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交一份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作業)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艱苦樸素,告訴他們自己孩子時代的生活經歷和故事;其次,家長要把家庭收支計劃告訴孩子,並適當徵求孩子的意見;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計劃用錢,並用典型事例來教育孩子。
2、作業要求:提交一份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
常與子女溝通,努力縮短與子女心靈的距離,願意聽子女談知心話,真實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長。在教育子女時要多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尤其是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切忌使用「笨蛋」、「沒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語言,更不要以譏諷語氣,來冷嘲熱諷子女,冷漠子女,這樣會給子女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阻礙子女的成長和進步。要讓孩子正確面對挫折,培養孩子健康人格。
3、教學設計如何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
學校那套教育模來式是自,教完一節就教下一節,接著教下下一節
學校那套教育模式有問題,會使學生進入一種惡性循環的學習方式
所謂惡性循環就是
前面的知識還沒掌握好,就被要求學新的知識了,而沒有掌握好前面的知識,學起新的知識來,導致新的知識
更加不能掌握好,接下又要求學新的知識了......如此不斷的循環
也就是說,學生是以一種惡性循環的方式讀書
這就是學生為什麼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的越來越學不懂,越來越不願意學的真正原因
~~~~~~~~~~~~~~~~~~~~~~~~~~~~~~~~~~~~~~~~~~~~~~~~
4、如何關注個體促進學生發展
學生身心發展在一定年齡階段上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普遍性,但由於每個人的生理素質、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以及個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異,致使各年齡階段中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表現出其特殊性和差異性。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在學習習慣、行為方式、思維品質和興趣愛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現在學習需求和能力發展上也不盡一致。這在英語課上表現比較明顯,成為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大障礙。中學英語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但是全面發展並不意味著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必須接受完全相同的課程和完全相同的內容,也不意味著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必須達到一個高度統一的學業標准。必須承認學生是存在巨大差異的群體。學生個體之間的天賦、潛在能力、個性和特長有極大的不同,發展的前景也各不相同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要使教師特別是學生有充分的選擇權利,通過選擇體現差異。要強調尊重個性,加大彈性,分層教學,個別學習,因材施教。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差異教學的核心思想是,將學生各別差異視為教學的組成要素,教學從學生不同的准備水平、興趣和風格出發來設計差異化的教學內容、過程和結果,最終促進所有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差異教學的實質是「培優補差」,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這種教育方式是承認差異、因材施教,不但讓學生在學科上得到培養和發展,同時讓學有困難的學生達到起碼的合格水平,騰出時間和精力,揚長避短。基於以上原因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教學設計——關注學生差異《新課標》的理念之一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都受益。備課中,要求教師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教師既要注意學生的共同點,更要十分關注、研究學生的特殊性。並根據這一差異學定學習目標、選擇教學方法,以保證絕大多數學生能完成課程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在班級整體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應根據學生個體原有知識基礎、興趣、能力等確定教學個性化的教學目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不斷地由現有水平發展到「最近發展區」,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也可以教師在給予底線和較高層次的框架設置基礎上,放手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合理制定具有個性特點的學習目標。在教學方案設計中,教學准備要充分,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水平,充分預想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尋找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同時,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意志品質的教育也要區別對待。對學困生更多地給他們一份真誠和關愛,對中等生要給予幫助和鼓勵。「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困生由於學習成績差,受到教師家長的冷落,有較強的自卑感。教師要多予信任、關懷,並不斷給予鼓勵和幫助,化自卑為自尊,古人說:親其師,則近其道;惡其師,則疏其遠。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他們喜歡你,從而喜歡你教的學科。對優等生則要多一份嚴謹和期望。讓他們意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不斷地超越自己,向更高的目標邁進。2.教學過程——考慮學生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單純地告訴學生我們該怎麼做、用怎樣的方式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是更多地讓學生去思考:這樣的目標是如何達成的?怎樣才能得到這樣的結果?我通過怎樣的努力才能完成這一任務?我應該得到別人哪些方面的幫助和提示?在教學過程的組織上,變原來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模仿嘗試的模式為教師提出交流點子——學生自主探究討論——學生反饋介紹——再思考練習的課堂教學新思路。教師盡量多地給予學生討論交流、實踐探索的時間和機會,盡力給學生創設這樣的學習條件和交流的氛圍,讓課堂教學真正變成學生自己的課堂、個性張揚的課堂、展示才華的課堂。3.學習方式——尊重學生差異尊重學生獨立思考就是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首先,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其次,要認同學生的各種想法,不能隨便或過早做出結論。這樣,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發展。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 除了要充分運用教材和在課堂上進行教育和教學,還要引導學生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從校園里、家庭中、社會上獲取教育和教學所需要的信息,進行各種必要的實踐活動。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也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不斷變換的教育和教學信息。4.作業設計——依據學生的差異太簡單或重復過多的作業不利於優秀學生的能力培養,太復雜的題目又會打消中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設計有層次的練習,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收獲,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有差異的發展。考慮學生的差異,並不意味著消極被動地適應學生的差異。教師要力求讓所有的學生通過努力能完成,而不會帶來過大的壓力,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5.教學評價——承認學生的差異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不能一味地以分數來衡量。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評價標准應建立在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講究評價標準的相對性,對於中低層次學生要積極捕捉其身上的閃光點,只要有點滴的進步,都要及時表揚,可設立「進步獎」。對已經盡了力,成績仍不理想的要幫助他們尋找原因,分析學習方法。生活上、思想上多給予一些關愛,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對優等生,要鼓勵他們大膽創新,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對能在課堂上給老師挑出錯誤的或有獨到見解的設立「勇敢獎」。一學期後,對由低層次跨越到高層次的同學設立「超越獎」。
5、課堂教學設計中需要關注幾個問題
教學設計是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依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環境條件,運用教與學的原理,為學生策劃學習資源和學習活動的過程。它不同以往的教案,具體地講教學設計的編寫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
在開始一堂課或一個教學單元的教學之前,每個教師都要思考:通過本節課或本單元的教學,學生應該獲得那些知識和能力?怎樣設計教學能適應這個班級的學生,學生能否完成預期的學習任務?這就是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目標的設計一般分為三個方面即知識、能力、情感與價值觀。教師在理論上應重點關注知識目標的分類,在技術上關注目標導向教學設計中怎樣確定和表述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怎樣避免教學目標表述的含糊性及知識、技能教學目標設計要注意的問題。為此,我認為設計好教學目標要把握住這樣幾點:1、全面設計教學目標不能只注重知識領域的目標,而忽略其他領域的目標。2、不能以課程的具體內容標准代替教學目標。3、要正確理解和把握學習水平要求,准確選擇和使用行為動詞。4、正確處理教學目標與實施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
二、 教學過程的設計
教學過程的設計一般分為導入、新授和結束三個階段。導入的設計沒有固定模式,它完全因教學氛圍、對象、目標的不同而不同,其主要作用是引起學生注意,並激發學生興趣。課堂導入成功與否,直接關繫到整堂課的教學質量。一般常見的導入方法有:開門見山式、復習舊課導入新課式、故設懸念式、啟發誘導式、故事導入式、謎語導入式、實驗導入式等。新授階段是上課的主體部分,要求學生對新任務有實質性的理解,教學任務是否能順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同新授環節的課堂結構是否優化預設有關,要讓學生更加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教師應運用以下方法:1、設計新穎教學,引起學習興趣。2、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3、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為學生主動參與創造條件。結束階段的設計也非常重要,一般在教學終了時,教師要運用准確精練的語言,對課文的精要之處進行點化、揭示、氣勢如虹,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同感,對鞏固所學知識和學會運用所學的新知識,用實踐檢驗知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教師常採用:1、歸納法、2、遷移法、3、點撥法、4、前後呼應法、5、設疑激趣法、6、情感升華法。
總之,教學過程的設計可以說學問很深,需要教師們潛心研究。特別是職業教育對廣大教師的教學過程設計要求更高,一方面要重視圍繞讓學生體驗到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過程,另一方面還要重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和活動的空間,讓學生充分經歷和享受獲取知識與技能的樂趣。
三、 教學內容的設計
教學內容的設計,我認為應充分注意學生的認知發展、情感發展及行為發展三個方面。學生的認知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教師要理性把握這個規律,認真貫徹現代教育理論,了解各類教學對象,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創設各種氛圍以適應不同風格的學習者。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自我分析、自我激勵、自我監控、取長補短,全面發展。學生的情感發展也是教學內容設計中不可忽視的環節,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1、要真心實意熱愛學生。2、寓教於樂、寓教於趣。3、以情施教,以情育情。4、注意教學活動中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的協調統一。5、發揮情感因素的維持作用,磨練學生認知活動中的意志。學生行為發展規律在教學設計中更是需要教師多加思考的問題,更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地位。
四、 學習策略的設計
新時期的教學改革,提出要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雖然僅僅調整了兩個字的位置,但裡面蘊涵的教學思想卻非常豐富。「我要學」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是學習動機被激發、被增強的結果。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的動態實施過程。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教師開展教學過程的一個關注點,有一般要注意這樣幾點:1、教學設計要有利於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和關切。2、教學設計要有利於學生發現和優化學習方法。3、教學設計要有利於學生增強學習信心。4、教學設計要有利於學生獲取滿足感。要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將學法指導有機溶入教學過程之中。
6、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含哪些方面
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一般包括前期分析(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和學習環境分析)、確定目標、制訂策略、選擇媒體或資源、試行方案、評價和修改等過程。一般而言,教學設計人員都是由教師直接擔任的,但實際上,教學設計人員既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專業的教學設計師。教師主要是思考如何確保他的每個學生能發揮其最大的能力,學到盡可能多的課程知識,而教學設計者則常常考慮如何確保提供給學習者的特定課程盡可能相似,盡管這些課程是在不同的時間,由不同的教師提供給不同地點的學習者的,他關注的更多的是教學的標准化問題。 對於教學設計者而言,他需要系統考慮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教學設計的幾個主要環節的任務包括:
學習需要分析:根據國家課程標准、社會等對學習者的要求,分析學習者的現有水平與所應當達到的目標水平之間的差距,從而為確定學習目標等提供依據。一般認為,這一環節是教學設計的首要的基本環節,並將影響後續各環節。
學習內容分析:即分析學生該學習什麼和怎麼學,通常可以根據學習內容中各知識點的關系,分別採用歸類分析、層級分析、圖示分析等分析方法,也可以從學習者的認知過程出發,採用信息加工分析方法,將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時對信息進行加工的所有的心理操作過程揭示出來。學生的心理操作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需要進行的全部思維過程,這種操作過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構成學習內容。有效分析學習內容,可以為教學序列的安排提供更多的指導。
學習者分析: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的學習者常常會在認知風格等方面表現出較大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者的邏輯思維能力會越來越強,並逐漸達到穩定,如果在低年級階段就要求學習者具備較高的決策和問題解決水平,不僅違背了人的正常認知發展規律,同時也容易使學習者對學習產生畏懼。
學習環境分析: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當考慮到學習環境的差異,保證設計出的方案能夠施行。
確定學習目標: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當強調以目標為中心,各環節的安排需要圍繞目標來進行,學習目標也是評價學習效果的基本依據。根據我國新課程標准,目標的編寫需要
考慮三個維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強調從過去的重視知識到重視能力,從重視結果到重視過程,從重視認知到重視情感。在目標編制過程中,我們應當盡量考慮這三個維度。
設計教學策略:在確定了具體的目標和學習內容後,還需要考慮如何幫助學習者快速掌握這些內容,達成學習目標,這就需要運用巧妙地運用教學策略,確定是教師授導為主,還是學習者探究為主。 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媒體與資源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需要充分依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環境條件和學習者的認知水平等,應當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律。媒體資源的使用不應簡單地追求形式,而要關注其對教學效果的優化。
學習效果評價:評價學習效果,不應僅僅看學習活動的最終結果,還需要考慮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但又要避免滑向只重視過程而忽視結果的另一個極端。目前,運用學習檔案袋來支持學習評價的方式已經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本教材中的在記錄學習過程時,要求學員將學習作品保存到自己的檔案袋中,也是為了便於評價。
7、如何關注學生的差異,讓不同的學生思維能力得到不同的發展
學生群體由於先天的素質和後天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也存在著差異性和豐富性,這種差異性和豐富性主要表現在智力類型差異、學習風格差異和個性特徵差異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正確理解學生的差異,正視、關注學生的智力類型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育,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靈活地處理學生在學習上的不同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從而促進學生有差異的發展。一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學生的不同差異教育要做到目中有人。所謂目中有人,首先落實到備課這個環節,就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因為同一年齡段或同一班級的學生雖然屬於某個特定的類或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但是,我們還必須看到:組成這些類、群的每個學生都是獨特、有差異的。所以作為教師既要注意學生的共同點,更要十分關注、研究學生的特殊性。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就要充分預想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教學設計不僅包括教學方案的設計,同時,還應該包括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中,教師應加強課件的交互性,在課堂教學中,課件能順應學生學的思路,而不是教師教的思路。用課件輔助學生的學,而不是用課件牽制學生的學。例如,數學第二冊確定位置一課,在設計小動物在第幾排第幾個這一教學環節時,教師充分預想學生在找第幾排第幾個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或從前往後數排數,或從後往前數排數;或橫著數排數,或豎著數排數;或從左往右數個數,或從右往左數個數等。學生數的順序不同,數的結果也就不相同。因此,在課件設計時,加強了課件的交互性,當學生說到哪個小動物時,教師馬上就能圈出那個小動物,說明學生說的是對的。這樣,使教師的教學方案設計和課件設計的方案盡可能順應學生的學,以學導教,以教到學。二、關注學生差異資源,促進差異教學的發展在教育過程中,關注學生差異資源,促進教育公平發展規律應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性,應考慮到學生在認知方式、智力水平、環境背景方面的不同,應把其差異看成豐富的教育。(1)差異教學應該是以多種形式和方法促進每個學生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成為獨立的社會人的教學組織結構,它涵蓋了教學的各個方面,是教育教學的整體性變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個性化、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師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差異,尊重學生的意願和興趣愛好,尊重個性,並提供與每一個學生相適應的有效學習機會。綜上所述,差異教學也就是適應性教學、分層教學和全納性教學。從教學內容上來說,差異教學要求教學安排適應有個別差異的環境條件,創設相應的情景,建構相應的課程知識以及相應的評價制度等,這就是適應性教學;從教學形式上來說,差異教學強調以異質分組的形式來調整班級內部的個別差異,這又是分化教學;從教學目標來說,差異教學要求教師尊重不同學生的稟賦水平,支持所有學生的成長,為全體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教學過程是促進每一個兒童的個人成長和個體成功的過程,則是全納性教學。(2)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面對這些差異,任何整齊劃一的做法都是註定要失敗的。教師要全面觀察分析每個學生,關注個體差異,保護和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善於發現和平共處開發學生潛在素質和閃光點,決不能用同一種標准衡量所有學生,應允許學生和發展程度和素質結構上存在差別,因勢利導,創設有利於學生發揮自己特長,張揚自己個性的學習環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實施分層教學,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發展。使得在同一學習時間內,各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要解決的問題,都能在各自現有的基礎上跳一跳摘取桃子,即通過思考解答問題有新收獲,有所提高。為使自己對學生的要求提得當,做到摸清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樣使得自己能正確把握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使自己能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一條合適的學習路徑,不致於使低層學生因台階過陡而滋生懼怕心理甚至失去學習信心,也不致於自己能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一條合適的學習路徑,不致於使低層學生因台階過陡而滋生懼怕心理甚至失去學習信心,也不致於使高層學生因學習台階過緩而滋生驕傲情緒甚至喪失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都樂於學習,勤於鑽研。三、選擇學習方式上充分尊重學生差異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東西。教師要正視這種差異,尊重這種差異,讓學生有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的機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獲得有差異的發展。這時,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數學。例如,新課標理念中的演算法多樣化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認識和理解數學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允許學生用適當的方式理解數學問題,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和解決數學問題。有的方法在成人看來是最好的,但不同的學生卻會有不同的感受。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尊重學生的主體差異,讓學生有自主選擇適合個人特點的學習方式的機會,不要把成人的學習方式強加給學生。學習是學習者自己決定的,它具有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知識的獲得是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建構的。學生學習的主動建構性、情境性和差異性,決定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情境和學習過程是具體的,動態生成的。作為教師,可以預想學生的學習情境和學習過程,但是,決不能規定學生的學習情境和學習過程。雖然,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已經充分預想了學生的差異,但是,由於學生學習情境和學習過程的動態生成的特點,必然會有一些情況在教師的預料之外。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不斷培養自己的課堂教學機智,善於利用學生的這種差異,使學生的差異成為課堂教學的寶貴資源。例如:講圓錐一課(六年級)的時候,我沒有按照教材的要求,講解一下圓錐的體積就行了,而是在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充分了解和認識了圓錐的各個部分之後,我問同學們:你們還想知道關於圓錐的哪些東西呢?有的同學說,想知道圓錐的表面積怎樣求;有的說,想知道圓錐的體積怎樣求,等等。我說,好,那我們一個一個去解決,先看看圓錐的表面積怎樣求。然後我讓同學們自由地探索一會兒。幾乎所有的同學都知道應該是底面(圓)的面積加上側面(扇形)的面積。在復習了圓面積公式和扇形面積公式之後,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側面的面積同學們都知道用側面這個扇形圓心角的度數比上360度再乘半徑。這樣,學得好的同學有了挖掘自己、展示自己的機會,學得差一點的同學也有了接觸一些新知識和新方法的機會。四、設計作業時充分考慮學生差異在作業的設計時,教師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設計有層次的作業,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收獲。教師設計的作業,要力求讓所有的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完成,而不會帶來過大的壓力,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樣,教師在平時的作業布置中,可以安排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地進行選擇。學有餘力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比較好,能夠融會貫通,他們有能力完成選做題。而且選做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有利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一般的學生,只要能完成模仿性的練習和稍有變化的題目就可以了,這樣,可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這樣的作業設計靈活性比較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等學習情況進行選擇,體現了練習的分層設計,既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體驗。總之,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個人獲得發展。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其目的不是消滅差別,而是承認個體差異基礎上的鼓勵個性的發展。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促進有差異的發展。
8、教學的要求方法和手段一定要考慮到哪一項要關注學生最近發展區
(一)充分認識課堂教學的三個基本要素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以教科書為主要藍本展開的教與學的活動,它包括學生、教師、教材三個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運用這三個基本要素的基礎上才能順利地完成課堂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的受眾,了解學生應該從年齡特徵、生活經驗、學科基礎、內在需要等方面展開。比如,在美術的學習上學生對哪些內容感興趣、美術知識和技能基礎如何、哪些內容很陌生、希望通過怎樣的方式學習美術、學生希望如何評價等等問題,都是教師在課前應該掌握的。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應該具備三個「力」:即親和力、學力和駕馭力。「親和力」主要指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平等對話,理解與包容等;「學力」主要指教師的學科知識結構及其水平,一個美術教師的「學力」應反映在美術專業知識、人文學科知識、教育科學知識及實踐習得知識等方面。「駕馭力」指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與管理能力。對教材的理解與掌握則應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包括教材的定位與編寫思路、知識體系與邏輯線索、學習要點與提示、學習材料與方法、學習過程與評價、範例等等。因此,作為一個美術教師充實自己、了解學生、熟悉教材是順利實施教學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教學流程、學習活動、學習評價等。
(二)教學目標定位要准確
課堂教學目標是通過一堂課的學習,學生所應達成的學習任務。它區別於美術課程總目標,也區別於各學齡段的階段目標,它更強調單位時間內的效益。同時,課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宿點。因此,制訂教學目標應該具體而准確,並且具有可檢測性。
制訂課堂教學目標應考慮三個層面: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意目標。但並非是課程總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個維度,教師應在教學設計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學目標確定下來,把握「行為主體、行為條件、行為過程、行為結果」四個因素,例如在教學湘版義教教材《傲雪梅花》一課時,其能力目標可確定為「學生能在15分鍾內用中國畫工具獨立完成一幅簡單的寫意梅花圖」。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應考慮主目標、亞目標才生成性目標。
制定教學目標還應考慮以下因素:①充分考慮不同學習領域,美術學習中的「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等不同學習領域,有其不同的目標取向,如「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目標側重於對工具、材料、方法、步驟、語言、原理等方面的認識、理解與運用,以及通過造型表達思想與情感等。②充分考慮不同學習內容。在同一學習領域下的不同學習單元、學習內容其目標也是不一樣的,如湘版義教課標教材7-9年級中關於中國畫的教學內容有三個課目:分別為《傲雪梅花》、《寄情山水》、《以形寫神》,其教學核心目標分別對應為了解中國畫的筆墨、程式、形神兼備。③充分考慮學科特點,不要「荒了自己的田去種人家的地」。④充分考慮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可接受性,例如同是剪紙的教學內容,其在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年齡段學習要求是不一樣的。
(三)形式要為內容服務
這里所說的「形式」是指教學策略、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流程以及學習方式、活動設置等等。「內容」是指教學目標以及達到目標所應掌握的重點、難點內容。「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就教學方法而言就有「講授法、演示法、談話法、討論法」等等。就學習方式而言,新課程提出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三種主要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形式」很多,一堂課不能都用到,也不能說哪種形式就一定最好,就某一堂具體的課來說,不同的「內容」應選擇不同的「形式」,「形式」應為「內容」服務。例如:在學習一些基本的作畫技法和步驟時,老師的講解與演示就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再如讓小學低年級學生了解一些學科性較強的知識時,採取游戲、接力賽等形式進行知識的柔化處理就比較合適。同時,「形式」的選擇應考慮其利益最大化,即採取哪種「形式」對於解決「內容」更直接有效,所謂「該看的要多看,該說的要多說,該畫的要多畫,該演示的一定要演示」。
(四)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一堂課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的精力和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率是每一位教學者應該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教學流程設計的優化、教學時量和內容的合理安排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過程的優化應做到「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所謂「好鋼」是指課堂上的主要時間和精力,所謂「刀刃」是指一堂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也就是說,在課堂教學中應選擇最佳時機,把較多時間和主要精力投入到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上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學生的有效注意是有限的,很難保持四十分鍾或四十五分鍾的持久注意力,一般來說,一堂課開頭的幾分鍾課堂還未安全安靜,學生精力還未完全集中,不宜於馬上進入重點難點的學習,而應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接下來的時間里,學生由於「引人入勝的開頭」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注意力開始集中了,此時應花費較多時間用若干小環節學習重點、突破難點,使課堂有一個「堅實的中部」。當然,這里有一個前提是如何把握好「刀刃」,即正確把握好重點和難點,不同的課型有不同的重點,比如設計課教學中學生設計意識的培養和設計思維的訓練就是重點,至於製作步驟、繪制方法等顯得不那麼要緊了。再如製作課中,材料的選擇、工具的使用、製作的流程和工藝就顯得很重要。筆者發現,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往往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或者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對此,筆者建議教師用關鍵詞呈現教學流程,並對表示重點和難點的關鍵詞進行標記,這樣在教學中才會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好鋼用在刀刃上」。
(五)範例應具典型性
舉一反三性是課程的基本特性之一,要做到「反三」,「舉一」就很關鍵,關鍵在於範例應具有典型性。尤其是美術課,由於其具有很強的直觀性特點,所以範例的典型意義尤為重要。所謂範例的典型性,通俗地說就是範例與學習目標能夠最好地最直接地掛鉤,最能說明問題,即「用它」最能「說話」,並不是越經典就越好。美術課中的範例主要指美術名作、學生習作、教師范畫等。不同類型的範例選擇應考慮不同的典型意義,有的範例旨在引導學生學習方法步驟;有的範例旨在學生了解形式語言和藝術原理;還有的範例則在於引導學生感受審美特徵和人文價值。
同一範例在不同的教學目標要求下,其典型意義的使用側重點是不一樣的,例如有三個這樣的課目:分別為《格爾尼卡賞析》、《立體主義畫派》和《戰爭與和平》,教學中教師可能都會以畢加索的作品《格爾尼卡》作為範例,但在這三個課目中其側重點是應該不一樣的,在《格爾尼卡賞析》一課中,範例的意義在於「就事論事」,即讓學生了解作品本身的創作背景、主題、構圖、色彩、方法、原理、影響等方面;在《立體主義畫派》一課中,以《格爾尼卡》為代表作品旨在了解立體主義畫派的產生、藝術追求、造型原理、藝術風格等;而在《戰爭與和平》一課中,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戰爭與和平是藝術家表達的永恆主題之一,不同藝術家的表達方式、手段與方法不盡相同,其中《格爾尼卡》運用了象徵、寓意的手法,用主體主義的造型原理來表達,同樣具有強烈的感憾力。
四、如何檢測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美術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是否優化,應該通過一定的方式以一定的標准進行檢測。筆者認為,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從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和課堂文化建設情況以及教學的負效三個方面來進行檢測。
(一)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教學目標達成情況主要指學生的參與度、作業狀況和學習的生成性狀況。其中參與度包括問題的參與、交流與討論的參與、思維的參與、實踐的參與、評價的參與等方面的程度,可以通過問答、眼神、注意力、氣氛、反應等方面的觀察來判斷。作業狀況包括學生作業完成的數量、作業效果、作業過程等方面的情況,可以通過巡迴觀察、作業展示、互動評價等方式檢測,重點是通過作業狀況了解學生對教學核心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生成性狀況主要指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發散、類比與拓展的能力,教學中可以看看學生有沒有進一步學習探索的願望,是否有新的問題提出,能否運用本課學習所得解決實踐問題。
(二)課堂文化建設情況
一堂好課除了應達成教學目標之外,形成良好的課堂文化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課堂文化包括師生關系的建立、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學科特徵的凸現和健康心理情緒等。師生關系建立應體現為平等、親和、自覺;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體現為輕松、活躍、有節奏、有秩序;美術的學科特徵應體現為感性的、感觀的、感覺的、感化的;健康心理情緒表現為渴望、快樂、回味。
(三)反思教學的負效應
教師的反思意識是有效教學的理念之一,而對教學的負效應的思考是教師反思的一項重要內容,課堂教師中的內容、課件、演示、評價、作品等有時可能會給學生學習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或者副作用,如老師示範後學生可能完全模仿,課件等形式的「花哨」可能轉移學生對內容的注意力,評價中的一味鼓勵導致學生「好壞不分」等等都有負效應的具體體現。負效應的大小直接影響到教學有效性的程度,需要在教學中對負效應進行有效的把控,讓其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