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天如何養生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僅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春天的三個月,可以稱之為是承上啟下吐故納新的時節,此時天地自然的生發之氣都已經萌生,萬物可謂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這個時候就應該天黑入夜則睡,日出而早起。不僅如此,還要解開緊束的頭發,寬衣松帶以便讓自己的身體得到舒展,精神也順應春天的生發之氣而得到滋養,此時,只可順著春日陽氣的生發而讓自己胸懷舒暢,切忌不可殺生;相反,要多施予少斂奪,多行賞而少責罰,從而達到一種內外和順的狀況,這就是順應春季時令進行養生的道理。不順反逆的話,則會使肝臟受到損傷,而且還會因為不能供給夏長之氣的不足而在夏季引發身體的寒性病變。
春季身體的調養重在一個「生」字,具體該怎麼樣「生」呢?《黃帝內經》說得很清楚:「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而「以使志生」。這里的「以使志生」,就是說人們在春天要順應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順應大自然的生機勃發之機,讓自己的意志、情趣得到生發,讓自己的心胸更加開闊,心情更加豁達樂觀。
夏之疾在於春之患,就像上面說的,春天不能供給夏長之氣疾病就會在夏天被引發。同樣的道理,如果在春天得了疾病,那麼,疾患多源於在冬天未能做好「精」的固守,未能在冬天儲藏以供給春天生發所需要的身體能量,在了解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養生之道後,大家就不難發現,這些養生的道理就像一個「救生圈」一樣,對於生命的護衛可以說是環環相扣的,組成了生命賴以循環往復的通道。
隨著冬與春的季節更替,陰陽之氣也就近似太極圖一樣,冬寒極而至春暖,陰滿而至陽長。此時,人體的陽氣就在經過冬天後開始「蘇醒」過來了,形成一種向上向外的噴發,那些處於半休眠狀態的身體機能也開始變得活躍,陽氣向外宣發。冬天因為氣溫低身體相對的僵直,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在規勸那些活躍分子的時候常說要「冷靜」的原因,因為冷而靜。
春天是個被很多詩人歌頌的季節,小時候學孟浩然的詩句就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也有杜甫的「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更有白居易對春天看似低調的盛贊「人間四月芳菲盡」。是呀,四月芳菲盡,那不說的就是芳菲盡在春三月嗎?春天包含三月六個節氣,在盡享那些「好雨知時節」的喜悅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卻忘記了「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對我們健康的輕柔提醒,甚至還忘卻了「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警醒。剪刀不僅是剪出了柳條和細葉,也可能剪卻健康。
春季是一個多風的季節,風是一把健康的雙刃劍,幫助我們促進散熱,促進空氣的流通,讓我們總能在空氣的流動中享受到「流水不腐」般的清新;但另一方面,春季的氣候多變,氣溫高,人感到暖和的時候,氣血趨於體表,而當風速大、人感覺寒冷的時候,又像是逃避轟炸一般流回內臟。在這種來回的「奔波」中,氣血流動的波動性自然加大。這也是很多人納悶的地方,總是感覺寒冷的冬天都扛過來了,春天自然不在話下,只等「瀟灑走一回」,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地球表面的凹凸不平,自然受熱就不均衡,所以來去匆匆的風就形成了。可以說,風自其誕生之日起,就有兩張「臉譜」,或者是綠葉的「信使」,或者是落葉「屠戶」。而後者就是我們很多時候在說的「賊風」。為什麼將之稱為是「賊風」呢?到底竊了什麼,又偷了什麼呢?簡單地說,趁虛而入謂之邪,竊害中和謂之賊。這也是《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的道理。所以,對於來犯的邪風最好有一種「惹不起躲得起」的迴避策略。
2010-2-28 09:46 回復
易之期貨
1位粉絲
2樓
邪風可以單獨成為致病的因子,一個非常明顯的感覺就是口乾唇裂了,鼻子缺少水分變得乾燥,由於大量水汽的席捲和濕度的減弱,很多的病菌就開始趁虛而入,支氣管炎、流感、肺結核等許多疾病的流行,都是因為有風充當「幫凶」,所以又有「風者,百病之始也」的說法。具體說來,春風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打你健康的主意。
一是傷肺,最為常見的莫過於「傷風感冒」了,因為「傷風」,人體的健康可謂是遭受了一場「掃盪」,從上往下看,頭要痛,鼻子或塞或流鼻涕,咽喉要痛。當然,這些並非是排隊對你進行攻擊,而是分兵合擊同時進攻。從《黃帝內經》的中醫理論來看,頭痛多源於肺部受到了侵襲,風邪在表的原因,當然如果是賊風避之不及,或者汗出當風的話,風邪則會趁虛而入,導致肺氣不宣、衛氣不固、營衛不和等。
二是傷形,《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就有「風勝則動」的說法,此時,身體多會有一種肢體運動的異常,比如痙攣、抽搐、顫抖等症,最為典型的就是面部神經癱瘓所致的口眼歪斜和抽搐。
春季養生,養心在樂
春為四時之首,既是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的時令,也同樣可以看作是養生的開始,此時,人應該本著「人與大地相應」的基本出發點,順其自然向上向外疏發人體之陽氣。所以,春季養生的一個重點就是要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使之由弱到強逐漸旺盛起來。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而且還要積極地去倡導一種雅緻舒心的生活。那麼,人們應如何養生,才能使身體更健康呢?
(1) 養神
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精神的調攝也應該是順應自然而疏泄通達,心緒豁達,或踏青問柳,或遊山玩水,不僅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而且有一種融合於大自然的和諧感。除此之外,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開朗的性格也很重要,一項有關長壽秘訣的調查顯示,結果發現其中96%的壽星都是性格開朗的。可以想像,在大自然鳥鳴、泉水叮咚、和煦暖風中的奏鳴下,人融入其中,自然氣血通暢而精神旺盛。
日常生活要安排得豐富多彩。《壽親養老新書》里載有十樂:讀義理書,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觀山,寓意弈棋。清代畫家高桐軒也有「十樂」,即耕耘之樂,把帚之樂,教子之樂,知足之樂,安居之樂,暢談之樂,漫步之樂,沐浴之樂,高卧之樂,曝背之樂。可見,在生活中結合自己的情趣愛好,不僅是生活的豐富,還是一種生命的頤養。
(2) 人緣
好人緣,在很多時候被現代的人作為了人力資源來看,這本身沒有什麼不對的,但那樣做往往對應於自己的理想、目標。換句話說,就使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相互關系變成了為了一定目的的利用,自然,人際關系的培養也就成為了一種策略,偏離了協調好周圍的人際關系,從而引起愉快情緒、產生安全感、舒適感和被認同感,也就脫離了健康養生的正道。
可能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女子傷春,男子悲秋。」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因為冬天屬陰,春天屬陽,春從冬來,春天是從陰到陽逐漸生發的階段,這個時候不管性別如何,只要是一個正常的人,心情也都會開始「發動」,所以女性較男性更容易「傷春」。在古代甚至有一個節日——上巳節,即在「三月三」這一天,男女被認為是可以合法私奔的,男女聚會,談情說愛以免「傷春」。後來演變成「三月三,風箏飛滿天」,實際上也是順應一種心情的放飛,是一種治療春三月產生情緒變化的良方。
(3) 知足
人,面對失敗是無可奈何的事,但重視過程,輕視結果卻是可以控制的。對於追求的目標在過程之中盡可能以一種平常心去盡力,在結果的問題上抱著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試想,那些所謂的成功不都是過眼雲煙嗎?那些歷史上的英雄豪傑不都在演繹著「是非成敗轉頭空」的人生的悲喜劇嗎?當我們在關注《孫子兵法》,關注《卡耐基的成功之道》的時候,是否也該看看古人對於我們「知足常樂」的提醒呢?如《黃帝內經》里所倡導的「高下不相慕」,「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即不論社會地位的高低,都不要去傾慕,無論吃什麼都感到很滿足,穿什麼也不挑剔,不管社會風氣如何,都能夠處得好。這里不擇、不挑就是一種「大順」的倡導,因此,從這個意義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在祝福很多人「六六大順」的時候,往往被誤解成了做事要順,其實最大的順在心中,是要「心順」。
2010-2-28 09:46 回復
易之期貨
1位粉絲
3樓
春季養生,養肝在睡
春季養肝重在晚睡而早起,為什麼不是早睡早起呢?
春天屬木,肝屬木。春季養生要注意養肝自是情理之中。那麼,春天養肝應該遵從「夜卧早起」之道,而不是人們常說的早睡早起。說來還是一個「順」字。順的就是春季的生發之氣。因為春天充滿了生發之氣,晝夜的時長發生了變化,白天長而晚上短,所以可以將在白天工作的時間適度延長,而將晚上睡覺的時間適度縮短。聽來或許有點糊塗了,要養生,還要延長工作時間,事實上就是如此。打個比方說吧,水在半罐的時候,搖晃起來對於罐壁的碰撞會產生很大的力量,而在水滿罐的時候,不僅沒有半罐時候的響叮當,而且對於罐壁的碰撞力也會減弱很多,甚至將雞蛋放置其中也不會有什麼破損。
春季萬物生發,我們在對待自己身體的時候,也要像對待新生的事物一樣,扶助其生長而不要傷害它。對於工作時間的適度延長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給身體「加滿水」,是一種防止受到春天氣息震盪的一種方法,所以適度的工作時間的延長實際上就變成了一種保養,是給了身體一個生發的機會。如果違反了這個道理,就會傷害到肝臟、肝氣,到了夏天,就會發生寒性的病變,就會使得人們適應夏季盛長的能量不足。這也可以用五行相生的原理來解釋,春天屬木,夏天屬火,木能生火。現在木沒有養好,就會影響到下一階段的火,火一旦弱了,就會引起寒性的病變。所以,如果前一個季節沒有養好身體,那麼,淤積的病氣就會在下一個季節表現出來。這就是順應春天生發的養「生」之道,因此要早起而晚睡。
當然,我們強調春季養生要順勢而為,以防止體內的陽氣被抑制,氣機不暢,各種邪氣乘虛而入,形成我們熟悉的「上火」,但並非就是沒有一個限度,甚至走上極端,晚上堅持越晚越好,早上越早越好。對於睡眠,要有一個時間上的充分的保證和睡眠規律的基本的遵從。除了適度之外,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即使在愛美的女孩那裡,早起的時候建議你也不要做形與容上的精心打扮,甚至不需要緊束頭發,就像印象中的「懶大嫂」一樣,可穿著防止著涼的拖鞋「披頭散發」地在庭院散步,只要不嚇著人,只盡管舒緩自己的身體就好,要知道,身體好了自己收益,活在美的贊許中,更要活在屬於自己的健康中。
春季養生,養身在動
動,即運動,如果說運動還很專業,涉及到的范圍很狹小的話,那麼,理解為活動或許更有實用性,因為盡管我們不可能花太多的時間在專門的場所進行專業的運動,但活動卻是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的,而且活動是必需的,所謂的「人挪活」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春季多做戶外活動,如可以散步、練氣功、打太極拳、釣魚、賞花、郊遊等,還可以聞聞花香,聽聽鳥叫,看看野鴨嬉水等。大自然中富含負離子的空氣,同樣對於骨骼的生長發育能起到直接的營養供給的作用。
當然,這並非完全說春季你的鍛煉可以無所顧忌,比如春季霧多,風沙也大,所以鍛煉時肢體裸露部分不宜過大,以防受潮寒誘發關節疼痛;在鍛煉中或鍛煉後,不要在草地上隨處躺卧,否則容易引起風濕性腰痛或關節炎;也不要起得太早,或者在塵土隨風飄飛的地方鍛煉,太早外出鍛煉易受「風邪」的侵害,塵沙過重則容易嗆風。《黃帝內經》里說「風者,百病之長也」,又說「風者,百病之始也」。意思是,許多疾病的發生,常常與風邪有關。受「風邪」的侵害較輕者易患傷風感冒,重者可引發關節疼痛,胃痛發作,甚至能使人凍歪嘴,患面神經麻痹、心絞痛等病。所以,一般來說,適宜選擇在太陽將出來時起床鍛煉較好,地點最好是一些較為開闊的樹林和草地等處,有流水尤佳。
2、春季怎麼養生?如題 謝謝了
以下是本人的原創,是我自己的心得,希望我的回答對樓主有幫助吧:春天是一個萬物開始復甦的季節,從中醫角度講,春天所對應是肝,所以要養肝,不要熬夜不要吃太辣太油膩的食物相信樓主這些道理也懂吧,因為這個平時也要注意的。春天,我們可以多吃點白蘿卜,因為春天講究的是「泄」,由於過了一個冬天,我們吃進去不少補的食物,如果到了春天不及時地把一些排出體外,我們就很容易在春天上火,還有就是臉上在春天特別容易長痘痘了,這就是因為沒有做到「泄」而眾所周之,通常我們吃了補葯之後就不能吃白蘿卜,是因為它會「泄」,所以在春天我們應該多吃白蘿卜。還有就是春天,我們體內的肝氣會很旺,這時候我們就不應該再吃有助肝火上升的食物,而酸的食物就是有助肝火上升的,所以就應該少吃,我們應該多吃性甘的食物,如紅棗,不過紅棗也一定要用沒有核的,因為如果有核的話會讓人更加上火,至於菊花泡花茶這些,在什麼季節喝也是養生的,它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還有就是到了春天濕氣很重,如果在北方還好,要是在我們南方這些地方,不但空氣家裡有段時間會很潮濕,而且連人也會吸進很多濕氣,所以這時候,我們就應該去除體內的濕氣,也要養脾,本人推薦一種方法就是:薏米(也有地方叫薏仁)加赤小豆(不是紅豆)一同煲水喝,就像是自己買些菊花在家煲菊花茶那麼簡單的,這是連中巴里人的求醫不如求己裡面也極力推薦的去濕方法,薏 米現在大概是十二三塊一斤,赤小豆大概是六七塊錢一斤,有些人覺得這樣就可以去濕了嗎?我自己試過了,喝了以後,因為我在室內工作不用出汗,所以就排尿的次數比較多,後來我請教中醫才知道原來那也是排濕的方法之一,通過尿液的方法把濕氣排出來,還有就是這兩樣東西煲起來什麼也不放,喝起來不知為什麼好像有點咸鹹的味道,這個我不會解釋,我就放了點紅棗下去,因為紅棗有點甜甜的,所以把味道中和了,變得很好喝,這是一款很適合春天喝的茶,其實一年四季喝都對身體很好的,希望我把我自己的經驗說出來了,希望樓主能長命百歲哦
3、在古代人們將春天分為三個階段你知道分別稱作什麼嗎
在古代人們將春天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稱作:早春、仲春、晚春。
1、早春,是指立春到驚蟄之間的時間,這個階段氣溫晝夜溫差大並且氣溫較低,陽氣逐步上升,人體內的熱量消耗依然較大。
2、仲春,是指驚蟄到清明之間的時間,這時候氣溫進一步上升,萬物復甦,肝氣隨萬物升發,肝氣漸旺並逐步偏於亢盛。
3、晚春,是指清明到立夏之間的時間,這時春季將要結束,夏季將要開始,氣溫進一步升高。
(3)春三月生發擴展資料:
一、早春養肝
1、早春陽氣初生,人體陽氣也開始生發,肝火旺盛。「春氣通肝」,此時人們應尋求精神上的放鬆,讓肝火流暢地疏泄出去,條暢氣血與情志。
2、早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反復無常,人體免疫力和防禦功能極易下降,誘發感冒等疾病。早春時節,氣溫如果升幅不大就盡量少脫衣,春捂重點可放在捂好背、腹、腳上。
二、仲春養脾
1、春分與驚蟄同屬仲春,飲食上要注意健運脾胃,少酸增甘。可多吃山葯、枸杞、紅棗、燕窩、草莓等食材。同時也可結合葯膳調養脾胃,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尤不宜多食大辛大熱之品。
2、天氣回暖,氣溫漸高,溫熱毒邪開始活動。致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亦隨之生長繁殖,易發生流感、肺炎等傳染病。部分慢性病如胃病、肝病、眩暈、失眠及精神神經系統疾病易復發。
三、晚春祛濕
1、春三月,降雨增多,空氣濕度逐漸加大,會讓人體由內到外產生不適感。潮濕的環境使濕邪容易侵入人體,造成胃口不佳、身體困重不爽、頭重如裹、關節肌肉酸重等情況。
2、在飲食上應注意祛濕,宜食用有祛濕功效的食材。如,四神湯、白扁豆、炒薏仁、山葯、荷葉、芡實、陳皮、藕、竹筍、豆芽等。
4、春季如何養生
春季:祖國醫學認為,從立春至立夏前一天為春三月,春天三個月是生發的季節,天氣由寒轉暖,東風解冷,春陽上升,自然界各種生物萌生發育,棄故從新。
人們應早些睡覺,早一點起床,在庭院散散步,適當鍛煉,以發布「生」氣,注意運動應暖和,以適應春氣。並要讓身心感到舒暢、活潑,以使身體與春氣相適應。生活中應注意心情愉快,切忌惱怒,內存生而勿殺、予以勿奪、賞而勿罰的意念,從而使肝氣保持正常的生發、調暢。如果違犯了這一自然規律,就會損傷肝氣,夏季易患寒性疾病,從而導致人體難以適應夏季藩秀的「長」氣。
祖國醫學認為,養生的效果,不僅限於季節,還應為下一季節打下良好基礎。換句話說,就是在這個季節里不能很好地養生,就會引起下一個季節的不健康狀態,有不少疾病就容易產生。如春季能注意「生發之氣」,本季節即不患病或少患病,而到夏季也就不得寒性病。若不注意調養「生發之氣」,不僅近在當時,並且能遺患於後。《內經》指出:「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不變。」肝屬木而主風,屬於自然界的東方,旺於春季。所以春季養生不好,不注意調養,易傷肝,肝傷則不能生心火,到了夏季火就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來侮之,於是都容易發寒性疾病。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陽春三月,氣候漸暖,這是春的主要象徵。然而春季又是氣候多變的季節,尤其是初春,氣候變化更大,常有寒流侵襲,氣溫急降。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講「春捂秋凍」,所謂「春捂」的意思,就是指春天不要過早地脫下棉衣,應晚脫一點,而且要一件件地減。這從春天的天氣、氣候特點與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來說,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由於春季氣候變化多,忽冷忽熱,風沙大,春雨少,再加肝木旺於春,惱怒等情志易刺激傷肝,一些冠心病人的病情易惡化。另外,由於由冬入春,人們的抗病能力、氣候適應能力較弱,流行性傳染病又較多,稍不注意就會感染疾病。特別是年老體弱和少年兒童應注意,春季易患感冒,若治療不當,防護不周,常會導致肝炎。另外,麻疹猩紅熱、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傳染病都易傳染。
祖國醫學還認為,春天肝氣旺、脾氣衰,應少吃酸,多吃甜的食物,因酸味屬肝,甘味屬脾,故需注意調養。
在春季里,除注意以上幾方面的調理外,還要針對春天的特點,加強體育鍛煉,注意勞逸適度,增進營養,以增強體質的抗病能力。
5、梳頭能生發嗎
從中醫的觀點來講,是可以生發的。
1、梳頭對頭發的好處是什麼?
人體頭部分布著許多血管、神經、皮脂腺和毛囊,以及約佔全身1/4的穴位。梳頭可以除去頭皮屑和污垢,可以刺激頭皮穴位和神經,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增強黑色素細胞活性,增加發根部血流量,使皮脂腺和毛囊得到充分的營養,起到生發、止脫、養發、護發的作用。
2.古人對早晚梳頭是怎樣認識的?
古人雲:「欲發不脫,梳頭千遍」。北宋文豪蘇東坡曾一度脫發,後受名醫指點早晚梳頭,不久就阻止了頭發脫落。
從南宋詩人陸游「覺來忽見天窗白,短發蕭蕭起自梳」的梳頭詩中看到,他也在堅持梳頭。
本人亦「晨起梳頭三十下,月下漫步指梳發,寢前閉眼把發理,修心養性止脫發」。
常年早晚梳頭,堅持不懈,受益匪淺。 操作方法 每天梳頭堅持每天300次就好,頭為諸陽之會,所有的氣血都是奔著頭上來,所以梳頭是能消百病的妙法。
長期堅持梳頭,不僅可以疏通全身經絡、促進氣血順暢,增強人體免疫力,還可以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平衡協調功能,健腦提神、緩解精神緊張、促進睡眠、消除疲勞、延年益壽,並且對於感冒、高血壓、腦血管等疾病還有預防作用。因此,不少保健人士和養生專家都建議養生要常梳頭。
6、春天什麼病最多
春季如何養生 春為四時之首,萬象更新之始。在春天到來之際,自然界呈現一派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春季養生,必須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萌生的特點,要求注意維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 (1)起居調養:在春天的到來之時,人體陽氣漸趨於表,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負荷加大,而中樞神經系統卻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肢體反覺睏倦,然而睡懶覺不利於陽氣升發。為了適應這種氣候轉變,在起居上應夜卧早起,經常到室外、林蔭小道、樹林中去散步,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以應春天生長之氣。 春天氣候多變,時寒時暖,同時人體皮表疏鬆,對外邪抵抗能力減弱,所以春天到來之時不要一下子就去掉厚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初春陰寒未盡,陽氣漸升,穿衣時要注意"下厚上薄"。"下厚"以利於春陽之氣升發,"上薄"以防陽氣升發太過。這是古人養生經驗之談。 (2)飲食攝養:四時飲食調養,常依據食物的五味及季節不同來進行調配。春季陽氣升發,人體新陳代謝也開始旺盛,飲食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辛甘發散為陽以助春陽,溫食利於護陽,但不宜食大辛大熱之物,以防肝漾之氣升發太過而克脾土,不利於健康。春季飲食應避免吃油膩生冷之物,要食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和新鮮蔬菜。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飲食過量,缺少維生素B是引起春天發困的原因之一。 (3)精神養生:人的精神活動必須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才能使精神內守。人體受季節影響最大的時候是過度季節,尤其是冬春之交的春天。有些人對春天氣候的變化無法適應,易引發精神病。 中醫認為,春屬木,與肝相應;肝主蔬泄,喜條暢而惡抑鬱。春三月是升發季節,萬物始生,此時情智宜內守,要力戒動怒,更不要心情抑鬱,要做到心胸寬闊,豁達樂觀;思想形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充滿生機,使情智通達。 歷代養生學家都認為,在春光明媚、風和日立、鳥語花香的時刻,人們更應該去登山賞花、踏青問柳、臨溪戲水、行歌舞風,以利春陽萌生勃發。 (4)運動護養:冬令嚴寒,人體代謝低下,藏精多於化氣,陽氣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入春以後要適應陽氣升發的特點,加強運動鍛煉,可以到空氣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風箏,讓機體吐故納新,使筋骨得到舒展,為一年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踐證明,春季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抗病能力強、思想敏捷、不易疲勞、辦事效率高。 (5)保健防病:春天到來,天氣轉暖,致病的細菌、病毒等隨之生長繁殖,因而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腦膜炎、猩紅、肺炎等傳染病最容易發生。此外,春天百花爭艷,花粉隨風飄揚,過敏性哮喘患者最容易發病。其預防方法主要是堅持身體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其次要講究衛生,消除病蟲害以杜絕病源,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多開窗戶。
7、春天是人體陽氣生發的時候,養生要著重哪些方面?
《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季陽氣生發、大地回春,萬象更新、生機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然而,春天雖然好,卻也是各種流感等傳染病、冠心病等精神性疾病的高發季節。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節的保養是這一年的健康基礎,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注重春季的養生。一般來說,春季養生當注重以下幾點,下面為大家一一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春季養生四條寶貴經驗
1、養陽氣
何謂陽氣? 即通常人們所說的「火力」,也就是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
若火力不足,就會出現畏寒、肢冷等症狀。春季保養人體陽氣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點是要「捂」,即俗話中的「春捂秋凍」,衣著方面不要頓減,體弱之人要注意背部保暖。為了保養陽氣,還可多吃韭菜。
韭菜雖然四季常青,終年供人食用,但卻以春季多吃最好。
2、重養肝
中醫學認為,肝臟在五行中對應「木」,春季為草木繁榮的季節,故春季主肝。
保養肝臟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過於勞累,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
肝病及高血壓病的患者,尤其是精神病類的患者,在春天要按時服葯,保持心態健康、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
3、防哮喘
春季是是花季,花粉過敏,輕者會出現眼癢、鼻塞、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等症狀、嚴重者可誘發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炎、喉頭水腫蕁麻疹、神經血管性水腫等過敏病症。
因此,對於那些花粉過敏的人,要注意盡量少去、不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如果去的話一定要記得帶上葯。
4、勤鍛煉
春天裡,人們常會出現「春困」,表現為精神不振、睏乏嗜睡,可以通過運動來予以消除,絕不能貪睡,因為中醫認為「久卧傷氣」,久睡會造成新陳代謝遲緩,氣血循環不暢,筋骨僵硬、脂肪積聚,吸收與運載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導致體質虛弱,疾病發生。
《黃帝內經》里還指出:「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形,以使志生。」意謂春天人們應當晚睡早起,披散著頭發、舒展著形體,在庭院中信步漫行,可使智慧、靈感生發不息。
保暖、不勞累、時刻關注自己的情緒、勤鍛煉身體、避免過敏原,以上這些都是古人春天養生的寶貴經驗,很值得現代人去認真執行。
8、春天三月如何養生
陽春三月,冰雪消融,萬物復甦,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到處充滿著欣欣向榮的生機。但是,陽氣漸生的春季陰寒尚未退盡,而且春天處於寒溫交替之際,氣候變化頻繁無常,忽寒忽暖,或陽光明媚,和風送暖,或陰雨連綿,寒氣襲人。即便一日之中,晝夜之間,溫差也是波瀾起伏,晨晚涼,夜間寒,白晝暖。
面對著乍寒乍暖,溫差懸殊的春季氣候,應該如何注意自身的保健呢?
中醫養生學認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人體應該順應這種氣候的變化,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尤其應注意葆養陽氣。
●以衣著為例,上半身為陽,下半身為陰,春夏之際,宜先減下衣,後減上衣;
●以飲食為例,可適當吃些蔥、姜、蒜、韭菜等,不僅能驅散風寒,還有助於激發體內的生發活動;
●以起居為例,日晝為陽,黑夜為陰,春季白晝漸長,宜晚睡早起以迎陽氣;
●以運動為例,動為陽,靜為陰,春季宜適度增加運動量,以微汗為宜,不要出大汗,免耗傷陽氣。
●以葯物補養為例,氣為陽,血為陰,春季宜服益氣升清之品,如補中益氣丸、參苓白術散、補脾益腸丸等之類;對於平時容易怕冷,夜間小便較多的陽氣虛弱的人而言,可在春季服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