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發護發 » 課程學生發展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課程學生發展

發布時間: 2021-03-02 07:08:13

1、如何進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傳統的基本素養指標包括語言能力、數學素養、學會學習、問題解決能力。現代的基本素養指標包括溝通與交流、團隊合作、國際視野、信息素養、創新與創造力、社會參與貢獻、自我規劃與管理等。」
核心素養成為教改的支點,未來學校的六大變化究竟有哪些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關注課程改革的新趨勢,其中有計劃地學習和能力培養是各國都普遍關注的。」
核心素養是新課標的來源,也是確保課程改革萬變不離其宗的「DNA」。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將為學校帶來諸多變化。歸納起來有6大方面
1、育人導向發生變化:更加註重學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養的培養,關注學生的生命質量和價值,突出終身發展的核心素養。
2、課堂教學發生變化:更加關注課程建設綜合化、主體化發展趨勢,強調課程整體育人功能和價值。3、實踐活動發生變化: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動手實踐及創新意識的培養,注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及其包含的學科實踐活動課程、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實踐育人的價值。4、課業負擔發生變化:學生課業負擔將會進一步減,課後作業形式及總量發生較大變化。5、課程發生變化:學校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提供滿足孩子現實生活、未來發展的課程,特別關注核心價值觀、生涯指導、金融理財素養,突出學生是現實生活中「完整的人」。
3、課程適應發生變化:未來將更加註重增加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適應性,進一步突出地方、校本課程的時代性、開放性和靈活性。

2、談一談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新課程改革已經深深進入我們這個時代的教育步伐,同時我們也一點一點的開始適應。順德區使用北師大新教材已經第六個年頭,我們對教材的使用可以說是從陌生走到熟悉的區域。這六年以來我們感受到新教材帶給我們的新鮮、變化、驚喜,最主要的還是通過新教材的使用,令到我們教師不斷的與現代教育相接軌,這一點無疑是我們這六年最大的收獲與進步。本人是一名前線教師,接觸新教材已經第四個年頭,下面來談談對新教材的一些體會與感受。
一、感受新教材的特點。
我也是從使用人教版數學課本過渡到使用北師大課本的一名前線教師,剛剛接觸北師大的教材,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教材裡面採用孩子們都比較容易接受的卡通人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在很大篇幅上採用圖片來表示各種情景,呈現形式上生動活潑,圖文並茂,在敘述上力求簡明,清晰,富有啟發性,同時也給學生有思考的空間。相比以往的書本以文字為主,這樣比較令到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形象、直觀,這一點最小學低年級階段對學生的審題、理解題意尤為有特出的作用。同時在高年級階段教材插入的圖片與時代接軌,同時也增加聯系生活、社會的實際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幫助。
北師大教材相比以往使用的教材有個很大的突破——讓學生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以往的教材給學生的感受幾乎都是「學了就是應付考試」。北師大教材採用的題材都是貼近學生的生活,教材每節的新課都盡量以學生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事物或現象引入,如教材從生活中的購物、旅遊、住房、坐車等等引入新課,引發學生的共鳴,也能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同時由於這些數學知識都是貼近他們的生活,學生有這方面的感性認識,這些生活的認知必會遷移到課堂中來,新課中教師可以根據生活中的情景逐步引導學生探究事物或者知識的本質規律。相比以往的教材,北師大新教材顯得更適合學生的年齡階段的智力發展規律,體現了「以人為本」「人性化」教育理念。
教材在具體內容的編排上,採用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和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領域的內容同時混編的方式,即一冊教材中同時安排四個領域的內容,而在整個小學階段,這四部分是一年緊扣一年,一年比一年深入,呈現知識的階梯式、跳躍式。適合小學生的年齡、智力發展特點。雖然北師大的教材的內容呈現的方式的多樣化,但都是特別看重學生探究學習方式,無論是低年級階段還是高年級階段,北師大都盡量安排學生進行親自的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知識的本質和規律。由於教材的知識深度呈現階梯式,整個小學階段開始時探究環節不分得過細,並提供比較多的指導,隨著學生對探究過程的熟悉和探究能力的增強,在隨後的探究中逐步明晰探究的環節,減少指導,讓學生的探究能力逐步提高,不斷得到發展。
二、感受教師角色與學生觀的轉變
課改以來,如果要說教師與學生的改變,那麼令我們感受最大的改變就是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角色有很大的改變。以往我們都比較注重教師是一個主動的、傳授知識的主體,課堂成為知識與技能的訓練場,忽視了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而在這些年的教材教學使用當中,我們深深體會到教師與學生的變化。
(一)、教師的角色轉變
1、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為學習中的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
我們曾一度認為,教師是知識傳授的主體地位,但是現代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知識構建過程,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而且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北師大使用的這些年當中,我深深體會到了這些變化,在「學生小組討論」「學生動手操作」在這些教學環節當中表現得尤為特出,這些過程中,教師要走下講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操作當中,積極的看,積極地聽,真實感受學生的各種表現,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信息,考慮如何指導學生的學習。
2、教師由「教書者」轉向科研型的教師。
一直以來,我國的課程設計都是由國家統一內容、統一教材教參、統一教學標准,而教師本身就是一個嚴格執行這些課程規劃的「教書者」,教師的教學工作過分依賴了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進行教學教育工作,影響了教師在教學中的各種創新精神。新課程標准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管理,這樣便可令到一線教師可以創造性使用教材,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課程設計者。新課程標准使教學內容中教師可支配的的因素增多了,彈性加大了,教學教參也給教師留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這些年我鎮舉辦的各種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比賽充分體現到各教師受到新課程標准說的「可創造性使用教材」這一特點。
(二)學生觀的轉變。
教學,過程中當然就包括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過程。在「學」的這個過程當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來感知,更加不可能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和發現規律;在「教」這個環節當中,教師主動設計好教學的流程,選擇好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在這一個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而學生才是學習上的主人,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一切活動都必須服務於學生,以學生的學習、發展為中心。
三、對新課程下的教師與學生的評價問題的看法。
一直以來課堂教學評價中存在嚴重的重智育而輕德育,重知識而輕能力,全面評價教師與學生的方案不健全。教師的教學更多是關注了學生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探究的過程,而更加忽略的是對學生在情感態度上的評價。而家長對教師的評價也基本上是用考試成績來做一個標准。基於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我們感受到評價應該服務與課程改革,應該與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標一致。
在以往的教學當中,分數成了學校形象的「代言人」,成為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新課程下,我們不應該用單一的模式、單一的規則來評價我們的教師與學生。
新課程標准下,我認為對教師的評價應該把重點放在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和教學特色,包括教師是否能夠正確把握並理解並運用好教材,是否有全面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模式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是否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是否善於創設各種教學情景,啟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上的學習,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等等方面來綜合評價一名教師,而非從學生的考試分數來評價教師。
分數,不可以作評價教師的標准;分數,更不可作為評價學生的標准。在新課程標准中提出,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和水平,更加要關注的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我認為評價學生應從以下幾點綜合評價:在學習當中,學生是否有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是否有充分利用多鍾感官來進行研究學習;活動中是否能跟教師、同伴主動交流自己的見解,是否能獨立思考問題,回答有創新意識的問題;是否掌握了基礎知識,同時是否行程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方面來綜合評價。

3、課堂教學如何構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在課堂教學中加強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促進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提出的背景
「核心素養」的提出,更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創新點和突破點。其創新在於,以核心素養為統攝,使得教育「立德樹人」的育人價值更加凸現;其突破在於,它是課程「三維目標」的整合。
自從世紀初新課改以來,課程的「三維目標」已經人盡皆知,但人們往往只在學科教學的文本知識中去尋找它,將它機械地割裂開來,並且存在對它善貼標簽的現象。
「核心素養」作為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貫穿於課程目標、結構、內容、教學實施以及質量標准與評價的整個過程中。「三維目標」可以在核心素養的目標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得以完整體現。因此,「核心素養」是「三維目標」的整合和提升。
二、核心素養的落實
核心素養的落實,顯然不僅僅是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變更,它更是以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為保障的。
1.回歸學習本質—解決問題
要真正實現這一改變,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學習的,進而回歸到學習的本質。縱觀人類社會,無論是思想發展史、社會進步史,還是科學發現史、技術革新史,無一不是在不斷發現新問題中解決問題,又在解決問題中發現新的問題;而對於每一個獨立的個體來講,都是在不斷的自我追問中尋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只是,在現代知識的海洋中,我們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歸對問題的探求,並在這個過程中找回自己應有的智慧,應是學習的本意。
2.學習方式改變—問題化學習
從以講授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中間的橋梁是「問題化學習」。「問題化學習」讓我們看到,所有的教學必須以學生學習為主線去設計,必須讓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能夠發生並且展開。
3.教學模式的變革—「活動課程」
在教學中,要大力倡導和精心設計學科活動。學生的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是在相應的學科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學科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習者的親身經歷與學科知識建立聯系。
4.課程規劃—學科和跨學科課程
落實核心素養,從學校的課程規劃角度,要完成兩種課程的設計:一是學科課程,二是跨學科課程(即綜合性課程)。
學科課程是基於學科的邏輯體系開發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間接經驗。跨學科課程是學生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它關注的是學生面對真實世界時的真實體驗和直接經驗,是以社會生活統合和調動已學的書本知識。它有利於學生獲得對世界完整的認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三、核心素養具體執行方案
課題組成立以來,採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整合型研究思路,整體設計研究方案,系統開展研究工作,為總框架的建構提供理論支撐。
組織課程、教學、評價、教研、管理等方面專家,開展「核心素養與課程標准銜接轉化研究」。重點基於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核心素養在課程標准中落實的方式方法。
為確保核心素養的科學性和適宜性,核心素養初稿及研究報告送教育部有關司局和單位徵求意見。此外,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一線教育實踐專家意見。
教育學生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寬和待人;孝親敬長,有感恩之心;熱心公益和志願服務,敬業奉獻,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能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理性行使公民權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熱愛並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
了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能自覺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能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最後,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能依據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制訂合理的解決方案;具有在復雜環境中行動的能力等。

4、學校選修課程的設置,對學生發展具有怎樣的價值?

這個選修課程的話可以結合自身的發展方向來進行一些選修,這樣對自身的發展很有利,一般學校不會強制選修某一課程

5、如何建設適合小學生學生發展的課程

課堂文化是對課堂的價值追求,她流淌於課堂之中,隱含於師生之間,是滋養課堂的重要成分,對課堂教學面貌和實效產生著根深蒂固的潛在而深遠的影響.應該 說,從誇美紐斯創建班級授課制,就有了課堂文化.課堂經過幾百年的運轉和錘煉,在不同時代背景、民族傳統文化、社會環境的影響下,長期積淀形成了打上時 代、地域烙印的課堂文化.在「應試教育」時期,由於受「應試教育」文化的影響,課堂文化呈現的是學生要適合教育,這樣的課堂文化已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 和社會的需求,特別是不利於人的發展.新課程改革的出現,在文化訴求上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一個是人的發展的全面關注.

6、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改革以來,對教師的沖擊是巨大的。很多教師以為新理念一來,原來好的傳統做法都是不對的,我們不用再象過去一樣重視知識與技能了,追求的是一種熱鬧的課堂氛圍,眼中只留下了那些敢於發表意見的優等生,失去了我們傳統的「補差」意識。雖然學生自身素質差異是造成兩極分化的主要原因,但是教師如果缺乏整體觀念,沒有原有的「培優補差」意識,也會加劇兩極分化。要減少兩極分化就必須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學困生由於某些原因,要他們把一堂課的知識點全部在課堂上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在不能重點加以個別輔導,勢必造成他們的知識銜接上的不牢固,久而久之,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差。課改不排斥補差,課堂中,我們應多有目的地巡視、發現學困生的思維障礙與偏差,對他們進行及時地指導與點撥;也需要必要的課後輔導。只是這樣的輔導不再是一味的加班加點,機械地重復操練。新課改下的輔導,應該是教師充滿關愛的引導,是教師幫助學生重立自信的過程。新課改下的輔導也不再是教師的專利。課改強調「人與人的交往與合作」,從這個意義上說,課外輔導也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結對合作,可以是優秀生與學困生間的結對幫扶。優秀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在潛移默化之間,感染著學困生,引領著學困生前進的方向。

輔導學困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要使輔導能順利、有效地進行,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 做好學困生的思想工作,讓其願意學。
學困生往往是學習成績差,紀律差,不愛聽課,但是真正智力有障礙的畢竟還是少數,所以樹立他們的信心尤其重要,只有他們從思想上願意學習,才會產生動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與其家長密切溝通,爭取家長的支持配合。
每一位家長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一個後進生,只是家長們可能是缺乏方式和方法,所以老師只要積極與家長配合,定好相互配合幫教的方法和措施,及時向家長互通其進展的情況,相信老師的幫教工作會比較輕松、有效。
三、多對其表揚和鼓勵,給予他們機會。
在課外和課內多關注、表揚他們,多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愛護,從而逐步增強他們的信心,融入學習當中,提高學習成績。
我們要利用一切機會,經常與他們談心或家訪,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鼓勵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讓他們感到自己被老師所器重,被同學所認可。
總之,全面了解學生,發現學生的獨特性,確認不同層次學生的興趣和才能,創設有利於學生不同智力表現的教學環境,是新課標的要求。教師應積極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個性差異,鼓勵個性發展,須知,有個性的教育,尊重個性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7、什麼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如何關注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意義 回答如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就是為人類社會長遠發展做好樹人的工作,樹什麼樣的人,以什麼樣的標准來樹人?這是教育,也是社會的一個永恆話題。

教育和樹人必須要談學生的核心素養,除了理想、信念和道德思想之外,兒童的發展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要求。兒童在成長過程當中,在不同的年齡段,需要設計各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在這個過程逐步形成了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就是我們講的兒童核心素養。

這些核心素養是通過學科課程的學習,在某個領域或跨領域的學習,通過學生在教育過程當中的社會實踐、動手實踐、技術實踐等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

學生在學科學習過程當中,形成了與學科特性相關的核心素養,我們現在也把它稱之為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我們在修訂高中教育課程當中,提到了一些核心素養,比如在高中課程當中應該培養學生具備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識、公共參與這樣的核心素養。在語文課當中,就提出了語文的素養,包括語言的建構和應用、思維的發展、文化傳承與理解這樣的核心素養。在體育課程當中,提出的是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核心素養………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強調的是跨學科的綜合能力,強調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綜合,具有綜合性和整體性。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關注學生適應當今與未來發展的最關鍵的一種素養。

學生的發展素養強調經過學生後天的學習,可以教、可以學、也可以進行評價,評價也是可以對一個人的核心素養進行分級的,現在我們正在向這個目標努力。

今天我們在這里討論兒童財經素養教育,其實從小學到高中不同年齡段,在相應的學科課程當中,都有與兒童及青少年財經素養相關的一些要求和案例,比如說在品德與生活課程教育當中,要求掌握生活必需的基本技能,要了解消費活動和人類生活的關系。在歷史與社會的課程當中,要歸納自己在生活情趣和價值的差異。在高中選修課程當中,有信用與金融的模塊等。今天我們也討論未來人的發展有哪些核心素養應該在課程當中滲透進行的,滲透到什麼程度,我覺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大家!

8、如何理解數學課程標准理念下的學生發展

一、加強學生聽課習慣的養成訓練
通過觀察,我們會發現,低年級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情緒不穩定,針對這些特點,要在培養學習興趣上下功夫。學習興趣往往是成功的開始,對打好基礎和提高能力都有好處。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1、樹立榜樣的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可在孩子心中樹立一些榜樣,如講一些科學家的故事;表揚某個小朋友坐得端正,聽得認真等,讓他們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從而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2、以比賽的形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低年級的學生好勝心較強,合理利用他們的好勝心。在數學課中,組織一些有趣的競賽,如:分小組數數,看哪一組數得又快又好;和老師對口令;口算比賽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學習興趣盎然,學得樂意,不知疲倦,很自然地就會遵守紀律了。
二、加強學生勤思考、敢發問的習慣養成
剛入學的新生是充滿靈氣並且富於幻想的,他們的思維受到的束縛是最小的。這時也是培養他們勤思考的習慣的起步階段。培養學生敢想,敢問,敢說,敢爭辯,大膽探索的習慣使學生更富有創新精神。建立一種平等、和諧、民主、親切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去懷疑,不能盲從教師和教材。允許在課堂中插話,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善於發現問題並敢於提出新的見解,還要允許失敗。經常在課堂教學中啟發創造想像,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努力讓學生形成敢想,敢說,敢問的習慣。
三、加強計算能力的訓練
計算的基本功要從第一天開始學習計算起天天練,持之以恆,才能達到熟練的程度。在低年級所學的計算,要通過多種形式,如:口算,心算,視算,筆算等多種方法長抓不懈,達到看到題目就能立刻說出結果,這樣,不但為提高計算能力夯實了基礎,還能提高計算的准確率。
四、嚴格要求,規范書寫
書寫潦草,格式混亂,粗心馬虎,都是造成錯題的原因。要保證計算的正確性,就要克服這些不良的習慣。培養學生規范書寫,就要從低年級抓起,包括學生的作業格式、書寫規范、自覺檢查等習慣。我要求學生從寫1開始,就要認真書寫,等於號用直尺畫,做到數字元號規范工整,以「提筆就是練字時」為標准嚴格要求自己。為了防止學生的粗心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計算時做到以下要求:(1)題目從書上抄下來後就要檢查題目是否抄對。(2)從橫式抄到豎式要再檢查一遍。(3)豎式結果抄到橫式還要檢查。這樣逐步檢查減少了計算的錯誤率,比較有實效。
五、培養學生認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拿到題目一定要認真分析,讀懂題目的要求。如在講了「左和右」和「幾和第幾」之後,學生練習過程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練習: ○○○○★○○ ★是左起第( )個, 右起第( )個。○○○○○○○ 請把左邊第2個、右邊第3個塗上顏色。這樣的練習就需要學生認真審題,對「左和右」和「幾和第幾」概念要清楚,要求要非常明白。再如計算過程中一定要看清符號,可以在心中先估算一下,大約是多少。

總之,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如果我們能重視這個問題,抓准時機,用對方法,堅持長抓不懈,使學生形成習慣,內化為素質,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烏申斯基曾說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的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用著它的利息。」可見良好的習慣對人一生的影響。

9、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三大指標解析課程中文自我控制包括哪三個方面的控制?

核心素養課題組歷時三年集中攻關,並經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最終形成研究成果,確立了以下六大學生核心素養。(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