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發護發 » 陳默提升教師素養關注學生發展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陳默提升教師素養關注學生發展

發布時間: 2021-03-06 22:04:05

1、淺談如何培養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

教師個人的綜合素養在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

教師本身作為教授者那麼就一定要保證自身的學識和素養有一定的深度,專業知識的豐富是最基本的需求,最重要的就是個能的品德和能力一定要能夠在學生面前作為表率。俗話說要想教授一條河,首先你自己得是一片海。
因為老師其實自古以來就是一項非常具有權威性的職業,它往往代表著正確、方向、學習的楷模,所以學生會不自主的對老師產生一種跟從性,就好像小時候對自己的家長也進行習慣性的模仿。因此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們今後個人習慣的形成,所謂為人師表就是說明作為老師要起到表率作用。可見如果老師在學習生活中表現的積極向上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們向這個方面發展,如果老師自身就表現的不夠積極而缺乏集體榮譽感那麼又如何能對學生們進行相應的教導和要求。
在當前教師團隊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隨著教育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學校正在逐漸興辦成長起來,在一定程度上這的確能有效提升全民素質以及綜合教育水平。但於此同時越來越多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不足等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專業水準不過硬,教學方式太過單一,教案准備不夠認真,教學過程中得過且過等問題都將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教育質量。
在一些重點學校中教師選拔尤為嚴格,師資力量也一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一些相對偏遠的學校老師往往就成為了一種非常稀缺的資源。於此同時教師們在學校中的歸屬感逐漸減弱甚至出現消極怠工,完全將教師當成一份應付式的工作去做,這樣所講授出來的課堂知識不僅生澀難懂甚至會出現教授不全面的現象,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由此可見,從根本上提升教師的自我認知並提高對教育事業的積極性是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做好培訓與宣傳來加強對教師團隊內部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工作一定不能流於形式停留在表面
在一些學校可能並不重視思想教育工作,認為學生的成績以及學校能取得重大的獎項才是最重要的。但沒有一個積極向上的思想又怎麼能完成優秀的教學工作呢?只是流於形式的開一些基本的例會,說一些無關痛癢的口號,完全不能對教師團隊中的個人認知起到任何提升作用,倒不如完全取消思想教育工作任其自生自滅好了。
教育事業是關乎到一個國家乃至全人類的發展和建設,推廣教育的普及度,加強教育的實用性一直是人類所想要達到的預期。因此教師不僅僅作為一種賴以生存的職業,稱其為靈魂的工程師毫不為過。所以在進行相關思想教育活動時首先一定要明確教師這份職業的重要性,首先要學校相關部門進行足夠重視,教師們自己才會相應的做出回應,最終才能真正有效的提升教師們的自我認可程度從而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變得更加嚴謹而積極。
通過培訓和宣傳來加強教師自身的認識水平
除了對教師各自專業知識的培訓以讓其更好的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之外思想建設的相關培訓也同樣必不可少。思維主導執行,只有思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在自身的行為上做出與之匹配的執行。所以注重關注教師團隊的思想建設程度,時常舉辦一些講座或者交流會等活動,但千萬不能只注重形式而沒有實際內容,良好的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取長補短,不斷進步才能最終保證教師們的思想認知能達到相應的高度。
同時,在校內多舉辦一些加強思想建設的校級活動,比方說黑板報的評選、道德模範之星評選等,加強相應宣傳工作的力度,最主要的就是在校園內形成一種良好而積極向上的思想氛圍。環境總能帶給人們非常巨大的影響,在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氛圍之中自然就能更好的保證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能以一種正面的情緒去積極面對學習和工作,最終也能保證整個校園的相處會變得越來越融洽。
利用團體活動加強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以及集體歸屬感
團隊活動是一項提升教師綜合素養以及團隊歸屬感的有效途徑
團隊活動是能夠有效的鍛煉和提升參與者綜合能力的,因此在學校中多舉辦一些團隊活動,不論是班級之間師生配合完成的,或者僅限於教師團隊內部的活動,都能很好的提升其歸屬感以及集體榮譽感。之前所說的黑板報、道德模範之星的評選,就能有效的增強師生之間的配合和默契,緩解師生關系,同時在競爭和比拼中找到各自努力的樂趣,那麼最終不論是否取得了名次都一定會有成就感。
還有在教師內部也可舉辦一些比賽或者遠足等活動。主要是為了鍛煉和培養教師之間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畢竟每個學生都需要學習數門學科,要想讓學生有用一個全面的優異成績自然就少不了教師之間的相互配合。
增強集體歸屬感才能更好的調動起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教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消極怠工的原因有很多種,但絕大多數都是因為自身在整個學校中的自我認知以及存在感不夠強,就自然會產生類似於「不論我怎麼講課也沒有人會在意」,「做的再好也沒有人會關注」的錯誤觀念,最終自暴自棄而慢慢的對整個教學工作不重視起來,最終陷入惡性循環。因此,加強教師們在學校中的歸屬感,讓他們能形成一種「我所做的一切都會受到很多人關注」這樣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
能力不夠的會在他人的關注之下不斷的改正和完善,能力優秀的會在他人的關注之下不斷的展現自身的特點和優異性來吸引目光,最終獲得認可。交流和競爭能更好的督促教師們不斷的完善和改進,同時更能激發各自前進的動力,最終調動起整個教師團隊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更好的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們學到更多,學的更好。
老師這項職業毫無疑問對人類發展的貢獻是極其巨大的,因為老師能夠教授學生們相應的知識,以自身的經驗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教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而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也就是在教師這樣不斷教化之下最終傳承下來。而有效提升教師團隊自身的綜合素養才能更大程度上保證最終的教學質量,從而更好的培養出人類社會發展所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2、教師怎樣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助力

作為一名老師,為抄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應提供以下助力:

1、著力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空間。

2、關注自身發展,著力使學生樂學愛學。

3、做勤於反思型的老師,培養勤於反思的學生。

4、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給學生更專業的指導。

3、如何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

如何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業務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實現素質教育的關鍵,是關系教育活動興衰榮辱的根本。因此,只有統籌計劃,扎實工作,真正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才能實現素質教育的實施與開展。文章從如何提高老師業務素質入手,分別論述了外部環境和自身修養在提高教師業務素質中的作用。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使教師專業化發展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
(一)以科學的教育理念為先導,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提高師德層次
師德建設問題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注。我國歷來高度重視師德建設,在教師隊伍建設中始終把師德建設放在首位,十餘年持續開展良好師德回報社會活動,並且取得了師德建設的豐碩成果。隨著形勢的發展,隨著新課程的深入實施,我們深刻感到,科學的教育理念對良好師德的形成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形成的師德,才能引導學生走向全面發展、終生發展。因此,我們在繼續發揚「敬業、愛生、務本、奉獻」精神的同時,必須把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作為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的先導,作為良好師德修養的基本內容,並以此作為考查教師師德水平的前提和重要標准,從而把我區的師德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一要樹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的理念;二要樹立情感態度、價值觀是課程的重要目標的理念;三要樹立「過程與方法也是課程的重要目標」的理念;四要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引導者」的理念;五要樹立「學生是與你平等的」、「揚長與贊賞是教育成功的金鑰匙」的理念。
(二)開展評選名師活動,引領教師專業化發展
打造優質教育需要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專業素質,更需要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名師引領。
(三)加強優質教師資源管理,提高效益,發揮整體效能
所謂加強優質教師資源管理,就是通過一定的組織方式、手段和途徑,使這些教師盡職盡責,優化整合,發揮出整體效能,擴大優質教師的引領和輻射作用,為打造我區優質教育做出應有貢獻。
1、成立教育教學專家組。
2、加強高、中級教師的聘後管理。學校要成立考評小組,按照文件規定的考評內容和辦法,嚴格考核,認真評價,防止流於形式走過場。要用好考評結果。一方面要將教師、學生、家長及考評小組的意見和結果及時反饋給本人,幫助本人制定改進措施,另一方面可利用考評結果實行高職低聘、低職高聘。對考核周期總考評不合格、不能履行相應職務職責的人員,可以高職低聘一年,其職務工資向下浮動一級,待一年後重新考評合格再恢復原職務及其相應待遇。
3、積極探索高中優質教師資源區域共享的途徑和方法。高中階段教育質量是整個基礎教育辦學水平的集中體現,倍受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目前高中一些學科師資短缺、優質教師數量不足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校際間的整合融通,形成整體優勢,實現優質教師資源全區共享,合力打造高中優質教育,一直是我們思考的問題。
(四)以校本教研為重點,大力開展教師全員研訓
將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的重心下移到學校,形成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學校為主的教學研究制度和培訓制度,是當前學校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現實要求和緊迫任務,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點。
1、大力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搞好校本教研,首先必須牢牢把握「校長是龍頭,教師是主體,課堂是主戰場」三個基本要點。教師是校本教研的主體,必須動員和激勵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於校本教研之中,而不能是少數人的活動。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既是校本教研的演練場,又是落腳點。校本教研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在課堂上,課堂教學效益提高了,就說明校本教研成功了。不能只熱衷於個別教師的示範課、觀摩課,而應把視角更多地投向廣大教師的常態課堂教學。其次,要遵循實效性、多樣性、發展性等校本教研的重要原則。研究的問題要具有針對性,研究的成果要具有可操作性;研究的內容、形式和方法要多樣化,因時因地制宜;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要落到促進教師、學生和學校的發展上。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下,努力形成教師個人自我反思、教師集體團結互助、專業研究人員專業引領的校本教研格局。第三,要注重校本教研過程的規范性和科學性。校本教研要以教學問題為起點,研究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設想,進而付諸到實施,最後進行總結。
2、廣泛開展各級各類教師培訓。切合實際有針對性的培訓,是促進教師提升專業素質的有效途徑。引導新教師做好角色轉換,抓好課堂教學常規訓練,在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等方面進行專題講座和跟蹤指導,開展師徒帶教活動等,使新教師縮短「磨合期」,盡快成為合格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升格」培訓。給他們樹立榜樣,根據青年教師的特點,開展各種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成立學校文化沙龍,開展論壇,通過觀摩、研討、競賽、評比等形式,讓他們在獲得成功的心理滿足中,提升專業素質。對骨幹教師進行「風格」培訓。以科研為先導,根據骨幹教師個人和學校發展實際,為他們設計教育科研課題,讓他們在教科研中理論升華、總結經驗,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與此同時,我們還要關注教師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積極支持和鼓勵教師參加提高學歷層次教育,實現教師學歷達標。教育局將研究對高中教師取得所任學科專業研究生學歷後的獎勵政策。
隨著教育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小學語文教師研修班開班卷首語 blog.163.com

簡短的開班儀式後,華東師范大學的陳默和景洪春兩位教授分別為學員們進行了精彩的講座。陳默教授在《提升教師素養關注學生發展》專題講座中,用生動的案例、平實的語言、專業的理論知識向學員們介紹了如何培養自己的覺察能力、提高與家長有效的溝通能力、關注孩子的情緒問題、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小學生在校常見的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景洪春教授《遵循「小學語文教學」規律,促進學生語言發展》的專題講座,用自己的教學經歷闡述了小學語文的內涵,強調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基於課程標准,遵循教學規律,有語文意識和語文味兒,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語言的發展。

鄭州中原區教體局局長吳曉昊鼓勵與會的語文老師們把先進的教學經驗學回去

正在復旦大學學習的區教體局局長吳曉昊,在百忙中專程來到華東師大,對參加研修學員寄予厚望,希望大家可以做到「三學」,轉換角色虛心學、放下雜念靜心學、知行合一用心學,將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運用到今後的教學當中,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做出更大的貢獻。

通過一場場的講座學習,學員們領略了華東師大專家的風采,引發了學員們的深度思考和積極分享。相信通過此次研修培訓,一定會為鄭州市乃至河南省的語文教學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和發展動力。
通訊員 劉國友 費丹丹

5、如何提高教師素養

1.教師素質的提高,直接關繫到教育教學工作,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作內為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業容務水平,還要有較強的思想素養,這是一個合格教師必備的兩手。每一個教師都應把提高思想素養放在重要位置,從「樹形像、鑄師魂、做表率」出發,要求自己事事處處做好學生的表率,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塑造人,以淵博的知識培養人,以科學的方法引導人,以高雅的氣質影響人。
2.政治理論學習是提高教師理論水平的一項有利措施。因此,學校必須加強教師的政治理論學習。如我校為了努力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政治水平,學校將政治學習拿入考核。每周星期一晚上6:30-7:30為政治學習時間,學校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時事政治等內容,在認真學習的同時,還要認真做好筆記,在學期結束時還要寫好學習心得。這樣,不僅提高了全體教師的思想認識,還為教育教學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

6、如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師素質和能力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世紀之初,教育面臨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而是教師的素質。作為一個跨世紀的教育改革——在基礎教育階段實施新課程改革,更熱情地呼喚高素質的教師,所以在學校管理中,應將師資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來抓。下面根據這次到上海市實驗學校附屬小學參觀學習及本校近幾年來的工作實踐,談一談我校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師素質和能力中的體會和設想。 一、以課堂教學為基點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這些年來我校以課堂教學為基點,注重以校為本的研究,注重新課程理念與教師教學實際相結合,注重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注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努力探索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1、改革備課方式,加強集體備課管理,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程實施以來,我校著手改革了教師備課方式,變單一的教師獨立備課為集體備課,變過去的「程序化」備課為「課堂精彩設計」。倡導教師圍繞某一兩個富有創意的閃亮點而設計,這樣教師就有時間和精力,深入鑽研,精心備好每一節課,對於老教師來說,這樣的備課方式還打破了過去以為備了一年的課就可以享受終身的想法,他們也必須像新手上路那樣,謙虛謹慎。對於新教師,則可以獲得親手解剖麻雀那樣的經驗,從而獲得更快的進步。這樣的備課方式確實把教師從大量的、泛泛的備課勞動中解脫出來,專注於備課的本質研究和實踐,以實現資源的共享。 但是資源共享不等於拿來主義,每位教師拿到集體備課時設計的總教案,都必須聯系自己的教學實際。把握自己班級的情況認真修改,批判地吸收,有選擇地模仿,合理的取捨,注重課堂里生成的東西,讓課堂遠離預設和浮躁,讓課堂體現靈性和發展,讓課堂真正關注學生,發揚教師自己的思想和激情,而不是對事先設計的教學流程的復制和粘貼。 2、課例引路,加強崗位練兵。 在新課程背景下,有了新的教學理念的引領,我校相繼開展了教學大比武,師徒結對,課例引路等教學活動。獲得市、鎮優質課的教師為師傅,有事業心、積極進取、年輕有為的教師為徒弟(也就是學校重點培養對象)。師傅要上示範課,徒弟要上研究課,一般教師上達標課,每周都有公開課,掀起了以上好課、上有感情的課,上能動的課,上開放的課,上現代化的課為榮的高潮,體現了教師的發展需要有課例的引領,需要有教師間的互相學習和切磋、研究,學校還專門制定了備課專用紙,注重了教師的反思、交流與學習。 3、教科研一體化,提煉課堂實效性。 我們認為,深化課改工作必須加強科學研究。我們有校級課題若干個。如語文科低年級的課題為《如何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中年級課題為《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高年級的課題為《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數學科分為兩個課題分別是《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及《如何提高學生分析解題能力》。各個課題都在穩定有序地進行,各個課題的共同特點是把創新教育作為重點,課堂要營造創新氛圍,留有創新空間,開展創新活動。尤其是近年來,我們矢志不渝把培養一支師德高尚、奮發向上、開拓進取的教師隊伍為首要工作來抓,通過創設機制,展示平台,涌現了一批優秀青年教師。 二、案例分析導教師反思 這次到上海市實驗學校附屬小學參觀學習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們的教研活動的開展。特別是同題異構課。這種在研中教、教中研的方式,這種來源於課堂、又回歸課堂的做法,簡潔迅速有效地幫助教師在反思中尋找自身課堂教學的優點與創新之處的同時,也認識到教學中的問題與不足,了解自身的缺失,學會捕捉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明白教學研究的內容來源於自身,源於對那些平時熟視無堵、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教育現象的思考,問題的解決也要以教室為陣地。因此我校今年也准備進行,具體做法是讓幾位教師同上同題異構課。具體流程為:同年級幾位教師就同一內容或同一主題上研討課――教導處組織教師聽課評課,發現優點,找出問題――教師深入課堂教學進行個案研究,解決問題――教師沙龍,經驗交流中發現新問題。 三、專業引領促骨幹成長 校本教研強調以校為本,以教師為主體,但它並不否認向校外尋求支持,不否認專家的指導作用,在師資培養方面確定了以點帶面的理念,為了創設條件讓肯鑽研勇於創新有潛力的教師盡快成長為教學骨幹,學校準備聘請教研員和專家對這些教師進行跟蹤指導,重點培養,為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最直接的專業支持,學校還盡可能地給他們提供對外交流的機會,如藉助觀摩市直小學及嘉積一小的青年教師教學比武等活動。同時,給部分教師加壓擔子,讓他們每人帶好一個教研組,這種在專業引領下以點帶面的教師培訓方式,使學校很快培養出了一批有自己的教學思想和獨特的教學風格的教師。實踐證明,有了專業的引領,一線教師少走了許多彎路,且教學理論素養和教學研究水平都能得到較快的提升。 四、加強教師的業務學習。 本學期,我校以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為突破口,加強老師的業務學習,要求每位教師每天至少保證一小時的學習時間,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同時教導處定時定點進行檢查。

7、如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一 享受教育,提升教師的人格素養 一位哲人說過:太陽總是在有夢的地方升起,月亮也總是在有夢的地方朦朧。夢想可以讓我們的生命旅程豐富多彩,夢想可以讓我們的眼睛清澈透明。只要心中有夢,一切皆有可能。因為夢想給了我們奮斗的目標,因為夢想給了我們進取的方向。夢想讓我們時時努力,夢想讓我們孜孜以求。澳大利亞未來學家艾利雅德告訴我們:「未來不是一個我們要去的地方,而是一個我們要創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們找到的,而是人走出來的;走出這條路的過程既改變著走出路的人,又改變著目的地本身。」我們應始終堅信:夢想成就未來,有夢的地方就有遠方!(一)完善人格素養,感受教育的幸福教師的人格素養是教師素質的核心、靈魂。人格的塑造不是「自發形成」的,也不是在一般的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過程中所能完成的,只有「人格才能影響到人格」。因而,作為育人主體的教師,首先應該具備完善的人格,這也是作為當今一名合格教師的靈魂所在。教師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而深刻的。如果把學生比作潔白無瑕的銀幕,那麼教師就好比是清晰的拷貝內容。拷貝上的一切將毫不掩飾、毫無保留地投影到銀幕上。教師的人格特徵必將在學生的心靈中,在學生的人格藍圖上留下深遠而有決定的影響。學生對教師的人格修養有著很高的期望,在他們心目中理想教師的標準是:平易近人、沒有偏見、關心同學、態度認真、要求嚴格、有耐心、言行一致、樸素大方、開朗活潑等。其實,在學生眼中,教師扮演著眾多的角色:有時他是知識的傳授者,有時他會成為家長的代言人;有時他又搖身一變,成為團體的領導者;有時又立刻變成模範公民的代表。這些形形色色的身份決定了教師在人格上是健全的、高尚的。有了健康、成熟的人格,教師的心理健康就得到了最高的體現。同從事其他工作的人一樣,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必須具有同自己職業相適應的心理條件,但與眾不同的是教師工作的對象是學生,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鑒於這一特殊性,教師就應具備一些特質:個人身心是否健康,教育智能、教學藝術是否充實,能否愉快的學習,與學生、家長、同事的關系是否良好等,這些都是考察教師人格素養的主要標志。如果具備了這些特質,將大大有利於教書育人任務的完成,也有助於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身教重於言教,在平日的教育教學中盡力做到為了教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啟迪學生要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使他們自身人格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與學生是一對互相依賴的生命,是一對共同成長的夥伴。教師每一天在神聖與平凡間行走,為未來和現在工作。教師首先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油鹽醬醋,他必須做好一個人,爭取做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記住並學習的人。教師是一個冒險甚至危險的職業,偉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師必須如履薄冰,盡最大努力讓自己和自己的學生走向崇高。教師的幸福也不僅僅是學生的成功,同時應該是自己的充實與成功。教師可以利用的時間與空間決定了教師是一個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進行自我的設計與武裝,讓自己多才多藝,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讓自己脫離庸俗。(二)提升教育境界,撒播人文情懷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有境界,品自高。」他道出了詩詞歌賦的意韻在於境界與底蘊,同時他又指出了做學問的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此第一境也;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王國維所說的三種境界,不僅是做學問的境界,而且也是為人師表的教師,在教育素養、道德修養方面所應努力追求的高境界、高品位。教師應是一位具有高尚教育境界和人文情懷的教學名家。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其教育教學必須具有「前瞻性」,為學生一生的「進化」打好精神的底色。一位優秀的教師具體執教哪門學科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學科,溫潤生命,提升境界,最高的教育就是融入道德、擔當、良心、和責任的教育。要想讓教育煥發生命的活力,作為教師,要擁有人文情懷。一名教師,擁有了崇高的人文情懷,你的學生就會時時感受到你心底播撒的陽光,在孩子們健康、幸福、和諧發展的同時,你也一定能夠享受到教育為自己帶來的幸福生活。教師的職業幸福是需要呵護和培育的,它有一個潛滋暗長的過程。教師的人文精神,就是對學生的尊重、理解和關懷,對學生生命的呵護和關愛,把學生當做人看待,尊重學生的權利,具有強烈的人權意識。教師眼中要有人,教師具有人道,有做人的良知,教育能夠從人出發,能夠以人為本。正如馮恩洪教授所說:「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就是擁有學生真誠的愛。這是為師者享用不盡的財富。」當一名教師能感受到教育的樂趣時,拿他一定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教師。(三)對教育充滿期待 教育是生命相遇、心靈相約的殿堂,是盡顯人文情懷的地方,是通過師生間的思維碰撞尋求真理、分享知識、分享創造、分享成功的地方。我們期盼著,在教育的百花園中,孩子們的笑臉就像春天般燦爛,孩子們的身體就像夏天般鬱郁蔥蔥,孩子們的頭腦就像秋天般豐碩充盈,孩子們的心靈就像冬天般聖潔無暇。「等待」,就是在呼喚對「靈魂塑造」的那份從容、執著,不慌不忙,坦然自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經常,我們要等待一個學生的成長:學生智慧的覺醒,力量的增強,人生信念與價值觀的確定,需要有針對性的、長期的幫助,包括溫情的理解、真摯的同情、誠意的鼓勵,以及恰當的提醒。正如張文質所言:「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豐碩的成果。教育需要等待,就像我們喝茶一樣需要慢慢的品味。在品茶中,我們會習慣耐心的等待茶葉慢慢被泡出味道的過程,可以用心地在不同的心情下選擇不同的茶葉,可以靜心地品味茶接觸舌頭和滑進喉嚨時的細微感覺,靜心地發現每一種茶葉的優點和特點。在平凡而有意義的教育中,其實每個學生就像杯子里的一片茶葉。雖然學生也像茶葉一樣,有所不同,可是性質相似,他們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優點。教育就像品茶,用品茶時的用心、耐心和靜心去對待教育,把品茶的心態帶進課堂、帶進校園生活和教育工作,讓它帶給自己更多的欣慰和快樂。認真珍惜和對待每一片「茶葉」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發掘他們的閃光點,用自己的愛心去關愛和保護他們的心靈,用自己的耐心和贊賞幫助他們走進知識的殿堂,品出他們的「味道」。品茶是一個感受和享受的過程,教育其實也是這樣。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用心地體會「教育」這一杯香茗,用心地去感受教育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一個品茶者的身份去品味每一天(摘自「一葉輕楓」博客)(四)展現教育的創造性 當代教師提升自我素養的核心任務是提升創造自覺。誠如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所指出的那樣:「教師從事的是創造性工作。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然而,在現實中,包括相當多的教師在內,真正體驗和認同教師工作性質具有創造性的人並不多,大多數的人承認教師工作的性質是傳遞性的。他們只從教師是否對他所教的學科知識有創造的角度來看教師職業的性質,並沒有明白教育這一事業的根本任務是在「育人」。這一「育人」的過程需要知識,但光有學科知識、沒有教師的創造性勞動,不足以育人。也有些人看到了教師勞動創造性的一面,但往往局限在教學、教育的方式方法等具體技能、技巧方面,同樣也沒有從根本上認清教師勞動的創造性質。 認清教師勞動的創造性質,可以說是當代教育學的重要課題,是當代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和踐行的靈魂。教師工作的根本任務決定了其勞動的創造性。教師的根本任務在於「育人」,在於促進兒童與青少年的精神生命成長與精神世界的豐富。它需要教師對多種知識進行多層次創造性開發、轉換與復合才能完成。就以教師最經常開展的學科教學活動而言,教師所教的知識自然是前人創造的,它以系統化、相對穩定的符號形態,並經教科書加工後呈現。但教師的相關教學,不可能只是把現成的知識像物件一樣傳遞到每個學生手中。在教學前,教師首先要研究、開發不同的學科知識對於兒童、青少年心靈豐富成長的發展價值,包括這些知識的社會價值。其次,教師要研究自己所教學生的發展狀態,他們的潛在發展需要與可能,以及他們在學習這些知識之前已經具備的經驗、重要的相關潛在知識等方面。只有在兩方面都清晰的背景下,教師才可能確定對學生具有發展意義且可實現的教育目標。這些工作並沒有現成的知識提供,也沒有人能代替,只能通過教師自己的創造性研究才能完成。接下來,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識的價值,以知識的創生過程來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培養學生吸收、進行知識自我建構的能力,實際上也是形成學生終身學習和創造興趣的基礎,教師還需要將符號化的知識,轉換成各種鮮活的、對學生既可能接受又具有挑戰性且不只是游戲式的狀態,這同樣需要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唯有經過教師如此這般的一番努力,作為人類文明的財富和認識世界成果的知識,才能轉化成滋養、浸潤學生心靈,激發生命活力的「瓊漿玉液」。 然而,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來說,完成上面這些任務,只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教師還需要對教學活動如何展開,做出師生互動式的整體設計。在完成設計後,還要直面由成長發展中的個體組成的學生群體,在不同的、時時變化著的復雜教育情境中進行教學,不斷處理、重組教學過程中因學生積極參與而不斷生成的新資源,作出及時的調整、重組與新的策劃……如此復雜的過程,不但需要教師具備教育學的知識,需要經驗,更需要理念與智慧、實踐與反思、重建與更新。唯有如此,才能使課堂教學的創造過程成為學生的生命成長過程,成為教師職業生命的創生過程,同時,也成為與人類自身發展直接相關的教育學知識的積累、創生過程。二、更新觀念,強化教師主體地位(一)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馬卡連柯告訴我們,教師的技巧,並不是一門需要天才的藝術,但它是一門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專業。學習是發展之本、進步之源。作為一名教師,不管是智慧、能力的增長,還是精神的愉悅、身心的健康、專業素養的提升,都離不開學習,學習是教師發展進步的第一要務。當前,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師要熟悉和掌握的東西越來越多。如果不加強學習,不主動地去掌握新的知識技能,就無法勝任本職工作。「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千百年來社會、學校和家庭達成的共識,也是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教育理念不斷更新,現代教育裝備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改進,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遠遠不止課堂教學一種形式,學生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也日趨多元化,教師要想維護其在知識上的權威地位,並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方面正確引導學生,教師擁有「一桶水」已遠遠不夠了,教師應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所以,教師要學為人先,與時俱進,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做適應時代要求的學習型教師。未來社會唯一持久的競爭優勢,是具備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依照學成而受用終身」的觀點已經過時,人們再也不能只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獲得一輩子享用的知識技能。當代,知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知識推陳出新的周期不斷縮短。教師必須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更寬的視野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理論、作出新選擇、研究新情況、適應新環境,才能跟上教育發展的步伐。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誰也不可能長時間成為某個崗位的唯一,非你莫屬,要得到承認,就必須不懈學習、不斷努力、與時俱進。教育不再是隨著學校學習的結束而結束,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與壟斷者,抱著本學歷證書、躺在功勞簿上而抱怨「誰動了我的乳酪」的人必將被淘汰,「逆水行舟,慢進則退,不進則亡」「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既為人師,就必須淡泊名利,潛心學問,學習教育理論,探索教學方法,反思教學過程,豐富知識經驗,博採眾長,厚積薄發。我們必須崇尚讀書學習,讓讀書學習成為每位教師基本的生存方式。 教師終身學習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陶行知說得好:「要想學生學得好,必須先生好學。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這指出了教師學習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知識量飛速增長、信息不斷更新的今天,教師更應當把學習作為一個長期的,永不間斷的工作來做,不僅從書本中學,而且從實際教學中學,從他人身上學。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教師才能有進步、有創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思想教育的任務就在於把社會意識轉化為自我意識。」這位教育家的話是針對學生的教育而言的,但從教師的角度來思考,沒有教師的自我意識的投入,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和教育改革。教師主體性是其自主參與教育活動,實現其自身價值的動力,也是教師真正作為一個社會存在的體現。這種主體性的發揮需要社會創造條件,肯定教師對其職業的價值追求和合理利益,更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不斷探索和思考教育,從中真正體會到教書育人的幸福。(二)強化教師的主體地位 「教學的真正勇氣在於教師有勇氣保持自我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因為「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而是來自於教師的自我認同與自身完整」,而且「志同道合的共同體在教育改革中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與學生一樣,也是教學主體,教師教學主體性是指教師在教學流程中可能表現出來的自覺性、自主性、能動性和主體性(或交互主體性)。 通過主動參與課程開發強化教師的主體性。教師參與課程開發在客觀上可以使國家或地方課程更切合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使它們成為「可操作」的課程;在主觀上可以改造自己的課程價值和課程觀念,提升自己的課程素養。任何一個有道德心的教師都希望追尋這兩個互為條件的目標,因此,教師主動參與課程開發的過程,也是提升教學素養的過程。 通過自覺進行反思性教學強化教師的主體性。課堂教學是教育實踐的主要環節,按照實踐教育學的課堂教學觀,課堂教學應走有效性教學和反思性教學相結合的道路。華東師范大學熊川武教授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藉助行動研究,不斷地探究與解決自身、教學目的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增強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教師應當強化反思意識,知曉反思內容,掌握反思策略。反思意識的養成,就是使反思成為教師的存在方式。一個教師是感性的實踐者還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區別在於他能否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持續不斷的反思。撰寫教育隨筆就是很好的教育自我反思形式。教育隨筆,記錄的是自自己成長的履痕、教育行為的反思、課堂教學的點滴收獲、班級管理的個案分析等。看起來,寫作只是一種形式,但是,寫作帶動的卻是閱讀,是思考,是實踐。教育隨筆可以兩種形式進行專業寫作:一是隨筆類反思日記。可以寫成故事性的隨筆故事,把校園里的點滴故事寫下來,寫整個時間中自己是怎麼處理的,有哪些收獲,採取了哪些有效的方法,或者是自己的一些失敗經歷。當然,也可以寫成工作日記型的,簡短易記,條分縷析地寫下每天的收獲與感想,便於自己發現問題,有效地解決問題。二是圍繞課堂教學的教學反思。把教學過程給人啟迪的地方寫下來,反思成功之舉、失敗之處、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學生之見,正是這看似平常卻給人深省的教學反思,能使我們經常梳理自己的課堂,調整自己的教學心態,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促使自己從經驗型向科研型方向發展,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通過積極開展教學行動研究強化教師的主體性。教學行動研究成為喚醒教師教學主體性開辟了又一「領地」。國內外學者比較一致地認為,教師解放的本質是專業自主,而實現專業自主最主要的途徑,是通過教學行動研究讓教師成為研究者。在教學行動研究中,教師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已有的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問題,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斷設計、創造、實施新的實踐方案,不斷反思、概括實踐的成敗得失,不斷改進、優化教學行為,從而提升主體意識,發展主體能力。在這個意義上,喚醒教師教學主體性,必須改變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在教學研究中開展教學,在教學中開展教學研究,即將「教學行動」與「教學研究」融為一體。三、拓寬渠道,採取多樣化的研修模式 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一線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專業發展研修。(一)構建「自修—反思」研修模式 每一位任課教師應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經常化、系統性地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不斷反思,著力培養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即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實際教育問題進行「回顧」和分析、探索,並作出理性的選擇、判斷與整理,從而促進觀念轉化,提升教學能力。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習慣性地記錄自己認為對自己專業發展有用的「精彩」和疑惑之處或記錄教研活動中看到的「精彩」片段並記下自己的所感所悟。在「自修—反思」的過程中,應積極推行夥伴之間交流與合作、欣賞與激勵,在高雅的「自修—反思」中實現自我超越。比如教學實錄反思、教學錄像反思,就是一種實用有效的反思法,這種反思既可以讓我們以旁觀者的身份審察自己的教學歷程,收到「旁觀者清」的效果,又可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流來反省和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學調控能力,對我們的專業發展和教學素養的提升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二)營造「合作共享」的研修文化 發揮教師群體智慧,形成研究型群體。我們倡導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合作性教學研究,努力營造「合作共享」的研修文化。我們應通過集體備課(確定課題、合作研究;獨立備課、組內說辯;優化過程、形成預設)—跟蹤教學(跟蹤聽課、關注生成;學生訪談、實效反饋)—課後反思(互動交流、片段反思;調整方案、深入分析)—再度實踐(再次實踐、實效對比;全面反思、形成典型課例和系列校本資料)這種方式進行教學研修。這種集體備課的實質是「合作共享」,它突出集體的交流與反思,促進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圍繞典型課例進行互動研討,是合作共享式研修的深化。這種研討是一種圍繞典型課例進行,突出教師參與的研修形式。這類研討通過集體聽課、分組討論、大會交流、專家分析、總結評估等環節進行。當然,專業教科研人員的參與會更加有效。專業人員的指導是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是教育教學理念的現場解讀。因此,我們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邀請專家現場指導。當然,指導和研討的重點不是理論學習,而是提供「教什麼」和「怎麼教」的模式,是為了解決問題。在互動式研討中,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和「學員」,大家都是平等的參與者,這有利於調動任課教師的學習熱情、已有經驗和發展潛力,使教師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三)開展案例學習 案例學習就是通過生動故事的呈現和描述,激發參訓教師參與研討的積極性,進行多方面分析,來理解和提煉有關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智慧,促進教師成長。案例學習的一個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我們教師「講教育故事」。它要求我們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決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場所發生的教育問題,然後將自己怎樣遇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整個過程「敘述」出來。教育敘事特別適合於一線教師。因為教師的教育活動是平凡的,同時也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在教育中發展自己,在生活中塑造自己,在行動中完善自己,這些點滴的細節和事件構成了教師充實的職業生涯和美妙的人生,但這些「點滴」的細節並不會自然成為學習資源,只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才是我們一線教師的自我財富。如果一名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其作深入的思考,則即使有幾十年的教育教學經驗,也許只會是一年工作的幾十次重復。作為學校,要引導教師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並提供平台讓他們把這種體驗真切地反思出來、記錄下來。因此,在學校管理中,要定期組織教師「講述自己的故事」的活動,引導教師反省自己和他人的實踐。同時還可以通過案例徵集活動,評比編輯案例集,宣傳優秀案例;還可以組織專門的交流,讓部分教師「現身說法」,追述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故事,在講述中不斷進行自我剖析與自我角色定位,然後由專家教師或其他參與者就其話語的合理性進行分析,研究疑難與困惑的解決辦法,幫助每一位教師提高對自己行為的辨析能力。(四)深化專題論壇 專題論壇是學校為教師專業成長而搭建的開放性、互動性的交流平台,他特別突出教師培養和專業引領的作用。這種研修主要有專題研討、名師」沙龍」、專家講座等形式,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邀請專家現場指導和合作進行課題研究,為教師的學習、課題研究、課改實驗等作專題講座或與一線教師開展面對面對話和交流,會取得積極的效果。專題論壇的內容主要是基於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和疑難。這些要研討的問題一般提前定期發布,供有興趣的教師鑽研。參加研討的教師要圍繞專題查閱大量資料,思考總結自己的經驗,有時還要進行調研訪談,並且要應付同伴的各種質疑,這對主講人無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戰和走向成熟的機會,當然對其他人也是一次重要的學習提高。名師「沙龍」的對象主要是學校熱心教改的骨幹教師和學校領導,也可以面向全體任課教師。教師登台不僅僅是介紹經驗、做輔導,更重要的是名師用新理念對教學一線出現的教育問題進行理論化解讀。如名師通過聽課、課題研究、教育著作研讀、外出學習、調查訪談等途徑獲取大量信息,經研究整理提煉,在論壇上進行針對性交流和展示,接受教師們的質疑問難,這既開闊了大家的視野,又有助於教師走上專家之路。要使教師研修真正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學校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積極營造濃厚的校本研修氛圍,建立校本研修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和有專業引領的多向培訓網路,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化組織。四、躬身實踐,扎實推進專業發展 教育智慧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標志,其實質是教師專業發展中表現出來的創新品質。教育智慧的形成與不斷豐富的過程既是對學生進行主體性教育的過程,也是教師主體性張揚的過程。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師是思想者與實踐者的統一體。教育智慧是教育理念、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在教師身上實現綜合的結果,也是教師長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實踐,不斷反思、探索、創造所付出的心血結晶。具體表現為:具有敏銳感受、准確判斷確判斷和生成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形勢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時機、轉化教育矛盾和沖突的機智;具有根據對象實際和面臨的情境及時作出決策和選擇、調節教育行為的魄力。教育智慧形成的重要途徑是教師的躬身實踐。 教師素養的提升需要靜悟、體察,需要個人在寂寞中慢慢品味,但更離不開實踐,在實踐中加深認識和理解,將認識不斷內化,從偶然走向必然,從服從走向自覺。撇開浮躁世界的輕浮與癲狂,在平淡中守候一份積極的孤獨,在孤獨中磨煉意志和積蓄力量,在孤獨中品味人生,在孤獨中逐步提升教師的教育素養。教育本身沒有多少值得言說的,因為它是「做」的藝術。從孔子的「訥於言而敏於行」到陶行知的紮根生活、全面育人,無不彰顯「做」的重要性。做教育,突發奇想、心頭一熱並不難、難的事選定目標,落實計劃,克服困難,持之以恆。說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邊實踐,邊反思;不放棄,不拋棄。堅持不懈地做事,摒除雜念,心無旁騖,人的心靈會得到凈化。面對難以遏抑的浮躁與喧囂,我們需要選擇「人跡更少的一條路」。 五、浸潤書香,全面豐盈教育素養 面向未來的社會,是學習型的社會;面向未來的學校,必定是學習型的學校,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是一名學習型的教師。學習型的教師,能善於獲取、創造、轉移知識,並以新知識為指導,用於修正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超越自己,培養全新、前瞻、開闊的思維方式。新課程改革是一項觀念和實踐相統一的系統工程,其中觀念的變革是最基本的。「觀念領先」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重要基礎和先決條件。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是樹立現代教育理念,沒有現代教育思想就不可能有現代教育行為。在新課程中,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的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教師這個職業是靠知識背景和文化底蘊說話的職業。學高望重,堪為人師。豐厚的知識儲備和文化積淀是一名高素質的教師的必備條件。見多才能識廣,居高才能臨下。沒有一個開闊的眼界

8、關注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意義是什麼?

如何關注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意義 回答如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就是為人類社會長遠發展做好樹人的工作,樹什麼樣的人,以什麼樣的標准來樹人?這是教育,也是社會的一個永恆話題。

教育和樹人必須要談學生的核心素養,除了理想、信念和道德思想之外,兒童的發展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要求。兒童在成長過程當中,在不同的年齡段,需要設計各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在這個過程逐步形成了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就是我們講的兒童核心素養。

這些核心素養是通過學科課程的學習,在某個領域或跨領域的學習,通過學生在教育過程當中的社會實踐、動手實踐、技術實踐等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

學生在學科學習過程當中,形成了與學科特性相關的核心素養,我們現在也把它稱之為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我們在修訂高中教育課程當中,提到了一些核心素養,比如在高中課程當中應該培養學生具備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識、公共參與這樣的核心素養。在語文課當中,就提出了語文的素養,包括語言的建構和應用、思維的發展、文化傳承與理解這樣的核心素養。在體育課程當中,提出的是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核心素養………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強調的是跨學科的綜合能力,強調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綜合,具有綜合性和整體性。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關注學生適應當今與未來發展的最關鍵的一種素養。

學生的發展素養強調經過學生後天的學習,可以教、可以學、也可以進行評價,評價也是可以對一個人的核心素養進行分級的,現在我們正在向這個目標努力。

今天我們在這里討論兒童財經素養教育,其實從小學到高中不同年齡段,在相應的學科課程當中,都有與兒童及青少年財經素養相關的一些要求和案例,比如說在品德與生活課程教育當中,要求掌握生活必需的基本技能,要了解消費活動和人類生活的關系。在歷史與社會的課程當中,要歸納自己在生活情趣和價值的差異。在高中選修課程當中,有信用與金融的模塊等。今天我們也討論未來人的發展有哪些核心素養應該在課程當中滲透進行的,滲透到什麼程度,我覺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謝謝大家!

9、如何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研修教師 教師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承擔者,是學生教育的主體,教師的素養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健康發展,關系著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應成為學校管理的核心工作。 一、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專業素養呢?1、積極向上、健康陽光的心態。2、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善良,公正,有責任感,熱愛教師工作,愛學生,高眼界(著眼學生的未來發展,著眼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寬胸懷(尊重、理解、寬容)。3、豐厚的學科知識素養。這是教學工作的基礎。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功底。 (蘇霍姆林斯基語:一個教師,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如果一個老師在剛參加工作的幾年裡,所具備的知識成他要教給學生的最低限度的知識的比例是10:1,那麼他有了15-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應該變為:20:1,30:1,50:1。)只有這樣,在課堂上教師才能把注意力放到學生身上。4、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扎實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基礎。 素質教育理念: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積極的引導者,合作者、指導者和幫助者。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1、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2、貫穿一生的終身教育。3、突出個性的創新教育。5、扎實的教學基本功。(1)語言交流與表達能力。包括講述與講授能力。傾聽與對話能力。提問與追問能力。無聲的語言能力。課堂語言的基本要求:標準的普通話,有條理有感情。准確、精練、通俗、自然、和諧。(2)熟練的板書能力。二筆一畫,迅速、工整、規范、流暢。(3)組織教學的能力。(課堂秩序井然,有張有弛)(4)熟練使用多媒體技術和利用網路資源的能力。(多媒體操作、課件製作、上網查資料等)6、教育教學專業技術能力。①、學生教育和班級管理能力。②、研究和理解教材的能力。③、教學設計能力。(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靈活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有效設計課堂教學)④、駕馭課堂的能力。(關注學生學習狀態,順利實施教學計劃,圓滿完成教學目標)⑤、組織和設計學生活動能力。⑥、教育科學研究能力。(以教育學、心理學為指導,主動研究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規律,並以此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如:聽評課能力,集體備課能力,課例研究能力,課題研究能力等。⑦、教學評估與反思能力。(試卷編制、組織考試、考試分析,學生綜合評價等)。 二、? 核心目標:讓教師享受教師生活,認同教育教學工作的價值和意義,主動提高自己。享受工作,享受學習,享受生活。 基本思路:1、了解教師素養的基本情況,確立明確的教師培訓目標。2、制定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教師培訓方案。3、激發教師自我提高的激情和動力,調動教師主動參加學習,主動提高自身素養。4、按方案有條不紊的堅持實施。 基本方法和策略。①、加強學習,多方位,多層面,多角度,多形式的學習。(個人與集體,校內與校外,書本與媒體網路等)(蘇霍姆林斯基: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②、強化教師基本功訓練,形成制度,長抓不懈。③、加強師德培訓和教師管理,提升職業素養。④、堅持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以校為本,以活動促發展。(集體備課、互相聽評課、觀摩課、研討課,會課、主題教研學習等)⑤、為教師搭建展示的平台、歷練的舞台,形成競爭的機制,在競爭中提高。⑥、強化教師激勵評價,設置適合的教師榮譽,以榮譽感和成功感、自豪感激勵教師不斷進步。⑦、建立建全公正、透明、科學的教師考核評價機制,把教師素養的提高納入教師業務考核並使考核結果發生作用。⑧、以教科研引領,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提升教師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