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發護發 » 輸血時發生發熱反應的處理措施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輸血時發生發熱反應的處理措施

發布時間: 2021-03-06 11:19:40

1、輸血後發燒

發熱是輸血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不良反應。發熱反應大多發生於輸血後15分鍾至1小時以內,主要表現為寒戰、高熱,體溫常常可達到38℃~41℃左右。有的患兒可只有發熱而無寒戰,或只有畏寒而無明顯發熱。有的患者在發熱反應時伴有頭痛、惡心、嘔吐等症狀。發熱反應一般持續1~2小時症狀開始逐漸緩解。 輸血時為什麼會出現發熱反應呢?這主要是由於致熱原的作用。致熱原系大分子的細菌性多糖體,如輸血過程中所用的抗凝葯物或輸血器具受到致熱原的污染,在輸血時就會引起發熱反應。另外,如果輸血後器具和橡皮管沖洗得不幹凈,殘留剩餘的小血塊,血塊分解產物再隨血液輸入機體,也會引起發熱反應。目前輸血多已採用一次性輸血器,所以這種血塊分解產物引起的發熱反應已很少見。還有一種情況,有的患兒因某種疾病而多次輸血,使受血者已產生抗體的血清與供血者的白細胞或血小板發生抗原抗體反應,這時也會出現發熱。 患者在輸血過程中如果出現發熱反應,請不要驚慌。首先要減慢輸血速度,觀察發熱反應是否繼續加重,如果寒戰、高熱等症狀越來越重,要趕快停止輸血。然後盡快給予退熱葯物,如阿司匹林、撲熱息痛之類。同時要給予口服或注射抗組織胺葯物,一般常選用異丙嗪肌肉注射,亦可靜脈輸注氫化考的松或者地塞米松。患者如果畏寒,可在四肢等部位放置熱水袋保暖。經過這些處理措施,大約1~2小時發熱反應即可緩解。 為了防止輸血出現發熱反應,最好在患者輸血前或者在輸血中加入適量的氫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有防止發熱反應的作用。

2、輸血引起發熱反應的主要原因

發熱反應以非溶血性發熱反應為主,多發生在輸血後1~2小時候,表現為發冷發熱回或寒戰,繼而出現高熱,體答溫可達39℃~40℃,伴有皮膚潮紅、頭疼,多數無血壓變化,持續數分鍾至1~2小時後緩解,主要原因有:

1、致熱源 如蛋白質、細菌、細菌代謝產物或死菌污染
2、免疫反應 患者體內有白細胞凝集素等免疫成分,和輸入人體的的白細胞或血小板發生作用,主要出現在反復輸血或經產婦患者。
防治措施,預防措施主要是採用無熱源技術配置保養液,嚴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輸血用具,輸血前進行白細胞交叉配血試驗,出現發熱反應後,應立即減慢輸血速度,嚴重者應立即停止輸血,可用阿司匹林抑制發熱反應,常用的抗組胺葯物不能預防發熱反應

3、輸血發熱反應有哪些原因?

發熱反應:發熱是較常見的輸血反應,約占輸血的2%。發熱常由細菌的代謝產物致熱原引起,而保存液配製不當或輸血器具消毒不嚴是產生熱源的主要原因。此外,多次接受輸血及妊娠時,受血者體內產生抗白細胞或血小板引起的免疫反應,也逐漸成為發勢反應的重要原因。

發熱反應症狀發生在開始輸血後1~3小時內,輕者先是畏寒,繼而體溫升高至38~40℃,並伴有頭痛出汗、惡心嘔吐,還有的因高熱發生抽搐以至昏迷。症狀持續1~2小時後逐漸緩解,約在7~8小時後體溫恢復正常。

為了預防發熱反應,當患者有發熱反應先光時,應立即減慢辦事血速度並加強何溫,如果症狀仍有所發展,必須中止輸血。

4、輸血發熱反應該怎麼辦

在輸全血或輸血液成分期間或輸血後1~2小時內,體溫升高1C以上,並以發熱、寒戰為主要臨床表現,發生率約為2.9%,占輸血總反應率的52.1%。其原因有:
1、致熱原;
2、免疫反應;
3、其他反應的早期症狀:溶血性輸血反應和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等的早期也可表現為發熱;
4、經產婦或以前曾多次輸血的患者。
5、當發生輸血發熱時,應立刻停止輸血,所剩血液不可再用。須給患者保暖。此外,為預防輸血發熱反應,輸血速度在非急症情況下不可過快,可以1小時輸血400毫升。

5、試述輸血過程中出現溶血反應的處理措施

輸血過程中出現溶血屬於急性溶血性輸血不良反應,有免疫性(大多是因為紅細胞版ABO血型不合)權和非免疫性(如同非等滲液混合,冰凍或過熱破壞紅細胞等)兩種。
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採取的措施:
一、立即停止輸血!(這點很重要)但要保持靜脈輸液暢通,關鍵是早診斷和積極治療,1、抗休克。2、防治DIC,3、防治急性腎衰竭,4、換血療法,以移除循環血內不配合的紅細胞及其破壞後的有害物質和抗原抗體復合物。適當注射皮質類固醇和輸液以糾正血壓、低血容量、電解質失衡和酸中毒等。
二、抽取患者血樣、血袋中的殘余血液一並送回輸血科做復查,包括ABO血型、RH(D)血型復查,交叉配血、抗體篩查、抗人球蛋白試驗等。
三、做好各項記錄,復查各種輸血單據包括報告單、記錄單等,
四、如果短期內還需繼續輸血的,可適量輸注同型洗滌紅細胞並密切觀察生命征,待輸血科得出正確結論再行常規用血。

6、輸血反應及其處理方法有哪些?

(1)溶血反應:是輸血後紅細胞破壞所引起的最嚴重的一種輸血反應。常見為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典型症狀是在輸血10~20毫升後,病人即訴頭部脹痛、面部潮紅、惡心嘔吐、心淺區壓迫感和腰背部劇烈疼痛,並可出現蕁麻疹。嚴重者可出現寒戰、高熱、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如處理不及時,病人可出現黃疸、少尿、尿閉等腎功能衰竭症狀。

發現異常情況後,要立即停止輸血,並作血型重復配伍試驗,同時查有無血紅蛋白血症。早期是抗休克,維持循環功能,保護腎功能,注意呼吸功能。呼吸困難或昏迷時早期作氣管插管人工呼吸。常規給予腎上腺素0.5~1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靜注地塞米松5毫克及大量維生素C,輸右旋糖酐平衡鹽水、血漿、5%白蛋白溶液以補充血容量。膀胱內留置導尿管,並記錄尿量。預防和治療腎功能衰竭、血管內凝血時,應用肝素。尿少時給20%甘露醇100毫升於5分鍾內靜脈注入;尿量仍不足時,2小時後可重復用葯,但24小時內不應超過80~100克。利尿有效則同時補液擴容,鹼化尿可口服小蘇打或乳酸鈉4~5克或靜脈內注射。低血壓時應用升壓葯、甲氧胺5~10毫克靜脈注射或肌注,或用多巴胺、間羥胺等升壓葯物。

(2)發熱反應:是最常見的輸血反應。多由細菌產物的致熱源引起,或對輸入的白細胞、血小板及血漿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的發熱。主要表現於輸血1小時發生寒戰、高熱,體溫高達39℃~41℃,或伴惡心嘔血、皮膚潮紅、頭痛,血壓多無變化,數小時後症狀完全消退,可伴大汗淋漓。

發熱反應時應將血標本送檢,做血培養。高熱時可用解熱葯物對症處理,必要時可給異丙嗪25毫克,病人恐懼不安時,可給嗎啡或杜冷丁。在輸血前用抗組織胺類葯常有預防作用。

(3)過敏反應:也是比較常見的輸血反應。常發生於有過敏史的受血者,可能是一種蛋白過敏現象。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蕁麻疹,嚴重者出現血管神經水腫、支氣管痙攣,甚至產生過敏性休克,多在輸血將完畢時發生。

過敏反應時可給異丙嗪等抗組織胺類葯物,嚴重者可給麻黃素、腎上腺素、氨茶鹼或地塞米松。如發生會厭水腫、嚴重影響呼吸者,應作氣管切開。對有過敏史或有輸血反應的病人,在輸血前服用異嗪嗓25毫克或苯海拉明50毫克,可預防或減輕過敏反應。

(4)細菌污染反應:輕者發熱,重者可休克或死亡。多為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革蘭氏陰性桿菌所致。反應程度取決於菌種、菌量和病人抵抗力。主要表現為輸血中或輸血後突然寒戰、高熱、頭脹、煩躁不安、大汗、呼吸困難、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細及血壓下降等一系列中毒休克症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嚴重者可發生呼吸功能、腎功能衰竭等症狀。

細菌污染反應時應立即停止輸血,按感染性休克處理,同時防治腎功能衰竭,並應用氫化可的松及大量廣譜抗生素靜脈滴入。對輸入剩餘血塗片檢查和細菌培養。

7、病人輸血時發熱反應及應急措施是怎樣的?

發熱反應:是抄最常見的輸血反應。多由細菌產物的致熱源引起,或對輸入的白細胞、血小板及血漿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的發熱。主要表現於輸血1小時發生寒戰、高熱,體溫高達39℃~41℃,或伴惡心嘔血、皮膚潮紅、頭痛,血壓多無變化,數小時後症狀完全消退,可伴大汗淋漓。

發熱反應時應將血標本送檢,做血培養。高熱時可用解熱葯物對症處理,必要時可給異丙嗪25毫克,病人恐懼不安時,可給嗎啡或杜冷丁。在輸血前用抗組織胺類葯常有預防作用。

8、輸血過敏反應處理原則?

2、治療:

(1)當有發熱先兆,出現寒戰時,應立即停止輸血,但要保持靜脈輸液通暢,給予對症治療,用鎮靜解熱葯如阿司匹林、地塞米松等。 (2)嚴重者進行物理降溫,伴緊張或煩躁者可口服苯巴比妥。 (3)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每15~30分鍾測體溫、血壓、脈搏、呼吸頻率1次。
3、預防:采、輸血器具和血液成分制劑的制備過程要做到無熱原;采血和輸血應嚴格無菌操作;要選用去白細胞的紅細胞。
四、輸血引起過敏反應的原因與症狀有哪些?如何防治? 1、原因:
(1)過敏體質的受血者,平時對某些物質過敏,如花粉、塵埃、蝦蟹、雞蛋等,特別是輸血時血漿中含有變性血漿蛋白,可引起過敏反應。
(2)獻血者對某些物質過敏,並已產生抗體,隨血液輸注給受血者,當受血者接觸到相關過敏原時,即可發生輸血反應;或獻血者血液含有高效價的HLA抗體,如將其血液輸注給受血者,也可使受血者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
(3)多次輸血使IgA缺乏的受血者對獻血者血漿的IgA產生類特異性抗一IgA,當再次輸血時可引起嚴重的過敏。
2、症狀:過敏性輸血反應一般發生在輸血數分鍾後,也可在輸血中或輸血後立即發生。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全身皮膚瘙癢、蕁麻疹,一般不發熱;較重者可有發熱,伴有血管神經性水腫,面部和眼瞼結膜充血,口唇增厚感;喉頭粘膜水腫導致呼吸困難;發生過敏性休克者,表現為周圍循環衰竭、心動過速、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甚至死亡。IgA缺乏者如有高效價抗一IgA存在,僅輸入4~8ml血液,即可發生嚴重的過敏性休克。 3、治療:
(1)輕度過敏反應,應減慢輸血速度,用抗組胺類葯物如非那根、苯海拉明或糖皮質激素等即可消退。
(2)反應嚴重者立即停止輸血,皮下注射1%腎上腺素1.5ml。 (3)過敏性休克需立即搶救,包括使用腎上腺素、升壓葯、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輸液等。如發生嚴重喉頭水腫致呼吸困難,須實行插管或氣管切開,以免窒息。
(4)IgA缺乏者輸血過敏反應雖很少見,但這種反應發生迅速而嚴重,可按過敏性休克處理。 4、預防:
(1)對有過敏史的獻血者進行篩除。
(2)有過敏史的受血者在輸血前30分鍾,口服抗組胺葯物。 (3)IgA缺乏需要輸血者,應選擇洗滌紅細胞。
五、什麼是免疫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其輸血反應的嚴重程度取決於什麼?
1、受血者接受不相容紅細胞或對其自身紅細胞有同種抗體的獻血者血漿,使獻血者紅細胞或/和自身紅細胞發生異常破壞,而引起的不良反應。
2、溶血反應的嚴重程度取決於:(1)輸入不相容紅細胞的量。(2)血漿中抗體效價和激活補體的能力、補體的活性。(3)抗原的特性(紅細胞膜上抗原決定簇的數目)。(4)抗體特性(IgM抗體多造成血管內溶血,IgG多導致血管外溶血)。(5)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功能。(6)輸血速度。
六、如何判斷受血者已經發生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
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後24小時內,受血者即可出現寒戰、高熱、腰部疼痛、面色潮紅、尿呈醬油色或葡萄酒色,或手術全麻狀態下受血者發生不明原因的血壓下降,手術野過度滲血或出血不止,應考慮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的可能。
七、發生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時實驗室應做哪些檢查?
1、核對獻血者的血樣、受血者的血樣和血袋標簽的血型是否一致。 2、立即抽取靜脈血5ml離心後觀察血漿顏色,,溶血後游離血紅蛋白立即升高,1-2小時達高峰。
3、用輸血前、後血液標本復查ABO血型與RhD血型、抗體篩查,並分別與血袋內剩餘血液重復交叉配血試驗。
4、收集受血者輸血後第一次尿,肉眼及生化測定游離血紅蛋白及尿膽元。
5、血漿結合珠蛋白與間接膽紅素測定。
6、溶血反應後5~7小時測血清膽紅素。

7、立即對受血者血樣做直接抗球蛋白試驗(Coombs試驗)。 8、立即將受血者血液做塗片檢查,可發現大量紅細胞碎片。
八、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一旦確定應迅速採取哪些救治措施? 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死亡率很高,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是休克、DIC、急性腎功能衰竭,所以在治療上,積極預防和治療休克、DIC、急性腎功能衰竭是搶救溶血性輸血反應成功與否的關鍵。
1、發現和懷疑溶血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保持靜脈輸液通路,密切觀察受血者的脈 搏、呼吸、血壓和體溫,尿量和尿色,注意有無出血傾向等。立即採集受血者血樣標本(抗凝和不抗凝),連同所剩的剩餘血送輸血科(血庫)進行復查。
2、迅速補充血容量,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如發生腎功能衰竭應限制液體輸人量。
3、貧血嚴重者,應輸O型洗滌紅細胞。
4、嚴重溶血反應,應盡早實行換血療法,換血量的多少應根據病情輕重或誤輸異型血量多少而不同。
5、盡早利用利尿葯物:如靜脈注射利尿酸鈉25~50mg或呋塞米20~40mg等,每日1~2次。
6、應用鹼性葯物:在利尿基礎上加用5%碳酸氫鈉溶液l00ml~250 ml。
7、預防DIC發生:除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外,可靜滴潘生丁400~
600mg,可應用小劑量肝素治療,先靜滴4000U,以後1500U/h,維持6~24小時,但有出血危險性。

8、腎上腺皮質激素:能減輕輸血反應症狀,防止過敏性休克,靜滴氫化可的松300~600mg或地塞米松10~30mg。
9、其他治療:為預防腎功能衰竭可用擴張腎血管葯物,如靜滴多巴胺或苄胺唑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