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何重要意義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的心願。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區別於父子和母女,區別於兄弟姐妹,區別於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動中不可忽視。」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課堂的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絕大多數場合下都在於教師忘記了上課是兒童和教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之間的相互關系來決定的。」無數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越良好,教學效果就越好;反之,則越差。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育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於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它也是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的原動力。當師生關系良好、融洽時,學生就會對老師持肯定的態度,欣賞老師,從而對學習產生積極的態度和興趣。教學是教與學的過程,教學是相長的。學生的這種強烈的學習願望也會對老師產生巨大的感染力,給老師的教學產生推動力,激發老師對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能使課堂生動活躍,氣氛濃郁,教學效果好,並不斷激發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生理學研究表明,當師生之間產生融洽、親密的情感時,這種積極的情感往往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識,提高學習活動的效果。反之,如果師生之間情感對立,相互持敵視的態度,那麼,就會抑制大腦皮層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對學生的學習造成消極的影響。一方面,人的認識活動是情感產生的基礎,另一方面,情感反過來也能調節人的認識活動。實踐證明,積極的情感常常能推動人的認識活動積極進行,消極的情感則會阻礙人的認識活動順利進行。
3.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於教學「雙邊」活動的開展和教學效果的提高。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導」著學生學的同時,學生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導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學生能動性發揮程度而定。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認為,決定教學效果的主要變數有三個:認知、情感和教學質量。其中,情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變數之一。布盧姆認為,那些帶著興趣和熱情進入學習任務的學生比那些沒有興趣和熱情的學生學習更容易,速度更快,達到的成績水平更高,這就說明了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供了「能源」,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
4.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教學過程是提高學生認識能力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心理的發展包括認知、情感和意志的發展。學生情感的發展不是自發的,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情感環境,師生之間要建立良好的關系。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指出:「學生在課堂上應過著一種積極的、有血有肉的,甚至可以是說是沸騰的生活。否則,學生就會終日處於冷漠、驚恐的環境下,常受到無端的指責與呵斥,他們就不可能正常的發展。」由此可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
2、好的師生關系對我們的成長有什麼好處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它是教學活動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最重要最基本的關系。新形勢下的師生關系具有以下特點:
1、民主平等。是把教師和學生看成是平等意義上的「人」,即師生是價值平等的主體,沒有高低、強弱之分。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民主、信任的關系。
2、尊師愛生。愛生是尊師的基礎,尊師是愛生的結果。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在建立尊師愛生的新型師生關系中起著主導作用。
3、和諧相融。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
4、教學相長。知識不是教師的單向傳遞,還需要學生的領悟、體驗、反饋。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豐富教法,提高水平能力;同時信息的渠道拓寬,使得教師某些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不一定超過學生,教師也需要了解學生,從學生中汲取智慧和營養,不斷補充自己,不斷完善自我。
贊科夫說得好:「就教育工作的效果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看教師與學生關系如何。」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為順利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提供了先決條件。學生作為有獨立主體、人格尊嚴的人,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與教師的相互尊重、信賴、合作中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同時平等對話、和諧融洽的情感氛圍,也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激發創新意識,提高學習效率。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人的德智體是相互聯系、影響、制約、促進的辯證統一體。通過德育促進少年兒童的品德發展,可以為他們體智等的發展提供保證和動力,從而促使學生的全面健康的發展。這里的品德就是我們所說的德育。學校德育教育是老師培養學生品德的活動,主要從思想、政治、法紀和道德教育等幾個方面進行,內容豐富多彩、方法多種多樣,而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則是重要的環節和手段,因為老師不但傳授給他們知識、培養他們的技能,而且還要教他們「如何做人、做怎樣的人」。良好的師生關系還可以化解許多矛盾,阻止一些危險與不安全事故的發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一、研究初中學生的特點,做到全面掌握學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
二、經常反思自己的行為,尋找差距,彌補不足,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條件。
三、與時俱進,更新觀念,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思想和方法保證。
3、什麼是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有那些?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它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關系。師生關系不僅是知識賴以傳授的重要條件,而且是學生人生初期人際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獲得積極的生活體驗和生活態度,並且遷移到他的同伴關系,使他與社會與他人形成積極的交往關系,從而影響他整個的人生。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的教師,面對當代社會知識信息傳播媒介日益擴大增多、傳播速度加快的現實,應不斷地思考自身職能,使學生們在富於教育性的師生關系中不僅獲得知識與智能的發展,而且體驗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時受到激勵、鼓舞、指導、忠告和建議。
那麼,在當前教育形勢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及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何積極意義?本文試圖從這些方面作初步的思考。
一、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可行性策略
(一)、確立科學的學生觀,與學生平等對話。老師要蹲下身來和學生交流,與學生處於平等地位,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是合作的夥伴。只有拉近師生間的「心靈距離」,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二)、信任學生,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果說民主是架在教師和學生心靈之間的橋梁,那麼信任便是這座橋的橋墩。只有相信學生擁有的能力及潛能,才會給學生真正的民主權。教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對每一個學生都要以誠相待,即使學生有這樣那樣的錯誤缺點,教師也應以理服人,給予真誠的幫助。同時,作為教師應該明確信任也是一種教育力量,它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會激勵他們克服困難,勇於爭先。學生往往能夠從教師的信任和期待中體驗到自己的尊嚴,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從而激發自己要不斷進取。
(三)、放寬視野,鼓勵學生批判。只知道盲目服從,一味接受的學生永遠只能生活在權威、老師的陰影里,成為知識的奴隸,老師應放遠目光,從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出發,鼓勵學生向書本、向教師、向權威挑戰,促進學生的獨立思維、批判思維、創新思維。
(四)、嚴於律己,為人師表。教師的教學過程,實則是一個言傳身教的過程,教師的言行舉止,思想道德,都是學生模仿的榜樣,它將直接影響學生對道德品質和審美修養的培養,同時他還通過學生作用於家庭和社會。他不僅影響著學生學習期間的成長,也影響著他們的一生。為此教師必須嚴於律己,作好表率作用。
此外,教師要更好地肩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還必須不斷充電,完善自我。教師只有不斷吸收新知識、新信息,補充新鮮血液,才能正確地給學生以指點,順利地和學生合作,學生才會因教師無形的人格魅力、知識魅力而樂於與老師交往,並在老師的身教影響下樂於求知,積極探索。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積極意義
(一)、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人際關系是對人的心理發展最具影響力的心理環境,大量事實表明,師生關系、同學關系適應良好的學生,其心理則會健康發展;
反之,師生關系、同學關系適應不良的學生則會有敵對思想、自卑感,從而對其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大量的調查結果也表明,師生關系適應良好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
(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有效進行的重要保證。師生關系在教育活動與教育效果之間起著一種潛在的「中介」作用,假如師生感情好,老師的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的批評,學生認為是愛護,表揚和批評在融洽的師生感情中能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如果師生關系緊張,表揚,學生認為是哄人;批評,學生認為是懲人,表揚和批評就成了教育的障礙。同樣,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會深深地喜愛教師,進而由愛老師轉變為愛他所上的課,進而愛他所教的學科,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
(三)、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於發展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學生早日適應社會。可以說,一個人的發展取決於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學生正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實現個體的社會化。學生往往有意無意地模仿成人的態度或行為榜樣,通過他們去了解社會的期望和規范,教師在「有意無意」中就充當了這樣的「榜樣」角色。學生通過師生關系這扇窗戶,透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斷擴大和深化人際關系網,發展社交技能,學會友好合作,學會公平競爭,學會選擇發展,學會適應生存,從而有效加速社會化進程。
4、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發展,起關鍵作用的是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的心願。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區別於父子和母女,區別於兄弟姐妹,區別於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動中不可忽視。」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課堂的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絕大多數場合下都在於教師忘記了上課是兒童和教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之間的相互關系來決定的。」無數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越良好,教學效果就越好;反之,則越差。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育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於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它也是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的原動力。當師生關系良好、融洽時,學生就會對老師持肯定的態度,欣賞老師,從而對學習產生積極的態度和興趣。教學是教與學的過程,教學是相長的。學生的這種強烈的學習願望也會對老師產生巨大的感染力,給老師的教學產生推動力,激發老師對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能使課堂生動活躍,氣氛濃郁,教學效果好,並不斷激發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生理學研究表明,當師生之間產生融洽、親密的情感時,這種積極的情感往往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識,提高學習活動的效果。反之,如果師生之間情感對立,相互持敵視的態度,那麼,就會抑制大腦皮層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對學生的學習造成消極的影響。一方面,人的認識活動是情感產生的基礎,另一方面,情感反過來也能調節人的認識活動。實踐證明,積極的情感常常能推動人的認識活動積極進行,消極的情感則會阻礙人的認識活動順利進行。 3.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於教學「雙邊」活動的開展和教學效果的提高。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導」著學生學的同時,學生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導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學生能動性發揮程度而定。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認為,決定教學效果的主要變數有三個:認知、情感和教學質量。其中,情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變數之一。布盧姆認為,那些帶著興趣和熱情進入學習任務的學生比那些沒有興趣和熱情的學生學習更容易,速度更快,達到的成績水平更高,這就說明了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供了「能源」,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 4.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教學過程是提高學生認識能力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心理的發展包括認知、情感和意志的發展。學生情感的發展不是自發的,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情感環境,師生之間要建立良好的關系。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指出:「學生在課堂上應過著一種積極的、有血有肉的,甚至可以是說是沸騰的生活。否則,學生就會終日處於冷漠、驚恐的環境下,常受到無端的指責與呵斥,他們就不可能正常的發展。」由此可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
5、論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應尊重學生、熱愛學生
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應當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任何情況下不說侮辱學生人格的話,你能當眾體罰學生。教師在與學生談話時,一定要以沉著鎮定、言語文明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即使學生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諷刺,不挖苦,不打擊。學生有什麼錯誤盡量的把學生叫到外面去說,而且談話的聲音不大,還給學生解釋的機會。
教師應主動與學生交流溝通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還應當主動與學生多交流溝通。教和學的互動是在師生的交流中產生的,但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是普遍現象。教師只與個別班幹部和「好」交流,學生只願與喜歡的教師交流。
老師應正確處理師生間的矛盾
老師和學生長期相處,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這就需要老師能夠結合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運用生活中的事例經常性地指導學生,教育學生尊重老師,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學會採用適當的方式與老師交換意見,還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業,是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而齊心奮斗著。
老師應當做到言傳身教
老師在與學生的關系中居於主導地位,老師是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教育和影響學生的。當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老師不僅是學生的師表,而且是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因此,老師要恪守師德、嚴於律己,處處作學生的表率。
教師要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大方、幽默、風趣,真誠寬容的良好品質,自覺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素養,擴展知識視野,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
拓展資料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育目標,以各自獨特的身份和地位通過教與學的直接交流活動而形成的多性質、多層次的關系體系,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師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價值、生命意義的具體體現。
6、如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Part.1
主動與學生溝通
溝通產生理解,理解嘗試信任。主動親近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的人格,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了解,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進而建立真誠和諧的師生關系。
Part.2
愛是基礎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說: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師愛超過親子之愛,因為它蘊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
愛學生,是構建師生良好關系的感情基礎。愛學生,先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依賴學生。其次,要嚴格要求學生,嚴而有理,以理服人,嚴而有方,方法可行,嚴而有恆,貫徹始終。再次,要公正對待每位學生,只有公正對待學生,教師的愛才會帶來力量,給學生的道德帶來有益的影響。最後,還要寬容學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時,容忍學生也是教育的一種境界。只有教師真誠的關心、愛護、理解、尊重、信任學生,才能更好的建立師生關系。
Part.3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這就說明身為教師,身教比言傳更為重要。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要學生做到,教師必須先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到,自己也堅決不做。「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就是對這最好的評價。教師要充實自己在學生心中的形象,以無私的奉獻精神,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生活作風給學生樹立崇高的榜樣,使學生信服。
Part.4
扮演好角色是關鍵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師傳授知識不再只是灌輸,而是學生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航行,學會獲取信息,為學生提供一個平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要給予他們在問題中恰當的建議和引導。「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本職,只有明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7、師生關系在小學生認知與學習的發展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在小學階段,師生關系是小學生的一種重要的人際關系。幾乎每個兒童在剛跨進小學校門時都對教師充滿崇拜和敬畏,教師的話是無可置疑的,這種絕對服從心理有助於他們很快學習、掌握學校生活的基本要求,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小學生的獨立性和評價能力也隨之增長起來。從三年級其,小學生的到的判斷進入可逆階段,學生不再無條件地服從、信任教師了。他們對教師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開始對教師做出評價,對不同的教師表現出不同的喜好。心理學研究發現,小學生最喜歡的教師往往是講課有趣、嚴格、耐心、公正、知識豐富、能為同學著想的教師。
就數學學習而言,小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容易影響到他們在數學課堂中與老師的互動,進而影響到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這主要表現在:(1)小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影響著他們對教師的反應,他們對自己喜歡的教師往往報以積極的反應,而對自己不喜歡的教師往往報以消極的反應。例如,如果學生不喜歡某位數學老師,上課時就不願聽講,後來就慢慢的不喜歡數學。又如,同樣是批評,如果來自他們喜歡的數學教師,他們就會感到內疚、羞愧;如果來自他們不喜歡的數學教師,他們就會反感和不滿。(2)教師的期望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期望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廣泛的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行為表現等都會不同程度的受到教師期望的影響。當教師對小學生有高期望時,就會對學生表現出和藹、更愉快,並更經常表現友好的行為。如點頭、注視更多,提問更多,等待學生回答的事件更長,更經常地贊揚學生。教師對學生的不同對待方式傳遞著不同的信息,如認為高期望學生的失敗是因為沒有好好努力,而低期望學生的失敗是因為缺乏能力。
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保持與學生的良好關系,要善於向小學生表現自己良好的期望,尤其是對那些數學學習落後的學生更應該滿腔熱情,更多的採取積極鼓勵的方式鼓勵他們努力學習。
8、為促進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應該怎麼做?十萬火急!
前不久,一份關於中學生心理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當心理存在問題時只有2.06%的同學願意向老師傾訴;在對待老師批評這個問題上有近三成的同學認為老師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雖然這份調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聯想到在許多學校部分師生之間公開對立,學生對老師出言不遜、甚至揚言報復(有的確實做了),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師生關系這一古老而嶄新的話題。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師生關系,是社會關系體系中一個多因素的關系體系,既反映了社會經濟、政治、道德關系,又包含有為達到教育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教與學的關系,也有情感行為的心理關系等。
師生關系必然同一定的經濟基礎相聯系並為之服務。在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的大部分時期教師處於「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體,是主宰、是權威,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師生關系必然體現著「師道尊嚴」。到了後工業經濟時代,由於知識經濟的到來,對個性發展的要求已日益強烈。教育途徑的不斷拓寬,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現代化、科學化,以教師為主體的活動舞台已逐漸被學生佔領。因此,舊的師生關系勢必遭受強烈的沖擊甚至瓦解。
從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現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為本」,更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和開發學生的智力,教育的過程是雙方互動、共同促進和提高的過程。師生關系作為學校環境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這一關系處理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關繫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師生關系處於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那麼它所營造的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從學生的發展角度看,擁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識是事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優化師生關系可以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打下基礎。
所以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二、和諧師生關系構建的理念
和諧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它應該體現在: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三、對影響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因素的分析
知識的傳授渠道在不斷的拓寬而感情的大門卻在不斷的縮小,這不是危言聳聽。多年來因受「天地君親師」、「師徒如父子」和「嚴師出高徒」等傳統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的沉重壓力下,師生關系被扭曲、師生對立的現象屢見不鮮主要體現在:
1、「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在個別教師中仍然存在,他們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對待學生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同時部分教師在管理、溝通上缺乏藝術,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評代替教育的做法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使得他們的行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師生間的距離,並造成學生的封閉心理或逆反心理。
2、在教學成績這座大山的重壓下,教師和學生都為「分」疲於奔命。不合實際的高要求,超負荷的作業量使得部分學生、教師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部分教師對學習成績不甚理想、不聽話的學生諷刺挖苦,甚至變相體罰,使得那些學生受到排擠,個性、心理受到壓抑,找不到成功的陽光,於是煩學、厭學、逃學。一邊是負有責任心的教師在強制學生學習;另一邊是喪失選擇自由被迫學習的學生把教師的行為看成是壓抑、侵犯,久而久之師生關系緊張、尖銳。
3、由於網路教育的到來,使得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寬,從學校教學渠道獲取信息的比例減低。而教師由於繁忙的工作獲取社會信息量相對不足使得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和滿意度降低。
4、成績至上的評價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觀的評價體系無法得到落實,使得部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人潛能被忽視了,也造成師生關系的疏遠。
扭曲師生關系的因素有種種,但它的根源在於我們教育思想觀念的偏差和行為方式的不當。長此以往勢必嚴重影響素質教育的開展。可以說,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是素質教育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
四、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幾點體會
在幾年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體會到要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熱愛學生。「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學生。剛當班主任時,對那些所謂的「差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樣才能讓他們熱愛念書。直到我發現一位老教師經常在放學後將那些學生請到辦公室對他們進行認真地輔導,發現他總是讓這些學生幫助他板書,並在其他老師面前表揚他們。慢慢地,讓人驚喜的事情發生了:這些學生竟開始主動問老師問題了,遲到的現象少了,上課不再病懨懨了,成績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學生的進步我才發現原來愛學生雖然很難但它是多麼的重要。
2、給學生以尊重。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記得在一次集體勞動結束後,我在全體學生的前表揚了一位性格內向、平常說話聲音很小的男生,我說:「男同學勞動時應該向他學習才能體現男子漢的魄力。」沒想到從那以後這位平常不愛表現、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在各種集體活動中表現越來越出色,成績也穩步提高,與我的關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我一直無法理解這是為什麼。直到有一次在與他的家長溝通中我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原來由於他說話聲音小,很多學生都說他「娘娘腔」。沒想到一次不經意的表揚竟然會改變他。為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意願、隱私權等等,採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
3、對學生要有研究。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講的「盡可能深入的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學生的社會、家庭背景、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心理變化、發展特點,我們才有與學生相處的基礎。有一次我得知班上有幾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就決定替他們向學校申請困難補助,當我通知他們去領困難補貼時,看到他們那驚訝而又感激的神情,我也感受到了分享幸福的快樂,我一直認為那是我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
4、讓學生當主人。知識最終要靠學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終要學生自己去做。這就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展示。我們學校有很多班級採用了多套班幹部輪流制,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獲得了學生的好評,並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師生間被動的關系。
5、改變自己。師生關系是對立統一的,教師處於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運動變化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於教師。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很多教師就是因為這點讓他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都會獲得學生的一片歡呼。其次,應該做好角色的轉換。在素質教育中教師不再是獨奏者而應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應該是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不是學生的監督者。這一點從我校開展的「雙主一本」教學模式和研究性學習獲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綜上所述,和諧師生關系的確立更多的有賴於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有賴於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將會迸發出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
9、師生關系的歷史發展
中國歷史上有重視培養和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傳統。春秋時期,孔丘同他的弟子的關系,是古代的楷模。他熱愛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學生對他尊重景仰,親密無間。戰國時期,荀況用「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比喻學生可以後來居上,超過老師。唐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又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上述傳統只是反映少數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與實踐的一個方面。在封建社會中佔主導地位的師生關系,是受封建等級制的制約,並服從封建統治階級的教育目的的。如《尚書》所記:「朴作教刑」和《學記》所載「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說明教師可對學生施行體罰。教師被納入「天、地、君、親、師」的序列,學生就只能恭敬從命,不能反問質疑。在西歐中世紀,學生對教師則必須絕對服從,只能聽而不問、信而不疑;稍有違犯,就會受到教師的責打。這種人身依附、依靠棍棒維持學校紀律,壓抑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狀況,是封建社會師生關系的主要特徵。 到了20世紀30年代,要素主義教育派(見要素主義教育)又強調教師的權威和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它主張教育過程的主動性在於教師而不在於學生,教師是「整個教育體系的中心」。 70年代以來, 既有人主張恢復「兒童中心」,也有人主張恢復體罰學生。
蘇聯十月革命後,曾經受到資產階級兒童學和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30年代起,為了糾正「兒童中心論」的錯誤,又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曾一度有所忽視。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在老解放區,隨著政治上的民主化,師生之間建立了革命同志式的尊師愛生關系。在對敵斗爭中,師生團結戰斗,親密無間,教育形式也生動活潑。 1.遵循理解原則。小學生年齡小,與教師在認識問題、處理總是上有非常大的差異。為了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教師有必要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知識,加強自身的修養,陶冶自己的情操。處理問題時充分理解學生,熱情地關心、愛護學生,消除師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
師生關系的一些裂痕,往往是由於彼此缺乏理解造成的。一次,一位教師發現一個學生故意讓旁邊的一個同學抄作業,便在全班同學面前嚴厲地批評了他,說他這樣做是害了那個同學。挨批評的學生很不服氣,下課後,主動找到老師說:「我知道讓他抄作業不好,可是他說看看我怎麼做的。我想讓他看看也沒什麼不對。」聽學生一說,老師意識到自己調查了解不夠,沒完全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批評他是不對的。便誠懇地做了自我批評,及時解決了出現的矛盾。學生認為讓同學「參考」一下自己的作業「沒什麼」,教師卻把這類事看得很嚴重,這就是認識上的差異。其實,學生實在不會做作業,看看別人怎樣做的,再動腦思考不是壞事,學生的學習願望還是值得肯定的。不過對於一點不動腦筋、完全照抄別人作業的學生還是要適當批評,絕不能聽之任之。諸如此類事情,師生雙方如果相互理解,就會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矛盾。當然,學生對什麼是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理解並不深刻,有時可能還有些偏激。如,把老師對他們的批評看成是找岔兒;教師的態度稍微嚴厲一點,就認為是不尊重他們、不民主等等。孩子看待某些問題思想有一些偏激是正常現象,因為他們終究是不成熟的孩子。社會、家庭、學校,特別是班主任老師有責任給他們講清道理,告訴他們什麼是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對學生錯誤的思想行為給予適當的批評是教師的責任,班主任老師要幫助學生區分善意的批語幫助和惡意的訓斥指責。教師提出批評,學生能正確對待,虛心接受,是民主平等的表現;學生提出意見,教師能夠耐心聽取,給予積極響應,也是民主的表現。教師有錯誤,及時承認,及時改正,就能獲得學生的諒解,實現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融。
理解是建立師生感情的基礎,是積極行動的先導。無論什麼事情,學生不理解,你硬要他去做,總不會產生好的效果。
2.堅持尊重原則。尊重學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說理解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基礎,那麼,尊重就是這一關系的核心。一位教育家在論述教育的功能時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於尊重學生。」教師不尊重、愛護學生,便得不到學生的尊重。許多學生在調查問卷中說:喜歡和佩服尊重學生的教師。一個學生在投入「友好信箱」的信中寫道:「老師,您講課時我在下面小聲說話,您不但沒批評我,還讓同學們聽聽我有什麼看法,使我很感動,我覺得您這樣做很好!」
教師不是法官,學生不是被告,雙方是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統一體,利益是共同的,目的是一致的,沒有理由相互不尊重。一些學生對教師的不禮貌行為,究其原因,常常是由教師造成的。受舊觀念影響,教師往往唯我獨尊,遇事不去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不注意體會學生的思想感情,憑主觀印象辦事,獨斷專行,濫用職權,結果造成學生心裡極為不滿,出現抵觸行為,甚至在背後議論教師、給老師起外號等等。反過來,教師又抱怨學生品質壞,戴上有色眼鏡看後進生,師生關系成惡性循環,致使教師不能順利開展教學工作,學生也不能很好地學習,雙方的利益都受到嚴重的影響。應該明確的是尊重應該成為教師工作的出發點。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盡量減少失誤。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悉心呵護。作為一名教師,要心胸寬廣,善於用尊重他人的行為影響學生。對學生的不禮貌行為,教師應採取寬容態度,適當加以疏導,不激化矛盾。
教師偏愛少數優秀的學生是造成師生關系不融洽、不和諧的又一個原因。過去做班級工作提倡「抓兩頭,促中間」,好學生非常受寵,而大部分學生卻被冷落。教師這樣做,尊重的只是少數「好學生」,使大部分學生有一種失落感,這些學生不但會對少數「好學生」產生厭煩感,而且對教師也很不滿意。教師偏愛少數「好學生」就是不尊重大多數學生。師生無親疏,無論哪一個學生都有長處,教師應該一視同仁,善待每一個學生,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幫助他們克服缺點,努力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給所有的學生創造表現才能的機會,這樣才能做到尊重每一個學生。
總之,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應該從教師做起。轉變教師思想觀念是突破口;調動學生積極因素,建立學生評價機制是關鍵;堅持理解和尊重原則是保障。教師有熱愛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生才會熱愛教師;師生之間關系協調,兩者才會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進入教育教學的最佳境界。有時教師的一句平常話、一個普通的動作都會引起學生的內心波動,對師生關系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因素是多元的,絕不只是上面所探討的幾個方面。今後還應不斷實踐和總結,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