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步導學作業手冊答案
這種問法不會有答案的,應該拍照發上來,有書的人不會來回答的,能回答的都沒書。
2、在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全
在語文教學中怎樣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新課程標准》)自主學習就是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和發展能力打好基礎的。它把學生作為主動的求知者,在學習中培養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求,主動運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從〈〈新課程標准〉〉所透露的信息來看,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就培養能力而言,自主學習是發展潛能的橋梁;從教育實踐來說,自主學習也是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那麼,怎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習能力,本文就此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激發興趣是自主學習的誘因。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就根本談不上「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當學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語文課堂變得生動、輕鬆起來。因此教師就要著力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首先,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新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是學科對象的主動自覺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學中我們應該提倡「童言無忌」,提倡兒童「思維無禁區」,讓兒童暢想暢言,精神上處於一種自由、放鬆的狀態。創設寬松和諧平等民主氛圍,讓學生想像馳騁,感情激盪,思路縱橫,乃至異想天開,自然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發創造的潛質。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大膽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發言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更足了。
其次,精心設計好導語,課始就吊起胃口。一堂課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一席好的導語尤為關鍵。據說魏書生上課前,先讓學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課文,為的是激發一下興趣。我在上〈〈太陽〉〉時,上課伊始先讓學生畫一畫自己心中最最喜歡的太陽。由學生想怎麼畫都行,讓學生在畫太陽中經歷一番獨特的體驗。通過繪畫導入新課,激發了興趣,活躍了思維,開啟了想像,學生學習課文自主性更強了。
另外,開展一些學習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有爭強好勝的特點,競賽時往往處於緊張、興奮的心理狀態,能高效地進行知識傳遞和吸收。分組討論問題開展比賽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我教後,開展一個「小小人物評論會」,既發揮集體的智慧,又培養團結協作能力。。教時,安排學生分男女兩組開展復述比賽,分片段抽簽進行,大家情緒高漲,越比越放得開。不少同學對人物的神態、語氣把握十分准確。
還有,建立一個激勵評價機制。激勵性的評價,能給學生以幫助,給學生以鼓勵,給學生以信心。評價中既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及變化發展,既關注水平,更要關注學生情緒態度。老師的評價如「很有自己的見解」、「你肯動腦筋」、「分析得很准確」、「讀得真仔細」等。這些激勵性評價創設了一種讓學生心理安全的教學氛圍。有一位老師上一課,要求學生用讀來表現對「漫山遍野」的水池的理解。第一個學生讀得不夠好,她說:「你讀得這么響,我卻只看到幾十個池。」第二位讀得有進步,她就說:「哦,讓我看到幾百個了。」第三個情感到了位她評道:「呀,這下真看到三千多個啦。」在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激勵下,每個學生學得都趣味盎然,參與熱情十分高。
二、引探導學是自主學習的關鍵
興趣只是一種誘因,一種動力,要使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持久保持下去,關鍵還在於掌握語文的規律和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生學習中往往存在「你一說我就明白,可一做題就糊塗」的狀況,問題在於教師沒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上下工夫,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求,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領悟發現,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分析討論;在教師悉心的滲透和指導下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1、導學---開辟自主的空間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願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教學時導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自主,講究教學方法。以〈〈太陽〉〉為例,教師可以這樣有步驟、分環節引導學習:(1)讓學生自由的讀,並把讀懂的內容大膽的說出來(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2)學習太陽的三個特點時,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特點自主學習,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認識(學生自主學習有選擇的空間,並有合作學習的時間)。(3)在學生學習完太陽的特點後,設計了一個寫「月亮「的小練筆,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遷移到「寫「中去(知識遷移,讀寫結合,訓練能力)。一改過去以教師串講為主的方法,學生在教學中不是消極的受教,而是主動地探求,探求的興趣引發了,探求能力得到培養,基本學習能力與積極自主學習能力也就提高了。
2、啟思----激發積極的思維
思維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開發智力的襁褓。教學時應讓思維的絢麗花束燦爛地開放在每位學生心中。教會學生學會思考,善於思考。善
3、"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是怎樣體現新課標理念
「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是在杜郎口課堂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適性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對高效課堂理念的最佳呈現。
「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在步驟命名、環節設計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簡單易記、簡便易學,方便一線教師掌握和運用,並盡可能從方法和規律的角度來指導教師付諸教學實踐,很好地解決新課程理念「頂天入地」的問題。本期特邀高效課堂培訓專家張海晨對此模式進行系統解讀。
「五步三查」教學模式
「五步」:指課堂環節五個基本步驟。
第一步:獨學;
第二步:對學、群學;
第三步:組內小展示;
第四步:班內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學案,達標測評。
三查:指課堂上的三次關鍵性的學情調查。
一查:在學生獨學時;
二查:在組內小展示時;
三查:在整理學案,達標測評時。
第一步:獨學
「獨學」指學生個體學習而言。在獨學環節開始之前,通常要進行對上節課有關知識的反饋檢查和新課導入。
(一)檢查反饋:從檢查內容和檢查對象上要注意分層次,並重點關注c層次學生(即潛能生)。檢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進行。
(二)新課導入:導入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其作用主要體現在:激發學習動力、調整學習狀態、創設學習情境、建構知識系統等方面。導入新課後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獨學: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如此學生才會有主動性和創造性。
1.對學生的基本要求:課堂紀律以不影響別人的學習為宜。學生以導學案為抓手,以問題為主線,並運用雙色筆就獨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標注,帶到對學、群學中解決。獨學環節完成後,要及時告知本組學習組長。
2.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要高度關注各小組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尊重個體差異,不搞「一刀切」、「齊步走」;對個別學生尤其是後進生要適時點撥指導;獨學環節完成時要對各組進行即時性點評。
第二步:對學、群學
「對學」指兩名同等學習程度學生的合作學習;「群學」指小組內不同程度學生的合作學習或具體指「學習對子」間幫扶學習。對學、群學環節仍然是以解決問題為主線。
1. 對學生的要求:先對學,後群學,繼而深入探究。首先通過同層次學生的對學力求解決獨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再以學習小組為組織單位,由學習組長組織成員對照導學案開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對子幫扶,真正實現「兵教兵、兵強兵、兵練兵」。對學、群學的過程,既是解決獨學中存在問題的過程,也是發現新問題、探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2. 對教師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獨學環節的要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好小組學習問題的跟蹤調查,並做好必要的問題記錄。
第三步和第四步:組內小展示和班內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組內由學習組長組織的展示,組員將學習成果在小組內進行展示匯報;「大展示」指小組在全班進行展示匯報,一般由教師組織,當然也可以由學生代表組織。二者的區別在於展示的范圍不同、問題的共性度不同和內容的層次不同。
1. 對學生的要求:展示要體現「四性」:問題性、層次性、互動性、創生性。即從展示的內容上來講,要展示共性度高的問題,或者易錯點、重點、難點、焦點等問題;從展示的分工上來講,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強小組成員的參與度,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盡可能提供展示的機會,滿足個體需要,增強自信心,強化團隊合作意識與集體意識;從展示的方式上來講,要體現出師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難求助、質疑對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詩歌朗誦等等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從展示的價值體現上來講,包括學習的方法總結、規律探尋、學習的新發現、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這樣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況,也真正體現出展示環節的必要性。
學生展示行為中要聚焦問題,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學生要提前進入預定位置;展示者准備要充分,盡量脫稿或半脫稿;展示要聲音洪亮,語言規范;展示者要充分運用展示藝術,善於運用肢體語言;板書要迅速、工整規范,合理運用雙色筆。
聽展者的站位要合理,前後由低到高,保證全員觀看、聽展;坐要端正,站要直立,要做到擁而不擠;聽展要認真、不插嘴、不私下議論;要根據展示及師生補充點撥隨時記錄,做好即時性鞏固及導學案整理。
展示者展示完後,聽展者如有疑問要及時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他同學可以進一步質疑對抗;質疑對抗要針對問題,避免不必要的爭論;聽展者主動質疑、補充要做到有搶有讓、語言規范、簡明扼要;進行對抗質疑時無需舉手,可直接起立發表自己的觀點。
聽展者在補充評價時,要用第二人稱,目視被評價者;不做重復、無意義評價,要積極發現優點,中肯指出不足;大膽鼓勵個性化、創新性的觀點表露,達到質疑對抗、文本批判、個性解讀、創新生成的目的;被點評同學要認真對待他人評價,及時改進。
2. 對教師的要求:組內小展示時,教師進行第二次學情調查;適時引導點撥;及時評價各小組同學展示的情況;在備課中要針對有關問題做相關的預案准備,以便能應對突如其來的問題。
第五步:整理學案,達標測評
通過前面的小組學習與展示,學生整理學案而後教師組織達標測評。
1. 對學生的要求:整理學案,主要包括對疑難問題的整理、個性化重難點、生成性知識整理、知識系統梳理;結為對子的兩名同學相互檢查,狠抓重難點、疑點的落實;讓學生養成學思結合的好習慣,在反思中不斷感悟、不斷提升。
2. 對教師的要求:教師根據導學案最後的測試題組織小對子、小組長檢查或抽測;教師要進行學情調查,了解整節課學生掌握的情況,分析不同層次學生存在的薄弱環節,並在導學案的設定位置做好記錄。
效能分析
「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概括地講有六個支撐: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小組合作學習定成敗;獨學、對學、群學是學生學習的基本方法;學情調查是教學起點;展示、反饋、評價是基本手段;達標測評是學習效果的基本保證。
另外,教師在運用「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時,深刻體會到這樣的課堂不僅僅是教學,而是教育。在具有生活性、開放性、生成性的課堂環境里,課堂即社會,蘊含著自主、合作、溝通、競爭、創造、自由、批判、挑戰等等,這些都是一個人一生發展不可或缺的寶貴品質。
特別說明
一、高效課堂的一般性操作模式
由於學段、學科、課型、學習內容的難易度、學校作息時間安排的不同,在導學案的設計上就要有所調整,在課堂環節上也不一定執行「五步」的環節,根據需要做相應調整。
預習課型應側重於學生獨學、對學、群學的環節,教師做好相應的小組學習輔導,並做好反饋評價;展示提升課型一般在課前已經進行了預習,完成了獨學、對學和群學環節;單元(或課時)鞏固提升課,在導學案的設計上應由側重於「學」轉向側重於「練」,同時在問題的設計上要強化新課教學時學生的易錯點,從而達到「單元清,人人清」。在課堂環節上側重達標反饋,並做必要的展示。
在課堂各環節的時間分配上,由於科目、文本內容和學情不同,很難統一。就一般預設而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3-4分鍾;獨學7-8分鍾;對學、群學5分鍾;展示25分鍾;整理學案、達標測評5分鍾。
二、高效課堂的去模式化問題
我們主張高效課堂的實施應經歷「臨帖—入貼—出貼—破貼」的階段。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推行初期階段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且不可以教學是個性化的藝術為由而否定模式在這個階段推行的必要性。待「固模過關」後,學校可以結合本校情況形成學校或學科課堂教學特色。
課改小貼士
一、高度重視導學案的編寫
導學案直接服務於學生,服務於不同層次的每一個學生,要特別重視導學案的編寫。尤其注意在問題的設計上要體現「知識問題化,問題探究化,探究層次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好分層目標,分層學習,分層訓練,分層達標。通常可將問題分為三個層次:「基礎題」(基礎在線),「提升題」或叫「拔高題」,以及「拓展題」。
二、重視預習、展示、反饋
預習、展示、反饋是高效課堂上最關鍵的三個環節,當然也可以是三個課型。預習是關鍵,展示是提升,反饋是保證。
4、為什麼實施差異化五步導學課堂教學策略
1、學案自學。自學是基礎,課前自學。(1)教師要根據自學內容和學情,針對性地進行學法指導,明確自學時間、內容和自學方法步驟,編制好導學案,並對學生導學案自學情況進行批閱,掌握學情,及時調整課堂中教學時間、內容和方法的設計。(2)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根據要求進行自學,獨立思考,嘗試解決,記下疑惑,生成問題。
2、小組合作。(1)教師要合理分組,科學設計問題,進行小組分工,指導組內交流方法,並巡視問訪,時間設計合理。發現問題調整控制時間。(2)小組組長主持,人人參與,交流自學成果、問題與困惑,兵教兵,解釋遺憾,整理問題。
3、班級展示。(1)教師要及時點評、糾偏、規范行為,做到善於鼓勵、善於追問,調動組內、組與組之間的補充回答、競答和評價,達到預設問題的呈現和解決。(2)學生要用於表達,展示成果、問題與困惑。組內合作充分,小組間競爭積極,評價到位。
4、質疑探究。(1)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應用,並能聯系生活現象和問題引領學生進行求同、求異思維,大膽質疑,生成問題,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2)學生能夠較好完成教師質疑,並能生成新的、有價值的問題,主動探究,嘗試解決生成的問題。
5、自悟自得。(1)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感悟新知,梳理總結。(2)學生感悟自學、合作、質疑過程中的知識、問題和方法,進行回顧,形成知識體系,總結規律和方法,體會深刻,進行梳理總結。
6、測評反饋。(1)教師要根據課標和學情,合理設計達標題,要把握好重、難點,有針對性設計問題並呈現多層次性,(可設必做、選做題),並進行當堂測評,及時反饋講評,查漏補缺。(2)學生能按時完成測評,90%以上學生當堂達標。
7、課後反思。(1)教師要對導學案的設計、課堂五個環節的教學過程,包括時間、內容和方法以及學生達標情況進行問題整理和量化統計,並從教師導學和學生學習過程及達標情況進行經驗反思,完善提升。(2)學生用雙色筆整理導學案,查漏補缺,歸類整理。
5、1、在近代教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提出「五步教學法」的是 ( )
杜威
美國實用教育家杜威,他反對教材中心、教師中心和傳統的課堂教,主張兒童活動中心,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從做中學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他們的成長。在教學過程中,他他依據學生在做中學的認識發展提出了五個階段的過程:從情景中發現疑難;從疑難中提出問題;作出解決問題的各種假設;推動哪一種假設能解決問題經過檢驗來修改假設、獲得結論。它被簡明的概括為: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的五步,也有人把它叫作「五步教學法」。
6、杜威所提出的「思維五步」和「教學五步」有何發展意義?
杜威所提出的「思維五步」和「教學五步」與「做中學」的原則一致。在這種思維和教學過程中,兒童主要通過發現式的學習,學到創造性知識,以應付社會生活之需。杜威的思維五步和教學五步的理論適合於兒童從實踐中手腦結合的探究學習,而不適用於被動的、靜聽式的課堂教學。應該說,在教學過程中,有可能採取這樣的步驟,但如果將其作為教學過程的一般規律,則有失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