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虛應該多吃那些事物呢忌食哪些食物
脾虛的人別吃這10種食物
1、鴨肉
性涼之物。《飲食須知》中曾說:「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清·王孟英亦雲:「多食滯氣,滑中,凡為陽虛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虛之人,尤其是脾陽不足者忌食鴨肉。
2、甲魚
有涼血滋陰作用,屬於清補食品,滋膩之物,多食久食則有礙脾之運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虛之人,應當忌食之,正如《本草從新》中所告誡:「脾虛者大忌。」
3、田螺
性寒,味甘咸,有清熱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質大涼,《隨息居飲食譜》中才明確告誡:「多食寒中,脾虛者忌。」
4、螺螄
性寒,味甘,雖有清熱作用,但對脾胃虛寒之體則不相宜。正如《本草匯言》中指出:「此物體性大寒,善解一切熱瘴。胃中有冷飲,腹中有久泄不實,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說:「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虛者,法當忌食之。
5、蚌肉
性寒,味甘咸,能滋陰、清熱,但脾虛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傷脾胃陽氣。所以,清代食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告誡:「蚌,甘咸寒。多食寒中,脾虛便滑者皆忌。」
6、牡蠣肉
性質微寒,味甘咸,雖有滋陰養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則導致脾胃虛寒,加重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虛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瀉者均忌多食。清·黃宮綉還說:「脾虛精滑者忌。」
7、梨子
生梨性涼,脾虛切忌。正如《飲食須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損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經疏》亦雲:「脾虛泄瀉,法咸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虛寒瀉者忌之。」因此,凡脾虛之人,尤其是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切勿食用。
8、山楂
又叫棠株、山裡紅。能開胃消食,但有損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綱目》中曾說:「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脹悶者,於每食後嚼二三枚絕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經疏》中也指出:「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葯同施,亦不宜過用。」元·朱丹溪還認為:「山楂,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發之氣也。」因此,脾虛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9、甜菜
又叫君達菜。其性涼,有損脾氣。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滑腸人服之,則有泄瀉之虞。」由此可見,對脾氣虛弱,尤其是脾虛便溏之人,不宜多食常食之。
10、枸杞子
性平,味甘。但古代醫家也有認為,枸杞性寒。如《別錄》中說它「微寒」。《食療本草》認為「寒,無毒」。《本草求真》中還說:「枸杞,甘寒性潤。」正因如此,對平素脾胃虛弱,或素有脾胃虛寒便溏者,皆當忌之,正如《本草經疏》中告誡:「脾胃薄弱,時時泄瀉者勿入。」
脾虛的人還忌食:
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筧萊、茭白、葛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批把、梨、西瓜、綠豆腐、肢麥等。
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有鴨肉、豬甲魚肉、牡頗肉、牛奶、芝麻等。
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有養山檀、蘿卜、香菜等。
脾虛的人吃些什麼食物好?
宜食: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燦米、鍋巴(焦鍋)、意米、熟藕、粟子、山葯、扁豆、證豆、葡萄、紅棗、胡蘿卜、馬鈴薯、香菇等。
脾虛吃7種食物好
1、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2、薏苡仁
味甘淡,屬性微寒。具有利水滲濕和止瀉的作用。對於腹瀉、食慾下降等脾虛症狀都適用。
3、粳米
又被稱為「大米」。性平味甘,對於脾胃以及肌肉的保健都具有益處。可以用來治療、改善因脾虛所致身體消瘦、煩悶、泄瀉、下痢等症狀。
推薦: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於10克,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乾,共同燉煮至稀爛即可。
4、小麥
小麥屬於性涼味甘的五穀類食物。具有健心護腎、清熱止渴的功效。適用於口乾舌燥、心煩不安、食慾不振等脾虛症狀。
5、芝麻油
芝麻油性涼味甘,能夠潤滑腸道、預防大便干結、幫助身體排毒解毒、治療食積腹痛、潰瘍等症
6、糯米
糯米又被稱作「江米」,性質溫和,味甘,適合脾虛胃寒的人食用。具有暖和脾胃、消除口舌乾渴、改善自汗、治療便溏和腹瀉等功效。
7、大棗。
性溫,味曾,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兩干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甲養脾」的記載。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搪、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健脾也可用山葯、白術、意米、土豆、白扁豆、紅薯等,通常是長在地里深處的都可以健脾。用它們熬粥、婉肉、單煮均可,如果放一點荷葉,效果會更好。
2、20歲的女孩子如何生發養發?
不要熬夜,平時多吃堅果,就是那種一包一包,特別的方便,洗發水盡量選用無硅油的,每周做兩次發膜,我就是這樣護理的
3、最近上火,前幾天舌苔黃膩口苦,今天有點好轉可還是白厚;便秘;下頜長痘;睡眠不好;現在需服什麼葯治療
中醫脾虛證是指中醫所稱之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證,其病情雖較繁雜,但就筆者長期的臨床觀察,主要有嘔吐、泄瀉、水腫、出血等,我在治療方面積累了點滴經驗,現略述如下:
脾虛嘔吐證見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嘔,方選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脾虛泄瀉證見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濕注腸道所致,治宜健脾滲濕止瀉,方選參苓白術散化裁。
脾虛水腫證見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食納減少,面色不華,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緩。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泛溢肌膚所致,治宜溫脾利水消腫,方選實脾飲加減。
脾虛出血證見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攝為罹,治宜健脾益氣攝血,方選歸脾湯加減
脾虛之人忌吃下列食物。
鴨肉
性涼之物。《飲食須知》中曾說:「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清·王孟英亦雲:「多食滯氣,滑中,凡為陽虛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虛之人,尤其是脾陽不足者忌食鴨肉。
甲魚
有涼血滋陰作用,屬於清補食品,滋膩之物,多食久食則有礙脾之運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虛之人,應當忌食之,正如《本草從新》中所告誡:「脾虛者大忌。」
田螺
性寒,味甘咸,有清熱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質大涼,《隨息居飲食譜》中才明確告誡:「多食寒中,脾虛者忌。」
螺螄
性寒,味甘,雖有清熱作用,但對脾胃虛寒之體則不相宜。正如《本草匯言》中指出:「此物體性大寒,善解一切熱瘴。胃中有冷飲,腹中有久泄不實,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說:「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虛者,法當忌食之。
蚌肉
性寒,味甘咸,能滋陰、清熱,但脾虛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傷脾胃陽氣。所以,清代食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告誡:「蚌,甘咸寒。多食寒中,脾虛便滑者皆忌。」
牡蠣肉
性質微寒,味甘咸,雖有滋陰養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則導致脾胃虛寒,加重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虛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瀉者均忌多食。清·黃宮綉還說:「脾虛精滑者忌。」
梨子
生梨性涼,脾虛切忌。正如《飲食須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損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經疏》亦雲:「脾虛泄瀉,法咸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虛寒瀉者忌之。」因此,凡脾虛之人,尤其是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切勿食用。
山楂
又叫棠株、山裡紅。能開胃消食,但有損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綱目》中曾說:「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脹悶者,於每食後嚼二三枚絕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經疏》中也指出:「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葯同施,亦不宜過用。」元·朱丹溪還認為:「山楂,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發之氣也。」因此,脾虛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甜菜
又叫君達菜。其性涼,有損脾氣。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滑腸人服之,則有泄瀉之虞。」由此可見,對脾氣虛弱,尤其是脾虛便溏之人,不宜多食常食之。
枸杞子
性平,味甘。但古代醫家也有認為,枸杞性寒。如《別錄》中說它「微寒」。《食療本草》認為「寒,無毒」。《本草求真》中還說:「枸杞,甘寒性潤。」正因如此,對平素脾胃虛弱,或素有脾胃虛寒便溏者,皆當忌之,正如《本草經疏》中告誡:「脾胃薄弱,時時泄瀉者勿入。」
此外,脾虛者根據其宜忌原則,應當忌食或少吃阿膠、馬奶、牛奶、海參、甲魚、螃蟹、蛤蜊、蚌肉、蜆肉、鰒魚、芝麻、蕎麥、柿子、柿餅、荸薺、柑、橘、香蕉、桑椹、無花果、獼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蘿卜、水芹菜、落葵、菊花腦、茼蒿、菠菜、蒓菜、發菜、蕺
菜、地瓜、絲瓜、生菜瓜、生黃瓜、紫菜、地耳、金針菇、草菇、菊花、金銀花、地黃、決明子、西洋參、胖大海、薄荷等。
脾虛者宜吃以下食品。
粳米
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鑒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本草經疏》亦雲:「粳米即人所常食米,為五穀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無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膚,因之而強健。」可以說凡虛弱之人,粳米皆宜,尤脾虛之人,最宜食之。
糯米
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孫思邈說:「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泄。」所謂脾病,乃指脾虛為病之義。《本經逢原》說得好:「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鍋巴
又稱鍋焦。性平。《本草綱目拾遺》中說它「補氣,運脾,消食,止泄瀉」。凡脾虛不運、飲食不香,或食不消化,或脾虛久瀉者最宜食用。古方中亦常用之,如小兒常用健脾消食的「鍋焦丸」,治老人脾泄的「玉露霜」。《梁侯瀛集驗良方》中用以治療「老幼脾虛久瀉不愈」就是用鍋巴同蓮子肉為末加白糖調服,頗有效果。
西國米
又稱西穀米,西米。白凈滑糯,營養豐富。性溫,味甘,能溫中補脾,凡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頗宜。《柑園小識》記載:「西穀米健脾運胃,久病虛乏者,煮粥食最宜。」
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薏苡仁
俗稱苡仁米、六穀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時珍說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經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補脾」的記載。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飯豇豆
性平,味甘,能健補脾胃,對脾胃虛弱、食少便瀉,或婦女脾虛帶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虛弱,開胃健脾」的記載。明·李時珍還說它能「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生精髓」。除通常炒食外,還可同粳米煮飯或煮粥食用。
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補脾胃虛弱。《本草綱目》中說:「白扁豆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瀉,暖脾胃。」《本草求真》還解釋道:「扁豆如何補脾?蓋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於脾而有益也。」《會約醫鏡》認為:扁豆「炒用健脾止瀉」。對於脾虛嘔逆,食少久泄、小兒脾虛疳積、婦女脾虛帶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牛肉
性平,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醫林纂要》中說得好:「牛肉味甘,專補脾土,脾胃者,後天氣血之本,補此則無不補矣。」故凡久病脾虛、中氣下陷、氣短乏力、大便泄瀉、脾虛浮腫之人,宜用牛肉燉汁服食,或用牛肉適量與大米煮粥調料進服,這對脾胃虛弱的恢復,大有裨益。
牛肚
性平,味甘,也能補虛養脾胃。歷代醫家多有論說。《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記載。《本草蒙筌》亦稱牛肚「健脾胃」。《本草綱目》還說它能「補中益氣,養脾胃。」所以,凡脾虛之人,或病後脾胃虛羸,宜煨食之。羊肚也有與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虛者食之亦宜。
鯽魚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腸經,有健脾養胃作用,故脾胃虛弱者宜食。《唐本草》早有「鯽魚合蒓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記載。《本草經疏》還說:「鯽魚,甘溫能益脾生肌,調胃實腸,與病無礙,諸魚中惟此可常食。」
白鯗
為大黃魚或者小黃魚的干製品。有健脾、開胃、補虛、消食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它「開胃醒脾,補虛活血,為病人產後食養之珍」。《本草匯言》中還說:「黃魚有養脾理肺之功,治久病胃弱食減,不能進厚味者。以白鯗水煮爛食之,健利腸胃,為腸虛胃弱之人必需用之,誠葯食中之良品也。」可見脾胃虛弱者食之頗宜。
鱸魚
性平,味甘,能補益脾胃。《本草經疏》說得好:「鱸魚,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脾胃有病,則五臟無所滋養,脾虛則水氣泛濫,益脾胃則諸症自除。」脾胃虛弱者宜常食之。
大棗
性溫,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中養脾」的記載。明·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溏、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櫻桃
性溫,味甘,能補脾益氣。《名醫別錄》中就說:「櫻桃主調中,益脾氣。」《滇南本草》亦雲:「櫻桃治一切虛症,能大補元氣,滋潤皮膚。」凡脾氣虛弱者宜食。
芡實
性平,味甘澀,入脾、腎經,有補脾益氣、固腎澀精的作用。尤其是脾虛而大便泄瀉,或脾虛婦人帶下者,食之最宜。
菱角
熟者甘平,鮮者甘涼,煮熟服食,有健脾益氣的作用。《本草衍義》中曾說:「煮熟取仁食之,代糧。」用老菱製取澱粉叫菱粉,也有補脾作用。《唐本草》雲:「菱,作粉極白潤宜人。」《綱目拾遺》亦載:「菱粉補脾胃,強腳膝,健力益氣。」脾胃氣虛者食之為佳。
蓮子肉
性平,味甘澀,有補脾胃之功。明·李時珍認為:「蓮之味甘,氣溫而性澀,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王楸葯解》中還說;「蓮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澀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遺精便溏,極有良效。」所以,對脾虛之人久痢虛瀉,婦女白帶清稀頻多者,最宜食之。
黨參
性平,味甘,無毒,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本草正義》指出:「黨參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本與人參不甚相遠。其尤可貴者,則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濕。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參,無不可以潞黨參當之,凡百證治之應用人參者,亦無不可以潞黨參投之。」可見黨參補脾胃作用與人參相同,且運用得比人參更廣泛。
太子參
又稱孩兒參、童參。能補脾益氣。《本草從新》說它「大補元氣」。《飲片新參》認為太子參「補脾肺元氣」。《陝西中草葯》中還說它「補氣益血,健脾生津。治脾虛腹瀉,不思飲食。」脾虛者宜常食之。
此外,脾虛之人還宜服食山葯、粟米、高粱、青稞、蠶豆、狗肉、羊肚、雞肉、青魚、鰱魚、烏魚、魴魚、白魚、銀魚、鱖魚、白木耳、花生、黃芪、紫河車、白術、甘草等
脾虛之人忌吃下列食物。
鴨肉
性涼之物。《飲食須知》中曾說:「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清·王孟英亦雲:「多食滯氣,滑中,凡為陽虛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虛之人,尤其是脾陽不足者忌食鴨肉。
甲魚
有涼血滋陰作用,屬於清補食品,滋膩之物,多食久食則有礙脾之運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虛之人,應當忌食之,正如《本草從新》中所告誡:「脾虛者大忌。」
田螺
性寒,味甘咸,有清熱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質大涼,《隨息居飲食譜》中才明確告誡:「多食寒中,脾虛者忌。」
螺螄
性寒,味甘,雖有清熱作用,但對脾胃虛寒之體則不相宜。正如《本草匯言》中指出:「此物體性大寒,善解一切熱瘴。胃中有冷飲,腹中有久泄不實,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說:「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虛者,法當忌食之。
蚌肉
性寒,味甘咸,能滋陰、清熱,但脾虛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傷脾胃陽氣。所以,清代食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告誡:「蚌,甘咸寒。多食寒中,脾虛便滑者皆忌。」
牡蠣肉
性質微寒,味甘咸,雖有滋陰養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則導致脾胃虛寒,加重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虛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瀉者均忌多食。清·黃宮綉還說:「脾虛精滑者忌。」
梨子
生梨性涼,脾虛切忌。正如《飲食須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損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經疏》亦雲:「脾虛泄瀉,法咸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虛寒瀉者忌之。」因此,凡脾虛之人,尤其是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切勿食用。
山楂
又叫棠株、山裡紅。能開胃消食,但有損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綱目》中曾說:「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脹悶者,於每食後嚼二三枚絕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經疏》中也指出:「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葯同施,亦不宜過用。」元·朱丹溪還認為:「山楂,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發之氣也。」因此,脾虛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甜菜
又叫君達菜。其性涼,有損脾氣。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滑腸人服之,則有泄瀉之虞。」由此可見,對脾氣虛弱,尤其是脾虛便溏之人,不宜多食常食之。
枸杞子
性平,味甘。但古代醫家也有認為,枸杞性寒。如《別錄》中說它「微寒」。《食療本草》認為「寒,無毒」。《本草求真》中還說:「枸杞,甘寒性潤。」正因如此,對平素脾胃虛弱,或素有脾胃虛寒便溏者,皆當忌之,正如《本草經疏》中告誡:「脾胃薄弱,時時泄瀉者勿入。」
此外,脾虛者根據其宜忌原則,應當忌食或少吃阿膠、馬奶、牛奶、海參、甲魚、螃蟹、蛤蜊、蚌肉、蜆肉、鰒魚、芝麻、蕎麥、柿子、柿餅、荸薺、柑、橘、香蕉、桑椹、無花果、獼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蘿卜、水芹菜、落葵、菊花腦、茼蒿、菠菜、蒓菜、發菜、蕺
菜、地瓜、絲瓜、生菜瓜、生黃瓜、紫菜、地耳、金針菇、草菇、菊花、金銀花、地黃、決明子、西洋參、胖大海、薄荷等。
4、脾虛不能吃的10種寒涼食物有哪些?
1、梨子
生梨性涼,脾虛切忌。正如《飲食須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損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經疏》亦雲:「脾虛泄瀉,法咸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虛寒瀉者忌之。」因此,凡脾虛之人,尤其是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切勿食用。
2、山楂
又叫棠株、山裡紅。能開胃消食,但有損害脾胃之弊。《本草經疏》中指出:「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葯同施,亦不宜過用。」元·朱丹溪還認為:「山楂,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發之氣也。」
3、甜菜
又叫君達菜。其性涼,有損脾氣。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滑腸人服之,則有泄瀉之虞。」由此可見,對脾氣虛弱,尤其是脾虛便溏之人,不宜多食常食之。
4、枸杞子
性平,味甘。但古代醫家也有認為,枸杞性寒。如《別錄》中說它「微寒」。《食療本草》認為「寒,無毒」。《本草求真》中還說:「枸杞,甘寒性潤。」正因如此,對平素脾胃虛弱,或素有脾胃虛寒便溏者,皆當忌之,正如《本草經疏》中告誡:「脾胃薄弱,時時泄瀉者勿入。」
5、鴨肉
性涼之物。《飲食須知》中曾說:「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清·王孟英亦雲:「多食滯氣,滑中,凡為陽虛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虛之人,尤其是脾陽不足者忌食鴨肉。
5、健脾的食療方法
脾虛者宜吃以下食品。
粳米
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鑒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本草經疏》亦雲:「粳米即人所常食米,為五穀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無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膚,因之而強健。」可以說凡虛弱之人,粳米皆宜,尤脾虛之人,最宜食之。
糯米
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孫思邈說:「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泄。」所謂脾病,乃指脾虛為病之義。《本經逢原》說得好:「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鍋巴
又稱鍋焦。性平。《本草綱目拾遺》中說它「補氣,運脾,消食,止泄瀉」。凡脾虛不運、飲食不香,或食不消化,或脾虛久瀉者最宜食用。古方中亦常用之,如小兒常用健脾消食的「鍋焦丸」,治老人脾泄的「玉露霜」。《梁侯瀛集驗良方》中用以治療「老幼脾虛久瀉不愈」就是用鍋巴同蓮子肉為末加白糖調服,頗有效果。
西國米
又稱西穀米,西米。白凈滑糯,營養豐富。性溫,味甘,能溫中補脾,凡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頗宜。《柑園小識》記載:「西穀米健脾運胃,久病虛乏者,煮粥食最宜。」
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薏苡仁
俗稱苡仁米、六穀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時珍說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經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補脾」的記載。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飯豇豆
性平,味甘,能健補脾胃,對脾胃虛弱、食少便瀉,或婦女脾虛帶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虛弱,開胃健脾」的記載。明·李時珍還說它能「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生精髓」。除通常炒食外,還可同粳米煮飯或煮粥食用。
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補脾胃虛弱。《本草綱目》中說:「白扁豆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瀉,暖脾胃。」《本草求真》還解釋道:「扁豆如何補脾?蓋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於脾而有益也。」《會約醫鏡》認為:扁豆「炒用健脾止瀉」。對於脾虛嘔逆,食少久泄、小兒脾虛疳積、婦女脾虛帶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牛肉
性平,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醫林纂要》中說得好:「牛肉味甘,專補脾土,脾胃者,後天氣血之本,補此則無不補矣。」故凡久病脾虛、中氣下陷、氣短乏力、大便泄瀉、脾虛浮腫之人,宜用牛肉燉汁服食,或用牛肉適量與大米煮粥調料進服,這對脾胃虛弱的恢復,大有裨益。
牛肚
性平,味甘,也能補虛養脾胃。歷代醫家多有論說。《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記載。《本草蒙筌》亦稱牛肚「健脾胃」。《本草綱目》還說它能「補中益氣,養脾胃。」所以,凡脾虛之人,或病後脾胃虛羸,宜煨食之。羊肚也有與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虛者食之亦宜。
鯽魚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腸經,有健脾養胃作用,故脾胃虛弱者宜食。《唐本草》早有「鯽魚合蒓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記載。《本草經疏》還說:「鯽魚,甘溫能益脾生肌,調胃實腸,與病無礙,諸魚中惟此可常食。」
白鯗
為大黃魚或者小黃魚的干製品。有健脾、開胃、補虛、消食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它「開胃醒脾,補虛活血,為病人產後食養之珍」。《本草匯言》中還說:「黃魚有養脾理肺之功,治久病胃弱食減,不能進厚味者。以白鯗水煮爛食之,健利腸胃,為腸虛胃弱之人必需用之,誠葯食中之良品也。」可見脾胃虛弱者食之頗宜。
鱸魚
性平,味甘,能補益脾胃。《本草經疏》說得好:「鱸魚,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脾胃有病,則五臟無所滋養,脾虛則水氣泛濫,益脾胃則諸症自除。」脾胃虛弱者宜常食之。
大棗
性溫,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中養脾」的記載。明·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溏、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櫻桃
性溫,味甘,能補脾益氣。《名醫別錄》中就說:「櫻桃主調中,益脾氣。」《滇南本草》亦雲:「櫻桃治一切虛症,能大補元氣,滋潤皮膚。」凡脾氣虛弱者宜食。
芡實
性平,味甘澀,入脾、腎經,有補脾益氣、固腎澀精的作用。尤其是脾虛而大便泄瀉,或脾虛婦人帶下者,食之最宜。
菱角
熟者甘平,鮮者甘涼,煮熟服食,有健脾益氣的作用。《本草衍義》中曾說:「煮熟取仁食之,代糧。」用老菱製取澱粉叫菱粉,也有補脾作用。《唐本草》雲:「菱,作粉極白潤宜人。」《綱目拾遺》亦載:「菱粉補脾胃,強腳膝,健力益氣。」脾胃氣虛者食之為佳。
蓮子肉
性平,味甘澀,有補脾胃之功。明·李時珍認為:「蓮之味甘,氣溫而性澀,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王楸葯解》中還說;「蓮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澀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遺精便溏,極有良效。」所以,對脾虛之人久痢虛瀉,婦女白帶清稀頻多者,最宜食之。
黨參
性平,味甘,無毒,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本草正義》指出:「黨參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本與人參不甚相遠。其尤可貴者,則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濕。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參,無不可以潞黨參當之,凡百證治之應用人參者,亦無不可以潞黨參投之。」可見黨參補脾胃作用與人參相同,且運用得比人參更廣泛。
太子參
又稱孩兒參、童參。能補脾益氣。《本草從新》說它「大補元氣」。《飲片新參》認為太子參「補脾肺元氣」。《陝西中草葯》中還說它「補氣益血,健脾生津。治脾虛腹瀉,不思飲食。」脾虛者宜常食之。
此外,脾虛之人還宜服食山葯、粟米、高粱、青稞、蠶豆、狗肉、羊肚、雞肉、青魚、鰱魚、烏魚、魴魚、白魚、銀魚、鱖魚、白木耳、花生、黃芪、紫河車、白術、甘草等
脾虛之人忌吃下列食物:
鴨肉
性涼之物。《飲食須知》中曾說:「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清·王孟英亦雲:「多食滯氣,滑中,凡為陽虛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虛之人,尤其是脾陽不足者忌食鴨肉。
甲魚
有涼血滋陰作用,屬於清補食品,滋膩之物,多食久食則有礙脾之運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虛之人,應當忌食之,正如《本草從新》中所告誡:「脾虛者大忌。」
田螺
性寒,味甘咸,有清熱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質大涼,《隨息居飲食譜》中才明確告誡:「多食寒中,脾虛者忌。」
螺螄
性寒,味甘,雖有清熱作用,但對脾胃虛寒之體則不相宜。正如《本草匯言》中指出:「此物體性大寒,善解一切熱瘴。胃中有冷飲,腹中有久泄不實,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說:「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虛者,法當忌食之。
蚌肉
性寒,味甘咸,能滋陰、清熱,但脾虛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傷脾胃陽氣。所以,清代食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告誡:「蚌,甘咸寒。多食寒中,脾虛便滑者皆忌。」
牡蠣肉
性質微寒,味甘咸,雖有滋陰養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則導致脾胃虛寒,加重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虛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瀉者均忌多食。清·黃宮綉還說:「脾虛精滑者忌。」
梨子
生梨性涼,脾虛切忌。正如《飲食須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損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經疏》亦雲:「脾虛泄瀉,法咸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虛寒瀉者忌之。」因此,凡脾虛之人,尤其是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切勿食用。
山楂
又叫棠株、山裡紅。能開胃消食,但有損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綱目》中曾說:「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脹悶者,於每食後嚼二三枚絕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經疏》中也指出:「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葯同施,亦不宜過用。」元·朱丹溪還認為:「山楂,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發之氣也。」因此,脾虛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甜菜
又叫君達菜。其性涼,有損脾氣。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滑腸人服之,則有泄瀉之虞。」由此可見,對脾氣虛弱,尤其是脾虛便溏之人,不宜多食常食之。
枸杞子
性平,味甘。但古代醫家也有認為,枸杞性寒。如《別錄》中說它「微寒」。《食療本草》認為「寒,無毒」。《本草求真》中還說:「枸杞,甘寒性潤。」正因如此,對平素脾胃虛弱,或素有脾胃虛寒便溏者,皆當忌之,正如《本草經疏》中告誡:「脾胃薄弱,時時泄瀉者勿入。」
此外,脾虛者根據其宜忌原則,應當忌食或少吃阿膠、馬奶、牛奶、海參、甲魚、螃蟹、蛤蜊、蚌肉、蜆肉、鰒魚、芝麻、蕎麥、柿子、柿餅、荸薺、柑、橘、香蕉、桑椹、無花果、獼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蘿卜、水芹菜、落葵、菊花腦、茼蒿、菠菜、蒓菜、發菜、蕺
菜、地瓜、絲瓜、生菜瓜、生黃瓜、紫菜、地耳、金針菇、草菇、菊花、金銀花、地黃、決明子、西洋參、胖大海、薄荷等。
6、山楂吃多了會反伐脾胃生發之氣,「反伐脾胃生發之氣」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山楂性微溫天天吃會不會上火啊?
山楂味甘、酸,性微溫。有消積化痰、行氣活瘀的作用。
因為山楂是消積耗氣之品,多食久食則傷胃氣,令人嘈煩,易飢。元·朱丹溪稱之為「反伐脾胃生發之氣」。 所以天天吃沒有益處。
7、我脾腎虛吃什麼食物和水果補快
病情分析:
你好,脾腎虛弱可以服用補中益氣丸和腎氣丸。當然,也可以通過食物來調理
指導意見:
補腎:山葯、黃精、枸杞子、女貞子、鱉、鹿茸、杜仲、冬蟲夏草、海鮮類、韭菜、蛤蚧
補脾:山葯、各種參、黃芪、白術、黃精、大棗
8、醫生說我脾虛!脾主管什麼功能,脾虛會出現什麼症狀?
脾虛之人忌吃下列食物。
鴨肉
性涼之物。《飲食須知》中曾說:「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清·王孟英亦雲:「多食滯氣,滑中,凡為陽虛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虛之人,尤其是脾陽不足者忌食鴨肉。
甲魚
有涼血滋陰作用,屬於清補食品,滋膩之物,多食久食則有礙脾之運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虛之人,應當忌食之,正如《本草從新》中所告誡:「脾虛者大忌。」
田螺
性寒,味甘咸,有清熱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質大涼,《隨息居飲食譜》中才明確告誡:「多食寒中,脾虛者忌。」
螺螄
性寒,味甘,雖有清熱作用,但對脾胃虛寒之體則不相宜。正如《本草匯言》中指出:「此物體性大寒,善解一切熱瘴。胃中有冷飲,腹中有久泄不實,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說:「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虛者,法當忌食之。
蚌肉
性寒,味甘咸,能滋陰、清熱,但脾虛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傷脾胃陽氣。所以,清代食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告誡:「蚌,甘咸寒。多食寒中,脾虛便滑者皆忌。」
牡蠣肉
性質微寒,味甘咸,雖有滋陰養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則導致脾胃虛寒,加重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虛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瀉者均忌多食。清·黃宮綉還說:「脾虛精滑者忌。」
梨子
生梨性涼,脾虛切忌。正如《飲食須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損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經疏》亦雲:「脾虛泄瀉,法咸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虛寒瀉者忌之。」因此,凡脾虛之人,尤其是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切勿食用。
山楂
又叫棠株、山裡紅。能開胃消食,但有損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綱目》中曾說:「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脹悶者,於每食後嚼二三枚絕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經疏》中也指出:「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葯同施,亦不宜過用。」元·朱丹溪還認為:「山楂,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發之氣也。」因此,脾虛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甜菜
又叫君達菜。其性涼,有損脾氣。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滑腸人服之,則有泄瀉之虞。」由此可見,對脾氣虛弱,尤其是脾虛便溏之人,不宜多食常食之。
枸杞子
性平,味甘。但古代醫家也有認為,枸杞性寒。如《別錄》中說它「微寒」。《食療本草》認為「寒,無毒」。《本草求真》中還說:「枸杞,甘寒性潤。」正因如此,對平素脾胃虛弱,或素有脾胃虛寒便溏者,皆當忌之,正如《本草經疏》中告誡:「脾胃薄弱,時時泄瀉者勿入。」
此外,脾虛者根據其宜忌原則,應當忌食或少吃阿膠、馬奶、牛奶、海參、甲魚、螃蟹、蛤蜊、蚌肉、蜆肉、鰒魚、芝麻、蕎麥、柿子、柿餅、荸薺、柑、橘、香蕉、桑椹、無花果、獼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蘿卜、水芹菜、落葵、菊花腦、茼蒿、菠菜、蒓菜、發菜、蕺
菜、地瓜、絲瓜、生菜瓜、生黃瓜、紫菜、地耳、金針菇、草菇、菊花、金銀花、地黃、決明子、西洋參、胖大海、薄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