫技能要寫好字不僅要懂得寫字方法、要領,還必須保證書寫訓練時間,才能逐步形成技能,提高寫字質量。學校規定除寫字課外,每天午自習10分鍾練字時間,由班主任組織學生練字,並配以優美的古箏樂曲,使學生旦筏測禾爻鼓詫態超卡在優雅的環境中,凝神靜氣地練字,持之以恆,以此促進學生書寫水平的提高。(5).改革評價方法,激發寫字興趣寫字教學的評價要有利於引導學生對於書寫的興趣,有利於形成正確的寫字姿勢,有利於學生掌握規范的寫字技能。對低年級學生的寫字評價,教師特別注重認真的書寫態度和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注重學生對基本筆畫的把握,重視學生書寫的正確、端正和整潔。隨著年級的升高,還要注重他們的書寫是否規范和流暢,同時也要尊重他們的個性化審美情趣。教師可以通過評價來提高學生的書寫興趣和自信心。(6)、欣賞優秀作品,提高審美水平。漢字形體從甲骨文發展到行書,是一個由復雜到簡單易寫的發展過程。這中間出現了很多優秀書法作品,可以說一幅作品就是一種漢字的審美體現。從這些流傳下來的優秀作品當中找出一些漂亮的字進入識字教學課堂,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又可以拓展學生對書法歷史和文字歷史的了解。(7)、書品促進人品,塑造美好心靈字如其人,古代的書法家之所以能寫出偉大的作品,是因為他們有著美的心靈。要教學生學好書法,必須先學會做人,先修養品德。通過書法教學,在了解歷代名家所創造的偉大作品的同時,去接受書法這個傳統藝術的熏陶,接受書法家的品德,如:顏真卿的「忠義光明」、柳公權的「心下正則筆正」、蔡襄的「才德俊偉」、歐陽修的「學書為樂」,從而達到陶冶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的心靈美。。(8)、練習書法,學會做人做事通過學習寫字,在一筆一畫的訓練中培養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穩妥、善於體貼人的良好品質,克服馬虎草率、不負責任的不良習慣。使學生認識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須有耐心、有意志才能獲得成功。學生在書寫水平與欣賞能力提高的同時,積極培養高尚和審美情趣,學會做人做事,促進學生的行為美。(9)、布置校園環境,美的熏陶教室的寫字小明星展覽板,學校大廳的書法園地,處處翰墨飄香,使學生感受到書法的美在校園無處不在,達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10)、開展多項活動,健全檔案結合學校開展的活動,組織師生外出參觀學習、參加校內外書法競賽、全國書法課題活動……使廣大師生在活動中提高審美情趣,達到「美」的教化。建立健全寫字教育檔案管理,做好寫字課題的檔案記錄、跟蹤。九、研究成果預測: 1、研究報告及研究論文匯編。 2.書法作品展。

2、試論在美術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術新課程中,把培養興趣作為重要的理念之一。中學生處在青春發育期,是興趣、動機理想發展的主要階段,而中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就是興趣,所以如何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既要符合學生的特點、符合審美感受的心理形式,也要符合美術本身就是視覺藝術這一特點。 一、形象導入,形成教學信息磁場。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好的導入教學恰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添加劑。在美術課的繪畫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欣賞美、創造美的作用呢?實踐證明形象導入法最為有效。即繪畫課從技法演示入手,教師准確、熟練、概括性很強的筆法與紙張結合產生的效果,會使學生驚嘆不已,躍躍欲試。這從上課的一開始就牢牢地吸引住了學生,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產生了興趣磁場,自然而然地融匯了知識,學生也易接受。教師再引導學生分析示範作品的技法,學生用眼睛看,教師作語言描述,很容易形成興趣磁場,磁場一旦產生,教師便「趁熱打鐵」,順利地進行繪畫語言知識的傳授,達到教學的目的,這樣不僅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技能美感,而且還滿足學生模仿,期望嘗試的心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濃厚的美術心理。 二、採用啟發式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興趣。中學生美術教學除了培養真善美學生審美能力,雙基知識與技能外,對他們的輔德益智,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和諧、自由、健康的全面發展,培養創作性思維等方面都具有多種教育功能。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只有感到疑惑,存在解決問題的需要,在教師的啟發下,才會開動腦筋去思考,從而使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而在思維上學生是往往憑自己的個性去思考提問的。例如:在水彩畫課中,教師示範畫了一個蘋果,而蘋果上的高光部留出空白。當時有個別學生不理解,為什麼高光不用白色來填?當老師問學生有沒有問題時,學生才向老師提出問題。為什麼在水彩畫上白顏色不能畫高光部?那白色作什麼用?為什麼水彩畫還有白顏色呢?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讓全班同學展開討論,請大家發表自己的想法。通過討論發言,最後老師總結終於讓學生明白了水彩畫顏料白色的用處,老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創造條件,提供機會,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通過啟發式教學,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造發現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美術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形象思維和他們的藝術創造能力,就要在教學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繪畫創作是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去創造新形象的過程,學生對表現內容感受程度的深淺是創作成敗的關鍵。所以在教學中設計一個學生有興趣有感情的情境非常重要,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熟悉的人、物、景點設置情景,使學生用自己的感情去創作,這樣才會出現百花爭艷的局面,才會激發學生們潛在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四、組織學生觀察比較,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范作、實物、風景等物象的觀察比較,使學生獲得對客觀事物的真正感知和認識,提高對事物的分析、綜合和表現能力。美術是視覺藝術,美術教學離不開觀察,觀察又總是伴隨著比較,沒有觀察便沒有視覺的感知,沒有比較就沒有見解,沒有準確認識和判斷,因此觀察、比較是最基本的美術教學方法。觀察比較的內容有:物象特徵;物體的形體、結構、比例、色彩、明暗;物象的神情,動態、活動情景和情調:物象的空間位置及相互關系;物象與畫面的比例、位置、布局、色調的冷暖傾向,色彩的對比和諧等。教師要指導學生按順序,按作畫步驟,有計劃地,觀察比較,掌握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如畫一棵樹,作畫時不能只盯住一個枝丫或幾片葉子描繪,而要去觀察比較整個樹的結構、形態、體積、明暗、色彩等,這樣觀察後畫出的就是真實的具有質感,量感,空間感的樹,枝權樹葉只不過是局部,局部要從整體;要引導學生明確比較的標准,即注意臨摹的范品或自己藝術追求中的標准。指引學生觀察客觀事物要與豐富的聯想和想像結合,拓寬思路,富於審美。和已掌握的音樂、詩歌、文學知識相輔相成,如古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既寫了水天相連的景色,又交待了畫面的透視變化,既描繪了色彩的對比和諧,又刻劃了動態的豐富變化,既有一望無邊的地平線,又有錯落有致的點和面。詩情畫意,交融難分。還要引導學生感受和認識客觀物體的美與丑,崇高與卑下,高雅與粗俗。 (作者系隴南市武都二中教師)

3、如何在藝術課中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我們可以汲取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精華、精神積淀、審美情趣,通過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不僅使學生掌握美術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在完成育人的功能的同時,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一)結合民間工藝製作,了解傳統文化,使民族的東西得以發展。

民間美術是組成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因素,民間美術品種極多,貫穿了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個領域,直接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顯示出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藝術才能,我們通過美術教學,可以使學生對本民族豐富的民間文化,由衷地感到驕傲,為我們是炎黃子孫而感到自豪。

比如,在七年級的《江南民間美術》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讓學生了解中國民間美術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形式豐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剪紙、刺綉、年畫、皮影戲、泥塑、風箏、中國結„„同學們利用課余收集的信息資料,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根據自己介紹的內容自願結合成小組,先進行交流,然後小組進行匯報。有的小組向同學們介紹了風箏的起源、流派、製作方法;有的小組介紹了各式各樣的中國結,及各種結的裝飾用途和寓意。有的小組介紹了各種民間的玩具的形式、特點及民間玩具圖案的裝飾寓意„„通過第一課時的討論、交流,同學們從對中國古老的民間美術知識的知之甚少到一定的了解,並且在此基礎上通過設計製作一隻風箏、放飛風箏、中國結的製作,在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中完成對風箏文化、中國結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引導學生從單純的技能技巧的學習層面提高到一種美術文化的學習層面。通過對風箏、中國結的學習、製作,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同時也增強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結合建築藝術的欣賞,領略中華建築的文化歷史,建築特色。

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無論從建築的構造,到裝飾紋樣、裝飾色彩,無不反映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交融,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有著極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在少兒版七年級的《建築與環境》單元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探索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民居,如傣族的竹樓、蒙古族的蒙古包、侗族的鼓樓,同學們發現傣族的竹樓布局靈活多樣,造型靈巧飄逸,四周以竹籬環繞,幽靜宜人,體現了人居相依的理念;而蒙古包是用最簡潔的手法、最省料的工藝完成的一種極富表現力的創造,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侗族的鼓樓,不用一釘一鉚而銜接,我們不僅為工匠的精湛技藝而贊嘆,同時鼓樓又是侗家人團結的象徵。通過對建築藝術的欣賞,使學生體會以人為本、和諧相處的理想境界,這些理念與如今的和平發展、愛護自然、保護地球、構建和諧社會不謀而合。

(三)結合名畫欣賞,將傳統文化滲透到美術課堂教學中。

我們的美術作品反映了不同時代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點,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抓住賞畫、品畫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如:在課前我安排三分鍾左右的時間進行《走進名家、名畫》欄目,通過一周一位學生輪流的交流,感受藝術家那份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培養學生從小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同時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適時地滲透傳統文化,如在六年級美術教材中,在講各種不同的線的表現時,我通過讓學欣賞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梁楷的《潑墨仙人圖》等這樣一些具體的作品,感受中國畫線條的特有的藝術魅力。通過賞畫,使學生對中國畫中的用線有了一定的認識,唯有在認知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地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創造。

4、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中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一、了解學生,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接受他們的不同興趣,承認他們掌握知識能力的不同。每個學生所處的家庭背景不同,能力水平不同,教師應給學生足夠的尊重和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有的學生不敢動筆,不知從何下手,教師應鼓勵學生,發揮想像,大膽動筆,從最基本的開始,體驗繪畫的樂趣,不要過於注重畫的質量。這樣,學生上課沒有壓力,懷著輕松愉悅的心情去學習,學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充滿生機。一節課下來,學生都輕松愉悅地完成了繪畫,盡管繪畫的質量有好有壞,但學生的自尊心受到保護,學習興趣激發,體會到了美術的魅力。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讓學生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去學習,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發揮現象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二、轉變教師角色
1.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勵者
傳統的應試教育中,教師是課堂的主人,是整個教學的決策者,學生則是觀眾,是被動者,始終處於一種被動消極的處境。這樣本文由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學生很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自主學習發展也很難實現,學習興趣不濃,久而久之,學生都是在被動應付中學習,學習效率不高,有的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而新課標理念要求教師應時刻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在心靈上獲得自信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的動機,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2.教師應成為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
美術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交流互動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高高在上的領導者轉變為民主平等的參與者,與學生站在同一位置上。為此,教師應尊重學生,把課堂還給他們,把美術課堂變成與學生平等交流互動的場所。這樣,師生的距離拉近了,師生關系更加和諧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課堂是屬於他們的,同時體會到了美術的魅力,領悟了其中的內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三、親近自然,走進生活
美術課有時需要走出封閉的教室,去親近大自然,進行實地寫生,這是受學生歡迎的課。傳統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只是依照課本講解知識,該如何構思,如何繪畫,然後讓學生自己去畫。學生聽完很難產生繪畫的靈感。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需要藝術的點綴。教師應把學生帶進大自然,與自然近距離接觸,讓他們去聽,去聞,去看,去觀察,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描繪,去抒發感情。這樣,不用教師重復講解,學生便知道了如何描繪,怎樣構景、選材,完成的作品比在教室中的更加真實生動,富有感情。學生在大自然的熏陶下,心情變得輕松愉悅,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濃厚,不再不知從何下筆。
四、挖掘潛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在新課改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認真學習,充分認識到評價鼓勵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堅持以人為本,啟迪學生,挖掘他們的潛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引導他們通過學習塑造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
1.承認學生的差異性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指出:「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和人格。在這一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和表現,鼓舞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支持他們的觀點,注重他們的個性發展,理解他們的煩惱,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寬容他們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如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不正確時,教師應肯定他們的勇敢,不應一味地批評指責。教師的評價有利於學生自我進步、自我認識。
2.揣摩評價語言
評價教學是一門藝術,對教師有較高要求。教師要正確、有針對性地評價,注意評價的語言。教師應善於變幻,真誠地評價學生,而不是敷衍了事,用心去發現他們的優點,讓學生在誇獎中成長,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學習起來也有了動力,學習質量提高,課堂氣氛活躍、和諧,教學質量提高。
五、利用多媒體教學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提高了課堂質量,而且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傳統的美術課堂上,教師在課前必須搜集整理多種圖片、錄像,在講課過程中要有大量講解,本來有趣的課程變得枯燥乏味,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藉助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省去了這些麻煩,學生很全面地觀察到作品,在想像的空間飛翔,培養了審美能力。
1.多媒體技術使教學更容易
在美術教學中,大都是教師講解,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像看電影一樣,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使抽象的知識更加直觀形象,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審

5、淺談如何促進文化藝術教育發展

因此,重視教師的教學藝術,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推動學生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教學藝術?一、教師必須有五個「一」基本功五個「一」基本功是:普通話,好板書,好口才,好文章,好方法。教師有一口純正的普通話,在聽覺上給學生以美感。教師有好板書,在視覺上給學生以美感。再加上教師有好口才,好文章,徐徐道來,娓娓動聽,就能吸引學生,使學生聽你的課是享受。好方法就是通過鑽研各種教法,發揮自己優勢,形成自己特色,這樣教學法就活起來了。二、教師必須是德才兼備的引路人教師是五種角色兼具的人,即是歷史文化的傳播者,人際關系的藝術家,學生心理的保健醫生,畢業事業的引路人,人類靈魂的塑造者,因此教師是社會的重要角色。有人說過:「你想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你自己首先應成為什麼樣的人。」甘地說:「教師是學生最好的課本。」因此德才兼備是教師的基本素質,是提高教學藝術的基本保證。三、教師必須擁有淵博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有所創新,就必須擁有該學科的淵博知識,才能厚積薄發游刃有餘。教師如果有了淵博的學識,教學就有了源泉。實踐證明,教師「授業解惑」的職能決定了教師不但必須具有廣博的學科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應該努力學習,掌握相關的學科知識。這不是一件容易達到的事情,雖然許多教師為科班出身,但所學未必精到,有的教師表面看來知識游刃有餘,實則淺薄寒傖,學生很難從其身上體會到教師應有的文化底蘊,而教師也難於以識服人。學識是教師實施教學的力量源泉,教學藝術則是達到教育目的的具體途徑。因此,教師能夠通曉學科知識、拓展知識面、發掘知識淵藪,真正成為讓學生佩服的教師,才是教師必備的重要素質。四、教師必須研究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效果研究教學規律,即指研究教學內容的規律、教學方法上的規律和認知上的規律等。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學生普遍易於接受的規律是從具體到一般,即從感性到理性。以數學為例,當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新的趨向和熱點。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很強,教師必須從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邏輯的連貫性、積極的創造性角度出發研究教學、鑽研教學。例如,將書上的知識進行重組,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具體化等。這樣使學生既學得具體、輕松,教師也教得愉悅,從而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互動。五、教師必須把情感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憤怒出詩人,激情見水平。情感之於教學,猶如能源之於發動機。把情感貫穿整個課堂,融入「精,氣,神」,即精力充沛,氣勢旺盛和神采飛揚,就會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心理學與教育學的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有動力作用,而且能起到消除疲勞、激發創造力的作用。充滿感情的教與學,在很大程度上使主體樂此不疲,而且思維敏捷,並富有創造性。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又應該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沒有教師的情感就很難激發學生對知識、對真理的渴望與追求。教師的情感首先表現在教師對學生、對所教學科的愛,這種愛可以融化學生心中的「冰塊」,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成為溝通師生感情的橋梁和紐帶,更是教師搞好教學的原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善於發揮情感的作用,即為學生營造愉快、和諧、合作、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努力創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教師充滿激情的講授,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都能品嘗取得進步的快樂。六、教師必須把新的、正確的思想和理念貫徹到教學中事物是發展變化的,教學也如此。「教有教法,教無定法」,教學對象因時代不同、生源不同而有諸多差異,教學方法也不能一層不變。教師在教學藝術的研究中,不能只停留於表面、淺層次上,這就要求教師竭盡所能,努力探究教學技法,以實現教學的真正高效。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的思想、新的理論層出不窮,教師不能死守教材吃老本,而應該樂於接受新事物,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創新上「與日俱進」。七、教師必須以學生為學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以啟發式教學為主,鼓勵學生去探索、去實踐。只有這樣,學生的知識才學得牢固,積極思維興趣才濃厚。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推動學生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八、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求知。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預先估計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如,可能遺忘的知識點、上次教學沒有聽懂的地方、或是難度較大的課題等等。這些都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具有精湛教學藝術的教師能科學地設計課堂教學過程,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全面地運用教學原則,恰當地進行教學評價,從而及時地獲取反饋信息,有效地調控教學過程。九、教師必須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數學教學為例。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數學學習的「再創造」要求比其它學科高,致使數學教學必須更加強調形象性。這就要求數學教師不僅善於運用嚴密的邏輯武器,而且還善於運用生動、鮮明、具體的形象法寶,通過直觀性語言和感性化材料的輔助來展開數學問題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從具體可感的形象中,把理論與形象融為一體,完成從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數學應該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藉助於比喻、類比、模擬、描繪等藝術手法,給學生以感性認識,使學生形成生動的表象或產生豐富的聯想,從而掌握難以理解的抽象原理、概念、公式和定理等。如在教學過程中故意製造懸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好奇心。十、教師必須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仍以數學教學為例,對於講授《高等數學》,許多教師認為不能離開傳統的「黑板」方式,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的優勢已越來越明顯。它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化教學過程,而且能使課堂由靜變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打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眾人聽的」的傳統教法。如傳統教學手段只能提供靜止的畫面,對運動、抽象的畫面或過程則難以表現。多媒體技術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6、中學生為什麼進行藝術教育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在他的六種教育科目中,把"樂"列為第二位,也就是說,音樂的開啟有效地幫助學生發展記憶、注意、想像、創造等能力。例如:就音樂學科的視唱來說,在視唱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動手、眼、口,且大腦要進行緊張、復雜的思維活動,沒有正確而敏銳的分析與判斷,要想准確地視唱是不可能的。
美國教育部長賴利曾坦言,把藝術納入具有挑戰性的核心學術學科的目的是:在培養學生在世界市場中達到最高潛在能力和競爭能力,就要確立藝術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關鍵作用。而被我國音樂教育專家稱為世界上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教育文件《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准》,首次把藝術列為基礎教育的核心學科,此文的漢譯者劉沛的論述是:它的出台並不是一個偶然現象,而是幾代美國人經過對世界藝術教育文化思想的結晶,是美國教育文化思想的結晶,是美國教育界對100年來美國教育發展與變遷、曲折與坎坷、夢想與輝煌的全面的反思。由此可見,藝術教育對培養創造性人才、創新意識及創新精神起著關鍵的作用與地位。
在近幾年的音樂教學中,我認為音樂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以下幾點:
第一,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作用。
創新意識,即創新過程的第一步,它其實就是一種好奇心,對於學生的好奇心,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採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慾,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形成和發展創新意識。例如:在課堂上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與提問,教師進行適當的啟發與提示讓學生主動地掌握知識,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造性學習的習慣;再如: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曲目創作,在創新過程中教師要多表揚和鼓勵學生,哪怕是很多錯誤也不要輕易地批評學生,更不應該撲滅學生剛建立的"創造性火花",而且積極鼓勵學生用已學過的音樂知識和專業技能,從旋律、節奏、節拍等音樂要素來提高和完善他們的創造。
第二,對培養學生想像力的作用。
音樂有著特殊的表情達意的方式,由各種音樂要素組成,有獨特的藝術特徵,對啟發學生的想像力有著比其他學科更有獨特功效和得天獨厚的優勢,特別是音樂語言,無論是反映歷史還是表現日常生活,還是模仿大自然聲響,或者提示人的內心世界的各種復雜情緒,都是通過音樂語言來創造和想像的。例如:《梁祝》以他優美動聽的旋律向人們訴出一個動聽、感人的愛情故事,而不同層次的人在欣賞它的同時,也會在各自的腦海中產生不同的想像,勾畫出不同的畫面,並通過畫面進行豐富的生活聯想,甚至達到藝術上的創造。正如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當然,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學習,欣賞音樂的教學活動外,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表演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把對作品的理解表達出來,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想像力。
第三,對創新精神的培養作用。
目前有很多學校正推廣素質教育的模式:合格+特長,其目的就是使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培養每個學生的個性潛能並得到相應的發展,而音樂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所謂"創新精神"是指學生在鞏固應用認知成果的同時,向一個更高層次的發展。使學生在知識應用、拓展及延伸過程中,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和情感上的滿足。因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將使學生獲得學習中的喜悅和精神上的享受,學生通過音樂的熏陶,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促進他們創新精神與競爭意識的形成,在有競爭意識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目的的引導。在學生對音樂感受能力的同時也使學生的人格情操得到陶冶,學生的潛能得以開發,創造力就得到發揮。例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每當他研究的課題遇到困難時,他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用小提琴演奏音樂,並經常從音樂中獲得了靈感,最終攻破了他的科研課題。這正是音樂使他的情感從理性的桎梏中釋放出來,思路與實踐從邏輯的束縛中釋放出來,就是創新精神的發揮中獲得了創造力。然而,長期以來傳統的教育模式已嚴重地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被動地接受"應答式"和"填鴨式"教學,導致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主動性得到壓抑,也就無形中削弱了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的藝術教育,怎樣才能在實際教學和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我們所有藝術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第四,對創新能力的培養。
瑞士心理學家皮嚴傑說:"教育是造就能創新的人,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過事的人,這種人能有所創造、發明和發現。素質教育提出的口號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個性,就要因材施教,不能用考試的一個模式來束縛學生的發展,音樂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之一,也是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科,這是因為音樂活動本身就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例如:課堂上進行音樂創作(給一段歌詞或給一段曲目讓學生進行音樂創作或創編歌詞,教師再對創作的要求設計教學情境),使學生對音樂的想像力得到發展,即興創作音樂的興趣得到激發,而逐步達到創作能力的培養;再如:傾聽音樂、欣賞歌曲、視譜、奏樂以及舞蹈等,都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善於運用各種形象,運用各種生動的教學方法,創設各種愉快、生動的情境,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由此可見,藝術教育的培養,不僅是全面素質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且對創造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作為藝術教育者,應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總結,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作用,更好地開拓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我國的繁榮和富強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7、淺談如何激發初中生對美術課堂的興趣

利用鼓勵和表揚對學生進行激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正處於心理和生理發展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的自尊心較強,比較敏感。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交流,加深對學生的了解。教師在學習上對學生進行耐心引導外,還要對的心理問題進行引導,讓他們能通過有效的方式來舒緩內心的壓力,以積極的心理狀態進行美術學習。在教學中,由於學生的能力不同,他們在理解知識時的效率也不相同,教師要對學生保持良好的耐心,尊重學生,並善於法相學生的優點和進步,通過鼓勵和表揚學生來提高他們對美術課程的興趣。通過美術教育能提高學生的審美嗯能力,並讓學生對一切美好的事物產生創作的沖動。在學生剛開始學習中學美術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繪畫內容,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充分地把自己心中的想法用畫筆表現出來。在讓學生進行自由創作時,教師通過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能很好的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美術功底,在教學中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使課堂教學高效進行。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和學生的交流,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創設出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不斷提高美術能力,掌握更多的繪畫技巧。

8、如何在美術課堂中注入活力激發學生的新鮮感和創造力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發展學生的視知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能夠提高學生對自然物、人造物形態美的認識,提高對美術作品的內容、材料、形式、風格的多樣性的認識,使學生體驗美術與生活的關系,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新課程標准中明確要求美術教學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美術教學既是一種藝術創造活動,同時又是一種藝術實踐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根據美術教育的特點提出來的。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創造,是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每個人自我發展的需要。美術教學因其思維方式的獨特性,想像力的豐富性,繪畫手工操作的實踐性等,使它在培養學生創造力能力方面起著其他任何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應正確把握這一時期學生創造力的特點,才能對其有恰到好處的學習目標預期和提出恰如其分的學習要求。
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被公認為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如何在美術課堂中充分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呢?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 在美術課堂上發展和提高學生的感受力
人的智力的開發與其感受力的高低密切相關。因為缺乏足夠的感性材料,抽象思維活動就不能進行,就無法認識事物的本質規律,更難以進行科學的發明與創造。而美育則有助於人的感知覺能力的提高,進而擴大和深化學生對於客觀世界的認識。因為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獲取文化知識,不僅要依賴於各門理論學科,而且需藉助於文學,藝術形象積極的解釋生活的真實及本質。通過藝術認識世界是生動形象、具體可感的,也是富於理想和充滿激情的,是以美自身的魅力去喚起人們對美的嚮往和求知的渴望,以愉悅的心態、理智的情感去獲取有關歷史與現實、社會與人生的種種認識。對於高中生來說,他們雖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而且善於思考,但由於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對於同一作品很可能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評價,又由於學生經驗能力所限,看法也許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們是認真的,真實的感受,教師就應給予尊重和認可。

二、 在美術課堂上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
平時上課時,尤其是在沒充分備好課的課堂上,教師只是繁瑣地羅列一大堆畫家和作品來作平淡的介紹,對作品的創作背景和象徵寓意及歷史事件引導學生去分析評論的很少,這無疑限制了學生的藝術想像力和大膽評論對象的能力。長久以往,教師的思想中就日漸喪失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就偏離了美術素質教育的宗旨。為了達到教學目的,作為教師應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重視對學生的審美情操的培養,精心准備教案,積極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美的環境。教師要積極運用自身的語言、教態、知識和各種形象的手段,通過有聲有色、有形的環境氛圍,使學生在處於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了美的熏陶,從而提高了學生審美意識。比如,在欣賞徐悲鴻先生的《奔馬圖》時,我要求學生仔細地觀察作品,用簡練的語言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後的心理感受,課堂呈現一片活躍、熱烈的氣氛。我在充分地肯定了學生的回答之後,趁機簡單地介紹畫家的生平和創作這幅畫的時代背景,然後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分析,這時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們把馬的思想和畫家的思想聯系起來,而且把馬的精神升華到民族的精神,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同時也獲得了美的享受。

三、 在美術課堂上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記憶力
記憶是通過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等方式,在人們頭腦子中積累和保存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學生正是憑藉著記憶才能感知的基礎上形成思維、想像、創造等高級的心理過程。沒有記憶,感知覺就不會留下任何痕跡,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發展。比如:通過美術教學,使學生將看見過的物象進行回憶或再認,然後進行描繪。如此反復訓練,便能不斷提高他們對圖像、色彩、等方面的形象識別與形象記憶能力。此外,這種形象識別與形象記憶能力,也是學生學習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所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

四、 在美術課堂上發展和提高學生的想像力
情感是創造的靈魂,興趣是創造的先導,想像是創造的核心,沒有想像,就不會有創造。黑格爾認為,想像是藝術創作中最傑出的藝術領域,而想像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在美術課堂中培養學生想像力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關鍵。
在美術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首先是興趣的激勵。興趣,是學生願學的內動力。要學生學好美術,就要激發學生愛好美術的興趣。我通過講有關美術方面的故事、參觀大自然、賞析美術作品,激發學生熱愛美術,嚮往美、追求美、享受美。興趣激發出來後,會產生強大的內動力,一種願學、樂學、好學的風氣油然而生。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只有學生對美術感興趣,才能主動去吸收美術知識和技能,並更多地接觸優秀的美術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知識和能力是創造能力的基礎。興趣也是信心的推動力,對美術興趣盎然的學生,總是信心十足敢於大膽表現。他們思想活躍經常表現出創造的慾望和熱情。在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採取多種方法讓學生去感受事物並對事物產生充分的聯想,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在美術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還得要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愛因斯坦雖然不是個畫家,但他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學生常常在生活中產生豐富的想像,又罩上純自我的神秘色彩,創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想像是記憶為原材料的智力活動,想像力與創造性的關系密切,想像力越豐富,創造力越強。在美術教學中,首先要尊重學生神奇的想像,挖掘這審美的奧妙,進行一些能引起學生聯想、發揮想像的創造活動,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可以啟發學生講故事配畫、記憶畫、命題畫等等。學生們不僅能從詩句中感受生動的形象,而且還能擴大學生畫畫的聯想范圍和進行形象思維的能力,並且使學生的品德情操受到教育。他們的技能可能會幼稚,表現能力也很有限,但他們的構思往往很新穎,別有趣味。對於學生們這些閃光的創造性火花必須給予鼓勵,通過鼓勵一個學生,而激勵起全體學生進行再創造的熱情。
在美術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還需要創意。美術也要反映現實,表現大千世界。美術反映現實就要進行創意,正如歷史偉人所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美術的創意又如一位美術家所言:要把山上之竹變為眼中之竹,要把眼中之竹變為心中之竹,要把心中之竹,變為紙上之竹。創意,就是在現實的基礎上,創造更美、更新、更高的境界。在美術課堂中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改變教學方法,變照葫蘆畫瓢為引發。照葫蘆畫瓢,即老師掛一張范畫,學生照著畫;或老師畫一筆,學生跟著畫一筆,誰畫的像誰的分就高。這些傳統的,錯誤的繪畫教學方法只能扼殺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教學中,要強調引發,引發學生內在的感受、情緒、想像、氣質和才能等等。由引發然後產生聯想,聯想是形象思維的重要方法之一。美術作品恰恰就是形象思維的產物,通過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不僅能使學生得到形象思維訓練,而且能提高創造思維能力。
五、 在美術課堂上發展和提高學生的思維力
美術教育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美的欣賞和創造,以形象思維活動為主。在學校美術教育過程中,無論是引導學生觀賞美景,欣賞樂舞,還是鑒賞字畫, 都需要形象思維體會其中的意境, 獲取美的感受和享受。美術教育還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力。創造性思維是運用新穎的,獨到的方法,創造性的解決問題,是人類思維的高級階段。而美育正是培養和發展這些非邏輯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和主要手段。

六、 在美術課堂上發展和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在美術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才能的機會,讓創造力顯現出它的魅力。青少年的表現自我的慾望大多很強,但學校給他們提供的機會不是太多。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會不時的讓同學們過把癮。我設計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編、自導、自演歷史畫的教學方案,圍繞畫面中的角色完成教學計劃:制頭飾,畫背景。通過合作活動,培養學生的相互協作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對整個演出過程的整合能力。幾乎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被調動了起來。到上課表演的時候,幾乎是一組比一組精彩。充分展示了創造的魅力。
由於美術活動的開放性、選擇性、自主性,學習思維活躍,方式方法靈活多樣,易於學生個性化的自由創造。也正是這種美術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新穎、獨特與對自身審美經驗、美術能力的不斷超越,從而能充分發掘他們的美術學習潛能,實現自身藝術水平的更新、美術能力的改造與重構,獲得創造力發展。
「 在藝術教育里,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創造的過程中,變得更富於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用於何處。假如孩子長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造力,並將之應用於生活和職業,那麼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達到。」 ------羅恩菲德語。這就要求我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只看到傳統意義上的美術學習,更要注重發展學生良好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完善學生的個性品質,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美術教師要在常規教學中具有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學生敏銳自信、勇於創新,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9、藝術課程進入中考,這對中學生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藝術課程進入中考的對中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緩解壓力的,因為現在我們很多的小孩子壓力已經非常大,從開始上學,因為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成龍成鳳,不輸在起跑線上,就會給孩子報很多的補習班,培養孩子從小的興趣,這對於孩子來說其實壓力非常的大。

所以這一次藝術課程進入了中考,對於我們每一個孩子們來說,其實還是非常難得的。雖然有很多的人對於藝術生這三個字有很多的偏差,但其實藝術生是非常優秀的。因為他們平時在各種學習和經歷的時間上面並不比同時優秀的學習的學生差,更多的是對於藝術生來講,他們不只要學習文化課,更要在專業方面有一定的努力和一定的學習,這對於藝術生來說壓力相對還是非常大的,相對於完全學習文化課的學生來講,藝術生可能在大眾的眼中看來,其實是有一定的僥幸心理的。

但是藝術課程進入中考,對於每一個中學生來說,還是有非常大的緩解壓力的作用的。不過在同時,如果一旦決定了要走藝術生這條道路的話,對於一個中學生來講,可能在文化課上面就會存在很少的知識的攝入,這個時候也需要我們相應地提高自己的文化課的成績,如果是決定要走藝術這條道路的情況下,可以在專業方面下移下苦工夫,但是文化課也不能少,因為畢竟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還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對於我們每一個學生來講是重中之重,所以無論是藝術課程還是文化課程,都應該有相同的對待的程度。

藝術課程進入中考對於中學生的發展還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但無論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我們都應該不斷地去考慮和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