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包括哪些綜合素質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發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維度定義「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發布後,有關核心素養的意義、實施路徑成為當前教育領域關注焦點。
在近日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主題的2016中國教育明德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數千名教育學者、中小學校長共同探討核心素養建設內涵和實施辦法,強調核心素養是教育領域具有國際視野、符合中國國情的頂層設計,但如何落實仍面臨挑戰。
對於「核心素養」一詞,不同國家表述不同。如美國21世紀技能合作組織將其稱之為「21世紀技能」,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將其稱為「關鍵素養」,澳大利亞稱其為「綜合能力」。盡管表述各異,但都表達了不同組織、國家和地區對於未來公民應該具備怎樣素質的追問。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課題組負責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林崇德此前指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深入回答「立什麼德、樹什麼人」的「教育DNA」,有效整合了個人、社會和國家3個層面対學生發展的要求,是對素質教育內涵的豐富與深化。
「核心素養的提出,是中國教育、育人理念與國際接軌的重要表現,標志著國內教育方向從對知識、技能的關注轉移到對『人本』的關注。」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說。
「當前社會對教育的變革需求最強烈,但難度最大、見效較慢。」一些地方的教育出現了能力學分化、人格證書化、道德標簽化等現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教育改革方向必須以人性化、多樣化、個性化為導向,形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謝維和特別強調核心素養的實踐指向。有研究指出,決定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於父母學校能否幫其培養一系列性格特質,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責任心、勇氣以及自信心」。美國和世界其他發達國家,已將類似認識納入學校課程與教學實踐。但我國以考試成績為主要評價標準的問題,影響了行動實施。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以核心素養為綱,從整體推動教育環節深層次改革。
素養教育反映在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其落實離不開課程改革、教師培訓、科學評價。目前,教育部門和不少學校已經開始核心素養實施路徑探索。據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於涵介紹,未來核心素養將體現在高考改革中。
此外,朱永新強調,「未來社會,學校作為教育資源提供機構的壟斷地位將進一步受到挑戰,社會力量作為教育載體的作用將進一步發揮。」核心素養的有效推進,離不開政府政策引導和社會教育創新。
彭凱平指出,要特別重視社會關系教育,強調社會接觸重要性。最好的課堂在路上,學生可以綜合利用校外教育服務體系,增強社會參與,強化社會責任。
2015年8月,國務院發文首次把研學旅行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范疇。2016年教育部工作要點再次強調促進校內外教育銜接。目前,全國已有相當部分中小學校在課外教育引入研學等方式作為課內教育補充。清華大學附屬中學部分師生不久前專門前往山東,進行了為期五天四夜的明德研學之旅。通過學生自主設計研學方案等方式,有效提升核心素養培育。
「花草藏於溫室不堪風雨,少年囿於圍牆難當大任。」游學機構代表、世紀明德董事長王學輝介紹,核心素養從提出到落實很難一蹴而就,需要頂層設計,也需要在實踐中將培育指標與具體課程相結合,分階段、分步驟,科學推進。此外,專家強調,要有效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對學生受教育過程信息進行追蹤分析,從而為核心素養落實和綜合素質評價提供技術支撐。
2、什麼是學生的核心素養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9大素養,具體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
一、社會責任。主要是個體處理與他人(家庭)、集體、社會、自然關系等方面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
1.誠信友善。重點是自尊自律,誠實守信;文明禮貌,寬和待人;孝親敬長,有感恩之心;熱心公益和志願服務等。
2.合作擔當。重點是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對自我和他人負責;履行公民義務,行使公民權利,維護社會公正等。
3.法治信仰。重點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維權;崇尚自由平等,堅持公平正義等。
4.生態意識。重點是熱愛並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和行動等。
二、國家認同。主要表現為個體對國家政治制度、核心價值理念、民族文化傳統等方面的理解、認同和遵從。
5.國家意識。重點是了解國情歷史,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熱愛祖國,認同國民身份,對祖國有強烈的歸屬感;自覺捍衛國家尊嚴和利益等。
6.政治認同。重點是熱愛中國共產黨;理解、接受並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和行動等。
7.文化自信。重點是了解中華文明形成的歷史進程;承認和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理解、欣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
三、國際理解。主要表現為個體對國際動態、多元文化、人類共同命運等方面的認知和關切。
8.全球視野。重點是具有開放的心態;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
9.尊重差異。重點是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理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多元文化交流等。
四、人文底蘊。主要是個體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表現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
10.人文積淀。重點是積累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等。
11.人文情懷。重點是以人為本,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
五、科學精神。主要是個體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表現的價值標准、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
12.崇尚真知。重點是學習科學技術知識和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識等。
13.理性思維。重點是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理性務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規范行為等。
14.勇於探究。重點是有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能夠提出問題、形成假設,並通過科學方法檢驗求證、得出結論等。
六、審美情趣。主要是個體在藝術領域學習、體驗、表達等方面的綜合表現。
15.感悟鑒賞。重點是學習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等。
16.創意表達。重點是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具有生成和創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提升生活品質等。
七、學會學習。主要表現為個體在學習態度、方式、方法、進程等方面的選擇、評估與調控。
17.樂學善學。重點是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自主學習,注重合作;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等。
18.勤於反思。重點是對自己的學習狀態有清楚的了解;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合理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方法等。
19.數字學習。重點是具有信息意識;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趨勢等。
八、身心健康。主要是個體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積極表現。
20.珍愛生命。重點是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掌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等。
21.健全人格。重點是能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等。
22.適性發展。重點是能正確判斷與評估自我;依據自身個性和潛質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有計劃、高效地分配和使用時間與精力;具有達成目標的持續行動力等。
九、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勤於實踐、敢於創新方面的具體表現。
23.熱愛勞動。重點是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廣泛參加各種形式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具有動手操作能力等。
24.批判質疑。重點是具有好奇心和想像力,敢於質疑;善於提出新觀點、新方法、新設想,並進行理性分析,做出獨立判斷等。
25.問題解決。重點是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能依據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制定合理解決方案;具有創客意識,能將創新理念生活化、實踐化等。
3、關注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意義是什麼?
如何關注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意義 回答如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就是為人類社會長遠發展做好樹人的工作,樹什麼樣的人,以什麼樣的標准來樹人?這是教育,也是社會的一個永恆話題。
教育和樹人必須要談學生的核心素養,除了理想、信念和道德思想之外,兒童的發展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要求。兒童在成長過程當中,在不同的年齡段,需要設計各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在這個過程逐步形成了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就是我們講的兒童核心素養。
這些核心素養是通過學科課程的學習,在某個領域或跨領域的學習,通過學生在教育過程當中的社會實踐、動手實踐、技術實踐等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
學生在學科學習過程當中,形成了與學科特性相關的核心素養,我們現在也把它稱之為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我們在修訂高中教育課程當中,提到了一些核心素養,比如在高中課程當中應該培養學生具備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識、公共參與這樣的核心素養。在語文課當中,就提出了語文的素養,包括語言的建構和應用、思維的發展、文化傳承與理解這樣的核心素養。在體育課程當中,提出的是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核心素養………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強調的是跨學科的綜合能力,強調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綜合,具有綜合性和整體性。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關注學生適應當今與未來發展的最關鍵的一種素養。
學生的發展素養強調經過學生後天的學習,可以教、可以學、也可以進行評價,評價也是可以對一個人的核心素養進行分級的,現在我們正在向這個目標努力。
今天我們在這里討論兒童財經素養教育,其實從小學到高中不同年齡段,在相應的學科課程當中,都有與兒童及青少年財經素養相關的一些要求和案例,比如說在品德與生活課程教育當中,要求掌握生活必需的基本技能,要了解消費活動和人類生活的關系。在歷史與社會的課程當中,要歸納自己在生活情趣和價值的差異。在高中選修課程當中,有信用與金融的模塊等。今天我們也討論未來人的發展有哪些核心素養應該在課程當中滲透進行的,滲透到什麼程度,我覺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謝謝大家!
4、《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報告》中提出學生核心素養包含哪些具體內容
核心素養課題組歷時三年集中攻關,並經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最終形成研究成果,確立了以下六大學生核心素養。(一)文化基礎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准、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二)自主發展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
5、什麼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六大內涵
千呼萬喚始出來,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標的「源頭」、中高考評價的「風向標」,當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熱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9月14日正式出爐。
所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起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正式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共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6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
相比2016年2月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正式版本的核心素養體系明顯「瘦身」,更加體現「核心」的價值。徵求意見稿共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等9大素養、25個基本要點。此次發布的核心素養則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6大素養18個基本要點,從總體數量上來說減少了3大素養,基本要點也減少了7個。
據了解,參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制訂的專家陣容強大。「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項目始於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託,由北京師范大學[微博]林崇德教授牽頭組織。項目由北京師范大學牽頭,華南師范大學、河南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共同承擔。
今後在學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課題組相關負責人表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一套經過系統設計的育人目標框架,其落實需要從整體上推動各教育環節的變革,最終形成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完整育人體系;今後將通過課程設計、教學實踐、教育評價等三個方面進行落實。
比如,今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將成為課程設計的依據和出發點,引領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檢驗和評價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核心素養將明確學生完成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學習內容後應該達到的程度要求。
六大核心素養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總體框架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
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
基本內涵
核心素養課題組歷時三年集中攻關,並經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最終形成研究成果,確立了以下六大學生核心素養。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准、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二)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3.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
(三)社會參與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於擔當的人。
5.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
6.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主要表現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6大素養18個要點具體的主要內涵和重點到底包括哪些呢?
文化基礎——人文底蘊
1、人文積淀重點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等。
2、人文情懷重點是:具有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
3、審美情趣重點是: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等。
文化基礎——科學精神
1、理性思維重點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等。
2、批判質疑重點是: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等。
3、勇於探究重點是:具有好奇心和想像力;能不畏困難,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等。自主發展——學會學習1、樂學善學重點是: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
2、勤於反思重點是:具有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審視的意識和習慣,善於總結經驗;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或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識重點是: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具有網路倫理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等。
自主發展——健康生活
1、珍愛生命重點是: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掌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重點是: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製力,能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重點是:能正確認識與評估自我;依據自身個性和潛質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時間與精力;具有達成目標的持續行動力等
社會參與——責任擔當
1、社會責任重點是: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寬和待人;孝親敬長,有感恩之心;熱心公益和志願服務,敬業奉獻,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能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理性行使公民權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熱愛並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等。
2、國家認同重點是:具有國家意識,了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能自覺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能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具有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和行動;理解、接受並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和行動。
3、國際理解重點是: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
社會參與——實踐創新
1、勞動意識重點是: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創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
2、問題解決重點是: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能依據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制訂合理的解決方案;具有在復雜環境中行動的能力等。
3、技術運用重點是:理解技術與人類文明的有機聯系,具有學習掌握技術的興趣和意願;具有工程思維,能將創意和方案轉化為有形物品或對已有物品進行改進與優化等。
6、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我們該做什麼
不知不覺,寫下了如此實際卻又龐大的一個標題,試著去說叨說叨,算是對下午的小聚做一個思考和補充吧!
盲目的高招志願填寫造成了許多人進入大學後都會有一種「選錯專業」的感覺。「不喜歡」或者是「學不來」讓許多人開始沮喪。有的回想過去高中時候的「輝煌」,有的遙望未來職場生活的「未知」,開始少有的迷茫!的確,對於從小就「沒了自我」並走在「別人安排好的道路」上的我們,遇到這種「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境況的感覺是最不好受的。
在這些前輩或是師長們鼓吹的最多的詞語面前,我們只能無可奈何的表現出一種匆忙。我們知道這些都是優秀所需要的元素,但是想要努力去做到時,卻發現了少有的恐慌。因為對於我們來說,這些都「太新鮮」!
所以在這個時刻,我們
不需要「規劃人生」,因為我們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不需要「團隊協作」,因為我們連自己都照顧不好;
不需要「探索創新」,因為我們基礎都沒學好;……而要做的則是非常簡單的幾個動作。
首先,請將自己的內心放開。人生不應是幸福快樂的么?而大學生活不是總是被渲染的如此美好么?所以,請別為了這個那個而活的太累,試著去遵循自己的內心,做一些「看似出格」,但卻又讓自己內心舒暢的事情吧。當然,切記這些事情不應該是游戲或者其他的娛樂方式,除非你想創造同濟歷史,改行做一個職業玩家或者娛樂圈內人物。如此兩周或者一個月過去後,你就將很容易的發現你的興趣是什麼?你的特長又是什麼?從此才可走上規劃人生的第一步!
其次,做好每一件團隊交給的任務。一定要在大學里參加一個學生組織或者一個項目團隊。因為幾乎所有社會中的工作模式都是以團隊的形式出現的,所以在大學中試著去體驗一下那是必不可少的。那麼既然加入了一個團隊,首先請不要有任何的抱怨。團隊交給的任務請務必認真完成,並請更多的考慮到和你一起完成相應任務的夥伴的感受,在他們有困難的時候力所能及的去幫助他們,當你沒辦法完成任務的時候也千萬別逞強,要及時向其他的夥伴或者學長請求幫助。如此一個項目下來,你自然就明白了什麼叫做「團隊協作」,不用刻意的去表現什麼,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同把一個事情做好,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坦誠!
再次,學好自己的專業課程。無論專業是不是興趣所向,既來之,則安之。用心學好專業課程就成了必須要做的事情了。當然,學好不一定是擁有高的績點,而是是否能夠將專業課上所涉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互聯系起來。無論是工科、理科還是文科,所有的課程的內容其實都是先輩們從他們的生活中總結而來的。而且,學科之間有著許多的相互關聯,也會相互提升。不舉太多的例子了,就看看那些偉人們的學識就很容易發現其中的奧秘,錢學森的文科很好,而牛頓也曾經是管理英國貨幣發行機構的負責人。所以,將基礎學好,然後凡事多動動腦子,盡量能夠有邏輯性的將所見與所學聯系起來就好了!避免了太多的天馬行空,那麼我們的「探索創新」才變得可行而有價值。
簡單吧,就那麼簡單,還是從自己出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變化,時間到了,自然也就可以到達那些想要的現在卻又無法達到的狀態了。
記得,一切從簡,別想太多,別刻意的去做一些事情,就好!
7、小學生核心素養有哪些
「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熱詞,它不是一般的解題能力、答辯能力,而是一種綜合素質,是在知識經濟、信息化時代面對復雜的、不確定性的現實生活情境時,運用所學的知識、觀念、思想、方法,解決問題所表現出來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
小學階段,是人的核心素養發展的「啟蒙期」。主要涉及三個領域,即「道德」「能力」「情意」。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我個人認為小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為「四能四會」。
能健體會學習
能健體是指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學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個學生至少要有一項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有較強的身體活動及協調能力、疾病抵抗能力,面對危險逃生自救的能力。重在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規則意識,堅忍不拔、樂觀向上的心態。
會學習,這里指學生永遠葆有積極的學習狀態。應當學而不厭,擁有扎實的基礎、廣泛的興趣進而形成志趣。要增強學習內驅力,勤於學習、敏於求知,既能自主學習,又能與人合作,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學會思考,敢於質疑,勇於探究,並能夠把學習所得運用於社會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能友善會感恩
能友善是指培育兒童美好的人性,「一毫之善,與人方便」「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對父母友善、對朋友友善、對動物友善、對社會友善、對自然友善。
會感恩是指不要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一個缺乏愛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長大後不可能懂得體諒、關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師長,也難以與人交往、融入社會,更談不上愛同學、愛母校、愛國家、愛民族了。學會感恩,它是一種禮儀,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是一種做人的境界。
能獨立會內省
能獨立是指培養學生獨立人格。獨立意識薄弱,獨立精神稀缺,獨立能力差勁,心理脆弱,沒有承受挫折的勇氣,都與「獨立」的缺失有關。會內省是指要懂得反思,在反思中改變。心態平和的接受一切改變,及時適應新情景新問題的出現,培育主動適應、超越自我、勇於創新的能力。
能共處會審美
能共處是指使學生認識到他人的能力,能與不同性格個體良好互動,與他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與合作關系,具有同理心,能設身處地去理解他人,從而消除彼此間的隔閡、偏見與敵對情緒,能與他人為實現共同目標與計劃而團結合作。會審美是指學生應嚮往與追求美好形象和美好事物,學會感知美,善於發現美、體驗美、理解美,在對生活、自然、科學、藝術的欣賞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此基礎上傳播美、發展美、創造美,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審美品質,進而做到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