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兒童發展的特徵
兒童發展的特點:
1、順序性
如:思維的發展是從知覺—>具體形版象—>抽象權—>辨證,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思維發展特點。(教育啟示:不要拔苗助長。)
2、階段性、連續性
每一階段都是前一階段發展的繼續,同時又是下一階段發展的開始;前一階段中總包含有後一階段的某些特徵的萌芽,而後一階段又總帶有前一階段某些特徵的痕跡。
例:一二年級開始具體形象思維,但仍有幼兒期的知覺思維。
(教育啟示:善於觀察孩子,既要關注孩子現在的發展,又要為孩子下一步的發展創造條件。)
3、不均衡性
(教育啟示:關注孩子發展的關鍵期,如:孩子2-3歲是口頭語言的關鍵期,4-5歲是書面語言的關鍵期;女孩10歲左右進入青春期,男孩12歲左右進入青春期等。)
4、穩定性、可變性
教育啟示:
穩定性:你改變教育方法,孩子不會馬上變,所以需要家長學會等待,需要耐心。
可變性:你改變教育方法,孩子早晚會有變化的,但是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有量的積累才有質的變化。
5、個別差異性
每個孩子有差異:每一個孩子都不是別人的復製品,都不是另一個孩子的復製品,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2、小學生注意發展的一般特點有哪些
小學生以學習為其主導活動,因而其大量情緒情感內容與學習活動和學校生活相聯系。學習的成敗、在班集體的地位、同伴間的關系,都使小學生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體驗。小剛因得不到電腦而情緒不高,您可以對他曉之以理,並教給他調整情緒的方法。小學生社會性情感的比重逐漸增加,義務感、責任感、集體主義情感和友誼感逐步形成。小學生的理智感也進一步發展,他們的求知慾、好奇心、學習熱情越來越穩定而深刻。
小學生的情緒表現比較外露,容易激動,具有很大的沖動性。他們不善於掩飾。高年級後,情緒的沖動性和受暗示性大為減少,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有了明顯的進步。隨著對學校生活的適應,小學生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他們的情緒狀態總體上說是平靜而愉快的。
小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其情緒總體上有以下特點:
——情緒的穩定性在增長;
——情緒的內容在不斷豐富;
——情感的深刻性在發展;
——道德情感逐步發展起來。
情緒穩定一般被看作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標志。所謂情緒穩定,主要是指一個人能積極地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短時間內沒有大起大落的變化。他不大會時而心花怒放,轉瞬又愁眉苦臉。如果您希望知道自己孩子情緒是否穩定,可以讓孩子做做下面的測試。
(1)看到自己最近一次拍攝的照片,覺得不稱心。
(2)你常常被同學起綽號挖苦。
(3)你上床睡覺後常又起來查看門窗是否關好。
(4)你對與你關系最密切的人不滿意。
(5)半夜醒來,你覺得有值得害怕的事情。
(6)你搞不清家長到底對你好不好。
(7)你早晨起來常感到憂郁。
(8)到了秋天,你常有的感覺是枯葉遍地。
(9)你在高處時會覺得站不穩。
(10)當一件事需要你決定時,你覺得比較困難。
(11)你常用拋硬幣、翻紙牌來測凶吉。
(12)你需要躺一個小時才睡著。
3、小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
這個題抄目就有問題,小學生從7-12歲,認知特點就有所不同,應該是按年齡來。 教育孩子是個系統的工程,日常雖然有很多瑣碎的問題困擾我們,但是我們不能為這些破事迷失了方向,看看這個帖子——教育孩子其實沒那麼難(從教育觀念,到輔導孩子的技巧,到學習,到和孩子的溝通)http://www.iq139.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64關鍵培養孩子,是了解孩子幫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賦特質。
4、小學生有哪些特點
(一)與同伴交往的特點
小學生的同伴關系有一個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與小學生認識過程的發展相適應,也與小學生在班集體中的集體活動經驗有關。
小學生的同伴關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條件或偶然興趣一致的基礎之上的,如住在同一街道、同一幢樓房,同桌,父母相互熟悉薄。
後來,他們逐漸建立了新的交往標准:其一,他們傾向於選擇與自己的興趣、習慣、性格和經歷相和諧的人做朋友;其二,他們傾向於選擇品行得到社會贊賞的人做朋友,如挑選學習成績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強的人做朋友。
所謂性別認同,是指對自身性別的正確認識。小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正確地理解自己的性別並將自己投身到同性別的活動中去,是完全正確和必要的。這樣有助於小學生對自身性別的接受,逐漸形成符合社會期望、合乎社會規范的行為,並最終適應社會生活。
此外,在小學生的同伴交往中,還會出現一些有趣的現象。有些男生尤其是低年級的男生,常常採取製造事端的方式與女生接觸,如在課間把女生的文具藏起來,在課桌中間畫一條界線等,表明這些男生對女生特有的興趣。
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女生會表現出微妙的變化,如表現出拘謹、靦腆、故意的漠不關心等。所有這些行為特徵,都是小學生異性交往的特點。
(二)與父母交往的特點
雖然小學生與同伴的交往明顯增多,但與父母仍保持著親密的關系,對父母仍懷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小學生與父母的關系在其發展上仍起著重要作用。
一般來說,在家庭中,父母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對小學生施加影響:第一,教導,即父母通過言傳身教,直接向小學生傳授各種社會經驗和行為准則;第二,強化,即父母採取獎懲的方式強化小學生的行為准則,並鞏固這些行為准則的地位;第三,榜樣,即父母往往是小學生最早開始模仿的對象,他們效仿父母,學習父母的行為方式;第四,慰藉,即小學生對父母形成的依戀感使他們易於向父母傾訴不安和煩惱,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幫助。
5、簡述小學兒童認知發展的特點
小學和兒童這太籠抄統啦襲..一般要年齡劃分..1-3歲是一個階段,3-6歲是一個階段6-10歲是一個階段11-15歲是一個階段!每個階段孩子對事物的認知度都不一樣!
不過基本分為四個階段
一階段:模糊基礎(對事物判斷是否感興趣)
二階段:常識接觸(在不知道對錯或可行的情況下孩子都會常識下)
三階段:復述歸類(孩子喜歡無形的把新事物反復念叨,不一定是刻意加深記憶,只是慣性)
四階段:遺忘舍棄(在了解沒興趣後,認知度會急速下降,最終基本就忘記)
如果在六歲以後的孩子在學習中,對新事物的認知上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把握好二三階段,在興趣和記憶上下功夫,如果過渡到四階段再讓孩子記憶會是很痛苦的事情!
6、論述中小學生發展具有哪些時代特點,針對這些特點教育者應如何進行教育?論述
答、時代特點:(1)生理成熟期提前 (2)思維活躍,但學習興趣不高 (3)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具有較高的職業理想和務實的人生觀 (4)自我意識增強,具有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 (5)心理問題增多 (參照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相關答案要點,已確認是正確的,論述部分自由發揮,給了你點參考框架)
針對性教育:
1、心理教育
一、建立心育導向機制
充分發揮教務處、年級組長、學生會、班主任、班幹部的作用,狠抓校風、班風,人際關系及校園文化等。以班級為單位,每周進行「班級管理」量化評化,評比內容包括儀容儀表、考勤、紀律、衛生、宿舍內務、好人好事等,並在每周的升旗儀式上進行小結,對先進班級頒發「流動紅旗」進行表彰。通過心理輔導講座、主題班會、心理活動課等多種途徑,加強學生心理承受力、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面對危機時的心理應對能力,教給學生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使學生初步形成一套心理自助機制。採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對貧困學生窘迫抑鬱心理狀態進行干預,對成績落後學生的自卑無望心理進行鼓勵,對單親家庭學生的父母之愛缺失的心理給予溫暖關懷,對早戀學生的朦朧情感給予正確引導等。通過團隊活動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互助互愛的情操,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開展讀書活動,培養學生高雅的情趣等等。這些導向手段對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創設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
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對中學生的健康心理形成與發展起著暗示熏陶的作用。通過美化、凈化校園,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消除不健康的東西,對學生心靈的污染,以豐富的校園文化佔領學生思想陣地。學校教學樓、運動場、花園、旗台、舞台等的設計都符合教育學生的特點。我們把一些能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的標語掛在教學樓,宿舍樓和餐廳,比如「了解自我、正視自我、欣賞自我、完善自我」、「微笑可以縮短心靈之間的距離」、「敞開心扉,讓陽光灑遍心房」等。學生隨時都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中,落實在行動中。我們還通過宣傳欄,黑板報、團隊之聲廣播站等宣傳設施,定時刊登、播報時事和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人和事,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健康的輿論導向。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用健康有益的東西佔領校園空間,感染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高雅的情趣、積極向上的進取心理,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在各班創建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創建和諧的同學關系和開放、合作、寬松、積極的學習氣氛,創建優美的教室環境等。可以通過創設良好的群體心理氣氛,使班集體成為一個充滿愛心、團結協作、自由快樂、積極向上、滿足學生交往和歸屬的「情感家園」。良好的風氣催人積極向上,人際關系融洽使學生具有安全感,並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雅,減少各種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深刻的影響,使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改善和提高。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厭學是現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心理問題,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理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使學生心得到健康調整。教師教學方法不靈活、嘲諷、相互間缺乏心理溝通,都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壓抑。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消除師生心理障礙的關鍵,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駕起了溝通的橋梁,學生就會喜歡上你的課,學習就有了興趣,學業成績也就隨之有了提高;與老師關系親密了,也就會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這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人格的健康發展。
三、開設心理輔導課
學校可根據專項計劃開設心理輔導課,並保證每班每個月開設一節心理輔導課。心理輔導課內容的選取建立在對本校學生心理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在確定心理輔導課內容時強調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做到四個考慮:①考慮學生成長過程中必然遇到的問題;②考慮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③考慮學校對學生教育的整體規劃的需要;④考慮學生所處的環境和他們的實際需要。學校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習心理,社會交往、自我意識、青春期心理、消費休閑心理等方面。學校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徵組織心理輔導課的教學活動,充分注重學生的內心體驗達到增進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學校心理輔導課有定期跟蹤進的研討機制,有開課記錄,並有對心理輔導課的效果評價以及改進措施。
四、設立心理輔導室
學校結合現時期青少年良好心理缺乏的需要,開設心理輔導室,設立專職心理輔導老師。心理輔導室個別輔導是採取教師和學生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並對有關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輔導:①發展輔導,即幫助心理上比較健康、無明顯心理沖突、能基本適應環境的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和開發潛能,提高學習和生活的質量,以獲得更完善的發展;②適應輔導,即幫助心理比較健康、但在學習生活中存在各種煩惱和心理矛盾的學生解除困擾,減輕壓力,改善和提高適應能力;③障礙輔導,即幫助有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的學生克服障礙,緩解症狀,恢復心理健康。心理輔導室每周一到周五進行個體輔導,提供學生在適應、發展學習、壓力、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輔導。心理輔導室為廣大學生提供了診斷、矯治心理行為的有效途徑和健康成長的空間,增強了心理輔導工作的實效性。
五、開展校園特色活動
在日常工作中,我校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開展校園活動。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自身特點,我們精心設計、巧妙安排一些生動活潑、健康積極、豐富多彩的敝開心扉,快樂生活活動,摸索出了「分時期,有重點、分層次、成系列」的成功經驗。在課間引導學生開展班際跳繩比賽,「看誰跳得遠」比賽、羽毛球比賽、三人籃球賽等等,增強友誼;採用升旗儀式上開設「學生訴心語」時間;每月舉辦一次專題心理講座或輔導工作小結,每學期開展寫「三信」(給老師一封信、給家長一封信、給同學一封信)活動;每年舉行校運會、元旦聯歡、歌舞書畫活動、特別是留守兒童的書畫展,讓他們備受溫暖。我們堅持不懈地開展這些活動,使學生郁積的心結得以開解,緊張繁重的學習生活得以放鬆,心情變得輕松,心胸變得豁達。
六、創新方法,改進心理教育手段
以前,學校的心理輔導工作較多地停留在「堵」的方式中,哪班哪人哪方面發生了心理危機,就往哪裡突擊。教務處、班主任、心理輔導老師充當著「救火隊」、「消防員」的角色,輔導效果總是不夠理想。為此,學校應該不斷進行研究、討論、尋求對策,找到了一條心育秘訣:變「堵」為 「疏」主題引領,活動涵托,使心育工作達到防患於未然。可採取以下方法:
①實施「心理教育導師制」,即把一個班的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分工承擔,由各個科任教師分別承擔幾個學生的心育導師,以利於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人疏導。
②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講座,即針對學生心理上存在的主要的共性問題,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講座,指導學生自覺進行心理調適。
③開展主題月活動,即緊緊抓住當代中學生活潑、好動、求新、求異、開放、民主等心理特徵,每月突出一個活動主題,形成系列,異彩紛呈,以促使學生克服孤僻、自私、脆弱等不良心理特徵,養成守紀、合群、自製、頑強等心理品質。
④架設「學校——家庭」橋梁,即通過多種方式把心育環境的建設延伸到家庭和社會,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其不良心理行為得到很好的矯正。
⑤建立心育檔案,實行監督跟蹤,使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指導和幫助,盡早地從心理危機中解脫出來。
未來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對人的心理素質的需求也就更高。可以說,心理教育是使每一個學生獲得生動活潑全面發展的一條「高速公路」,它需要社會上的有效教育資源充分利用,需要個人多一點辛勤耕耘,才能共同創造出更加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心理環境。
七、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對策
對於廣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根據心理學發展的規律和要求,依據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⒈全面滲透,全方位推進。加強學校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適應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質教育模式。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個重要屬性,即就是教育性,因此,調動學校各個方面的力量,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學校首選策略,構建一個專門渠道與非專門渠道有機結合的教育網路。專門渠道就是要開展心理教育專業課,實施心理輔導,開展心理咨詢和實施心理治療;非專門性的就是在學科教學中,在德育活動中,在課外活動中、在勞技課中,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⒉加強家庭教育,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教育,每一個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樣有著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家庭的環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為家庭應從下面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以身作則、率先示範。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注意鍛煉孩子的吃苦耐勞,戰勝挫折的意失和堅強的品德,有意識地創設些困難、障礙、曲折、增強其自信,培養其獨立的人格,尊重孩子,不走兩個極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為家長,應該從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當作私有「財產」,愛之則寵,恨之則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溺愛型和打罵型的教養方式可直接導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發生,家長要經常和學校聯系,取得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要積極參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座談會等。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內容要與學校一致,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不能給孩子灌輸不健康的內容。⒊營造一個寬松、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僅不能離開學校、家庭的教育和輔導,而且也離不開社會環境的熏陶。環境育人不良的社會環境會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會各界和社區應關心青少年的成長,支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並促進其發展,形成一個有益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氛圍。只有為青少年的成長建立一個全社會的「保護網」過濾社會有害物質,還青少年一個潔凈的藍天,同時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全社會都應高度重視,政府要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學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工作的重點,抓緊抓好;家長要提高認識,配合學校做好工作;使少年兒童都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為將來踏上社會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
2、思想道德(或思想品德)的教育
首先,要掌握新時期中小學生的行為特點,思維方式,從而找到適合的教育方法新時期的中小學生,他們所處的環境和70後甚至80後的教師是很不一樣的。我們那一代人,思想都比較保守,視野也比較受到限制,所以我們一般都比較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90後的青少年則不同,由於網路的普及,知識更新加快,孩子們每天獲得的信息很多,這些信息也是良莠不分的。這些孩子的語氣、衣著、發型和行為都可能會有些怪異,有些另類,比如說,他們敢叫胡錦濤為「胡哥、濤哥、濤濤」等,實際上我們那一代人是不能容忍的,可是現在必須得適應社會這個大環境。我們是承前啟後的一代人。老師必須得加強學習,否則我們可能跟不上孩子的步伐,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我們當教師的,要學會和新生代的孩子交朋友,和他們平等對話,不能老擺「師道尊嚴」的架子,否則他們會不買賬的。要善待他們,同時也要引導他們,不能過於包容和放縱。第二、引導孩子們用好網路,而不要讓他們沉溺於網路。我認為,網路應用得好,就是一個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學習、生活、提高,非常有用、有效。在緊張的學習中,網路可以提供給我們太多的方便,可以讓我們進步的步伐走得更快。同時,網路也是個玩具,沉溺於其中而不能自拔者大有人在。所以,教育學生明辨是非,正確對待網路,把它作為我們的工具加以應用,而不要把它作為玩具,玩物喪志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說孩子們沉溺於網路和游戲之中,荒廢了學業,那就對不起養育我們的父母,關懷我們的老師,更會自毀大好前程,那太不值得了。
三、幫助孩子們樹立責任感。現在的孩子,由於獨生,家庭環境優越,往往缺乏責任感。有些孩子只要父母服務,而不知感恩父母,關心和回報父母。對別人更是以自我為中心,對父母對家庭都沒有責任心,又何談對社會、對國家有責任感呢?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對某人負責,對某事負責,只有養成了凡事負責的習慣,將來才會對社會對國家負責。
四、教育孩子做有愛心的人。人都有自私自利的弱點,但是,社會往往經常出現各種災難、意外等,人總會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何況社會到任何時候都存在貧富不均,總是存在弱勢群體的。培養學生具有樂於助人的品德十分有意義。一個具有愛心的人總是樂善好施,充滿活力,現實社會我們總是報怨人心不古,報怨物慾橫流,好心人太少,熱心人不多,人情冷漠。在我們的學生身上,必須要注入愛心的教育,教師必須要言行一致,為學生做好表率。
五、加強法制教育。加強法制教育勢在必行,但不要只是空洞的說教,最好能結合實際,利用鮮活的案例來讓學生討論,發表看法,教師加以點撥,從而使學生得到正確引導,減少和避免青少年犯罪當然,新時期如何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這個話題,是個很大的話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因為這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必須要與家庭、社會緊密配合,而不能孤立地依靠學校。
3、關於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或人生觀世界觀(因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所以,選擇怎麼說都可以的)
一、注重交流,促進師生互為信任,增進情感。
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必須具備 「干一行、 愛一行」的精神,只有對本職工作無比熱愛,才能對學生產生深厚的感情;學生反過來才能把教師當成知心朋友,才能使學生從 「親其師」 ,到「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因此,我十分重視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注意從細微之處入手,處處事事體貼他們,如感情上的親近、學習上的幫助、生活的關懷,盡量滿足他們自尊需要。這樣,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誠意,消除了他們的疑懼、自卑等心理障礙,融洽師生的感情,促使這些學生把老師的要求轉化為行動。教師和學生之間只有知識的多與少、先知與後知的差別,沒有人格上的差別。所以課堂教學中一定要保持師生之間的和諧,因為教學過程本身就包含著豐富的人際關系。師生之間的密切交往是促進學習進步的一個強勁的因素。和學生能夠交流溝通得像朋友一樣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往往會比較高,良好的教學環境,和諧的課堂氣氛才是教學相長的境界。當然,學生所學的功課不可能每章每節都能和生活聯系起來,但只要有聯系的就會使學生學得親切,感到學了有用,這也是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重要措施。從學生的感情入手,幫助學生樹立生活的信心、學習的信心,教學活動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把握教育的時機,激發學習熱情。
贊美是人人都喜歡的,當我們贊美一個人的時候他必定會按照你所贊美的方向去做。只要我們多用贊美代替譏笑,多用鼓勵代替嫉妒,只要我們多講一句鼓勵的話,就會給別人以極大的支持與鼓舞。所以、我們應創造更多的表現機會,也應給予他們更多的成功體驗,老師在他們獲得每一點進步時,都應及時給予表揚與肯定,讓他們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尊、樹立自信。此外,還要注意到講課時,要把他們放在主要的視線里,而且要多提問,多讓他們演示,讓他們有更多的參與機會,這樣才不至於讓心裡產生自己是陪客,或以為被老師遺忘的心態。在個別輔導時要主動接近學生,常常多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關懷,使他們在愉快的氣氛中樂於學習,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具有各自的特點。
三、開拓心理教學,培養孩子樹立正確地人生觀。
家庭是培育愛的學校。在人生旅途上,家庭無疑是他們的第一所學校。要使每個學生在家庭覺得溫暖,必須讓其家庭真正成為他們健康成長的源泉。在家庭里,父母應當成為真正的老師,不僅要以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去指導子女,而且能夠以身作則,展示出道德准則的典範,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校與社會是家庭教育的深化與延伸。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第二大影響力的地方是學校。當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不容忽視,要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教育與矯正。能通過交友方式, 打通學生的心扉, 教會他們學會學習、 學會做事、學會與人交往、相處、溝通的人際關系;達到與社會和諧、與自然和諧、與身心和諧,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另一方面學校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內容包括學生個人簡歷、家庭成員情況、個性的心理特點等。使學生生的意志品格、審美觀、道德觀得到健康的發展,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p.s.資料確實不好找,沒有現成的,我雖然學師范專業,但是有些問題也不太了解。結合自己所學,再參考了一下別人的文章,大體上就是這么個框架,我沒有仔細的修改,因為你這個題目還是比較寬泛的,我不知道你是做論文還做論述,所以,具體的修改只能你自己動手了。不過框架還是比較清晰的,很好修改。
7、小學生心理發展有哪些主要特點
小學生心理發展有哪些主要特點
小學階段是學生個體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在學校里學習知識、接受教育,在認知、情感、意志、性格諸多方面引起了巨大的變化,在身心發育和內心世界產生了諸多顯著特點。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了小學生在心理發展方面所共有的一些特點。
1. 感知、記憶的特點。
小學生入學時能掌握他們經驗范圍內的時間概念,但對於與他們的生活關系不太密切的時間單位不能理解,而且對時間長短的判斷力也比較差。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時間單位的理解力和對時間長短的判斷力都會不斷提高,開始逐步懂得珍惜時間,學習的自覺性也日益增強。
小學生對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記住,而對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有時記起來卻感到困難。他們能記住一些具體的、直觀的材料,而對抽象的詞、公式和概念卻難以記住。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理解能力不斷提高,對詞的抽象識記和意義識記的能力都會不斷提高。
2. 想像、思維的特點。
低年級的小學生,想像具有模仿、簡單再現的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中高年級,他們對具體形象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小,創造想像開始發展起來。
低年級學生在不能直接觀察到事物特徵的情況下,對某些概念進行概括會感到困難。而到了高年級,他們則開始能夠依靠表現一定數量關系的詞語來進行概括。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掌握概念中直觀、外部特徵的成分逐漸減少,而掌握抽象、本質特徵的成分不斷增多。
3. 情感、意志的特點。
低年級小學生雖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高年級,他們的情感更為穩定,自我尊重,希望獲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強烈,道德情感也初步發展起來。
小學生的自製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沖動,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在學習活動中,雖然開始時勁頭很足,但卻往往虎頭蛇尾,不能持久。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會漸漸增強,他們能夠自覺地完成作業。
4. 情緒、性格的特點。
小學生情緒容易沖動,多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破涕為笑」之類的表現時常見到。高年級學生已能感受到生活新奇和美好,喜歡動腦筋,樂於提問題,但仍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貫性。
小學生的自我評價幾乎完全依賴老師。容易看到自己的優點,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點;較多地評價他人,不善於客觀地評價自己。雖然小學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行為會漸漸形成習慣,性格也就越來越穩定,越來越難以改變了。
青少兒普通話與口才培訓中心的老師還提醒各位家長,應了解小學生的心理活動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有效的教育。
8、小學生的認知發展的特點及教育
( 一 ) 感知覺的發展
在整個小學階段,小學生的感知覺發展很快。低年級小學生感知事物時較籠統,往往只注意表面現象和個別特徵,時、空特性的知覺也不完善。隨著教學過程的深入,小學生的感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知覺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顯發展。他們已能從知覺對象中區分出基本的特徵和所需要的東西,對於時間單位和空間關系的辨別能力也逐漸增強,其准確性、系統性都不斷地提高。
( 二 ) 注意的發展
小學生的注意力發展表現在注意的目的性和注意品質的發展兩方面。
1.注意的目的性
剛剛進人學校,小學生的注意力水平是有限的,注意的目的性還很低,無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被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所吸引。上課時,他們會思想「 開小差 」 ,做小動作;做作業時,也需要教師或家長的督促。隨著學習活動的進行,大腦不斷成熟,神經系統活動的興奮與抑制過程逐步協調起來,有意注意逐漸在學習和其他活動中占據主導地位。四五年級小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根據學習活動和教師的要求將注意指向學習對象,有意注意由被迫狀態提高到了自覺狀態。
2 .注意的品質
小學生的注意品質也在不斷發展,主要表現為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增加,注意的范圍有所擴大,注意的分配和轉移能力逐漸提高。
在整個小學時期,學生注意的集中能力是逐步發展的。低年級學生注意的集中性水平較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注意集中性的深度不足。他們能觀察具體形象的事物,而不善於觀察抽象、概括的材料;能集中注意於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不善於專注於事物的本質聯系。其二,注意集中的時間較短。
小學生注意的穩定性也在逐步發展的。實驗表明,在一般情況下, 7 ~ 10 歲兒童可以連續集中注意 20 分鍾左右, 10 ~12 歲兒童可以集中注意 25 分鍾左右, 12 歲以上兒童可以集中注意 30 分鍾左右。在組織良好的教學中,小學高年級學生可以保持注意30 ~ 45 分鍾。
小學低年級學生,特別是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明顯地表現出不善於分配注意的特點。他們在同一時間的注意只能集中在一個對象上,還不能對注意進行有效的分配。隨著學習活動和其他活動范圍的擴大以及知識技能的發展,小學生逐漸發展了注意分配的能力。中高年級學生在同一時間里可以把注意分配在幾個對象上。
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轉移的能力還比較差,他們還不善於把注意從一件事情轉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小學中年級以後,學生的注意轉移能力逐漸地發展起來。
( 三 ) 記憶的發展
從學齡前期的無意記憶佔主導地位發展到有意記憶佔主導地位,是小學生記憶發展的一個特點。在小學低年級,無意記憶佔有比較主要的地位。隨著年級的升高,以及學習、訓練的影響,小學生的有意記憶明顯得到發展,它的主導地位逐漸顯著。一般而言,這個主導地位的顯著表現是從三年級開始的。
隨著小學生的有意記憶逐漸超過無意記憶成為主要的記憶方式,意義記憶所佔的比例逐漸超過機械記憶而在記憶活動中漸居重要地位。由於理解意義與邏輯思維的理解能力有密切關系,因此,意義記憶佔主導地位的關鍵年齡,往往與理解力發展的關鍵年齡一致,大約在三四年級。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知識經驗還不豐富,第一信號系統還占優勢,因此,他們在識記事物時常常表現為形象記憶。隨著教學的影響、知識的豐富和智力的發展,小學生的抽象記憶發展也逐步超過形象記憶。
( 四 ) 思維的發展
在 5——7歲期間,兒童的思維過程經歷了一場變革。這是一個從前運算思維向具體運算思維的過渡階段。這一變革使得兒童可以在心理上完成某些活動,而不像過去那樣必須由實際的身體活動來完成;也使得兒童能夠在心理上進行活動的逆推。
並不是所有的兒童都在同一個年齡段完成這種轉變,而且沒有一個兒童能夠迅速地從一個階段轉到下一個階段。兒童通常會同時表現出兩個發展階段的認知行為。當兒童從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轉化時,在發展高級認知行為的同時,仍然保持了前一思維階段的特點。
進入具體運算思維階段後,小學兒童的記憶和認知技能得到快速發展。兒童的分析綜合能力提高了,思維擺脫了自我中心,達到守恆是具體運算階段兒童的主要成就。另外,元認知能力有所發展,即對自己思維過程的認知以及學會如何學習的能力。
在這個階段的初期,思維依賴於具體的對象和情境,只能孤立地認識事物的個別特徵和表面現象。隨著年齡增長和學習活動的深入,他們開始能夠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並根據種屬關系對事物進行分類和簡單的分析概括,甚至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等。這時,兒童的思維能力出現了一次質的飛躍,即逐步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
總之,小學三年級之前偏重形象思維, 10 歲左右是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轉折期。
( 五 ) 言語的發展
在言語方面,小學生對口頭言語中語音的細微差別逐漸掌握,並開始進入書寫言語發展時期。在教育、教學的影響下,小學生的詞彙數量增加很快,對詞義的理解越來越精確,語法運用逐步趨於合理、完善,言語表達更加連貫、生動和多樣化。小學生不僅在母語的掌握上獲得了長足進步,而且還有能力同時進行外語學習,這說明小學生的言語發展有很大潛力。
( 六 ) 想像的發展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想像力十分豐富。在他們的頭腦中,現實與想像之間往往沒有明確的界限。有時候,他們會由於想像與現實的同一化,導致行為和言語的不合情理。如果沒有考慮到兒童想像發展的這種特徵,這種情形會經常在成人眼中被當做「 說謊 」 、 「 欺騙 」。對此,教師和家長要有充分的理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想像已能比較真實地表現客觀事物,其想像的內容也趨於現實,想像的現實性有了較大提高。
9、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
1、感知覺有了充分發展
在入學之初,小學生的感知覺已經有了充分的發展,他們的聽覺和視覺十分敏銳,能夠比較准確地辨別事物的顏色、形狀等。他們的味覺、嗅覺和觸覺也已經比較發達。這些都為他們進行學習活動提供了基礎和保證。在整個小學階段,小學生的感知覺發展很快,其准確性、系統性都能夠不斷地提高。特別應當指出的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觀察活動,對於小學生感知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注意水平有限
剛剛進入學校,小學生注意的目的性還很低,只能夠注意自己感興趣的對象。他們隨著學習活動的進行,注意能夠很快地得到發展,在課堂上可以根據學習活動和教師的要求將注意指向學習對象,注意的持久穩定性和范圍都不斷地發展。但一般來說,小學生的注意水平仍然是有限的,需要教師通過專門的努力引起並且給予指導。
3、不隨意記憶佔主要地位
在小學低年級,不隨意記憶佔有主要地位。隨著年級的升高,小學生的隨意記憶明顯得到發展。但在整個小學階段,他們的不隨意記憶始終佔主要地位。
4、想像力豐富,但想像與現實之間沒有明確界限
小學低年級學生,想像力十分豐富。在他們的頭腦中,現實與想像之間往往沒有明確的界限。有時候,他們會由於想像與現實的同一化,導致行為和言語的「不合情理」。如果沒有考慮到兒童想像發展的這種特徵,會經常在成人眼中被當作「說謊」「欺騙」。對此,教師要有充分的理解。想像力是十分寶貴的,是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萌芽,教師應當著力保護和慎重對待。
5、以形象思維為主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有很大的發展。開始時,思維依賴於具體的對象和情境,只能孤立地認識事物的個別特徵和表面現象。隨著年齡增長和學習活動的深入,他們開始能夠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根據種屬關系對事物進行分類,進行簡單的分析概括,甚至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等。但從總體而言,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
6、情緒情感較穩定且比較單純
與學前兒童和青春期學生相比,小學生的情緒情感比較穩定,並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甚至能夠將真實的情緒隱蔽起來。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的情緒情感是比較單純的。
7、自我意識更加明確
與學前兒童相比,小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加自覺,更加明確地意識到自己作為獨立個體的存在。與中學生相比,他們的自我意識更多地依賴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尤其是權威人物的評價——主要是教師和家長。他們十分渴望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肯定,而對於同學的意見則不太在乎。從總體上說,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社會化程度有了較大提高,但是仍然不夠客觀、全面,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
10、簡述小學生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發展特點
2)簡述小學生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發展特點。
一小學生智力的發展特點:
1、觀察和觀版察力的特點:①從權缺乏系統性的知覺發展到有目的、有順序的知覺;②從模糊籠統的知覺發展到比較精確的知覺。
2、小學生注意力的特點;①無意注意仍起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發展;②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差;③注意的分配和轉移力不強;④注意范圍較小。
3、小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記憶包括「記」和「憶」兩方面。小學生的機械記憶仍佔主要地位,意義識記開始發展。機械識記的基本條件是多次重復。
4、小學生想像力的發展:①有意想像增強;②想像更富於現實性;③想像的創造成分增多。
這個地址還有很多有關知識!
http://www.cdd.cn/homepage/article_show.asp?id=171387&m_id=18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