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含義是什麼?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陽樓記》,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示了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處事深遠和豁達胸襟。該句用了互文修辭手法。
1,理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國的傳統道家思想,講究淡然平靜的心態。不以己悲,是一種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 即無論外界或自我有何種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種豁達淡然的心態。
2,意義
這句話的外在意思是不因外物(財物、外物)的豐富、富有,個人的獲得、擁有而驕傲和狂喜;也不因為外物(財物、外物)的丟失、損壞,個人的失意潦倒而悲傷。內在涵義是指無論面對失敗還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種恆定淡然的心態,不因一時的成功和失敗而妄自菲薄,無論何時都保持一種豁達淡然的心態不因外界的好事而興高采烈 也不因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頭喪氣 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受外界的影響。
3,辨析
不以物喜:『物』是指結果,指的是你現在已經得到的東西,可能是金錢、房車,可能是職位、權力,也就是名和利。這個社會越來越結果為導向,個人的成就越來越與客觀得到的名和利直接掛鉤,而非主觀自我欣賞之類。你對社會的貢獻價值會直接與你得到的名利掛鉤,當然不排除你運氣很好。這些『物』往往是現在的你的財富、你的成就,是對你過去的價值承認。所以現 在我們就比較的容易理解『不以物喜』這句話了。得到的已經得到了,人的滿足感、成就感基本來自於剛剛獲得的財富增加,名利增加,也就是增量部分才能給你實在的好感受;若是沒有了增量,那麼人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就會日漸減少。所以有句話就叫做『時過境遷』,指的就是隨著時間的走動,心境就會隨之變遷。所以用辯證的眼光來看,現 在的財富和名利是對你過去價值的承認,也是未來的起點。人需要始終保持一顆迎接未來的心。我真的遇到過一些很聰明的人,他們在獲得了成功之後,在個人的心態上發生了變化,潛意識地就把自己當成了:『物,還潛意識地要求周圍的人都得把他當成:物。我想他是走向了歧途和墳墓,就像古龍筆下的百曉生在拼出了兵器譜中的第一後,那個第一就從此固步自封,在武林中只得了虛名。所以很重要一點,人只要活著在任何時候都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不管你覺得自己是多麼厲害的技術也好,銷售冠軍也好,管理奇葩也好,戰略高手也好,保持一顆平常心是最重要的。路還很長,更多的機會和挑戰還在我們的前頭。如果我們只會欣賞現 在的『物』,那麼我們就可能失去了更美好的未來。
不以己悲:人只要活著在任何時候都別把自己不當回事,也就是妄自菲薄,被所謂的權威、所謂的成功者、所謂的領導者而蒙蔽你的雙眼,無謂地判定自己的弱小和無能。每個人在看到自己弱點或是失敗的時候往往會很沮喪,甚至帶著消極的情緒,這樣就完全限制了自己的潛力和發展機會,完全埋沒了自己,這樣是不值得的。每個人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堅強的發展系統,在自己的職業發展中不斷努力、不斷挑戰未來的可能性,公司的發展同樣如此。我們的神五、神六,神七已經上天,在將來我們就會有自己的太空站。我們都有機會去實現別人認為的不可能。做人千萬不要看不起自己。對於每個人來說對待自己的未來都需要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那就很好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說不因外物的好 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凡事都以一顆平 常心看待。縱觀歷史,多少遷客騷人就是因為缺少這樣一種心態,因環 境變遷而懷憂喪志,最終把豪情通通喪失掉。唐朝的李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因深受打 擊而成 天抑鬱不安,一位奇才僅27歲就消失於中唐的詩壇。
孟子雲:士窮不離義,達不離道。這才是人生最正 確的態度。如果一個人很輕易就被身邊發生的事改變心態,老兄,你的承受力未免太差了吧。
退一步想想天空多麼的遼闊,人的一生就像一滴露水,蒸發後就無影無蹤。因此,你何必去為眼前的芝麻小事大動干戈,傷心勞神呢?
范仲淹之所以能獲得如此大的成 就是因為他不怨天憂人,保 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實在得利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而致。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什麼意思?
「不以物喜來不以己悲」的自意思: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陽樓記》,表達了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處事深遠和豁達胸襟。該句用了互文修辭手法。
這句話的外在意思是不因外物(財物、外物)的豐富、富有,個人的獲得、擁有而驕傲和狂喜;也不因為外物(財物、外物)的丟失、損壞,個人的失意潦倒而悲傷。內在涵義是指無論面對失敗還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種恆定淡然的心態,不因一時的成功和失敗而妄自菲薄,無論何時都保持一種豁達淡然的心態不因外界的好事而興高采烈
也不因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頭喪氣
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受外界的影響。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句話出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陽樓記》,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遠在北宋時期的詩人口中吟出的詩句,卻沒想到在千年之後,21世紀的今天,有著一大批的現代人早已經忘記了這句話的含義。
我們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卻存在各自不同的屬性。多數情況下,我們很難發現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不過有趣的是,我們的雙眼卻很容易發掘到別人的不同之處。
周傑倫剛出道時,經過會因為口齒不利被片場公司領導指責,甚至還曾被認定永遠不會火的歌手。結果呢?當初口齒不利的缺點卻成為他自己獨有的標志。
這里要強調什麼? 特點很重要。所以古人很睿智,老早就告訴我們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從某種程度上,所謂的差異化,可以理解為“特點”。比如周星馳拍的喜劇就很容易被人記牢。不論是故事情節、人物設定、獨有表情展露都濃郁的顯示出周氏喜劇風格。
差異性表現最常見的方面就是長相了。長相俊俏的男性,大家喜歡看;長相靚麗的女性,大家更喜愛看。在當下這樣一個顏值重於一切的時代,擁有高顏值的外表,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成功一半了。所以,如果你沒有俊俏的臉蛋,就想想還有其他差異性明顯的特徵吧!
我們為何要尋找差異化呢?
以營銷學領域的概念講,差異化能夠起到快速占據人們認知資源的能力。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僅僅是拼錢、拼知識的時代。更重要的是,拼用戶認知佔有率資源。
如果我讓你立刻回答你能想到的太酸飲料,你會想到誰?是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呢?
如果我讓你立刻回答你能想到的汽車品牌有哪些,你會想到誰?是寶馬、賓士、還是奧迪呢?
如果我讓你立刻回答你能想到的手機品牌有哪些,你會想到誰?是蘋果、三星、小米、還是華為?
以上這些品牌在我們的大腦里已佔據了深刻的認知資源。要知道,每個人大腦的容量都有限的,只能夠記住對我們來說意義深刻的東西,於是特色的產品或服務會使我們更容易記住。另外一點,具備特色的東西更容易體現其價值和競爭力,且更易建立起品牌效應。
小時候家長經常會告訴我,選擇做一件事情就要持久,這樣才有價值。現在常常其實也是塑造個人差異性的一種方式。當你長時間做一件事情時,這件事情就是你的標簽,同樣也是你的個人品牌背書。比如每當我夜跑完,緩緩往回走是,總會在我家巷子口看到跟我年齡差不多的一位小夥子賣燒烤。除了下雨天外,幾乎每次這個時候我會家時都能夠看到他。雖然我從未上前與他主動交談過,但他的身影已經被我牢牢的記在了心裡。
這里要強調什麼? 如果你沒有突出的特徵的話,通過堅持也能夠塑造差異性。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具體是什麼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具體的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這句話出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原文: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文: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麼呢?(是由於)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
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
(4)男生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什麼意思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慶歷新政失敗後,范仲淹貶居鄧州。昔日好友滕子京從湖南來信,要他為重新修竣的岳陽樓作記,並附上《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一口答應,但是范仲淹其實沒有去過岳陽樓。慶歷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揮毫撰寫的著名的《岳陽樓記》一記敘文,都是看圖寫的。
一提起岳陽樓,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陽樓記》, 想到其中表明範仲淹寬闊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還會贊頌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生活態度。可以說,人們把太多的目光和關注給了范仲淹,而很少會有人想到功不可沒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與友人共勉。
這篇文章敘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後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什麼意思?
「不以物喜不來以自己悲」的意思: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陽樓記》,表達了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處事深遠和豁達胸襟。該句用了互文修辭手法。
這句話的外在意思是不因外物(財物、外物)的豐富、富有,個人的獲得、擁有而驕傲和狂喜;也不因為外物(財物、外物)的丟失、損壞,個人的失意潦倒而悲傷。內在涵義是指無論面對失敗還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種恆定淡然的心態,不因一時的成功和失敗而妄自菲薄,無論何時都保持一種豁達淡然的心態不因外界的好事而興高采烈 也不因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頭喪氣 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受外界的影響。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這樣說的,人們不應該為了一點外在的物質而自在不已,卻忘了一個人該做什麼事的本分,一個人更不能因為自己受到了什麼挫折就更加忘了自己的本分,也就是不能以外界的任何事物去動搖了自己的本心。
這句話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在當時范仲淹目睹北宋的危急存亡,所謂外有契丹和西夏對宋虎視眈眈,而北宋卻是武力不振,始終處在被動挨打的局面,每年的賠銀不計其數給了外敵以求和平。而內階級矛盾日益突出,各項政策出現弊端,范仲淹為了國家想推動改革,也就是“慶歷新政”,但卻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打擊,被貶官出京。
而岳陽樓記寫的時候范仲淹卻並不在岳陽樓記這個地方,而是他的好友騰子京重修了岳陽樓,寫信請求范仲淹寫這樣一篇岳陽樓記,來記述一下這岳陽樓的偉岸風采。
在宋朝文學盛行,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
於是范仲淹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寫出了岳陽樓記,也寫出了自己的心緒。
更是自己的一種惆悵,自己為了朝廷,卻遭到了貶官,人生為何如此不公呢?但卻轉而一想,人的心若是隨著外界的事物轉動,而忘卻了自己的本心,這不是一種自尋煩惱嗎?
畢竟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七八,怎能件件趁心,件件如意,有自己之一地呢?所以還不如隨風潛入夜,看這萬事萬物,一顆真心不動,卻讓喜悅上升罷了。
這也是一種要將自己的本身給忘卻了,不能讓自己的私,自己的私心卻占卻了一顆天下為公的心態,這是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另一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而行,這句話當然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